高一滑坡和泥石流知识点
2.1.3 滑坡、泥石流(课件)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1.3 滑坡、泥石流(课件)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bed9b57f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f3.png)
探究
2021年12月17日13时许,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境内国道212线玉垒乡齐心坝村 路段因连续降雨和工程建设,发生山体滑坡,公路附近一处民房被毁,无人员伤亡。 滑坡产生约3万立方米土石方堵塞路面,致使国道212线交通全幅中断。
思考:1.简述山体滑坡的发生条件。
自然原因: 地形坡度大;地质构造复杂,岩石风化 破碎;植被覆盖率低;降水(润滑剂) 人为原因: 修路、建房屋等工程建设破坏山体等
• 不要躲在沟谷中 的大树上,大树 可能会被冲倒。
• 发现泥石流后要及时 报告,以便下游和沟 口的居民及时撤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课堂检测
如图为我国某区域图。 1.说明泥石流的发生多与何种天气有关。 强降水天气或连续性的暴雨。 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 造成的主要危害。 冲毁铁路;堵塞河道。 3.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 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甲地。地形坡度较大;东南季风的 迎风坡,降水多。
滑坡、泥石流比较
类型
滑坡
泥石流
图示
形成 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 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
条件
被覆盖度较差
及短时间内聚有大量水流
多发区 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山区沟谷中
危害
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摧毁城镇和村庄,对人民 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危害
滑坡、泥石流防御措施
课堂检测
阿卜巴利克是阿富汗东北部山区的一个贫穷村落,居民大多住在土坯房中。2014 年5月2日的一场暴雨触发了山体滑坡,摧毁了山下的村庄。随后滑坡再次发生, 掩埋了自发前来救援的村民。此次灾害共造成2 000多人死亡。右图为灾害发生 后的实景照片。
高中地理|常考的地质灾害小常识
![高中地理|常考的地质灾害小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bfe3fbce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5e.png)
高中地理|常考的地质灾害小常识地质灾害是指在地球的发展演化过程中,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
地质灾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变化规律,既受制于自然环境,又与人类活动有关,往往是人类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结果。
主要类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什么是崩塌?崩塌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
崩塌示意图崩塌发生前兆?前缘时有掉块,坠落现象。
偶尔听见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的声音。
地下水质、水量异常。
动植物出现异常现象。
什么是滑坡?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软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
滑坡发生前有什么异常现象?(1)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
(2)滑坡后缘裂缝急剧加宽加长,新裂缝不断产生,滑坡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动和小型塌滑现象。
(3)在滑坡前缘有堵塞的泉水复活或泉水、井水突然干枯。
(4)动物出现惊恐异常现象。
(5)房屋倾斜、开裂,出现醉汉树、马刀树等。
岩质滑坡示意图土质滑坡示意图什么是泥石流?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发生有什么异常迹象?泥石流发生的前兆特征有:动植物异常,如猪、狗、牛、羊、鸡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形态发生变化,树林枯萎或歪斜等现象,山谷中传来轰鸣声,主河流水上涨和正常水流突然中断。
泥石流灾害什么是地面塌陷?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地面塌陷有什么征兆?井、泉的异常变化。
地面变形。
建筑物出现变形、开裂现象。
地面积水冒气泡、水泡、旋流等。
植物变态、动物惊恐。
地面塌陷灾害当地质灾害发生时,该怎么办?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
接到地质灾害险情报告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及时动员、组织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
滑坡和泥石流
![滑坡和泥石流](https://img.taocdn.com/s3/m/308b2961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86.png)
地质灾害-----滑坡和泥石流
一、滑坡和泥石流的概念及危害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石在重力的作用下
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滑坡]
[滑坡]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山洪水流激
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
[泥石流]
相同点
不同点
①分布地区 相同、 相近(山区) ②由外力作用作用 导致 ③突发性 ④破坏力强大 ⑤人类活动越来越 成为其重要诱因
①滑坡必须有一定的 软弱面,外力是重力 ② 泥石流外力是山洪 流水
滑坡和泥石流造成的危害
[滑坡]
[滑坡]
[泥石流]
[泥石流]
[总结危害]
摧毁道路、桥梁、村庄、厂房 阻塞河道,形成洪水
淹没农田、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
二、滑坡和泥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发生机制
[滑坡的基本控制因素] 1 不稳定的山坡形态 2 软弱面的存在 3 破坏平衡的触发机制
[泥石流的基本控制因素]
1 充足的水 2 足够的堆积物 3 足够的地表和沟谷坡度
三、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过程
[滑坡的发生过程]
蠕动变形 急剧滑动 渐趋稳定
二、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1、灾害成因的关联性。 例如:我国川、滇黔接壤地区 形成了以地震、滑坡、 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
2、主灾诱发其他灾害。 例如:地震诱发地裂、火灾、海啸、滑坡、疫病 蔓延等
滑坡、泥石流应急避险常识范文
![滑坡、泥石流应急避险常识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3dab952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2d.png)
滑坡、泥石流应急避险常识范文一、滑坡常识滑坡是指地表或者地下较深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整个或者部分发生块状体的位移,滑下到低于原位的地形上。
滑坡的发生通常由于下面几个原因:地震、雨水侵蚀、人类工程活动等。
滑坡应急避险常识:1. 监测预警:对于容易发生滑坡的地质灾害点,应建立监测设备,定期进行监测和预警,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避险措施。
2. 人员安全:一旦发生滑坡,要立即撤离可能受到威胁的区域。
撤离时要注意避开可能造成二次灾害的地方,如水源、河岸、山谷等。
3. 预防措施:在滑坡易发区进行工程活动时,应加强地质调查,合理规划,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加固土地、护坡、排水等。
4. 灾后救援:滑坡发生后,组织救援人员进行搜救和救援工作。
同时,还需要进行紧急修复,恢复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
二、泥石流常识泥石流是指大量的岩屑、土壤、植被和水沿山坡下坡区域迅速流动的自然现象。
泥石流的形成通常由于降雨、冰雪融化、地震等原因引起。
泥石流应急避险常识:1. 预警系统:在易发生泥石流的地区,应建立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居民采取避险措施。
2. 远离险区:一旦接到泥石流预警,居民应立即撤离险区,远离泥石流流动路径。
如果无法及时撤离,应选择高处的地方躲避,避免被泥石流冲走。
3. 房屋加固:在泥石流易发区,建房时要做好加固工作,采取防护措施,如增加抗倾覆、抗震能力,设置固定防护设施等。
4. 灾后救援:泥石流发生后,要迅速组织救援力量进行搜救和救援工作。
同时,还要及时清理泥石流堆积物,恢复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
总结:滑坡和泥石流是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了解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原因以及应急避险的常识非常重要。
在滑坡和泥石流易发区,应建立监测预警系统,定期进行监测和预警;发生滑坡和泥石流时,要立即撤离可能受到威胁的区域;在工程活动中,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灾后要迅速进行救援和修复工作,恢复基础设施,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2.1流水地貌滑坡泥石流课件高一地理
![2.1流水地貌滑坡泥石流课件高一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538b74e7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85.png)
知 识 点 一: 滑 坡 概念:是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滑动面 整体滑动的现象。
知 识 点 一: 滑 坡
原因:
自然+人文
自然:气地水土生
自然: 气候 ①降水多且强度大
诱发因素:降水、地震等
地形 ②地形陡峭
地质 ③地质结构不稳定,岩石破碎,有软弱结构面
植被 ④植被覆盖率低
知 识 点 二: 泥石流
原因: 自然+人文
自然:气地水土生
自然: 地形 ①地形陡峭 地质 ②地质构造不稳,大量松散物质 气候 ③多暴雨、冰雪融水、湖泊水库决堤,短时间大
量水流 植被 ④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 ①破坏植被 ②不合理工程建设、采矿等
知 识 点 二: 泥石流
危害:
①影响工农业生产、 城市建设 (建筑设施、工农业) ②埋没车站、交通线 路,摧毁路基、桥涵 等,使交通中断 (基础设施) ③导致人员伤亡和财 产损失 (生命、财产) ④阻塞河道(堰塞湖) 资源、环境)
滑坡、泥石流的防御措施
(1)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2)建立灾情监测网络及预警系统。(如3S技术应用) (3)植树种草,恢复植被。 (4)修建护坡工程,加固山体。 (5)清除山坡上不稳定的碎屑物(滑坡体)。 (6)合理导流 滑坡:设置滑坡体外截水沟。
泥石流:修筑排导槽,疏导泥石流特定位置) (7)合理采矿和堆放矿渣,修路等工程建设适度开挖坡脚。
知 识 点 二: 泥石流 思考:在爬山过程中,突遇泥石流,你应该怎么自救:
知 识 点 二: 滑坡与泥石流的比较
滑坡
滑坡
泥石流
泥石流
不
发生部位
山地斜坡上
滑坡泥石流-高中地理
![滑坡泥石流-高中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3d830f2187c24028915fc327.png)
真题感悟 | 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
【典例1】► (2011· 课标全国文综,43)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 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下图所示)。近年来,由 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 土崩塌、滑坡灾害。
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解析 黄土土质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夏季降水多,且 多暴雨;由图中可看出,黄土与基岩属两层;如果大量开 挖山坡,就会导致下面不牢固,就容易发生地质灾害。 答案 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人工开挖边坡,破 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暴雨容易诱发坡地黄土崩塌;雨 水下渗,在基岩与黄土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造成黄土滑 坡。
读课本 p34页找出我国滑坡、泥石流灾 害的成因
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 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 层岩层相对松软、受重力和 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 不断加大等
滑坡、泥石流
比较泥石流与滑坡的异同
一、时间分布特点: 1.泥石流:一般爆发是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 特大暴雨的激发,所以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2.滑坡:表现出常发性,由于诱发因素很多,一年 四季都可能发生,均以外界诱发因素为引发条件。 滑坡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 雨、暴雨、久雨中多发。 二、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 三、地域上的总特点: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
地质灾害在成因上的关联性
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 滑坡发育密度极大;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 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重灾区。
4.灾害的严重后果
摧毁农田;造成人员伤亡;危害铁路、公路和水利、 水电工程及矿山等。
(一)泥石流
1、定义:
泥石流:指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或库塘溃 坝等水源激发,形成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 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往往突然爆发,山谷如雷鸣。
滑坡与泥石流的基础知识
![滑坡与泥石流的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0c5be70a0116c175e0e4819.png)
(2)滑动面、滑动带和滑坡床
滑坡体沿其滑动的面称滑动面。滑动面以上,被揉皱了的 厚数厘米至数米的结构扰动带,称滑动带。有些滑坡的滑动 面(带)可能不只一个,在最后滑动面以下稳定的岩土体称为 滑坡床。
滑动面的形状随着斜坡岩土的成分和结构的不同而各异。 在均质粘性土和软岩中,滑动面近于圆弧形。滑坡体如沿着 岩层层面或构造面滑动时,滑动面多呈直线形或折线形。多 数滑坡的滑动面由直线和圆弧复合而成,其后部经常呈弧形, 前部呈近似水平的直线。
(3)滑坡后壁
滑坡体滑落后,滑坡后部和 斜坡未动部分之间形成的一个 陡度较大的陡壁称滑坡后壁。 滑坡后壁实际上是滑动面在上 部的露头。滑坡后壁的左右呈 弧形向前延伸,其形态呈“圈 椅”状,称为滑坡圈谷。
(4)滑坡台地
滑坡体滑落后,形成阶梯状的地面 称滑坡台地。
滑坡台地的台面往往向着滑坡后壁 倾斜。
滑坡滑动的速度大小取决于滑动过 程中岩土抗剪强度降低的绝对数值, 并和滑动面的形状,滑坡体厚度和长 度,以及滑坡在斜坡上的位置有关。 如果岩土抗剪强度降低的数值不多, 滑坡只表现为缓慢的滑动,如果在滑 动过程中,滑动带岩土抗剪强度降低 的绝对数值较大,滑坡的滑动就表现 为速度快、来势猛,滑动时往往伴有 巨响并产生很大的气浪,有时造成巨 大灾害。
(2)岩性
滑坡主要发生在易亲水软化的 土层中和一些软岩中。例如粘质土、 黄土和黄土类土、山坡堆积、风化 岩以及遇水易膨胀和软化的土层。 软岩有页岩、泥岩和泥灰岩、千枚 岩以及风化凝灰岩等。
(3)构造
斜坡内的一些层面、节理、断 层、片理等软弱面若与斜坡坡面倾 向近于一致,则此斜坡的岩土体容 易失稳成为滑坡。这时,此等软弱 面组合成为滑动面。
(二)滑动破坏阶段
滑坡在整体往下滑动的时候,滑坡后缘 迅速下陷,滑坡壁越露越高,滑坡体分裂 成数块,并在地面上形成阶梯状地形,滑 坡体上的树木东倒西歪地倾斜,形成“醉 林”。滑坡体上的建筑物(如房屋、水管、 渠道等)严重变形以致倒塌毁坏。随着滑坡 体向前滑动,滑坡体向前伸出,形成滑坡 舌。在滑坡滑动的过程中,滑动面附近湿 度增大,并且由于重复剪切,岩土的结构 受到进一步破坏,从而引起岩土抗剪强度 进一步降低,促使滑坡加速滑动。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总结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ce52714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cb.png)
⾃然灾害地理知识点总结 知识的宽度、厚度和精度决定⼈的成熟度。
每⼀个⼈⽐别⼈成功,只不过是多学了⼀点知识,多⽤了⼀点⼼⽽已。
下⾯给⼤家分享⼀些关于⾃然灾害地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然灾害地理知识点1滑坡、泥⽯流灾害1、滑坡:①定义:⼭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体,在重⼒作⽤下沿⼀定滑动⾯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②发⽣条件:A岩体⽐较破碎;B地势起伏较⼤;C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
(⼭地丘陵区和⼯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2、泥⽯流(1)概念:是⼭区沟⾕中由暴⾬、冰雪融⽔等激发的、含有⼤量泥沙⽯块的特殊洪流。
(2)发⽣条件:A地形陡峻;B丰富的松散物质;C短时间内有⼤量⽔流的地区。
滑坡与泥⽯流易壅塞河道,若量⼤,滑坡体会在河道中形成⼟⽯⽔坝,在上游形成⼩型湖泊既“堰塞湖”。
若库容达到⼀定体量,会冲断⽔坝,对下游形成⼀次溃决洪⽔。
(3)多发形成原因:⾃然原因:①地质构造:复杂/不稳定,地震多发区/地壳运动强烈/⼭体中断层发育⼭区;②地形:地势起伏⼤/崎岖;③岩性:破碎,风化碎屑物多,⼟质松散;④降⽔(融⽔):降⽔多且集中,多暴⾬/降⽔强度⼤;⑤植被:覆盖差。
⼈为原因:①破坏植被(毁林开荒、过度樵采、开矿等);②⼯程建设开挖边坡,破坏⼭体的稳定性。
3、中国滑坡泥⽯流多发原因:⼭地⾯积⼴、⼭⾼⾕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受重⼒和⽔⼒作⽤及⼭地开发程度不断加⼤等4、危害滑坡主要危害:破坏或掩埋坡上坡下的农⽥、房屋建筑和道路等基础设施造成⼈员伤亡。
泥⽯流主要危害:泥⽯流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流出数⼗万乃⾄数百万⽴⽅⽶的物质,淤塞阻塞河道,冲毁农⽥、房屋,更重要的是对城镇、矿⼭、乡村的毁灭性冲击,造成⼈员伤亡5、治理措施:⾮⼯程性措施:加强滑坡泥⽯流的监测预警预报等;建⽴健全减灾⼯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制定应急预案等;提⾼⼈们环保意识和灾中⾃救互救能⼒等防灾减灾能⼒。
⼯程性措施:植树造林,恢复植被,治理⽔⼟流失,改善⽣态环境;进⾏岩⼟体改造、疏排⽔⼯程,加固稳定变形⼭体;建⽴护坡、挡墙等⽀撑物。
滑坡、泥石流应急避险常识(三篇)
![滑坡、泥石流应急避险常识(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5f5f3d3b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9c.png)
滑坡、泥石流应急避险常识滑坡和泥石流是自然灾害中常见的灾害类型之一,其发生往往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了解滑坡和泥石流的应急避险常识,对于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滑坡和泥石流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并提供一些应急避险的常识和建议。
一、滑坡和泥石流的基本概念和特征1. 滑坡:滑坡是指因山体的稳定性受到破坏,土石质量失去原有的内聚力,被重力和地质力推动向下滑动或流动的现象。
滑坡多发生在山坡、山谷和河岸等地形陡峭的地方,其速度一般较慢,但可造成大范围的破坏。
2. 泥石流:泥石流是指由大量的泥沙、石块、水等混合物组成的流体,以极高速度沿山坡、河谷和冲沟等坡地流动而形成的自然灾害。
泥石流具有突发性、速度快、冲击力强等特点,对人居地区的破坏力较大。
二、滑坡和泥石流的应急避险常识和建议1. 预防措施(1) 居住地选择:在选择居住地时,避免选择在山坡和河岸等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的地区。
尽量选择平缓的地势或处于安全区域的地方。
(2) 加固措施:如果居住地处于滑坡或泥石流多发地区,应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如加固土石山体、安装护坡网或搭建防护墙等,增强山体的稳定性。
(3) 留意预警信息:及时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警信息,特别是有关滑坡和泥石流的预警信息。
一旦有预警信息发布,应第一时间做好防范和应对措施。
2. 应急避险常识与建议(1) 提前撤离:一旦发现附近发生滑坡或泥石流的迹象,应立即向上游或高处撤离,尽量远离潜在灾害区域。
在撤离过程中要保持镇静,不要恐慌。
(2) 寻找避难场所:在撤离过程中,要尽量寻找离灾害源较远的高处或坚固的建筑物作为避难场所。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选择高处的山丘、山洞、屋顶或楼层等。
(3) 避免越过河流:在泥石流发生时,应尽量避免越过河流。
泥石流通常伴随着大量的泥沙和水流,并且流速非常快,越过河流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危险。
(4) 防护措施:如果没有逃离的条件,可以采取一些防护措施来保护自己。
高中地理知识之滑坡、泥石流
![高中地理知识之滑坡、泥石流](https://img.taocdn.com/s3/m/6fe9da87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f1.png)
高中地理知识之滑坡、泥石流高中地理知识之滑坡、泥石流斜坡上大量土体和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称滑坡。
滑坡主要发生在易于亲水软化的土层中和一些软质岩中。
当坚硬岩层内存在有利于滑动的软弱面时,也易于形成滑坡。
埋藏于土体或岩体中倾向与斜坡一致的层面、夹层、层间错层、断层面、裂隙面等,都易形成滑坡。
由于水的浸入,使滑动面减小了摩阻力,同时也增加了滑坡体的重量,特别在滑动面下有泉水的地方更易形成滑坡。
其它如:风化、降水,人为不合理地加载、地表水对坡脚的冲刷、地震等,也是形成滑坡的原因。
产生滑坡的条件:一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二是内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
第一个条件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根底。
一般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构造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才能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2)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别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
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
故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
(3)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
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
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
它的作用主要表如今: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
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
夏季滑坡泥石流预防常识
![夏季滑坡泥石流预防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fb8d647e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f6.png)
夏季滑坡泥石流预防常识夏季滑坡泥石流预防常识一、什么是滑坡、泥石流?滑坡、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两种自然地质现象。
滑坡是指山坡在河流冲刷、降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下,土层或岩层整体或分散地顺斜坡向下滑动的现象。
滑坡也叫地滑,群众中还有“走山”、“垮山”或“山剥皮”等俗称(图1)。
泥石流是指在降水、溃坝或冰雪融化形成的地面流水作用下,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
俗称“走蛟”、“出龙”、“蛟龙”等(图2)。
滑坡的特点是顺坡“滑动”,泥石流的特点是沿沟“流动”。
不论是“滑动”还是“流动”,都是在重力作用下,物质由高处向低处的一种运动形式。
因此,“滑动”和“流动”的速度都受地形坡度的制约,即地形坡度较缓时,滑坡、泥石流的运动速度较慢;地形坡度较陡时,滑坡、泥石流的运动速度较快。
当滑坡、泥石流运动速较快,并且当滑坡上,或者滑坡、泥石流运移路径上有城镇、村庄分布时,常常由于人们猝不及防而造成巨大生命、财产损失。
所以,人们又常把滑坡、泥石流称为突发性地质灾害。
在山地环境下,滑坡、泥石流现象虽然不可避免;但通过采取积极防御措施,滑坡、泥石流危害则是可以减轻的。
所谓突发性,也是相对而言。
事实上,所有滑坡、泥石流活动都要经历一个孕育→发生→发展→休止的过程,只是时间上有的长、有的短。
在孕育阶段,都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有一些前兆显示。
如果能及时捕捉到这些前兆,就为我们防灾、避灾赢得了宝贵时间。
二、怎样识别滑坡和泥石流沟?(一)滑坡的识别地形地貌依据:当斜坡上发育有圈椅状、马蹄状地形或多级不正常的台坎,其形状与周围斜坡明显不协调;斜坡上部存在洼地,下部坡脚较两侧更多地伸入河床;两条沟谷的源头在斜坡上部转向并汇合;上述地貌现象说明,这些地段可能曾经发生过滑坡。
斜坡上有明显的裂缝,裂缝在近期有加长、加宽现象;坡体上的房屋出现了开裂、倾斜;坡脚有泥土挤出、垮塌频繁;上述地貌现象可能是滑坡正在形成的依据。
高一地质灾害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质灾害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92b6d5a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39.png)
高一地质灾害知识点归纳地质灾害是指地质过程和地质条件引起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破坏的自然灾害。
在高一的地理学习中,地质灾害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它不仅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而且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针对高一学生学习地质灾害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些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
一、地震地震是指地球上地壳的震动。
高一地理课程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地震的原因、形成地震波的过程和地震的危害。
地震不仅可以引起地表的破坏,还可能引发海啸、地裂缝以及山体滑坡等其他灾害。
二、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指地壳内部岩浆上升、喷发到地表的现象。
我们学习了火山的形成过程、火山岩的特点以及火山喷发的危害。
火山的喷发会产生巨大的火山灰、岩浆和烟尘,对周边环境和人们的生活造成威胁。
三、地质滑坡地质滑坡是指山体的岩层在重力和外部因素作用下发生滑动的过程。
高一地理学习中,我们了解了地质滑坡的成因、分类以及危害。
地质滑坡可能导致土石流、崩塌和滑坡等灾害,对土地利用和交通运输有重要影响。
四、地下水倒灌地下水倒灌是指由于人类开发活动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进而渗入低洼地区的现象。
我们学习了地下水倒灌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地下水倒灌可能导致地层沉降、地面下陷和土壤侵蚀等问题,对农田、建筑和水源产生威胁。
以上是高一地理课程中较为重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当然还有其他类型的地质灾害,如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除了了解地质灾害类型外,我们还需要掌握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测方法。
一、地震的监测与预测地震的监测与预测是地震学中的重要内容。
我们学习了地震仪、震级和震源距离的概念,还了解了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测的方法。
地震监测与预测有助于提前发现地震的迹象,及时采取措施降低地震造成的损失。
二、火山的监测与预测通过地质仪器和监测设备,可以对火山的活动进行实时监测。
我们学习了火山的震动、气体排放和地形变化等指标,以及火山喷发的预测方法。
火山的监测与预测有助于保护周边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高一必修一地理地质灾害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地理地质灾害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5d030e4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0d.png)
高一必修一地理地质灾害知识点地质灾害,是指由地壳构造及其内部和外部地球力的作用,发生并对人类活动、经济社会利益造成一定损失的自然现象。
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岩溶塌陷、泥石流等。
这些灾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了解地质灾害的知识对我们非常重要。
首先,地震是一种地球表面地壳发生破裂、释放能量并引起震动的现象。
地球上的地壳是由许多块状的岩石构成的,这些块状岩石称为板块。
当地球板块发生运动时,板块之间可能发生相互碰撞、剪切或滑动,从而引发地震。
地震会造成建筑物倒塌、道路毁坏、人员伤亡等重大损失。
为了减少地震带来的危害,我们需要建设抗震设施,加强公众的地震常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其次,火山喷发是由于地球内部高温的熔岩迫使地壳表面裂开,并释放出岩浆、烟气和火山灰等物质。
火山喷发不仅会对火山附近的环境造成破坏,还会引发火山灰的漂浮,影响大气质量,甚至对周围的居民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为了保障人们的安全,我们需要加强对火山地质环境的研究,及时预警火山喷发,引导人们疏散到安全地带。
再者,滑坡是由于地面下方的土壤松弛,或受到雨水的冲刷侵蚀,导致土壤无法支撑,从而形成坡面的崩塌。
滑坡通常会发生在山坡上,其带来的危害主要是破坏农田、居民区和交通基础设施等。
为了预防滑坡灾害,我们需要加强土地利用和环境规划,避免在易发滑坡的地区进行大规模开发。
同时,要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及时发现滑坡迹象,采取有效措施。
另外,岩溶塌陷是指地下岩石溶解后形成的空洞倒塌,导致地面下陷的现象。
岩溶塌陷通常发生在石灰岩或大理岩等可溶性岩层地区。
地下水的循环和溶解作用会使岩层产生空洞,当空洞过大或岩层过薄时,就会发生塌陷,给生活和农业带来极大的困扰。
为了防止岩溶塌陷,我们需要进行地质勘测,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合理规划和利用岩溶地区的地质资源。
最后,泥石流是由于山坡上的土壤和石块随着雨水的冲刷流动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地质灾害。
泥石流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还会毁坏农田、道路和建筑等。
地理滑坡泥石流相关知识点
![地理滑坡泥石流相关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512733f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ed.png)
地理滑坡泥石流相关知识点《嘿,聊聊地理滑坡泥石流那些事儿》嘿呀,说起地理滑坡泥石流相关知识点啊,那可真是有点“刺激”呢!这可都是大自然有时候给咱出的“难题”。
你想想啊,滑坡就像大地突然抽了一下筋,“哗啦”一下土啊石头啊就这么滑下来了。
泥石流呢,那就更厉害了,就好像是泥土和石头组成的“超级混泥土大军”,气势汹汹地就冲下来了。
有一次我去山区玩,就看到一处山坡,那坡度可不小,我当时就想,这要是来个滑坡可咋整。
我跟旁边的小伙伴开玩笑说:“你看这坡,感觉随时要给我们表演个‘山体滑坡秀’呢!”小伙伴也被我逗乐了。
这滑坡泥石流可不是好惹的呀。
它们一旦发作起来,那破坏力可大了去了。
房子可能一下子就被埋了,路也能给你堵得死死的。
我就在想,要是有人正在房子里睡觉,突然滑坡泥石流来了,那得多吓人啊!估计得一下子从睡梦中惊醒,然后心里想:“哎呀妈呀,这是咋回事儿啊!”不过,咱也不能光害怕它们呀。
咱们得了解了解它们为啥会出现。
一般来说,那就是山坡太陡啦,土质太松啦,再加上下雨下得多啦之类的原因。
所以啊,我们去山区玩的时候,可得多长个心眼儿。
看到那种容易滑坡泥石流的地方,赶紧走得远远的,可别在那儿瞎凑热闹。
咱还得学会怎么预防和应对呢。
政府部门可得加强监测和预警呀,提前告诉大家哪里可能有危险。
要是万一遇到了滑坡泥石流,那可得赶紧跑,别贪恋那些财物,保命要紧呐!就好像有人说的:“钱财乃身外之物,命可是自己的。
”总之呢,滑坡泥石流虽然有点吓人,但只要我们了解它们,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也不用过于担心。
下次再看到那些山坡的时候,我可得在心里默默祈祷:“乖乖的呀,可别给我来个滑坡泥石流‘惊喜’啊!”大家也都要记住这些知识点哦,说不定哪天就能用上呢!哈哈哈!。
滑坡、泥石流
![滑坡、泥石流](https://img.taocdn.com/s3/m/7d7396f9f8c75fbfc77db282.png)
第十三讲滑坡、泥石流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滑坡的发生主要是由下列原因引起的:在斜坡上堆添加载,兴建住宅楼、重型工厂产生的大量矿渣,使斜坡失去平衡;引、排水工程浸溢漏水,工业废水、农业用水大量浸入坡体,软化土石;开挖坡脚兴建铁路或公路;乱采滥伐以及劈山采矿爆破等会造成山坡的水土流失,诱发滑坡。
滑坡与泥石流的形成原因: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它饱含泥沙,石块以至巨大的砾石,破坏力极强。
滑坡与泥石流发生所造成的危害:滑坡会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泥石流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流出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立方米的物质,堵塞江河,催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滑坡与泥石流的事例:我国山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3地表的起伏增加了重力作用,加上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的扩大,地表结构遭到严重破坏,使滑坡和泥石流成为一种分布较广的自然灾害,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滑坡与泥石流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易发生滑坡的区域也易发生泥石流,只不过泥石流的暴发多了一项必不可少的水源条件。
再者,滑坡的物质经常是泥石流的重要固发生一段时间后,其堆积物在一定的水源条件下生成泥石流。
即泥石流是滑坡体物质来源。
滑坡还常常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泥石流,或者滑坡的次生灾害。
泥石流与滑坡有着许多相同的促发因素。
一、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滑坡形成的条件可分为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
滑坡形成的内部条件主要受地质、地形影响,主要有:地形坡度、坡型、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
外部条件是滑坡形成的诱发因素,当滑坡形成的内部条件满足时,在某种外部因素的激发下,就会发生滑坡,滑坡形成的外部条件主要有:降水、流水、地震及一些人为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滑坡和泥石流知识点
滑坡和泥石流是地质灾害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对人类的生命财
产安全带来了很大威胁。
本文将介绍高一滑坡和泥石流的相关知
识点,包括定义、成因、特征、防治措施等内容。
一、滑坡知识点
滑坡是指在重力的作用下,由于岩土体的失稳或受到外力作用,导致岩土体在一定面上发生坡面破裂,并沿该坡面向下滑动的地
表滑动现象。
1. 成因
滑坡的成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
自然因素包括地震、地下水位变动、降雨等,这些因素会改变
地层的物理性质和力学特性,使地表岩土体失去平衡,从而发生
滑坡。
人为因素包括水库蓄水、开采活动等,这些活动会改变地下水
位或地表地质情况,使岩土体受到破坏,引发滑坡。
2. 特征
滑坡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坡面破裂:滑坡发生时,岩土体会在一定面上发生破裂,形成一个坡面。
(2)下滑运动:滑坡后,岩土体沿着坡面向下滑动,速度较快。
(3)推土体:滑坡运动中会带动大量的土石推土体,形成土
石流现象。
(4)破坏范围广:滑坡的破坏范围通常较大,能够波及到下
方的建筑物、道路等。
3. 防治措施
为了减少滑坡灾害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地质灾害调查:对滑坡易发区进行地质灾害调查,了解
地质情况,及早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加固措施:对于已经发生滑坡的区域,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如爆破、加固地基、支护结构等。
(3)监测预警:建立滑坡监测系统,监测地表位移情况,及
时发布滑坡预警信息,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泥石流知识点
泥石流是指在降雨、雪融、冰川冰融等因素的影响下,山坡上
溃坡或岩石垮塌,使大量的雨水、卵石、土壤等混合物质沿着沟
谷或河道迅猛流动的一种地质灾害现象。
1. 成因
泥石流的成因主要与地质构造、降雨、地质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当降雨量大于土壤的渗透和排水能力时,土壤会饱和,失去
抗剪强度,加上地势陡峭,导致土壤流动形成泥石流。
2. 特征
泥石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流动速度快:泥石流的流速一般在几米到几十米每秒,
有的甚至超过百米每秒,速度较快。
(2)破坏力强:泥石流具有较大的冲击力和破坏力,能够摧
毁房屋、冲毁桥梁、阻塞河道等。
(3)含沙量高:泥石流中含有大量的卵石、土壤等颗粒物质,形成泥沙混合物,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3. 防治措施
为了减少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监测预警:建立泥石流监测系统,定期监测泥石流危险区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群众避险。
(2)固壁加固:在泥石流易发区域,可以采取固壁、防护坝等措施,减缓泥石流的流速和破坏力。
(3)疏散转移:对于泥石流危险区域,及时疏散群众,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结语:
滑坡和泥石流是地质灾害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在我国山区和高地较为普遍。
了解滑坡和泥石流的知识点,对于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监测预警、加固措施和人员疏散等措施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滑坡和泥石流带来的风险,确保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