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散临刑东市译文

合集下载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①。

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②。

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③。

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人廨。

”④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⑤。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注释】①陈仲举:名著,字仲举,东汉桓帝末年,任太傅。

当时宦官专权,他与大将军窦武谋诛宦官,未成,反被害。

按:这一句说他的言行是士人、世人的榜样。

士:读书人。

②登车揽辔:坐上车子,拿起缰绳。

这里指走马上任。

揽,拿住;辔,牲口的嚼子和缰绳。

③豫章:豫章郡,郡的首府在南昌(今江西省南昌县)。

太守:郡的行政长官。

徐孺子:名稚,字孺子,东汉豫章南昌人,是当时的名士、隐士。

④主簿:官名,主管文书簿籍,是属官之首。

白:陈述;禀报。

府君:对太守的称呼。

太守办公的地方称府,所以称大守为府君。

廨(xiè):官署;衙门。

⑤式商容之闾:在商容居住的里巷门外立标志来表彰他。

式,等于表,表彰;商容是商纣时的大夫,当时被认为是贤人;闾,指里巷。

【译文】陈仲举的言论和行为是读书人的准则,是世人的模范。

他初次做官,就有志刷新国家政治。

出任豫章太守时,一到郡,就打听徐孺子的住处,想先去拜访他。

主簿禀报说:“大家的意思是希望府君先进官署视事。

”陈仲举说:“周武王刚战胜殷,就表彰商容,当时连休息也顾不上。

我尊敬贤人,不先进官署,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①【注释】①周子居:名乘,字子居,东汉时人,不畏强暴,陈仲举曾赞他为“治国之器”。

时月:时日。

黄叔度:名宪,字叔度,出身贫寒,有德行,得到时人赞誉。

【译文】周子居常说:“我过一段时间见不到黄叔度,庸俗贪婪的想法就又滋长起来了!”言语第二边文礼见袁奉高,失次序①。

奉高曰:“昔尧聘许由,面无作色②。

先生何为颠倒衣裳③?”文礼答曰:“明府初临,尧德未彰,是以贱民颠倒衣裳耳④!”【注释】①边文礼:边让,字文礼.陈留郡人。

后任九江太守,被魏武帝曹操杀害。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1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1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1俗谚有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是指一般情况下,人在困卧病榻、奄奄一息之时,最后遗言往往多为善语。

然而,若是非正常死亡呢?特别是在政治黑暗的古代封建社会,因蒙受冤屈、陷害等原因而死于非命者呢?那就很难以“其言也善”而论了。

据史载,有那么几位颇有学识才干而又特立独行的知名人士,在陷狱问斩、惨遭刑戮,即将身首异处之际,以其出人意料的怪人怪语而留下“千古绝唱”,使后人闻之而不禁惊叹:奇哉!怪哉!一、李斯腰斩出奇语秦朝丞相李斯(?—前208年),上蔡人,曾是荀子的学生,饱读诗书;又曾投靠文信侯吕不韦门下,深受赏识。

他身居要职三十余年,曾辅佐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对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起了重大作用;后又扶助胡亥(秦二世)登上皇位。

李斯因劝谏二世止修阿房宫,激怒二世而下狱;权臣赵高趁机诬其谋反,遂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判在咸阳腰斩。

《史记·李斯列传》:“(秦)二世二年七月,具(李)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

斯出狱,与其中子(二儿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汝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李斯临刑前对他二儿子讲的这段话,意思是“我想再与你一起牵着黄狗,出上蔡东门去打猎追兔子,但还能有这种日子吗?”这话既奇,又不奇。

奇在人生有许多可追忆、可回味、可留恋的场景,而李斯在临刑前别的不说,“独”忆其出仕为官之前父子出门打猎的情景,表现出的不仅是留恋,还有更多的追悔,以及蕴含于留恋与追悔中的弦外之音:仕途险恶,悔不当初啊!丞相之职虽然权倾一国享尽荣华,然而到头来被诬下狱,满门三族(父母族、兄弟族、子女族)抄斩,这又是何等悲惨的命运啊!早知如此,还不如呆在家乡终身为“布衣”,尚能同享牵黄犬、出东门、猎兔子、乐天伦的自由啊!这临死前的由衷慨叹可说是极为深刻的,在特定环境下道出了人所共有的肺腑之言,难怪千百年来引起人们的诸多共鸣与无限感慨。

“李斯黄犬叹”,以及由此而引申出的“东门黄犬”“东门逐兔”“黄犬悲”“上蔡逐猎”“叹黄犬”等等成语典故,将慨叹仕途险恶、莫如激流勇退的情愫表现得极为凄切而深沉;以此为题结合自已的感受而作诗咏叹者亦不乏其人,如“无因上蔡牵黄犬,愿作丹徒一布衣”(唐·刘禹锡);“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樽?”(唐·李白);“上蔡逐猎,知之何晚。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篇目练习:译文 嵇康临刑奏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篇目练习:译文 嵇康临刑奏
信达雅
【译文】 中散大夫嵇康在东市将要被处死,他神色不变,要求给他琴弹,弹奏《广陵
散》。他。从此以后,《广陵散》就成了绝响啊!”(当时)有三千太学生上书, 请求以嵇康为老师,(朝廷)不允许。(嵇康被杀后)不久,文王司马昭随即也后 悔了。 【评论】
嵇康临刑奏《广陵散》
嵇中散(1)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2)。曲终,曰:“袁 孝尼(3)尝请学此散,吾靳固(4)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5)三千上 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
查字典
袁孝尼尝请学此散:曾经 吾靳固不与: 给予,给 《广陵散》于今绝矣: 断,断绝 不许: 答应,允许
嵇康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为人耿直。在走向刑场时,三千多太学生上书朝 廷请求拜嵇康为师,希望能赦免嵇康的死罪。但这种“无理的要求”当然不会被 当权者接受。这正是向社会昭示嵇康的学术地位和人格魅力。
初中语文

《卖蒜老叟》原文及翻译译文

《卖蒜老叟》原文及翻译译文

《卖蒜老叟》原文及翻译译文《《卖蒜老叟》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卖蒜老叟》原文及翻译译文《卖蒜老叟》原文及翻译袁枚原文: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

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

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

”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

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

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①睨:眼睛斜着看。

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译文: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拳术,每天到演武场传授枪棒技法,观看的人十分多。

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咳嗽不断,他看了杨二的武艺后讽刺杨二。

杨二听说后大怒,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傲然对老人说:“老头你能这样吗?”老人说:“你这样也就能打打墙壁,却不能打人。

”杨二怒喝道:“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被打死了不要怪我。

”老人笑着说:“我一个老头都快要死了,如果用我的性命成全你的名声,死而无撼。

”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皮,杨二特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

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晚辈知道自己错了。

”杨二想拔出拳头,但是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

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

老人慢慢背起他的蒜走了,一直到最后也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

2、《袁彦伯作《北征赋》》原文及翻译译文《袁彦伯作《北征赋》》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原文:桓宣武①命袁彦伯②作《北征赋》,既成,公与时贤共看咸嗟叹之。

《世说新语》四则

《世说新语》四则
• 5.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下,诸如放浪形骸、醉酒不 醒也是远祸全身的重要手段。
• 6.无望时与叛逆为伴
思考:何谓魏晋风流?
• 1.魏晋风流也称作“魏晋风度”。“风度”原是 魏晋时用来品评人物的词语。魏晋时期,人们对 人物的品评由道德风范转向人物外貌,进而发展 到人物的精神气质。 • 以“竹林七贤”和“兰亭名士”(谢安、王羲之、 王徽之、刘惔、王濛、支遁、孙绰、许询等人) 为代表的魏晋名士,以狂放不羁、率真洒脱而著 称,形成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魏晋风流”。 • 构成魏晋风流的条件是:玄心、洞见、妙赏、深 情,其外在特点是:颖悟、旷达、真率。 (不滞于物、不拘礼节、特立独行、至情至性)
思考:何谓魏晋风流? • 诸阮皆能饮酒,仲容至宗人间共集,不复 用常杯斟酌,以大瓮盛酒,围坐相向大酌 。时有群猪来饮,直接去上,便共饮之。 • 【译文】姓阮这一族的人都能喝酒,阮仲 容来到族人中聚会,就不再用普通的杯子 倒酒喝,而用大酒瓮装酒,大家坐成个圆 圈,面对面大喝一番。当时有一群猪也来 喝酒,他们径直把浮面一层酒舀掉,就又 一道喝起来。
顾恺之代表画作——《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宋代摹本
课文解读:二(嵇康临刑、广陵绝唱)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
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
尝请学此散,吾靳(jìn)固不与,《广
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
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
——《世说新语·雅量》第2则
注释:
• 嵇中散:指嵇康。嵇康,三国时 谯郡铚(今安徽亳县)人。“竹 林七贤”之一。曾任中散大夫, 故称“嵇中散”。因主张越名教 而任自然,抨击礼法之士,不与 司马氏统治集团合作而被杀,死 于魏景元三年(公元263年)。 • 东市:指刑场。汉代在长安东市 处决判死刑的人,后因以东市指 刑场。 • 《广陵散》:古琴曲名。散,曲 类名称。

嵇中散临刑东市文言文

嵇中散临刑东市文言文

嵇中散临刑东市文言文
(最新版)
目录
一、嵇中散之死
二、东市之刑
三、文言文之韵
正文
一、嵇中散之死
在古代中国,有一位名为嵇中散的文人,他因言论失宠,被判处死刑。

在行刑前,他神情从容,毫无惧色。

他以一曲《广陵散》告别人间,展现了文人的风骨与气节。

二、东市之刑
东市,是古代中国执行死刑的地方。

在这里,犯人将被处以极刑。

嵇中散在东市面临死亡,但他却表现得十分从容,令人敬佩。

他的死,彰显了文人不畏强权、坚守信仰的精神风貌。

三、文言文之韵
嵇中散在临刑前,以一首文言文《嵇中散临刑东市》表达了他的心境。

这篇文言文,字字珠玑,句句箴言,展现了文言文的韵律之美。

在生死关头,嵇中散以文言文传达了他的遗志,让后人得以领略到文言文的独特魅力。

嵇中散临刑东市的故事,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文人的风骨与气节,还让我们领略了文言文的韵律之美。

第1页共1页。

阅读《魏诚甫行状》及答案

阅读《魏诚甫行状》及答案

阅读《魏诚甫行状》及答案归有光呜呼,予娶于诚甫之女弟,而知诚甫为深,孰谓诚甫之贤,而止于此!盖诚甫之病久矣,自吾妻来归,或时道其兄,辄忧其不久,至于零涕。

既而吾妻死八年,诚甫诸从昆弟三人,皆壮健无疾,皆死,而后诚甫乃死。

于诚甫为幸,然以诚甫之贤,天不宜病之,又竟死,可悲也!诚甫讳希明,姓魏氏,世为苏州人。

诚甫为人,少而精悍,有所为,发于其心,不可挠,其少时颇恣睢,莫能制也。

已而闻太常②之训,忽焉有感,遂砥砺于学,以礼自匡饬。

是时诚甫为县学弟子员,与其辈四五人,晨趋学舍。

四五人者,常自为群,皆裒衣大带,规行矩步,端拱而立,博士诸生咸目异之,或前戏侮,诚甫不为动。

每行市中,童儿夹道哗然,而诚甫端拱自若也。

诚甫生平无子弟之好,独购书数千卷,及古法书名画,苟欲得之,辄费不赀。

其乐善慕义,常忻忻焉。

以故郡中名士,多喜与诚甫交,每之郡,从之游者,率文学儒雅之流也。

去其家数里,地名高墟,诚甫乐其幽胜,筑别业焉,枝山祝允明作《高墟赋》以著其志。

诚甫补太学生,三试京闱不第,以病自废。

居家,犹日裒③聚图史。

予时就诚甫宿,诚甫蚤起,移置纷然,予卧视之,笑其不自闲,诚甫亦顾予而笑,然莫能已也。

虽病,对人饮食言语如平时,客至,出所藏翻阅,比罢去,未尝有倦容,终已不改其所好。

至于生产聚畜,绝不膺于心。

固承藉祖父,亦其性有以然也。

诚甫卒于嘉靖十九年十二月乙酉,年三十九。

(选自《归有光文选》,苏州大学出版社xx年版,有删改)[注] ①行状:一种文体,是对死者生平的概括。

②太常:诚甫的伯父。

③裒(póu):收集。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知诚甫为深知:了解B.自吾妻来归归:出嫁C.天不宜病之病:生病D.以礼自匡饬饬:整治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魏诚甫书生雅趣的一组是()①有所为,发于其心,不可挠②而诚甫端拱自若也③独购书数千卷,及古法书名画④其乐善慕义,常忻忻焉⑤诚甫乐其幽胜,筑别业焉⑥三试京闱不第,以病自废A. ①②⑤B. ①③⑥C. ②④⑥D. ③④⑤3.下列对正文及注释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诚甫乃作者妻兄,和其他堂兄一样身体健壮,但后来因病早世,终年39岁,作者对此悲痛不已,深责于天。

《宋史·苏洵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苏洵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苏洵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苏洵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宋史·苏洵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苏洵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

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

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

至和、嘉祐间,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

所著《权书》、《衡论》、《机策》,文多不可悉录,录其《心术》、《远虑》二篇。

译文:苏洵字明允,宋眉州眉山人。

他二十七岁的时候开始发愤学习,但在参加进士及特殊才学的考测中,都没有如愿以偿,于是苏洵将自己以前的文章全部焚烧,关门闭户苦读诗书,终于精通六经及百家之说,达到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地。

至和、嘉..年间,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一同来到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将他们父子三人所做的二十二篇文章上呈给朝廷,朝廷将这些文章刊印出来之后,士大夫们争相传阅,一时间,学者们写文章都仿效苏氏文风。

苏洵著有《权书》、《衡论》、《机策》等文。

因其文章太多,不可能一一抄录,现将其《心术》、《远虑》二篇文章摘抄于此。

2、《宋史·庞安时》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庞安时》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庞安时,字安常,蕲州蕲水人。

儿时能读书,过目辄记。

父,世医也,授以《脉诀》。

安时曰:“是不足为也。

”独取黄帝、扁鹊之脉书治之,未久,已能通其说,时出新意,辨诘不可屈,父大惊,时年犹未冠。

已而病聩,乃益读《灵枢》、《太素》、《甲乙》诸秘书,凡经传百家之涉其道者,靡不通贯。

尝曰:“世所谓医书,予皆见之,惟扁鹊之言深矣。

盖所谓《难经》者,扁鹊寓术于其书,而言之不祥,意者使后人自求之欤!予之术盖出于此。

以之视浅深,决死生,若合符节。

世说新语雅量第六原文,全文赏析,翻译注释

世说新语雅量第六原文,全文赏析,翻译注释

世说新语雅量第六原文,全文赏析,翻译注释【题解】雅量指宽宏的气量。

魏晋时代讲究名士风度,这就要求注意举止、姿势的旷达、潇洒,强调七情六欲都不能在神情态度上流露出来。

不管心活动如何,只能深藏不露,表现出来的应是宽容、平和、若无其事,就是说,见喜不喜,临危不惧,处变不惊,遇事不改常态,这才不失名士风流。

本篇所记的就是名士们的雅量。

在遇到喜怒哀乐等方面的事情时神色自若,应付自如。

如果因身心畅快而面露欢娱之色,这就显得有所计较而不宽容了。

逢喜事却能不异于常,这就很有涵养而显出雅量。

例如第35 则记谢安得知淝水之战大捷的消息后,“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如果怒气使人面带怒容,这就有失风度,不好。

本篇记载了一些豁达处世、宽容待人的事例,受到困辱打骂也不发火,不吵骂,更不动手报复。

例如第18 则记久负盛名的褚季野旅居驿亭时被亭吏驱移牛屋下住宿,后来县令了解原委,“于公前鞭挞亭吏”。

对这前后两种态度,褚季野表现得襟怀磊落,“言色无导,状如不觉”。

第9 则记裴遐在宴会上因饮酒事被人拽倒在地,爬起来后,举止如常,颜色不变,复戏如故”。

就算遇上牢狱之灾,杀身之祸,也应该若无其事,好像心胸能包容万物。

例如第2 则记嵇康“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第29 则记桓温欲诛谢安、王坦之两人,王坦之胆战心惊,“转见于色”,而“谢之宽容,愈表于貌”。

两人对比,显示出谢安不凡的气度。

在突发事变面前未尝仓皇失措,也是气量宽宏的表现。

例如第1 则记顾雍在宾客满座的情况下知道自己的儿子死于任上时,虽然心里痛苦不堪,“以爪掐掌,血流沾褥”,可是终于能控制住而在言谈神色上没有露出痕迹。

第28则记谢安和诸人坐船到海上游览,遇上风急浪猛,大家都惊恐失色,他却仍神态安闲,心情舒畅。

除此以外,只要没有虚伪的表现,纯任自然,不为外物所累,都可以看成雅量。

例如不为威逼利诱所动;不吝惜财物;不怕丢失官职;保持真诚直率,不做作;等等。

第19 则记郗家到王家选女婿时,王家子弟“咸自矜持”,只有王羲之“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临刑文言文及翻译

临刑文言文及翻译

临刑之际,余心潮澎湃,百感交集。

思及平生,荣辱皆过眼云烟,独留忠义之心,永存天地。

今日之死,非吾所愿,然为国捐躯,乃忠臣之责。

虽死无憾,但愿后世子孙,承先祖遗志,继往开来,共筑我大中华之辉煌。

噫!人生如梦,世事如烟。

吾生于乱世,长于忧患,一生坎坷,未尝一日得享太平。

今虽死,亦无悔。

忆往昔,吾曾矢志报国,驰骋疆场,屡建奇功。

然敌强我弱,战事频仍,吾辈忠勇之士,难以独力支撑国家之危难。

吾虽才疏学浅,然知忠臣义士,当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

昔秦皇汉武,皆以一己之私欲,篡改史书,涂炭生灵。

吾虽不敢望其项背,然亦愿以一腔热血,唤醒沉睡之民众,共赴国难。

嗟乎!今吾将赴刑场,虽死犹生。

望天下英雄,勿以吾之死为念,当以国家民族之兴衰为念。

吾虽死,忠义之心,永存于天地之间。

愿后世子孙,以此为鉴,奋发向前,为我中华之复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临刑之际,吾欲留一言于世,以警醒世人。

曰:“忠义为本,国家为重,民族为先。

人生短暂,当以天下为己任,勿以一己之私欲,损害国家民族之利益。

吾虽死,忠义之心,永存于天地之间。

”【临刑文言文翻译】在面临被处决的时候,我内心激荡不已,百感交集。

回想平生,荣辱如同过眼云烟,唯一留下的,是对忠义的坚守,这份忠诚与义气将永远存留于天地之间。

今天我将赴死,并非我所愿,然而为了国家的牺牲,是忠臣的责任。

即使死去,也无遗憾,只愿后世的子孙能够继承先祖的遗志,继往开来,共同创造我国辉煌的未来。

唉!人生如梦,世事如烟。

我生于乱世,长于忧患之中,一生多舛,未曾一日享受过太平。

今天虽然死去,也毫无遗憾。

回想过去,我曾立誓报效国家,在战场上勇猛杀敌,屡次建立战功。

然而敌强我弱,战事不断,我们这些忠勇之士,难以独自支撑国家的危难。

我虽然才疏学浅,但是知道忠臣义士应当以国家民族的大义为重。

过去秦皇汉武,都曾以个人的私欲篡改史书,使生灵涂炭。

我虽然不敢与他们相提并论,但是我也愿意用我的一腔热血,唤醒沉睡的民众,共同面对国家的危难。

《世说新语》雅量原文及译文

《世说新语》雅量原文及译文

《世说新语》雅量原文及译文作者:刘义庆豫章太守顾邵,是雍之子。

邵在郡卒,雍盛集僚属,自围棋。

外启信至,而无儿书,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

以爪掐掌,血流沾褥。

宾客既散,方叹曰:“已无延陵之高,岂可有丧明之责?”于是豁情散哀,颜色自若。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

索琴弹之,奏广陵散。

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

文王亦寻悔焉。

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

时大雨,霹雳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无变,书亦如故。

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住。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

王戎七岁,亦往看。

虎承闲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

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王戎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遗筒中笺布五端,戎虽不受,厚报其书。

裴叔则被收,神气无变,举止自若。

求纸笔作书。

书成,救者多,乃得免。

后位仪同三司。

王夷甫尝属族人事,经时未行,遇于一处饮燕,因语之曰:“近属尊事,那得不行?”族人大怒,便举樏掷其面。

夷甫都无言,盥洗毕,牵王丞相臂,与共载去。

在车中照镜语丞相曰:“汝看我眼光,迺出牛背上。

”裴遐在周馥所,馥设主人。

遐与人围棋,馥司马行酒。

遐正戏,不时为饮。

司马恚,因曳遐坠地。

遐还坐,举止如常,颜色不变,复戏如故。

王夷甫问遐“当时何得颜色不异?”答曰:“直是闇当故耳。

”刘庆孙在太傅府,于时人士,多为所构。

唯庾子嵩纵心事外,无迹可闲。

后以其性俭家富,说太傅令换千万,冀其有吝,于此可乘。

太傅于众坐中问庾,庾时颓然已醉,帻坠几上,以头就穿取,徐答云:“下官家故可有两娑千万,随公所取。

”于是乃服。

后有人向庾道此,庾曰:“可谓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

”王夷甫与裴景声志好不同。

景声恶欲取之,卒不能回。

乃故诣王,肆言极骂,要王答己,欲以分谤。

王不为动色,徐曰:“白眼儿遂作。

《旧唐书·杜甫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旧唐书·杜甫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旧唐书·杜甫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旧唐书·杜甫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旧唐书·杜甫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旧唐书·杜甫传》原文及翻译旧唐书原文: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曾祖依艺,位终巩令。

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

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

天宝末,献《三大礼赋》。

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

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

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

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

明年春,琯罢相。

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

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

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

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

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

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

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

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

既至而适卒。

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

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

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

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译文:杜甫,字子美,本是襄阳人,后来搬迁到河南巩县。

曾祖父杜依艺,官位最终到巩县县令。

祖父杜审言,官位最终到膳部员外郎,另有传记。

《明史·沈束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沈束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沈束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明史·沈束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明史·沈束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明史·沈束传》原文及翻译明史原文:沈束,字宗安,会稽人。

父侭,邠州知州。

束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徽州推官,擢礼科给事中。

时大学士严嵩擅政。

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严嵩格不予。

束言:“尚文为将,忠义自许。

曹家庄之役,奇功也,宜赠封爵延子孙。

他如董旸、江瀚,力抗强敌,继之以死。

虽已庙祀,宜赐祭,以彰死事忠。

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疏奏,嵩大恚,激帝怒,下吏部都察院议。

闻渊、屠侨等言束无他肠,唯疏狂当治。

帝愈怒,夺渊、侨俸,下束诏狱。

已,刑部坐束奏事不实,输赎还职。

特命杖于廷,仍锢诏狱。

时束入谏垣①未半岁也。

逾年,俺答②薄都城。

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束得罪,自是无敢言者。

束系久,衣食屡绝,惟日读《周易》为疏解。

后同邑沈练劾嵩,嵩疑与束同族为报复,令狱吏械其手足。

徐阶劝,得免。

迨嵩去位,束在狱十六年矣,妻张氏上书言:“臣夫家有老亲,年八十有九,衰病侵寻,朝不计夕。

往臣因束无子,为置妾潘氏。

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

乃相与寄居旅舍,纺织以供夫衣食。

岁月积深,凄楚万状。

欲归奉舅,则夫之饘粥无资。

欲留养夫,则舅又旦暮待尽。

辗转思维,进退无策。

臣愿代夫系狱,令夫得送父终年,仍还赴系,实陛下莫大之德也。

”法司亦为请,帝终不许。

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

而日令狱卒奏其语言食息,谓之监帖。

或无所得,虽谐语亦以闻。

一日,鹊噪于束前,束谩曰:“岂有喜及罪人耶?”卒以奏,帝心动。

会户部司务何以尚疏救主事海瑞,帝大怒,杖之,锢诏狱,而释束还其家。

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丧除,召为都给事中。

旋擢南京右通政。

复辞疾。

布衣蔬食,终老于家。

中散临刑东市译文

中散临刑东市译文

中散临刑东市译文早在东汉时期,有一位名叫孙子高的中散出使,在他游历过程中,他到达了东市。

这座城市富饶繁华,吸引了孙子高的目光。

然而,虽然城市景色美丽,人民富足,他却注意到城市中的一幕幕不正之风。

孙子高见到了一位贪官,他不守政府纪律,胡乱收取税款,剥削百姓。

这些行为令孙子高十分愤怒,他决定将这一切带回国内,向皇帝汇报。

第二天,孙子高立刻前往官府,向当地官员提出了这一问题。

然而,官员们回答他说他们无能为力,因为这名贪官是市长的亲戚,他们不敢对其进行严惩。

孙子高对这样的回答感到非常失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孙子高决定寻求市长的帮助。

他深入研究了市长的生活习惯和利益,发现市长痴迷于赌博。

孙子高知道他可以利用这一点,于是决定在合适的时机揭露市长的丑恶行径。

经过一番调查,孙子高获悉市长赌博的场所和时间。

他把这个情报告诉了当地的守夜人,并请求他们协助。

守夜人对此表示同意,并决定配合孙子高的计划。

在一个星期后,孙子高准备好了所有的证据,然后将其交给了当地的官员。

这些证据表明市长贪污受贿,并违反市政府的纪律。

官员们看到了这些证据后,决定彻底调查此事。

不久之后,市长被捕,并被判处严厉的刑罚。

这个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市区,人们纷纷议论着市长的不公行为,同时也赞扬孙子高为众人着想的勇气和正义。

孙子高利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成功地将市长的贪腐行为暴露出来,为市民争取到了公正和正义。

他的行动也引起了皇帝的注意,皇帝亲自接见了他,并赞扬他的勇气和正直。

在孙子高的努力下,东市治理的风气得到了改善,市民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富裕和幸福。

人们亲切地称他为“义之将军”,并为他树立了丰碑来纪念他的功绩。

孙子高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力量是可以改变一个社会的。

当我们看到不正之风时,应该勇于站出来,为正义而战。

只有通过集体的努力,才能使社会更加公正,人民更加幸福。

嵇中散临刑东市文言文

嵇中散临刑东市文言文

嵇中散临刑东市文言文
摘要:
1.嵇中散临刑东市背景介绍
2.嵇中散生平及成就概述
3.临刑东市文言文的内容及意义
4.对后世的影响及价值
正文:
嵇中散临刑东市,是中国古代一篇脍炙人口的文言文名篇。

这篇文章以嵇康临刑前的沉痛心情为背景,描述了他在东市刑场上的所见所闻,展现了一个忠诚于自己信仰,不屈服于权势的伟大文人形象。

嵇康,字中散,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他的诗、文、书、画都有极高的成就,被誉为“四绝”。

他崇尚老庄,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对当时社会的礼法、名教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因此引起了当权者的不满,最终被陷害致死。

临刑东市文言文是嵇康在刑场上对自己的生命和人生信仰的最后一次表白。

文章中,他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东市刑场的景象,表达了他对生死的豁达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他写道:“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不仅是对自己生命的豁达,也是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这篇文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展现了一个文人在面对生死时的坚韧和豁达,对后世的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这篇文章也是中国古代文言文的经典之作,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使得它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散临刑东市译文
1、“嵇中散临刑东市”出自《世说新语·雅量》,原文: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

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

《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上书,请以为师,不许。

文王亦寻悔焉。

2、译文:中散大夫嵇康在东市将要被处死,他神色不变,索讨古琴来弹奏,弹奏的是一曲《广陵散》。

弹奏完毕,(嵇康)说:“袁准曾经请求学习这首曲子,我十分吝啬,不肯传授给他。

从此以后,《广陵散》就成了绝响啊!”(当时)有三千太学生上书,请求以嵇康为老师(想用这种方法来救嵇康),(朝廷)不允许。

(嵇康被杀后)不久,文王司马昭也后悔了。

3、《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

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

《广陵散》已失传。

常比喻优良传统断绝或后继无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