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概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概况
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山东纺织工学院1981年创建的管理工程系,1982年开始招收的“工业管理”本科专业,是我国经济管理类专业中最早设置的本科专业之一。
1993年9月开始招收“管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1998年“管理信息系统”专业改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并划到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
2000年获得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1年6月单独组建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近年来,在学校、商学院和管理学总支的大力支持下,在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各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由建系之初的只有一个本科专业、10名教职工(2名博士)、一个专业实验室、一个硕士点、一个夜大专科专业,发展到目前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现有专职教学人员31人,其中教师28人,实验系列人员3人,教授2人,副教授和高级实验师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人,在职攻读博士3人。
3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和一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一个工程专业硕士点,4个专业实验室,一个山东省自学主考专业,4个夜大本专科专业。
成为商学院整体实力最强的系之一,也是青岛大学整体实力比较强的一级学科之一。
1 “十一五”发展目标
在“十一五”期间,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的奋斗目标是:使我校管理与工程学科的整体实力进入全国同类学科前列,具体目标如下:
建设好本科专业: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系学科发展的立足点。
在“十一五”期间,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成校级品牌专业,并争取成为省级品牌专业;把物流管理和电子商务两个专业按校级特色专业标准进行建设。
到2010年在校本科生数稳定在1000名左右。
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在“十一五”期间,除了继续办好目前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点和物流工程硕士点以外,再申报一个科学硕士点和1工程硕士点,使得研究生在校数要有大幅度的提高。
努力改善研究生的学习科研条件,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建成教学科研并重型的学科: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科研水平。
在“十一五”末,使得教职工教学工作量与科研工作量的比例平均达到或接近1:1的水平,实现以教学为主向以教学与科研并重型的转变。
获得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在“十一五”期间,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是我校管理与工程学科的整体实力是否能够进入全国同类学科前列的重要标志。
为此,我们必须从基础工作抓起,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懈努力。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实现“十一五”的各项发展目标,关键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就不可能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学科。
在“十一五”末,管科系教学科研人员总数要达到45人左右。
其中:教授6至10名,副教授12至16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20名以上。
基本建成一支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培养或引进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5人以上。
2 系的组织结构
系主任:马金平教授副主任:代更新副教授
系教工党支部:
书记:马金平副书记:戴更新
委员:邢筠、孙利辉、李广伟
系务委员会:
主任:马金平副主任:戴更新
委员:武博、王军、邢筠、孙利辉、王炬香、张嵩、吴士亮、钟永光、丁家声、许雪梅、吴剑云
秘书:邢筠(兼)
系学术委员会:
主任:马金平
副主任:武博、戴更新
委员:王军、孙利辉、王炬香、张嵩
秘书:王军(兼)
系办公室:
行政秘书:邢筠,教学秘书:王初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研室:
主任:王军、吴士亮
成员:许雪梅、李广伟、王贱珍、张贵涛、贺华
电子商务教研室:
主任:张嵩、吴剑云
成员:马金平、崔友祥、吕磊、沈照功
物流管理教研室:
主任:王炬香、钟永光
成员:戴更新、任利娟、温艳、王磊、张玉华
管理科学教研室:
主任:孙利辉、丁家声
成员;武博、周岩、齐春霞、杨帆、秦文婷、江霞
实验室主任:邢筠;成员:张宁、王初
3 学科基础条件建设
自2001年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成立之初,就十分注意学科发展的基础条件建设。
特别是在
2005年3月新一届系领导班子上任以来,通过总结系学科建设的经验教训,一方面积极争取学校对实验室等硬件建设的投入,同时把系的制度建设、学科文化建设等软环境建设作为学科基础条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使得管科系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学科基础条件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
一是初步完成了软硬件配套的四个实验室建设,二是基本形成了一支爱岗敬业、团结和谐、整体实力较强的优秀学科团队。
目前,管科系拥有“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Infor ERP ”和“现代物流”四个实验室和研究生机房。
共配置高档微机200台,服务器3台,多媒体教学设备3套。
物流实验室配置有模拟第三方物流系统的现代化立体仓库及相关配套设备。
在计算机软件方面,配置有 Infor visual ERP 软件、物流系统规划Flexsim仿真软件,Anylogic仿真软件、Virtual Business Management (VBM) 虚拟物流配送中心管理仿真软件、电子商务教学模拟软件各一套。
在系的制度与学科文化建设方面,首先成立了系务委员会和系学术委员会。
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包括:(1)系务员会章程,(2)系财务管理制度,(3)
系分配制度,(4)系行政管理制度,(5)系岗位责任制。
在系的学科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爱岗敬业”、“认真负责”、“团结协作”、“资源共享”的理念,建立了“有奉献就有所得”的激励机制。
4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
4.1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4.1.1 培养目标
(1)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适应经济发展所需的高级管理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
(2)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遵纪守法,品德优良;
(3)具有较扎实的经济和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系统分析和综合归纳的能力,掌握定
性和定量的管理方法,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4)熟练运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实际的管理问题;
(5) 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
4.1.2 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基本修业年限为2.5~3年,最长修业年限为6年。
4. 1.3 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
(一)管理系统工程(092) 1.决策与博弈理论及应用
2.系统优化理论与应用
(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093) 1.信息系统管理理论与方法
2.智能信息系统
(三)工业工程(094) 1. 生产及制造系统工程
2. 服务运营系统管理
(四)物流与供应链管理(095) 1. 物流管理定量分析与决策技术
2. 生产物流规划与设计
(五)科技学与科技管理(096) 1. 人力资源管理
2. 知识管理
(七)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097) 1.电子商务
2.电子政务
(七)项目管理(098) 1.IT项目管理
2.现代项目管理方法与技术
(八)企业经营管理(099) 1.企业核心竞争力
2.企业战略管理
4.1.4 课程设置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以管理科学、经济学为基础,与数学、信息科学、工程科学等紧密相关,注重管理科学与工程方法论研究及其在管理活动中的应用。
基于交叉学科的特点,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适当增加了选修课的数量,提高选课的自由度。
因此,按一级学科设三门专业学位基础课,按二级学科设四门专业学位课和18门专业选修课。
课程设置见《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教学计划》(附后)
必修环节(不计入总学分,单独记入档案)
学术活动:
1. 至少参加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
2. 定期参加校、院、系组织的相关学术讲座。
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
1. 根据研究生论文需要,
2. 进行社会调查研究。
3. 第四学期参加助教、助研或助管工作,
4. 包括协助导师指
5. 导本科生毕业论文
设计,批改本科生作业,指导本科生上机试验。
6. 参与实验室建设和其它社会实践。
4.1.5 培养方式与方法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在指导方式上采取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既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又重视发挥集体培养的优势。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课程学习、科研论文和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
具体方法如下:(a)对研究生因人而(b)异,(c)根据学科方向制定科学的个人培养计划。
(d)认真组织专业课的教学与考核,(e)制定教学大纲,(f)做到与时俱进,(g)因材施教。
(h)做好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论证、中期筛选论文评阅和答辩等工作。
(i)组织好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工作。
(j)鼓励学生参加校、院、系和学科组织的政治学习、学术活动及各项集体活动。
4.1.6 个人培养计划
所有硕士研究生在前3个学期内必修三门一级学科专业学位基础课(9学分),必修一门二级学科要求的二级学科专业学位课(3学分),专业学位课共计12学分;在18门专业选修课中选修不少于14学分;公共学位课,共计8学分;参加学术讲座不少于18次,计2学分。
硕士研究生毕业至少修满36学分。
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课题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生本人的具体情况,由研究生指导教师组织有关人员和研究生本人共同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个人培养计划应对硕士生学位课、选修课、各学期学分分配、考核方式和期限、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学术活动、文献阅读、学位论文选题范围、预期目标及进度、科研工作等做出具体的要求和安排,于新生入学后一个月内将个人培养计划交研究生处备案。
4.1.7 学位论文与答辩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要注意文献查阅及综述、开题报告、实验设计与组织、实验数据处理、逻辑思维与理论分析、计算机应用、论文写作与表达能力等诸方面的培养,尤其是其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
(1) 全日制硕士生一般从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开始论文工作,(2) 时间为1~1.5年。
(3) 学位论文选题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4) 力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结合。
(5) 开题报告安排在第四学期初,(6) 学生修完规定的学位课程后进行。
由学科组织相关导师审定。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选题意义、文献综述、研究计划及目标(7) 、主要技术(理论)难点及拟解决方案等。
硕士研究生文献综述不(8) 得少于8000字。
开题报告经学科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工作研究,(9) 如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事先没有预计的困难不(10) 得不(11) 改变研究方向的,(12) 需重新进行论证并提交补充论证材料。
(13) 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先进性及一定的工作量,(14) 能反映出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5) 学位论文必须由研究生独立完成,(16) 参与大课题研究者可将以本人为主完成的部分整理成学位论文。
(17) 论文工作中期检查。
为确保研究生按期完成高质量的学位论文,(18) 论文工作开始半年后,(19) 各学院及学科有关人员要对研究生论文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20) 研究生在完成学位论文后,(21) 论文答辩前,(22) 必须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正式出版的学术刊物上正式发表与本人研究方向相关的学术论文至少1篇(第一单位为青岛大学)。
请特别注意:从2007年起,为了有利于广大理工类专业考生跨专业报考,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按工学类招生,因此参加复试的最低分数线按工学类确定。
工学类最低分数线的总分比管理类的最低分数线的总分低30分左右,单科低10分左右。
4.2 硕士导师简介
(1)武博,男,博士、教授(博导),青岛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博导)、河海大学商学院兼职教授(博导)、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
国家科技进步奖科普组评审专家;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教育部高校专家;国家863专家。
2001年被南京大学商学院录取为工商管理博士后;2004年博士后出站分配到天津大学任教授,2005年在天津大学评聘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导。
2006年2月调入青岛大学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近年来,主持和参加国家、省部级课题10多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60余篇。
研究领域为:科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
主要讲授《经济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
(2)胡劲松:男,教授,国际商学院副院长,系统工程博士。
主要研究领域有决策分析与决策支持、物流与供应链和管理系统优化理论及其应用等。
在不确定性系统的决策理论方面,对模糊网络理论、模糊规划理论、模糊对策、模糊推理等方面开展有深入的研究。
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生产调度的模糊方法论与仿真研究。
主持国家基金课题和山东省基金课题各一项。
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系统工程》《管理管理工程学报》、《系统工程学报》、《中国管理科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 余篇。
主要讲授《运筹学》、《系统工程》、《经济控制论》、《管理系统模拟》、《决策分析》等课程。
(3)马金平:男,教授,管理科学与工程系主任,1988获得工学硕士学位。
青岛市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会理事,国际信息系统协会中国分会会员,青岛市电子商务协会理事,教育部学科评估专家。
在科研方面,对项目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智能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近年来《在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工程与应用》等核心期刊上独立发表论文20余篇,完成科研课题3项。
主持的“生产成本管理综合决策支持系统生成器的研究”被同行专家鉴定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获青岛大学科研成果奖。
目前主持科研课题2项。
近期主要研究领域是:智能信息系统、知识管理、电子商务和企业资源计划。
主要讲授《人工智能原理》、《数据挖掘》、《数据仓库技术》、《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等课程。
(4)高鹏翔:男,硕士,教授,省级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培养对
象。
近几年先后讲授过《计算机网络》、《微机原理及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高级语言编程技术》、《Web编程与电子商务系统设计技术》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在科研方面,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工程》、《纺织学报》、《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近50篇,编著书3本、完成和在科研项目6项、获奖8项。
主要从事企事业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系统、计算机远程监控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开发与研究工作。
(5)戴更新: 男,博士,副教授,青岛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青岛大学国际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中国企业家协会管理咨询委员会委员,青岛企业家协会、青岛市物流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近五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科技厅科研项目1项以及多项厅局级科研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
获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及多项厅局级奖励;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2篇,其中被EI收录2篇。
(6)孙利辉: 女,博士,副教授,青岛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管理科学教研室主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撰稿人。
近五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重要论文17篇,其中一篇被SCI索引,四篇被美国EI索引。
2004-2005年主持并完成了青岛科技局市软科学“青岛市企业集团技术创新战略与实施模式”项目,已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
以第一作者获得2004年获得山东省社科优秀论文三等奖1项,2005年获得山东省教育厅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
目前主持山东省社科规划“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基于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与创新流程再造的核心竞争力研究”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具有变化的联盟结构的动态合作对策研究”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
主要研究方向:管理系统优化、机制设计与激励理论、供应链协调管理。
(7)王炬香:女,博士,青岛大学国际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物流管理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
曾参与和主持“基于Agent的制造单元混合式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技术(863计划)”、“基于层次模块化佩特里网建模的供应链敏捷化重组技术研究”等纵向研究项目,以及“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质量零缺陷管理的研究和实践”、“上海龙马神汽车座椅有限公司W-Car/W-Wagon/Bestop车间平面布置与物流规划研究”、“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供应商评价体系建立与实施”、“河南环宇集团有限公司管理诊断与流程再造”、“深圳东莞市拓普电业有限公司管理诊断与流程再造”、“净雅餐饮集团现代化管理项目(负责采购物流再造)”、“济宁烟草现代物流项目”等横向课题。
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4篇被EI检索。
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工业工程与管理。
(8)张嵩: 女,副教授。
2003年9月毕业于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2005年9月于复旦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流动站出站。
电子商务教研室主任。
研究方向包括信息技术竞争战略、电子商务和知识管理。
自2002年以来,负责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1项,上海市科研计划课题1项。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
负责多项政府与企业横向开发和咨询课题。
参与编写书籍1部,出版专著1部。
近5年在信息系统领域的国际期刊CAIS,国内核心期刊中国工业经济、管理工程学报、研究与发展管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计算机工程等,以及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录用)论文20余篇.
(9)钟永光: 男,副教授,管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系统动力学与运营管理、逆向物流,03年8月主持青岛大学科研基金项目《海尔市场链管理机制及应用研究》,2005年8月主持青岛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项目《青岛市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体系建设》项目。
在《工业工程》、《管理科学》、《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s Operations and Informatics》等杂志发表论文12篇,《系统动力学》译著1部。
硕士生副导师:
(10)王军:男,2003年5月在香港中文大学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系获博士学位,后继续在该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5年1月加入青岛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近五年来,参与香港研究基金项目3项,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主持青岛大学基金项目1项。
在国际性杂志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6篇,其中1篇被SCI检索。
主要研究方向:系统优化理论与应用,金融工程,风险管理。
(11)吴士亮: 男,2005年7月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现为青岛大学国际商学院讲师。
自2000年以来,主持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项。
参与国家863/CIMS主题资助平台项目1项,教育部远程教育资源建设项目1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3项,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1项,江苏省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项目2项。
近5年在计算机集成制造、中国机械工程、经济管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中国制造业信息化、计算机工程等国内核心期刊以及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录用)论文20余篇,其中1篇被SCI收录,7篇被EI收录。
(12)王磊: 男,2005年6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2003年3月毕业于上海理工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获管理学硕士学位。
2002年至2005年参与了导师梁樑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具有竞争机制的评估方法及其在物流系统中的应用70371023)研究和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竞争性评估理论20030358052)。
目前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包括分销渠道的冲突与协调问题、供应链管理问题。
(13)周岩:女,博士。
2006年3月毕业于同济大学运筹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中国运筹学会会员。
自2003年以来,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
参与编写书籍1部。
在国际性杂志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8篇,其中1篇被SCI检索。
目前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包括管理系统优化、系统优化理论与应用。
(14)丁家生,男,副教授。
198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1996年2月由上海财经大学正式调入青岛大学任教至今。
发表论文5篇,参加省市课题多项。
目前研究领域是管理系统优化理论及应用。
主要授课课程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运筹学、数值分析等。
5 “物流工程”工程专业硕士点
物流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5.1 培养目标
(1)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处于同一层次,但侧重不同。
物流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面向企业和政府经济管理部门高级工程管理人员的硕士层次的管理教育。
物流工程硕士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奉献精神,具有较强开拓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以物流工程管理为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就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现代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的高级人才,具备本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知识,了解国内外物流设施应用、系统规划设计与评价及物流管理的先进技术和方法。
具有国际物流工程战略理念和总揽全局的决策能力,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物流工程企业家和高级职业经理人。
(2)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素质,掌握物流工程领域内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以适应目前所承担的工作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3)具有较高政治思想素质,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的基本原理和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遵纪守法。
(4)系统掌握方法论,善于思考、勤于创新,广泛了解国际上有关物流领域的最新动态,创造性地提出新的正确的观点、理论、方法或科学地利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创造性地解决重要的实际问题。
能够独立开展业务工作、教学工作和从事相关的科学研究,并具有继续学习、创新、提高的基础和能力。
(5)掌握一门外语并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要求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领域的外文文献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听说能力。
5.2 学习年限
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基本修业年限为2-4年,最长修业年限为5年。
5.3 领域范围
物流领域主要研究方向有: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管理工程、物流信息技术、制造系统规划与设计、供应链管理与库存控制、生产计划与控制、现代物流配送及设施设备、企业物流资源整合与现代物流技术及应用等。
5.4 课程设置
根据物流工程教育的特点,我们将采取教授课堂教学、案例教学;政府官员讲座、企业家论坛的办学模式。
向学员提供最新、最实用的课程;开拓学员的视野、增长前沿知识。
课程强调整合性和决策导向,强调密切联系实际和面向国际竞争环境。
教学内容具宽广性和综合性,体现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其中外语要求是比较熟练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应强调本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的学习与实践。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应达到32学分,借鉴国内外物流工程教育的课程设置,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其中公共基础课(7学分)、基础理论课(4学分)、专业核心课(10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 、选修课程(≥11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见《物流工程硕士(代码430141)教学计划》,其中必修环节不计入总学分,单独记入档案。
5.5 培养方式和方法
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进行;实行学校与政府规划部门、运输与物流研究管理部门、生产企业、运输物流企业以及相关高等院校联合培养。
但要因单位、因人制宜,既要易于为企业和部门所接受,又要便于组织教学,保证培养质量,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5.6 个人培养计划
(1) 在职攻读硕士专业学位者,每年应有2个月时间到校进行课程学习,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前三学期完成基本课程的学习,第四学期开题,第六至八学期完成论文答辩。
(2) 论文选题:应来自政府规划部门、运输与物流研究管理部门、运输物流企业或生产制造企业,有明确的工程、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重点应是政府部门和企业急需解决的关键难题。
它可以是一个物流工程项目或子项目的策划、设计或技术改造;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也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广泛性、前瞻性、导向性、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