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创造性思维》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创造性思维》教学设计

教学解读:

课文是美国著名的实业家罗迦·费·因格写的一篇议论文,在本单元是一篇自读课文。文章聚焦创造性思维,谈如何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问题。文章先用四个图形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话题,然后层层推进,提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的重要性,以及创造性思维必备的要素;最后得出结论: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旁批自读全文,理清文章阐述问题的思路。

2.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学会根据观点选择恰当的材料。

3.通过游戏互动初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

学生根据课文旁批自读全文,理清文章阐述问题的思路。

学习难点:

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学会根据观点选择恰当的材料。

教法与学法:

结合自读课和议论文的特点,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游戏导入法、朗读法、自主阅读法、合作探究法,并在教学中创设游戏,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

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了解作者,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多媒体上展示以上图片,提问学生在这张图片上看见的是少女还是巫婆?

通过本环节可以迅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导入课题的目的。

教师小结:一张图片有的同学回答是少女,有的同学回答是巫婆。两个答案完全不同,但又都正确,从这我们悟出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答案不止一个。

教师引导:“是的,可以说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罗迦·费·因格的《谈创造性思维》,原题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

二、整体感知

本环节分“初读,找论点”“再读,理思路”“三读,明关系”三个活动进行。

1.初读,找论点。

本环节要求学生朗读全文,结合旁批思考:全文围绕“创造性思维”谈了哪些方面的问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活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完成探究后推举一人作代表发言。

旁批一:思考的问题不同,答案也会不同,你有过类似的经验吗?

明确:

思考的角度不同,正确的答案就不止一个。

旁批二:为什么说这一点很重要?

明确:

因为不满足一个答案,就不会放弃探求,就会有新发现,有新的创造,新进步。

旁批三:知识和创造力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明确:

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条件:知识是产生新创意的素材,发挥创造力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可以拥有创造力。

旁批四:用两个疑问句将议论引向深入。

明确: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旁批五:归纳全文,指出拥有创造力所需的诸多要素。

明确:

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的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到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他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教师小结、引导:

经过大家的归纳,我们已经明确作者围绕“谈创造性思维”都谈了哪些方面的问题,现在同学们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学生小组探讨)

师小结、引导:“作者是怎样一步步的论证并得出这个结论的呢?我们不妨一起探究作者的行文思路”。

2.再读,理思路。

在多媒体上展示“作者是如何围绕‘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这一中心论题展开议论的?”(这个环节可以安排小组探讨,教师要巡回及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明确:

本文围绕“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这个中心论题从多层面展开论述。先用四个图形提出一个问题,然后通过对几种不同答案都具有合理性的分析,引出“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由这一点引申出“不满足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既然不满足一个答案,需要寻求其他答案。怎么寻求?课文顺理成章地提出这“有赖于创造性思维”,由此自然开始论述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紧接着通过两个疑问句引出“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最后课文总结,“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只要具备几个关键的要素,就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3.三读,明关系。

让学生阅读文本第七段,说说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学生小组探讨)

明确:

举例论证法。典型事例的运用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此时教师追问:由此可见观点与材料之间是什么关系?

明确:

材料服务于观点,材料证明观点,二者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师说: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小明同学遇到了难题,我们用刚才学到的知识一起帮帮他吧!

小明同学想写一篇文章,论述“业精于勤”这个观点,他在班级搜集了这样

三则材料作为论据,请帮他选择一下哪个论据写到文中较好?并且告诉他为什么?

材料一:李华同学学习上做到了三勤──勤用脑、勤用手、勤用口,三年来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材料二:张洁同学曾一度放松学习,成绩不理想。从这一学期以来,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他开始勤奋学习,并给自己立了一条规矩:今日事今日毕。凡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学习任务,他都当天完成。他坚持不懈,成绩迅速提高了。

材料三:邓璐同学每天从早到晚,埋头书本,甚至一边吃饭一边看书,常常看着看着,连饭都忘了吃。

明确:

材料一侧重于“多”,即多用手、多用脑、多用口,成绩才能好。

材料二侧重于“今日事今日毕”才能取得好成绩。

材料三才是强调“勤奋”的问题。

三、知识拓展

在多媒体上出示下面图片,提示学生用4条线条把九点全部连在一起,可以相交但不能重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