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词思想内容简论
南唐后主李煜其人其词
![南唐后主李煜其人其词](https://img.taocdn.com/s3/m/1f8ac27271fe910ef02df8d6.png)
李煜专题阅读引言李煜是公认的五代词人的颠峰,他与北宋词人柳永苏轼,南宋词人李清照辛弃疾,形成了词的历史上的三座高峰。
细数我国历代君主,能文者众,但诗词作品能流传后代的则寥寥无几。
清乾隆皇帝,一生写诗共达43392首,一人可敌全唐诗48900首,以诗的数量来说堪称举世“诗帝”,然而时至今天,竟无一首传世。
而一千年前在位仅15载的南唐后主李煜,一生只写了三十五首阕词,却能流传千古,这不是异数,而确实都是至情至性之作,动人心弦,流芳百世。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几乎人人都能传诵,“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几乎个个皆知。
人物简介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
徐州人。
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
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
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
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
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
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
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
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一、李煜——悲剧皇帝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史称李后主。
李煜出生在了一个帝王之家,工书善画,能诗擅词,又精通音乐,还会点武艺。
李煜不适合做皇帝,正如宋朝的徽宗。
他也无意于皇位,但命运却偏偏钟情于他,虽然他有六个哥哥,但他们不是夭折,就是病死。
就这样,不想作皇帝的李煜,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在没有接受任何政治培训的条件下,登上了大位。
此时的南唐岌岌可危,这“危”在他父亲李璟在位时就已出现。
他继位时宋已代周,南唐对宋称臣,颓势已就,无法挽回。
而李璟也不是一个有为的皇帝,也是一个多愁善感的种,喜欢摆弄文字,从他现存的四首词中,可以看出危机已很严重,故字里行间除了“愁”,便是“恨”。
李煜词中孤独情感[论文]
![李煜词中孤独情感[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2e0dde181c758f5f61f6744.png)
浅析李煜词中的孤独情感摘要:南唐后主李煜的一生是悲剧的,他选择了用自己一颗孤独坚强的心默默发出呐喊,用真实的笔触写下极具自然率真的词作,他的这种以真情入词使得其词溶入了真实感情与人生体验,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和独特的个性,对后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李煜孤独情感真情入词审美价值在整个唐五代词人中,成就最高,在词的发展史上最有影响的当推李煜。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自号钟隐,他是南唐最后一位皇帝,世称李后主。
李煜极具才情,他工书善画,精通音律,而最受后人推崇的无疑是他在词的创作方面表现出的非凡成就。
他继位时宋已代周立国,南唐国运势如垒卵,他在对宋委曲求全中渡过了十几年醉生梦死的生活。
宋灭南唐后,他被俘到汴京,两年后被宋太宗派人毒死。
李煜全力以词抒写他的个人生活和情感,随着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的变化,他的词呈现出不同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不论是其前期词作中的深情绮丽还是后期词作中离愁别恨,都蕴含着一种深刻感人的孤独情感。
一、情感缺失的孤独李煜作为一代君主,“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对宫中沉溺声色的豪奢生活深有体验,一般说来这种优游度日的生活是享乐型的“众乐乐”的典范,是没有忧愁与孤独的。
然而他得词作中常描写在欢歌宴饮、相思情爱后透露出内心的忧虑与孤独。
结合李煜的身世,首先我们从他的词中感受到其深沉的孤独忧思:如“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低低语。
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又如“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常是闲,落花狼籍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作者对宴罢宾散后场面的描写,落花满地,杯盘狼藉,使人感到强烈的失落怅惘,与刚才的盛筵相比,越发显得凄凉孤寂。
”又如: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林风淅浙夜厌厌,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
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长穷!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
”作者开篇就指出所写为庭空客散之后的情景,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清,寂廖的氛围中,与作者此时孤独的心态密合。
浪淘沙.李煜
![浪淘沙.李煜](https://img.taocdn.com/s3/m/94d06fdfb14e852458fb5708.png)
浪淘沙讲李煜的词,从思想内容和风格方面,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作品,主要描写帝王家的生活后期作品为被俘后所作,主要抒写对昔日帝王生活的眷念和对眼前囚徒生活的哀叹。
后期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更高,所以我们选了后期作品来学习。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是李煜被俘后,写的一首非常著名的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师读。
还象昨天学习方法,先学上片,在学习之前,同学们读一遍上片。
上片分为三句:我们看它是怎么押韵的。
潺。
每句话的最后一个字母是AN,也就是说韵母相同,所以这个地方就叫韵角。
也就是说它每句话都是押韵的。
下片: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它每句话也都是押韵的。
下面具体学习上片,上片一共三句,下面我们一句一句进行学习,同学们自己看看这些话里面哪个词的意思你懂,哪个词的意思你不懂。
先看第一句:帘外。
潺潺,春意阑珊。
潺潺,形容溪流、泉水、小雨流动的淅淅沥沥的声音和流动的状态。
(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
在这里潺潺就是小雨滴水的声音。
竹帘外雨潺潺意思是朱竹帘外传来了潺潺的雨声。
春意阑珊,春意的意思,是春天的气象也可以说成春天;阑珊什么意思。
,具体解释是将尽、衰落的意思,意思是要到尽头了,要衰落了。
春意阑珊,春天就要过去了。
唐琬的词《钗头凤》里。
角声寒,夜阑珊,那么夜阑珊的意思是夜晚要过去了。
那么同学们现在看这句词(第一句)这句词前一部分“帘外雨潺潺”是作者亲耳听到的,是事实存在的。
对不对?帘外小雨淅淅沥沥,这是听觉上可以感知的声音。
而“春意阑珊”这也是作者看到的吗?是想象出来的,作者触景生情,当竹帘外传来了潺潺雨声,作者想到:春天,快要过去了。
这里的春天表面看来指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春天,大家想想,对于作者来说,这里的春天有没有其他含义。
大家想一想,作者把什么比作春天了?(问生)帝王生活和美好时光。
李煜《虞美人》艺术手法赏析
![李煜《虞美人》艺术手法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d7929fc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82.png)
李煜《虞美人》艺术手法赏析在李煜的词作中,《虞美人》是一首流传千古、家喻户晓的佳作。
它历来被推为“词中之龙”,备受词人、评论家的青睐。
它那凄凉哀怨、沉郁苍凉的风格以及创作手法的精妙绝伦都令人叹为观止。
所以,我想就本词从艺术手法上作些赏析,以便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
我们知道,古典诗歌分为“风”“骚”两派。
风,属于表现型,即直接诉诸读者感官,如悲秋、伤春、怀古、送别等等,代表作如汉乐府《古诗十九首》;骚,属于批判型,意在讽谕社会现实,如屈原《离骚》。
而李煜的这首《虞美人》却采用了不折不扣的批判型手法。
其中,他运用象征的手法,抒发自己的情怀,寄托自己的感慨。
“春花秋月何时了”。
前句化用南朝文学家谢朓《只子吟》:“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诗人借眼前景物的描写,表达对故国的深切思念。
后句是写对政治生活的厌倦。
语本唐代诗人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诗人用比兴手法,反用其意,说理透彻,情真意切。
整个上片,主要用“惜”字来表达作者对美好往昔的怀念和对南唐王朝的眷恋。
从内容看,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三方面。
一是抒发亡国之痛,二是谴责庸臣误国,三是思念故国旧都。
可以看出,李煜的这首词是先扬后抑、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步步深化的。
这样,就使得全词感情波澜起伏,有变化而不平板,内容真实而不矫揉造作。
可见,李煜的这首词不仅是词史上划时代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光照千秋的不朽之作。
特别是它那前无古人的凄苦哀怨、沉郁苍凉的风格以及创作手法的精妙绝伦都令人叹为观止。
因此,我认为要准确把握这首词的内涵,必须充分掌握其艺术特色。
从写作手法上来讲,本词主要运用了三种艺术手法:象征、比兴、双关。
李煜词思想内容简论
![李煜词思想内容简论](https://img.taocdn.com/s3/m/6d35dde66294dd88d0d26bf6.png)
李
煜
词 思
想 内 容
李 丙哲
简
论
( 抚顺市恒德高中 , 辽宁 抚顺 李煜 ( 9 3 7 —9 7 8 ) 名从 嘉 , 字重光 , 号钟 隐 , 是 南 唐 中 主 李 璨的第六子 . 史 称 南 唐 后 主 。在 中 国词 史 上 , 李 煜 是 一 位 具 有 特 殊 身 份 和 经 历 并取 得杰 出成 就 的词 人 。 他 是 一 国之 主 , 却 是 位失败的君主。 亡 国 后 的 李 煜 虽然 由九 五之 尊 沦 为 阶 下 囚 , 但 他 此 时 的 词 却 取 得 了 巨 大成 功 。 “ 最 美 丽 的 诗 歌 是 最 绝望 的
的生 活 影 响 很 大 。李 煜 是 一 个 才 子 皇 帝 、 风流皇帝 。 不 是励 精 图治之主 。 更无拯危治乱之 才 . 但 他天资聪 慧 , 又 因 出生 在 一 个 富有 文学 气 息 的环 境 中 . 所以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 : 工 书 画、 解音律 、 精鉴赏 、 好藏书 、 善诗文 , 尤 擅 长 词 。亡 国之 前 , 他 虽 深 知 南 唐 已处 于 北 方 宋 朝 的压 力 之 下 , 朝 中 内乱 不 断 , 但由 于他“ 生于深宫之中 , 长 于妇 人 之 手 , 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 , 亦 即词 人 所 长 处 ” 。‘ 叫 也天 性懦 弱 , 遂 将 内 忧外 患抛 却 脑 后 。一 方
一
1 1 3 0 0 0 )
面 向北 宋 纳 贡 以保 其 全 , 另 一方 面整 日与妃 嫔 宫 娥 、 朝 中 大 臣 游玩宴乐 、 参禅拜佛 、 苟且偷安 、 尽 享 风 流 皇帝 的快 乐 , 他 对 王 宫 中沉 溺 声 色 的豪 奢 生 活 深 有 体 验 。今 存 四首 表 现 这 一 题 材 的词 , 分 别 涉及 听 歌 、 观舞 、 赏乐、 赋 诗 等 不 同方 面 , 篇 篇 不 离 香醪美女 , 毫 不掩 饰地 展 现 了 封 建帝 王 之 家 、 皇 宫 内廷 生 活 的 情景 , 如《 一斛珠》 ( 晚妆初过 ) , 专咏美人 口, 遂成佳作 。“ 向人 微露 丁香 颗 , 一曲清歌 , 暂引樱桃破” 、 “ 绣 床斜 凭娇 无那 , 烂 嚼 红茸 , 笑 向檀 郎 唾 ” 。在 《 词 品》 看来 , 应 归 于后 主少 年 时作 , 后 主 以帝 王 至 尊 . 私生活糜烂之极 , 和 小 周 后 的幽 期 密 约 人 尽 皆 知。 所 以这 首词 是 后 主糜 烂 生 活 的 自我暴 露 之 作 。 在《 玉楼春》
国家不幸诗人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论李煜的词
![国家不幸诗人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论李煜的词](https://img.taocdn.com/s3/m/443906dd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93.png)
国家不幸诗人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论李煜的词李煜,又称南唐后主,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不幸的诗人。
他即位于936年,南唐国家的国祚也从此开始了一个短暂而动荡的时期。
李煜在其短暂的统治期间面临巨大的政治压力和军事威胁,但这位诗人却能够以他独特的文学天赋和生命力去应对这一切。
李煜的词,以其细腻、柔美、悲怆而著称于世。
他整合了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的各种音乐、舞蹈、戏剧元素,使得他的词华彩夺目,极富表现力。
但李煜的词歌照亮了他的文学生涯,无奈政治被挤压,国祚覆亡,他的一生中并没有享受到富裕和荣华富贵,最后被北方的金国所俘虏。
然而我们在李煜的词作品中并没有感觉到他的悲哀和不幸,反而包含了某种程度上的自我安慰和力量。
他自己所创造的艺术世界与他自身的困顿、忧伤隔得极远,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寻找一种独特的生存方式。
可以说,李煜的人物形象是出色的,那些挥洒着激情和喜悦的情人,清寂孤独的道士,黯然失色的美女,以及在飘渺景象中令人感慨的人物,都在他笔下如实地走向了不同的行当。
他涉及到的情感,触碰到了真切的人类情感的脉搏。
他的词将自己的内心和那个时代的大气象完全融为一体,让人感受到其中的复杂而又鲜活的人性。
毋庸置疑,李煜的作品是有着沧桑感的。
在他那个时代,国家时局风云变幻,生死离别、家国情感书写均深情而细腻,那样的氛围更加映衬出了其作品的幽静感。
他的词描绘的是一种传统时代下的众生面貌,有效地挖出了一个平民的生活、情感的内核。
虽然这些情感与李煜本人的不幸生命之路紧密相连,但他所铸就的词世界,永远成为一种传承和爱慕者的精神寄托和呼唤。
在这个意义上,他是一位唯美主义者,用美去面对残酷现实,散发出一种人类固有的独立、坚韧和高尚。
有人说,李煜是一位国家不幸、诗人幸,在所谓“国家不幸”中创作出的艺术品质旗帜鲜明,丰富而深刻。
李煜陈述了丰富的人类情感,他的情感体验除调侃、幽默嬉笑之外,亦有深情、厚道、宽仁、正义。
即使遭遇到家园失落的苦痛,他亦能通过个人艺术成就获得幸福感和精神慰藉。
浅谈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浅谈李煜词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101cdf7d915f804d2a16c131.png)
浅谈李煜词的艺术特色李煜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之一,他“雅善属文,工书画,知音律”,是一位全面发展的文学艺术家。
他著有文集30卷,杂说百篇,遗诗18首,词30余首,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他的词.李煜的词同他的人生道路、政治命运一样,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是以王子和国主的身份、地位进行创作的时期。
他前期词的创作,内容题材上也主要是描写和表现他在宫中的富贵享乐,宫廷爱情生活。
如《玉楼春》“晚妆处了明肌雪”,《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等,是他前期词的代表作。
后期则是李煜在国破家亡之后由座上皇沦为阶下囚的创作时期。
这个时期尽管只有短暂的两三年时间,然而李煜却经历了巨大的生活变难,饱尝了丧家丧国,被俘囚的奇耻大辱和深切悲痛,对社会、人生和情感的体验和认识也得到了巨大扩展和丰富。
因此李煜这个时期词的创作在内容题材上便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即由前期的表现宫廷享乐生活转向抒写王国的哀思惨痛。
如《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乌夜啼》“无颜独上西楼”,《望江南》“多少泪”,《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等,都是他后期用血泪凝成的佳作绝唱。
更难能可贵的是,李煜在后期词的创作中,还能在咀嚼和书写个人不幸痛苦的基础上升华到对宇宙人生的哲理体悟。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至深,遂变伶公之词为七大夫之词”,“后主之词,正所谓以血书者也”。
当然,这里的感慨至深,“血书”是指李煜词的思想内容而言的。
但是,大凡杰出的艺术作品,其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特别是象诗词这样的文学体裁。
如果没有一定的艺术形式,单就思想内容而言是不会产生如此巨大而久远的影响和魅力的。
可以这样说,李煜在我国词史上的成就,更多地决定于他的艺术成就,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李煜词的艺术成就及特色进行探讨。
大致来说,李煜的词有以下几个特色:一、感情真挚,直抒胸臆李煜词的突出特点是情真,其词都是由自己亲身感受出发,大胆抒写,无拘无束。
论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思及其艺术表现手法
![论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思及其艺术表现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7117ab14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94.png)
论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思及其艺术表现手法李煜是南唐末期的著名文学家,他生于乱世,死于战火之中,他经历了南唐王朝的全盛和日趋衰败以及最后的覆灭,这些国家命运的变化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思想和创作。
亡国之思是李煜词中的重要主题之一,他在不断地颂扬和挽歌南唐,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家园的眷恋,展示出他深厚的爱国情感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以李煜词为例,探讨亡国之思在词人创作中的表现手法。
一、意境营造李煜在描绘亡国之痛时,往往采取了悲壮、凄凉的意境来营造一种令人感伤的氛围,比如《长恨歌》中写道:“多情自古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
如果只是几句话,毫不妨碍。
但细细品味,孤灯神伤,长夜人寂,无奈思量,不禁让人心生感慨,深深地沉浸其中。
二、用典贴近实际李煜在表达亡国之思时,经常采用一些典故和史实来贴近实际,突出国破家亡的悲惨和荒芜,如《虞美人》中写道:“浓妆淡抹总相宜,翻来覆去为谁悲。
黄笺瘦搭凤楼西,为问秋风何时来。
这首词中为了表现亡国之痛,词人采用了虞美人这个典故,展示了一个文化沉淀的时代。
三、表现人物心理在描述亡国之思时,词人常常通过鲜明的人物形象,体现人物的心理感受和思考,如《虞美人》中写道:“浓妆淡抹总相宜,翻来覆去为谁悲。
玉楼天半起笙箫,半是流年醉梦中。
”这首词中,玉楼女子沉浸在美丽的场景中却依然无法摆脱亡国之痛,形象地展现了人物心理的矛盾和挣扎。
四、手法运用在表现亡国之思时,词人常常采取大气磅礴、雄浑深沉的词句,让人体会到强烈的豪迈和悲壮。
如《南歌子词》中写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一句表现了词人嫉恶如仇的情感,不向权贵低头的坚定立场,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大义凛然之感,形象而深刻。
综上所述,李煜在表现亡国之思时,通过意境营造、用典贴近实际、表现人物心理和运用各种手法,充分展示了他深刻的思想和充满情感的词作。
尽管李煜所生活的时代主题时代已过去,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乡的眷恋,始终为我们所铭记。
李煜词的前后分期及其思想感情
![李煜词的前后分期及其思想感情](https://img.taocdn.com/s3/m/6d81a7be89eb172dec63b720.png)
76品 评李煜词的前后分期及其思想感情李思佳李煜词主要以南唐亡国为界,前期表达南唐华贵富丽的宫廷生活,后期抒发亡国之悲与离愁别绪。
李煜思想情感的变化及词作呈现出不同的写作风格,与其经历密不可分。
李煜之词,词藻清丽,朗朗上口,语言真切通俗,韵意十足,做到了词显情深,言简意丰,自成一派。
一、春花秋月,纵情声色(一)帝王家的词臣公元937年,李知诰建立南唐,将南唐治理成江南强国。
后由李景通继承,他将时间、精力、财力运用在玩乐与诗词歌赋上,渐渐导致南唐朝野上下不重政务重诗词的“诗社”风气,李煜浸润在这样的环境中,对他的词作风格有很大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血腥的皇位争夺、美满的爱情,以及帝王生活也给李煜不小的影响,种种缘由催生了李煜前期词作的风格。
(二)李煜前期词作内容及特点李煜前期词作主要描写宫廷生活与儿女情长,还有一部分是抒发内心苦闷惆怅之感。
词作深受南唐宫廷生活影响,在奢华迤逦中追求清新淡雅。
《浣溪沙》是李煜前期词作之一,“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臭。
别殿遥闻萧鼓奏”,真实地再现了李煜的悠闲享乐生活,不眠不休的歌舞、佳人不知疲倦的舞蹈、别殿传来的箫鼓声,都彰显着南唐放浪不拘、纵情逸乐的宫廷生活。
其词作《玉楼春》与《子夜歌》则写出了李煜沉醉于诗词享乐的真实情景,也反映出李煜风流多情、无拘无束,溺于玩乐的形象。
李煜描写儿女情长的词,多受前后两位皇后的影响。
他在缠绵悱恻的爱情生活中充满幻想,与他的政治生活越走越远。
具有代表性的《菩萨蛮》三首词作用词精妙,刻画人物形象入木三分,活灵活现,词中带情,但从内容情感来看,词较为简单,内心感触并不强烈。
其中只展现出李煜对爱情的享受,沉溺于儿女情长。
李煜抒发内心苦闷惆怅的词作主要在皇位纷争时期,他用诗词表达自己的立场与想法,展现出了他性格中的妥协与懦弱。
《病起题山舍壁》云:“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
”他向自己残忍果断的长兄表明,自己无心帝位,只愿在自由中度过一生。
李煜前后期词的特点及成因
![李煜前后期词的特点及成因](https://img.taocdn.com/s3/m/9bbcb30c4a7302768e993949.png)
李煜前后期词的特点及成因李煜是我国五代时期最有成就的词人。
他的词以亡国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词大多描写宫廷生活和男欢女爱之情,风格柔靡;后期词大多抒发亡国之和怀旧伤今之情,风格沉郁。
其实,从整体上看,无论是前期的沉醉,还是后期的追寻,都贯彻着一种对精神乐土执着追求的主体意识。
这种主体意识是怎样产生的?它有何具体表现呢?其又有什么价值呢?一、柔靡的原因及表现南唐于公元937年内李璟建立,地处长江中下游一带,全国三十五州,不仅幅员辽阔,而且地理条件相当优越。
不但铁矿等矿产资源相当丰富而且环境也比较安定,因此吸引了大量因战乱而南迁的北方流民。
另外,唐中宗李璟在位时,采取了许多有利于生产发展的措施。
如奖励耕织、减轻赋税、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这使南唐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当时少有的繁荣气象。
有道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安定的环境,繁荣的经济既是文学发展的坚强后盾,也是后来的统治者贪图享乐的温床。
据宋代陈世修《阳春集》序云:“金陵盛时,内外无事,相僚亲旧,或当燕集,多运藻思为乐府新词,俾歌者以丝竹歌之,所以娱宾而遣兴也。
”时人是这样描写当时的生活情形的:“岂但小臣添兴咏,狂歌醉舞一家家”(南唐,张义方《奉和圣制无日大雪登楼诗》)。
从这些材料,我们可以看到,从李璟开始,南唐的统治阶层已经不思进取,沉溺于享乐之中了。
从另一方面看来,这也充分地展示了南唐庶和繁华。
李煜亡国后回忆南唐昔日的繁盛之景写道:“……三千里地山河,凤阁琼楼连宵汉,玉树琼枝作烟梦”(《破阵子》)。
这种楼阁亭台林立、奇花异草遍地的景象,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统治者生活的富丽铺张之景和金陵的繁华气象。
而南唐的这种富足是李煜沉醉于欢乐之中的物质保障。
其二,思想上的极端自由是李煜沉醉于欢乐之中的另一关键因素,其思想上的自由性主要是由他身份地位决定的。
在以政治文化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社会中,能否得到君王宠幸是文人能否改变自己命运,实现个人价值的关键。
“愁宗”李煜
![“愁宗”李煜](https://img.taocdn.com/s3/m/e1ab7504581b6bd97f19ea4a.png)
帝 ”。
不 断 ,理还 乱 ,是离 愁 ,别 是 一般滋 味在 心头 。”俞 平伯 《 读 词 李煜 词 以9 7 5 年被 俘 分 为 两个 时期 。前 期词 主 要 描 写 富丽 堂 偶得 》日 : “ 词 中抒 情 ,每 以景 寓 之 ,独 后主 每 直抒 心 胸 ,一 空
耳。”
期.
人 生 的无奈 ,追 忆往 事 ,感怀 故 国 ,表达 了亡 国之 痛 。
信 手而 就 。 这种 追求 最 大 的表 达 自由的倾 向,在 谪居 领 海 时也 得 [ 2 】 张毅 - 子 】 、 艳君. 苏东坡小e o [ M] ,北京 :文化 艺术出版社 ,1 9 9 7
到 进一 步发 展 。
后 期词 主要 反映 囚居 之愁 和 亡 国之 痛 ,词 风哀 婉 凄绝 ,无论
一
洗 晚唐 五代 词 的浮 艳 之风 ,开宋 初 婉约 派词 之 先河 ,对后 来 豪
李煜诗词特点
![李煜诗词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02ebe100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04.png)
李煜诗词特点
李煜的诗词作品充满着强烈的个人风格,情感真挚,形象生动,富有哲理,语言优美。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分析:
1. 情感真挚:李煜的诗词表现了他对爱情、家庭和国家的深切思念和忧虑,具有强烈的感情表现力和真挚的感情情感。
例如,《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表达了他无尽的忧愁和思念。
2. 形象生动:李煜的诗词描绘出丰富的意象和图景,用简洁的语言表现出复杂的思想和情感。
他善于通过鲜明的形象和具体的场景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例如,《浪淘沙》中的“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描绘了一个孤独的人凭栏远眺的场景,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深深思念。
3. 富有哲理:李煜的诗词不仅表现出强烈的情感体验,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
他的诗词对生命、爱情、人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和反思。
例如,《浣溪沙》中的“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反思。
4. 语言优美:李煜的诗词语言优美、流畅,充满着音乐般的韵律和节奏感。
他的诗词常常使用婉约派的语言形式,通过韵律、韵脚和押韵等手法使诗词具有更强的艺术性。
例如,《菩萨蛮》中的“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这句诗就具有优美的韵律和节奏感。
总的来说,李煜的诗词作品充满了深刻的情感和思想,形象生动、语言优美,表现出文学艺术的高度表现力和感染力。
论李煜词论文
![论李煜词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7df293a360cba1aa911da9b.png)
学习中心编号:174学习中心名称: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李煜词》学生姓名潘愈丹学号1521740353006类型网络教育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层次专升本指导教师日期2017年4月23日目录摘要 (3)一、李煜词创作的背景 (4)(一)李煜简介 (4)(二)李煜生活经历 (5)二、李煜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6)(一)李煜词前期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6)(二)李煜词后期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7)三、李煜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8)参考文献: (9)论李煜词摘要李煜生在在动荡的年代,唐诗已经走完了灿烂光辉的历程,晚唐的最后一抹晚霞也消失了它的光辉.五代词人的星辉日渐闪亮.其中最为耀眼的便是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的词,就数量上来说,可信为他本人所作的,不过三十余首,比起温、韦及冯延巳来,可说较少。
但他的词,却能以己少许,胜人多许。
人们对于李煜词的艺术成就,往往给予较高的评价,如清谭献在《复堂词话》中所说:“后主之词,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
”李煜作为一个荒淫无能的亡国之君,他的词却能为人们长期传诵,引起许多人的强烈共鸣,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索。
本文拟从李煜词创作的历史背景入手对其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等方面作一个较为全面的论述。
关键词:李煜,诗歌,艺术特色一.李煜词的创作背景(一)李煜简介评论文学作品必须“知人论世”,因为文学作品是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情趣以及他所处的时代气息的反映.尤其是诗词。
因此,要正确评价李煜词的思想内容,就必须与他的人生遭遇结合起来.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文献太子卒,他以尚书令知政事,居东宫.元宗十九年,立为太子.元宗南巡,太子留金陵监国,九六一年继位,时年二十五岁.在位十五年。
九七五年,宋将曹彬攻破金陵,李煜出降,第二年到汴京,封违命侯,后改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七月七夕被宋太宗用牵机药毒死,终年四十二岁。
浪淘沙李煜专题知识
![浪淘沙李煜专题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24ffb11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ff.png)
赏析
1;思想内容:
经过梦前梦中梦后旳景象穿插,行进对比,反应出词人 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旳凄凉境地。同步也揭示了内心诠 释旳悲苦无奈和一直不渝旳怀念故国旳绝望心情。体现了他 对故国、家园和往日美妙生活旳无限追思。
赏析
2:艺术手法: (1):基调低沉悲怆 (2):用倒叙旳写作手法回忆梦中旳景象 (3):经过对比抒发今昔感叹
李煜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祖 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终一位国君, 史称李后主。
李煜继位之前,南唐已对宋称臣,处于属国地 位;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后, 尊宋 为正统并年年向宋纳贡,以保平安。同步,李煜崇 奉佛教,求精神抚慰,不修政事,纵情于吟咏宴游。 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开封), 过了近三年犹如囚徒旳生活,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死于汴京。
李煜政治上十分无能,文艺上却经、史、诗、文俱通, 擅长书法、绘画,精于鉴赏,妙解音律,尤以词旳成就最高。 李煜旳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旳老 式,又受李璟、冯延巳等旳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 情真挚,风格鲜明,早期词以反应自己旳帝王、宫廷生活为 主,虽技巧成熟,思想意义不大。入宋后来,词转为抒写亡 国之痛和故国之思,情真意切,哀痛由衷,感人心魄,且突 破了晚唐五代词一味沉溺于男女情爱旳藩篱,其亡国后词作 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 世词坛影响深远。此词为李煜降宋后被掳到汴京软禁时所作 旳,体现了对故国、家园和往日美妙生活旳无限追思,反应 出词人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旳凄凉心境。是一首亡国之 君旳绝望哀痛之歌。
下片(下阕)
李煜前后期词差异原因论略
![李煜前后期词差异原因论略](https://img.taocdn.com/s3/m/caecdcf3910ef12d2af9e779.png)
第一 , 生活背景 方面 。
前期生 活背 景 : 南唐于 9 3 7年 由李弄建立 , 地处 长江 中下游一 带 , 全 国三十五 州 , 不仅 幅员辽 阔 , 而
期词 的思想 内容不 同的原 因 ,就必须 与他 的生活背 景和个性思想结合起来。
研 究和探讨 , 一 般都 以降宋 为界 , 分 为前后 两期 , 两
个 时期的词在内容和风格 上虽有联 系 ,但又有着 明
显 的不 同 。
李煜 前后期词主要在 思想 内容 和选择的意 象上 有很 大不 同。其前期词虽 然并没有提 出重大 的社会
河, 凤阁龙楼连 霄汉 , 玉树琼枝 作烟萝 ” 的词句 。 从后 主统 治国家的疆域 、生活 所居的环境我 们不难看 出
首都是血泪之作 。“ 愁” “ 恨” “ 泪” “ 空” 等字眼也 空前 多起来 , 几乎 无一不 言愁 , 无一不语 恨 , 并且 泪痕 盈
面, 魂 梦连 连 , 画面 的凄 清 、 空廓、 深 沉是 前所 未 有 的。在意象选择方 面 ,李煜前期词 善于运用颜色 意
泪。不再抒写那“ 烂 嚼红茸 , 笑向檀郎唾” ( 《 一斛珠》 ) 这种情意绵绵 的内容 ,其 写作 的内容尽是痛 彻肝肠
的国恨家仇 , 体 现出一种 以悲为美 的风格 , 可 以说 首
了。从 另一方面看来 。 这也充分地展 示了南唐 的富庶 和繁华 。 李后 主在《 破阵子》 一词 中写有 “ 三 千里地 山
南唐昔 日的繁华 , 反 映出李煜奢靡 享乐的生活状况 , 也正是 由于这些条件 为李 煜能够尽情 享乐提供充分
论李煜词的文化内蕴
![论李煜词的文化内蕴](https://img.taocdn.com/s3/m/dc0a897ca417866fb84a8e34.png)
1 — 7
艺术 手法 。
了这 种被 侮辱 、 囚禁 的痛苦 , 被 前后 反 差 犹如 云 泥之
李煜前期的词作中, 鲜明具体 的形象层次不穷 , 别 。他从 醉生梦 死 的奢 华 生 活 中清 醒 过 来 , 面对 残 其中女子的形象 , 不是浓妆艳抹 , 而是纯净 自然 , 富 酷 的现实 。此 时 的词 作 一 扫 宫 廷 生 活 的颓 靡 气 息 , 有活力。总是让人感 到立体 的动态美 , 使得形象鲜 洗尽花间词 的香艳绮靡 , 沉浸在 深深 的哀恸 之 中。 明的女子仿若有 了生命般跃然纸上。写的最为传神 人宋后 的词 , 管是从 思 想 内容 方 面 , 不 还是 艺 术 表现
( 石河子大学 文学艺术学 院, 新疆 石河子 8 20 ) 30 3 摘 要 : 煜的词是 中国词坛上 的一朵奇葩 , 李 不仅清丽 自然 , 真情流露 , 而且是 亡国之君情感 的真实写照。其
前期词轻描淡写却能再现栩栩如生 的生 活画 面 , 期词 情深哀 切 , 后 以有 形 的物 来形 容无 形的愁 , 词用 字准确 贴 遣
性德曾评价 :花间之词如古玉器 , “ 贵重而不适用; 宋 欣赏, 以绮丽的词风为主 , 浣溪沙 ・ 日已高三 如《 红 词适用而少质量 , 后主兼有其美 ”2。 【 丈透》 : 有人说李煜在政治上是个彻底 的失败者 , 其词 红 日已高三 丈透 , 作无非是风花雪月 , 哀悼 自己失去 的荣华富贵。我 们认为 , 正因为他是政治上的失败者 , 遭遇了一个亡 国之君所特有 的惨痛经历 , 才造就 了他的词成为脍 炙人 口, 倾倒后代的千古绝唱, 是一个落魄帝王 内心
一
展现了帝王生活的奢华。又如此 词中“ 炉” “ 金 、 红
锦地衣” 这类静止 的东西 出现在 “ 次第添香兽” 随 “ 步皱” 一系列动作 中, 把静物与动物 紧密结合 , 中 静 李煜生活 的早期 , 风流倜傥 , 浪漫多情 , 歌舞声 色, 男欢女爱就成为他早年生活 的主要 内容 , 同时也 有动 , 让词作有了动画般的效果 , 但丝毫不见花间词
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全词翻译赏析
![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全词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03e8193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a1.png)
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全词翻译赏析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全词翻译赏析“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出自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浪淘沙·往事只堪哀李煜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注释】①藓侵阶:苔藓上阶,表明很少有人来。
②一任:任凭。
吴本、吕本、侯本《南唐二主词》、《花草粹编》作“一行”。
《续选草堂诗余》、《古今词统》作“一片”。
粟本《二主词》、《历代诗余》、《全唐诗》作“桁(héng)”。
一桁:一列,一挂。
如杜牧《十九兄郡楼有宴病不赴》:“燕子嗔重一桁帘。
”③终日谁来:整天没有人来。
④金锁:即铁锁,用三国时吴国用铁锁封江对抗晋军事。
或以为“金锁”即“金琐”,指南唐旧日宫殿。
也有人把“金锁”解为金线串制的铠甲,代表南唐对宋兵的抵抗。
众说皆可通。
锁:萧本、晨本《二主词》作“琐”。
侯本《南唐二主词》、《花草粹编》、《词综》、《历代诗余》、《全唐诗》作“金剑”。
《续选草堂诗余》、《古今词统》作“金敛”。
《古今词统》并注:“敛,一作剑。
”按:作敛不可解,盖承“金剑”而误。
⑤已:《草堂诗余续集》、《古今词统》作“玉”。
《古今词统》并注:“玉,一作已。
⑥”蒿莱:蒿莱,借指野草、杂草,这里用作动词,意为淹没野草之中,以此象征消沉,衰落。
⑦净:吴讷《百家词》旧抄本、吕本、侯本、萧本《南唐二主词》、《花草粹编》、《词综》、《续集》、《词综》、《全唐诗》俱作“静”。
⑧秦淮:即秦淮河。
是长江下游流经今南京市区的一条支流。
据说是秦始皇为疏通淮水而开凿的,故名秦淮。
秦淮一直是南京的胜地,南唐时期两岸有舞馆歌楼,河中有画舫游船。
【参考译文】往事回想起来,只令人徒增哀叹;即便面对多么美好的景色,也终究难以排遣心中的愁苦。
秋风萧瑟,冷落的庭院中,爬满苔藓的台阶,触目可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煜词思想内容简论
李煜(937—978)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史称南唐后主。
在中国词史上,李煜是一位具有特殊身份和经历并取得杰出成就的词人。
他是一国之主,却是一位失败的君主。
亡国后的李煜虽然由九五之尊沦为阶下囚,但他此时的词却取得了巨大成功。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①李煜凭借其卓越的艺术才能和异乎寻常的经历奠定了他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李煜短暂的一生留存词作约三十多首,大体以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分,其思想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宫廷享乐、离愁别恨和囚徒生活。
一、反映宫廷的享乐生活
李煜自幼便生活在良好的文学环境里。
父亲李璟好读书、多才艺,有多篇词作传世。
李煜十八岁与大司徒周宗之女娥皇结婚。
娥皇不仅貌美,而且通书史、善音律、能为词,这对李煜的生活影响很大。
李煜是一个才子皇帝、风流皇帝,不是励精图治之主,更无拯危治乱之才,但他天资聪慧,又因出生在一个富有文学气息的环境中,所以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工书画、解音律、精鉴赏、好藏书、善诗文,尤擅长词。
亡国之前,他虽深知南唐已处于北方宋朝的压力之下,朝中内乱不断,但由于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词人所长处”。
②他天性懦弱,遂将内忧外患抛却脑后。
一方面向北宋纳贡以保其全,另一方面整日与妃嫔宫娥、朝中大臣游玩宴乐、参禅拜佛、苟且偷安、尽享风流皇帝
的快乐,他对王宫中沉溺声色的豪奢生活深有体验。
今存四首表现这一题材的词,分别涉及听歌、观舞、赏乐、赋诗等不同方面,篇篇不离香醪美女,毫不掩饰地展现了封建帝王之家、皇宫内廷生活的情景,如《一斛珠》(晚妆初过),专咏美人口,遂成佳作。
“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在《词品》看来,应归于后主少年时作,后主以帝王至尊,私生活糜烂之极,和小周后的幽期密约人尽皆知。
所以这首词是后主糜烂生活的自我暴露之作。
在《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中,他兴致十足地写道:“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李后主以得意的心情、欣然的笔调极言他引以为豪的生活情趣,但客观上却暴露出南唐亡国的必然原因。
二、反映心情的离愁别恨
以沉痛心情书写离愁别恨的辞章,是在词人经历了家庭悲剧,步入人生中期之后才创作出来的。
透过作品中回忆宫廷糜烂生活的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煜为了逃避现实的残酷而自我麻醉,但酒醒了,现实还是现实。
北宋灭掉南汉以后,李煜异常恐惧,上表宋太祖,改南唐国主为江南国主,除此而外,又降格自己的政权,他拟下的书不称“诏”,改称做“教”,中央的行政机构也改变称呼。
这一切只为委曲求全,以得南唐安定自保。
与此同时,在这个小朝廷的国主身边也发生了许多不如意的事情,如:诸弟外出镇守;宋太祖乾德元年十月,爱子仲宣早殇;十一月,大周后因思念亡儿悲伤过度而导致病重,不久逝去;续娶的小周后嫉妒心强,后宫妃嫔多
被其害。
种种挫折坎坷,使他不再一味追求奢华、沉迷声色,而变得消沉伤感。
情感的脆弱使得他这一时期的词作“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面对朝政日益颓废,不处理国家大事,却独自多愁善感,对月感念对春伤怀,还起了欣羡渔父清闲疏放的隐逸之思。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纶,快活如侬有几人”、“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
万顷碧波得自由”(《渔父》)。
三、反映北渡的囚徒生活
宋太祖开宝七年(974年),北宋朝廷派大将曹彬攻伐南唐,次年冬日,破金陵,李煜坦腹出降,做了宋王朝的俘虏。
开宝九年正月,又无奈接受了“违命侯”这个耻辱的封号。
从此,他蒙受了家国俱亡的悲痛,生活处境发生了“天上人间”的变化,生命从此失去了颜色,人世间最痛苦的阶下囚生活已然开始。
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8年),他在四十二岁生日时,被宋太宗赵光义赐以牵机药酒毒死。
在这几年里,他生不如死,“日夕以泪洗面”,身为阶下囚却不甘屈辱,“往事已成空”却“长记”难忘,这使他陷入了深深的难以自拔的痛苦深渊中。
他抚今忆昔,深悲剧痛和无限悔恨充盈心间,于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反复吟唱一个基本主题:以其词作抒悲慰痛,倾诉他作为阶下囚遭遇的不幸和破国亡家的愁恨。
王国维评价其后期词作时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
然道君不
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又云:“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作为词人,李后主的最大长处就是他的率真、真挚,即有“赤子之心”。
在他的词中,反映出的是一个多情善感、心灵丰富的人,用最真纯、最敏锐、最深挚的心灵和全部的感情投入创作,即所谓“以血书”,从而形成一股爆发力量,胸中块垒,不吐不快。
如《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在这首小词中,李煜从“林花”这个小的意象入手,饱含血泪书写了整个生命的短暂无常及经受摧残和苦难后流露的自然感伤,这是李煜以感情突破而达到的全新境界,他这时期的词的爆发力很强。
追怀故国往事,在李煜晚期词中表现尤为突出:或重温“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望江南》)的皇家逸乐;或发为呼喊“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乌夜啼》)都是满怀深情。
即使追怀芳春时节的游水赏花、清秋时节的依芦泊舟、闻笛月下,也同样怀着只有经历过痛苦磨难的人才富有的深情,词作《望江梅》中对这种往日的追忆怀恋,折射出李煜内心对屈辱处境的不满。
他在抒写痛苦的现实感受时直抒胸臆,有时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的哀怨形式呈现,有时则诉哭着“肠断复无疑”的悲痛,有时控诉人生,发出“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的悲郁、不平心声。
与
南汉降主刘鋹的“愿为大梁布衣,现太平之感”的情调相比大相径庭、截然不同。
不甘屈辱是李煜入宋后的思想独白,贯彻于整个作品之中。
不管他如何表达伤今怀旧中,总是伴着泪、梦、愁、恨,表现出对既定现实无可奈何的感伤和绝望。
李煜后期词的这一特点,暴露了词人严重的思想局限,阻碍了词人前进的步伐。
李煜一生对军事不感兴趣,甚至还极力压制有统一天下壮志的将士的劝谏,他用醉生梦死、逸乐生活麻痹自己、逃避现实,静候亡期的到来。
大好河山毁于他手,忍辱苟活着的他无疑是脆弱的、敏感的,如《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在李煜的晚期词中,面对重大变故,他感到“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慨叹“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在北宋的囚禁地,充满“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的凄清,无人相伴、孤独以对,自己只能“无言独上西楼”,终日过着“凭栏半日独无言”的阶下囚生活。
现实既然使人残酷,那就回到丰满的梦中,李煜开始追忆往日的欢乐,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转烛飘莲一梦归”、“多少恨,昨夜梦魂中”、“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梦而忘忧,梦到忘乎所以。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
也,天上人间。
他沉浸在词中,怀恋与不满、悔恨与怨愤、哀愁与悲伤交织在一起。
隔着无数江山,不可能再因故国,只能徒增哀伤,最后发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哀鸣:水流去了,花落尽了,春归去了,暗示人亦将不久于世了。
“将四种了语,并和一处作结,肝肠断绝,遗恨千古”。
③绝笔之作《虞美人》更是将亡国后的种种无奈、悲伤、悔恨、屈辱……如一江春水般倾泻而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人以恒久的自然与短暂无常的人生作对比,抒写深悲积恨,如陈廷焯所言“呜咽缠绵,满纸血泪”(《云韶集》卷一)。
纵观李煜的词,无论前期还是后期,皆如梁启超所言:“一毫不隐瞒,一毫不修饰。
”“照那情感的原样子,迸裂到字句上。
”正因如此,时隔千年后,那位懦弱风流、庸碌苟且有才华卓越的皇帝词人才在词史上给我们树立了一座丰碑。
注释:
①缪塞.五月之花.詹幼馨.南唐二主词研究.武汉出版社,1992:
86.
②王仲闻.南唐二主词校订.中华书局,2007:58.
③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