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脂讲义生物化学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课件 第2章 脂类化合物5
复旦大学2002年
3. 自然界常见的不饱和脂肪酸多具有反式结构。
中山大学2002年
4. 脂肪酸具有的哪些特征特别适合能量储存?
浙江大学生物化学2008年
思考题
5. 华南理工大学2007年 人体及高等动物体内的脂肪酸都是由(13)数碳原子构
成的一元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都呈(14)构型,其 双键位置的表示方法之一为ω或(n)编号系统,一种ω3脂肪酸 意味着该脂肪酸在(15)端的第(16)个碳原子与第3个碳 原子之间存在双键。
(四) 脂肪酸盐与乳化作用
• 脂肪酸盐(如钠皂和钾皂)具有亲水基和疏水基,是典型的两 亲化合物,是一种离子型去污剂(ionic detergent)。
• 常见的离子型去污剂 胆汁酸盐(脱氧胆酸钠)、十二烷基硫酸 钠(sodium dodecylsulfate, SDS)
• 乳化作用:油滴作为亲水物体悬于水中形成乳胶的过程。
Sperm whales(抹香鲸) can dive up to 3000m. The oil in the organ in the head “freezes”. Low density-oil floats on water.Spermaceti oil and sperm whales’ buoyancy(浮力) control (or boxing in male aggression)
(四) 甘油三酯的理化性质 P93
1. 物理性质
• 溶解度:水不溶性,也无形成高度分散的倾向,甘油二 酯和甘油单酯含-OH,可形成高度分散态。
• 熔点:由脂肪酸组成决定,随饱和脂肪酸数目及碳链长 度的增加而增加。
• 光学性质:甘油本身无光学活性,C1及C3的脂肪酸不同 时,C2为不对称碳,有光学活性。 • 颜色和气味:是无色、无嗅、无味的稠性液体或蜡状固 体。
3. 自然界常见的不饱和脂肪酸多具有反式结构。
中山大学2002年
4. 脂肪酸具有的哪些特征特别适合能量储存?
浙江大学生物化学2008年
思考题
5. 华南理工大学2007年 人体及高等动物体内的脂肪酸都是由(13)数碳原子构
成的一元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都呈(14)构型,其 双键位置的表示方法之一为ω或(n)编号系统,一种ω3脂肪酸 意味着该脂肪酸在(15)端的第(16)个碳原子与第3个碳 原子之间存在双键。
(四) 脂肪酸盐与乳化作用
• 脂肪酸盐(如钠皂和钾皂)具有亲水基和疏水基,是典型的两 亲化合物,是一种离子型去污剂(ionic detergent)。
• 常见的离子型去污剂 胆汁酸盐(脱氧胆酸钠)、十二烷基硫酸 钠(sodium dodecylsulfate, SDS)
• 乳化作用:油滴作为亲水物体悬于水中形成乳胶的过程。
Sperm whales(抹香鲸) can dive up to 3000m. The oil in the organ in the head “freezes”. Low density-oil floats on water.Spermaceti oil and sperm whales’ buoyancy(浮力) control (or boxing in male aggression)
(四) 甘油三酯的理化性质 P93
1. 物理性质
• 溶解度:水不溶性,也无形成高度分散的倾向,甘油二 酯和甘油单酯含-OH,可形成高度分散态。
• 熔点:由脂肪酸组成决定,随饱和脂肪酸数目及碳链长 度的增加而增加。
• 光学性质:甘油本身无光学活性,C1及C3的脂肪酸不同 时,C2为不对称碳,有光学活性。 • 颜色和气味:是无色、无嗅、无味的稠性液体或蜡状固 体。
生物化学3-脂类化学
甘油三脂
O
H 2C
OH
O H2C O C (CH2)mCH3
HO CH
H3C (CH2)n C O CH O
H 2C
OH
H2C O C (CH2)k CH3
甘油磷脂
O
O H2C O C (CH2)m CH3
H3C (CH2)n C O CH
O
H2C O P O X OH
X = 胆碱、水、乙 醇胺、 丝氨酸、甘 油、肌醇、磷脂酰 甘油等
(二)饱和脂肪酸
• 饱和脂肪酸---无双键 室温下多为固态, 生物体内的饱和脂肪酸多以软脂酸和硬脂 酸存在分布广并且比较重要。
2020/2/12
(三)不饱和脂肪酸
• 单不饱和脂酸 • 多不饱和脂酸
含2个或2个以上双键的不饱和脂酸亚 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多不饱 和脂酸是人体不可缺乏的营养素
2020/2/12
2020/2/12
按其化学组成可分为:
• (一)单纯脂类(simple lipid)
由脂肪酸与甘油所形成的脂。如甘油三酯和蜡
• (二)复合脂类(compound lipid
)
由脂肪酸、醇和其他非
脂成分构成。如磷脂、糖脂
• (三)衍生脂质(derived lipid)
由单纯脂和复合脂衍生构成,具有脂质的一般性质, 如 取代烃、固醇类、萜等。
• 碳的个数大多分布在4-26之间;12-24多 见。
• 其通式为:R-COOH
2020/2/12
(一)脂肪酸的种类
• 短链脂肪酸 C4 • 中链脂肪酸 (C6~C10) • 长链脂肪酸(C12~C26) • 饱和脂肪酸-无双键 室温下多为固态 • 不饱和脂酸-有双键 室温下多为液态
王镜岩-生物化学-第2章脂质-PPT精品文档
亚油酸(ω-6PUFA)→γ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α-亚麻酸(ω-3PUFA)→二十碳五烯酸 (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4、类二十碳烷(eicosanoid)
由20碳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衍生而来
• 前列腺素 • 凝血恶烷 • 白三烯
局部激素
三、三酰甘油和蜡
(一)酰基甘油(acylglycerol)
H 2C O R1 R2 O CH C O R3 H2
烷醚酰基甘油
醚 键
烷基 烯基
(二)蜡(wax)
• 长链脂肪酸与长链一元醇/固醇形成的酯
• 脂肪醇中的碳原子在16以上
• 分布在生物体表面起保护作用
植物蜡—防虫蛀、防辐射、降低水分蒸发 动物蜡—防水、保温、筑巢
巴西棕榈蜡
通式
RCOOR’ • 多为饱和脂肪酸 • 醇饱和或不饱和/固醇
蜂蜡完全不透水
四、脂质过氧化(peroxidation)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变质。
•典型的活性氧参与的自由基链式反应
(一)自由基、活性氧和自由基链反应
1、自由基(free radical)
——分子/原子/基团中有未配对电子的 一类物质。 很活泼,具有很强的掠夺性 很容易形成稳定的分子状态
自由基的形成:
(二)脂质过氧化过程
(三)脂质过氧化对机体的损伤
脂质过氧化
中间产物自由基 终产物丙二醛
膜流动性通透性受影响
动脉粥样硬化 老年色素斑形成
蛋白质聚合交联
(四)抗氧化剂的保护作用
具有还原性、能抑制靶分子自动 氧化的物质。
抗氧化剂: •SOD(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维生素E/维生素C •β 胡萝卜素
生物化学脂类(第二章)
• 碘价表示油脂中脂肪酸的不饱和度。碘价越大, 不饱和度越大。 • 根据碘值可判断干性油的优劣。(思考题) • 采用氢化反应可以用植物油制造人造牛油。采用 卤化反应可以制造特种脂肪。 • 液体油脂不便运输,易酸败,海产油脂还有臭味, 可通过氢化或卤化加以改善。
思考题
猪油的皂化值是193~203,碘价是54~70; 椰子油的皂化值是246~265,碘价是8~10。 这些数据说明猪油和椰子油的分子结构有什 么差别。
4、心磷脂,即二磷脂酰甘油 (diphosphatidylglycerol简称DPG)
• 以甘油为桥将两个磷脂酰基连接起来,即甘油的第1、3位 羟基被两个磷脂酰基取代。心磷脂是唯一有抗原性的脂类。 在心肌线粒体的内膜中含量丰富,在植物和细菌的细胞中 也有发现。
二、鞘氨醇磷脂(phosphosphingolipid)
第二章 脂类和生物膜
(Lipid and Biomembrane)
本章内容
• • • • • • 脂类概述:定义、分类与生物学功能 油脂的结构、性质及鉴定 磷脂的种类、结构、性质及作用 固醇的种类、结构及功能 其他脂类 生物膜的化学组成、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概 述
• 脂类(Lipid)的定义:是一类低溶于水而高溶于非极性溶剂 的有机分子,一般是由脂肪酸和醇所形成的酯及其衍生物。 • 脂质的元素组成主要是C、H、O,有些含N、P、S。 • 分类: 脂 可变脂 油 单 蜡 脂 脂类 固醇脂 糖脂
• 由鞘氨醇、脂酸、磷酸、含氮碱组成的脂质。含氮基团常 见的是胆碱和乙醇胺。 • 鞘氨醇(1,3-二羟基-2-氨基-4-烯基十八烷或2-氨基-4烯基-十八碳1,3,二醇)(P107),第二位的氨基与脂肪酸 相连,形成神经酰胺(Cer)。(P108) • 鞘磷脂是神经酰胺1-位羟基(伯醇基)被磷脂酰胆碱或磷 脂酰乙醇胺酯化而成。 • 性质:鞘磷脂是白色晶体,对光、空气稳定,溶于热乙醇, 不溶于丙酮和乙醚。 • 功能:鞘磷脂是动物细胞膜如红细胞膜的成分,在神经组 织和脑组织中含量较高,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有关。
生物化学 第二章 脂类
四、其他脂酰甘油类 1、 烷基醚脂酰甘油
2、 糖基脂酰甘油
第二节 磷脂类 甘油磷脂类(含甘油)鞘氨醇磷脂类(含鞘氨醇) 一、 甘油磷脂 ㈠组成 (天然存在的甘油磷脂都属于L—构型)
㈡甘油磷脂的命名
㈢几种甘油磷脂名称、分子组成 立体专一编号或sn—系统
(四)甘油磷脂的性质 物理性质 1.白色蜡状固体 2.用氯仿一甲醇提取 3.不溶于无水丙酮 4.在水中易形成微团 化学性质 电荷和极性 (pH=7 磷酸基团带负电荷) 水解作用 氧化作用
第二章
脂 类
第一节 引言 (一)脂质的定义 脂类是脂肪酸和醇等所组成的脂类及其衍生 物
具有下列三个特征: 1、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 2、为脂肪酸与醇所组成的酯类 3、能被生物体所利用,作为构造,修补组织或供 给能量之用。
• (二)脂类的一般分类:
• 按化学组成分:
• 1、单脂 :脂肪酸和醇类形成的酯 • • • 主要有甘油三酯和蜡; (油脂—甘油三酯;蜡—高级醇的脂肪酸酯)
7、光学活性:天然存在具一个不对称C原子的甘油三酯。 8、按甘油醛衍生物原则命名。
(2)化学性质---与酯键及所含的甘油和脂肪酸有关。 1、由酯键产生的性质----水解和皂化 皂化作用:碱水解甘油三酯的作用 皂化值——完全皂化1克油或脂所消耗的KOH的毫克数。
2、由不饱和脂肪酸产生的性质
(1)氢化和卤化 氢化:甘油三酯中不饱和键可以在金属镍催化下发生氢化反应, 使双键饱和。
(五)重要的甘油磷脂 1. 磷脂酰胆碱(PC) ⑴结构 甘油 磷酸 脂肪酸 胆碱 ⑵性质 白色固体、易吸水、 氧化、控制机体代谢。
2.磷脂酰乙醇胺(PE)是植物含量最丰实的磷脂
3. 磷脂酰丝氨酸(PS) 与血液凝结有关.
生物化学 第二章脂类化学
目录
1.卵磷脂(lecithin) 细胞膜中存在大量含胆碱的磷脂即磷脂酰胆 碱(phosphatidylcholine),又称卵磷脂,是组成细胞膜最丰富 的磷脂之一,其结构如下:
2. 脑磷脂(cephalin) 即磷脂酰胆胺(phosphatidylcholamine),又 叫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ine),其结构如下:
目录
• 后者中多不饱和脂酸,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
须由食物提供,是动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素,故
称为营养必需脂酸(essential fatty acid),包括
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它们是前列腺 素、血栓烷及白三烯等生理活性物质的前体。
目录
脂类物质的基本构成:
甘油三酯
甘 油
FA FA FA
甘油磷脂 (phosphoglyceride)
甘 油
FA
FA
Pi X
X= 胆 碱 、 水 、 乙 醇胺、丝氨酸、 甘油、肌醇、 磷 脂 酰甘 油等 。
胆固醇酯
胆固醇
FA
目录
H 2C
OH
甘油
HO
CH
H 2C
OH
甘油三脂
O H 3C (CH
2 )n
O H 2C O CH H 2C O O C (CH
2 )m
CH3
C
O C (CH
2 )k
CH3
甘油磷脂
类脂 糖酯、胆固 醇及其酯、 磷脂
5﹪
目录
第四节
不饱和脂酸的分类及命名
一、脂酸的系统命名遵循有机酸命名的原则
系统命名法 标示脂酸的碳原子数即碳链长度和双键的位置。
△编码体系 从脂酸的羧基碳起计算碳原子的顺序。 ω或n编码体系 从脂酸的甲基碳起计算其碳原子顺序。
1.卵磷脂(lecithin) 细胞膜中存在大量含胆碱的磷脂即磷脂酰胆 碱(phosphatidylcholine),又称卵磷脂,是组成细胞膜最丰富 的磷脂之一,其结构如下:
2. 脑磷脂(cephalin) 即磷脂酰胆胺(phosphatidylcholamine),又 叫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ine),其结构如下:
目录
• 后者中多不饱和脂酸,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
须由食物提供,是动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素,故
称为营养必需脂酸(essential fatty acid),包括
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它们是前列腺 素、血栓烷及白三烯等生理活性物质的前体。
目录
脂类物质的基本构成:
甘油三酯
甘 油
FA FA FA
甘油磷脂 (phosphoglyceride)
甘 油
FA
FA
Pi X
X= 胆 碱 、 水 、 乙 醇胺、丝氨酸、 甘油、肌醇、 磷 脂 酰甘 油等 。
胆固醇酯
胆固醇
FA
目录
H 2C
OH
甘油
HO
CH
H 2C
OH
甘油三脂
O H 3C (CH
2 )n
O H 2C O CH H 2C O O C (CH
2 )m
CH3
C
O C (CH
2 )k
CH3
甘油磷脂
类脂 糖酯、胆固 醇及其酯、 磷脂
5﹪
目录
第四节
不饱和脂酸的分类及命名
一、脂酸的系统命名遵循有机酸命名的原则
系统命名法 标示脂酸的碳原子数即碳链长度和双键的位置。
△编码体系 从脂酸的羧基碳起计算碳原子的顺序。 ω或n编码体系 从脂酸的甲基碳起计算其碳原子顺序。
第2章 脂质 生物化学
最基本的结构物质 脂质包括磷脂、鞘 脂 脂、胆固醇和其他 脂类等,其中以磷 质 脂为主要成分。
YOUR SITE HERE
脂类的生物学作用
第 2 章
3、保温作用;
4、保护内脏的作用:支撑、衬垫、防震 等;
脂 质
5、提供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YOUR SITE HERE
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
由脂肪酸和醇类所形成的酯
脂 质
酰基甘油酯(最丰富的为甘油三酯<三酰 甘油>) 蜡(含14-36C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 脂肪酸与含16-30C个碳原子的一元醇所形 成的酯)
YOUR SITE HERE
⑵
蜡(wax)
是高级脂肪酸与高级一元醇所生成的 第 2 高级酯类物质。 章
脂 质
YOUR SITE HERE
II按能否被碱水解分类 皂化脂类 非皂化脂类
YOUR SITE HERE
是否含有脂肪酸
第 2 皂化脂类:一类能被碱水解而产生皂(脂肪 章 酸盐)的脂类。
肥皂是脂肪酸金属盐的总称,RCOOM,皂化反应 非皂化脂类:不能被碱水解而产生皂(脂肪 脂 酸盐)的脂类。
II 按能否被碱水解分类
质
主要有不含脂肪酸的萜类和固醇类。
第 2 分子中碳原子间以单键相连的一元羧酸。 章
①低级(n≤10):常温下为液态 ②高级(n>10):常温下为固态
脂 质
YOUR SITE HERE
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
第 2 章
是指碳链中含有碳碳双键的脂肪酸。
CH 2 CH CH CH 2
COOH
脂 质
油酸(顺-Δ9-十八碳烯酸)
YOUR SITE HERE
脂类的生物学作用
第 2 章
3、保温作用;
4、保护内脏的作用:支撑、衬垫、防震 等;
脂 质
5、提供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YOUR SITE HERE
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
由脂肪酸和醇类所形成的酯
脂 质
酰基甘油酯(最丰富的为甘油三酯<三酰 甘油>) 蜡(含14-36C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 脂肪酸与含16-30C个碳原子的一元醇所形 成的酯)
YOUR SITE HERE
⑵
蜡(wax)
是高级脂肪酸与高级一元醇所生成的 第 2 高级酯类物质。 章
脂 质
YOUR SITE HERE
II按能否被碱水解分类 皂化脂类 非皂化脂类
YOUR SITE HERE
是否含有脂肪酸
第 2 皂化脂类:一类能被碱水解而产生皂(脂肪 章 酸盐)的脂类。
肥皂是脂肪酸金属盐的总称,RCOOM,皂化反应 非皂化脂类:不能被碱水解而产生皂(脂肪 脂 酸盐)的脂类。
II 按能否被碱水解分类
质
主要有不含脂肪酸的萜类和固醇类。
第 2 分子中碳原子间以单键相连的一元羧酸。 章
①低级(n≤10):常温下为液态 ②高级(n>10):常温下为固态
脂 质
YOUR SITE HERE
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
第 2 章
是指碳链中含有碳碳双键的脂肪酸。
CH 2 CH CH CH 2
COOH
脂 质
油酸(顺-Δ9-十八碳烯酸)
生物化学第二章 脂类化学(共77张PPT)
在临床上使用SOD外用脂质体霜 剂治疗色斑,取得很大的成功。采 用卵磷脂、胆固醇制备脂质作为 SOD的载体,研究表明SOD活性在 霜剂中可保存6个月以上
2.3 脂肪酸的结构和性质
c,t表构型顺反
e.g. 油酸:顺-十八碳-9-稀酸,18:1△9c,
e.g. 亚油酸(ω-6):顺,顺-十八碳-9,12-二稀酸,18: 2△9c,12c
动物中的酶只能向羧基端继续去饱和, 所以能合成24烯酸,而不能合成亚油酸 和亚麻酸,植物则向脂肪酸的甲基端继 续去饱和
脂肪酰CoA去饱和酶
电子分别来源于NADPH 和饱和脂肪酸
动物油、椰子油和棕榈油的主要成分是饱和脂肪酸(提供热量),而 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低。心脏病人舍弃动物性饱和油后,可从 植物油中摄取植物性饱和油。(猪油蒙心?)
油:室温下液态 ;脂:室温下固态
甘油三酯的命名
如果所有的 双键都被氢化、饱和了,顺式脂肪酸就变成了饱和脂肪酸。
其中的过氧化物, 继续分解产生低级醛、酮,羧酸和醛或酮的衍生物,这些物质使油脂产生臭味。
3 脂肪酸的结构和性质
皂化值 =
油:室温下液态 ;
十八酸*(硬脂酸) sicaric acid C17H35COOH 70
但是通常只有部分双键被饱和,由于工艺的原因,在氢化 的过程中剩下的双键两头的碳原子的结构发生了 变化,它 们的氢原子由顺式变成了反式。这样,氢化油就含有大量 的反式脂肪酸。
禁用反式脂肪 麦当劳被迫使用健康油
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人们逐渐 认识到氢化植物油对健康的危害实际 上比动物脂肪还要大。这主要是由于 其中的反式脂肪酸引起的,它增加的 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第二章 脂类的化学
➢脂的分类及生物学功能
2.3 脂肪酸的结构和性质
c,t表构型顺反
e.g. 油酸:顺-十八碳-9-稀酸,18:1△9c,
e.g. 亚油酸(ω-6):顺,顺-十八碳-9,12-二稀酸,18: 2△9c,12c
动物中的酶只能向羧基端继续去饱和, 所以能合成24烯酸,而不能合成亚油酸 和亚麻酸,植物则向脂肪酸的甲基端继 续去饱和
脂肪酰CoA去饱和酶
电子分别来源于NADPH 和饱和脂肪酸
动物油、椰子油和棕榈油的主要成分是饱和脂肪酸(提供热量),而 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低。心脏病人舍弃动物性饱和油后,可从 植物油中摄取植物性饱和油。(猪油蒙心?)
油:室温下液态 ;脂:室温下固态
甘油三酯的命名
如果所有的 双键都被氢化、饱和了,顺式脂肪酸就变成了饱和脂肪酸。
其中的过氧化物, 继续分解产生低级醛、酮,羧酸和醛或酮的衍生物,这些物质使油脂产生臭味。
3 脂肪酸的结构和性质
皂化值 =
油:室温下液态 ;
十八酸*(硬脂酸) sicaric acid C17H35COOH 70
但是通常只有部分双键被饱和,由于工艺的原因,在氢化 的过程中剩下的双键两头的碳原子的结构发生了 变化,它 们的氢原子由顺式变成了反式。这样,氢化油就含有大量 的反式脂肪酸。
禁用反式脂肪 麦当劳被迫使用健康油
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人们逐渐 认识到氢化植物油对健康的危害实际 上比动物脂肪还要大。这主要是由于 其中的反式脂肪酸引起的,它增加的 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第二章 脂类的化学
➢脂的分类及生物学功能
《生物化学》-脂质可修改全文
(六) 类二十碳烷
类二十碳烷或称类二十烷酸是由20碳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至少含三个双键)衍生来,因其含20个碳原子得名。 是体内的局部激素。这类化合物包括几种信号分子:
1、前列腺素:
(prostacyclin)
前列腺素根据五碳环结构和双键数目的不同而有多种形式,是 花生四烯酸的衍生物。是血管扩张剂,可防止血小板聚集。前列腺 素参与许多生理过程的调节控制,促进炎症反应,参与生殖过程(如 排卵、受孕和分娩时子宫的收缩),参与消化。
三酰甘油和蜡 2、结构脂质
构成生物膜骨架的磷脂类 3、活性脂质
很少量的细胞成分,但具有专一的重要 生物活性。包括数百种类固醇和萜。
贮存脂质
结构脂质
活性脂质
二、脂肪酸 (fatty acid,FA)
(一)脂肪酸的种类 (二)天然脂肪酸的结构特点 (三)脂肪酸的物理化学性质 (四)脂肪酸盐与乳化作用 (五)必需多不饱和脂肪酸 (六)类二十碳烷
ω- 3系列:
α-亚麻酸(18:3 Δ9,12,15) 油脂(芝麻、胡桃、大豆、小麦胚、 油菜籽)
种子,坚果(芝麻、胡桃、大豆)
EPA 和DHA ( ) (20:5 Δ5,8,11,14,17 )
22:6 Δ4,7,10,13,16,19
海洋动物:鱼(沙丁鱼、鲑鱼)等,贝类,甲 壳 类
(虾、蟹)(或在体内由α-亚麻酸合成)
ω-3和ω-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作用
人体内ω-3和ω-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不能相互转变。 研究表明,ω-6PUFA能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而ω3PUFA此能力较低,但能显著降低甘油三酯水平。这两组 脂肪酸缺乏可导致人体产生某些疾病。
服用不饱和脂肪酸能有效降低冠心病(心肌梗死)死亡率 ,而美国是世界公认的冠心病大国,故从20世纪90年代以 来,含ω-3不饱和脂肪酸(如 EPA 和DHA)的功能食品 已上升为全美第一大畅销功能食品。
第二章 脂质 山东大学生物化学ppt课件
COOH
(二)脂肪酸(FA)的特性
3、FA的溶点与沸点 • 随着链的长度的增加而升高,通常C10以下的 FA(饱合)室温下是液体的,长链的饱合FA 是固体的。 • 对不饱合FA,由于双键的存在,使得FA的溶
点与沸点下降,双键越多,其熔点也就越低。
如硬脂酸溶点为70º C,而油酸(一个不饱合键)
为14º C。
O C OH O O C OH
OH
R2 C OH R3
皂 化(saponification)
油脂的碱水解作用称为皂化。
产物是脂肪酸的盐类,俗称皂;甘油
O CH2 O C R1 O CH O C R2 O CH2 O C R3
+3KOH
皂化 CH2 OH
CH2
CH OH OH
O R 1 C - OH R1 COO O-
• 饱和脂肪酸:
来源 系统命名
软脂酸(棕榈酸),n-十六碳烷酸,16:0 硬脂酸, 花生酸, n-十八碳烷酸,18:0 n-二十碳烷酸,20:0
棕榈酸
亚麻酸
不饱和脂肪酸:
油 酸:顺-十八碳-9-稀酸,
亚油酸:顺,顺-十八碳-9,12-二稀酸,
18:1△9c,
18:2△9c,12c
亚麻酸:全顺-十八碳-9,12,15-三稀酸,18:3△9c,12c,15c
第三节、三酰基甘油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 脂肪一般为无色,无嗅,无味,呈中性,
比重略小于1。 • 脂肪不溶于水,而易溶于非极性有机溶 剂。在有乳化剂的存在下,油脂可与水 混合成乳状液。
• 天然脂肪一般无明确的熔点。
一、物理性质
• 如甘油1,3位上的羟基上的脂肪酸取代基 不同时,第2位上的碳原子成为手性碳原子, 具有旋光性。 • 脂肪具有折光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脂酸)
油脂
18 硬脂酸 n-十八酸 18:0 CH3(CH2)16COOH 69.6 动植物
油脂Leabharlann 20 花生酸 n-二十酸 20:0 CH3(CH2)18COOH 76.5 花生油
不饱和脂肪酸
16 棕榈 十六碳-9-烯
油酸
酸(顺)
16:1∆9c
CH3(CH2)5CH=CH(CH2)7 COOH
18 油酸 十八碳-9-烯 酸(顺)
1、非极性脂质 该类脂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极低,在空气-水界面或油-水界面也不能 分散成单分子层(monolayer)。属于该类 的有长链脂肪烃、胆甾烷、长链脂肪酸和 长链一元醇形成的酯等。
2、极性脂质 该类脂质又可分为三类:
(1)I类极性脂质,能分散形成稳定的单分 子层,能掺入双分子层,但自身不能形成 膜。如三酰甘油、长链正醇、胆固醇等属 于这类脂质。
碳原 通俗名 子数
系统名 简写 符号
结构
熔 点 存在 (℃)
饱和脂肪酸
12 月桂酸 n-十二酸 12:0 CH3(CH2)10COOH 44.2 可可油
14 (肉)豆 n-十四酸 14:0 CH3(CH2)12COOH 53.9 肉豆
蔻酸
蔻油
16 棕榈酸 n-十六酸 16:0 CH3(CH2)14COOH 63.1 动植物
(1)取代烃:主要是脂肪酸及其碱性盐和高 级醇等;
(2)萜类:不含脂肪酸,都是异戊二烯的衍 生物。包括许多天然色素(如胡萝卜素)、 香精油、天然橡胶等;
(3)固醇类(甾类):包括固醇、胆酸、性 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4)其他脂质:如维生素A、D、E、K,脂蛋 白等。
❖ 根据参与的醇不同,脂质可分为: 1.甘油脂 2.鞘脂(鞘氨醇) ❖ 根据碱水解性质,脂类可分为: 1.可皂化脂 2.不可皂化脂 ❖ 根据极性,脂类可分为: 1.非极性脂 2.极性脂
❖ 每个脂肪酸可以有通俗名、系统名和简写
符号。简写的方法是:
①写出脂肪酸的碳原子数目;
②写出双键的数目,两者之间用冒号(:)隔 开;
③双键的位置用∆(delta)及右上标数字来 表示,数字是指双键键合的两个碳原子号码 (从羧基端开始计数)中较低者;
④在号码后面用c(cis,顺式)和t(trans,
18:1∆9c
CH3(CH2)7CH=CH(CH2)7 COOH
18 亚油酸 十八碳9,12-二烯酸 (顺,顺)
18:2∆9c,12c
CH3(CH2)4(CH=CHCH2)2 (CH2)6COOH
18 α-亚麻 十八碳-
18:3∆9c,12c,15c
酸(亚麻 9,12,15-三
酸) 烯酸(全顺)
CH3CH2(CH=CHCH2)3 (CH2)6COOH
1.单纯脂质:指脂肪酸与醇类(甘油、长 链醇)形成的酯。它又可分为:
(1)甘油三酯: 由3分子脂肪酸和1分子甘 油组成;
(2)蜡:主要由长链脂肪酸和长链醇或固 醇组成。
2.复合脂质:指除含脂肪酸与醇类外,还 含有其他非脂质分子的成分。按非脂成分 不同可分为:
(1)磷脂:其非脂成分为磷酸和含氮碱 (胆碱、乙醇胺)。
二、脂质分类
❖ 根据化学结构及脂的组成,脂质可分为: 1.单纯脂质(Simple lipids) 甘油、长链醇和脂肪酸酯化形成 2.复合脂质(Lipid complex) 包括磷脂(甘油磷脂和鞘磷脂)和糖脂 (脑苷脂和神经节苷脂)。 3.衍生脂质 — 萜类、固醇和类固醇类 及其他如维生素A、D、E、K等。
18 γ-亚 十八碳-
18:3∆6c,9c,12c CH3(CH2)4(CH=CHCH2)3
麻酸 6,9,12-三烯
(CH2)3COOH
酸(全顺)
20 花生四
二十碳-
20:4∆5c,8c,11c,14c CH3(CH2)4(CH=CHCH2)4
烯酸 5,8,11,14-
(CH2)2COOH
三、脂质功能
1.能量来源:脂肪和油是很多生物主要的能 量贮存形式。 2.结构成分:磷脂及固醇组成了生物膜约一 半的部分。 3.活性物质:有些脂类虽然数量相对较低, 但在调节代谢(维生素)、调节生理及酶的 辅助因子、电子载体、光吸收色素、疏水稳 定体、乳化等方面都起着关键作用。
4.保护作用:还有些脂质有防止机械损伤 、防止热量散发、防水、抗蒸腾及防寄生
反式)标明双键的构型。
硬脂酸 亚油酸
[正]十八[烷]酸 简写符号为18:0; 顺,顺-9,12-十八[碳]二烯酸 简写符号为18:2∆9c,12c。
通俗名: 系统名:
简写符号:
DHA(脑黄金) 二十二碳六烯酸 (docosahexenoic acid) 22:64c,7c,10c,13c,16c,19c
根据醇成分的不同,磷脂又分为甘油 磷脂(如甘油磷脂、磷脂酰胆碱、磷脂酰 乙醇胺等)和鞘氨醇脂磷(简称鞘磷脂)。
(2)糖脂:其非脂成分为糖(单己糖、二 己糖等)。
根据醇成分的不同,糖脂又分为鞘糖脂 (如脑苷脂,神经节苷脂)和甘油糖脂。
❖ 鞘磷脂和鞘糖脂合称为鞘脂类。
3.衍生脂质:由单纯脂质和复合脂质衍生而 来,但也有脂质一般性质的物质。
第二章脂生物化学
精品
第一节 脂质概述 一、脂质定义
❖ 生物脂质是一类范围很广的化合物,化学 成分及结构差异极大。脂质就是不易溶于 水 ,易溶于乙醚、氯仿、己烷、苯等有 机溶剂(即脂溶性,fat-soluble)的生 物有机分子的总称。
❖ 绝大多数脂质是脂肪酸和醇所形成的酯类 及其衍生物。由C、H、O元素组成,有的 还含N、P、S。
2)II类极性脂质,是成膜分子,能分散形 成稳定的双分子层和微囊。主要有甘油磷 脂类、缩醛磷脂、鞘磷脂、脑苷脂等。
(3)III类极性脂质,能分散形成单分子层, 但因在水中和水界面均具有可溶性,形成 的单分子层不稳定。如常见的去污剂、溶 血卵磷脂、软脂酰和油酰CoA、结合和游离 胆汁盐、硫酸化胆汁醇等。
物侵袭的保护作用。 5.信号传导:激素及胞内信使(PIP2等)
第二节 脂质 一、脂肪酸(Fatty acids)
❖ 脂肪酸( FA )为碳链为4-36碳的碳氢化 合物的羧酸,这些碳链在一些脂肪酸中为 饱和的不分支脂肪酸,而其他的则含有一 个或多个双键,也有一些含有三碳的环或 含有羟基、甲基等。 ① 饱和脂肪酸 ② 不饱和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