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型答题技巧三篇
古诗词鉴赏题10大规律和答题模板
![古诗词鉴赏题10大规律和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32c7f0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14.png)
古诗词鉴赏题10大规律和答题模板诗歌鉴赏要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题10大规律和答题模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古诗词鉴赏题10大规律和答题模板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高考语文古诗文赏析题答题技巧范文
![高考语文古诗文赏析题答题技巧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9443059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3b.png)
高考语文古诗文赏析题答题技巧范文【篇一】高考语文古诗文赏析题答题技巧一、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二、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分析语言特色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4、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四、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诗词鉴赏答题模板
![诗词鉴赏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869c2574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56.png)
诗词鉴赏答题模板篇一: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一览表12345篇二:诗歌鉴赏题答题格式诗歌鉴赏题答题格式一、基本概念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包括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等。
4、写作技巧: (艺术技巧、表现手法)包括赋比兴、衬托、用典、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5、艺术风格:包括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等。
6、语言特色:包括清新、平淡(质朴)、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
7、描写:包括动、静,点、面,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远、近、高、低等。
二、解答技巧(一)、解题入格1、诗歌形象:身份+性格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9、体会诗歌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10、概括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二)、答题程式“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高考诗歌鉴赏题万能答题模板
![高考诗歌鉴赏题万能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d72051ea300a6c30c229f19.png)
①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②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D.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哀伤。
16.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4分)
答案:“雪”隐喻了白发(1分),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1分)。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层(1分)。
4、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5、答题示例
2007年陕西卷第12题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2分)
答案: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
分析句意型
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
2、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春日即事 李弥逊 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及套路模板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及套路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0087bb23186bceb18e8bb37.png)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及套路模板(一)把握思想内容的一般方法( 写什么内容,抒什么感情)1 、审标题,搜取信息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些诗歌题目就交待了很多信息。
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目交待了内容(送别)、时间、对象;张籍的《秋思》,题目点名了感情基调;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题目暗示了内容。
幽:深远,僻静,隐蔽的,不公开的。
这些都能帮助考生答题。
2 、看作者,知人论世高考大都选名家作品,这些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作品风格,或豪放,或沉郁,或清丽,或哀婉。
知其人,晓其风格,对其作品的理解也就容易得多。
读苏轼的“大江东去”,自然要理解其“豪放语”,读李清照的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自然不会说它“直抒胸臆”,因为作者属婉约派,特点是曲折委婉、含蓄隐约而又寓意隽永、细腻缠绵。
3 、品局部,抓住关键高考题往往从关键词语(诗眼)出发,提摄全篇,这其实正好是读诗的一个突破口。
上文已谈及,此不赘述。
4、看注释,破解难点高考试卷为了降低试题难度,命题者往往有意识的在诗歌后面给出一些注释。
一方面是对文中的难点进行解释,一方面对诗歌所涉及的历史环境进行必要的说明。
对这些内容,学生们在做题时,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因为这往往是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关键。
5 、抓整体,全面参照一抓全文意象情感(上文已谈)。
二抓尾联末句。
在前文叙事写景的基础上,最后抒情议论,画龙点睛,这是中国诗歌的一大特色。
尾句(联 )通常担负着表情达意的作用,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最后一联,明显地透露出了作者对贾生的同情和对孝文帝的讽刺。
三抓诗后及题干中的补注和交代,往往可以了解其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及某些词语的含义。
(二)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一般方法(怎样写的 )第一,了解常用修辞方法的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之语言风格题 答题技巧总结(含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之语言风格题 答题技巧总结(含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fa76833968011ca2009179.png)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之语言风格题答题技巧总结一、要点梳理(一)什么是语言风格语言风格是诗歌总体语言的特色,包括一句话或者全篇的语言特色。
是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是针对不同的诗人,不同的诗歌,或者同一诗人不同的诗歌,乃至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诗歌,往往呈现出的不同语言风格而言。
1.从诗风渊源角度看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诗歌流派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
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有屈原、李白等。
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侧重从主观内心出发,抒发对理想抱负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来塑造形象。
它具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
现实主义的代表诗人有杜甫、白居易等。
现实主义侧重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客观性较强。
它提倡客观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细节描写对于诗歌主旨的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抒情婉转缠绵。
2.从诗人个性角度看不同诗人语言风格不同,例如: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诗人的语言风格是相对稳定的,但是并不等于说一成不变,有进为了特定的表达需要,诗风会陡然一转。
如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词风变化。
前期清新温婉秀丽、后期寂寞悲凉。
3.从体裁看诗词有所区别,即诗庄词媚曲谐。
因为诗多用于应制而应制(奉皇帝命写作),则非庄不可;词多与男女情感,适于媚。
4.从题材内容上看宫廷诗:缠绵宛转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怀古诗:幽深绵长送别诗:意蕴深远5.语言风格常用术语界定词语:二字:清新、明快、冲淡、自然、含蓄、绚丽、豪放、悲慨、沉郁、缠绵……四字: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简练生动、婉约缠绵、委婉含蓄、雄浑豪放、慷慨悲凉……(二)语言风格分类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高考篇章结构类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精选7篇)
![高考篇章结构类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daa69276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65.png)
高考篇章结构类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精选7篇)高考篇章结构类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篇1】【设问方式】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分析思路】古代诗词中往往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或者是人,或者是物,或者是景,或者是情。
线索往往体现在诗词的一些关键性词语或诗句。
叙事诗中的线索,往往把显示人物性格发展的各个事件联结成为一个整体;在情景交融的抒情诗中,线索往往把意境构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着眼于对诗歌线索的考查,往往注重对诗歌情感变化层次和一篇之纲的分析。
解答这类题目,要善于寻找诗词中的标志性语言,如在以时空为序的诗词中要注意寻找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和句子;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诗词中,要注意诗歌关键位置上的抒情议论句。
【答题示例】【例题1】(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作渐向暝。
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案】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写的。
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例题2】(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
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答案】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颔联写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写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写希望微风吹进帐幔,拂去琴上尘埃。
以“微风”为线索,通过微风的形象,表现诗人的孤寂落寞和对故人的思念。
高考篇章结构类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篇2】【设问方式】(1)诗中某字词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5届高考古诗词备考之鉴赏表达技巧
![2025届高考古诗词备考之鉴赏表达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ae636659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8b.png)
技 巧
表现手法
象征、想象、联想、曲笔(从对方如笔,展开想象)、衬托、烘托、渲 染、对比、比兴、用典…
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双关(谐音)、反问、反复、顶真、反语、
通感、排比、叠字(词)、互文、设问
结构技巧 先写景后抒情、先记事后抒怀、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卒章显志、开 门见山、以景结情、伏笔铺垫、以小见大、曲笔入题
·柳用《雨霖铃》中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 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前者是点,后者是染)
·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前者是染,后者是点)
律诗的起承转合
·“起”定基调,有渲染气氛、铺垫意境的作用。 ·“承”“起”而续,关联密切,承上启下。 ·“转”开生面,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陡然一转,别开生面,顿生 波澜。 ·“合”,首尾照应,篇末点旨,使结构完整
列锦
列锦是一种独特的修辞手法,主要通过精选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以 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这种手法在古典诗词和现代汉语文艺体文本中都有广泛应用。作用:凝练美, 通过故意让谓语、宾语成分残缺,达到简洁凝练的修辞效果。
·写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仅用十个字,六个名词构成 六个意象,没有谓语和宾语,却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完整的黎明前商山早行画面。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木”代指树木的落叶。
(3)具体代抽象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以“钟”代指钟声,使事物的形象更加鲜明。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以“管弦”代指音乐。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以“干戈”代指战争。
(4)抽象代具体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快速解题与规范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快速解题与规范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aba43d0b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bf.png)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快速解题与规范答题技巧古诗词阅读常常都会花费我们很多时间,首先就是对于文人作者的背景不熟悉,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快速解题与规范答题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一、古代诗歌鉴赏的快速解题(一)诗歌主题的快速把握1、看背景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1),愿斫五弦琴(2)[注释]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
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
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如果了解了王安石积极变法的经历,了解了他的思想性格,了解了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就不难把握此诗的主题。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为他的人格写照:尽管在变法中,他受到种.种打击,但他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坚;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粉身碎骨。
2、看体裁抒情诗要注意把握诗人在诗歌中传达出来的情感。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其目的就是抒发情感,该诗的主题是:壮志未酬的华发之叹。
再看下面这首诗: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抒情诗,然后把握其情感:讽谏唐朝统治者,贪图享乐,当心亡国。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
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首先,应把握诗中的两个悲剧人物:琵琶女,当年色艺双绝,后来沦落江湖;白居易,当年名满京城,后来谪居江州。
从琵琶女、白居易的悲剧,我们可以联想到屈原、贾谊、李广、陶潜、李白、杜甫等无数杰出人才的悲剧。
根据诗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概括出该诗的主题:奇人数奇(数奇,命运不好)的才子之悲。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请看下面这首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之五) 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梳理:鉴赏古代诗歌技巧之表达方式——抒情手法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梳理:鉴赏古代诗歌技巧之表达方式——抒情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722b383a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31.png)
劣,但此处的哀景是为反衬作者杀敌报国的豪情的。
严酷的环境没有让他消沉,反而意气风发,愿意以身许国,杀敌建功。
爱国之情跃然纸上,壮志豪情力透纸背这种方法能使诗歌含蓄蕴藉,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寻味,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可以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借景抒情有两种写法:一种是把情与景分开写。
可以先写景,后抒情;或者先抒情,后写景。
也可以把景和情穿插起来写。
另一种是把景和情糅合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这种写法不必添加任何词语,我们就可以从作者描绘的景物中看出人物(作者)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2)触景生情,就是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
诗人本无所谓情感,或者本无强烈的情感,却因身在一定的环境中,或因景的秀丽而欢喜,或因景的萧瑟而忧愁。
这种情是由景激发的,是景决定了情。
如因鸟语花香而怡然,因狂风暴雨而忧伤。
又如:①“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是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自然是触景生情。
②“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这是一位姓秦的游人游西湖时面对岳飞墓很自然地产生的情感。
③再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上阕:“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写的是作者一天之内所做之事,所触之景:清秋季节,独自泛舟,上西楼,见回雁。
但其中也有其所生之情:“谁寄”锦书,自然是无人寄锦书,表达的是她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之情,以及盼望其锦书而望断天涯的愁苦之情。
下阕以“花自飘零水自流”承上启下,以花落水流之景喻人生、爱情、离别的无可奈何之感,从而触动作者所有情思。
往后五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转为完全的抒情,最后三句尤其精巧别致,在全篇景物描写的烘托下,只觉其愁思在眉头心间流动荡漾,有了更大的艺术吸引力。
(3)以景结情,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在结尾处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高考语文必备古诗词形象鉴赏解题技巧与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必备古诗词形象鉴赏解题技巧与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263a55ce53a580217fcfe59.png)
高考语文必备古诗词形象鉴赏解题技巧与答题模板诗歌意象赏析答题规范模式【设问角度】意象赏析【设问示例】1.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2.结合诗歌分析某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答题步骤】①找准意象,然后加以描述;②概括意象特点及作用;③分析揭示意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答题范式】本诗用……的意象,渲染了的……氛围……(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考题直击】鹧鸪天[宋]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注释】取次,犹随意。
问题:词人为何写杜鹃的啼叫声?【答案解析】诗人用杜鹃的意象,仿佛令人感觉到它哀切的啼声,渲染了悲伤的氛围,委婉含蓄地(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流落天涯,有家难归的悲伤之情。
附:晏几道《鹧鸪天》鉴赏此词吟咏词人客中闻杜鹃啼声而触发的感慨,抒写了浪迹外、有家难归的浩叹。
词之结尾两句用反跌之笔表曲折之情,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起首两句写鹃啼的环境和季节。
翠微,青翠的山色,此处指青山,说靠着青山的十里楼台的旁边,春天百花盛开的深处,听见了杜鹃啼叫。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说杜鹃花间不断地叫着,好像对“行人”很有情感,不惜“殷勤”相告,比诸黄莺的随意飞动,对人漠不关心,大不相同。
取次,犹随意。
“行人”走在春色绚烂的优美环境中,心情本来是会愉悦的,但因为离家作客,所以听了杜鹃叫声,不免会引起思念之情、作客之愁。
那么,词中所写的美丽景色,又正好为杜鹃叫声的感人作了反衬。
词的下片由写景转为抒情,写“行人”闻鹃啼的心理变化。
过片后三句写晴明的春日,杜鹃偏又卖弄它的叫声,“行人”从梦中惊醒,听到的还是声声的“不如归去”。
前面路上初闻鹃啼,感到“殷勤”;听得太多,睡床上也被叫得不安,叫的又是一句人所做不到的话,那“行人”心中自然也就变得有点烦躁了。
高考语文必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情感、主旨型
![高考语文必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情感、主旨型](https://img.taocdn.com/s3/m/bafe9af2cfc789eb162dc8d3.png)
高考语文必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情
感、主旨型
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情感、主旨型
1.提问方式: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提问变体:
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3.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1: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
数枝幽艳湿啼红。
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人间辛苦是三农①。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步骤三)
答题示例2: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参考答案] 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
(步骤三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模板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3a71dd6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a5.png)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在高考语文中,古诗词鉴赏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以下是一些答题技巧供参考:
1.熟悉常见古诗词:了解常见的古诗词作品及其作者,熟悉其风格和内容,可以帮助理解和分析题目中的古诗词。
2.注意审题:仔细阅读题目,了解题目要求和考点,确定要回答的问题,避免偏离主题。
3.分析诗词结构:分析古诗词的词句组织结构,包括韵律、格律、句式、对仗等,了解其特点和作用。
4.解读诗词意境:理解古诗词的意象、意境和意义,通过分析诗句中的象征、比喻、修辞手法等,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主题。
5.结合上下文理解:综合考虑古诗词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结合诗词前后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和理解。
6.引用例句佐证:在回答中适当引用古诗词中的例句,用以佐证自己的观点和分析,展示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
7.多做题和模拟演练:多做一些古诗词鉴赏的题目,进行模拟演练,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答题技巧。
总之,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需要综合运用语言文字分析能力、文化背景知识和审美能力,通过多练习和积累,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解读能力,从而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古诗词鉴赏答题模式]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答题模式]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65a6c18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08.png)
[古诗词鉴赏答题模式]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篇一:古诗鉴赏答题技巧(一)诗歌鉴赏答题方法点拨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
①送别类。
以抒发离情为主。
②怀古类。
以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之情为主。
③思乡怀人类。
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
④战争或边塞类。
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向往或对国家的忠勇之情为主。
⑤闲适类。
表达清闲恬淡心情或对田园、隐居生活向往之情为主。
⑥借景抒情类。
借景物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物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为主。
⑦托物言志类。
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为主。
⑧爱情类。
⑨民生类。
抒发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为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二.找意象。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
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
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
因此我将诗歌当中较常出现的意象的喻意给学生们做了一个小结,作为一种诗歌鉴赏必须积累的知识进行归纳。
比如说梅的清高芳洁、傲雪凌霜、坚强、不屈不挠;兰、荷的高洁;笛声的思乡怀远;竹的气节、劲健、积极向上;菊的高洁、脱俗、隐逸;松的坚贞、傲雪斗霜、有凌云志;柳的柔情、惜别怀远;梧桐的凄凉、悲伤;桃花的美人之喻;杨花的离散、漂泊之意;杜鹃的凄凉哀伤、有归家之意;牡丹的富贵、美好;禾黍代表国家昔盛今衰之悲情;青鸟往往与男女恋情与婚嫁有关;鸾鸟、凤凰喻忠臣、贤士;鹧鸪、寒蝉喻离愁别绪、羁旅伤感之情;鸿雁借指书信,也表思乡之情;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之人;月喻思乡怀远;飞星传恨;日落、夕阳、秋天、流水代表生命短暂,时光飞逝;灞桥易水多怀送别有关;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也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阳关三叠》多写故人友谊;《关山月》《梅花落》多指乡思乡愁;杜康喻酒;贾生、屈原指怀才不遇之人;陶朱、猗顿喻富商巨贾;琴瑟喻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及答题技巧+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及答题技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a6fa24a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8d.png)
七、送别怀人诗
题材特征:古人在送别之际,往往设酒饯行,折柳送别,吟诗赠别,表达依依 不舍之情。
常见标志: ①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等字样。 ②常见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 也常在送别诗中出现)。
一、题画诗
题材特征: 题画诗指题在画作上或吟咏画作的诗歌。题画诗把有形的画和含蓄的诗巧妙地融为一体,
使画特征题材意与诗情互相补充、互相延伸、互相丰富,从而达到“诗画一体”的艺术境界。诗 中有画,画中有诗,画为视觉的艺术,诗为语言的艺术,二者结合,使诗画意境更加深远。题画诗的特 点大致有三点:①化静为动;②变无为有;③借题发挥。 常见标志:
教材链接: 李白《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柳永《雨霖铃》、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八、其他类诗词
哲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这类诗词内容深沉浑厚、含 蓄隽永,多将抽象的哲学道理蕴含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篇幅短小精悍,大都是 四句的绝句,如苏轼的《题西林壁》。
教材链接:
王翰《凉州词》、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李白《塞下曲》、 高适《燕歌行》、王维《使至塞上》、王之涣《凉州词》、王昌龄 《出塞》。
五、托物言志诗
题材特征: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
常见标志: 1、从对象上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 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常见咏之物的某一内蕴、精神进行吟咏。 2、从题目上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 内容: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寄寓高尚的节操, 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情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托物 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诗词鉴赏三大题型分析+答题模板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诗词鉴赏三大题型分析+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2cf7bbc4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27.png)
1题型一:鉴赏诗歌“炼字”艺术【设问方式】1.诗中某字用得好(或“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2.某句(联)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请简要分析。
3.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4.赏析诗中某字的妙处或说明某字的表达效果。
【答题技巧】炼字是指诗词中那些经过反复推敲,用得贴切、准确、生动,能传神地表现事物、情感等鲜明特征的字词。
古人所谓炼字,主要是炼动词、形容词和虚词(副词、连词等),此外,数词、叠词等也常有涉及。
1动词动词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表情达意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
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如“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中的“坼”与“浮”这两个动词描写就用得恰当而极有气势,生动地描写出诗人在洞庭湖上的感觉: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水,好像湖东南的吴楚之地都裂开了,甚至整个乾坤都浮在水上。
2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现人或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的词语,起修饰作用。
形容词作为“炼字”的对象时,要注意其语义双关及活用状况。
如“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王维《归嵩山作》)句中的“满”这个形容词用得精当,写出了秋山落日余晖之广阔而浓稠的感觉。
再如“人烟寒桔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谢朓北楼》)句中的“寒”“老”是属于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意思是说秋天桔柚变红,给桔林中的人家增添了寒意;秋天的风霜使梧桐变老。
数量词有些诗句中的数量词经过了诗人精心斟酌、提炼,往往具有丰富隽永的诗味。
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郑谷《早梅》)中“一枝”原作“数枝”,何以最后改作“一枝”呢?因为题为“早梅”,言“数枝”不如“一枝”准确,更能体现节令之早,突出诗人对“凌寒独自开”的早梅的喜爱之情。
4副词有些副词对于诗句准确地传情达意起到重要的关联、辅助作用,品读诗句时不可轻易放过。
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其中的“渐欲”“才能”这两组副词用得稳妥,“渐欲”表现出繁花纷纷扑面而致使诗人越来越产生眼花缭乱的感觉,“才能”表现诗人对春草初生的欣喜和爱怜之情。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答题模式【附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答题模式【附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a6f547cf680203d8ce2f245c.png)
(3)矛盾统一型 这类诗歌,诗人所抒发的情感由两种或多种差别较大的感情交织在 一起。因为诗人的某种特殊境遇,或诗人所面对的事物较为复杂,对此, 诗人产生了既悲又喜或既失落又充满希望等矛盾的心态,但这种矛盾情 感又有机地统一于诗人的情绪中。如2016年全国卷Ⅰ《金陵望汉江》一 诗较为典型。李白在诗中抒发的情感,就是典型的矛盾统一:一方面欣 喜天下一统、国运昌盛、政治清明;另一方面为无法、无处实现自己的 理想,立下不世之功而落寞。 赏析时应指明有着怎样的矛盾情感,如指出“一方面……(情感);另 一方面……(情感)”,或者“表面上看……(情感);实际上……(情感)”。
教材助解1
请看下列诗句所抒发的情感属于哪种类型。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_忧__国__忧__民__类___ (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_感__时__伤__逝__类__(_或__人__生__梦__幻__类__)_ (3)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__建__功_立__业__类___ (4)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__思__乡__怀__人__类__ (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_热__情__赞__美__类__(_或__吟__唱__自__然__类__)_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_寄__情__山__水__类___
_的__遗__憾__。___________
答案
(2016·全国Ⅲ) 内宴奉诏
曹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尝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