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 zdl第15章 90年代诗歌散文.

合集下载

最新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上下 曹万生 著 (下) 第四十六章 20世纪90年代散文、戏剧、影视新课件

最新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上下 曹万生 著 (下) 第四十六章 20世纪90年代散文、戏剧、影视新课件

肝肾亏损 脾肾阳虚
滋肾补肝 祛风胜湿
温补脾肾
蠲痹汤 固真汤
当归、牛膝、川断、杜仲、 狗脊、姜黄、仙灵脾、鹿 角胶、秦艽、独活、寄生、 羌活、防风、细辛、白芍、 黄芪
附子、 肉桂、人参、白术、 山药、茯苓、枣皮、当归、 熟地、杜仲
类别
治剂 代表方
药物
血瘀脉滞
活血化瘀 通络止痛
身痛逐 瘀汤
桃红、红花、川芎、 归尾、威灵仙、黄 芪、桂枝、羌活、 独活、地龙
祛风除湿 通络止痛 利湿下乳
祛风除湿 通络止痛
主治 筋骨痹痛 腰膝酸软
筋骨痹痛 腰膝酸软
风湿痹痛 水肿脚气
风湿痹痛 跌打损伤 乳汁不下
性的世界”。 5 如何看待90年代女性散文以一种对女性私密题材的书写
来展现女性意识?
09.01.2021
10
6 谈谈你对评论界关于90年代报告文学批评“泛化” 的看法。
7 谈谈“第六代”导演电影作品中关于“成长”的 主题。
8 从王朔的小说创作看视觉文化语境中作家与影视 生产的关系。
9 以电视连续剧《渴望》的轰动效应谈谈八九十年 代电视剧的大众文化特征。
一、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 1. 风湿病概念
中医将风、寒、湿等邪气所致病证称 为风湿病;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称为 痹证(或痹病)。前者为因,后者为果, 故一般通称风湿病。可见中医风湿病的学 术范畴与现代医学的风湿病概念相当。
2. 风湿病病因 (1)内因:气血阴阳→虚损
肝血不足→筋脉拘挛、屈伸不利 肾精亏虚→骨痛骨软、腰膝无力 (2)外因:风寒湿热→经脉瘀阻 湿邪:肿胀重者→着痹 风邪:游走不定→行痹 寒邪:疼痛发绀→痛痹 热邪:灼热口渴→热痹
二、风湿病的分型论治

中国现当代文学第十一章.九十年代小说

中国现当代文学第十一章.九十年代小说

方方的《风景》
汉口河南棚子的一个码头 工人的家庭,全家11口 人挤在13平米的小屋里 七哥式的生存手段 粗鄙丑陋、野蛮冷酷的生 存景象 小说以纯客观叙述来实录 凡俗人生中的种种本相, 不动声色地揭示了生存本 身的严峻性

三.方方、池莉的比较
1、相似之处 (1)共同的文化氛围——江城武汉


1、白嘉轩的形象
(1)、白嘉轩是农耕社会以血缘关系
为纽带的宗法家族制度的代表人物。 (2)强烈而鲜明的族长意识。仁爱的 长者、严酷的家长。 (3)、把“耕读传家”视为治家、治 族的办法与策略。
2、朱先生 : 圣人、智者、预言家,集传
统知识分子理想人格于一身 3、田小娥 4、在塑造群体形象上,显示出作者的功力与 才情。 三.民族生存的生命反思。 1、把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历史性结合起来, 透过性写人的心态和民族秘史。 2、对《白》中性描写的不同看法。
(二)、生命和情感的写真 1、《爱,是不能忘记的》:建构爱情
的“天堂” 2、《方舟》:载着精神的苦难 3、《沉重的翅膀》:关于经济体制改 革的思索 4、《无字》:解构虚幻的神话
二 、谌容
(一)、一曲中年知识分子的颂歌 1、白衣天使——陆文婷
2、“马列主义老太太”——秦波

4、《长恨歌》是
怎样展示上海文 化精神的? 5、简析陆文婷、 秦波的形象。 6、为什么说司猗 纹是一朵“恶之 花”?
第三节 个人化小说
一.商业主义——社 会背景 二.个人化倾向—— 写作背景 林白的独语—— 《一个人的战争》 陈染的私语—— 《私人生活》

徐小斌的巫语——《羽蛇》 海男的呓语——《我的情人们》
(二)、关注社会热点

90年代诗歌散文课件

90年代诗歌散文课件
《他们》是1985年创办于 南京的一份综合性民间刊物, 主要发表诗歌作品,其成员 来自全国各地。韩东主编, 不定期出版,1995年出版9 期后停刊。
精品
另一个影响较大 的民间刊物是《倾 向》。1988年9月创办 于上海,陈东东、西 川等人发起,不定期 出版,到1998年,已 出版11期。
精品
诗歌观念之争
精品
部分中老诗人
郑 敏 张 新 泉
叶 延 滨
李 瑛
精品
青年诗人
90年代具有实力的青年诗人相当一部分 是80年代中后期的第三代诗人。90年代的主 要诗人包括欧阳江河、张曙光、王家新、陈 东东、柏桦、西川、翟永明等。 90年代还出现了一批更年轻的诗人,如 伊沙、沈浩波、尹丽川等人的诗歌实验就引 起了诗歌界的诸多争鸣。
精品
总之,“民间写作”与“知识分子写作” 的论争提出了新诗发展中一些较重要的话题, 双方都提出了各自的诗歌主张。这场论争并 没有分出艺术上的是非高低,但显露出来的 浮躁情绪与非学术倾向却引起了诗坛的注意。
精品
第二节 90年代散文
90年代,相对宽松的社会文化生态 的营造,情志自由的写作主体的参与使 90年代成为一个散文时代。 散文作家 不必负载更多的由“中心”所附加的意 旨,主体心灵世界有着更大的精神放飞 的空间。
精品
张 中 行
学者散文
余秋雨(1946——,浙江余姚人),
上海戏剧学院毕业,留校任教至今。 80年代的余秋雨是一位戏剧学者, 出版《戏剧理论史稿》、《戏剧审美 心理学》、《艺术创造工程》等学术 著作。自80年代后期开始写作散文, 出版《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 《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散文 集,成为90 年代最具影响也颇有争议 的散文作家。

90年代诗歌、散文(97-03版本)

90年代诗歌、散文(97-03版本)
1、大散文 代表诗人:余秋雨(《文化苦旅》)、周涛(《游
牧长城》)、汪应果(《灵魂之门》)
2、艺术散文 是90年代散文的重要构成部分
3、小女人散文。 代表诗人:素素、南妮、黄茵、张梅等 4、新生代散文
主要类型
史铁生《我与地坛》
• 文化散文、学者散文、文人散文、生命体 验散文、人文散文、思想散文、历史反思 散文、书话、诗人随笔、艺术随笔、生活 闲适散文/时尚文评。
(4)余秋雨走出了书斋,走出了都市繁华,探寻着 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苏生力量和文化更新的鲜活血 脉,而对自然山水、风物,面对一堆堆文化的断壁 残垣,余秋雨发出了苍凉的人生浩叹。这是真正的 大忧患大悲怆。 余秋雨把笔浸润在历史沧桑之中, 眼睛却时时关注着今天,也眺望着明天。
余秋雨文化散文的地位与缺陷 (“余秋雨现象”争议)
余秋雨是一位戏剧学者,出版有《戏剧理 论史稿》、《戏剧审美心理学》、《艺术 创造工程》、等学术著作。80年代后期开 始散文创作,出版有《文化苦旅》、《文 明的碎片》、《山居笔记》、《霜冷长 河》、等散文集,成为90年代最具影响也 颇有争议的散文作家。
《文化苦旅》
•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先生的代表作,书主要是以余秋雨先生在全 国各地的文化之地的游览过程为线索,思想非常深刻,语言也 极有震撼力,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其中对人性的拷问 也极为深刻。整本书向读者展示了余秋雨先生渊博的文学和史 学功底,以及书中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该书也为 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
余秋雨文化散文的主要特点
(1)以文化遗址为依托。对文化遗址的描写成为 余秋雨散文的第一个特点。《都江堰》写都江堰, 《道士塔》写敦煌莫高窟,《苏东坡突围》写黄 州东坡赤壁等。
(2)以文化反思为旨归。《千年一叹》则广泛地 对欧洲历史文化与文化名人进行了文化反思与人 性追问等。

当代文学 80-90年代散文

当代文学  80-90年代散文

(五)90年代散文概述
1.散文热 作者群体庞大;专门刊物增多;大众传媒钟情 2.“学者散文” 一些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 张中行、季羡林、余秋雨等。 具有较为丰富的学术修养和人生阅历,将学 者的理性思考与生存的个人感受融合,显示 了知识分子关注现实问题和参与现实文化建 设的情怀。
张中行(1909—2006)
3、抒情散文
真实表露作者自我情感体验, 文化内涵丰富,艺术独特性强。 代表作家:史铁生、贾平凹、 汪曾祺、张炜等。 《我与地坛》——物我交融——生存感悟— —精神家园 生命叩问 容量丰富 内涵饱满 4、女性散文


狼山脚下还有另一座墓,气派大得多了,墓主是清末状元张謇。 张謇中状元是一八四年,离一九0五年中国正式废除延续千年 的科举制度只有十年,因此,他也是终结性的人物之一,就像终 结长江的狼山。 张謇中状元时四十一岁,已经感受到大量与科举制度全然背逆 的历史信息。他实在不错,绝不做“状元”名号的殉葬品,站在 万人羡慕的顶端上极目了望,他看到了大海的湛蓝。 只有在南通,在狼山,才望得到大海。只有在长江边上,才能 构成对大海的渴念。面壁数十载的双眼已经有点昏花,但作为一 个纯正的文人,他毕竟看到了世纪的暖风在远处吹拂,新时代的 文明五光十色,强胜弱灭。 ……
胡博士一九一七年来北大,到我上学时期,论资历, 已经是老人物了。可是年岁并不很大,不过是“四十而 不惑”。看外貌更年轻,像是三十岁多一些。中等以上 身材,清秀,白净。永远是“学士头”,就是头发留前 不留后,中间高一些。永远穿长袍,好像博士学位不是 来自美国。总之,以貌取人,大家共有的印象,是个风 流潇洒的本土人物。
总体特征
1.恢复散文文体精神:真实、真诚 2.散文本体意识自觉 以叙写日常生活场景或作者个人的故事为主,以 表现主体丰富的心灵世界为主,以审美性为主。

第十三章 90年代诗歌

第十三章  90年代诗歌

第十三章 90年代诗歌90年代诗歌概述90年代,新诗在多种向度上探寻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性,多元是新诗在90年代的基本风貌。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广泛的实用主义对物质的追求,诗歌作为一种“贵族”和观念的艺术,很难市场化,诗歌呈现处四面碰壁的尴尬。

80年代诗歌的光荣沦为了90年代的流浪汉。

一、90年代诗歌的创作困境90年代的诗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主要原因有两方面:1、首先是外在生存环境的艰难。

在市场经济和大众文化勃兴的语境下,新诗这样倾向心灵的、非实用的文学样式失去了它原有的阵地。

2、诗人队伍的分流。

一些诗人转写散文、小说,一些下海经商。

有一些诗人顽强地坚守诗歌,相信诗歌在精神净化方面的独特作用,试图为诗歌艺术的辉煌而作长期的努力,通过守护诗歌来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

另有很多诗人,则将诗学坚守转换为一种“大文学”的观念,在继续从事诗歌创作的同时,转向了其他文体的写作,如邵燕祥、舒婷、叶延滨、周涛和西川、陈东东、王家新、翟永明和于坚等,他们都曾是诗歌创作的中坚力量,在兼事其他文体的写作之后也取得了可观的实绩。

其中,像韩东,甚至转向了小说写作。

在以上两部分诗人之外,还有一些诗人选择了沉默或者弃诗而去的道路,有的甚至投身于市场经济的大潮,在媒体行业甚至纯粹的商业大潮中显露身手。

诗人队伍的分流也许意味着诗歌的巨大危机的来临,但在实际上并不如此简单。

这是因为,就在很多诗人以不同的方式离开诗歌的同时,更有大量的新的诗人的出现。

这可以从网络诗歌的繁荣、民间诗歌社团和民间诗歌刊物的兴盛,以及大量的诗歌选本中不断出现的新人等方面有所体现。

二、90年代诗歌创作的特点1、对诗歌文体意识的进一步强化,是90年代诗歌探索的主要路向。

使人们更加强调“自我”在诗歌中的地位,他们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与不断演进的观念表达对历史、现实、人生等层面的思考。

2、90年代青年诗人的艺术探索主要立足于对诗歌本体的建构和对个体体验的关照。

他们试图从个人的复杂体验中找到一些生命与艺术的光亮。

90年代散文中国当代文学

90年代散文中国当代文学
90年代散文中国当代文学
第十二章 90年代散文
• 二、文化内涵
• 1.追索一种文化生成的奥秘。 • 2.感叹一种文化的历史兴衰。 • 3.对一种文化的缔造者的由衷的礼赞。 • 4.对一种文化人的命运的深切关注。 • 5.发掘一城一地的文化蕴含。
90年代散文中国当代文学
第十二章 90年代散文
• 三、表达方式
90年代散文中国当代文学
第十二章 90年代散文
• 无痕
• 虽然大喜大怒极富感染色彩,我却更欣赏前尘往 事缈然无痕的人生境界。
• 不是心如死灰冷酷淡漠的苍白,不是造作虚伪貌 似平静的脆弱,无痕代表了一种深厚博大,一种 不愿被磨难摧垮不愿被享受腐蚀的高贵、理智。 无痕就是能够将人生五味在心中过滤演化成松弛、 自信与优雅,从此不再耿耿于怀不再患得患失。
90年代散文中国当代文学
第十二章 90年代散文
• (二)艺术散文
• 即叙写描绘人生与自然景态的、浸透着作者性情的抒情性散文。
• (三)小女人散文
• 以素素、黄爱东西、莫小米等为代表的女作家写的散文,表现都市女 性、时尚生活、闲适情调。
• (四)新生代散文
• 新代作家创作的具有新的形态与精神的散文。
• 第二天在厂门口,他遇见了她。她告诉他:昨天,整整一天我都在等 你的电话。
90年代散文中国当代文学
第十二章 90年代散文
• 成就感和满意度

晚上乘大巴回杭州,我招呼司机在城北的某个路口停
一停,下车。这里离我家的路程不超过一个的士起步价,
否则开到城东的终点站再回来,车费加倍还得浪费时间。
• 刚刚跨下车门,就有一辆的士朝我驶过来。坐稳后我 说:哎,今天真是好运气,你这辆车就像在等我似的。

最新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上下 教学课件 曹万生 著 (下) 第四十五章 20世纪90年代诗歌幻灯片课

最新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上下 教学课件 曹万生 著 (下) 第四十五章 20世纪90年代诗歌幻灯片课
•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八年。 • 婚姻史:适龄结婚,配偶及一女均体健。 • 家族史:无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史。 • 过敏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心理社会方面
• 经济:家庭经济情况好 • 精神状态:良好 • 家庭关系:和睦 • 心理:正常 • 人际关系:良好
入院查体
T:36.7℃ R:18次/分
P:68次/分 BP:120/80mmHg
护理诊断
• 术后并发症:出血、穿孔、感染 • 乏力 • 知识缺乏
护理措施
•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注意有无活动性出血、呕血、便血、有无 腹胀、腹痛及腹膜刺激症,有无血压、心律等生命体征的改变,及时 的巡视。
• 遵医嘱运用止血抗感染的药物。 • 禁食水、卧床休息。 • 教会患者床上使用便器,协助其洗漱、进食及个人卫生等生活护理。 • 注意患者安全,正确使用床栏,下床活动慢,家属陪护一人。 • 关心患者,介绍病情、治疗护理的目的与方法,使其主动配合。及时
解除患者不适,取得患者信任。
评价
• 患者未发生出血、穿孔、感染等术后并发症。 • 未感乏力。 • 对疾病有一定的认识。
相关知识
• 什么是结肠息肉?
凡从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 质前均称为息肉,但一般所指的息肉,仅仅是粘膜局限性 隆起。息肉这一名称并无组织学含义,不可将息肉与腺瘤 混淆。应该说,息肉是一种良性病变,不是癌肿,不会危 及生命。肠息肉系结肠和直肠隆起性病变的总称,是根据 触诊、结肠镜观察或X线钡餐灌肠检查而作出的临床诊断。
第五节 流行歌词创作
优秀歌词是“能歌的诗”,是诗意迁 移的又一种表现形式。它接纳了一大批诗 歌读者。流行歌词属于大众文化范畴,是 为老百姓休闲娱乐服务的,为他们排忧解 难,提供异地异时的想象和安慰。

当代文学.90年代文学

当代文学.90年代文学

第二节王朔的“痞子”叙事一、王朔小说写情之纯当1984年《空中小姐》发表以后,被认为是大陆新时期最早的言情小说。

之后《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和《浮出海面》都是走的言情的路子。

王朔善于言情,作品主人公多为纯情女孩,不计现实功利地恋爱,且爱得可以殉情。

《一半》是一个爱情悲剧,是一个殉情的故事。

张明是一个诈骗团伙的成员,与女大学生吴迪相恋,却以玩世不恭待之;吴迪想真情打动张明,张明却继续与亚红、卫宁、方方一起诈骗。

吴迪为报复而与卫宁同居并参与诈骗,张明痛苦以极;东窗事发张明判刑,吴迪殉情而死;张明因病提前释放,去到南海小岛,结识胡亦;胡亦让张明震惊,思念和不忍。

二、王朔小说的颠覆性、叛逆性强烈的反叛情绪——拒绝崇高,消解神圣,反抗权威。

王朔小说的男主人公多是城市流浪汉,对正统首先不以为然,带痞子色彩了,痛恨虚伪和假正经,对僵化的意识形态有解构作用,给人一种活得真实、自然、洒脱甚至出人意料的感觉,所作所为带些传奇色彩。

这种人生方式恰好契合了中国社会转型的城市时尚。

反英雄、反崇高成为他的小说的主旋律。

王朔离经叛道的系列观点在他1999年出版的《无知者无畏》以公开点名的方式从老舍到金庸以来的现代文学史上大师级的作家进行了批评。

三、调侃一切的待人论事态度——无论虚假和伪善,还是神圣和崇高。

王朔笔下的那帮“顽主”都极能“侃”:夸夸其谈、天花乱坠,酣畅似行云流水,甚至嬉皮笑脸“一点正经没有”。

调侃一切:他人、神圣、知识、道德规范与社会责任……甚至调侃和反讽自己,形成一种黑色幽默式的调侃。

可以说调侃是王朔小说的最大特色。

《顽主》写于观、杨重和马青成立了“替人排忧、替人解难、替人受过”的“三T公司”,围绕公司开展的业务,叙述了一系列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如肛门科大夫王明水要出诊,杨重代其与女友约会;妻子对丈夫不满,马青替丈夫受过;作家宝康想获奖,委托三T公司为自己颁发“三T文学”奖,等等。

四、王朔小说从接受心理角度上,具有“补充体验”的功能。

第十一章 90年代诗歌 中国当代文学

第十一章 90年代诗歌 中国当代文学

第十一章


90年代诗歌
三、代表诗人
1.王家新 王家新(1957一)进人90年代后, 写出了《埃兹拉· 庞德》(1990)、 《帕斯捷尔纳克》(1990)、《词 语》 (1992—1993)、《临海的 房子》(1992)等一系列颇有人文 内涵的诗作。
第十一章
90年代诗歌
“不能到你的墓地献上一束花/却注定要以一 生的倾注,读你的诗/以几千里风雪的穿越 /一个节日的破碎,和我灵魂的颤栗” (《帕
中国当代文学
第十一章
教学目的和要求
90年代诗歌
了解90年代诗坛概况,诗歌存在的困境与问 题;理解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的理论主
张。
第十一章


90年代诗歌
第一节 诗坛概况
一、生存环境的艰难
90年代以来的中国诗歌所遭遇的,首先是外在生存环境的艰 难。
在新诗外部生存环境的压力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之下,诗人的 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诗人队伍产生了巨大的分流。
第十一章

90年代诗歌
两派的分歧主要表现在对语言的认识上。 在语言资源问题上,“知识分子写作”并不否认其 西方取向,但是他们仍然强调“汉语就是我们的现 实” 是他们语言实践的基本前提。他们对西方语言 资源的竭力寻求,其出发点与最终指归,均都在于 诗人对作为母语的汉语的语言责任,这一点与“民 间写作”的语言意识并无不同,只是“知识分子写 作”对于汉语现代性的历史、现实与未来的认知要 更加理性和开放,也更加具有自觉的历史意识。
第十一章

90年代诗歌
第二节 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
一、知识分子写作
又被称为学院派。在诗歌创作中既追求独立的诗歌精神,
又重视知识的作用,具有比较广泛的艺术视野。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4.现实主义冲击波(1995、1996) 90年代现实主义小说,在90年代中期之后由于 河北“三驾马车”——谈歌、何申、关仁山的 崛起而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被人称为“现实主 义冲击波”。主要作品有:谈歌《大厂》、何 申《信访办主任》、关仁山《大雪无乡》;刘 醒龙《分享艰难》;李佩甫《学习微笑》。
在90年代,对现代都市生活物化现实的表现,在文学 创作中得到前所未有的展开。由于与现实社会的发展 保持一定的“同步”关注,这些作品往往重新被“现 实主义”理论整合。例如“新写实”在90年代的发展, “新状态”、“新体验”、“现实主义冲击波”等命 名,都显示了这种取向。不过,由于80年代用以整合 社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和商业社会的物质存在的凸 显,使得文学在表现“现实”时的基本方式和内容都 有一些变化。“个人”经验在文学中具有了新的特别 的含义。
2.创作与理论共生共荣和 我国文艺理论探求与世界文艺思潮深入的一体 化态势。 90年代文学思潮发展的一个重要特 点,是创作与理论的共生共荣状态和我国文艺 理论探求与世界文艺思潮深入的一体化态势。
3.人文精神和“文化保守主义” 关于人文精神和“文化保守主义”的话题。 1994年,就在《上海文学》推出“文化关怀小 说”的同时,上海批评界提出了所谓“人文精 神”的口号,达显然是针对如年代以来市场经 济初期物欲高扬、人心浮躁、精神被物化的现 实而言的。同时也对文化的商品化、创作中的 价值漂移、作品媚俗现象等提出了尖锐批评。
90年代文学出现了以下新现象 年代文学出现了以下新现象
1.文学观念最深刻的变革——文学“商品化” 90年代,不再是文学本身选择读者,而是读者、 市场选择文学。过去文学从未思考过的问题出 现了,即文学怎样在市场经济条件生存下去。 早在80年代中期经深入、热烈讨论后所否定的 文艺商品化,在90年代已变为现实。文学在90 年代,似乎只有进入“商品化”才能保有自身, 这无疑是90年代文学观念最深刻的变革。

最新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上下 曹万生 著 (下) 第四十五章 20世纪90年代诗歌新幻灯片

最新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上下 曹万生 著 (下) 第四十五章 20世纪90年代诗歌新幻灯片

25
09.01.2021
26
09.01.2021
27
09.01.2021
PPT研究院
POWERPOINT ACADEMY
28
09.01.2021
29
09.01.2021
30
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
什么是细胞质,主要包括哪些结构?
返回
细胞质:在细胞膜内,细胞核以外的 全部原生质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 叶绿体
09.01.2021
2
第二节 王家新等“知识分子写 作”
“知识分子写作”是90年代很重要的诗 歌现象。它前后跨度近十年。以欧阳江河 1993年发表《’89后国内诗歌写作:本土气 质、中年特征与知识分子身份》为界,分 为前后两个时期。
09.01.2021
3
复习思考
1 名词解释:“中断说”90年代中国新诗谱系“个 人写作”“知识分子写作”“民间写作”“身体 写作”流行歌词
2 如何看待80年代诗歌与90年代诗歌之间的关系? 3 试描述90年代新诗的总貌。 4 试分析90年代新诗的处境。 5 怎样理解“个人写作”?
09.01.2021
7
6 试概括90年代诗歌的艺术特征。 7 列举“知识分子写作”的几个特征。 8 怎样评价“新乡土诗”? 9 评估“民间写作”的得与失。 10 简述“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
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上下) 曹万生 著 (下) 第四十五章 20
世纪90年代诗歌新
第一节 20世纪90年代诗歌总貌及评价
历史不可阻挡地进入了90年代,新启 蒙主义思潮已历史性地终结了。“职业化 的进程和学院化的取向,逐渐改变了知识 分子的社会角色”,“80年代的知识界把自 己看作是文化英雄和先知,90年代的知识界 则在努力寻求新的适应方式”。

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第45章 90年代诗歌[精]

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第45章 90年代诗歌[精]

• 1989—1991年间,在《诗刊》等,出现了一时间仿佛被批
量制造出来的所谓的“新乡土诗”。有人将其特征归结为 “主要源于乌托邦式的家园、源于土地亲缘关系和收获仪式, 具有典型的前工业时代人文特征,主要从原始天赋和怀乡病 冲动汲取主题”。它先是将“神话写作”的集大成者海子的 麦地主题浅表化、世俗化,很快又用心造的幻影来制造“回 归现实”、“歌唱家园”等假象,麻痹人们伤口尚未痊愈的 心灵。
第三节 于坚等“民间写作”
• 于坚在《穿越汉语的诗歌之光》里说:“民 间的意思就是一种独立的品质。民间诗歌 的精神在于,它不依附于任何庞然大物, 它仅仅为诗歌本身的目的而存在”;早在 1984年《他们》那里。诗歌的民间立场就 真正确立起来了。
• “民间立场意味着一种‘诗人写 作’”;“诗歌是永远‘在路上’的,诗歌 是穿越遗忘返回存在之乡的语言运 动”;“诗歌是穿越知识 的谎言回到真理的 语言活动” 。
景” 。
第五节 流行歌词创作

优秀歌词是“能歌的诗”,是诗意迁移的又一
种表现形式。它接纳了一大批诗歌读者。流行歌词
属于大众文化范畴,是为老百姓休闲娱乐服务的,
为他们排忧解难,提供异地异时的想象和安慰。而 纯正的诗歌,尤其是“知识分子写作”抵御的恰恰
就是这种自由的“过度”、无主体性的节日狂欢和 与意识形态在无形之中形成的“合谋”。
• “民间写作”通过展示现代人当下生存的体 温、呼吸和心跳,恢复词语 与物自体之间的 亲和性,在进行“软批判”的同时,建构起 属于自己的一整套诗歌 美学原则,那就是, 注重细节,置身“此在”,回到日常状态和 事物本身。但是,我们在看到“民间写作” 激活了早已表现出钝化的象征的同时,
第四节 “身体写作”及其他诗歌创作

第十章 80-90年代散文

第十章  80-90年代散文
也是1990年代文化散文最重要的 创作成果。
余秋雨
我站在古人一定站过的那些方位上,用与先辈差不 多的黑眼珠打量着很少会有变化的自然景观,静听 着与千百年前没有丝毫差异的风声鸟声,心想,在 我居留的大城市里,有很多贮存古籍的图书馆,讲 授古文化的大学,而中国文化的真实步履却落在这 山重水复、茫茫苍苍的大地上。大地默默无言,只 要来一两个有悟性的文人一站立,它封存久远的文 化内涵也就能哗地一声奔泻而出:文人本也萎靡柔 弱,只要被这种奔泻所裹卷,倒也能吞吐千年。结 果,就在这看似平常的伫立瞬间,人、历史、自然 混沌地交融在一起了,于是有了写文章的冲动。
创作群体和作品数量的庞大让人瞠目结舌,有人甚 至把这一时期散文热的现象称为“世纪末的狂欢”。
这一时期不仅创作队伍和数量庞杂,同时取材风格 迥异多元,尤其分类更是五花八门。有所谓的女性 散文、学者散文、文化散文女人书简》、筱敏的《西陲五题》 《家》《规矩》、张抗抗的《牡丹 的拒绝》、苏叶的《车辚辚马萧 萧》、蒋子丹的《女人四十》等都 是其代表性的作品
是以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为代 表
文化散文往往通过对历史文化的 考察,流露出对千古兴亡与历史 沧桑的悲天悯人的情怀与深沉体 悟的历史忧思。
跨文体散文
跨文体散文是以作家张承志的 《荒芜英雄路》、韩少功的 《夜行者梦语》和史铁生的 《我与地坛》为代表。
跨文体散文的创作者们都是当 代著名的小说作家,他们在小 说创作的同时兼顾散文创作, 借助散文这种更直接更方便的 表达形式来对历史文化和当下 社会做独具个性的思考与反思。
文化—心理积淀。
余秋雨文化散文的魅力就在于 写山水不是山水,写历史不是 历史,而是浸润着浓厚的文化 精神和心理积淀的山水与历史。
《文化苦旅》也体现在文体意义上的 有意探索和突破。

中国现当代文学 zdl第9章 80年代诗歌.

中国现当代文学 zdl第9章 80年代诗歌.
退出目录北岛舒婷退出目录回答北岛退出目录神女峰舒婷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当人们四散离去谁还站在船尾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江涛高一声低一声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优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为盼望远天的杳鹤而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沿着江岸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退出目录顾城退出目录顾城远和近退出目录退出目录梁晓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退出目录朦胧诗在80年代初曾引起较大争议在被称为三崛起的三篇文章给探们以一定的言论支朦胧诗人大都善于通过具有象征性的意向表达对于荒乱历史的基于人性的质询和反思以及对于正常人性和温情的渴望他们对西方现代诗歌技巧的借鉴和实验为当代中国诗歌带来了新的美学原则对1980年代中期涌现的第三代诗的创作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目录
上一 页 下一 页 退出
• 80年代诗坛更富活力的是一批崛起的新人。这 批新人以1979年为界,可以从年龄上区分为两 类: • 一类是出生于建国前,在40岁以下的青年,包 括雷抒雁、张学梦、杨牧、叶文福、叶延滨、 周涛等。 • 另有一批建国以后出生的年轻诗人,包括北岛、 江河、林莽、舒婷、杨炼、顾城、梁小斌、王 小妮、李发模、熊召政、骆耕野等,后者的大 部分诗人构成了著名的“朦胧诗”的主体。
上一 页 下一 页 退出
神女峰
目录
——舒婷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盼望远天的杳鹤 而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上一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页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下一 页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退出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优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90年代文学

90年代文学

90年代文学第33章90年代文学思潮1、名词:人文精神(北大03)2、融合对人文精神的探讨,分析90年代文学的迈向。

(北师02)3、90年代中国文学出现了哪些变化?略评其利害。

(复旦99)4、详述90年代关键的文学现象。

(清华01)8、列举近几年出现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不少于5个),并选择其中一个热点问题进行分析。

(南师01)9、90年代文学较之80年代文学,存有哪些变化?(上海大学03)说出至少3个90年代文学流派,并以其中一个为例,说明该流派形成原因、背景、特点以及艺术缺失。

(陕西师大2021)第34章90年代小说时评试论九十年代小说创作的现状。

山大011、名词:崭新叙事小说(武大98、01、02,华中师大01、人大02、华师大03)崭新叙事小说华东师大2021、南师大20212、结合具体作品说明新时期“新写实”小说的主要特征。

(北师98)3、论述: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池莉小说的艺术特点。

(北师2000)4、结合具体作品谈谈新写实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广西师大03)5、结合作品谈谈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区别。

(陕西师大05)6、新写实小说的特点?(山大05)7、1989年,()杂志开拓了“崭新叙事小说小联展”的专栏。

(南大2021)8、以池莉、方方、刘震云、刘恒为基准,详述“崭新叙事”小说派遣的创作特色,并谈谈他们审美上的瑕疵及原因。

(南大2021)9、名词:《苦恼人生》(首师05、陕西师大06)10、90年代晚生代女作家个性化写作的主要特征。

(南大2000)11、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的主人公是(23)。

(南大2021)12、新生代小说“在边缘处叙事”的写作特点。

(山师04)13、新生代小说在边缘处写作的优势。

(山师05)14、名词:王小波(人大03、山大05)15、名词《长恨歌》(厦门大学05)16、名词:《活著》(首师07)17、长篇小说《檀香刑》的作者是()。

(山师05)18、《白鹿原》中所蕴涵的乡土文化母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 90年代诗歌散文
第一节 90年代诗歌
进入90年代,新诗热潮减退,诗歌的受 众队伍逐渐缩小,诗人的地位受到前所未有 的挑战。但是,诗歌并未如某些评论家所预 言的那样已经“死亡”。从诗人队伍的构成 看,老、中、青三代诗人从各自不同的角度 展开诗艺探索。
中老诗人的诗艺探索
郑敏每年都在《人民文学》等刊物发表新 诗作品。李瑛更多地表达对生命的思考,代表 诗集《生命是一片叶子》。张新泉《人生在 世》、《宿命与微笑》、《鸟落民间》等诗集 从平凡的题材中发掘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叶 延滨(1948—)作品仍然关注当下中国人的生 存状态,依然把持着自我,将爱、乡情、亲情 以及生命等作为诗歌观照的对象。
学者散文
余秋雨(1946——,浙江余姚人),
上海戏剧学院毕业,留校任教至今。 80年代的余秋雨是一位戏剧学者, 出版《戏剧理论史稿》、《戏剧审美 心理学》、《艺术创造工程》等学术 著作。自80年代后期开始写作散文, 出版《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 《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散文 集,成为90 年代最具影响也颇有争议 的散文作家。
部分中老诗人
郑 敏 张 新 泉
叶 延 滨
李 瑛
青年诗人
90年代具有实力的青年诗人相当一部分 是80年代中后期的第三代诗人。90年代的主 要诗人包括欧阳江河、张曙光、王家新、陈 东东、柏桦、西川、翟永明等。 90年代还出现了一批更年轻的诗人,如 伊沙、沈浩波、尹丽川等人的诗歌实验就引 起了诗歌界的诸多争鸣。
总之,“民间写作”与“知识分子写作” 的论争提出了新诗发展中一些较重要的话题, 双方都提出了各自的诗歌主张。这场论争并 没有分出艺术上的是非高低,但显露出来的 浮躁情绪与非学术倾向却引起了诗坛的注意。
课间休息
HAVE A BREAK
第二节 90年代散文
90年代,相对宽松的社会文化生态 的营造,情志自由的写作主体的参与使 90年代成为一个散文时代。 散文作家 不必负载更多的由“中心”所附加的意 旨,主体心灵世界有着更大的精神放飞 的空间。
代表作《文化苦旅》等
《文化苦旅》等散文作品是余秋雨有代 表性的散文。余秋雨以自己特有的精神姿势 进入了中国当代散文史,或者可以说他以自 己的方式参与了90年代散文格局的建构。
周涛散文
周涛(1946——)长期生活、工
作、创作在新疆,新疆大学中文系 毕业。周涛先以诗人闻声于文坛, 是新边塞诗派的中最具影响的诗人 之一,被誉为“新边塞诗人”,出 版长诗《山岳山岳 丛林丛林》和 《神山》、《野马群》等多部诗集。 进入90年代主要写作散文,出版散 文集《稀世之鸟》、《游牧长城》、 《兀立荒原》《周涛散文》等。
周涛散文艺术特色
周涛通过对西部(主要是新疆)独 特的自然景观和生灵形态的叙述,给出 了散文关于生命和万物灵性的有意味的 镜像。
课间休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其一“大散文”,贾平凹的散文理想。 其二“艺术散文”。90年代散文的实际存在 状况。 其三“小女人散文”,沪穗两地为主的素素、 南妮、黄爱东西、黄茵、张梅等女作家散文 创作的命名。 其四“新生代散文”。老愚、祝勇、摩罗等 是其中有影响的代表作家。
文化散文
汪曾祺、张中行、张承志等人的文人散 文和影响更著的学者散文等 。汪曾祺有散文 集《蒲桥集》,张中行有“负暄”系列,张 承志《荒芜英雄路》,史铁生《我与地坛》 等。 汪 曾 祺 张 中 行
散文百家
90年代散文作者队伍发生了结构性的变 化。王蒙、刘心武、张承志、史铁生、蒋子 龙、周涛等小说家、诗人的形象逐渐淡去, 发表或出版了大量的散文作品,成为90年代 重要的散文作家;金克木、雷达、舒芜、余 秋雨、林非、谢冕、周国平、陈平原、钟叔 河等学者,学术之外移情于散文。
基本特征:众声喧哗,开放多元
“民间写作”是由80年代后期口语
化思潮延续下来的一种艺术追求。 “民间写 作”明显受到解构主义思潮的影响。主张 “民间写作”的诗人主要包括于坚、韩东、 杨克、小海、伊沙等,而谢有顺、沈奇等人 则在理论上给予了支持。“民间写作”发展 到极端就是所谓“下半身”写作。 “下半身 写作”是个人化写作的极端化发展,“标志 着营造诗意时代的终结”。
《他们》是1985年创办于 南京的一份综合性民间刊物, 主要发表诗歌作品,其成员 来自全国各地。韩东主编, 不定期出版,1995年出版9 期后停刊。
另一个影响较大 的民间刊物是《倾 向》。1988年9月创办 于上海,陈东东、西 川等人发起,不定期 出版,到1998年,已 出版11期。
诗歌观念之争
部分青年诗人
西川
翟 永 明
欧阳江河
陈 东 东
王家新
此外,女性诗歌和网络诗歌在90年代也 较引人注目。翟永明、叶玉琳、冉冉、赵丽 华等就是这方面的代表。网络诗歌是90年代 中后期诗坛上出现的新现象。90年代的诗歌 观念是复杂的,这与外在的自由空气有关, 也与人们对人的理解有关。
有影响的诗歌刊物:
90年代的诗坛上,学术风气比较民主, “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的论争就 引起了诗坛的广泛关注。《北京文学》等报 刊连续发表了相关的论争文章,集中展示了 这场论争中的主要观点。
“知识分子写作”的代表诗人主
要有西川、王家新、欧阳江河、陈东东、臧 棣、张曙光等,而程光炜、臧棣等则是“知 识分子写作”的诗论家。他们在诗歌创作中 既追求独立的诗歌精神,又重视知识的作用, 具有比较广阔的艺术视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