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
先秦散文中诸子散文的特点
先秦散文中诸子散文的特点
先秦散文主要可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是百家争鸣的产物,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思想内容深刻:诸子散文的内容涉及哲学、政治、军事、伦理等各个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变革,体现了各家学说的思想精髓。
2.风格多样:诸子散文的风格各异,有的逻辑性强,条理清晰;有的善于譬喻,生动形象;有的言辞犀利,富有论战性。
3.文学性强:诸子散文在语言运用、修辞手法、篇章结构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4.影响深远:诸子散文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后世的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先秦诸子散文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多样的风格和较高的文学价值,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瑰宝。
先秦散文主要分为两大类 【完整版】
先秦散文主要分为两大类: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其中历史散文又分为:编年体(如《春秋》,《左传》)和国别体(如《国语》,战国策》)诸子散文主要分为“四家七子”四家分别为: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七子分别是儒家的:孔丘(孔子),孟轲(孟子),荀况(荀子)。
道家的:老聃(老子),庄周(庄子)。
法家的:韩非。
墨家的:墨翟。
儒家的主要思想是:“仁”——王道道家的主要思想是:淡泊,无为而治。
先秦时期的书信体散文先秦时期“书”体的涵盖范围广,明吴讷《文章辨体序说》曰:“按昔臣僚敷奏,朋旧往复,皆总曰书。
”春秋战国时期“朋旧往复”的书信留存较少,而“臣僚敷奏”的书信则占了这一时期书信体散文的绝大部分。
春秋时期学术被贵族垄断,即便战国时期私学兴起,士人们大都秉持“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把文学作为政治发声的工具。
这一时期的书信以实用性功能为主,如姚鼐所言“春秋之世,列国士大夫或面相告语,或为书相遗,其义一也”,“书”与“面相告语”的行人辞令并无不同,性质类同国书。
《左传》中载有春秋时期颇具代表性的几则书信体散文,如文公十七年郑子家的《使执讯与赵盾书》,成公七年巫臣的《自晋遗楚子重子反书》和襄公二十四年子产的《寓书以告士匄》。
这几封书信“辞若对面”,就事论事,文字简洁质朴,颇有陈骙所评“达而法”的特点。
战国时期的书信体散文主要保存在《战国策》、《史记》等书中,近些年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中保存为数不少的书信体篇章。
战国时期是“古今一大变革之会”,纵横家奔走驰说,书信多成为他们游说的工具。
这一时期书信的内容虽然仍以言说政事为主,但性质上却发生了转变,信中的私人色彩日益凸显,达到了以情动人的效果。
如乐毅的《报燕王书》便是一封“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书信。
乐毅在信中采用对比的手法,以昭王的识人之明、赏罚得当和治国有方反衬惠王的偏听偏信和愚昧昏庸。
吴讷认为此文“敷陈明白”,信中不但表达了乐毅对先王知遇之恩的感激,还流露出了对惠王的不满,他毫不掩饰自己对归燕后处境的担忧与恐惧,最后以“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表白自己的心志。
1先秦散文主要可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1先秦散文主要可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就大体情况而言,历史散文主要是叙事的,诸子散文主要是说理的。
历史散文有《春秋》《左传》《战国策》《国语》等。
《春秋》是孔子编订的战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
记叙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至哀公十四年(前480)这242年间的各国大事,孔子还按照他自己的观点对那些事件作了一些评断,选择了他认为恰当的字来暗寓褒贬之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微言大义”。
《左传》仿照其体例,顺着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12个鲁国君主的序次进行记载,全书30卷,详细记叙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外交、社会事件以及某些代表人物的活动。
从文学角度来看,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创造了多样的精密的篇章结构和富有魅力的文学语言,生动描绘了一系列人物形象,尤其擅长以委曲尽致的笔调来写复杂的战争事件。
如写齐鲁长勺之战、晋楚城濮之战,秦晋肴阝之战、晋楚必阝之战,均是情节紧张而极富戏剧性,成为后世叙事散文的典范。
《战国策》亦称《国策》,传为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
西汉时,经刘向整理,编为33篇。
主要记叙了当时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相互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
其间有传记、故事、论辩、书信,反映了当时各国间尖锐而复杂的政治斗争,是先秦继《春秋》《左传》之后又一部著名历史散文。
在艺术创作上,较之《左传》又有发展,常在复杂的政治事件中生动描绘人物言行,刻画出不少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写出不少情节曲折的故事。
如《冯谖客孟尝君》《荆轲入秦》《触詟说赵太后》、《苏秦始将连横》等均为脍炙为口的名篇。
此书尤重语言艺术,大量运用了夸张、比喻。
排比等艺术手法,并杂以寓言故事,呈现出一种“敷张扬厉”“辩丽恣肆”的鲜明特色。
《国语》共21卷,据说为左丘明所作。
这部书有重点地记叙了各国历史中若干事件。
文字朴实平易,特点在长于记言,同时也善于描写人物神态。
诸子散文可分为三个时期:1一期是春秋末年和战国初年,主要作品中,《论语》是语录体,《老子》多用韵,它们都词约义丰,《墨子》开始向组织结构严密的论说文形式发展。
先秦散文 诸子散文
1、《论语》
据统计论语中出现“礼”字76处。 子曰: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 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 《论语·泰伯》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 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 《论语·尧曰》
“礼”:孔子极力维护的西周以 来的宗法等级制度(即所谓“君 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 秩序”――《论语.颜渊》)以 及与此相关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 范。
♢国语 体裁:国别体 时间:周穆王——鲁哀公 ▷我国第一部分国记史的史书。 ▷文学性不如《左传》,但有些篇章叙事曲折,人 物描写生动,谏词与对话,推理严密,说理充分。
♢战国策 体裁:国别体 时间:战国初年——秦灭六国 作者:非出于一人之手,西汉刘向整理校订
思想:一、崇尚计谋智略,突出谋士的作用。 二、重视名利 三、重视审时度势,认为时势是成败的 关键。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 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 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 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 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 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 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 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 臣请奏其效。”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 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 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 耳而听。嫂虵行匍伏,四拜自 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 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 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 “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 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 位富厚,盖可忽乎哉?”
简评苏秦其人
1.一个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之人,对于功名 利禄有着巨大的渴望。(朝秦暮楚、引锥刺 股)
先秦诸子散文的总体特征:
• 在思想内容上,诸子散文思想活跃,密切 关注社会与人生,思考着社会存在发展和 人的生存发展的道路,表现出强烈的理性 精神,对现实的认识和反映都有一定的深 度和广度。 在文风上,《论语》和《老子》都简练含 蓄,富于形象性和哲理性。《孟子》和《 庄子》都是恢弘开阔,潇洒自由,形象生 动,富于气势。《墨子》、《荀子》、《 韩非子》都擅长说理,逻辑谨严,组织严 密。
先秦文学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
历史散文的基本问题
先秦历史散文的产生和发展 《尚书》、《春秋》 尚书》 春秋》 左传》 国语》 《左传》、《国语》 战国策》 《战国策》
一、历史散文发展概况
散文的萌芽: 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记言叙事文之祖: 尚书》 春秋》 记言叙事文之祖:《尚书》与《春秋》 历史散文的成熟之作: 左传》 国语》 历史散文的成熟之作:《左传》与《国语》 先秦历史散文发展高峰: 战国策》 先秦历史散文发展高峰:《战国策》
四、《左传》和《国语》 左传》 国语》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 左传》 完整的编年体断代史 。 完整的编年体断代史 《左传》记事起自鲁隐公元年 左传》 722), ),终于鲁悼公十四年 (前722),终于鲁悼公十四年 453), ),比 春秋》 (前453),比《春秋》增多二 十七年。 十七年。 左丘明 《左传》和《春秋》的关系 左传》 春秋》
《孟子》 孟子》 庄子》 《庄子》 《荀子》 荀子》 韩非子》 《韩非子》
二、《论语》、《墨子》 论语》 墨子》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 论语》 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 全书共20章 文,全书共 章。 其作者是孔子弟子和再传 弟子。 弟子。 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交。 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交。
二、《论语》、《墨子》 论语》 墨子》
甲骨卜辞
特征:记事比较简单,不成系统, 特征:记事比较简单,不成系统, 保持了商代记事文字的原貌。 保持了商代记事文字的原貌。
二、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2、铜器铭文
商代铜器铭文,反应了我 商代铜器铭文,反应了我 们早期记事记言文字由简至繁 的发展。大多有着一定程式, 的发展。大多有着一定程式, 往往使用习惯套语。 往往使用习惯套语。商代铭文 记事比较简单,形式一律。 记事比较简单,形式一律。 “丁巳,王省夔京,王易小臣 丁巳,王省夔京, 俞夔贝,惟王来征夷方, 俞夔贝,惟王来征夷方,唯王 十祀有五,肜日。 十祀有五,肜日。”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过程上古时期(神话传说);先秦时期(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两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唐代时期(诗);宋代时期(词);元代时期(曲);明清时期(小说)。
上古时期:神话传说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的集体口头创作。
先秦时期:代表作名称《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
汉武帝“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置五经博士”(《汉书·武帝纪》),崇《诗》为经,称《诗经》。
两汉时期:赋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属于韵文。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文坛上涌现了大量的作家,“三曹”、“七子”和蔡琰是其中的代表。
他们都曾被卷入极度动乱的时代漩涡,生活和思想都有较大的变化。
唐代时期:代表人物李白,李白的诗歌是盛唐气象的典型代表。
诗人终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的人生,无论何时何地,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整个世界,追求充分地行事、立功和享受。
宋代时期:继元祐词人而登上词坛的,是以李清照、朱敦儒、张元干和叶梦得、李纲陈与义等为代表的南渡词人。
这批词人主要生活在12世纪上半叶徽宗、钦宗和高宗三朝社会由和平转向战乱的时代。
元代时期:元杂剧音乐的基础,是前人说董解元为“北曲”的首创人;它按不同宫调将多个曲牌分别联套演唱一段段故事情节和曲与说白交错的体式,也为元杂剧所继承。
明清时期:代表作《红楼梦》,在一个整体的“命运”构架中包含着双重结构:象征结构和写实结构。
二者相辅相成,展示了一个多重层次,又互相融合的悲剧世界。
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经过了哪六个阶段?.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主要经过了六个阶段。
一,先秦散文。
指的是秦统一以前,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兴起,如儒家的孔孟,道家的老庄等,其代表作品均为散文,文章言简意赅,意味深邃,流传至今。
二,汉赋。
两汉期间,盛行汉赋,或华丽铺陈,或劝百讽一,蔚然成风。
也出现了贾谊、司马相如这样的大家。
先秦散文中诸子散文的特点
先秦散文中诸子散文的特点先秦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诸子散文,即来自于先秦时期的各个思想家所写的散文作品。
这些散文作品的特点鲜明,体现了各个思想家的不同见解和风格。
第一,诸子散文注重思想性。
先秦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重要的时期,各种学派思想纷呈,诸子散文就是这些思想的产物。
这些散文作品往往以表达思想观点、阐述学说为主要目的。
例如《庄子》中的《逍遥游》,以幻化、无为、自由等思想为核心,表达了庄子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第二,诸子散文注重辩证法。
先秦时期的思想家们注重思辨和辩证,他们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通过对对立面的思考和对比,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这种辩证思维在诸子散文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例如《孟子》中的《滕文公上》,通过滕文公与孟子的对话,展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和对国家治理的见解。
第三,诸子散文注重修身养性。
先秦时期的思想家们非常关注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他们认为只有修身养性才能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
因此,诸子散文中常常出现有关道德修养、人生态度和处世之道的论述。
例如《老子》中的《道德经》,强调“无为而治”、“反者道之动”等思想,提出了追求无为而治的道德理念。
第四,诸子散文注重文学性。
虽然诸子散文主要是为了表达思想和学说,但它们也具备了一定的文学性。
这些散文作品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效果。
同时,它们也注重语言的表达和句式的变化,使作品更具有文学的魅力。
总结起来,先秦散文中的诸子散文具有思想性、辩证性、修身性和文学性等特点。
它们是先秦时期思想家们对世界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的结晶,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思想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些散文作品不仅具有学术价值,也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化的重要途径。
第二专题 先秦散文
• 《左传》的体例是以时间为纲,以事件为中心, 叙述历史事件有始有终,有因有果;以记事为主, 兼记言,同时由史而论,借“君子曰”的形式夹 叙夹议,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倾向。
• 以儒家思想为思想倾向,最突出的是“民本”思 想。
1、叙事方面
• 《左传》的叙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有紧张动 人的情节,大量的细节描写,叙事抓重点和典型, 叙述有详有略,有张有弛。
3、人物刻画方面
• 《左传》是在叙述历史事件中表现人物。通过人 物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言行举止,去展现人物性 格,塑造人物形象。通过行动、对话、细节来刻 画人物。
四、《国语》
• 《国语》是战国时代出现的一种国别史,分为周 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 语等,共二十一篇,记载了起于周穆王,终于鲁 悼公(前1000——前440)五百多年的周王朝和 诸侯各国大事,因其主要在记言,故名为《国 语》。又称《春秋外传》。
• 其中对战争的描写尤为后人称道,不仅写交战过 程而且写战争起因、酝酿过程、战略战术及其结 果。
2、记言方面
• 《左传》中的记言文字,主要是行人应答和大夫 辞令,包括出使他国外交辞令和向国君谏说之辞 等。这类记言文字洗练精彩,机敏睿智。同时又 因人因事的不同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
• 《左传》的叙述语言洗练含蕴,词约义丰。
• 《国语》也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
五、《战国策》
• 《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其中所包含 的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 史臣的记载。后经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定名为 《战国策》。内容基本上是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 横捭阖的谋略和次数哦,还有一部分是传闻记事, 共三十三篇,按国别记述。
• 《战国策》反映的主要是纵横家的人生观和道德 观。
先秦文学
编年体:按年、月、日编排史实。如《春秋》、
《资治通鉴》等就是编年体史书。
断代史: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史实的史
书。始创于中国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
历史散文:第一阶段
《尚书》和《春秋》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最早时它被
称为《书》,到了汉代被叫做《尚书》,意思是“上古之 书”。它的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记录。 记载了虞、夏商、周的许多重要史实,真实的反映了这一 历史时期的天文、地理、哲学思想、教育、刑法和典章制 度等。
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 国的历史。
第三阶段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记载了
“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 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 本书也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 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战国策》曾被斥之为"邪说"、"畔经离道之书"。 它基本上自成于纵横家。其道德哲学观多取道家, 社会政治观接近法家,独与儒家抵牾不合,因而为后 世学古时代到秦代建立之前的 文学。 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 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三个发展阶段。 文学的样式有神话、诗歌和散文。
先秦文学主要内容
1、上古歌谣和神话 2、《诗经》 3、先秦散文:历史散文和诸子散 文 4、《楚辞》
史书体裁简介: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
诸子散文:三个阶段
一、春秋战国之交: 《论语》、《墨子》、《老子》为代表。 二、战国中期: 《孟子》、《庄子》为代表
三、战国末期: 《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为代 表
《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 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收集 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共305篇。
先秦散文最大特点
先秦散文最大特点【篇一:先秦散文最大特点】先秦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大类 .《尚书》是历史散文形成的标志 .是一部夏商、西周时代的历史文献集 .《春秋》是孔子整理的编年史散文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历史散文》《左传》是以《春秋》为纲,添加了许多历史材料 ,叙事方法比较成熟(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比较完备)历史散文集 .《战国策》是另外一部国别体历史散文 ,文中通过语言、动作能够刻画出人物性格 .是相当成熟的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的发展有时显的语录体、论辩体、专题论文三个阶段 .《老子》警句式的散文集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的代表作 .第二阶段:《孟子》是论辩式文体的代表作 .《墨子》把同一主题的语录汇集起来 ,既是语录形式 ,又有专题汇集 .《庄子》是论辩式散文集 ,已经包含了专题论证的内容 .第三阶段:《韩非子》《荀子》都是专题论说文 .其中有《韩非子》有立论 ,有驳论 ,峻峭挺拔 ,切中要害 ,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是诸子散文成熟的标志 .【篇二:先秦散文最大特点】远古口头文学远在上万年之前,中国人的祖先已经在开发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以至珠江流域。
通过劳动实践,他们改造了自然界的面貌,促进了自身的进化,发展了思维,产生了语言,同时也创造着人类的精神文明。
根据考古学上的发现,距今五、六千年的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中,就有按照实用和美的原则制造的石器工具和陶器用品,本身就是颇为精美的造型艺术品,上面的人面、鱼、鹿、鸟、蛙等图象和人面、壁虎、鹰隼等雕塑,反映出当时人们的审美趣味。
音乐方面,传说黄帝有《咸池》,尧有《大章》,舜有《大韶》。
大体上可以判断,当时美术、音乐等艺术已逐渐同生产分离而走向独立。
与之密切相关的语言艺术——文学,也同时产生。
“昔伏羲氏因时兴利,教民田渔,天下归之,时则有网罟之歌;神农继之 ,教民食谷,时则有丰年之咏”(夏侯玄《辨乐论》)。
这些关于远古时代歌谣创作的记载,不会全无根据。
先秦散文(历史、诸子)
4、《孟子》散文的特色
(1)《孟子》散文以雄辩见长,气势磅
薄,感情充沛,辞锋犀利。 (2)善于运用巧妙的比喻和幽默的故事 阐明事理。 (3)善于把握对方的心理,因势利导, 欲擒故纵。
5、孟子散文的贡献
孟子散文比之墨子散文有两点显著的进
步,一是比《墨子》更具有形象性,它 将《墨子》带有故事性的比喻,发展为 更为生动的寓言。二是其长篇议论文字, 比之《墨子》与《孙子》在技巧上更灵 活,更注意结构的安排。
先秦散文
先秦叙事散文
散文的萌芽
一、殷墟卜辞可以说是先秦散文的萌芽, 它在兽骨龟甲上简略地记录了殷商王朝 的占卜言辞,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记言、 记事文字,也是书面文学的萌芽。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散文集,它 是上古历史文献集。就文学而言, 《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 成的标志。
《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 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 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遵的 “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很有影响。
《论语》:孔子的贡献
孔子的历史贡献是把他以前的中国思想文化的
积累做了比较全面的清理总结,并传输给后代,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主要基础。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首开私人授徒讲学之风。一
生发愤忘食,乐人忘忧,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把主要精力用在思想文化方面,目的是希图在 总结历史遗产的基础上,寻求出理想的政治、 道德、伦理规范,确立一个能体现这些规范的 理想人格模式,并由此确定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的方案和途径。
班固认为《左氏春秋》同《公羊传》、 《谷梁传》一样,是为解释《春秋》 而作的,因而称《左氏春秋》为《左 传》,即所谓“《春秋》三传”。 《公羊传》、《谷梁传》用问答形式 逐层阐释经文的“微言大义”,虽选 词严密、表述洗练,但由于只重训诂 释义,所以历来不为史学与文学研究 者所重视。
第二专题 先秦散文
这一章好像研究生入学,导师给他们训话,主要是 讲学习的快乐。
第一乐是个人的快乐,你们来到我的门下,听我 传道,按时复习,乐在其中。
第二乐是和同学在一起,你们不光自己学,还不 断有人慕名而来,成为你们的同学,弦歌一堂,岂不 快哉?
第三乐是师门以外,别人不了解,千万别生气, 因为你学习的目标,是成为君子,学习是为自己学, 别人不知道,照样是君子,你有君子的快乐,内心的 快乐,不也很好吗?
典、谟、誓、命、训、诰
《虞书》、《商书》、《夏书》、《周书》
若颠末之有由蘖,若网之在纲,有条不紊,若 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若火之燎于原,不可 向迩,其犹可扑灭。(盘庚) 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 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 会有其极,归有其极。(洪范)
(二)诸子的主要流派
儒家(孔、孟、荀)、道家(老、庄)、 阴阳家(邹衍)、法家(商、韩)、名家 (公孙龙)、墨家(墨子)、纵横家(苏 秦、张仪)、杂家(吕不韦)、农家(许 行)、小说家。(“九流十家”)
(三)诸子散文三个阶段
春秋战国之交:以《论》、《墨》为代表。 《论语》是较短的语录体散文,《墨子》 在对话中有议论,初具议论文规模。 战国中叶:以《孟》、《庄》为代表。 《孟子》是对话体论辩文,《庄子》接近 专题论文。 战国后期:以《荀子》、《韩非子》为代 表,是成熟的长篇议论文。
“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 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 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 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元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 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 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注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 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 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何谓知言?” 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 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 其事。圣 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概况及主要特征资料
《战国策》记述的基本上是战国时期谋臣纵横捭阖的谋略和辞说,它的文风是剧谈雄辩,书中还刻画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例如写唐且出使秦国,唐且与秦王谈起“布衣之怒”,秦王轻淡的说,布衣之怒不过“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且慷慨陈词:“此庸夫之怒,非士之怒。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说完,拔剑而起,这一番慷慨豪壮的言辞,打掉了秦王不可一世的凌人盛气。
《韩非子》的文章注重论述,论事证理切中要害而又精辟深刻。在先秦诸子中,韩非子的分析力最强。有一篇写亡国的理由,竟写了47条之多。他的文章中也大量引用寓言故事和历史知识,我们今天还在运用的成语,如守株待兔、买椟还珠等,都出自《韩非子》。
先秦诸子散文风格多样,或气势磅礴,或雄辩锐利,或浪漫奇幻。诸子散文对我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诸子图
在先秦思想中,庄子的思想具有一种虚无主义色彩。在先秦散文中,《庄子》是最具风格的。大量的采用虚构的寓言故事,来说明思想论点,这是《庄子》的一大特色,《庄子》想象神奇,在古代散文中独树一帜。《庄子》寓言丰富,并且很多出自作者自创。这些寓言也不是简单的比喻,而是有着奇幻斑斓的色彩。像写河伯看到“秋水将至,百川灌河”的景象,便“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当他来到北海,看到大海的浩瀚天际,这才感到天外有天,自己的沾沾自喜是可笑的。接着通过与河伯的对话,又道出宇宙之大,大海在其中也是渺小的等的道理,既是寓言,又有壮阔的景物描写,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还有,写诸侯间的战争时说:有两个国家,一个建在蜗牛的左角,一个建在蜗牛的右角,“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可返”象这样的奇幻的想象,在《庄子》中还很多。
第五讲先秦历史散文及先秦诸子散文
义士形象 如鲁仲连义不帝秦、唐雎不辱使命、晏子
说齐王贵士,颜斶见齐宣王
机智之人 如“不死之药”
揭露统治者内部的丑恶之事 如郑袖谗魏美人、 秦宣太后欲以逢丑夫殉葬
三、《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贵的人生态度 ❖ 人物形象分析 ❖ 刻画人物的方法 ❖ 语言行动 ❖ 对比手法
二、《战国策》基本内容——主要反 映纵横家的思想
❖ 政治家、外交家 ❖ 如触龙说赵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
孟尝君、赵威后问齐使 ❖ 个人主义者 ❖ 楚材晋用、朝秦暮楚 ❖ 如苏秦、张仪、陈轸 ❖ “战国之士,设心措施,无不出于诈”(鲍
“春秋三传” 《左传》主要是补叙其史实的, 属古文经,《公羊传》和《谷梁传》主要是 阐明其“微言大义”的,属今文经。
第二节 《左传》和《国语》
(春秋时代的散文)
一、《左传》概说
1、《左传》成书于战国初年——(春秋 三传)
2、左丘明
3、《《左左传传》》是和我国《现春存秋第一》部的记关事系详赡的编
年体断代史。其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 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 “ 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
1973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 批帛书,其中有战国时代的纵横家说辞二 十七章,其中十一章内容是《战国策》有 的,另外十六章是《战国策》所没有的, 这部分可补《战国策》的不足。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王》
❖ 主旨两方面: ❖ 渲染苏秦的大段说辞,表现策士的雄辩和计
谋 ❖ 渲染苏秦发愤成功之后的显赫,宣扬功名宝
(3)议论语言——君子曰、仲尼曰的形式
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 及莊公。《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 類』,其是之謂乎!」
君子曰:「信不由中,質無益也。明恕而 行,要之以禮,雖無有質,誰能間之?茍 有明信,澗、溪、沼、沚之毛,蘋、蘩、 蕰、藻之況君子結二國之信,行之以禮,又 焉用質?風有《采蘩》、《采蘋》,雅有
先秦诸子散文和散文的区别
先秦诸子散文和散文的区别
先秦诸子散文和一般散文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1.主题和内容:先秦诸子散文,如《庄子》、《荀子》、《韩非子》等,主要是以阐述各家的哲学思想、政治主张、伦理观念等为主,强调对世界的理解和改造。
而一般散文则主题广泛,可以涉及人生、情感、自然等多个方面,更注重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
2.形式和风格:先秦诸子散文通常采用较为规范的形式,如对话、问答、议论等,语言简练明快,风格质朴自然。
而一般散文则形式多样,可以包括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语言更为丰富多样,风格更加多变。
3.思想和观念:先秦诸子散文的思想和观念多源自于诸子百家的学说,主张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强调道德、仁义、礼智等价值观念。
而一般散文则更加注重个体感受和思考,强调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体验,以及对人性、情感等方面的探索。
总的来说,先秦诸子散文和一般散文虽然都属于古代文学的范畴,但在主题、形式、思想和观念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先秦诸子散文更注重对世界的理解和改造,强调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而一般散文则更注重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强调对个体感受和思考的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诸子散文的产生与发展
体裁 时代 特点 代表著作 《论语》 《墨子》
春秋 简单的言行记录,无完整 语录体 至战 篇章 国初 未完全摆脱语录体的影响 ,仍以对话为主。但篇幅 战国 扩大,论题集中,开始向 论辩体 中期 长篇议论方向发展,专题 论文初步形成。 战国 形成了结构完整的论说文 专题论文 后期 体制。
四、《老子》、《庄子》
人生观:贵柔、守雌 政治上:无为而治,向往小国寡民 美学上:认为五色、五音对人有害。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辩 者不善”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四、《老子》、《庄子》
《老子》的文学价值: 1、创造了韵散结合的文体; 2、善于从具体事物中概括出深奥 的哲理; 3开创了与《论语》不同的思维方 式。
《越语.勾践灭吴》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 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 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 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 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 之谋。
三、《老子》、《庄子》
《庄子》的艺术特色
善用寓言,蕴哲理于形象。 擅比喻,新奇生动。 奇丽多姿,浪漫恣纵。 具有散文诗般的艺术效果。
三、《老子》、《庄子》
庄子及《庄子》的影响
为后世树立了追求精神自由的 典范; 艺术风格影响了数千年的中国 文学创作
汪洋恣肆,纵横捭阖, 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鲁迅
五、《战国策》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一、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塑造;
对各个阶层的人物都有鲜明生动的描写,尤其是一系列“士” 的形象,写得栩栩如生,光彩照人。 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描写人 物
二、语言明快流畅,纵恣多变,委曲尽情;
三、善用寓言说理
鹬蚌相争、南辕北辙、画蛇添足、惊弓之鸟等。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 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 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 何?”王曰:“弃之。”曰: “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曰:“四境之 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 而言他。 ——《孟子.梁惠王下》
四、《老子》、《庄子》
老子,姓李, 名耳,又名老聃, 生活在春秋末期, 是楚国苦县人。《 老子》又称《道德 经》。
五、《荀子》、《韩非子》
五、《荀子》、《韩非子》
荀子,又称荀卿,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 ,生于战国末期。 《荀子》32篇
语言整齐流畅,说理透辟流畅,并善于设喻 ,使深奥的理论浅显易懂。
五、《荀子》、《韩非子》
五、《荀子》、《韩非子》
《韩非子》,先秦法家的代表作,共55篇, 着重谈治国的法术,供君王采用。 逻辑严密,锋芒锐利。
六、先秦历史散文的影响
成为史传文学之祖。
成为散文创作的楷模。
奠定了小说的叙事传统。
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的基本问题
诸子散文的产生和发展 《论语》 《孟子》 《庄子》 《荀子》 《韩非子》
一、诸子散文的产生与发展
百家争鸣:由于先秦诸子代表的阶级和阶层、接触的 实践范围、接受的思想文化影响均不相同,因而就形 成了不同的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发展成不同的派别 系统。 诸子散文:诸子的著作在内容性质上属于思想学术范 畴,但从其形式表达和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看,则属 于散文作品。
三、《庄子》
庄子,名周,字子休, 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 战国时期宋国蒙人。著名的 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 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
四、《老子》、《庄子》
《庄子》是先秦诸子散 文中最有文学价值的一部, 一共33篇,分为内、外、 杂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 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 出于庄子后学。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 称,又称《左氏春秋》。
左丘明
《左传》和《春秋》的关系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评价为是先秦 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 叙事散文的成熟。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 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 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 ,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 ,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 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 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须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 叔出奔共。 ……
《孟子》 《庄子》 《荀子》 《韩非子》
二、《论语》、《墨子》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 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 文,全书共20章。 其作者是孔子弟子和再传 弟子。 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交。
二、《论语》、《墨子》
《论语》的主要思想
在政治上强调“宗周”,主张恢 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在思想上提倡“仁”、“礼”学 说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等 教学方法和治学态度。
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 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 !不知周也。俄然觉,则 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 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 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庄子· 齐物论》
三、《老子》、《庄子》
《庄子》的主要思想
主张清静无为 万物齐同 崇尚顺应自然 崇尚精神超脱
“丁巳,王省夔京,王易小臣 俞夔贝,惟王来征夷方,唯王 十祀有五,肜日。”
毛公鼎铭文
三、《尚书》和《春秋》
《尚书》意即上古之书,是我国现存
最早的历史散文总集。包括《虞书》、 《夏书》、《商书》、《周书》四部 分。先秦称《书》,汉始称《尚书》 或《书经》。
《尚书》文字古奥典雅,语言技巧超 过了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大多单独
三、《尚书》和《春秋》
“春秋三传”
战国至秦汉之间,有三部阐释《春秋》的书,《 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左氏传》, 被称为“春秋三传”。
《左传》主要是补叙其史实,《公羊传》和《谷 梁传》主要是阐明其“微言大义”。
四、《左传》和《国语》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 整的编年体断代史 。
成篇,有完整结构,对先秦历史叙事 散文的成熟有直接的影响。
三、《尚书》和《春秋》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 编年体史书,指经孔子修订的 鲁国编年史。它以鲁国十二公 为序,记载了242年间的历史。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弒其 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孔子 惧,作春秋。春秋者,天子之事也。 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 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孟子〃滕文公下》 维护周礼,反对僭越违礼行为, 贬斥邪说暴行,是《春秋》的主要 思想倾向。
“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滥竽充数”“ 郑人买履”“买椟还珠”
历史散文
历史散文的基本问题
先秦历史散文的产生和发展
《尚书》、《春秋》
《左传》、《国语》
《战国策》
一、历史散文发展概况
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记言叙事文之祖:《尚书》与《春秋》 历史散文的成熟之作:《左传》与《国语》 先秦历史散文发展高峰:《战国策》
二、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1、甲骨卜辞 散文的最早源头
三、《孟子》
《孟子》的主要思想
民本思想:民贵君亲
仁政思想:仁者无敌
人性善论:人性向善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 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 人也。” ——《孟子〃公孙丑》
三、《孟子》
《孟子》的艺术特色
长于论辩;
气势磅礴;
善用比喻和寓言;
语言明白晓畅,不事雕琢。
五、《战国策》
《战国策》的材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包 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记载,总共33卷, 有文章497篇。 《春秋》、《左传》、《国语》反应儒家 思想,《战国策》反映纵横家的思想和他 们的人生观。 先秦别名《国策》《国事》《短长》《事 语》《长书》,到西汉末年时,刘向将此 书进行整理,才把它定名为《战国策》。 标志着先秦叙事散文语言运用的新水平。
三、《尚书》和《春秋》
“春秋笔法”
《春秋》是纲目式的记载,文句极简短,实际上 是鲁国的一份大事年表。 记述历史人物或事件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 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 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 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这种以一字“寓褒贬, 别善恶”来表明思想倾向的写法被称为“春秋笔 法”。
——《郑伯克段于鄢》
四、《左传》和《国语》
《左传》的艺术特征
善于叙事
擅长刻画人物形象
语言极富表现力
四、《左传》和《国语》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书中分别记载了周、鲁、齐、郑、 楚、吴、越八国的史实,因以记言 为主,故名《国语》。 记事上起西周穆王,下迄鲁悼公, 包括的时代大体是西周末年至春秋 时期(约前1000—前440),前后共 五百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