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面临的问题及其策略
中小学研学旅行的现状分析与有效实施策略
中小学研学旅行的现状分析与有效实施策略目前中小学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规划不科学:一些学校在进行研学旅行时,没有合理的目标和内容的规划,使得学生难以真正获取到有价值的学习经验。
2.老师指导不足:一些学校在研学旅行中,带队老师缺乏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无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导致研学旅行变成纯粹的游览。
3.安全意识淡薄: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如果在研学旅行中安全意识不强,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给学生带来危险。
4.学生参与度低:在一些研学旅行中,学生参与度较低,缺乏兴趣和动力,导致效果不明显。
为了有效实施中小学研学旅行并提高其效果,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制定科学的规划:在进行研学旅行前,学校需要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明确目标和内容,确保学生可以在实地考察中获取到有价值的学习经验。
规划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使学生能够将课堂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2.增强带队老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学校应对带队老师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其研学旅行方面的专业水平,帮助其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
可以邀请专家学者为老师们进行讲座和授课,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观点。
3.加强安全管理:学校在进行研学旅行时,应严格遵守安全管理条例,制定详细的安全方案,并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4.注重学生参与度和兴趣培养:研学旅行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学习的过程,学校可以通过设置合适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组织他们进行互动讨论和合作学习。
总之,中小学研学旅行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制定科学规划、加强带队老师培训、加强安全管理以及注重学生参与度和兴趣培养等策略的有效实施,可以充分发挥研学旅行的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效果。
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的困境与对策
1802018年4月下半月刊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的困境与对策夏红芳近年来,研学旅行已经在全国中小学稳步开展,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从明确目标、保障出行安全、完善评价体系、用心安排出行方案、寻找合适的旅行场所等多方面,解决目前存在的种种困境。
引言研学旅行在国外被称作为“修学旅行”,经由欧美等发达国家引入中国,并日益盛行。
自2013年以来,为了帮助青少年身心得到更好地发展,我国开始将研学旅行活动正式列入中小学教育计划,并作为原有课外活动的一种新颖补充模式。
一、研学旅行的内涵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教育应该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并以遵守大自然的秩序为前提,“首先要注意儿童的身体,其次留心他们的情欲培养,然后才及于他们的灵魂”。
研学旅行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最早在西方国家开始传扬,直到近几年才在中国兴起并逐渐引起重视。
研学旅行,顾名思义就是寓教于乐,将旅游与教学相结合。
由学校根据地方特色,按照学生不同年龄进行划分,根据各学科的教学需要带领学生走出校园。
大家同吃同住,统一行动,可以丰富见识,激发探索欲望,培养认知社会的能力、自理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同时,也将为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此外,这种教育活动也可以发掘当地的旅游资源,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可谓一举多得。
二、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的困境(一)重游轻学,目标、主题模糊研学旅行与课外兴趣活动、冬夏令营不同,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主题的校外实践活动,在旅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研究学问,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深度融合。
目前,各地都在非常积极开展对研学旅行的探索,但对研学旅行的认识仍存在地方性差异。
目标无法明确、主题模糊不清,都会造成“重游轻学”的现象,从而未能真正体现出研学旅行的价值。
(二)规划随意,教师缺位学校在研学旅行实际开展过程中缺乏足够的重视,规划显得非常随意。
事实上,研学旅行需要由优秀的研学导师进行精心规划,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研学导师,才可以参与组织带队等相关工作。
我国研学旅行发展现状及建议探究
我国研学旅行发展现状及建议探究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人们对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视,研学旅行在我国逐渐兴起并迅速发展。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将学习与旅行相结合的创新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研学旅行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我国研学旅行的发展现状(一)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研学旅行的发展。
2016 年,教育部等 11 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
此后,各地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推动研学旅行的落地实施。
政策的支持为研学旅行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随着家长对孩子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视以及学校教育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校开始选择研学旅行作为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参与研学旅行的中小学生人数逐年递增,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三)产品类型日益丰富目前,我国的研学旅行产品涵盖了自然科学、历史文化、红色教育、劳动实践等多个领域。
从形式上看,有短期的一日游、两日游,也有中长期的夏令营、冬令营等。
产品类型的丰富满足了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
(四)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尽管研学旅行在我国发展迅速,但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
一些研学旅行产品存在着“只游不学”或“重游轻学”的现象,课程设计不够科学合理,缺乏深度和针对性。
此外,部分研学旅行机构的师资力量薄弱,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安全保障措施也有待加强。
二、我国研学旅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课程设计与教学目标不匹配一些研学旅行课程在设计上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未能将旅行中的所见所闻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导致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无法真正实现知识的拓展和能力的提升。
(二)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研学旅行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指导教师,但目前很多机构的师资队伍主要由导游或临时聘请的工作人员组成,他们缺乏教育教学的专业背景和经验,难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究。
中小学研学旅行的现状分析与有效实施策略)
中小学研学旅行的现状分析与有效实施策略)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有效实施策略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研学旅行活动需要学校、教育部门、家长和社会资源的共同参与,因此,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学校应该成立专门的研学旅行领导小组,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人和工作流程,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
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研学旅行活动的指导和支持,鼓励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
家长也应该积极参与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与当地旅游、文化、科研等机构合作,为研学旅行活动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二)注重活动设计,提高教育质量研学旅行活动不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次研究性研究的机会。
因此,要注重活动设计,提高教育质量。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科特点,设计相应的研学旅行活动,明确活动目的和内容,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和任务单。
同时,要加强对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确保活动的安全和有序开展。
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研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加强宣传推广,提高社会认知度研学旅行活动是一种新型的校外教育活动,需要加强宣传推广,提高社会认知度。
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如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等,宣传研学旅行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吸引更多的学生和家长参与活动。
同时,要加强与当地媒体的合作,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教育部门也可以通过举办研学旅行论坛、培训班等活动,加强对研学旅行活动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认知度和接受度。
四)建立评估机制,促进活动改进和提高研学旅行活动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因此,要建立评估机制,促进活动的改进和提高。
学校应该根据活动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评估指标和方法,对活动进行全面评估和反思,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跟踪和评估,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成长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教育部门也可以通过对各地研学旅行活动的评估和对比,总结经验,推广优秀做法,促进活动的改进和提高。
小学生研学旅行项目研究的关键问题和指导策略
小学生研学旅行项目研究的关键问题和指导策略小学生研学旅行是一种为小学生提供实地学习和探索的教育活动。
它能够提供一种多元化和互动性强的学习环境,通过参观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小学生研学旅行项目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会面临一些关键问题,下面我们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指导策略。
1. 目标明确性问题:在设计研学旅行项目时,需要明确项目的目标和预期效果。
这涉及到将学生带到哪些地方,目的是什么,希望达到什么样的教育效果。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进行项目前期调研,了解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学科知识结构,以确定合适的目标。
2. 活动内容丰富性问题:小学生研学旅行项目需要提供多样的活动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这涉及到设计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参观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通过亲身经历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与当地的博物馆、科技馆、历史文化景点等合作,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3. 教育策略和方法问题:小学生研学旅行项目需要采用合适的教育策略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这涉及到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如何让学生深入思考和互动交流。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多种教育策略和方法,如问题导向学习、合作学习、实践探究等,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4. 安全问题:小学生研学旅行项目需要保障学生的安全。
这涉及到选择合适的场所和活动,提供安全保障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
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与研学旅行机构合作,确保项目的安全性。
也要加强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5. 评估效果问题:小学生研学旅行项目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这涉及到如何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和指标,如何回顾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对项目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设计问卷调查、小组讨论、学生作品展示等评估方法,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的困境及其破解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的困境及其破解1. 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正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的关注。
研学旅行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亲身感受知识的实际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的实施却面临着诸多困境。
本文旨在探讨这些困境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破解策略,以期为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首先分析当前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的主要困境,包括资源配置不足、课程内容单师资力量薄弱、安全保障不到位等问题。
随后,文章将深入探讨这些困境背后的原因,如教育政策导向不明确、学校管理机制不完善、社会支持体系不健全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提出一系列破解策略,包括完善政策法规、优化资源配置、丰富课程内容、加强师资培训等,以期推动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的健康发展。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实施困境的理解,还为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提供了具体的破解思路和方法。
通过实施这些策略,我们可以期待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能够更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2. 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的现状分析当前,中小学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在其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从课程设计层面看,尽管许多学校已经认识到研学旅行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课程目标设定尚显模糊,与学科知识的有效融合不足,导致研学活动往往流于形式,缺乏深度学习的价值。
资源配置方面,由于资金、人力及设施等条件限制,不少学校的研学旅行未能实现全员覆盖,且活动地点多集中在城市周边,难以真正实现地域跨度大、教育资源丰富的长距离研学。
再者,安全保障机制建设滞后,相关法规政策尚不健全,家长和社会对研学旅行安全性的担忧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评价体系的缺失也是目前研学旅行实施中的短板,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在研学过程中的收获和成长,以及教师在组织和指导研学活动中的成效,仍是一个亟待探索和完善的方向。
小学生研学旅行项目研究的关键问题和指导策略
小学生研学旅行项目研究的关键问题和指导策略一、课程设置问题:1.课程目标不清晰:在制定新的课程时,必须先确定目标,这样才能确定要涵盖的内容以及最终期望的结果。
如果课程目标不明确,容易让学生在旅途中迷惑、不知所措。
指导策略:在课程设计之前,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确定研学旅行目标和课程目标,并确保课程目标和活动任务是清晰和可实现的。
2.课程结构不够严谨:结构的解决方案包括学生的主题、时间框架、资源流程、教学方法、评估方法等。
如果这些要素不合理,整个课程将缺乏方向性。
指导策略:建议事先考虑所有细节,并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课程设计和活动过程,以确保他们更好地理解课程结构,并顺利完成旅行的学习任务。
二、安全问题:1.交通安全问题:研学旅行通常会采用大巴车等交通工具,如果驾驶员高速行驶、超负荷,则可能会引起安全问题。
指导策略:组织方应该选择专业的旅行社,并确保旅游车辆的保养和驾驶员的文化、敬业和技术好,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2.自然/环境安全问题:学校或组织方在选择自然风景区或参观防护区时,必须注重自然或环境的安全问题,如地震、雪崩、污染等。
指导策略:学校或组织方需要选择合适的季节和地点进行旅行,以避免自然因素的危险。
同时,组织方应该选择可持续的参观模式,不要破坏自然环境。
三、教学方法问题:1.不同类型学生的吸收能力不同:在研学旅行中,孩子们的吸收能力、学科水平和兴趣爱好都有所不同。
如果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每个人的需求,孩子们可能会产生分化。
指导策略:在设计课程时,应考虑不同层次、兴趣和能力的学生,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表演、游戏、实践操作等。
2. 组织混乱:研学旅行是一种体验式学习,同时也是一种极度活跃、动态的课程形式。
在没有足够的监督和组织下,很难让孩子们认真参与旅行学习。
指导策略:组织方应事先做好安排工作,为学生提供详细的活动计划,帮助他们理解整个旅行的目的和计划,以及将在每个地方进行什么样的活动。
研学旅行存在问题及建议
研学旅行存在问题及建议问题分析研学旅行是指学生在校外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的教育形式。
它能够为学生提供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学习机会,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强实践能力。
然而,在实施研学旅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 组织安排不合理有些研学旅行组织者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导致活动内容无法吸引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有些研学旅行过于走马观花,只注重景点观赏,缺乏深入了解和参与。
2. 缺乏专业指导一些研学旅行活动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引导。
对于某些科学、历史、艺术等领域的知识点,只停留在表面层次上,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深入了解和探索。
3. 安全隐患存在由于研学旅行通常涉及到户外活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有些组织者对于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在活动中发生意外事故的风险增加。
4. 学习效果不明显一些研学旅行活动只注重于体验和娱乐,忽视了学习效果的评估和反馈。
缺乏有效的教学设计和学习目标,使得学生无法获得实质性的学习成果。
建议解决方案为了提高研学旅行的质量和效果,以下是一些建议解决方案:1. 组织者要充分考虑学生特点组织者在策划研学旅行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期望,制定合理的活动内容和安排。
2. 引入专业人士指导为了提高研学旅行的教育效果,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参与其中。
他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讲解、实践操作指导等服务,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探索相关领域。
3. 加强安全管理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组织者应该加强对研学旅行活动的安全管理。
包括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范、配备专业的救护人员和急救设备、进行安全演练等措施,提高学生在活动中的安全保障。
4. 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在策划研学旅行活动时,应该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通过与课程内容相结合,确定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评估方式,以便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5. 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形式。
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教学篇誗教学反思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王丽晖(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杏滨小学,福建厦门)“研学”一词来源于古代的游学形式,两千多年前,孔子带领弟子到鲁国周边国家进行为期十四年的游学,他可谓是游学的创始人。
游学的求学方式发展到宋代已经十分盛行。
自《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发布后,研学旅行就得到了广泛关注。
江苏、上海等地最先试行,接着其他各地中小学校纷纷响应,研学旅行发展势头愈演愈烈。
一、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研学旅行顺应时代的潮流,让学生走出封闭的教育空间,改变了中小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找到了一个新的模式。
学生在研学旅行中考察探究、体验生活、参观学习……不仅体验了集体出游的乐趣,还能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但客观来看,研学旅行活动过程中存在几个突出的问题。
1.研学产品良莠不齐学校研学旅行多与旅行社合作,给旅行社带来了发展机遇,这块大蛋糕吸引大小旅行社都想参与其中。
于是,一系列研学旅行产品如雨后春笋般迅速产生,但所开发的这些研学产品中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
如笔者学校曾组织六年级学生参加为期两天一夜的研学之旅。
其活动安排如下:进行团建;到天竺山香草园认识各种香草、亲手制作标本;体验闽南童玩;宿舍文化建设;参观嘉庚纪念馆;进行美学体验釉下彩绘;表彰优秀学员。
这样的研学活动内容丰富有趣,学生十分喜欢。
但也有的研学产品内容较为简单,基本上是“游戏+劳动体验”或“参观+动手制作”之类的活动模式,如组织学生到一个农场玩游戏、包水饺、烤地瓜。
所以,学校最好在研学活动前对研学基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研学项目,以免迷乱了眼。
2.学生主体地位缺失学生是参与研学旅行的主要角色,但因为参与度较低,无法在研学旅行中很好地突出其主体地位。
学生事先没有做与研学相关的功课,只是在老师的组织下按既定的安排参与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考虑安全问题,教师对学生的活动也有限制,学生缺乏自主性。
因此未能充分发挥研学旅行对学生实践能力及个人素养的培养效果。
小学生研学旅行项目研究的关键问题和指导策略
小学生研学旅行项目研究的关键问题和指导策略小学生研学旅行是指学校组织小学生到不同地方进行实地学习和探索的活动。
这种活动可以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环境和社会,增加他们对科学、文化、历史等方面的了解,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锻炼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
在组织和实施小学生研学旅行项目时,也会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下面我将提出一些关键问题和指导策略。
关键问题:1. 安全问题:小学生研学旅行中,安全是最重要的问题。
学校和家长必须确保学生的安全,包括旅途中的交通安全、食品安全以及活动地点的安全。
2. 活动设计问题:研学旅行活动的设计应该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又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和能力。
如何设计合适的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探索,是一个关键问题。
3. 行前准备问题:小学生研学旅行需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包括与家长的沟通、与当地教育机构的联系等。
如何做好这些准备工作,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4. 评估问题:如何评估小学生研学旅行项目的效果,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是一个关键问题。
评估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今后的活动改进和发展。
指导策略:2. 知识与趣味相结合:在设计研学旅行活动时,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能力考虑进去。
活动可以结合实地观察、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等方法,让学生在玩中学,增加对知识的兴趣。
3. 高质量的行前准备:在活动前,要充分准备,与家长做好沟通,了解学生的特殊需求。
与当地教育机构的联系也很重要,可以让他们提供有关当地环境、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支持,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
4. 多元化的评估方法:评估是研学旅行项目的重要环节,可以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作品展示、口头报告等。
评估结果应该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以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活动。
小学生研学旅行项目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教育活动,可以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在实施过程中,学校和家长要认真面对和解决各种问题,确保活动的安全和有效。
研学旅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研学旅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学旅行是一种将学术研究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教育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观察和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然而,研学旅行实施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来自于组织者的不足,也可能是外部环境的影响。
接下来,我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研学旅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 时间安排不合理研学旅行通常需要综合考虑学校的课程安排、目的地的气候、景点开放时间等因素。
在时间安排不合理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学生无法充分体验和学习。
解决策略可以是提前充分调研目的地信息,合理安排行程,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利用。
2. 安全问题研学旅行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安全。
无论是在校园内还是在旅行过程中,学生的安全都是最重要的。
解决策略包括提前了解目的地的安全情况,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前做好应急预案等。
3. 学术指导不到位研学旅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学术指导可能存在不足。
解决策略可以是提前与专业人士进行沟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到研学旅行中来,确保学术指导的专业性和全面性。
4. 组织者的专业能力不足研学旅行的组织者需要具备丰富的旅行经验和专业知识,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如果组织者的专业能力不足,可能影响到研学旅行的效果。
解决策略可以是加强培训,提升组织者的专业能力,或者考虑邀请资深的教育机构或旅行社进行合作。
5. 学生参与度不高研学旅行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而有时学生可能出现兴趣不高、参与度不够的情况。
解决策略可以是在行程安排中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参与到实地考察中来,或者通过设立个性化学习任务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总结回顾: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然而,实施研学旅行也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
通过合理时间安排、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术指导水平、提升组织者的专业能力、增加学生参与度等多种策略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解决研学旅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研学旅行的教育效果。
研学旅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研学旅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近年来,研学旅行在教育领域备受关注。
研学旅行是指学生在实地考察、实地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实际操作,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式。
然而,研学旅行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本文将就研学旅行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解决策略,希望给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及有意进行研学旅行的学校一些启示和帮助。
1. 项目设计不合理在研学旅行实施过程中,部分学校或教育机构可能存在项目设计不合理的问题。
项目设计不合理可能表现为活动内容单一,缺乏多样性,无法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
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是,从项目设计的初期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2. 安全风险隐患在研学旅行中,学生走出校园,接触到实际的社会环境,安全风险隐患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学生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可能面临交通安全、食品安全、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的风险。
解决安全风险隐患的策略是,学校和教育机构应提前做好风险评估和防范措施,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方案,确保学生在研学过程中的安全。
3. 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研学旅行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
然而,现实中存在部分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有些教师在实地教学中缺乏经验,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影响了研学旅行的效果。
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是,学校和教育机构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与引导,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以保证研学旅行的顺利实施。
4. 资源不足有些学校或教育机构由于资金、场地等资源的限制,难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研学旅行资源和条件。
解决资源不足的策略是,学校可以与外部资源进行合作,共享资源,拓宽学生的研学渠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研学旅行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学校和教育机构能够认真对待,制定合理的解决策略,相信研学旅行将会在未来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和建议,能够给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及有意进行研学旅行的学校一些启示和帮助。
小学生研学旅行项目研究的关键问题和指导策略
小学生研学旅行项目研究的关键问题和指导策略
小学生研学旅行项目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活动,通过让学生亲身
体验、探究和实践,提升他们的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
然而,为了让研学旅行项目
真正发挥教育作用,需注意以下关键问题:
一、课程设计问题:研学旅行必须有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包括确定主题、选择目的地、策划活动、教学手段的使用、安排时间等,要确保旅行的内容和目的符合学生的年龄、知识背景和兴趣爱好。
在课程设计中还应注意加强环保、安全和文明旅行意识的培养。
二、组织管理问题:为确保研学旅行取得好的效果,组织管理也是关键。
具体包括:
场地选取、人员配备、活动管理和运营等。
要确保旅行期间教师和学生都能够遵守旅行规定、文明旅行、注意安全,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保障问题:在研学旅行期间,需要考虑学生的饮食、住宿、交通和医疗等保障问题,保证学生的生活条件和安全。
另外,还需要为应急情况做好预案,保证学生在不幸意
外发生时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援和治疗。
基于以上关键问题,以下指导策略可作为参考:
二、组织管理:在组织管理上,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包括场地选取、人员配备、活动管理、安全预案、学生管理等。
同时,要充分发挥学校和家长的作用,统一意见,制定工作计划,建立有效沟通渠道,提高意识和责任,保证研学旅行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要想让小学生研学旅行项目真正发挥教育作用,需要注意课程设计、组织
管理和保障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指导策略。
通过教育旅行让学生亲身体验,胜过一百句说教,必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成为自主探究的优秀学者和优秀公民。
对我国研学旅行发展现状及建议探究
对我国研学旅行发展现状及建议探究研学旅行内容丰富多彩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这些资源为研学旅行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
例如,可以选择到历史名城进行文化考察,到大自然中进行生态探究,到科技企业进行实地考察等等。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游玩中研究知识,更可以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研学旅行发展存在的问题虽然研学旅行市场发展迅速,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研学旅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当前,研学旅行市场上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一些旅行社为了追求利润,往往会忽略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给学生带来安全隐患。
因此,需要加强对研学旅行产品的监管和评估,提高产品质量。
2、研学旅行费用过高由于研学旅行需要涉及到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的费用,导致研学旅行费用较高,一些家庭无法承担。
因此,需要探索降低研学旅行费用的方法,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其中。
三、研学旅行发展建议为了进一步推动研学旅行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
1、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管政府应该加强对研学旅行市场的监管,制定出更加完善的政策和规范,保障研学旅行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一定的财政支持,降低研学旅行费用,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其中。
2、推动研学旅行与旅游景区的合作旅游景区应该积极与研学旅行机构合作,共同打造符合学生需求的研学旅行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吸引力。
同时,景区也可以通过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增加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加强研学旅行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教师是研学旅行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因此,需要加强对研学旅行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确保研学旅行活动的顺利进行。
中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旅游资源。
截至2018年10月,中国共有259个5A级旅游景区,截至2019年7月,中国世界遗产数量已达到55项,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
这些资源为研学旅行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支撑。
中小学研学旅行实施困境与对策研究
2.教师培训机制不健全
当前教师培训体系中对研学旅行的培训内容较少涉及或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导致教师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无法满足研学旅行的需求。同时,教师培训的时间 和经费保障不足,也制约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最后,针对家长和学校对研学旅行的认识不足的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宣传和 推广。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通过家长会、学校开放日等活动,向家长介绍研学旅行的意义和作用。 2、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多种渠道宣传研学旅行的优势和价值。
3、组织一些研学旅行活动,让家长和学校亲身体验这种教育方式的魅力。
1、加强安全教育
学校应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加强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在研学旅行前, 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完善安全保障措施
学校要建立健全的安全制度,完善安全保障措施。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对 突发事件的流程和方法。同时,要配备专业的带队老师和管理人员,确保学生的 安全。
3、制定规范的研学旅行课程实施流程和评估标准,以确保课程的科学、有 效实施。
其次,针对资金和安全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合作,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
2、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机制,确保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的安全。
3、加强对学生和教师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 能力。
三、课程设计困境
1、缺乏统一规范的课程设计标 准
由于研学旅行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目前尚未有统一的课程设计标准。各 学校在实施过程中往往自行设计课程内容和活动安排,可能导致课程设计不合理、 效果不佳等问题。
小学生研学旅行项目研究的关键问题和指导策略
小学生研学旅行项目研究的关键问题和指导策略小学生研学旅行项目是非常有益的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增加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策划和组织研学旅行项目时,我们需要关注一些关键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指导策略,以确保旅行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学生的安全与发展。
一、关键问题:1. 教育目标的明确性:研学旅行项目应该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明确项目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以及希望学生从中获得什么样的知识和经验。
2. 目的地的选择:选择合适的目的地对于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
必须考虑目的地的教育资源和设施,以及教育目标与目的地之间的契合度。
3. 安全问题:学生的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必须制定详细的安全计划,确保学生在旅行过程中的安全,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4. 费用预算:研学旅行项目的费用预算对于项目的可行性至关重要。
必须考虑学生和家长的经济能力,并制定合理的费用预算以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5. 活动内容的设计:必须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包括考察、实践和合作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6. 教师的角色:教师在研学旅行项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必须制定教师的职责和要求,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
7. 合作伙伴的选择: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对于项目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必须选择有经验和资源的合作伙伴,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8. 评估和反馈机制:必须建立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以评估项目的效果,并及时改进和调整项目。
二、指导策略:1. 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在策划和组织研学旅行项目时,必须明确教育目标,并确保项目的所有活动和资源都与教育目标相一致。
通过关注以上关键问题和采取相应的指导策略,可以确保小学生研学旅行项目的顺利进行,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体验和发展。
鞍山市小学生研学旅行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鞍山市小学生研学旅行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1 鞍山市研学旅行发展现状分析1.1 研学旅行没有真正做到“游学”结合鞍山市小学研学旅行缺乏经验,研学旅行并没有真正全面落實到位,缺乏整体活动规划。
“游学”形式化严重,参与积极性差,缺乏应有的体验性,给小学生带来的感悟和体验不深刻,在研学旅行中多为“一日看尽长安花”。
小学生理解能力差,无法自主学习到文化知识,这种做法无非是换一个教室进行“灌输式教学”没有体现研学旅行真正价值。
1.2 研学旅行同质化严重未能充分利用本土资源鞍山市现有的研学旅行产品大部分为仿照一些成功案例改编,未做到根据需求、根据现有资源“量身打造”。
甚至将本市学生带往他地进行现有的研学旅行方案。
研学旅行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较为集中,研学旅行利用本地文化旅游资源的程度,是检验研学旅行体系是否完善标准的重要因素。
在调查中发现,鞍山市的小学未能充分利用好当地的各种旅游资源,部分小学的研学旅行处于“故地重游”状态。
1.3 研学旅行形式化严重忽视实际操作鞍山市小学研学旅行尚处试点阶段,在目前情况来讲,鞍山市的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质量远低于高校研学旅行的质量。
根据对鞍山市小学的走访调查分析,小学生的研学旅行偏重于过程性操作,不注重实际能力的发展,容易导致操作过程“随意化”忽视了学生在活动中一些隐形的收获。
造成本市小学研学旅行的“随意性”、“盲目性”。
单纯要求学生提供各种证明材料:“旅行照片、命题作文”这些内容大多数超过小学生能力范围,最终陷入研学形式化的困境。
1.4 教育理念滞后安全保障有隐患鞍山市小学研学旅行推行起步较晚,根据走访调查分析部分教师认为研学旅行是“万能钥匙”,忽视了“潜移默化”是个量变的过程,把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都寄托在几次研学旅行中,导致最终不能达到质变的效果。
研学旅行教师专业性理论知识不足,缺乏有效指导方向阻碍研学旅行顺利开展。
学校为了避免风险安全状况的发生,往往不会主动推行研学旅行,即使有政策的鼓励,学生的活动也必须让步于安全,限制了研学活动的积极性。
洛阳市中小学研学旅行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洛阳市中小学研学旅行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1. 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低
洛阳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如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国家花园、洛河风光带等,是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理想目的地。
由于学校和家长对研学旅行的认知不足,导致这些资源的利用率并不高。
2. 研学旅行形式单一
目前,洛阳市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形式相对单一,主要以学生跟随老师去名胜古迹集中参观为主,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活动设计。
学生在旅行中的参与程度较低,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 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洛阳市中小学教师对研学旅行的理解和应用存在一定差异,一些教师缺乏相关研学旅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难以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研学活动,影响了教学效果。
1. 提高研学旅行的认知度
需要加大对研学旅行的宣传力度,提高学校和家长对研学旅行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可以通过举办研学旅行专题讲座、组织家长和学生参加研学体验活动等方式,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研学旅行的重要性。
2. 多样化教学方式和活动设计
除了传统的名胜古迹参观外,可以引入更多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和活动设计,如实地考察、文化体验、专题研究等,使学生在研学旅行中不仅可以了解历史文化知识,还可以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为了提升教师的研学旅行教学能力,应加强相关培训和交流,提供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分享,鼓励教师参与研学旅行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水平。
4. 建立评价体系
为了量化评估研学旅行的教学效果,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学生的知识获取程度、实践能力提高情况和综合素质变化等方面的评价,从而更好地了解研学旅行对学生的实际影响。
中小学研学旅行中遇到的问题分析与有效实施策略
中小学研学旅行中遇到的问题分析与有效实施策略◆◆◆◆研学旅行对工作取得的成效◆◆◆◆01意义和价值得到认可研学旅行活动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组织的学生集体旅行,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
对学生而言,参与研学旅行不仅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还能让他们体验与同龄伙伴集体出游的乐趣。
02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机制研学旅行活动是一项专门面向所有学生开展的一门研学旅行课程,而不是针对部分学生才能参加的一门学科。
从目前实施的情况看,开展研学旅行的学校在带领学生外出前,通常都有比较详尽的活动方案,每项具体工作也能够做到组织到位,责任到人。
03开发利用了社会资源研学旅行活动需要学生走出学校,外出旅行,这就要求学校充分开发利用社会资源。
首先,学校要从旅行路线中筛选有教育价值的资源,并围绕相关的资源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其次,学生的外出旅行还需要相应的社会机构支持和配合,学校要与这些社会机构进行反复沟通和磨合,建立一定的工作机制和合作关系。
◆◆◆◆研学旅行活动中存在的问题◆◆◆◆01学生安全问题带来诸多困扰研学旅行活动参与学生人数多,每次外出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学校的组织管理和安全保障压力很大,这也是很多学校校长和教师不愿意组织研学旅行活动的主要原因。
02活动效果尚未达到理想状态近年来,组织研学旅行的学校范围不断扩大,参与研学旅行活动的学生人数也有明显增加,但整体实施效果和水平参差不齐,尚未达到理想的状态。
一方面,研学旅行活动存在“只旅不学”的现象。
有些研学旅行活动的目标和内容简单,形式单一,活动不够深入,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兴趣不高,走马观花,漫无目的,比较被动地走完行程,收获不大,活动效果不甚理想。
另一方面,研学旅行活动也存在“只学不旅”的现象。
一些学校担心旅行过程中缺少教育意义,过分强调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外出。
出发前,各科教师充分挖掘本次活动与学科知识的结合点,在任务单中设计出内容繁多题目让学生填写,忽视了学生在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使研学旅行变为学生忙于答题的过程,学生兴趣下降,影响活动效果。
洛阳市中小学研学旅行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洛阳市中小学研学旅行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洛阳市中小学研学旅行是指学校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前往各类科研实践基地进行学习、实践、体验和交流的教育活动。
研学旅行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提高,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而在当前,洛阳市中小学研学旅行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规划不够完善、资源配置不均衡、师资力量薄弱、安全隐患等。
有必要对洛阳市中小学研学旅行现状进行深入研究,以及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对策,为中小学研学旅行的规范化、多样化、专业化提供有益的指导。
本文旨在通过对洛阳市中小学研学旅行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为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的改进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洛阳市中小学研学旅行的现状分析1.洛阳市中小学研学旅行的规划不够完善目前,洛阳市中小学研学旅行的规划工作相对薄弱,学校普遍存在着对目的地、路线、标准、安全等方面缺乏周密规划的现象。
一些学校在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时,常常会出现行程安排不合理、时间浪费、体验项目单一等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活动体验。
2.资源配置不均衡目前,洛阳市中小学研学旅行的资源配置不够均衡,一些学校与教育资源较为匮乏。
由于经济条件、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导致一些学校在研学旅行中无法提供丰富多样的科研实践基地,学生的学习体验受到了限制。
3.师资力量薄弱在洛阳市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师资力量整体上较为薄弱。
一方面,是由于学校对师资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老师专业素养和教学理念与研学旅行不相适应;是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学校无法支持老师进行进修学习、教学实践等。
学校在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时,常常会出现师资力量不足的现象,影响了活动的教学效果。
4.安全隐患在洛阳市中小学研学旅行中,安全隐患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些学校在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时,常常因为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意识不强、应急预案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学生在活动中出现了一些安全事故,严重影响了活动的正常进行。
1.加强规划管理学校应该加强对研学旅行的规划管理,制定详细的研学旅行活动方案,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合理确定目的地、路线、体验项目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面临的问题及其策略作者:刚祥云陈雅歆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2017年第10期摘要:近期有关中小学研学旅行的话题被“提上日程”,但是究竟何谓研学旅行以及如何合理地推进研学旅行并使之落地生根。
道理似乎明朗,实践仍存在一定的难度。
这种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研学旅行”的内涵及其必要性尚未被普遍理解;第二、实践过程中易出现“难接地气”、“逐利而无学”、“安全不好保障”等问题。
基于此,提出以高校研学旅行理论方案的研发与推广为首要,以研学目的地对接学校教育进行有效资源的整合为必要,以研学旅行课程化的有效拟定为方略,致力实现“高校+中小学+旅游地”研学旅行一体化。
关键词:研学旅行;中小学教育;课程化;资源整合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7)30-0026-03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特别是2016年教育部、国家旅游局等11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后,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研学旅行得到快速发展。
但研学旅行在实践层面上存在一定难度。
这种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研学旅行”的内涵及其必要性尚未被普遍理解;第二、实践过程中易出现难“接地气”、“逐利而无学”、“安全不好保障”等问题。
基于此,提出以高校研学旅行理论方案的研发与推广为首要,以研学目的地对接学校教育进行有效资源的整合为内核,在研学旅行课程化的有效拟定下健康运转,实现“高校+中小学+旅游地”的研学旅行一体化。
一、“研学旅行”的义涵及其必要性“研学旅行”是一种践行校外教育的重要方式。
回顾国内“研学旅行”的足迹,可以从2013年全国个别省市地区进行试点探索说起,2014年7月,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2014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再次提出要积极开展研学旅行; 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支持研学旅行发展,把研学旅行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范畴”。
直到2016年初,国家旅游局公布首批“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和“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
同年12月,教育部联合其他部门合力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之中,并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义涵及其重要性做出阐述。
其中明确:“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体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简而言之,“研学旅行”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在旅游过程中,践行校外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
毫无疑问,“研学旅行”概念的提出,有其自身价值和时代意义,主要体现为一种教育理念的合理化转向,总结其益处可以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第一,对于参与者个人而言,可以增长知识、培育情感、锻炼意志,使参与者的身、心、德、智、体等获得全面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调动了人的知、情、意等心理结构,并使它们有效配合,协调运转。
第二,对于群体社会而言,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经济发展,促进机制完善。
第三,对于教育方式而言,它是对新兴教育方式的一种探索,而且是积极有为的。
因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落脚点是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进行某种深度融合,进而在轻松愉悦的旅行过程中学习,因此,它是一种现行学校教育之外的校外实践“补偿”。
第四,对于生活质量而言,可以弥补学生日常单调的学习生活,引导他们健康合理地利用闲暇时光。
在满足学生出门旅行愿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生活趣味与多样性,丰富其人生阅历。
总之,“研学旅行”不失为一种积极有为而又潜藏巨大力量的教育践行方式。
但是这一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可能会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研学旅行”践行过程中的问题任何一种新型理念的实践,都会伴随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而“研学旅行”在实践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主要归纳为:第一,“研学旅行”方案宏大而笼统,难“接地气”。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所拥有的旅游资源不一,承载能力有异,基础设施也有自身的特点,所以在研学目的地的选择及其研学方案的制定上,要慎重且“接地气”。
解决这一问題,就要在一个大的原则下,尽量实施具体的原则,距离选取的“就近”原则,目的地选择的“个性”原则,教育内容与活动方式设置的“多样化”原则以及根据不同季节旅游人群与当地旅游资源的“变化”原则。
更为重要的是,研学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到研学结束后是否能惠及“研后之教”,这直接关系到研学活动的持续开展。
第二,“研学旅行”观念及其必要性,可能尚未得到普遍理解。
观念意识的陈旧或者误解,可能会阻碍“研学旅行”的茁壮成长。
比如: 2017年5月26日,联盟成立大会上,笔者作为参会一员,在与一些企业及教育机构代表的交流过程中,笔者深感有些人并没有完全理解“研学旅行”的宗旨及其意义,对其概念的理解仍旧停留在“游玩”和如何能够获得自身利益这一方面,有“游”而无“学”。
况且学生的安全问题,一直是他们制定课外活动的一个“标尺”。
此外,就目前中小学校的教育现状而言,“升学率”仍是其首要考虑因素,大部分家长和学生都愿意将时间和金钱投资到与分数直接相关的校内课程方面,而压缩对与升学课程无关活动的投入。
第三,鉴于研学旅行活动的特殊性,一方面学生出行的安全问题尤为重要,另一方面研学过程中可能会滋生“逐利而无学”的现象。
首先,对校外活动的安全性考量。
出门旅行,安全是重中之重,出行前如何对设计的研学路线作出安全评估,拟定安全规范,如何规避风险;出行途中,遇见意外情况,有何种应急预案;对于已经出现的安全问题,如何处理、如何认责,都要解决在研学之前。
其次,在“研学旅行”实施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一些旅游企业乃至教育机构的参与,因此多部门合作,不同理念有时难以统一,部分企业或教育机构有“逐利”倾向,因而,研学旅行能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导”,就需要国家有关部门保持警惕,且要实施有效的管控措施。
三、“研学旅行”践行中问题的解决策略(一)以高校研学旅行理论方案的研发与推广为首要高校具有丰厚的师资力量,有一批具有长期从事心理学、教育学、历史学、地理学、人文学等方面的研究专家,他们有丰硕的理论经验,借助于理论素养,并结合一定的教育学发展规律,可以制定出比较切实可行的研学旅行理论方案。
而随着合理方案的提出,就可以在当地的研学旅行基地做试点推广,并在推广的过程中逐步完善。
高校在制定研发方案的同时,要做到分阶段、分内容、明目的,因为不同阶段学生心理需求的不同,以及小学生和中学生接受心理层面上的差异,因而对研学目的地的兴趣点也存有差异。
(二)以研学目的地和学校教育的资源整合为必要合理方案的制定是首要条件,而研学旅游目的地的资源整合亦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内容。
这就需要部分景区的建设必须对接学校教育、学校课程,分阶段执行,并针对小学与中学研学内容的不同而做出相关调整,甚至可以在景区的开发建设之初,将研学因素考虑在内,结合专家、教师等意见,设计成集大众旅行、研学旅行等多种旅行模式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此外,教育和旅游部门相结合,可以使两个部门发挥各自的优势,学校将繁琐的旅行移交给经验丰富的旅行机构代为操作,从而能够集中精力关注“研”和“学”,既能转移风险,又能给学生减轻经济负担,使研学旅行既有“学”,又能“游”。
例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推出的“辅助与补充学校与家庭教育”研学旅行,在旅行社的代理下, 8所学校6000名学生进入大学,他们各自“探秘奇趣的昆虫世界,其中有蝴蝶欣赏,了解蝴蝶的生活习性等;探寻农耕文化包括了解蜜源植物、寄主植物、蝴蝶文化,认识石碾、马车、风车、水车等,感悟中国万年农业;踏入深厚土壤世界,感受五色土壤神奇,园内识花认树,走进神秘植物世界,参观室外五谷杂粮、中药材;探寻动物世界的神奇奥秘,观看电影《地下仪仗队》、《植物私生活》、《云断秦岭》等”。
(三)以课程化的拟定、运行为方略倘若将中小学“研学旅行”进行持久,就有必要将这一活动纳入中小学的课程体系当中,以课程化的拟定、运行为方略。
在这一方略的运行中,要注重课程设置的趣味性、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课程内容的丰富性、教学目标的综合性以及研学过程的启发性与教育性,可以说研学旅行课程化就是要秉持“寓教于乐”的宗旨。
现实中,中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同时,好动、爱玩、渴望于新颖而形象的教学方式。
因此,教学内容简单而又有启发性,引导亲自参与体验等,这些都是课程化有必要参考的因素。
另外,陆庆祥博士提出的:“遵循自然适应、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同时要培训专业研学导师,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体验,采取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以过程考核柔性评价为主要考核和评价方法。
”这些见解值得在课程化设置中深思和借鉴。
總之,研学旅行,道理虽明,实践之道仍值得继续探讨。
就我国目前的教育处境,研学旅行还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不妨慢慢思考,历经岁月沉淀,逐渐走向完善。
对于处在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的爱心与关怀,诚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晚年曾自白的那样,“近年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这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是人世间与我因缘最深的儿童,他们在我心中占有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
”研学旅行,就是为学生走出课堂、亲近自然、了解人文、健全身心,所准备的一份课外“礼物”。
参考文献:[1]朱立新.研学旅行专题主持人语[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2).[2]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浙江大学教育系.西方古代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陆庆祥,程迟.研学旅行的理论基础与实施策略研究[J].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4]丰子恺.佛无灵[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