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江河段水下沉排工程质量检测技术方案

合集下载

水利工程检测方案模板

水利工程检测方案模板

水利工程检测方案模板一、检测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供应和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和可靠运行,必须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监测。

本次检测是为了保证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二、检测目的1. 了解水利工程的运行状态,检测是否存在泄漏、渗漏等问题;2. 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加以修复;3. 检测水利工程的抗压强度、耐腐蚀能力等技术指标,为后续维护提供参考。

三、检测范围本次检测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水库、水闸、泵站等水利工程建筑结构安全检测;2. 水利设备运行状态监测;3. 水库堤坝、河道、渠道等水利工程地质勘测;4. 对水利工程的水质、水量进行监测;5. 监测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

四、检测方法1. 静态检测(1)对水利工程建筑结构进行全面的视觉检查,发现裂缝、漏水等问题;(2)利用超声波、X射线等技术对水利设备进行内部检测;(3)使用地质雷达、卫星遥感等技术对水利工程地质进行勘测。

2. 动态检测(1)安装传感器对水利工程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2)使用水文测验仪器对水库、河道等进行水质、水量监测。

3. 实验室检测(1)对水利工程建材、水泥、钢筋等材料进行抗压强度、耐腐蚀能力等技术指标的实验室检测;(2)对水样进行化学分析,测试水质指标。

五、检测方案1. 制定检测计划,确定检测的时间、地点、范围等;2. 确定检测人员,包括技术人员、实验室人员等;3. 准备检测设备和仪器;4. 实施检测方案,进行静态检测、动态检测、实验室检测等;5. 根据检测结果,提出问题和建议,并制定相应的维护和修复方案。

六、检测报告1. 检测报告应包括检测的目的、范围、方法、结果等内容;2. 报告应真实、客观地反映水利工程的运行状态,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建议;3. 报告应说明检测的合格性和准确性,并具有可追溯性。

七、检测管理1. 严格按照检测方案进行检测;2. 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术能力;3. 对检测设备和仪器进行定期维护和校准,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4. 确保检测过程中的安全和环保,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

河道治理工程质量检测方案

河道治理工程质量检测方案

河道治理工程质量检测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对于城市河道的治理变得愈发重要。

河道治理工程的质量对于保护河道环境、提高水质以及预防洪水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河道治理工程质量检测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标和原则1.目标:确保河道治理工程达到设计要求,满足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要。

2.原则:客观公正、科学合理、全面细致、安全可靠。

三、检测内容和指标1.检测内容:包括河道水质、土地利用、土壤质量、水生态系统等方面的检测内容。

2.指标: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制定适用的检测指标,如COD、BOD、氨氮等水质指标,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等土壤质量指标,河道生态指数等生态系统指标。

四、质量检测方法和工具1.水质检测方法:采用现场水质采样,使用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专业仪器,进行COD、BOD、氨氮等水质指标的检测。

2.土地利用检测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和测量,结合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和面积计算。

3.土壤质量检测方法:采集土壤样品,使用PH仪、扩散式养分盒等设备,进行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等指标的检测。

4.水生态系统检测方法:通过样本采集和观测,使用生态浮标、水生态监测车等工具,进行河道生态指数等指标的检测。

五、质量检测流程1.制定检测计划:根据项目要求和工程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检测计划,明确检测内容、指标和方法。

2.全面采集样品:根据检测计划,采集水质、土壤和生态系统样品,确保样品代表性和数量充足。

3.实施现场检测:根据检测方法,使用专业仪器和工具,对样品进行现场检测,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分析处理检测结果: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编制检测报告,评估工程质量和达标情况。

5.定期监测和评估:建立长期监测机制,根据工程性质和要求,定期对河道治理工程进行质量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质量检测组织和管理1.组织架构:由项目负责人、技术专家、检测人员等组成的检测团队负责具体的质量检测工作。

沉管工程检测方案

沉管工程检测方案

沉管工程检测方案一、引言沉管工程是一种常见的水下工程施工方式,它通常应用于深水区域下的沉管船坞、海底隧道、沉管输油管线等工程中。

沉管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工程的成功完成和运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而对于沉管工程的质量检测,是保障工程安全和有效性的核心环节。

本文将结合沉管工程的特点,提出一套相对完善的沉管工程检测方案,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价值。

二、沉管工程的基本特点1. 复杂性:沉管工程通常涉及到大型的水下结构,施工过程中需要与复杂多变的海床环境进行交互,要求施工方具备高超的水下作业能力。

2. 安全性:沉管工程的施工过程需要充分考虑施工人员的安全,同时也需要对工程质量进行保障,不论是沉管的下沉、定位等环节都需要安全可靠。

3. 环保性:沉管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较大,需要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对水质、海床生态等方面的保护。

基于以上特点,对沉管工程进行有效的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具体的沉管工程检测方案应综合考虑工程的设计要求、施工工艺及材料等各方面的因素,确保检测方案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三、沉管工程检测方案1. 沉管的水下检测沉管的水下检测主要是在安装完毕之后对沉管结构进行全面的检测,以确保其结构完整,并且可以正常承载设计要求的水压和地质条件。

具体的水下检测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海床地质条件的调研:对沉管埋入的海床地质条件进行充分了解,包括海床的土质、坚硬度、地面不平度等方面的特征。

(2) 沉管外观检测:通过水下摄像技术对沉管的外观进行全面的检测,检查其是否存在破损、锈蚀等情况。

(3) 结构强度检测:通过声呐或者压力传感器等设备对沉管的结构强度进行检测,确保其可以承受设计要求的水压条件。

(4) 潜喷检测:利用潜喷装置对沉管进行全面的检测,检查其是否存在漏水情况。

(5) 测量定位:对安装完毕的沉管进行全面的测量定位,确保其准确的处于设计位置。

2. 沉管施工过程的监测沉管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全面的监测和控制,以确保其施工过程的安全和可靠。

荆江河道岸坡窝崩防治及处理方法

荆江河道岸坡窝崩防治及处理方法
航运。
窝崩发 生 的成 因分 析
1地 质 因素 、 荆 江 河 道 沙 市 河 段 地 貌 单 元 属 长 江 河 道 河 漫 滩 及 江 心
滩 地 貌 ,为 典 型 的二 元 结 构 ,表 层 为 厚 度 较 薄 较 耐 冲 的 粘
土, 以下为组 成较厚 抗 冲能力弱 、 透水性 强 的粉细 砂层 , 其 抗 滑稳定性较差 , 具易 冲刷及易坍塌特点 。 在水 流的 冲刷作
发 生 , 基 本 的 方 法 为 对 河 床 进 行 守 护 , 护 河 床 不 受 水 流 最 保 的 冲 刷 。根 据 目前 长 江 航 道 整 治 工 程 施 工 比较 成 熟 的施 工
工 艺 , 用 水 下 沉 系 结 压 载 软 体 排 护 底 , 在 其 上 抛 石 压 载 采 并 的施工方法 , 保排 布紧贴床面 , 到护底施 工效果 。 确 达 但 对 于水 下 地 形 变 化 较 显 著 、 显 出 现 坑 槽 的 部 位 , 明 按
C nt co o sr t n/开发建设 ui
荆江河道岸坡窝崩防治及处理方法
文 / 凯 唐 明 刘
摘 要 :长江 中游荆 江河道沙市河段 地质组成较 为复杂 ,河床 边界稳定性差 。本文结合工程 实例 ,分析 了窝崩 形成 的过程、特点及 窝崩 江岸段 的地质 条件 、岸坡 变化、水流泥 沙运动规律 ,最 后从岸坡崩 窝的防
对未 沉排 区域在 沉排施 工 之前增 加抛 枕补 坡和 镇脚 。 需 要 补 坡 的 部 位 先 抛 枕补 坡 ,不 需 补 坡 的部 位 先 抛 一 层 枕
岸 的 渗 透 力 ,岸 坡 土体 由于 难 以 支 撑 沉 重 的 饱 和 土 体 和 抗 拒 侧 向土 压 力 产 生 的 剪 应 力 而 发 生 崩 塌 。 除 了 上 述 因 素 外 ,窝 崩 的 发 生 还 与 岸 坡 土体 的 演 化 和

水利工程检验方案

水利工程检验方案

水利工程检验方案一、检验目的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有效管理对于保障人民生活和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必须对水利工程进行定期的检验和评估。

本检验方案旨在对水利工程进行全面的检验,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为水利工程的有效管理和运行提供支持。

二、检验范围本检验方案适用于各类水利工程,包括但不限于水库、堤坝、水闸、渠道、农田水利工程等。

三、检验内容1. 结构安全检验:对水利工程的各个结构进行全面检验,包括堤坝、水闸、闸门、渠道、泄洪设施等,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2. 设备运行检验:对水利工程的各项设备进行检验,包括泵站、水轮发电机组、阀门、管道等,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3. 水文水情检验:对水利工程的水位、流量、水质等水文水情数据进行检验,确保水利工程的运行数据准确可靠。

4. 生态环境检验:对水利工程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检验,确保水利工程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5. 安全管理检验:对水利工程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运行管理情况进行检验,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管理达标。

四、检验标准1. 结构安全检验: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检验,确保水利工程的各项结构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 设备运行检验:按照设备运行标准进行检验,保证水利工程的设备运行正常。

3. 水文水情检验: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检验,确保水利工程的水文水情数据准确可靠。

4. 生态环境检验:按照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进行检验,确保水利工程不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5. 安全管理检验:按照水利工程安全管理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检验,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管理符合要求。

五、检验方法1. 结构安全检验:采用目视检查、测量检测、材料检测等方法进行检验。

2. 设备运行检验:采用设备运行测试、设备参数测量、设备损耗检测等方法进行检验。

3. 水文水情检验:采用水文水情站检测、水位流量测量、水质检验等方法进行检验。

4. 生态环境检验:采用生态环境调查、生物多样性检测、生态系统评估等方法进行检验。

荆江河段水下沉排工程质量检测技术方案

荆江河段水下沉排工程质量检测技术方案

荆江河段水下沉排工程质量检测技术方案一、技术背景荆江是长江的一条支流,流经湖南、湖北、江西等多个省份,是中国内陆十大河流之一。

荆江河段的沉积物含量丰富,水下沉排工程对环保和航运有着重要意义。

然而,水下施工环境复杂,工程质量检测困难。

因此,研究一种适合荆江河段水下沉排工程的质量检测技术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技术方案基于对荆江河段水下沉排工程的实际情况分析,提出以下技术方案:1.计算分析通过应力分析法,计算土工材料的承载力、变形量等参数,得到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通过有限元分析,模拟施工过程中土工材料的变形情况,优化设计方案。

2.材料选取针对荆江河段的水下环境,选用高强度、耐腐蚀、耐高温、抗冲击的材料,如高分子树脂、聚酯树脂、碳质纤维等。

3.施工排水水下施工会受到水压的影响,对施工过程造成一定的阻力。

因此,需要对施工区域进行排水处理,降低水压,便于施工。

4.监测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应安装合适的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施工过程中土工材料的变形和位移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施工方案。

5.质量检测在施工完成后,应对项目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土工材料的密度、强度、形变等参数的检测,以及工程质量的验收。

三、技术方案的优势1.针对荆江河段水下沉排工程的环境特点,选用了适合的材料,提高了工程的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

2.通过计算分析和有限元模拟,优化了设计方案,保证了工程的可行性和施工效率。

3.采用合理的监测设备和质量检测手段,保证了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工程质量的可控性。

四、技术方案的应用前景荆江河段水下沉排工程的建设和维护是当前的热点和难点。

本技术方案提出的质量检测技术方案,可以为荆江河段水下沉排工程的建设和维护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同时,此技术方案对其他水下工程的质量检测也有借鉴意义。

河道治理测量施工方案

河道治理测量施工方案

河道治理测量施工方案1.引言河道治理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旨在改善水体质量、提高生态环境和防止洪水等自然灾害。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测量施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河道治理测量施工方案的要点和步骤。

2.综述河道治理测量的重要性河道治理测量是河道治理的第一步,它通过获取精确的测量数据,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测量结果可以用于确定河道的地貌特征、水位变化、水流速度和河床稳定性等信息。

通过了解河道的实际情况,可以制定出更加科学且针对性强的治理措施。

3.测量施工方案的准备工作在制定测量施工方案之前,需要对河道治理的目标进行明确,并对工程的范围进行界定。

与此同时,还需评估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包括天气条件、水位变化和河道水流的不稳定性等。

此外,还需要使用先进的测量设备和技术,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河道测量步骤a) 建立控制测点:通过建立控制测点,可以确定测量基准参考系,并保证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b) 分段测量河道地貌特征:根据河道的长度和曲率,将河道划分为多个测段,并对每个测段进行地貌特征的测量,包括河床高程、河岸线位置、植被分布等。

c) 测量水位变化和水流速度:通过安装水位计和流速计等设备,对河道的水位变化和水流速度进行实时监测和测量。

这些数据对于了解河道水动力学的特性和水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d) 河床稳定性测量:通过测量河床的形态和材料特性,判断河道的稳定性,并评估河道治理的需求。

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激光雷达扫描和测量潜能法等。

e) 数据处理和分析: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出河道的基本特性和问题点,并为治理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5.测量施工方案的评估和调整在测量施工过程中,需要不断对数据进行评估和调整。

如果发现测量数据存在误差或者不合理的情况,应及时进行排除和修正,并重新测量。

通过不断的评估和调整,可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总结河道治理测量施工方案是河道治理工程的基础,通过测量获取的数据可以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依据。

河湖治理测量施工方案

河湖治理测量施工方案

河湖治理测量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河湖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但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河湖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污染和水位下降的问题。

为了保护和恢复河湖的生态环境,需要进行全面的治理工作。

本文旨在提出河湖治理测量施工方案,以确保工程实施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测量方案1. 前期准备工作在实施测量工作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要对河湖的地理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包括水源、流域范围、岸线分布等。

其次,要收集河湖治理的相关资料,包括工程设计方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

最后,要明确测量的目的和要求,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测量仪器与设备在进行河湖治理测量时,需要使用一些专业的仪器和设备。

其中,测量仪器主要包括全站仪、水准仪、测流仪等。

这些仪器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的特点,能够满足治理工作中的测量需求。

此外,还需要配备足够的测量桩、控制点和测量绳索等辅助设备,以确保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3. 测量工作流程河湖治理测量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测量准备、现场控制、数据采集和结果处理等步骤。

在测量准备阶段,需要对测量任务进行细致的分解和组织,确定测量的具体内容和范围。

在现场控制阶段,需要选择合适的控制点进行测量,并使用全站仪或水准仪进行观测,以获取精准的测量数据。

在数据采集阶段,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记录和归档,并进行数据校核和纠正。

最后,在结果处理阶段,需要利用专业的测量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测量报告和图纸,并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审核。

4. 测量精度控制为了保证河湖治理测量的准确性,需要对测量精度进行控制。

一般而言,治理工程的测量精度要求较高,一般为1:5000或更高的级别。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需要采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和设备,进行详细的现场观测和数据处理,并建立合理的控制网络,以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同时,在测量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天气、地形和杂散干扰等因素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正和补偿,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排水工程检验试验方案模板

排水工程检验试验方案模板

排水工程检验试验方案模板一、引言排水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和环境卫生状况。

因此,排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行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运行。

为了确保排水工程的质量可靠和安全性能达标,本试验方案旨在对排水工程进行检验试验,验证其质量和性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二、检验试验目的1. 验证排水工程的设计参数和要求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

2. 检验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材料选用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 验证排水工程的运行性能和安全性是否达到预期指标。

三、检验试验范围和对象本试验方案主要针对城市排水工程进行检验试验,涵盖排水管道、雨水篦子、雨水口、污水井、污水处理设施等相关设施和构件。

四、检验试验内容和方法1. 排水工程设计参数和要求的检验1.1 检查排水工程设计文件,包括设计图纸、设计说明等,验证设计参数和要求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

1.2 对排水工程的设计参数进行检测,如流量、水头、管道直径等,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2. 排水工程施工质量和材料的检验2.1 对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抽样检验,包括管道铺设、接口连接、防水处理等。

2.2 对排水工程采用的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包括管道材料、阀门、井盖等。

3. 排水工程运行性能和安全性的检验3.1 对排水工程各个部件和设施进行运行测试,验证其流水性能和排水能力。

3.2 对排水工程的安全性能进行检验,检查排水系统的防漏、防臭和防老化能力。

五、检验试验方案1. 试验设备和工具1.1 流量计、水压计、流量计等检测设备;1.2 试验工具、采样瓶、测量工具等。

2. 试验人员2.1 具有相关工程技术和检测经验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2.2 具有相关资格证书的检验人员。

3. 试验时间和地点3.1 试验时间:根据排水工程的建设进度和要求,合理安排试验时间;3.2 试验地点:排水工程建设现场和使用环境。

4. 试验程序4.1 准备工作:确认试验设备、工具和人员的到位,准备试验记录表和抽样标识等;4.2 试验操作:根据检验内容和方法,进行逐一检验试验操作;4.3 数据记录:记录试验过程中的数据和观测结果,填写试验记录表;4.4 结论判定:根据试验数据和观测结果,评价排水工程的质量和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河道疏浚及堤防工程测量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河道疏浚及堤防工程测量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河道疏浚及堤防工程测量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本工程施工测量主要内容:平面控制测量、水准测量、断面测量、跟踪测量、结构沉降观察和竣工测量。

1 施工测量、放样人员的组织测量、放样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环节。

因此由具有理论和实践施工经验的专业测量员担任测量组长,并配备5名有一定经验的测量技术人员组成测量小组,负责本工程的测量、放样工作。

2 测量主要仪器配备经纬仪:“JZ-2”1台。

水准仪:“S3”4台。

全站仪:C-100 1台。

钢卷尺:30、50、100m各4把。

其它测量配备设备:花杆、塔尺等。

3 交桩工作进场后由工程技术负责人组织,测量组长负责会同建设、设计、监理方工程师认真做好工程坐标控制桩、里程桩、水准点移交的实地交桩工作及前期测量资料交底工作。

交桩时若发现问题应及时提出、及时解决。

对埋设浅、容易变动的桩位(里程桩)应进行复测,交桩完备后应办理交桩手续。

4 测量放样本工程中构筑物较多,业主在交桩时提供的坐标,在打桩、基坑开挖时可能遭遇破坏,为此本工程的定位放样根据坐标来采用网格式放样:先按照交桩的坐标,定出整个河道中心线及相应附属工程的方位,再在网络图上布出具体位置方向角度以示正确,并将所有构筑物的转折点、交错点,均用桩来控制,而桩位控制在网络图上,在整个平面上选择三个不被振动、移动损坏的点做成牢固的控制桩位,亦反映在网络图上,最后在平面布置上挖土、驳岸、涵洞身等施工时用网络图的方位进行放样定位,并以三个控制桩位来复核,确保整个平面布置合乎设计要求。

所布置的测点及保护桩,需用现浇混凝土来制成,桩入原状土应大于1.5m,并要求施工中每15天进行一次轴线网络复测,并严密进行调差和补点,要始终保证工程在高精度测量控制之下进行。

1、平面控制测量施工图上标有各控制点坐标,在甲方交桩后,先进行内业计算,绘制坐标控制网,再进行现场平面控制测量,直线段交桩点上架全站仪,对中整平,打出直线,打桩定点,在定出的直线段基础上,确定弧线段或变截面段的拐点,根据设计圆弧半径尺寸放出弧形曲线及变截面形尺寸,复核无误后即打桩定位,由此放出各结构的中心控制线、边线、土方开挖线及基础施工边线。

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沉排施工质量控制

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沉排施工质量控制

图1 四角滑轮牵引装置实物图图2 牵引装置工作示意图
55
/
但实际施工中岸坡开挖的进度滞后于沉排的进度,采用在岸坡上打木桩的方式固定排头。

沉排船定位及移动
沉排船采用5个液压卷扬机控制5根钢缆绳控制船体的定位和移动,水流的横向冲击力作用下会产生横向
缩排现象,该河段沉排施工时,最大
表面流速约为2m/s,高流速给沉排施
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缩排会造成排
布水下搭接宽度减少,从而直接影响
航道整治的护底效果。

排常用的技术措施
在沉排船上游端滑板边缘设置牵
导轨上安装若干铁钩,每
受力不均而造成排布撕裂,且每个装
置设有四个滑轮,下滑时更加顺畅、
固,详见图1和图2。

排布下滑时,通过牵引绳拉动排
布上游侧,防止水流使排布向下游移
动而造成滑轮远离轨道,确保滑轮顺
利套入轨道中,四脚滑轮紧贴钢导轨
随同排布同步下滑,始终保持着对排
布的横向牵拉作用,确保了排布在不缩
图3 声呐设备对实体质量的采集图图4 声呐检测方案示意图56/ 珠江水运·2019·04
图5 相邻排布水下检测示意图
希望能
通过本项目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57
/。

河道工程试验检测方案

河道工程试验检测方案

河道工程试验检测方案1. 引言河道工程试验检测方案是指为了确保河道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在施工阶段进行各项试验和检测的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见的河道工程试验检测方案,用以指导施工单位进行试验和检测工作。

2. 试验准备2.1 试验设备在进行河道工程试验之前,需要准备相应的试验设备。

常见的试验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水质监测设备、测量设备、试验台和模型等。

2.2 试验材料试验材料的准备包括常见的河道工程材料,如混凝土、石材、沙土等。

根据试验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试验。

2.3 试验环境试验环境的准备包括对试验场地的清理和准备工作。

尽量确保试验场地的干净整洁,并根据试验的具体要求提供相应的环境条件,如恒定的温度、湿度等。

3. 试验内容3.1 水质测试由于河道工程常与水体相关,水质测试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试验内容。

通过采集样品并进行分析测试,可以了解水质的基本情况,为河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3.2 土壤力学试验土壤力学试验是为了研究土壤的力学性质,如抗剪强度、压缩性等。

通过对河道工程所涉及的土壤进行力学试验,可以评估土壤的稳定性,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3.3 材料试验为了确保河道工程所使用的材料符合设计要求,需要进行相应的材料试验。

常见的材料试验包括混凝土强度试验、石材抗压试验等。

通过这些试验,可以评估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3.4 结构试验结构试验是对河道工程结构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的过程。

常见的结构试验包括振动试验、荷载试验等。

通过这些试验,可以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试验报告每项试验完成后,应制作相应的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试验的基本信息、试验方法、试验结果及分析等。

试验报告的编制要求准确、清晰,便于阅读和理解。

5. 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河道工程试验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注意事项。

确保试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结论河道工程试验检测方案是确保河道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水质、土壤力学、材料和结构等方面进行试验和检测,可以评估工程的质量和性能。

(荆江航道整治工程Ⅲ标段)质量通病治理手册(DOC)

(荆江航道整治工程Ⅲ标段)质量通病治理手册(DOC)

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昌门溪至熊家洲段(Ⅲ标段)质量通病治理编制单位:中交二航局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Ⅲ标段项目经理部编制人:审核:日期:目录一、前言 (2)二、管理方面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6)三、施工方面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8)1、混凝土预制构件 (8)(1) D型块/连锁式护面砖和护坡砖 (8)(2) 透水框架/六边块 (9)2、护底工程 (11)(1) D型排铺设 (11)(2)水下抛投透水框架 (13)(3) 水上抛石 (14)(4) 抛枕补坡 (15)3、开挖工程 (17)(1) 岸坡开挖 (17)4、反滤层工程 (19)(1) 土工织物反滤层 (19)(2) 砂石反滤层 (20)5、护面工程 (21)(1) 混凝土预制构件护面 (21)(2) 钢丝网格护面 (22)6、潜丁坝填筑工程 (24)(1)块石抛筑坝体 (24)前言本工程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河段,工程河段范围上起昌门溪,下至熊家洲,全长280.5公里,共分为六个标段。

航道建设等级为Ⅰ级,建设标准为3.5米×150米×1000米(水深×航宽×弯曲半径),通航保证率为98%。

主要建设内容为:对枝江~江口河段、太平口水道、斗湖堤水道、周天河段、藕池口水道、碾子湾水道、莱家铺水道、窑监大河段、铁铺~熊家洲河段共计9个滩段(含13个浅滩)实施治理,建设护滩(底)带34道、坝体6道、深槽护底带3道、高滩守护39.32公里、护岸加固20.58公里;配套建设航道整治工程建筑物示位标58座,临时施工专用标101座,并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建设工期为42个月。

我单位施工的是Ⅲ标段,主要内容如下:在张家湾一带建设潜丁坝1道,长度为451米(含勾头160米);对天星洲高滩左缘上段进行守护,长度为2850米,对天星洲高滩左缘下段进行守护,长度为2640米,配套建设建筑物示位浮标8座,施工期设置临时专用浮标6座,并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具体结构形式如下:1、天星洲上段、下段高滩守护工程天星洲上段高滩守护工程岸线总长2850m,天星洲下段高滩守护总长2640 m,护岸结构采用斜坡式护岸结构。

(荆江航道整治工程Ⅲ标段)质量通病治理手册(DOC)

(荆江航道整治工程Ⅲ标段)质量通病治理手册(DOC)

(荆江航道整治工程Ⅲ标段)质量通病治理手册(DOC)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昌门溪至熊家洲段(Ⅲ标段) 质量通病治理编制单位:中交二航局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Ⅲ标段项目经理部编制人:审核:日期:目录一、前言 (2)二、管理方面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6)三、施工方面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8)1、混凝土预制构件 (8)(1) D型块/连锁式护面砖和护坡砖 (8)(2) 透水框架/六边块 (9)2、护底工程 (11)(1) D型排铺设 (11)(2)水下抛投透水框架 (13)(3) 水上抛石 (14)(4) 抛枕补坡 (15)3、开挖工程 (17)(1) 岸坡开挖 (17)4、反滤层工程 (19)(1) 土工织物反滤层 (19)(2) 砂石反滤层 (20)5、护面工程 (21)(1) 混凝土预制构件护面 (21)(2) 钢丝网格护面 (22)6、潜丁坝填筑工程 (24)(1)块石抛筑坝体 (24)前言本工程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河段,工程河段范围上起昌门溪,下至熊家洲,全长280.5公里,共分为六个标段。

航道建设等级为Ⅰ级,建设标准为3.5米×150米×1000米(水深×航宽×弯曲半径),通航保证率为98%。

主要建设内容为:对枝江~江口河段、太平口水道、斗湖堤水道、周天河段、藕池口水道、碾子湾水道、莱家铺水道、窑监大河段、铁铺~熊家洲河段共计9个滩段(含13个浅滩)实施治理,建设护滩(底)带34道、坝体6道、深槽护底带3道、高滩守护39.32公里、护岸加固20.58公里;配套建设航道整治工程建筑物示位标58座,临时施工专用标101座,并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建设工期为42个月。

我单位施工的是Ⅲ标段,主要内容如下:在张家湾一带建设潜丁坝1道,长度为451米(含勾头160米);对天星洲高滩左缘上段进行守护,长度为2850米,对天星洲高滩左缘下段进行守护,长度为2640米,配套建设建筑物示位浮标8座,施工期设置临时专用浮标6座,并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具体结构形式如下:1、天星洲上段、下段高滩守护工程天星洲上段高滩守护工程岸线总长2850m,天星洲下段高滩守护总长2640 m,护岸结构采用斜坡式护岸结构。

荆江河段水下沉排工程质量检测技术方案

荆江河段水下沉排工程质量检测技术方案

荆江河段水下沉排工程质量检测技术方案摘要:针对航道整治工程中水下沉排效果难以检测的问题,在部分荆江航道整治工程区域开展检测试验,比较分析了水下电视人工检测技术、侧扫声呐技术和机械扫描声呐技术三种技术的优缺点.并通过理论推导,建立技术比选指标,开展了三种技术的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机械扫描声呐检测技术并配合水下电视检测技术作为验证手段,能较好的适应荆江河段水下沉排工程质量检测技术要求。

关键词:航道整治工程水下沉排水下电视人工检测侧扫声呐检测机械扫描声呐检测为改善荆江河段航道条件,适应长江沿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2012年国家批复实施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

在航道整治工程中,软体排的铺设不仅是航道整治工程其它工程能正常铺设的基础,而且其铺设机械化程度较高,施工速度快,精度高,使得其在长江航道整治中运用较为广泛,是航道整治工程极为关键的一种结构型式,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决定了工程的成败。

随着航道工程的发展,软体排的铺设水平逐步提高,但由于铺设后的排体处于水下,对其铺设后的效果判断及检测也成了水下沉排工程质量控制的难点。

对沉排工程质量检测技术进行研究,提高检测能力,有效改进施工质量,从而提高长江航道整治水下沉排工程整体施工质量,保证航道工程的效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文依托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针对水下沉排质量控制和检测技术开展对比研究,并提出了适合荆江航道整治工程水下铺排质量检测的技术方法,对于进一步提高内河和沿海航道治理水下沉排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水下检测试验及评价方法优化针对荆江航道整治工程,开展铺排区域水下检测现场试验。

1、水下电视检测试验1。

1 试验设备及工况选取的水下电视设备分别为SXD―IIIBFKR型水下电视和UWS—3310型水下电视。

试验工况见表1。

表1 水下电视检测试验工况表1.2 试验结果采用UWS-3310型水下电视在水上时,发现摄像头的可视距离超过了50cm的范围。

水利工程检测与抽检方案

水利工程检测与抽检方案

水利工程检测与抽检方案一、背景介绍二、检测与抽检原则1.科学合理原则:根据工程特点和实际需求,确定检测与抽检的内容、范围和频率,保证检测与抽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全面全过程原则:从设计、施工到运行的全过程进行检测与抽检,确保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和安全保障。

3.公正公平原则:检测与抽检工作要公开、透明、公正,确保数据真实可靠,结果无操纵和篡改。

4.质量安全优先原则:将质量和安全放在第一位,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三、检测与抽检内容1.设计阶段:a.总体设计文件的审核,包括工程选址、拟定设计方案、计算校核等。

b.设计图纸的合规性检查,包括设计的符合性、完整性、准确性等。

c.设计变更的审核,包括设计变更的合规性和可行性等。

d.设计文件的备案,包括设计文件的合规性、文件齐全性等。

2.施工阶段:a.材料试验与验收,包括水工材料的强度、耐久性、防水性等试验。

b.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的抽检,包括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工艺合规性等。

c.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包括施工场地的安全设施和操作规范等。

d.施工验收的抽检,包括施工工程的合规性、质量要求等。

3.运行阶段:a.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包括设备的正常运行、损耗情况等。

b.水质监测,包括水源的水质、水库的水质等。

c.工程结构安全监测,包括水利工程各个部位的安全情况、疲劳、腐蚀等。

d.运行记录的审核,包括设备维修记录、日常巡检记录等。

1.建立完善的检测与抽检计划。

根据水利工程的特点和要求,制定全面的检测与抽检计划,明确检测内容、抽检对象、抽检频率等。

2.选择合适的检测与抽检方法。

根据不同的检测与抽检内容,选择适用的检测方法和抽检样本,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3.建立专业的检测与抽检机构。

委托专业的水利工程检测与抽检机构进行检测与抽检工作,确保检测与抽检的专业性和独立性。

4.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

建立水利工程检测与抽检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报告,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方案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方案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方案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方案是确保水利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它涵盖了工程建设前、中、后各个阶段的检测内容和方法,旨在及时发现和解决工程质量问题,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和可靠运行。

本文将针对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工程建设前期检测1.工程勘察:对工程场地进行地质勘察和水文勘测,以获取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特征。

2.基础设计:对工程基础进行设计检测,包括基础土质、地下水位和基础承载力等。

3.项目可行性研究:对水资源供需、水质状况、周边环境影响等进行研究。

二、工程建设中期检测1.施工材料检测:对水泥、砂石、钢筋等材料进行质量检验,确保材料质量合格。

2.土方施工检测:对土方开挖、填筑过程进行监测,包括土壤的质量、湿度和密实度。

3.结构施工检测:对建筑结构的施工过程进行监测,包括混凝土浇筑、钢筋焊接等。

4.水工结构施工检测:对各类水工结构的施工过程进行监测,包括堤坝、闸门、渠道等。

5.施工现场监测: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环保等方面的监测,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可控。

三、工程建设后期检测1.工程验收检测:对竣工工程进行全面的技术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2.运行试验:对工程投入运行后,对各系统设备进行试验,评估运行性能和效果。

3.工程巡查监测:定期对工程进行巡查检测,以发现和解决工程使用过程中的问题。

4.工程保养检测:对工程进行定期保养检测,修缮和更换老化设备,确保工程长期稳定运行。

1.试验检测法:通过对材料和结构进行物理力学性能试验,评估材料质量和结构稳定性。

2.观测检测法:通过在工程施工现场安装监测仪器,对工程的变形、沉降等进行观测分析。

3.抽样检测法:对工程中的材料进行批量抽样,送往实验室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和物理性能测试。

4.文献调研法:对类似工程的质量检测数据进行调研,了解历史问题和解决方案,以指导本工程。

五、质量检测机构选择1.具有资质和认证:选择具备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资质和认证的机构,确保检测结果的可信度。

湖北荆江河道演变监测及分析项目综述

湖北荆江河道演变监测及分析项目综述

收稿日期:2018-05-10作者简介:汪记锋ꎬ男ꎬ荆州市长江勘察设计院ꎬ工程师.㊀㊀文章编号:1006-0081(2018)07-0024-05湖北荆江河道演变监测及分析项目综述汪记锋1㊀㊀刘国亮1㊀㊀张艳霞2(1.荆州市长江勘察设计院ꎬ湖北荆州㊀434000ꎻ㊀2.湖北省水利厅ꎬ湖北武汉㊀430000)㊀㊀摘要:三峡水库的蓄水运用改变了大坝下游河段的来水来沙过程ꎬ造成荆江河道沿程冲刷ꎬ可能引起局部河段河势变化ꎬ对荆江防洪造成威胁ꎮ对荆江河段重点河段开展原型观测ꎬ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监测导线分析法㊁岸坡稳定性评估体系等监测方法ꎮ综合荆江河道历史演变规律㊁重点河段10a来原型观测及岸坡稳定评估ꎬ分析得出荆江总体河势变化特征及演变趋势ꎮ荆江河道演变监测及分析项目为湖北省水利厅及时了解河道变化情况提供了科学依据ꎬ可指导荆江防汛ꎬ并为部分河道整治工程提供河势演变的理论依据ꎮ关键词:河道演变ꎻ河道监测ꎻ荆江河段中图法分类号:P641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㊀DOI:10.15974/j.cnki.slsdkb.2018.07.007㊀㊀由于荆江河段距离三峡大坝较近ꎬ2003年6月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ꎬ在较长时期内难以恢复其下泄的严重次饱和水流含沙量ꎮ因此ꎬ荆江河道的冲刷不仅发生时间早ꎬ冲刷幅度也较大ꎬ引起局部河段的河势调整ꎮ2007~2016年开展了荆江河道演变监测及分析项目ꎬ经过10a来不断摸索总结监测分析方法ꎬ在传统的典型断面比较法㊁冲刷坑面积法㊁最深点分析法等基础上ꎬ首次提出了监测导线分析方法ꎬ并综合影响岸坡稳定各因素之间关系ꎬ整理了一套 岸坡稳定性综合评估体系 ꎮ荆江河道演变监测分析成果可为荆江防洪及河道工程建设管理提供决策支持ꎮ目前ꎬ国内外学者模拟预测河床(含河岸)横向变形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经验方法㊁极值假说方法和水动力学-土力学方法[1]ꎮ对崩岸预测理论方面的研究方法还不成熟ꎬ预测结果往往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ꎬ距离实际应用仍存在差距ꎮ荆江河道演变监测及分析项目采用传统及创新的分析方法ꎬ能够较全面地反映近岸河床变化情况ꎬ实现了原来定性判断到定量分析的转变ꎬ便于实际操作ꎮ1㊀项目背景三峡水库已于2003年6月蓄水运用ꎬ同年11月蓄水至139mꎬ2006年10月坝前水位抬高至156mꎬ2008年汛后开始试验性蓄水ꎬ同年11月抬高至172.8mꎬ此后自2010年起连续5a成功蓄水至175mꎮ三峡水库的蓄水运用改变了坝下游河段的来水来沙过程ꎬ尤其是来沙过程ꎬ必将引起坝下游河段发生新的演变ꎬ会对河道防洪㊁河势以及堤岸稳定等方面带来一定影响ꎮ荆江河道的冲刷可能对现有水流顶冲范围内与贴岸段的未护段岸线以及已护工程的稳定造成不利影响ꎬ同时由于长期冲刷可能引起局部河段的河势调整ꎮ尤其是上荆江河段ꎬ发生冲刷时间更早ꎬ且沙市河弯㊁郝穴河弯等河段的迎流顶冲段ꎬ堤外基本无滩ꎬ一旦因冲刷而引起岸线的崩塌ꎬ将对荆江防洪安全构成极大威胁ꎮ因此ꎬ开展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荆江河道监测与分析研究工作是十分必要的ꎮ为及时了解荆江河段河道演变规律ꎬ进行河势演变监测和分析ꎬ为河道治理和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ꎬ以加强河道崩岸的可预见性ꎬ避免崩岸的突发性ꎬ争取崩岸整治的主动性ꎮ2006年7月起开展荆江河道演变监测及分析工作ꎬ至2016年12月ꎬ已连续监测10aꎮ2㊀监测范围及方法2.1㊀监测范围水下监测仅对重点河段进行监测ꎮ重点河段确定的主要原则是:①近年崩岸剧烈及河床变化较大42的岸段ꎻ②堤外滩地较窄或者无滩ꎬ迎流顶冲ꎬ深泓贴岸ꎬ防洪地位重要及对河势变化较大的岸段ꎮ根据 全面监测ꎬ重点加强 的原则ꎬ该项目又将重点监测河段划分为3类:(1)近年来崩岸严重的河段ꎬ如文村夹㊁北门口㊁茅林口等河段ꎮ(2)深泓贴岸迎流顶冲ꎬ无滩及窄滩的河段ꎬ如沙市观音矶到谷码头㊁冲和观到郝穴㊁公安河湾等河段ꎮ(3)应急性的测量ꎬ即突然发生崩岸的河段ꎮ主要监测方法是定时半江水道地形测量和岸上定期观测ꎮ第一类河段75kmꎬ每年测量两次ꎬ汛前一次ꎬ汛后一次ꎻ第二类河段95kmꎬ每年测量一次ꎬ在汛后实施ꎻ第三类是应急测量2kmꎮ保持监测范围相对固定ꎮ根据河势变化情况ꎬ在年度任务中局部调整监测河段类型及范围ꎮ以谷码头至观音矶为例ꎬ局部监测范围导线图见图1ꎮ600图1㊀谷码头至观音矶段监测导线(部分)平面布置2.2㊀测量方法2.2.1㊀控制测量据查勘ꎬ测区内有国家二㊁三等平面和高程控制点ꎮ平面系统为北京54坐标系ꎬ高斯正形投影ꎬ3ʎ分带ꎮ高程系统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ꎮ在荆江河段ꎬ以国家二㊁三等平面控制点为引据点布设D级GPS控制网ꎮ沿监测河段按划分每5km布设一对可通视D级GPS点ꎬGPS点布置在大堤堤肩上ꎮ最少联测12个国家级二㊁三等平面控制点ꎮ以国家二等高程控制点为引据点布设四等水准路线ꎮ用NA2型水准仪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施测ꎮ最少联测20个以上二等水准点ꎮ每公里高差中数中误差应小于3mmꎮ一级导线测量用TOPCON全站仪按5ᵡ级导线测量规范施测ꎬ以静态GPS点为引据点ꎬ沿监测河段平均每500m布设一个埋石导线点ꎮ导线测角中误差应小于5ᵡꎬ最弱点点位中误差应小于5cmꎮ2.2.2㊀水下地形测量测图比例尺为1ʒ2000ꎬ在D级GPS控制点或5ᵡ导线点上设置基站ꎬ用RTK+回声仪测量ꎮGPS水下地形测量采用垂直于河道的断面法测量ꎬ断面间距约为30mꎬ测量至深泓线以外ꎮ一般宽度约300mꎬ个别重点险段为400mꎮ2.3㊀荆江河势查勘原型观测采用定量的重点河段半江水下地形测量与定性的实地查勘相结合ꎮ定性的实地查勘主要是定期㊁不定期的陆上查勘ꎻ每年下半年汛后安排一次河势查勘ꎬ一般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ꎮ河势查勘采用乘船方式ꎬ从枝城到城陵矶行经近340kmꎬ重点查勘湖北㊁湖南荆江河段两岸的河势变化及新老险工㊁险段ꎮ通过听介绍㊁看河势㊁查现场㊁座谈会等形式ꎬ理论联系实际ꎬ增强感观认识ꎮ通过河道实际发生的河势变化验证河道演变分析结果的有效性ꎬ合理调整河道演变分析结论ꎮ2007~2013年采用普通照相机拍照的方式记录现场情况ꎮ2014~2016年改进了查勘方法:采用查勘记录仪记录拍照地点地理坐标信息ꎬ定位行船航迹线ꎻ无人机航拍俯瞰总体河势及岸坡情况ꎻ重点河段岸坡土料取样ꎬ实验采集土料物理力学指标数据ꎮ2.4㊀监测分析方法在2007~2009年的河道演变分析中ꎬ采用的是典型断面分析法㊁冲刷坑面积变化法ꎮ典型断面分析法通过典型断面的冲淤变化来分析该河段的整体近岸河床变化情况ꎬ由于所选取的典型断面是间隔㊁不连续的ꎬ具有 代表 的局限性ꎬ不能全面地反映整个河段的变化情况ꎮ冲刷坑面积变化法通过跟踪近岸河床变化剧烈岸段冲刷坑的面积变化来分析重点河段的近岸冲淤变化情况ꎬ由于冲刷坑的选取通常都是弯道迎流顶冲段㊁矶头等重点河段ꎬ不能代表全河段的情况ꎬ只能真实反映局部重点河段的近岸冲淤变化情况ꎮ典型断面分析方法是从横向来分析该典型断面的横向冲淤变化分布关系ꎬ形象㊁直观ꎬ而在纵向上具有不连续性ꎬ无法对其进行量化分析ꎮ考虑到传统典型断面分析法㊁冲刷坑面积变化52法的种种局限性ꎬ在该项目2008年度报告中ꎬ首次提出并使用 监测导线分析法 对近岸河床冲淤变化进行分析ꎮ该分析法通过近岸河床变化的若干因素确定一定数量的监测导线平面控制点ꎬ并将这些平面控制点连接成一条平顺的曲线ꎬ该曲线为监测导线ꎬ通过监测导线在不同时段的沿程高程变化来研究近岸河床的分析方法ꎮ按以下内容要素确定监测导线的平面位置:①荆江水下护岸工程的守护宽度一般在50~70mꎻ②近岸深槽的内边缘线距多年平均枯水位线60~150mꎻ③荆江水下护岸工程的水毁一般是从水下坡脚前沿开始ꎬ逐渐向河岸方向发展ꎬ最终引起岸线崩塌ꎻ④枯水位水边线的不平顺性ꎻ⑤枯水期近岸主流线的顺畅ꎮ监测导线法分析近岸河床变化ꎬ可全面直接反映监测岸段沿线近岸河床的变化情况ꎬ克服典型断面法分析近岸河床变化的代表局限性ꎬ达到可直接发现监测岸段近岸河床冲淤变化的沿程(顺水流方向ꎬ纵向)分布关系ꎬ具有总体量化分析的特点ꎮ通过监测导线纵向上的连续性ꎬ可以明显发现近岸河床冲淤变化的情况ꎮ以谷码头至观音矶河段为例进行具体分析ꎮ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ꎬ该河段演变过程为:沙市观音矶~谷码头段近岸河床经历了较大幅度ң冲淤窄幅调整ң进一步小幅冲刷ꎻ在年内同一水文时段内ꎬ沿程各分区段间呈冲淤交替变化(上段冲刷下段淤积或下段冲刷上段淤积)ꎻ在年内不同水文时段内ꎬ沿程各分区段近岸河床冲淤变化主要表现为汛期冲刷㊁汛后中枯水期回淤的冲淤交替变化特点ꎮ2006年6月到2016年11月期间该段近岸河床历年总的冲刷情况是:水下坡脚前沿平均冲刷幅度5.11mꎻ冲刷幅度较大的区段主要集中在桩号758+200~755+200段ꎬ冲刷量主要发生在2006年6月到2008年11月期间ꎻ冲刷幅度较大的部位主要在水下坡脚附近ꎮ为更好地分析海量冲淤数据ꎬ2013年引入包络线ꎬ在冲淤监测导线高程沿程变化图上按间距20m选取最大值㊁平均值㊁最小值ꎬ进而连接成沿线高程高位包络线㊁沿线高程中位线㊁沿线高程低位包络线ꎬ完善了基于近岸地形监测成果资料的数据处理方法ꎮ为了发现监测岸段地形变化趋势和简化后续分析工作ꎬ2014年引入相关的时程变化图ꎬ以监测岸段近岸河床水下坡脚前沿的监测导线高程平均值㊁监测断面水下坡比值㊁冲刷坑面积和最深点高程值为基本资料ꎬ建立相关的时程变化图ꎮ一般来说ꎬ从时程变化图可以判断监测岸段的各个区段目前的状况和近几年可能的变化趋势ꎮ2.5㊀岸坡稳定性评估体系影响荆江河道岸坡稳定的因素有:近岸河床的冲淤变化ꎬ护岸工程的质量㊁守护范围和运行年限ꎬ近岸河床的水下坡度变化ꎬ岸坡的地质条件㊁来水来沙条件等ꎮ河道岸坡出现不稳定现象不是偶然的ꎬ都有隐患产生㊁积累和爆发的过程ꎬ为了便于荆江河道的防洪安全管理ꎬ应对有防洪安全隐患的岸段进行及时治理ꎬ需要弄清荆江河道岸坡稳定状态ꎬ根据影响荆江河道岸坡稳定的多方面因素ꎬ进行综合评估分类ꎮ综合考虑影响荆江河道岸坡稳定的各个因素ꎬ参考河道行洪安全管理惯例和气象预报提示惯例ꎬ将岸坡稳定风险评估分为一般㊁二级设防㊁一级设防㊁警戒4个等级ꎬ对应的颜色提示分别为蓝色岸段㊁黄色岸段㊁橙色预警岸段㊁红色预警岸段ꎮ3㊀主要成果40多年来ꎬ荆江河道经历了下荆江裁弯㊁葛洲坝工程和三峡水库蓄水运用㊁系统的护岸工程和航道整治工程㊁荆南四河和洞庭湖的淤积萎缩等ꎬ现在的荆江河道演变基本是人类活动控导影响下的演变ꎬ具有趋向稳定性特点ꎮ3.1㊀枯水、漫滩洪水河势总体格局在葛洲坝工程㊁三峡工程等干流上游大型水库联合调度作用下ꎬ荆江枯水期水情呈相对平稳状态ꎬ加之航道工程和护岸工程逐段对枯水河床起到明显的控制作用ꎬ工程实施后使整治河段的滩槽平面位置相对确定㊁枯水河势格局长期稳定ꎬ河势变化主要表现为工程保护区域前沿砂质河床的冲淤交替变化㊁以及其变化所引起的主流线小范围摆动ꎮ葛洲坝㊁三峡等干流上游大型水库联合调度ꎬ使大洪峰流量被消减调平ꎬ荆江洪水漫滩的水情概率变小ꎻ沿江护岸工程使岸线基本稳定ꎬ护滩工程使洲体冲刷调整处于可控状态ꎬ对河势变化可能有影响的河床边界现基本被护岸㊁护滩工程所控制ꎬ主流的摆动范围基本稳定在某个区域ꎻ在水情被控制㊁河床边界基本稳定的情况下ꎬ荆江的洪水河势格局逐渐62被工程所控制ꎬ主流基本被限定在一定区域内摆动ꎻ限定区域内的河床呈冲淤调整变化和少量的崩岸点ꎬ不影响荆江总体洪水河势格局ꎮ表1㊀上㊁下荆江河段分时段冲淤深度统计m年份上荆江下荆江荆江枯水基本平滩枯水基本平滩枯水基本平滩2003-0.13-0.1-0.09-0.26-0.29-0.25-0.19-0.19-0.182004-0.22-0.22-0.19-0.32-0.35-0.27-0.26-0.28-0.232005-0.23-0.18-0.19-0.14-0.16-0.08-0.19-0.17-0.1320060.050.040.03-0.17-0.15-0.11-0.05-0.05-0.052007-0.24-0.21-0.15-0.04-0.020.02-0.14-0.12-0.062008-0.03-0.03-0.010-0.010-0.02-0.0202009-0.15-0.13-0.11-0.31-0.29-0.19-0.22-0.2-0.152010-0.2-0.18-0.15-0.08-0.06-0.04-0.06-0.12-0.092011-0.35-0.3-0.24-0.11-0.08-0.04-0.23-0.2-0.142012-0.19-0.19-0.17-0.04-0.05-0.02-0.12-0.12-0.092013-0.3-0.26-0.1-0.08-0.2-0.182014-0.29-0.26-0.22-0.16-0.16-0.12-0.23-0.21-0.172015-0.17-0.15-0.12-0.09-0.07-0.03-0.13-0.11-0.082003~2015-2.46-2.17-1.85-1.83-1.79-1.2-2.07-2-1.5㊀注: - 表示冲刷ꎬ + 表示淤积ꎬ2003年具体是指2002年10月~2003年10月ꎮ3.2㊀河床冲淤调整变化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ꎬ2002年10月至2015年10月ꎬ荆江河段枯水河槽累计冲刷泥沙7.0516亿m3ꎬ年均冲刷量为0.54亿m3ꎬ远大于蓄水前1972~2002年的年均冲刷量0.137亿m3ꎮ以2013年荆江固定测量断面在沙市水文站流量5640m3/s(对应枯水河槽)㊁10000m3/s(对应基本河槽)和30000m3/s(对应平滩河槽)时的水面宽度为基本资料ꎬ计算确定上荆江平均河宽:枯水河槽1047m㊁基本河槽1223m㊁平滩河槽1503mꎻ计算确定下荆江平均河宽:枯水河槽914m㊁基本河槽1005m㊁平滩河槽1685mꎻ上荆江河长171.7km(荆3~荆82)㊁下荆江河长175.5km(荆83~荆186)ꎮ计算上下荆江的平均冲刷深度:2002年10月~2015年10月上㊁下荆江枯水河槽平均冲深分别为2.46m㊁1.83mꎻ2002年10月~2015年10月上㊁下荆江基本河槽平均冲深分别为2.17m㊁1.80mꎻ2002年10月~2015年10月上㊁下荆江平滩河槽平均冲深分别为1.85m㊁1.20mꎮ上㊁下荆江河段分时段冲淤深度见表1ꎮ荆江不同的区间河道沿时程和流程呈冲淤交替变化ꎬ大多数地段河床总的情况是沿程冲刷ꎬ冲刷的部位主要是枯水河床ꎬ尤其是弯道凹岸中下段的近岸河床冲刷幅度相对较大ꎮ3.3㊀分汊㊁弯道㊁过渡段河势演变分汊性河段的的洲头冲刷后退㊁靠近主流的洲体侧缘崩塌ꎻ洲体一经人工控制ꎬ在比较长的时期内ꎬ出现洲体灭失和主支汊易位的概率较小ꎮ以关洲为例ꎬ见图2ꎮ图2㊀关洲近期平面(35.0m高程线)变化急弯段普遍出现主流撇弯切滩现象ꎬ弯道凸岸上边滩冲刷㊁下边滩有所回淤ꎻ弯道凸岸上边滩冲刷发展较快ꎬ弯道凸岸下边滩淤积相对较慢ꎬ但持续的时间相对较长ꎬ伴随着弯道顶冲点和凹岸近岸深槽向下游延伸ꎬ整个局部河段河势具有向下游缓慢蠕动的特点ꎮ弯道凹岸近岸河床冲刷区的调整变化ꎬ使得部分护岸工程段出现滑挫崩岸现象㊁护岸工程段紧邻72下游的未护岸段出现崩岸现象ꎻ已护岸工程段出现滑挫崩岸现象对河势影响有限ꎬ但对防洪影响明显ꎻ未护岸段出现崩岸现象对河势影响明显ꎮ枯水河床冲刷使过渡段散滩游动性增强ꎬ在航道工程的控导作用下ꎬ散滩基本被稳定在规划设计的平面范围内淤长联片ꎬ枯水河势趋向稳定变化ꎮ3.4㊀历史险工段㊁河道崩岸特性从历史深槽的监测分析成果来看:其冲刷下切已基本到达了一个极值ꎬ历史深槽所在局部河段枯水河床的冲刷拓宽比冲刷下切要更容易ꎻ新深槽往往在弯道凹岸下段近岸河床逐步形成ꎻ主流线平面位置不因河道深槽的冲淤变化而调整ꎬ主流线平面位置变化影响河道深槽冲淤分布ꎮ随着荆江河段人类工程的密度加大ꎬ对河势的控制力度将逐步增强ꎬ在较长时期内ꎬ主流将被控制在一定平面范围内变动ꎬ河道崩岸是河道演变的表现形式之一[2]ꎮ部分护岸近岸河床长期冲刷下切ꎬ在不进行水下工程维护加固的前提下ꎬ水下工程将逐步水毁失效ꎬ相关护岸段岸坡稳定风险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积累ꎬ发生崩岸将是必然的ꎬ护岸段崩岸具有时间周期性ꎻ少量局部护岸段小范围区域可能提前出现崩岸ꎬ呈现偶发性ꎮ主流贴岸下行的未护岸段ꎬ近岸河床长期冲刷下切具有持续性ꎬ在不进行守护的前提下ꎬ河岸崩塌将持续较长的时期ꎮ2006~2016年荆江河道崩岸统计见表2ꎮ表2㊀2006~2016年荆江河道崩岸统计序号年份崩岸处数/处崩长/km序号年份崩岸处数/处崩长/km12006136.5972012161.46220071920.3382013124.013200873.85920141911.74200920.71020152421.235201064.281120161410.5962011113.614㊀成果应用荆江河道演变监测及分析项目从2007年开始ꎬ实施10a来ꎬ每年进行河势查勘㊁水下地形测量㊁河道演变分析ꎬ编制年度河势查勘报告㊁河道演变分析成果报告等工作ꎬ并接受湖北省水利厅组织的专家验收ꎬ获得验收专家一致认可ꎮ根据河道监测分析成果ꎬ有助于确定荆江(湖北段)河势控制工程及三峡后续工作项目的规划范围和工程实施的先后次序ꎬ作为部分河道工程项目申报㊁规划设计的技术支撑ꎮ目前ꎬ已在河势控制应急工程㊁崩岸应急整治工程㊁码头防洪评价等方面得到了具体应用ꎬ效果良好ꎮ年度监测分析成果报告提供了荆江河道实时变化动态ꎬ为准确把握防汛重点㊁及时有效应对突发险情和应急整险提供了技术支持ꎮ5㊀结㊀语该项目探讨了荆江河势监测的分析研究方法ꎬ2007年使用传统的典型断面比较法㊁冲刷坑面积法㊁最深点分析法ꎻ2008年对研究方法进行了创新ꎬ首次提出了监测导线分析方法ꎻ2009~2010年在监测导线分析方法的基础上ꎬ结合传统分析方法ꎬ综合影响岸坡稳定各因素之间关系ꎬ整理了一套 岸坡稳定性综合评估体系 [3]ꎻ2013年引入包络线ꎬ完善了基于近岸地形监测成果资料的数据处理方法ꎻ2014年引入相关的时程变化图ꎬ用于发现监测岸段地形变化趋势和简化后续分析工作ꎮ通过以上分析评估体系ꎬ可以较全面㊁完整地反映荆江河道监测岸段岸坡稳定性状况ꎬ并对其进行风险预警ꎮ目前岸坡稳定性综合评估体系还不够完善ꎬ希望通过不断的研究探讨ꎬ逐步修订完善综合评估体系ꎬ摸索出荆江河道的演变规律ꎬ为荆江河道的治理提供科学决策ꎮ参考文献:[1]㊀余文畴ꎬ卢金友.长江河道崩岸与护岸[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ꎬ2008.[2]㊀姚仕明ꎬ岳红艳ꎬ何广水ꎬ等.长江中游河道崩岸机理与综合治理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ꎬ2016. [3]㊀何广水ꎬ朱勇辉ꎬ邓彩云ꎬ等.湖北荆江河段2016年度河道监测成果分析报告[R].武汉:长江科学院ꎬ2017.(编辑:唐湘茜)8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江河段水下沉排工程质量检测技术方案摘要:针对航道整治工程中水下沉排效果难以检测的问题,在部分荆江航道整治工程区域开展检测试验,比较分析了水下电视人工检测技术、侧扫声呐技术和机械扫描声呐技术三种技术的优缺点。

并通过理论推导,建立技术比选指标,开展了三种技术的适用性分析。

结果表明:采用机械扫描声呐检测技术并配合水下电视检测技术作为验证手段,能较好的适应荆江河段水下沉排工程质量检测技术要求。

关键词:航道整治工程水下沉排水下电视人工检测侧扫声呐检测机械扫描声呐检测为改善荆江河段航道条件,适应长江沿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2012年国家批复实施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

在航道整治工程中,软体排的铺设不仅是航道整治工程其它工程能正常铺设的基础,而且其铺设机械化程度较高,施工速度快,精度高,使得其在长江航道整治中运用较为广泛,是航道整治工程极为关键的一种结构型式,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决定了工程的成败。

随着航道工程的发展,软体排的铺设水平逐步提高,但由于铺设后的排体处于水下,对其铺设后的效果判断及检测也成了水下沉排工程质量控制的难点。

对沉排工程质量检测技术进行研究,提高检测能力,有效改进施工质量,从而提高长江航道整治水下沉排工程整体施工质量,保证航道工程的效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文依托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针对水下沉排质量控制和检测技术开展对比研究,并提出了适合荆江航道整治工程水下铺排质量检测的技术方法,对于进一步提高内河和沿海航道治理水下沉排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水下检测试验及评价方法优化针对荆江航道整治工程,开展铺排区域水下检测现场试验。

1、水下电视检测试验1.1 试验设备及工况选取的水下电视设备分别为SXD―IIIBFKR型水下电视和UWS-3310型水下电视。

试验工况见表1。

表1 水下电视检测试验工况表1.2 试验结果采用UWS-3310型水下电视在水上时,发现摄像头的可视距离超过了50cm的范围。

但是在下水5米左右水深时,可视距离明显大幅度下降。

从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可知,从技术参数、技术指标方面,以及实际应用情况,其结果差别并不大,可视距离基本上都在15cm左右。

2、侧扫声呐检测试验2.1 试验设备及工况侧扫声呐检测设备选取的是美国Benthos公司的sis-1624型双频声呐。

试验工况见表2。

表2 水下电视检测试验工况表2.2 检测结果分析第1组试验结果分析可知,图1中分布多块不均匀的阴影区域,阴影区域里有多条排列规则的条状阴影,推测应该是排体上系结的砼块,推测铺排区域淤沙严重,大部分排体已被淤沙掩埋。

图2中右边位置可以看到一片整齐的阴影区域,有部分整齐的条状阴影,推测是排体上系结的砼块。

可以看到阴影区域边界整齐,可以区分出铺排区域,但是无法判断排体搭接。

在试验中,我们发现减小检测距离,获得声图的图案要相对清晰;高频扫测时,无法获得回波信号,主要原因一是江水含沙量太大,二是检测距离太大,高频信号损失严重。

第2组试验结果分析可知,由于碾子湾沉排已经完成6年,沉排区域完全无法分辨,侧扫声呐难以分辨砼块等相对较小的物体,但对于较大范围的目标有一定可视性,并且可以获取目标的区域范围和坐标方位。

第3组试验结果分析可知,1#潜坝护岸未出现任何变形,可以判断出1#潜坝护坡在经历此轮洪峰后,枯水平台,护坡和马道保持稳固,未出现崩岸和损坏情况。

3、机械扫描声呐检测试验3.1 检测设备及工况本试验使用的是MS1000扫描声呐,试验工况见表3。

三组工况分别对排体的铺设以及砼块绑系情况、砼块移动情况和大范围区域情况进行试验。

表3 水下电视检测试验工况表3.2 检测结果由声图(图3,图4)分析表明,圆心处即是声呐位置,周围黑色区域为盲区,半径为1.8米左右。

对比排布未搭接图和排布搭接图,整张排布上面砼块清晰可见,大部分排列整齐。

在图3中,我们发现声呐扫测盲区左方区域即为未搭接区域,在声呐软件上测量未搭接的宽度大概为1.1米。

随后,我们派遣潜水员下水进行探摸,验证了下方搭接缝确实没有搭接上,用标尺测量,两张排布边缘相距1m左右,与声呐图像上测量的距离相近。

左方排布边缘有卷排现象,搭接缝下方有大量淤砂,而在声呐右下方则可以看到排布隆起,可能是叠排或者此区域为突起地形。

图4中,我们可以看到搭接良好的排布,搭接缝顺直,排布整体铺设平顺整齐,砼块绑系稳固,排体上有部分淤砂,但仍然无法得到排体搭接宽度。

试验结果表明,从MS1000机械扫描声呐的声图中,我们可以得到整张排体的铺设情况、砼块绑系情况的质量信息,但是无法得到排体搭接宽度。

水下检测技术的适用性分析1、适用性分析指标本文主要利用水力学指标体系对所选检测方案的适用性进行分析。

具体则选择宽矩形明槽断面切应力的分布、宽矩形明槽的层流运动和恒定总流的动量方程作为指标检验各水下检测技术的适用性。

1.1宽矩形明槽断面切应力分布对于宽矩形明槽均匀流,过水断面上时均流速u是水深y的函数。

由于槽宽对于水深而言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取单位宽度明槽来进行分析,如图5所示。

取单宽B=1m来分析,切应力只作用在bd和ef的界面上,在两侧面ab和cd上不出现切应力。

所以取aecf水体分析,得出摩阻流速公式见式(1),式中R是水力半径,J水力坡度。

图5 平均切应力分析图■(1)1.2宽矩形明槽的层流运动宽矩形明槽层流的纵剖面图中,切应力τ的分布可用式(2)计算,根据牛顿内摩擦定律,切应力与横向流速梯度du/dy的关系如下:■(2)将上两式联立,进行积分将实际无滑动边界条件(当y=0,u=0)代入得:■(3)在自由表面上,y=h,流速达到最大值umax,由此得:■(4)由(3)与(4)两式得:■(5)式中:y为水底到计算面的垂直距离;u为y对应水深处的流速;h为水深;umax 为自由面(即水面)最大流速。

1.3恒定总流的动量方程以m表示物体的质量,v为速度,ΣF表示作用于物体上所有外力的合力,则动量定理的数学表达式为■(6)针对液体总流,利用式(6)来推导适用于液体运动的动量方程。

在一恒定的总流中取1-2流段来分析。

经过■时段后,该流段运动到1`-2`位置其动量变化为(M3-1`-M1-1`)。

为了计算1-1`段得动量M1-1`,在1-1`段上任取一元流,其上流速为u1,则1-1`段得长度为u1■,质量为ρu1■dA1,动量为ρu1■dA1u1。

对面积A1积分,并采用断面平均流速v代替实际流速u,产生的误差用动量修正系数α`来改正,则动量M1-1以及修正系数α`可以表达成:■(7)由于所取断面在渐变流上,流速u几乎平行且和断面平均流速v的方向基本一致,故■(8)在一般渐变流中■,为简单起见,一般可取■。

则动量差■将上式代入式(6)得:■(9)2、技术适用性分析通过分析在整治工程中最恶劣的工况条件(h≥20m,3m/s≥v≥1.5m/s)下,检测设备的受力状态来验证设备是否能够适应大水深工况条件下的水下工程检测。

2.1 水下电视检测适用性分析根据《长江航道水运工程检测技术规程》(试行)规定,潜水探摸摄像检测水域最大流速不超过1.5m/s。

因此在荆江河段航道整治项目中只要流速在此范围,水下电视检测方案是适用的。

2.2 侧扫声呐检测适用性分析侧扫声呐是随船在水中拖曳式行进的,假设工况条件为流速3m/s,水深30米(已知中下游长江的水力坡降为0.00003)。

检测船舶逆流以1m/s船速拖曳拖鱼在水深25米处进行扫侧作业,对拖鱼进行受力分析(如图6)得:水平方向上:■,垂直方向上:■,则:■。

而拖曳拖鱼的绳索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

所以采用拖曳式侧扫声呐满足在流速3m/s,和水深30m的作业工况。

2.3 机械扫描声呐检测适用性分析机械扫描声呐采用声呐搭载平台将声呐设备放置于水底进行扫描检测的方式。

由于我们无法测量声呐放置于水下土工布上的摩擦系数,因此我们通过实验获得经验值的方式得到设备稳定时对应的摩擦系数。

流速为1.5/s的工况下,将声呐搭载平台四角分别加载两块6KG铅块,用简易起吊设备放入水底,可达到受力稳定。

设备受力分析如图7所示:在水平方向上:■,在垂直方向上:■。

根据实际工况计算可得:在h=20m,表面流速达到3.0m/s时,需在搭载平台上增加两块6KG的铅块稳定平台。

在h=25m时,所有流速下都满足稳定要求。

在h=30m时,在h=30m时,所有流速下都满足稳定要求。

由以上计算表格可知,通过调整搭载平台配重的方式可以满足声呐设备在大水深条件下的作业。

结论从检测允许最大流速方面来看,侧扫声呐检测及机械扫描声呐检测可以在3m/s的流速下工作,水下电视检测只能在1.5m/s流速内工作,又因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区域流速一般在3m/s流速以下,因此声呐设备满足荆江航道整治工程水下沉排施工质量检测;但水下电视在流速不大于1.5m/s条件内检测精度最高,可以作为机械扫描声呐检测结果的验证手段。

从检测精度方面来看,水下电视及机械扫描声呐精度能够满足沉排施工质量检测,而侧扫声呐精度则达不到要求,无法满足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水下沉排施工质量检测的要求。

从检测效果方面来看,水下电视只能对沉排效果进行定点检测,无法覆盖整张排体进行全面检测。

机械扫描声呐检测效果较好,能够检测整张排体的沉排效果,且机械扫描声呐检测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实时反馈沉排质量信息,当发现问题时可以及时采取解决方案。

从检测时间上来看,水下电视检测周期较长,并且只能在沉排结束沉排船移位以后进行检测,无法进行过程检测。

机械扫描声呐检测时间周期较短,可以在沉排过程中绑系砼块期间进行检测,且减少了潜水员下水作业频率和作业时间,大大减小了潜水作业存在的安全隐患。

因此,综合来看,采用机械扫描声呐检测技术配合水下电视检测技术作为验证手段,较为适用于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水下沉排施工质量检测。

(作者单位:长江航道局荆江航道整治工程建设指挥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