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诊疗规范
常见急危重伤病重症医学科诊疗规范
常见急危重伤病重症医学科诊疗规范篇一:重症医学科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目录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重症医学科第一章重症医学科收治范围一、急性、可逆、已经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不全,经过重症医学科的严密监护和加强治疗短期内可能得到康复的患者。
二、存在各种高危因素,具有潜在生命危险,经过重症医学科严密的监护和随时有效治疗可能减少死亡风险的患者。
三、在慢性器官功能不全的基础上,出现急性加重且危及生命,经过重症医学科的严密监护和治疗可能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患者。
四、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终末状态、不可逆性疾病和不能从重症医学科的监护治疗中获得益处的患者,一般不是重症医学科的收治范围。
第二章常见急危重伤病重症医学科诊疗原则根据重症病人特点,在重视原发病诊疗基础上,强调器官功能评估与支持。
一、休克(一)持续生命体征监测(心电、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
(二)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
(三)尽快建立静脉通路。
(四)积极处理原发病因。
(五)调整容量状态。
(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或)强心药物,维持血压,保障灌注。
(七)观察尿量、血乳酸等灌注指标并保障组织灌注水平。
二、急性呼吸衰竭(一)氧疗。
(二)明确并保持气道通畅。
(三)及时行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
(四)积极进行评估,能明确原因者,按相应抢救原则处理。
(五)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三、急性肾功能衰竭(一)评估肾功能。
(二)分析导致肾功能衰竭的原因。
(三)根据急性肾功能衰竭病因,确定初步治疗方案。
(四)必要时根据肾脏支持的处理常规进行肾脏支持。
四、急性肝脏衰竭(一)评估肝功能。
(二)查找肝功能衰竭原因。
(三)去除病因,尽可能停用可导致肝损伤的药物。
(四)注意纠正凝血功能。
(五)注意并发症的防治。
(六)必要时进行人工肝等支持治疗。
五、急性左心衰竭(一)评估心脏功能及容量状态。
(二)查找导致心脏功能衰竭原因。
(三)积极去除诱发因素。
(四)积极调整容量状态,如利尿剂无效时,应用CRRT。
急诊科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
急诊科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1. 引言急诊科是医院中负责紧急救治的一门临床科室,其诊疗工作的规范和技术操作的规范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急诊科的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进行详细介绍和解读,以期帮助医务人员做好相关工作。
2. 急诊科诊疗常规规范2.1 急诊科排队和分诊规范在急诊科门诊就诊过程中,排队和分诊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够有效提高就诊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以下是急诊科排队和分诊的规范要求: - 患者应按照来诊先后顺序进行排队,不得插队; - 分诊过程中,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进行合理安排,确保重症患者能够优先得到治疗; - 分诊过程中,医务人员应注意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的就诊需求和主诉,及时做出合理的判断。
2.2 急诊科病历记录规范急诊科病历记录是程序的一部分,该记录的规范与完整性对于科室日常工作的开展和后续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急诊科病历记录的规范要求: - 病历记录应包括患者个人信息、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和处理等内容; - 病历记录应准确、简明扼要,避免大量重复性文字描述; - 病历记录应采用标准化表格,方便后续筛选和整理。
2.3 急诊科常规检查和诊断规范在对患者进行诊断前,医务人员应进行一系列的常规检查。
以下是急诊科常规检查和诊断的规范要求: - 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安排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心电图、X光片等; - 医务人员应仔细分析患者的检查结果,并结合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判断和诊断; - 对于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的患者,应及时向相关科室转诊。
3. 急诊科技术操作规范3.1 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规范急诊科是处理危重病患者的重要场所,心肺复苏技术操作的规范对于提高抢救效果、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
以下是心肺复苏技术操作的规范要求: - 在进行心肺复苏之前,应先判断患者的心脏骤停类型(如VF、VT、PEA、Asystole等); - 在进行心肺复苏时,应按照最新的国际指南进行操作,并配合使用相关的设备和药物; - 心肺复苏操作需有至少两名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同时进行,其中一人负责胸外按压,另一人负责通气。
急诊科疾病诊治流程规范
急诊科疾病诊治流程规范前言为了提高急诊科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诊治效率,确保患者得到及时且准确的诊断和治疗,特订立本规章制度。
本规章制度是医院的基本管理制度之一,适用于急诊科疾病的诊治过程。
全部医务人员都应严格遵守,以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一、就诊程序1.患者到达急诊科后,应在接待台进行挂号登记,并供应身份证明和医保卡。
2.挂号后,患者按次序等待医生接诊,等待期间可以在候诊区等待。
3.医生依照就诊次序,对患者进行问诊和体格检查。
必需时,医生会要求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4.依据患者病情和检查结果,医生进行初步诊断并订立治疗方案。
5.医生将初步诊断和治疗方案告知患者,并征得患者的同意。
6.患者依据医生的建议,前往相应的检查科室或药房进行进一步检查或取药。
7.检查结果出来后,患者回到急诊科进行复诊,医生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8.医生依据诊断确定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并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动。
9.治疗结束后,医生填写病历并进行医嘱。
10.医生向患者解释治疗效果和注意事项,并供应必需的病愈引导。
二、诊治流程规范1.急诊科医生应严格遵从医学道德和职业操守,以患者的需求和利益为中心,确保诊断准确、治疗规范。
2.医生在接诊时,应耐性倾听患者的主诉,认真询问病史,并认真记录。
3.医生在进行体格检查时,应细致全面,避开遗漏紧要体征和症状。
4.医生在订立诊断和治疗方案时,应依据科学依据和临床经验,确保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5.患者的治疗方案应明确具体,包含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病愈治疗等内容,并向患者解释清楚。
6.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应严格依照规定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要求进行,确保操作的安全和规范。
7.医生在治疗结束后,应及时填写病历和医嘱,并向患者解释治疗效果和注意事项。
8.医生应紧密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动,依据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9.医生应向患者供应必需的病愈引导,帮忙患者了解疾病的预后和自我管理。
三、医疗质量管理1.急诊科应建立全面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包含对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方案
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国卫办医发〔2013〕32号)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目录第一部分院前医疗急救第一章院前医疗急救范围及流程一、院前医疗急救范围二、院前医疗急救流程第二章需要急救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急危重伤病种类一、需要急救患者的生命体征二、常见急危重伤病种类(一)急症疾病种类(二)危重症疾病种类第三章常见急危重伤病院前医疗急救诊疗规范一、急症的院前医疗急救诊疗规范(一)休克(二)胸痛(三)腹痛(四)呼吸困难(五)气道异物(六)呕血(七)咯血(八)意识障碍(九)小儿高热惊厥二、危重症的院前医疗急救诊疗规范(一)循环系统1.心脏骤停2.急性冠脉综合征3.急性左心衰竭4.恶性心律失常5.高血压危象(二)呼吸系统1.重症支气管哮喘2.呼吸衰竭(三)消化系统(四)内分泌系统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糖尿病低血糖昏迷(五)神经系统1.急性脑血管病2.癫痫大发作(六)意外伤害1.坠落伤2.爆炸伤3.枪伤4.电击伤5.溺水6.中暑7.急性中毒8.急性过敏性反应9.动物性伤害(七)外科危重症1.创伤2.颅脑损伤3.胸部损伤4.四肢损伤5.烧(烫)伤(八)妇产科危重症1.阴道出血2.胎膜早破3.急产4.宫外孕破裂第二部分医院急诊科第一章医院急诊科救治范围及流程一、医院急诊科救治病种范围二、急诊处理流程三、急诊处置分级第二章急诊患者中危重症的判别标准第三章常见急危重伤病医院急诊科诊疗规范一、急症的医院急诊科诊疗规范(一)休克(二)胸痛(三)腹痛(四)呼吸困难(五)呕血(六)大咯血(七)昏迷(八)小儿热性惊厥二、危重症的医院急诊科诊疗规范(一)循环系统1.心脏骤停2.急性冠脉综合征3.急性左心衰竭4.心律失常5.高血压危象6.急性心包压塞(二)呼吸系统1.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2.呼吸衰竭3.重症肺炎4.肺栓塞(三)消化系统1.上消化道出血2.急性重症胰腺炎3.急腹症(四)内分泌系统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非酮性高渗性糖尿病昏迷3.糖尿病低血糖昏迷4.甲亢危象5.肾上腺皮质功能危象6.垂体危象7.严重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五)神经系统1.急性脑血管病2.癫痫大发作3.重症肌无力危象(六)意外伤害1.坠落伤2.爆炸伤3.电击4.溺水5.中暑6.急性中毒7.过敏反应8.动物性伤害(七)创伤和烧伤1.多发性创伤2.颅脑损伤3.胸部损伤4.腹部损伤5.脊柱/脊髓损伤6.四肢损伤7.骨盆骨折8.烧(烫)伤(八)妇产科危重症1.阴道出血2.产后出血3.胎膜早破4.急产5.宫外孕破裂出血第三部分重症医学科第一章重症医学科收治范围第二章常见急危重伤病重症医学科诊疗原则一、休克二、急性呼吸衰竭三、急性肾功能衰竭四、急性肝脏衰竭五、急性左心衰竭六、出凝血功能障碍第三章常见急危重伤病重症医学科诊疗规范一、休克(一)低容量性休克(二)感染性休克(三)心源性休克(四)梗阻性休克二、循环系统(一)心脏骤停(二)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塞(三)急性左心衰竭(四)恶性心律失常(五)高血压危象三、呼吸系统(一)重症哮喘(二)AECOPD(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四、消化系统(一)消化道出血(二)急性肝脏衰竭(三)急性重症胰腺炎五、内分泌系统(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二)低血糖昏迷(三)高渗性昏迷(四)甲亢危象六、急性肾损伤和血液净化(一)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早期诊断(二)肾脏替代的指征七、妇产科急症(一)妊高症(二)产后大出血(三)羊水栓塞八、出凝血功能障碍(一)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二)DIC九、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一)重度颅脑创伤(二)急性脑血管病(三)癫痫持续状态十、严重多发创伤十一、外科大手术术后十二、突发高热第一部分 院前医疗急救第一章 院前医疗急救范围及流程一、院前医疗急救范围急危重伤病指各种若不及时救治病情可能加重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其症状、体征、疾病符合急危重伤病标准。
医院急诊科规范化流程
医院急诊科规范化流程医院急诊科规范化流程旨在确保急诊服务的高效、安全和规范,以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急诊科规范化流程:1.接诊与分诊:●患者到达急诊科后,首先由接诊护士或医生进行初步评估,包括了解患者的基本病情、病史、过敏史等。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进行快速而准确的分诊,将患者分配到相应的诊室或抢救区域。
2.者评估与诊断:●急诊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疼痛程度等。
●根据评估结果,医生进行初步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3.紧急处理:●对于病情危急的患者,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如心肺复苏、止血、输液等,以稳定患者生命体征。
●通知相关科室和人员,做好进一步的抢救或治疗准备。
4.辅助检查:●根据诊断和治疗需要,安排患者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心电图、B超、X线CT等。
●检查结果及时返回给急诊医生,以便进行后续诊断和治疗。
5.治疗与处置:●根据诊断和检查结果,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对于需要留院观察或住院治疗的患者,办理相关手续,并安排合适的病房。
6.记录与报告:●急诊医生和护士需详细记录患者的诊疗过程、用药情况、病情变化等。
●及时将患者的情况报告给上级医生或相关部门,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
7.患者流转与交接:●对于病情稳定或需要转科治疗的患者,进行妥善的流转安排,确保治疗的连贯性。
●在患者流转过程中,做好相关信息的交接和记录。
8.持续改进与优化:●急诊科应定期对工作流程进行评估和改进,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收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急诊服务流程。
此外,急诊科还应遵循相关的医疗法规和伦理准则,确保医疗行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同时,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应急处理能力。
通过规范化的急诊科流程管理,可以确保急诊服务的快速、准确和高效,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服务。
制定:审核:批准:。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__技术操作规范更新版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__技术操作规范更新版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第一章急性颅脑损伤第二章出血性休克第三章过敏性休克第四章急性呼吸衰竭第五章急性左心衰竭第六章急性肾功能衰竭第七章急性心梗及并发症第八章AMI溶栓治疗常规第九章心律失常第十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第十一章脑出血第十二章上消化道出血第十三章癫痫持续状态第十四章小儿高热惊厥第十五章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第十六章急性酒精中毒第十七章急性巴比妥类中毒第十八章急性苯二氮卓类中毒第十九章灭鼠药中毒第二十章有机磷农药中毒第二十一章急腹症第二十二章创伤诊疗常规第二十三章多发伤的诊疗常规第二十四章心肺复苏术CPR第二十五章脑复苏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一、气管插管二、机械通气三、电除颤四、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术五、清创缝合术六、晚期(感染)伤口处理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第一章急性颅脑损伤急性颅脑损伤的现场急救处理(一)初步检查1. 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 生命体征:(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在颅脑损伤现场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现场抢救: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现场急救。
现场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
现场急救顺序为: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动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急诊科诊疗规范
第三部分急诊科诊疗规范第一章急诊症状鉴别常规第一节心脏骤停【临床表现】(一)基本表现1.发病或受伤后24小时内心脏停搏。
2.意识突然丧失。
3.大动脉(颈动脉和股动脉)摸不到搏动。
4.呼吸停止或抽搐样呼吸。
(1)将面部贴近患者的鼻部,感觉呼吸时气流。
(2)听病人是否有呼吸声。
(3)看胸廓有无起伏。
5.瞳孔散大固定。
(1)常于停搏后45秒才出现瞳孔散大。
(2)1~2分钟后才出现瞳孔固定。
(3)部分在心脏骤停后无瞳孔散大。
(4)不能作为早期诊断依据。
6.全身发绀7.心电图表现为心室颤动、无脉有电活动或心室停搏(二)问诊要点1.不适宜花时间详细询问病史。
2.扼要询问目击者:(1)发作到就诊时间。
(2)患者发作前症状,当时所处环境。
(3)有无外伤史。
(4)心脏病史。
(5)药物、化学品中毒史。
【院前处理】1.就地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
2.A(airway):保持气道通畅。
3.B(breath):建立人工呼吸。
4.c(circulation):建立人工循环。
5.有条件场地使用体外自动除颤器。
6.及时呼救,转运至最近医院。
7.建立静脉通路。
8.心电图,心电监护。
【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诊断1.意识突然丧失。
2.大动脉(颈脉和股动脉)摸不到搏动。
3.心电图。
(1)心室颤动或扑动、持续性心动过速。
(2)电机械分离。
(3)心室停搏。
4.根据前两项即可作出临床诊断(二)鉴别诊断急性意识障碍(有脉搏):(1)晕厥。
(2)虚脱。
(3)急性脑血管病。
(4)低血糖。
(5)急性气道阻塞。
(6)头部创伤。
【急诊治疗】(一)基本处理1.基础生命支持直至恢复自主呼吸循环(1)基础生命支持包括识别心脏骤停、心脏事件、卒中、气道异物梗阻,心肺复苏和体外自动除颤器使用。
(2)A:保持气道通畅:①人工或吸引器清除呼吸道异物(如义齿、呕吐物);②怀疑为气道异物可采用l~emilich手法排除;③患者取仰卧位,前额用力加压,头后仰,提高颏部,使下颌尖、耳垂与平地成垂直;④气管内插管,或食管气管联合式导气管、喉罩;⑤必要时环甲膜穿刺、气管切开。
(完整word版)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__技术操作规范更新版
(完整word版)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__技术操作规范更新版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第一章急性颅脑损伤第二章出血性休克第三章过敏性休克第四章急性呼吸衰竭第五章急性左心衰竭第六章急性肾功能衰竭第七章急性心梗及并发症第八章 AMI溶栓治疗常规第九章心律失常第十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第十一章脑出血第十二章上消化道出血第十三章癫痫持续状态第十四章小儿高热惊厥第十五章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第十六章急性酒精中毒第十七章急性巴比妥类中毒第十八章急性苯二氮卓类中毒第十九章灭鼠药中毒第二十章有机磷农药中毒(完整word版)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__技术操作规范更新版第二十一章急腹症第二十二章创伤诊疗常规第二十三章多发伤的诊疗常规第二十四章心肺复苏术CPR第二十五章脑复苏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一、气管插管二、机械通气三、电除颤四、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术五、清创缝合术六、晚期(感染)伤口处理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第一章急性颅脑损伤急性颅脑损伤的现场急救处理(一)初步检查1。
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
生命体征:(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 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在颅脑损伤现场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现场抢救: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现场急救。
现场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对急病急救者提供快速、准确的诊疗服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是指急诊科医生在开展诊疗工作时,需要遵循的标准化操作规范。
本文将介绍以下几个方面的规范:一、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的建立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应根据当前诊疗标准和临床实践经验制定,具有权威性和时效性。
指南内容应包括常见急诊疾病的诊治思路和标准化诊疗方案,常用急诊医学仪器的操作方法和要求,急诊护理基本操作规范等。
二、急诊医学仪器操作规范急诊科医生在操作急诊医学仪器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和要求进行,防止因操作不规范而造成不必要的风险。
以下为常见急诊医学仪器的操作规范:1.心电图机(1)接电极:应先浸泡在温水中10分钟;将擦拭后的电极贴于患者触电部位,确保电极贴紧。
(2)完成接线后,应检查电极是否安装正确,查看导联是否接通,胸导联是否按照应有的位置安装。
2.血液透析机(1)透析机的基础设置:应严格遵循医院规章制度,确保透析机的工作环境清洁卫生,对于不同病人应设置不同的透析程序。
(2)操作过程:打开与关闭透析机的时间应准确,不能使透析液流到床单或地上,需加强病人监测,一旦病人出现过敏、痰中沉淀物增加等情况应及时取出透析器。
三、急诊护理基本操作规范急诊科护士应准确识别病情,采取正确的急救护理操作,协助医生完成治疗。
以下为常见急诊护理基本操作规范:1.急救站前接诊:及时为来院的急诊患者提供解释和安慰,简单询问病情和诊断结果,以超前地了解待接诊病人的病情情况。
2.监护仪监测:在设置监护仪前,应先检查带电源是否正常,电极是否完好,再进行逐个测试,防止因操作不当而出现误判。
3.导尿操作:导尿时,应注意膀胱的压力、尿管通畅程度,同时注意避免感染,避免操作不当导致患者疼痛。
四、总结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是急诊科医生和护士确保诊疗安全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必备规范。
医院应加强对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不断完善急诊科诊疗指南,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
医学专题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
表 Essen 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
危险因素
分
值
<65 岁
0
65~75 岁
1
>75 岁
2
高血压
1
糖尿病
1
既往心肌梗死
1
其他心血管疾病
1
(除外心房颤动和心肌梗
死)
外周动脉疾病
1
吸烟
1
既往缺血性脑卒中/TIA 史 1
最高分值
9
注:0~2 分为低危,3~6 分为中危,7~9 分为高危。
二级预防的 ESRS 评分是根据 CAPRIE 试验得出的,是为脑卒中亚组分析开发 的卒中风险预测工具(见表),可见风险不同的患者易损程度不同,其最高得分 为 9 分。如果是 0~2 分,说明脑卒中的复发率比较低;但 3 分是一个分界值, 大于 3 分者复发几率高,而且评分越高,发生脑卒中和复合心血管事件的危险越 高。在应用药物预防脑卒中复发时,氯吡咯雷优于阿司匹林;如果应用他汀类药 物,应该强化他汀治疗。另外,REACH 登记是中国参与的一项研究,这项研究 再次证实:3 分是临床的一个重要分界值。
得分 1 1
2 1
2 1 1
ABCD2 评分能确定 TIA 患者是否为卒中的高危人群;通常存在单肢无力或言语障碍,尤 其是症状持续 1 小时以上者。
所有的怀疑 TIA 的患者应该进行包括明确卒中风险在内的全面评估。 应在治疗的初期就使用 ABCD2 评分工具进行卒中风险系数评估。 ABCD2 评分 0-3 分判定为低危人群,4-5 分为中危人群,6-7 分为高危人群。
病例5
女性,63岁,因“突然意识丧失约1小时”来诊, 血压220/120mmHg,心率110次/分,SPO2 70%, 瞳孔针尖样缩小,双肺满布湿罗音。既往体健。 心电图示多导联ST段明显压低,AVR导联ST段抬 高。心脏彩超示节段性心肌运动不良,EF53%。 脑CT无明显异常。予抗凝、抗血小板、硝酸酯类 药物,并紧急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 氧饱和度改善,但10余分钟后血压明显下降至 90/65mmHg,心率110次/分,随后血压继续下降, 需升压药维持 。
危重症的医院急诊科诊疗规范(参考文本)
危重症的医院急诊科诊疗规范1、循环系统。
(1)心脏骤停。
【紧急医疗救治原则】按照指南实施心肺复苏。
(2)急性冠脉综合征。
【紧急医疗救治原则】1)一般处理。
①患者卧床,停止任何主动活动。
②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
④心电图。
⑤胸片。
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电解质、血糖、心肌损伤标志物凝血功能。
⑧请心内科医生会诊,确定并安排进一步治疗。
⑨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
2)药物治疗。
①扩冠治疗。
②镇痛。
③抗凝抗血小板治疗。
④溶栓治疗。
(3)急性左心衰竭。
【紧急医疗救治原则】1)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2)使患者呈坐位或半卧位,双小腿下垂。
3)扩张血管治疗。
4)保持静脉通道畅通,利尿治疗。
5)静脉注射吗啡3~5mg。
6)视病情酌情使用强心药,氨茶碱和地塞米松。
(4)心律失常。
【紧急医疗救治原则】1)快速心律失常。
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
a.兴奋迷走神经。
b.普罗帕酮。
c.有器质性心脏病或心功能不全者首选胺碘酮。
d.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考虑直流电复律。
②室性心动过速(VT)。
a.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室性心动过速,立即直流电复律。
b.血液动力学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可选择胺碘酮、利多卡因等治疗。
c.尖端扭转性室速,首选硫酸镁,禁用电复律。
③心室纤维颤动(VF)/心室扑动。
a.立即非同步直流电复律。
b.查找并纠正病因或诱因。
c.心肺复苏。
④快速心房颤动(Af)/心房扑动(AF)。
a.以控制心室率为主。
b.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病人应选用胺碘酮。
c.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同步直流电复律。
注意:预激综合症合并房颤时a.不用作用于房室结的药物。
b.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立即同步直流电复律。
c.血流动力学稳定,可选用静脉胺碘酮或普罗帕酮。
2)缓慢心律失常。
①无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5次/分,无需治疗。
②导致晕厥的病窦综合征,尤其是慢-快综合征,可临时体外起搏。
③房室传导阻滞。
a.Ⅰ度和Ⅱ度文氏阻滞可观察,查找与纠正病因。
b.Ⅱ度Ⅱ型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应立即安装起搏器,如无条件起搏,可试用阿托品或肾上腺素静脉滴注。
急诊科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
急诊科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主要负责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紧急救治和诊疗工作。
为了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急诊科必须制定一套完善的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
以下是一个急诊科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的范例,供参考。
一、急诊科常规1.急诊科设备和设施的维护:急诊科应保持相关设备和设施的良好状态,包括呼吸道管理设备、心脏监护仪、急救车辆等。
每天上班前,护士应对相关设备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2.维持急诊科的清洁和卫生:急诊科是一个高风险的工作环境,因此必须保持清洁和卫生。
工作人员应及时清理和消毒工作区域、器械和设备。
3.快速接诊:急诊科的工作人员应迅速响应病人的急诊需求,迅速评估病情并给予适当救治。
4.快速评估和处理危重病人:对于危重病人,急诊科的医生和护士应迅速评估病情并采取适当的救治措施,以维持其生命体征的稳定。
5.快速取得实验室和影像检查结果:急诊科应与实验室和影像科协调合作,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检查结果,以便快速诊断和确定治疗方案。
6.合理利用药物和药物管理:急诊科必须合理使用药物并按照规定规范管理,包括药物的储存、配药、使用和记录。
所有药物都应符合相关规定,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7.合理利用急救车辆:急诊科在处理病人时应合理利用急救车辆,确保病人的及时转送和救治。
二、急诊科操作规程1.急诊科的医生和护士应接诊患者,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和病史,并进行快速初步评估。
2.对于危重病人,急诊科应立即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如氧气给予、静脉通路建立、抗生素使用等。
3.急诊科应建立完善的病人流程和协作机制,以确保患者的快速就诊和救治,包括清晰的医护分工和沟通流程等。
4.对于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诊断的患者,急诊科应及时安排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等,并迅速获得相关结果。
5.急诊科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和检查结果,及时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和解释。
6.急诊科的医生和护士应掌握和运用常见的急救技术和操作技能,如心脏复苏、气管插管、胸腔穿刺等。
急诊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
急诊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急诊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简介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门诊部门,处理各类急性疾病和重症患者。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更新版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更新版
一、急诊科诊疗指南简介
急诊科诊疗指南旨在帮助急诊科医生和护士准确进行诊断和治疗。
本
指南是基于国家制定的医学标准与最新研究成果,同时参阅了国内外相关
指南,整合形成的诊疗指南,以便于统一急诊科医护人员服务水平和病人
治疗质量。
二、急诊科诊疗技术操作指南
1.心理及护理措施
(1)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尊重病人的尊严,提供充分的心理护理,使病人能够放松情绪,便于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2)在检查和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素
养等因素,按照病人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2.检验及护理措施
(1)临床检验样本应严格按照以下要求采集和处理:
A.采集收集样本时,必须按照所采用的检验方法进行。
B.样本收集容器和装置应采用新的、无污染的、无毒的,并确保容器、装置完好无损。
C.采集的样本应立即送至实验室,经过严格的保存和处理。
(2)护理措施包括:
A.根据病情,定期监护病人的血压、脉搏、体温和呼吸等生理指标。
B.给予病人恰当的营养支持,根据病情及特殊情况,给予诊断鉴定、治疗和护理。
急诊病人诊疗规范
急诊病人诊疗规范
(1)在急诊各科工作的医师须具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历。
急诊轮科时间不少于半年,有50%的人员固定在急诊科;
(2)急诊设置有独立的分诊、候诊、诊疗、抢救空间;
(3)综合医院急诊应设内、外、妇、儿基本分科(150张床位以下医院只设内、外科);
(4)急诊接诊时间<5分钟,危重病员立即接诊;
(5)急诊设立二线值班,至少1名高级职称医师;
(6)危重病员检查有专人陪送,等候时间<5分钟;
(7)抢救室有各种急危重症新版抢救规范(上墙);
(8)急诊抢救室有生命体征监护设施;
(9)急诊病员有登记,留观病员有交班,抢救病员床旁交班;
(10)留观病员有观察病历,抢救病员有抢救病历;
(11)急诊留观时间不超过3天,留观24小时以上应有上级医师查房或会诊;
(12)危重病员住院前须有适当的维护生命体征处理;
(13)设立对外公开的急救电话,24小时开通;
(14)设有院前科的院前急救1分钟内出车,没设院前科的2分钟内出车。
出诊人员与急救伤病情相适应、药械完备;。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一、呼吸衰竭【概述】呼吸衰竭是指各种肺内、外疾病导致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致使人体在静息状态下不能维持有效的气体交换,发生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滞留,产生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与代谢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参与呼吸运动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呼吸中枢、运动神经、呼吸肌、胸廓、胸膜、肺和呼吸道的病变,都会导致呼吸衰竭,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给、意识障碍等。
1 .呼吸困难可为呼气性、吸气性或者混合性呼吸困难,患者感觉空气缺乏,客观表现为呼吸用力,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改变。
2.发维口唇、甲床、耳垂和口腔戮膜呈现青紫色。
3.精神神经病症初期有头痛、兴奋躁动、肌肉抽搐、夜间失眠而白天嗜睡,逐渐出现反应迟钝、语言和定向力障碍、澹妄,甚至昏迷。
4.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可出现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也可同时合并代谢性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5.循环系统病症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多汗、球结膜充血水肿、浅表静脉充盈。
严重缺氧可以出现心肌损害、各种类型心律失常甚至心脏停搏,也可引起血压下降,周围循环衰竭、四肢厥冷、休克等。
6.其他脏器功能障碍黄疽、肝功能转氨酶升高、尿中出现蛋白以及管型、血浆尿素氮以及肌醉升高、呕血、黑便等。
8.引起呼吸衰竭基础疾病的临7.动脉血气分析Paoz<60minHg伴(或不伴)PaC0Z>50?Hgo床病症与体征。
呼吸衰竭的分类:按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分:①工型:缺氧而无二氧化碳滞留②工工型:缺氧伴二氧化碳储留.按发病过程分:①急性呼吸衰竭: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突发或者迅速开展,短时间内呼吸功能迅速恶化,引起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损害。
②慢性呼吸衰竭:慢性疾病导致呼吸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经过较长时间开展为呼吸衰竭。
③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在基础疾病如 COPD、哮喘等引起的慢性呼吸衰竭的基础上,发生呼吸系统感染或者气道痉挛等,短时间内 Pao2唤明显下降,PaC02明显上升,为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第一章急性颅脑损伤第二章出血性休克第三章过敏性休克第四章急性呼吸衰竭第五章急性左心衰竭第六章急性肾功能衰竭第七章急性心梗及并发症第八章 AMI溶栓治疗常规第九章心律失常第十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第十一章脑出血第十二章上消化道出血第十三章癫痫持续状态第十四章小儿高热惊厥第十五章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第十六章急性酒精中毒第十七章急性巴比妥类中毒第十八章急性苯二氮卓类中毒第十九章灭鼠药中毒第二十章有机磷农药中毒第二十一章急腹症第二十二章创伤诊疗常规第二十三章多发伤的诊疗常规第二十四章心肺复苏术CPR第二十五章脑复苏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一、气管插管二、机械通气三、电除颤四、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术五、清创缝合术六、晚期感染伤口处理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第一章急性颅脑损伤急性颅脑损伤的现场急救处理一初步检查1. 头部伤情 :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2. 生命体征:1 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2 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在颅脑损伤现场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三现场抢救: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现场急救;现场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现场急救顺序为: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动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故应立即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调整头位为侧卧位或后仰,必要时就地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若呼吸停止或通气不足,应连接简易呼吸器作辅助呼吸;2.制止活动性外出血:头皮血运极丰富,单纯头皮裂伤有时即可引起致死性外出血,开放性颅脑损伤可累计头皮的大小动脉,颅骨骨折可伤及颅内静脉窦,同时颅脑损伤往往合并有其他部位的复合伤均可造成大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而导致循环功能衰竭;因此制止活动性外出血,维持循环功能极为重要;现场急救处理包括:1对可见的较粗动脉的搏动性喷血可用止血钳将血管夹闭;2 对头皮裂伤的广泛出血可用绷带加压包扎暂时减少出血;在条件不允许时,可用粗丝线将头皮全层紧密缝合,到达医院后需进一步处理时再拆开;3 静脉窦出血现场处理比较困难,在情况许可时最好使伤员头高位或半坐位转送到医院再做进一步处理;4对已暴露脑组织的开放性创面出血可用明胶海绵贴附再以干纱布覆盖,包扎不宜过紧,以免加重脑组织损伤;3.维持有效的循环功能:单纯颅脑损伤的病人很少出现休克,往往是因为合并其他脏器的损伤、骨折、头皮裂伤等造成内出血或外出血而致失血性休克引起循环功能衰竭;但在急性颅脑损伤时为防止加重脑水肿而不宜补充大量液体或生理盐水,因此及时有效的制血,快速地输血或血浆是防止休克,避免循环功能衰竭的最有效的方法;4.局部创面的处理:以防止伤口再污染、预防感染、减少或制止出血为原则,可在简单清除创面的异物后用生理盐水或凉开水冲洗后用无菌敷料覆盖包扎,并及早应用抗生素和破伤风抗毒素;5.防止和处理脑疝:当患者出现昏迷及瞳孔不等大,则是颅脑损伤严重的表现,瞳孔扩大侧通常是颅内血肿侧,应静推或快速静脉点滴15--30分钟内20%甘露醇250毫升,同时用速尿40毫克静推后立即转送,并注意在用药后患者意识和瞳孔的变化;转送一转送前的准备:1.强调“急”“快”“救”的原则,特别是对成批伤员的情况;2.确保转运途中抢救器材的齐全和功能完好性,及抢救药品的足够;3.转送前对病情做正确的评估,对途中可能发生的变化应有足够的认识,和变化时的应急措施;4.确保良好的通讯设施,途中与目的地医院保持联系,将病情和抢救信息提前告知,以便目的地医院提前做好抢救准备;二在转送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对有严重休克或呼吸困难疑有梗阻者应就地就近抢救,待病情有所稳定后再转送,切忌仓促搬动及远道转送;2.转送过程中,为防止昏迷病人因误吸入呕吐物、血液、脑脊液引起窒息,应将头转向一侧,对确认无颈椎骨折者可托起颈部,另一只手压前额使之尽量后仰;必要时先行气管插管后再转送;并注意途中随时清除口腔和呼吸道的分泌物;3.对于烦躁不安者,可予以适当的四肢约束,在引起烦躁的原因未解除前,慎用镇静剂;4.四肢和脊柱有骨折的病人应用硬板担架运送,在转送前应做适当固定,以免在搬运过程中加重损伤;5.陪送的医护人员在转送过程中应密切注意病人的呼吸、脉搏及意识的变化,情况紧急时随时停车抢救处理;6.到达目的医院后,陪送的医护人员应向接受单位的医护人员分别详细地将所了解的受伤时间、原因、初步的体检及诊断、现场和途中的病情变化以及处理情况;急诊室处理一处理原则:应本着先救命后治病的原则,特别是在伤员集中送达时,应分轻重缓急;二开通颅脑损伤绿色通道:在患者到达急诊科后20分钟以内需完成以下任务:1.接诊护士:当病人到达急诊科时,急诊接诊护士通过分诊并初步对病情做出判断,疑有脑疝形成时立即通知神经外科医生,同时通知检验科、输血科等有关科室; 2.神经外科急诊值班医生:迅速完成采集病史、体征、书写病历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迅速下达医嘱;3.护士在通知医生及有关科室后,完成测血压、脉搏、呼吸及建立静脉通道,在建立静脉通道时同时留取足够的血液标本分别送检验科、血库查血常规、血型及血交叉、电解质、肾功能、血糖等;当有休克体征时,应尽快建立深静脉通道并进行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及中心静脉压监测,深静脉通道应首选锁骨下静脉,因其粗大15--20毫米且不会因血容量不足而塌陷,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剃毛备皮可节约时间;4.检验科:当接到标本后立即做出结果并报告医生;5.输血科:查出血型并交叉配血准备血源备用;6.理发员:5分钟内完成理发任务;7.护士遵医嘱对有颅内高压患者快速输入20%甘露醇250--500毫升以降颅内压;通知放射科或CT室作好检查准备;通知麻醉科和手术室作好手术准备;若系三无患者无家属及亲友、无姓名、无单位,则应通知医院有关部门领导;三神经外科急诊值班医生任务:1.采集病史:简明扼要地将受伤时间、原因、外力作用的部位、伤后的意识改变、瞳孔的变化、有无呕吐、误吸,曾做何种急救处理,既往的重要病史等; 2.重点体格检查和损伤分级:1 头部外伤情况:有无活动性出血、颅骨骨折、脑脊液漏;2 胸腹部有无压痛、出血、呼吸困难;3 脊柱、四肢有无骨折;4 神经系统症状:包括神志、瞳孔、眼球位置、肢体活动、锥体束征等;5 综合以上检查做出损伤分级;3.在10--20分钟内完成采集病史、体征、书写病历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迅速下达医嘱,决定患者的去向;四急诊处理要求:1.轻型I级1 留急诊室观察24小时;2 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神经系体征变化;3 颅骨X线摄片,必要时CT检查;4 对症处理;5 向家属交待有迟发性颅内血肿可能;2.中型II级1 意识清楚者留急诊室或住院观察48~72小时,有意识障碍者必须住院;2 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神经系体征变化;3 颅骨X线摄片,头部CT检查;4 对症处理;5 有病情变化时头部CT复查,作好随时手术的准备工作;3.重型III级1 须住院或重症监护病房;2 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神经系体征变化;3 颅脑CT;4 积极处理高热、躁动、癫痫等,有颅内压增高表现者,给予脱水等治疗,维持良好的周围循环和脑灌注压;5 注重昏迷的护理与治疗,首先保证呼吸道通畅;6 有手术指征者尽早手术,已有脑疝时,先予以20%甘露醇250毫升及速尿40毫克静脉推注,立即手术;第二章出血性休克诊断一、临床表现特点:1、有原发病的相应病史和体征;2、出血征象:根据不同病因表现为咯血、呕血、便血或内出血外伤;3、有休克征象和急性贫血的临床表现,且与出血量成正比;二、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特点:血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在短期内急剧降低;治疗1、一般治疗:体位、吸氧、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等;2、止血:按照不同病因,采取不同止血方法,必要时紧急手术治疗,以期达到有效止血目的;肺源性大咯血可用垂体后叶素10~20u,置于5%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消化性溃疡及急性胃粘膜病变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可用奥美拉唑40mg稀释后静滴;对肝硬化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可用善得宁,加于5%葡萄糖液20~40ml中静注,每日2次;3、补充血容量:快速补充等张液体,验血型配同型血备用,失血量大者应补液与输血双管齐下;第三章过敏性休克诊断一、临床表现1、由喉头或支气管水肿痉挛引起的呼吸道症状: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窒息感、发绀等;2、循环衰竭症状:心悸、苍白、出冷汗、四肢厥冷、脉弱、血压下降与休克等;3、神经系统症状:头晕、乏力、眼花、神志淡漠或烦躁不安,大小便失禁、晕厥、昏迷、甚至抽搐等;二、诊断要点:1、明确的用药史,或毒虫刺咬史等;2、具有上述的临床表现;3、过敏实验:在过敏性休克康复后,可作皮肤试验以明确致敏原;治疗一、一般治疗1、立即停用或清除引起过敏性反应的物质,由皮肤试验引起的,用止血带结扎注射部位的上臂;2、肾上腺素:立即肌注肾上腺素,最好在原来注射药物的部位注射,以减缓致敏药物的扩散;用量:%溶液,成人每次~1ml,小儿每次~kg,肌注;严重病例可用肌注量的1/2~2/3,稀释于50%葡萄糖液40~50ml中静注;如心跳停止,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肾上腺素作用短暂,如注射首次剂量后不见效,可于3min后复注射;也可以1~2mg,加入5%葡萄糖液100~200ml中静滴;3、吸氧和维持呼吸道通畅,常规吸氧,必要时可作气管内插管可进行人工通气;4、补充血容量:恢复和维持足够的血容量,是抢救过敏性休克重要的一个环节;必要时可作静脉切开,但输液速度不宜过快,过多,以免诱发肺水肿;5、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增强肾上腺素的作用,克服β受体阻断,在高浓度时可阻止CAMP 分解;成人可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100mg,或相当剂量的地塞米松,以50%葡萄糖液40~50ml 稀释后静注,必要时重复注射;6、血管活性药物:间羟胺50~100mg,加入500ml 液体中静滴;7、针刺疗法:双侧内关,合谷及人中穴;二、特殊方法:1、治疗青霉素过敏性反应,可用青霉素酶80万u 肌注1次;2、链霉素过敏反应,10%葡萄糖酸钙溶液,成人一次用量10~20ml,缓慢静注;三、休克恢复期的治疗:应用血管收缩药静滴的病例,在休克控制后,可逐渐减慢其滴速,在严密观察下逐渐停药,停药后24小时血仍无波动者,可认为休克治愈,对注射青霉素或含普鲁卡因的制剂及长效青霉素制剂所引起的休克,尤须注意观察;第四章 急性呼吸衰竭临床表现1.呼吸困难 呼吸频率、节律、幅度的改变;2.发绀 中央性发绀;3.精神神经症状 精神错乱、躁狂、昏迷及抽搐;4.循环系统改变 心动过速、周围循环衰竭、心律失常、心搏停止;5.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表现 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黏膜水肿、应激性溃疡;诊断要点1.有引起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肺实质性病变、肺水肿、肺血管疾病、胸壁和胸膜疾病、气道阻塞、神经肌肉疾病;2.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3.主要依据血气分析:在海平面、标准大气压、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PaO 2<60mmHg,伴或不伴PaO 2>50mmHg;单纯PaO 2<60mmHg 为Ⅰ型呼吸衰竭,伴PaO 2>50mmHg 为Ⅱ型呼吸衰竭;治疗1.保持呼吸道通畅 开放气道,使用支气管扩张剂;2.氧疗 原则保证PaO 2>60mmHg,或SpO 2>90%的前提下,尽量减低吸入氧浓度;Ⅰ型呼吸衰竭高浓度,Ⅱ型呼吸衰竭低浓度;鼻导管、面罩氧疗;3.增加通气量,改善潴留呼吸兴奋剂、机械通气;4.病因治疗;5.一般支持疗法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各种对症治疗、预防和治疗各种肺动脉高压、肺心病、肺性脑病、肾功能不全、消化道功能障碍,特别注意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第五章急性左心衰竭诊断要点1、多有高血压、冠心病、心瓣膜病、心肌病等病史;2、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呈端坐呼吸,常于夜间阵发性发作,大汗淋漓、口唇青紫、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窒息感、频繁咳嗽、喘鸣、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者可出现肺水肿及休克;3、心界可扩大,心率快,奔马律,两肺布满湿罗音及哮鸣音;4、X线检查可见肺门蝴蝶状阴影向周围扩展;鉴别诊断支气管哮喘:多见于青少年,有过敏史,症状发作时双肺可闻及典型哮鸣音,咳出白色粘痰后呼吸困难常可缓解;急救处理1、半卧位或坐位,下垂双腿;2、鼻导管或面罩高流量给氧;3、吗啡5~10mg静滴缓注,可使患者镇静,同时可减轻心脏负荷;4、快速利尿:呋塞米20~40mg静注,于2分钟内推完,10分钟起效,可持续3~4小时,4小时后可重复;除利尿外,还可扩张静脉,减轻肺水肿;5、血管扩张剂:①硝普纳:为动、静脉血管扩张剂,剂量~25ug/min滴入,维持收缩压100mmHg左右;②硝酸甘油:对本药的耐受量个体差异大,先以10ug/min开始,根据病情调整剂量;③酚妥拉明:α-受体阻滞剂,静脉滴注以min,最大可增至~ mg/min,并监测血压;6、洋地黄制剂:最适合于有房颤伴有快速心室率并已知有心室扩大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者,首剂:~+25%葡萄糖20ml缓慢静推,必要时2~4小时后可再给~;7、氨茶碱:对一时尚难肯定为心性或支气管性哮喘者,可用氨茶碱+5%葡萄糖20ml,缓慢静注10~15分钟或静滴;第六章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衰竭ARF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肾功能急剧坏转,体内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临床表现一、少尿期:1.大多数在先驱症状12-24小时后开始出现少尿每日尿量50-400ml或无尿;一般持续2-4周;2.可有厌食、恶心、呕吐、腹泻、呃逆、头昏、头痛、烦躁不安、贫血、出血倾向、呼吸深而快、甚至昏迷、抽搐;3.代谢产物的蓄积:血尿素氮、肌酐等升高;出现代谢性酸中毒;4.电解质紊乱:可有高血钾、低血钠、高血镁、高血磷、低血钙等;尤其是高钾血症;严重者可导致心跳骤停;5.水平衡失调,易产生过多的水潴溜;严重者导致心力衰竭,肺水肿或脑水肿;6.易继发呼吸系统及尿路感染;二、多尿期:少尿期后尿量逐渐增加,当每日尿量超过500ml时,即进入多尿期;此后,尿量逐日成倍增加,最高尿量每日3000-6000ml,甚至可达到10000ml以上;在多尿期初始,尿量虽增多,但肾脏清除率仍低,体内代谢产物的蓄积仍存在;约4-5天后,血尿素氮、肌酐等随尿量增多而逐渐下降,尿毒症症状也随之好转;钾、钠、氯等电解质从尿中大量排出可导致电解质紊乱或脱水,应注意少尿期的高峰阶段可能转变为低钾血症;此期持续1-3周;三、恢复期:尿量逐渐恢复正常,3-12个月肾功能逐渐复原,大部分患者肾功能可恢复到正常水平,只有少数患者转为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断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肾前性、肾性、肾后性一、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二、急性肾衰竭可根据数日至数周内肾小球滤过功能呈进行性急剧下降,血肌酐每日升高~L~dl或24~72h内血肌酐相对升高25%~100%诊断;急性肾小管坏死可以根据原发病史,少尿和尿改变的特点作出诊断;治疗早期一、治疗原发病二、尽早适用利尿剂维持尿量:1.甘露醇~25g静滴,观察2小时,无效重复使用一次;2.速尿240mg静脉注射,观察2小时;无效加倍使用一次;三、血管扩张剂:多巴胺10~20mg,酚妥拉明5~10mg,加入10%葡萄糖300ml静滴,15滴/分;四、上述治疗无效,急性肾衰确立,按少尿期处理;少尿期一、限制入水量二、高热量高必需氨基酸低蛋白饮食三、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四、保守疗法不理想时尽早透析,透析指征:1.血钾>L;2.血尿素氮>L,或血肌酐>L;3.二氧化碳结合力<15mmol/L;4.少尿期>72小时;5.明显水钠潴留表现;6.明显尿毒症表现;多尿期一、根据血尿素氮调整饮食,递增蛋白质摄入量;二、调整补充水、电解质;第七章急性心梗及并发症诊断要点1、了解发病诱因和先兆症状,不稳定性心绞痛是常见的梗死前症状;2、突发性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上肢或下颌,持续半小时以上,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五缓解;3、老年人症状不典型,以呼吸困难、心衰最多见,还可出现上肢疼痛、恶心呕吐、心律失常、晕厥等;4、心电图改变导联描记1S-T段抬高型;①典型改变:ST段抬高弓背向上,病理性Q波,T波早期高耸,后渐降至倒置;②动态变化:a:数小时内可尚无异常,或出现异常高大、两肢不对称的T波;b:数小时后ST段明显抬高,弓背向上,与直立T波连接,数小时至2日出向病理性Q波,同时R波减低;2非S-T段抬高型;①典型改变:ST段抬高,或有对称性T波倒置,为心内a:无病理性Q波,S-T段压低≥但aVR导联可有V1膜下心肌梗死;b:无病理性Q波,也可无S-T改变,仅有T波倒置;②动态变化:a:先是ST段普遍压低,继而T波倒置加深呈对称型,不出现Q波,ST段和T波数日或数周恢复;b:T波改变1~6月内恢复;3定位:前间壁:V1V2V3;前侧壁:V4V5V6;广泛前壁:V1~V5;下壁:Ⅱ、Ⅲ、avF;高侧壁:Ⅰ、avL;右心室:右胸导联V4R等ST段抬高可供参考;5、心肌酶谱改变:1肌红蛋白起病后2h升高,12h达高峰,24~48h内恢复正常,敏感度高,特异性不强;2肌钙蛋白I或T起病后3~4h升高,CTnI于11~24h达高峰,7~10天降至正常;CTnT24~48h 达高峰敏感指标,10~14天降至正常;3CK-MB升高,4h内升高,16~24h达高峰,对早期<4hAMI诊断有较重要的价值,CK-MB增高的程度可反映梗死的程度;鉴别诊断1、心绞痛:胸痛持续1~5分钟或15分钟内,疼痛发作频繁,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血压或高或无显着改变,无心肌坏死标记物,心电图无改变或暂时性ST-T段和T波变化;2、急性心包炎:胸痛与发热同时出现,呼吸和咳嗽是加重,可闻及心包磨擦音,心电图除avR 外;其余有ST段弓背向下型抬高,T波倒置,无异常Q波;3、急性肺动脉栓塞:有胸痛咯血、呼吸困难和休克,有右心负荷急剧增加的表现,如发绀、颈静脉充盈、肝大、下肢水肿;心电图:Ⅰ导S波加深,Ⅲ导Q波显着,T波倒置;4、急腹症:均有腹痛,需仔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排除之;5、主A夹层:胸痛明显,放射至背、肋、腹、腰及下肢,两上肢血压搏动有明显差别,无心肌坏死标记物升高,可行超声、X线或核磁共振检查;并发症1、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多见于下壁心梗,心脏听诊可出现收缩中期喀喇音和吹风样收缩期杂音,严重者可发生心衰及肺水肿在数日内死亡;2、心脏破裂:比较少见,多起病后1周内出现,多为心室游离壁破裂,造成心包积血引起急性心脏压塞而猝死;3、栓塞:多见于起病后1~2周,为心室壁或静脉血栓脱落所致;4、心室壁瘤:见于左心室,体检见心界扩大,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心电图ST段持续抬高;X线、B超及左心室造影可见局部心缘突出;5、心肌梗死后综合症:可反复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肺炎、有发热胸痛等症状;治疗急救处理1、绝对平卧休息:可给安定5~10mg,肌注;吸氧3~6L/min,迅速建立静脉通道;2、止痛:首选吗啡5~10mg,肌注,胸痛缓解即刻停药,心动过缓者给阿托品,静注;3、监测:心电、血压、呼吸监测;密切观察心率、心律、心功能和血压变化;备除颤仪;4、硝酸甘油早期应用:适用于收缩压≥90mmHg,用量5mg入5%葡萄糖500ml,8~10滴/分,静滴,下壁心梗可致低血压和心动过缓;5、在起病早期使用美托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25mg,口服,2次/日,Ⅱ°Ⅲ°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秒,听诊有哮鸣音或罗音超过1/3肺野,心率<50次/分,收缩压<者不用;6、纠正心律失常:①室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首选利多卡因50~100mg,静注,每5~10分钟可重复50mg,直至发作终止或总量达300mg,继以1~4mg/分的速度维持静滴,无效者可用心律平35~75mg于5%葡萄糖20ml中静注,5~10分中推完,20分钟可重复一次,总量<300mg;②缓慢性心律失常:窦缓心率<50次/分,给阿托品,静注;③房性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速:1异搏定5mg+5%葡萄糖20ml,缓慢静注;2心律平70mg+5%葡萄糖20ml,缓慢静注,无效时20分钟后重复一次;3阵发性房颤和房扑:西地兰+25%葡萄糖20ml,缓慢静注,2~4h后可再给,总量<,洋地黄不能转复者可用异搏定5~10mg+5%葡萄糖20ml,缓慢静注;7、控制休克:根据休克纯属心源性,抑尚有周围血管舒缩障碍或血容量不足等因素,而分别处理;1补充血容量:低右5%~10%葡萄糖静滴;2升压药:多巴胺3~5ug/kg/min,静滴,或去甲肾上腺素2~8ug/min,亦可用多巴酚丁胺,起始剂量3~10 ug/kg/min;3血管扩张剂:经上述处理血压仍不升,而PCWP增高,心排血量低或周围血管显着收缩以致四肢厥冷并有发绀时,硝普纳15ug/min开始,每5分钟逐渐增量至PCWP降至15~18mmHg;硝酸甘油10~20ug/min开始,每5~10分钟增加5~10ug/min,直至左室充盈压下降;4其他:纠酸、避免脑缺血、保护肾功能等;8、再灌注治疗:1介入治疗:1、PTCA;2、支架置入术;2溶栓疗法:祥见‘AMI溶栓治疗常规’;3紧急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第八章 AMI溶栓治疗常规适应症1、持续性胸痛超过半小时以上,经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能缓解;2、相邻两个导联或更多导联ST段抬高>,同时伴有对应性ST段压低而无宽大Q波出现者;3、持续心绞痛发作6小时以内者,或者发作超过6小时以上,但患者仍有剧烈胸痛,同时伴有明显的ECG上ST段抬高,无明显Q波出现者;4、年龄<70岁;5、无溶栓及抗凝治疗禁忌症者;溶栓治疗的禁忌症一、绝对禁忌症:1、近期内2周内有活动性出血胃肠等消化道溃疡出血、胆道出血、咳血、痔疮出血等患者;2、近期内2周内做过手术、活检、流产、有外伤史者及不能实施压迫的血管穿刺手术者;3、近期内2周内有心肺复苏体外心脏按压、心内注射、气管插管;4、经药物仍不能控制的高血压,血压仍>180/110mmHg;5、证实患者有夹层动脉瘤者;6、有脑血管病脑膜瘤、有出血性脑卒中或半年内有缺血性脑卒中包括TIA病史者;7、对扩容及升压药物无反应的休克;8、妊娠、细菌性心内膜炎、二尖瓣病变伴房颤且高度怀疑左心腔内有血栓者;9、糖尿病合并有视网膜出血性病变者;10、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者;11、有明显的肝肾功能障碍及进展性疾病如恶性肿瘤;二、相对禁忌症:1、血小板<100×109/L10万/mm3;2、患者已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令等,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不超过正常值3s者;3、体质过度衰弱者;治疗方法及步骤一、溶栓术前处理常规:1、描记18导联心电图;2、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血型、配血;3、抽取酶学血样,检查GOT、CPK、LDH、CK-MB、肌红蛋白、肌钙蛋白;4、抽血测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优球蛋白溶解时间;5、建立静脉通道,输入极化液加2~4mg硝酸甘油静滴;6、口服阿司匹林、硝苯吡啶10mg、肝素钙7500u静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科诊疗规范第一节有机磷农药中毒【病史采集】1.有机磷农药接触史:包括接触时间、侵入人体途径;2.出现临床症状: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胸部压迫感、紧束感;3.有无采取治疗措施。
【体格检查】1.生命体征检查:包括意识状态、大动脉搏动、瞳孔、血压、呼吸、脉搏等。
2.特异性体格检查病人烦躁不安、共济失调、多汗流涎、瞳孔缩小、心率减慢、肌颤、痉挛甚至抽搐、昏迷。
【实验室检查】1.常规检查:血、尿常规、心电图;2.特异性检查:(1)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测定;(2)呕吐物或胃内容物中有机磷浓度测定;(3)尿中有机磷分解产物测定。
【诊断】1.出现下述三种症状:(1)毒蕈碱样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多汗、流涎、瞳孔缩小、心率减慢、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等,重者出现肺水肿;(2)烟碱样症状:胸部压迫感、紧束感、肌颤甚至痉挛,重者呼吸肌麻痹可引起呼吸衰竭;(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晕头痛、烦躁不安、共济失调甚至抽搐、昏迷。
2.急性中毒可分为三度:(1)轻度:有机磷农药接触史,呼出气有特殊蒜味,临床表现以毒蕈碱样症状为主,胆碱酯酶活力50%~70%;(2)中度:上述症状外,还出现胸部压迫感、肌颤、胆碱酯酶活力30%~50%;(3)重度:出现以上症状并有极度呼吸困难、紫绀、昏迷、血胆碱酯酶活力<30%。
【治疗原则】1.迅速清除毒物:(1)经呼吸道及皮肤吸收者,立即脱离污染现场,换去污染衣物,清洗皮肤、毛发、指甲、眼睛等;(2)以口服吸收者,立即予催吐、洗胃。
2.及早应用有效解毒剂:(1)抗胆碱药:阿托品首选,应用至阿托品化为止;(2)胆碱酯酶复能剂:首选氯磷定,次选解磷定。
3.在上述治疗同时应畅通呼吸道,防治肺水肿,并预防感染;4.对症支持治疗;5.病人病情稳定后应转入病房观察治疗,防止迟发性神经损害的发生。
第二节急性酒精中毒【病史采集】1.一次饮入大量酒或酒类饮料;2.呼出气有酒味;3.出现头晕、头痛、腹痛、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
【体格检查】1.生命体征检查:包括意识状态、大动脉搏动、瞳孔、血压、呼吸、脉搏等;2.酒精中毒的临床表现:病人面色苍白或潮红、、欣快多语;步履蹒跚、语无伦次、动作不协调;皮肤苍白、湿冷、呼吸浅表,严重者可致昏迷。
【实验室检查】1.血、尿常规、心电图、血糖;2.血、尿中乙醇含量测定。
【诊断】1.一次大量饮酒史;2.呼出气或呕吐物中有酒味;3.出现酒精中毒的临床表现:(1)兴奋期病人面色苍白或潮红、烦躁、欣快多语;(2)共济失调期病人步履蹒跚、语无伦次、动作不协调;(3)昏睡期病人昏睡或昏迷、皮肤苍白、湿冷、呼吸浅表,重者可因呼吸衰竭死亡。
【治疗原则】1.轻症者可卧床休息、保温后病人可自行康复;中毒症状较重者予催吐、洗胃,昏迷者应畅通呼吸道,并予纳络酮催醒,重者予10%葡萄糖加胰岛素静滴;2.补液、利尿等对症支持治疗;3.防治呼吸衰竭、脑水肿;4.危重病人可进行透析治疗。
第三节心脏骤停【病史采集】1. 心脏骤停是一种临终前状态,必须强调争分夺秒简要询问有无双眼上翻突然意识丧失、抽搐等心脏骤停的先兆症状;2. 有无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心律失常、触电、溺水、麻醉及手术等病史。
【检查】1. 必须尽快在询问病史的同时完成必要的体格检查,包括意识状态、大动脉搏动、呼吸、瞳孔、心音、血压等情况;2. 心电图检查及进行心电监护。
【治疗原则】1. 院前急救(第一期复苏)(1)畅通气道:输氧。
(2)人工呼吸:如无自主呼吸,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牙关紧闭时可改为口对鼻呼吸,立即准备好气管插管,安上人工呼吸机。
(3)胸外心脏按压:患者平卧硬板床,拳击胸骨中点一次,如未复跳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80~100次/分。
每次按压和放松时间相等。
2. 院内急救措施(第二期复苏)(1)进一步维持有效循环,若胸外心脏按压效果不好必要时可考虑开胸按压。
(2)建立静脉滴注通道:滴注增加心排出量药物及碱性药物:如肾上腺素1mg静注,必要时每隔5~10分钟重复一次;多巴胺每分钟2~10微克/kg静滴;阿拉明每分钟静滴0.4mg;5%碳酸氢钠100ml静滴。
(3)心电图监测和心律失常的治疗,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药物和电技术两方面:1)电击除颤:心室纤颤可用非同步电击除颤,所需能量为200~360焦耳。
2)药物治疗: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可选用利多卡因、普鲁卡因硫胺、溴苄胺等;若由于洋地黄中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可选用苯妥英钠静注。
3)对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可用阿托品静注治疗。
3.重症监护室处理(第三期复苏)心搏恢复后可进入ICU病房进行如下处理:(1)维持有效的循环:纠正低血压,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处理心律失常;防治急性左心衰竭等等。
(2)维持有效呼吸:关键问题是要防治脑缺氧及脑水肿,也可用呼吸兴奋剂,自主呼吸恢复前,要连续使用人工呼吸机。
若气管插管已用2~3天仍不能拔除,应考虑气管切开。
(3)防治脑缺氧及脑水肿:1) 低温疗法:头部冰敷,冰帽,体表大血管处放置冰袋或使用冰毯降温。
2) 脱水疗法:可用甘露醇、速尿、地塞米松及白蛋白等药物。
3) 应用镇静剂。
4) 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应用ATP 、辅酶A,细胞色素C,谷氨酸钾等。
(4)防治急性肾衰:尿量每小时少于30ml,应严格控制入水量,防治高血钾,必要时考虑血透治疗。
(5)防治继发感染:最常见的是肺炎、败血症、气管切开伤口感染及尿路感染等,抗生素一般选用对肾脏毒性小的药物,不宜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以防继发真菌感染。
【疗效标准】1. 第一期复苏胸外按压有效时,可扪到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瞳孔缩小,对光有反射。
皮肤转色,收缩≥8kpa;达不到以上标准为无效。
2. 第二期复苏有效时,病人自动心搏恢复,皮肤色泽改善,瞳孔小,出现自主呼吸及意识的恢复,达不到以上标准为无效。
3. 第三期处理是心搏恢复后继续治疗及并发症的处理,如病人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肾功能正常,又无继发感染等表现即为痊愈,未全部达到以上标准即为好转。
第四节急性左心衰竭【病史采集】1. 发病急骤,感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频繁咳嗽,咯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烦躁不安,面色灰白,大汗淋漓,心悸乏力。
2. 有如下心脏损害病史:(1)急性弥漫性心肌损害;(2)急性机械性梗塞;(3)急性容量负荷过重;(4)急性心室舒张受限;(5)严重的心律失常。
【体格检查】病人口唇青紫,末梢发绀,双肺布满湿罗音及哮鸣音,心率增快,心尖部可听到奔马律及不同心脏病的相应体征,严重者可致心源性休克。
【实验室检查】1.X线可见肺门有蝴蝶状阴影并向周围扩大,心尖搏动减弱。
2. 心电图示各种心律失常。
【诊断】1. 有心衰肺水肿的临床表现及心脏病史。
2. 双肺布满湿罗音,哮鸣音,心尖可听到奔马律。
3. X线检查示肺门增大,心界增大。
【鉴别诊断】应与支气管哮喘、肺源性肺水肿鉴别。
【治疗原则】1. 体位: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两腿下垂,必要时可轮流结扎四肢。
2. 给氧:高流量(6~8L/MIN)给氧,湿化瓶中加入70%酒精。
3. 镇静:皮下或肌注吗啡5~10mg或杜冷丁50~100mg。
4. 强心药:如近二周内未用过洋地黄制剂,可给予速效洋地黄制剂。
西地兰首剂为0.4mg加入50%葡萄糖20ml中缓慢静注,必要时2~4小时再给0.2~0.4mg。
5. 利尿:可用速尿20~40mg静脉推注。
6. 血管扩张剂: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3mg,亦可静滴硝酸甘油,滴注时注意观察血压变化。
7. 氨茶碱:氨茶碱0.25g加在50%葡萄糖40ml中缓慢静注。
8. 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20mg。
第五节过敏性休克【病史采集】1. 有注射易过敏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TAT等)病史;2. 有喉头阻塞感、胸闷、气喘、头晕、心悸等过敏现象。
【检查】1. 病人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冰冷;2. 血压急剧下降,甚至不能测出;脉细弱甚至不能触及;3. 常伴有全身荨麻疹。
【诊断】根据使用了易过敏药物后立即出现的休克表现,诊断一般不难。
【治疗原则】1. 立即皮下或肌肉注射肾上腺素1mg,严重者可用肌肉注射量的2/3稀释于50%葡萄糖溶液40ml静脉注射;首剂不见效果时可隔10~15分钟重复注射。
2. 抗过敏药物使用:氢化考的松200~300mg静脉滴注;或地塞米松10~20mg静滴;异丙嗪25~50mg肌注;10%葡萄糖酸钙10~20ml静脉缓慢注射。
3. 呼吸困难或喉头水肿时,可给氧或作气管切开。
4. 维持血压:血压下降明显时,应给予升压药,如阿拉明或多巴胺;若回心血量不足,即要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可用洋地黄类药物加强心肌收缩力。
【疗效标准】休克经处理后,血压恢复正常并稳定,神志清楚,体征明显改善,尿量大于20~30ml/小时,各重要脏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为休克治愈;未全部达到以上标准者为好转;临床症状继续恶化,进入休克晚期者为无效。
第六节中暑【病史采集】1.高温季节、高温环境、烈日下曝晒或高温下剧烈活动。
2.诱发因素:出汗机制障碍、过敏性疾病、使用阿托品类药物、循环机能不全、热适应障碍、肥胖、营养不良、年老体弱、孕产妇、饮酒等。
3.症状: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心悸、口渴大汗,严重者晕厥、昏迷、痉挛、体温高热等。
【体格检查】1.体温、呼吸、脉博、血压、神志、面容、皮肤、出汗等。
2.心肺体征、神经系统体征。
【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尿肌酸、血电解质、心电图。
【诊断】1.先兆中暑:头晕、头痛、耳鸣、胸闷、心悸、口渴大汗、动作不协调、体温稍高。
2.中暑高热:嗜睡、昏迷、面色潮红、皮肤干热、无汗、血压下降、呼吸急促、高热达40℃以上,严重者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
3.中暑衰竭: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博细弱、血压降低呼吸快而浅、肛温在38.5℃左右。
4.中暑痉挛:剧烈劳动后出现阵发性肌肉痛性痉挛、口渴、尿少、体温正常。
5.日射病:剧烈头痛、头晕、恶心、烦燥、意识障碍、体温轻度升高。
【鉴别诊断】与脑型虐疾、乙型脑炎、脑膜炎、脑干出血、中毒性痢疾、产褥热及其它急性感染等鉴别。
【治疗原则】1.中暑先兆: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口服含盐冷饮。
2.中暑高热:(1)降温:冷水浴、冷敷加电风扇吹、酒精浴、冷液静脉输入、药物降温均可选择。
(2)保持呼吸道通畅,供氧,危重者高压氧治疗。
(3)维持循环功能,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4)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
(5)对症治疗:处理脑水肿、DIC,防治感染。
3.中暑衰竭:(1)扩充血容量,给予5%葡萄糖盐水或血浆。
(2)必要时使用升压药。
(3)重度低钠者可慎用3%氯化钠溶液100~200ml。
必要时2小时可重复一次。
4.中暑痉挛重点补钾,轻者口服含盐饮料,重者给予5%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肌注安定10mg,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10~2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