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平面设计

合集下载

道路平面设计设计原则

道路平面设计设计原则

道路平面设计设计原则道路平面反映了道路在地面上所呈现的形状和沿线两侧地形、地物的位置,以及道路设备、交叉、人工构筑物等的布置。

以下是有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道路平面设计设计原则,希望能帮到你。

道路平面设计设计原则1. 道路平面位置应按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网布设。

2. 道路平面线型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并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

3. 道路平面设计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合理地设置缓和曲线、超高、加宽等。

4. 道路平面设计应根据道路等级合理地设置交叉口、沿线建筑物出入口、停车场出入口、分隔带断口、公共交通停靠站位置等。

5. 平面线型标准需分期实施时,应满足近期使用要求,兼顾远期发展,减少废弃工程。

道路平面设计的纵断面设计旧路改造建在旧路面上加铺结构层时,不得影响沿路范围的排水。

沿河道路应根据路线位置确定路基标高,位于河堤顶的路基边缘应高于河道防洪水位0.5m。

当岸边设置挡水设施时,不受此限制。

道路最小纵坡度应大于或等于0.5%,困难时可大于或等于0.3%,遇特殊困难纵坡度小于0.3%时,应设置锯齿形偏沟或采取其他排水措施。

机动车车行道最大纵坡度4%-8%非机动车成行道纵坡度宜小于2.5%。

大于或等于2.5%时应按规定限制坡长。

道路平面设计的横断面设计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红线范围宽度内进行。

横断面型式、布置、各组成部分尺寸及比例应按道路类别、级别、计算行车速度、车道交通量和人流量等因素统一安排,以保障车辆和人行交通的安全通畅。

道路的横断面型式有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及四幅路。

各级道路的机动车车道宽度应根据车型及计算行车速度确定。

机动车道宽度:3.0、3.5、3.75米/条;非机动车道宽度:1.0、2.0米/条;人行道最小宽度:2米;车站、码头、商业区4米;设施带宽度:设置柱杆的1.0-1.5米;设护栏的0.25-0.5米分车最小宽度:1.5米。

《道路工程》第3章 道路平面设计

《道路工程》第3章 道路平面设计

(1)确定最小半径的原则
圆曲线最小半径是以汽车在曲线部分能安全而又顺适 地行驶为必要条件的。确定圆曲线最小半径的实质是 汽车行驶在公路曲线部分时所产生的离心力等横向力 不超过轮胎与路面的附着力。即不产生横向滑移。
h
横向力2
ih
h
路拱横坡度,“+”时在曲线内侧车道上行驶,“-”时在外车 道 横向附着系数,为路面与轮胎之间的横向摩阻系数极限值
3、关于圆曲线的运用 曲线最小半径应符合表3.0.14的规定。直线与小 于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相衔接处应设臵回 旋线,回旋线参数及其长度应根据线形设计以及 对安全视觉景观等的要求选用较大的数值。 四级公路的直线与小于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 径相衔接处可不设臵回旋线用超高加宽缓和段径 相连接。
4、关于城市道路 与公路不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提供了设超 高最小半径,设超高推荐半径,不设超高最小半 径以及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半径。当受地形条件限 制时,可采用设超高推荐半径值;当地形条件特 别困难时,可采用设超高最小半径值。
1、概述
缺点: ① 直线过长、景色单调,往往会出现过高的车 速或司机由于缺乏警觉易疲劳而发生事故。 ② 适应地形能力较差,在地形变化复杂地段, 工程费用高。
2、描述直线的指标
①最大直线长度: 德国和日本规定20V(单位为米,V为计算行车速度,用 公里/小时为单位); 美国为180s的行程; 我国对于设计速度大于或等于60km/h的公路最大直线 长度为以汽车按设计速度行驶70s 左右的距离控制,一 般直线路段的最大长度(以m计)应控制在设计速度(以 km/h 计)的20 倍为宜; 最大直线长度的量化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E ( R p ) sec

2

道路平面设计工作总结范文

道路平面设计工作总结范文

道路平面设计工作总结范文
道路平面设计工作总结。

道路平面设计是道路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安全和舒适性。

在进行道路平面设计工作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道路的使用功能、交通量、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以确保设计出符合实际需求的道路平面。

首先,我们需要对道路的使用功能进行合理的划分。

不同的道路类型有不同的
使用需求,比如城市主干道、高速公路、乡村道路等,它们的设计标准和要求也有所不同。

在进行道路平面设计时,我们需要根据道路的使用功能确定合适的设计参数,比如车道宽度、路肩宽度、坡度等。

其次,交通量是影响道路平面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不同道路的交通量大小,我们需要合理确定道路的横断面形状和纵坡设计,以确保道路能够满足不同交通量的通行需求。

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道路的交叉口、匝道、路口等部分的设计,以确保交通流畅和安全。

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也是影响道路平面设计的重要因素。

不同地形地貌和气候
条件下,道路的设计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在山区地形中,我们需要考虑道路的线形和纵坡设计,以确保道路能够适应山区的地形地貌;在寒冷地区,我们需要考虑路面的防滑设计,以确保道路在冰雪天气下的安全通行。

综上所述,道路平面设计工作需要综合考虑道路的使用功能、交通量、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以确保设计出符合实际需求的道路平面。

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我们才能设计出安全、舒适、适用的道路平面,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和保障。

道路路线平面设计PPT课件

道路路线平面设计PPT课件

.
32
.
33
4.1.3.2 超高构成
从直线上的不设超高过渡到圆曲线上的全超高,有两种构成方式, 即绕未加宽前的路面内边缘旋转和绕线路中心线旋转。如图4-7。
.
34
4.1.3.3 超高缓和段 从直线上的路拱双坡横断面变为曲线段的具有全超高的单坡横
断面的渐变过程,这一变化段称为超高缓和段(见图4-6)。
但是,当ib很大时,行车速度低于设计速度或因故停车时,汽车 由于重力作用,会有向路面内侧下滑的倾向,特别是当冬季路面冰 冻或雨季路面泥泞湿就更危险。因此,ib的容许值应依据道路所在 地区的气候条件、地形等因素来决定。
.
24
为了保证低速车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能安全行驶不致有下滑的危 险性,则超高的最大容许值ib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即
0.18
0.16
0.14
美国
0.12
日本
0.10
德国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v/(km/h)
图4-5设计车速与横向力系数关系
.
23
(2)最大超高率
汽车以一定的设计速度在曲线上行驶的稳定性是由路面超高横 坡度和路面与轮胎之间横向附着力共同保证的。若取得较大的向心 力来平衡离心力,就需较大的超高度ib,以保证行车的稳定性。
127( ib)
式中:v—计算行车速度,km/h; —横向力系数; ib—路面超高横坡度,%。
在指定的设计车速下,极限最小半径Rmin决定于可以容许的最大 横向系数 ma和x 该曲线的最大超高度 ib max
最小半径
V2
Rmin12(7maxibma)x
.
18
对于 和 max 做ib m如ax 下讨论:

道路平面设计的原则

道路平面设计的原则

道路平面设计的原则道路平面设计是指在建设道路时,根据交通流量、车辆类型、地理环境等因素,对道路的平面布局进行设计。

道路平面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道路的安全性、通行效率和舒适性。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道路平面设计的原则。

一、符合交通流量要求道路平面设计应当根据交通流量来确定道路的宽度、车道数量、转弯半径等参数。

一般来说,交通流量越大,道路宽度就应当越宽,车道数量也应当越多,这样才能够保证车辆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另外,在设计转弯半径时,也需要考虑到车辆的类型和速度,以确保车辆能够平稳地通过弯道。

二、考虑地形地貌条件道路平面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地形地貌条件。

在平原地区,道路的平面布局相对简单,但在山区、丘陵地区等地形复杂的地区,就需要根据地形地貌条件来确定道路的线形和纵断面形状。

例如,在山区建设公路时,需要考虑到山体的坡度和曲线半径,以确保车辆能够安全通行。

三、保证行车安全道路平面设计应当保证行车安全。

在设计车道数量和宽度时,需要考虑到车辆的类型和速度,以确保车辆能够安全通行。

此外,在设计交叉口时,也需要考虑到交通流量和交通组织方式,以确保交叉口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四、提高行车舒适性道路平面设计还应当考虑到行车舒适性。

在设计纵断面形状时,需要考虑到车辆的悬挂系统和车轮对路面的接触情况,以确保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不会产生颠簸或者过度震动。

此外,在设计路面纹理时,也需要考虑到车辆的稳定性和抓地力,以提高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

五、提高道路使用效率道路平面设计还应当考虑到提高道路使用效率。

在设计车道数量和宽度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交通流量和车辆类型,以确保车辆能够快速通行。

此外,在设计交叉口时,也需要考虑到交通组织方式和信号灯设置等因素,以提高交叉口的通行效率。

综上所述,道路平面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问题,需要充分考虑到交通流量、地形地貌条件、行车安全、行车舒适性和道路使用效率等因素。

只有在满足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才能够建设出安全、高效、舒适的道路。

道路勘测设计平面设计三版PPT课件

道路勘测设计平面设计三版PPT课件

36
二、圆曲线半径
(一)计算公式与因素 根据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力的平衡式计算曲线半径:
X Fcα o G s α sin
Y
X
X F Gi h
Gv gR
2
Gi
h
G(
v2 gR
ih )
V2 127R
ih
.
37
当设超高时 :
R V2
127( ih )
式中:V——计算行车速度,(km/h);
μ——横向力系数;
.
25
由于路面横向倾角α一般很小,则
sinα≈tgα=ih , cosα≈1 , 其 中 ih 称 为 横 向 超 高
坡度,
XFGhiG g2 R vGhiG(gv2R ih)
采用横向力系数来衡量稳定性程度,其意义为单位车 重的横向力,即
X G
v2 gR
ih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V2 127R
ih
u越大,行车越. 不稳定
保证横向稳定性的条件:
μ h

R V2
127h(ih)
.
33
侧翻示例
.
34
第四节 圆曲线
道路不论转角大小均应设平曲线来实现路线方向的改变
一、圆曲线的特点
①圆曲线半径R=常数,曲率1/R=常数,易测设计算。
②对地形、地物、环境的适应能力强。
③多占用车道宽。
④视距条件差(R小时)-路堑遮挡
.
35
.
▪ 当方向盘转动角度为时,前轮相应转动角度为,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k ;
▪其中,是在t时间后方向
φ
盘转动的角度, =t ;
▪ 汽车前轮的转向角为

交通道路平面设计标准有哪些

交通道路平面设计标准有哪些

交通道路平面设计标准有哪些交通道路平面设计标准是指为确保道路安全、顺畅和高效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交通道路平面设计标准:1. 道路宽度:根据道路交通流量和车辆速度确定道路的宽度。

一般而言,城市主干道和高速公路的宽度应大于8米,次干道和支路的宽度应大于6米。

2. 车道数量:根据道路交通流量和车辆速度确定车道的数量。

一般而言,城市主干道和高速公路应至少有两个车道,次干道和支路应至少有一个车道。

3. 车道畅通方式:根据道路的交通流量和车辆速度,确定车道的畅通方式。

一般而言,高速公路和城市主干道采用双向畅通方式,次干道和支路采用单向畅通方式。

4. 车道标线和标志:在道路上设置标线和标志,以指导驾驶员行驶方向、车道划分和交通流动。

标线和标志应根据道路等级和类型来确定,例如,城市主干道和高速公路应设置更多的标线和标志。

5. 路肩和路缘石:为了确保车辆安全行驶,道路两侧应设有路肩和路缘石。

路肩和路缘石的宽度和高度应根据道路等级和类型确定。

6. 交叉口设计:交叉口是道路上重要的交通节点,其设计需要考虑交通流量、车辆转弯半径和行人通行等因素。

交叉口的设计应符合相关标准,例如,采用正交或斜交方式,设置合理的导向标志和信号灯。

7. 冲突点处理:在道路设计中,需要处理可能出现的冲突点,例如,道路和铁路交叉口、人行道和车道交叉口等。

冲突点的设计需要考虑交通安全和道路通行的顺畅性。

8. 停车场设计:停车场是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应符合停车规模和停车需求。

停车场的设计应考虑车辆转弯半径、通行道路的设计和停车位的布局等因素。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交通道路平面设计标准,不同地区和国家可能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异。

务必根据当地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规范

第一节平面设计第5.1.1条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原则:一、道路平面位置应按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网布设。

二、道路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并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三、道路平面设计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合理地设置缓和曲线、超高、加宽等。

四、道路平面设计应根据道路等级合理地设置交叉口、沿线建筑物出入口、停车场出入口、分隔带断口、公共交通停靠站位置等.五、平面线形标准需分期实施时,应满足近期使用要求,兼顾远期发展,减少废弃工程.第5.1.2条直线、平曲线的布设与连接宜符合下列规定:一、计算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60km/h时,直线长度宜满足下列要求:1.同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m)宜大于或等于计算行车速度(km/h)数值的六倍。

2.反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m)宜大于或等于计算行车速度(km/h)数值的二倍。

当计算行车速度小于60km/h,地形条件困难时,直线段长度可不受上述限制,但应满足设置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的要求.二、计算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40km/h时,半径不同的同向圆曲线连接处应设置缓和曲线.受地形限制并符合下述条件之一时,可采用复曲线。

1.小圆半径大于或等于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2.小圆半径小于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但大圆与小圆的内移值之差小于或等于0.1m;3.大圆半径与小圆半径之比值小于或等于1.5。

三、计算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40km/h时,长直线下坡尽头的平曲线半径应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在难以实施地段,应采取防护措施。

四、计算行车速度小于40km/h,且两圆半径都大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可不设缓和曲线而构成复曲线。

第5.1.3条道路的圆曲线半径应采用大于或等于表5.1.3规定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值。

当受地形条件限制时,可采用设超高推荐半径值。

地形条件特别困难时,可采用设超高最小半径值。

第5.1.4条平曲线由圆曲线及两端缓和曲线组成。

平曲线长度与圆曲线长度应大于或等于表5.1.4-1的规定值。

道路平面设计

道路平面设计
第三节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
一、一般原则 二、直线的应用 三、直线与曲线的组合 四、曲线组合 五、平面设计成果 六、视距
一、一般原则
(1) 平曲线长度足够:每种曲线长度应大于
行驶 3″的距离;
(2)不论转角大小均应敷设平面曲线,并尽 量选用较大的圆曲线半径。当公路转角较 小时,应设法调整平面线形,当不得已而 设置小于7o的偏角时,则必须设置足够 长的曲线。
(6)组合复杂的线形,应特别注意整条路线 技术指标的均衡性与连续性,以获得良好 舒适的行车条件。
一、一般原则
(7) 平面线形设计时,应注意平面线形 与纵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线形之间的良好组合,形成良 好的空间线形,保证行车的快速、安全、 舒适。
(8)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 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6、C形曲线:两同向回旋曲线在其零点径相 连接(即连接处曲率为0,R=∞)
五、路线平面设计成果
(一)公路路线平面图
若为供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阶段的方案研 究与比选,可采用1:50000或1:10000的比例 尺测绘(或向国家测绘部门和其他工程单位搜集)。 但作为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的设计文件组成部
2)两端带缓和曲线的组合形式 (lF=0 ,ls≠0)
3)卵形曲线 (lF≠0 ,ls≠0)
卵形曲线要求大圆能完全包住小圆,如果大圆半径为无穷大,
那么它就是直线,而回到基本型。所以卵形曲线可以认为是具有 基本形l式F 的一般线形。不过卵形的回旋曲线不是从原点开始,而
是使用曲率从 1到 这1一段。
一、一般原则
(3)同向曲线间应设置足够长度的直线,一般 以不小于6倍设计车速(以 km/h计)的直 线长度为宜。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主要内容
平面线形设计(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设计) 弯道设计:弯道加宽、弯道超高 道路绿化的平面布置 桥梁、隧道、平面交叉口、广场等的平面布设,
分隔带、路缘带断口,公交站点的平面布置
一、平面线形分类
平面基本线形
平面线形:道路中心线在平面上的投影线。
直线:曲率K=0 圆曲线:曲率K=常数 缓和曲线:曲率K=变数; 道路平面线形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三种组合而成,
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它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 相差较大的两个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 的曲线。使直线和圆曲线之间过渡平稳,行车舒 适,作为超高、加宽的缓和带。
缓和曲线的指标(1) ——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
设计车速大于40km/h时,圆曲线半径大于不 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时,直线与圆曲 线可直接连接。
设计道路时,应符合规范中规定的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平面线形,过去多采用长直线、短曲线的形式, 一般是首先设置直线,然后用曲线连接。
随着车速的提高及交通量的增长,对于高等级道 路已趋于以曲线为主的设计,即结合地形拟定曲 线,再连以缓和曲线或直线的方法,使路线在满 足行车动力要求的条件和视觉舒顺前提下,增加 了结合地形设置线形的自由,使线形的经济效益 较为显著,并保证行车的高速和安全。
缓和曲线的指标(2)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应满足三方面要求:曲率逐 渐变化,乘客感觉舒适;行车时间不宜太短; 超高过渡宜平缓 。
二、平曲线计算
圆曲线计算(1) —— 曲线要素计算
圆曲线计算(2) —— 主点桩号计算
例题:某单圆曲线,交点桩号为k1+600,转 角α为300,若该曲线外半径取400米,试进行 曲线要素和主点桩号计算。

市政道路平面设计原则

市政道路平面设计原则

市政道路平面设计原则
市政道路平面设计原则包括安全、统一、简洁、实用、经济、科学等原则,具体原由如下:
1. 安全原则:要求设计时确保交通安全和行人安全,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2. 统一原则:要求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设计,使道路平面更加统
一、美观,以提高道路管理和服务质量
3. 简洁原则:要求设计时尽量减少道路的角度、弯曲度和陡坡,减少行车距离,减少建设成本。

4. 实用原则:要求道路设计要能满足行车安全、通行便利两方面要求,并能满足不同类型的车辆的行车需求。

5. 经济原则:要求设计必须合理,符合实际情况,并需考虑成本,尽量减少建设费用。

6. 科学原则: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利用理论与技术,以及合理运用物理学原理来设计道路。

道路平面设计的原则

道路平面设计的原则

道路平面设计的原则
道路平面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出行安全和舒适度。

因此,我们需要遵循一些原则来进行道路平面设计,以确保道路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首先,我们需要考虑车辆的行驶速度和车流量。

根据车辆的行驶速度和车流量,我们可以确定道路的宽度和车道数。

一般来说,车流量越大,车道数就越多,道路的宽度也会相应增加。

此外,我们还需要考虑车辆的转弯半径和超车宽度等因素,以确保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其次,我们需要考虑道路的坡度和曲线半径。

道路的坡度和曲线半径对车辆的行驶速度和安全性都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道路平面设计时,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道路的坡度和曲线半径,以确保车辆行驶的平稳和安全。

另外,我们还需要考虑道路的排水问题。

如果道路排水不良,容易造成积水,从而影响车辆行驶和行人通行。

因此,在进行道路平面设计时,我们需要合理设置雨水口和排水管道等设施,以确保道路排水畅通。

最后,我们还需要考虑道路的材料选择。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进行道路平面设计时,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的材料,以确保道路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道路平面设计需要遵循一些原则来确保道路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在进行道路平面设计时,我们需要考虑车辆的行驶速度和车流量、道路的坡度和曲线半径、排水问题以及材料选择等因素。

只有在考虑到这些因素的情况下,我们才能够设计出更加安全、舒适、耐久的道路。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是指对城市道路的平面布局进行规划和设计,以保障道路的安全性、便捷性和舒适性。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道路宽度的确定。

要根据车流量、车速、行人流量等因素来确定道路的宽度,保证车辆和行人的通行和交通安全。

2. 车行道和人行道的布置。

要根据道路用途、车辆类型、行人需求等因素来合理布置车行道和人行道,保证车辆和行人之间的安全和便捷通行。

3. 车辆通行设施的设置。

要根据道路用途和车辆类型来设置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路缘石、护栏等设施,保证车辆的安全通行。

4. 行人通行设施的设置。

要根据行人需求来设置人行天桥、地下通道、斑马线、行人信号灯等设施,保证行人的安全通行。

5. 绿化带和公共设施的设置。

要合理设置绿化带、公共设施等,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是要根据道路用途、车辆类型、行人需求等因素来合理布局和设置交通设施,保障道路的安全、便捷和舒适通行。

- 1 -。

道路平面设计步骤

道路平面设计步骤

道路平面设计步骤
道路平面设计是道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使用任务的要求和交通情况,确定路面等级,考虑路上车型组成
和交通量大小,以及当地自然条件、材料供应情况和施工条件等因素,选定面层类型。

2.根据面层与基层相互配合的需要,满足基层承重作用和传递、分布荷
载的要求,按就地取材的原则,选取基层类型,基层可做成双层或多层。

对冰冻和水文条件不良地区,为防止路面冻胀翻浆,应作垫层设计和土基特殊处理。

3.各个结构层应取得合理的组合,强度和厚度要配合得当,在各种自然
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能在使用期限内始终保持足够强度,满足行车需要。

4.根据路面力学计算方法或其他经验公式计算确定各结构层厚度。

5.选配各结构层材料,包括粒料的级配组成、结合料(水泥、沥青等)
的用量计算等。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对道路进行平面设计,确定路面等级、结构组合和各结构层的厚度和材料选配。

道路平面设计总结

道路平面设计总结

道路平面设计总结道路平面设计总结道路平面设计是交通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关系着道路的安全性、通行效率和景观效果。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道路的功能定位、交通流量、设计标准和规范等因素,以确保道路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本文将就道路平面设计的步骤、关键点和设计原则进行总结,以期提高道路设计的质量和实效。

一、道路平面设计的步骤道路平面设计主要包括需求调研、规划设计、交叉路口设计、路段设计和绘图等步骤。

1. 需求调研:首先需要进行需求调研,明确道路的功能定位和交通流量。

通过分析道路所处的环境和周边设施,确定道路设计的基本要求。

2. 规划设计:在需求调研的基础上,进行道路的规划设计。

根据道路的功能定位和交通流量,确定道路的断面形式、路口设置、车道数量、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设置等。

3. 交叉路口设计:交叉路口是道路平面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在确定交叉口的位置和类型后,需要设计交叉口的几何形状、交通信号灯、行人过街设施等,以实现交叉口的安全和通行效率。

4. 路段设计:路段设计是指道路平面设计中的直线路段。

其主要包括车道宽度、坡度、标线和标识等设计。

根据道路的功能和交通流量,进行适当的车道设置和分隔带设置,以确保车辆和行人的通行安全。

5. 绘图:在完成道路平面设计后,需要进行道路平面绘图。

绘图是将设计方案制作成具体的平面图纸,在图纸上标注出各种道路设施和标志,为施工和监理提供依据。

二、道路平面设计的关键点道路平面设计的关键点主要包括挡土墙设计、排水设计和景观设计。

1. 挡土墙设计:在建设道路时,常常需要对路基进行挡土墙的设计和施工。

挡土墙的设计要考虑土壤的稳定性、自然坡度和建造成本等因素,以确保挡土墙的安全和经济性。

2. 排水设计:道路排水是道路平面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在设计排水设施时,需要考虑道路的纵向坡度、横向坡度和雨水排放量等因素,以确保道路排水的畅通和效果。

3. 景观设计:道路景观是道路平面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在设计道路平面时,要注重道路的美观性和环境融合度,采用适当的景观绿化和艺术装饰,使道路成为城市绿色廊道和景观窗口。

道路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

道路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

道路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
道路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道路布局设计:根据道路的用途和交通需求,确定道路的线型、断面形状、车行道宽度、车道数目、停车位、人行道、自行车道等各部分的布置。

2. 交叉口设计:包括信号交叉口、非信号交叉口、环形交叉口等的设计,确定交叉口的类型、车道数目、转弯半径、车道划分、交通信号灯的设置等。

3. 路口设计:确定路口的位置、形状和设施,包括标志、标线、交通指示牌、行人过街设施等。

4. 高架、立交和隧道设计:根据实际需要,设计高架、立交和隧道的线型、断面形状、出入口位置和坡度,确保交通流畅和安全。

5. 道路标志标线设计:确定道路标志标线的种类、位置和布置方式,包括交通标志、箭头标线、停车标线、路缘标线等,以提升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和流畅性。

6. 路灯设计:确定道路灯的种类、位置和布置密度,以提供足够的照明,保障夜间行车和行人的安全。

7. 排水设计:确定道路的排水系统,包括雨水排水设施、雨水收集设施等,以防止雨水积聚和道路变滑。

8. 噪声控制设计:根据道路所在区域的噪声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交通噪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以上这些内容都是道路平面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旨在提供安全、便捷、流畅的道路交通环境。

道路平面设计

道路平面设计
使路线既不片面求直而占用大片良田,也不片面强调不占用农田而使
路线弯曲过多,造成行车条件恶化;
• 3)路线穿越城镇居民区时,要做到靠城不进城,利民不扰民;
• 4)平原区河渠湖泊较多,桥涵工程量大,路线在跨越水道时,无论在平
面还是纵断面上都要尽可能不破坏路线的平顺性.
• (2)山岭区选线.山岭地区,山高谷低,地形较为复杂,同时,地质、气候、
• 与上述三种状态对应的行驶轨迹线为:曲率为零的线形———直线;曲
率为常数的线形———圆曲线;曲率为变数的线形———缓和曲线.因
此,构成道路平面线形的主要组成要素是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如
图1-1所示.
• 平面线形各要素的选择应根据道路等级、设计速度,充分考虑沿线自
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做到该直则直,该曲则曲,设计的平、纵面线形舒顺
.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1
道路平面线形与定线
•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以下简称«设计规范»)
规定直线的最大长度应有所限制.当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为弥补景观
单调的缺陷,应结合沿线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 2)直线的最小长度.直线也不能过短,考虑到线形的连续和驾驶的方便
• ①垭口选择.垭口是决定越岭线方案的重要控制点,在符合路线总方向
的前提下,应综合地质气候、地形等条件,从可能通过的垭口中,选择标
高较低和两侧利于展线的垭口;对于垭口虽高但山体薄窄的分水岭,采用过岭隧道方案有可能成为最合适的 Nhomakorabea岭方案.
• ②过岭标高.过岭标高应结合路线等级、地质情况、两侧山坡展线方
案和过岭方式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选定,通常高等级公路采用
• (4)进行沿线桥梁、道口、交叉口和广场的平面布置,道路绿化和照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原理
1 R
1 R1
1 R2
§3.1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原理
1 R
1 R1
1 R2
§3.1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原理
• 汽车的行驶轨迹: 设汽车从直线进入弯道上等速行驶,速度为v,方向盘 转动为匀速,转动角速度为ω,行驶t秒后,行驶的距离为 l ,方向盘转动角度为 ,前轮相应的转角为 Φ ,则: t (rad )
§3.2 直线
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
设计速度(km/h) 120 100 80 直 线 长 度 同向 曲线 间
60
40
30
20
一般值 720 600 480 360 240 180 120 最小值
120 90 240 200 160 120 80 60
60 40
反向曲线间
§3.2 直线
• 回头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3.3 圆曲线
• 圆曲线的特点:
任意点曲率半径为常数,曲率为常数,故测设简单。 能较好地适应地形变化,各级公路不论转角大小均应 设圆曲线,适用范围较为广泛; 较大半径的长缓圆曲线线形美观,顺适,行车舒适; 圆曲线上每一点都在不断改变方向,汽车受到离心力 作用,同时汽车比直线段多占用宽度。 圆曲线半径较小时,驾驶员视线受到内侧路堑边坡或 其他障碍物影响,视距条件差;半径较小,中心角过大, 会影响行车安全。
• 平面线形的几何三要素:
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曲率不断变化,用来连接 直线—圆,圆—圆的过渡曲线,以缓和离心加速度的急剧 变化)。
§3.2 直线
• 直线的特点:
(1)路线短捷、行车方向明确、视距良好、行车快速、驾 驶操作简单。 (2)线形简单,容易测设。 (3) 直线路段能提供较好的超车条件(所以双车道的公路 间隔适当处要设置一定长度的直线)。 (4)从行车的安全和线形美观来看: 过长的直线,线形呆板,行车单调,易疲劳;也易发生超 车和超速行驶,行车时司机难以估计车间距离;在直线上夜 间对向行车易产生眩光。 (5) 只能满足两个控制点的要求,难与地形及周围环境相 协调。
§3.2 直线
• 长直线应采取的措施:
长直线上的纵坡度不宜大于3%,否则下坡易出现超 车、制动失灵等现象; 长直线宜与大半径的凹形竖曲线结合,可以缓和生硬 呆板的直线; 道路两侧地形过于空旷时,宜改善单调景观; 长直线或长下坡的尽头,宜连接大半径的平曲线,或 设置标牌; 与一定的交通工程设施相配合。
§3.2 直线
• 长直线最大长度的规定:
德国、日本规定不超过20V(V是设计车速,用km/h 表示,20V相当于72s的行程)。前苏联规定为8km,美国 为3min的行程。 我国目前尚无统一的规定。一般认为不超过20V为宜, 但当遇到特殊情况或受地形限制,或在城镇附近时,也可 超过此限值。 在运用直线线形并确定其长度时,必须持谨慎态度。 总的原则是:公路线形应与地形相适应,与景观相协调, 直线的最大长度应有所限制,当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为 弥补景观单调的缺陷,应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 施。
vd C v、d、k、ω均为常数,令 k
rl C
汽车匀速从直线进入圆曲线其行驶轨迹的弧长与曲 率半径之乘积为一常数
§3.1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原理
• 道路的设计程序:
公路设计:顾及纵横断面平衡及横断面稳定的前提下, 先确定平面线形。 城市道路:先进行横断面布置,然后综合考虑平、纵 面的合理安排。
§3.1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原理
中线
§3.1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原理
• 汽车行驶轨迹的特征:
(1)行驶轨迹线不仅是连续的,而且是圆滑的。 (2)行驶轨迹线的曲率是连续的。任何一点不出现两 个曲率值。 (3)行驶轨迹线的曲率对里程或对时间的变化率是连 续的。
•当平面线形与汽车轨迹相符或 接近时,才能保证行车的顺畅 与安全。
§3.2 直线
§3.2 直线
§3.2 直线
德 国 柏 林
§3.2 直线
• 直线的最小长度:
考虑到线形的连续和驾驶的方便,相邻两曲线之间 应有一定的直线长度。这个直线长度是指前一曲线的终点 (缓直HZ或圆直YZ)到后一曲线起点(直缓ZH或直圆ZY) 之间的长度。这个直线的长度不宜过短
§3.2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反向两圆曲线之间,考虑到为设置超高和加宽缓和段 的需要以及驾驶人员转向操作的需要,宜设置一定长度的 直线。《规范》规定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以m计) 以不小于行车速度(以Km/h计)的2倍为宜。在受到限制 的地点也可将二反向缓和曲线首尾相接,但被连接的二缓 和曲线和圆曲线宜满足一定的条件, 形成“S”型曲线。
• 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 断背曲线:互相通视的同向曲线间若插以短直线,容易产 生把直线和两端的曲线看成是同一条曲线的错觉,这种线 形破坏了线形的连续性,且容易造成驾驶操作的失误,设 计中应尽量避免。 • 最小长度:《规范》推荐同向曲线间的最短直线长度以不 小于6V为宜。这种要求在车速较高的道路(V≥60Km/h) 上宜尽可能保证,而对于低速道路(V≤40Km/h)则有所 放宽,但不得小于3V。条件许可时,宜将同向曲线设计成 单曲线、复曲线、卵形曲线或C形曲线。
越岭线应尽量利用有利地形自然展线避免设置回头曲 线,或者以隧道克服高差,因地形、地质、资金条件所限 而不能采取自然展线时,方可采用回头曲线。而相邻回头 曲线之间,应争取有较长的直线距离,其最小长度在 40km/h、30km/h、20km/h的公路上分别应不小于200、 150、100m。
§3.2 直线
k (rad )
kt (rad )
Y
k——小于1的系数。
φ
设汽车前后轮轴距为d,前轮转 动后,汽车的行驶轨迹曲线半径为r, 由图可知:
d r ( m) tg
0
r
X
§3.1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原理
由于Φ 很小,可以近似地认为
r d d ( m) kt
汽车以v(m/s)等速行驶,经时间t以后,其行驶距离 (弧长)l为: d l v kr
§3.2 直线
§3.2 直线
• 直线的运用:
一般情况下,下述路段可采用直线线形: (1)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坦地区或山间的开阔谷 底; (2)市镇及其近郊,或规划方正的农耕区等以直线条 为主的地区; (3)长大桥梁、隧道等构造物路段; (4)路线交叉点及其前后; (5)双车道公路提供超车的路段。 (6)收费站及其附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