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改造的教学课件.docx
第5课 三大改造课件(39张PPT)
“南有张小泉,北有王麻子”,是指近代中国剪刀行业中 的两名“状元”。在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指导下,他们 对党和政府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发展大力支持。1956年,北京68 家刀剪作坊联合在一起,统一使用“王麻子”商标,统一生产、 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为王麻子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1959 年,北京市命名成立北京王麻子剪刀厂,注册“王麻子”商标。 就在同一时期,杭州制剪生产合作社恢复“张小泉”称号,改 名杭州张小泉剪刀生产合作社并建起了新工厂。
参加合作社农户 1.18亿户
占全国农 民总数(%)
96.3
1955年,全国掀起农 业合作化的高潮。到了 1956年,90%以上的农户 参加了合作社。
参加高级 生产合作社
1.0742亿户
占全国农 户总数(%)
87.8
农业合作化实现后,农民 1956年,毛泽东在看农 代表向党中央毛泽东报喜 民写给他的丰收报喜信
国家统一组 织、集体合 作互助等等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原因
国家
农民
分散个体经营影响农业 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 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的需要
农民也有互助合作的 要求
1953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 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改造目的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历史小剧场: 刘老汉的第二件烦心事
刘老汉的日子是越过越 红火啦,可是他又高兴不起 来了,原来,他的大女儿早 年进城,开了个手工作坊, 资金少,设备简陋,工艺落 后,女儿一家的生活举步维 艰。
同学们能不能想个办法帮助刘老汉的女儿呢?
也可以像农业一 样,走合作化的 道路呀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5课 三大改造【课件】(29页)
情景 再现
中农小喇叭:哎,你们听说了吗?张能人他们好像要组啥社呢,咋回事吗?
中农老六:听说是要组个合作社,就是他们18户要把各自的土地搞到一起种。
中农小喇叭:啥?把我的甲地和那些丁地一块种?打下粮食算谁的?我不干!
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公私合营的新厂牌 工商界向主席报喜 北京各界组成献礼报喜队
上海信大祥绸布店
全行业公私合营是我国对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
读图,说说到1956年底我国经济基础发生了哪些变化?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 资本主义 个体经济
1952年 19.1%
1.5%
土改后鄂湘皖三省生产资料占有情况调查表
材料2: 土改之后,中国农民拥有了土地,但是一些农民因为缺少农 具、牲畜等,生产发展十分缓慢,甚至出现了荒地、出租土地和卖地 等情况。
农业实行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部分农民 因缺少生产资金、生产资料等,无力耕种,只 能卖地或出租土地。
阅读课文,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弊端及影响?
考考你
土地改革前
把下面的关系按照你的理解进行连线:
农业生产合作社 (方式)
封建土地所有制 (土地归地主私有)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
没收地主土地分 给无地少地农民
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农民土地所有制 (土地归农民私有)
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自由买卖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土地归集体公有)
农业合作化的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你知道荣氏家族之后的故事吗?
八一三事变后,荣氏企业备受重创,三家面粉厂被毁,其他企业不同 程度遭受损失、劫掠和强占。在此逆境下,荣氏家族为求生存,历经艰 难将申新四厂、福新五厂迁往后方。抗战胜利后,荣德生力阻荣氏部分 企业向海外拆迁,坚守产业,迎接新中国的到来。
第五课三大改造课件
7建、立社旳会标主志义是制-三度-大在-改我-造国-旳初-完步-毕。
8改、造国,家主对要农把业分进散行旳社-个会-体主-农义-民 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 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 和共同富裕旳社会主义道路。
当堂达标
动脑筋 你以为三大改造在当初对
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D、组织生产合作社
6、“长鞭呀,那个一呀甩呀,啪啪地响哎,……沿着
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这是过去一首老歌里旳歌
词,它反应了农民满怀豪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旳心情。
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之时
B、过渡时期旳总路线公布之后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毕之时
D、第一种五年计划旳编制中
复习回忆
1、一五计划旳执行时间是? 2、一五年计划优先发展旳对 象是什么? 3、一五年计划在工业和交通 运送业方面分别取得哪些成 就?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旳基本任务: (生产资料私有制 公有制)
学习目的
懂得农村土地改革后旳情况和在农村走 集体化道路旳必要性;
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旳过程和意义。
1.上图反应了我国从1953年起对哪三个行业进行旳社 会主义改造?改造基本完毕旳时间是哪一年?
2.三大改造旳基本完毕实现了我国生产资料全部制怎 样旳变化?改造旳完毕有何主要历史意义?
3.三大改造存在什么缺陷?
(相互帮助、互补有无、共同富裕)
土地改革后我国农村经济情况怎样?
①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
②但分散经营使农民个体经济极难发 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旳需要
把分散旳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 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旳社会主义道路。
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ppt(33张PPT)
农业 合作高级社 生产资料转为集体所有:土地无偿转为集体所 有,大牲畜大农具有偿转为集体所有,按劳分配原
则是社员之 间的分配原 则。
集体耕作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
2.进程:_1__9_5_5___年,高潮 _1__9_5_6___年,完成
材料:
产品
1956年产量
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 反动派被打倒, 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全国人民大团结, 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 高潮。
材料一:当时3亿农民,要分7亿亩土地和 297万头 耕畜,人均可分得耕地2.3亩,约100人可分得一头 耕畜。
材料二:土改后,部分农民天灾人祸或无力耕种等 原因开始出卖自己的土地。如到1952年山西省就 有718公顷的土地被卖掉。其次,不愿意卖掉土地
C、 1955年
D、 1953年
2、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依据是
(
)
A.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B.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施
D.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3、(2016.莱芜市)一位外国领导人在评价新中 国的某项政策时说:“中国经过长时期的流血革 命,现在创造出了条一不流血而和平改造资本家 的经验,这是有世界意义的。”他高度评价的是 我国的哪项政策( ) A.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参加 “ 农业生产合作社 ”
走 集体化 和共同富裕的 社会主义 道路
农业互助组
农户集体劳动,解决单干户的生产困难。 土地、工具、耕畜还是自己的。
《三大改造》PPT课件
-.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背景(原因) ①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 ②但是,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 、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 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 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③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2)方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通 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再见
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
化建设的需要
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 变农民土地所有制为集体所有制,建
所有制,消灭地主阶级
立起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在各自所处的历史形势下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微拓展
“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的关系
“一五”计划主要是发展经济,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三大改造
是变革生产关系,是为了解决工业化过程中的原料、劳动力、资金等问题,
即满足工业化正常进行的需要。“一五”计划实施的时间是1953—1957年,
三大改造发生在1953—1956年,它们之间相互促进。
典例分析
例 1953年春,河南安阳的一名党支部书记表示:“我是共产党员,家里再困难,
三天不吃饭,也要坚持领导大家把社办下去,绝不向困难低头!”他所说的“社”
是指( B) A.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农村供销社
D.农村信用社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1953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进 行三大改造,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是走合作化道路,引导农民参加农 业生产合作社。故选择B项。
《三大改造》课件
对人民群众利益的保护
在三大改造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对人民群众利益的忽视和侵犯,如对农民的土地征收和强制集体化等,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和牺牲。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在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应该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政策和措施,避免一刀切和形式主义。
三大改造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人,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繁荣和发展,从而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改善人民生活
三大改造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文化素质,促进了社会进步。
促进社会进步
三大改造使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历史背景
三大改造是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历史阶段,对于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时代背景
三大改造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学术界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形成了丰富的学术成果。
学术背景
02
CHAPTER
三大改造的内容
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
农业机械化
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推广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03
02
01
组织手工业者成立合作社,实现手工业生产的集体化。
手工业合作社
对手工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技术改造
对手工业实行统一管理,促进手工业的健康发展。
统一管理
பைடு நூலகம்
03
05
CHAPTER
三大改造教学课件
3
社会主义制度与民主政治的结合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们需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保障人民的权利和利益,实现公平正义。
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
01
三大改造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起点,它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
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发展是改革的目标
02
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国家和人民
的共同富裕。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八级工资制, 打破原有的工资制度,实现按劳分配。
赎买政策
国家通过赎买政策,逐步将资本主义 工商业赎买为国营企业。
03
三大改造的影响与评价
积极影响
01
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三大改造使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
主义的过渡,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完善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需要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完善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 2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生产资料 公有制,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了基础。
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机制的结合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们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 的作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组织手工业者成立进行技术改造, 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提 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计划生产
对手工业实行计划生产, 以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生 活的需要。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公私合营
八级工资制
将资本主义工商业通过公私合营的方 式,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
重要意义
三大改造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 意义的事件,它奠定了我国社会 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促进了社
三大改造课件课件讲课文档
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资本主义工商业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
第二十一页,共21页。
三、公私合营
自主学习: 要求:结合教材,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 1954年 形式 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政策 限制、利用、改造、和平赎买
成就 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第十二页,共21页。
历史作用
三大改造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 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 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第六页,共21页。
农民结队报名入社
第七页,共21页。
一、农业合作化
思考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前后的主要变化
农民加入生产合作社以后, 生产资料属于个人还是集 体?
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前 相比,生产资料所有制 形式发生什么变化?
集体
集体所有制
第八页,共21页。
二、手工业合作化
土改后,农村出现了部分新情况:部分农民因天灾 受损,或家人有重病,或无力耕种等出卖自己的土
地……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呢? 脆弱
第四页,共21页。
一、农业合作化
太分散 很脆弱 要集中
土地交公 国家投资
农业生产合作社
集体经营
机械生产
第五页,共21页。
一、农业合作化
自主学习: 要求:根据教材描述,解答下列问题。
三大改造课件课件
第一页,共21页。
第二页,共21页。
一、农业合作化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
“一五”计划期间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柱状图
三大改造课件
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人民的 生活质量。
05
三大改造的异同点
三大改造的相同点
背景
三大改造都发生在20世纪50年 代,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
主义过渡的时期。
目的
三大改造都是为了实现中国的 社会主义建设,建立社会主义 经济体系。
内容
三大改造都涉及到生产关系的 变革,包括农业、手工业和资 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三大改造课件
目录
• 引言 • 农业改造 • 手工业改造 •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 三大改造的异同点 • 三大改造的意义与影响
01
引言
背景介绍
三大改造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为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结合 中国实际情况,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初步探索。
当时中国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如经济落后、生产力低下、技术水平低等,因此 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通过公私合营、赎买政策等措施 ,逐步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社
会主义轨道。
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 公有制的转变,提高生产效率,
促进经济发展。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的 工业化、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化。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影响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 设奠定了基础。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 制的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
06
三大改造的意义与影响
三大改造的意义
改造了中国的经济结构
三大改造使中国的私有经济和个体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公 有经济,实现了经济的整体改造,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促进了社会制度的变革
三大改造实现了中国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从封建主义 、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进一步巩固了社会 主义制度。
第5课 三大改造【课件】
2.方法: 赎买政策(创举) 3.目的: 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赎买政策:国家按照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年息5%)
4.实质: 资本主义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5.结果: 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6.意义: 实现了和平过渡,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的原因
政策:和平赎买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生产工具和资金缺乏,先进的机械化农具不能使用; 分散经营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抵自然灾害;
耕地分散,不能合理使用。
素养探究一:农业合作化
独学+展示
阅读教材第23-24页,简述农业合作化的概况。 (1)土地改革后,分散的个体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1.原因: (2)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全行业公私合营:采取定息制度,十年内每年 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额,发给股息, 年息为5%,1966年9月,定息年限期满,公私合 营企业最后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赎买政策
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分 成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两个阶段。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的创举
工业生产小组
4.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 制
生产资料公有 制
木 器
生
产
合
作
社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阶段
手工业 合作化 手工业合作化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供销小组
供销合作社
生产合作社
统一供给
独立生产 包销产品
生产资料部分公有 干预一定生产
统一经营 集体劳动 按劳分配
素养探究三:公司合营
独学+展示
阅读教材第25-26页,简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的概况。 1.形式: 公私合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标转述】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能够说出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方法和结果,找出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必要性和方法。
2、知道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通过和同学探讨理解并说出三大改造的意义。
3、明白三大改造在历史背景下具有的积极意义,同时用历史辩证主义思维思考问题,明白其不足之处。
【学习流程】活动一:阅读课本,独立完成下列问题:1、阅读课本写出实行农业合作化的原因。
2、为了实现农业合作化,国家采取了什么方法?结果如何?3、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的社会主义改造。
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
4、公私合营: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是。
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即,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是。
活动二:通过和同学讨论,合作探究下面的问题。
探究一: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哪三个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国家分别采取了措施?什么时候改造进入高潮?探究二:三大改造什么时候基本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和缺点?活动三:本课知识结构总结【检测反馈】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一项是( )。
A.农业改造B.手工业改造C.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D.镇压反革命2.下列关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引导农民参加农村生产合作社B.在三大改造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C.到1957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D.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二、问答题1、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处于什么发展阶段?为什么?2、史料学习法学法指导:没有史料就没有历史,史料是研究历史的主要依据,教材中的一切观点都是由史料分析得来的。
因此,对于难以理解的历史概念、观点(包括历史意义和影响)的学习,可以结合史料进行分析理解。
史料一般有:①文字类,如数据、语录、史书陈述的史实等;②图片类的,如历史图像、历史漫画等;③实物类,如文物、遗址和遗迹等。
阅读下列材料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结构情况时间公有制经济私营经济1952年20.6%78.7%1956年85.6%14.2%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表格表明我国社会性质经历了怎样的变化?【难点分析】1、三大改造与“一五”计划有什么联系?“一五”计划主要是发展经济,是工业化的起步;三大改造是变革社会生产关系,是为了解决工业化过程中的原料、劳动力、资金等问题,即满足工业化正常进行的需要而开展的。
“一五”计划实施的时间是1953~1957年,三大改造发生在1953~1956年,也即是三大改造发生在“一五”计划实施期间。
2、什么是“公私合营”?为什么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是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主要形式,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953年底前,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的政策,将它们纳入国家计划轨道。
第二阶段是在1954年至1955年下半年,实行单个企业公私合营。
第三阶段是在1955年冬至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即按行业,不分企业大小同时实行公私合营。
这种最终通过赎买政策,进行公私合营,完成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是新中国的一大创造。
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民族资本家企业实行没收政策或打击镇压政策。
为什么中国政府采取和平赎买政策呢?这是由历史与现实条件决定的:第一、民族资本家历史上反帝反封建,支持中国革命;第二、他们也拥护社会主义改造;第三、资本家有管理经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这样的人才。
【课后反思】想想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可以和同学讨论或者问老师。
篇二:三大改造的教学课件一.教学目标:1. 知识: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⑵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⑶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2.能力: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⑴用提出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⑵适当补充课外材料,训练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4.情感、态度、价值观:⑴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是我党在过渡时期实行的一项正确的政策;⑵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热爱集体的品德;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精神;二.重点、难点:1.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⑴农业手工业:建立生产合作社⑵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2.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方法:讲解法讲述法读书指导法情景教学法情感教学法2.手段: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1.导入:(上课前写好课题和第一个大标题)(课件)播放电视剧《大宅门》中百草厅公私合营的片段。
(问)大家有没有看过这部电视剧啊?(学生回答)刚刚老师放给大家看的是电视剧《大宅门》中公私合营的一段,现在大家把书打开到第23页中,看有关北京老字号药店同仁堂的介绍。
其实,《大宅门》中的百草厅的真实来源就是同仁堂药店。
老师读)2.公私合营:好,我们一直在说公私合营,那么,到底什么叫公私合营呢?公私合营是针对什么来说的呢?(课件:是我们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即国家资本主义)。
那老师要问了,以前我们学过改造的低级形式,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啊?(学生回答)(课件:对工业中的计划定货统购包销和商业中的委任经销代销等等)。
(课件:毛**在1953.7发表的《关于国家资本主义》一文中写道:“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资本主义经济。
它主要的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
那大家想想看为什么说已经有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了啊?(问)(老师归纳)虽然这些资本家对企业仍然拥有所有权,但已经不能自由买卖了。
那大家想看看,公私合营照字面理解应该是什么啊?就是国家与私人,这里也就是指资本家联合起来经营工商业。
原本都是资本家自己独家经营,现在变成与国家合营了。
新中国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我们国家来说,必须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所以公私合营对我们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变革是有好处的。
那对资本家有没有好处呢?他们是不是被强迫答应公私合营的呢?现在我们看课题下面框里的文字。
请哪位同学起来读一下吧。
好,读地很流畅啊!大家看,原本是亏损的厂,设备陈旧,工人没有积极性,但国家投入资本以后,进行改革,效益就好转了。
这样,资本家也赚钱,他们又何乐而不为呢对吧?于是,越来越多的民族资本家希望能公私合营。
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高潮。
那么,什么又叫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呢?(课件:整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
年息为5%)。
大家看我们书上第21页最下面一段中提到了赎买。
同学们都学过古文啊,“赎”是什么意思啊?就是“交换”对吧?我们这里可以理解成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就是赎买。
下面大家看一看书上第22页的小字部分,然后思考一下,你们觉得赎买政策是否合理?你们觉得还有什么别的政策更好吗?好了,大家都看好了吧?现在老师给你们分四个小组。
(以第几排为标准,分为四组)分别讨论一个问题,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代表发言。
现在大家看大屏幕。
⑴能不能国家直接强制性把这些企业收归国有?为什么?⑵能不能保持原有状况不变,仍然让民族资本家自己经营?为什么?⑶能不能一开始就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不经过过渡?为什么?⑷你觉得赎买政策合理吗?合理在哪?)(学生发言)(老师归纳:⑴力度太大,民族资本家不服气,容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⑵打击民族资本家的积极性,他们原本是可以吸收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力量的;⑶国家也没有那么多的资金可以全部收回;⑴不论怎样仍然是剥削阶级,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⑵大部分工人仍受剥削,体会不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⑴民族资本家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好处,还不太相信;⑵强扭的瓜不甜,必须让他们自己想要参加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合理:合理在实现了和平过渡,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完成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改造,这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经之路。
国家制定一项政策要看得长远,但也必须分步骤慢慢来,不能急。
我们同学学习也是一样,必须给自己制定一个长远的目标,但也一定要脚踏实地。
3.农业、手工业合作化我们这堂课的题目是“三大改造”,那除了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有对什么的改造啊?(问)对了,就是农业和手工业了。
(写标题)对农业和手工业是怎样改造的呢?我们以前就学过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自己自足的国家,农民的小农意识都比重。
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了土地改革,农民都分到了土地,本来就可以自己养活自己过日子了。
为什么党和国家还要进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呢?哪位同学回答啊?(问)对了,农民虽然有土地,但都很穷,没有资金,没有能力去购买农具,也不懂种田的新方法,有了土地仍然过不上好日子。
这个时候,党和国家在农村实行了建立生产合作社的政策。
先请一位同学读一下书上20页到21页的小字部分。
好,大家看看小字部分能说明什么啊?(问)(老师归纳)对了,说明了我们建立生产合作社的优越性。
有些人说你们先走,我们看看再说;有些人说一伙穷光蛋想办社,没见过鸡毛能上天,最后事实证明了鸡毛真的飞上了天。
老师又想问一下了,这又能说明什么啊?(问,可提示)说明集体力量大。
我们民间有很多俗语和故事都说的这个道理。
比如一个巴掌拍不响;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我们古代还有个小故事叫做“一根筷子,十根筷子”。
讲的是一个老父亲在临终前拿一根筷子给他一个儿子折一折就断了,再拿十根给他折怎么折都折不断。
用这个来告诫他要和兄弟团结。
再所到现在,大家都知道“温州模式”吧?为什么浙江人在全国各地做生意都能赚钱?因为他们都抱成团。
同学们也要明白这个道理,一个人埋头苦干,成绩有限,可是同学们一起互通有无,互帮互助,就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学习上如此,生活上也是如此。
(课件)现在大家看大屏幕啊。
这两幅图,一幅是农民申请假如生产合作社,一幅是农业实现合作化后,农民代表想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
农业建立合作社的优越性越来越明显。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农业的合作化带动了手工业的改造。
到了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到合作社中。
(课件)大家看这张图表,我们把三大改造的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时间做下总结。
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这个时间大家要记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