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明洞洞口工程施工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花山隧道明洞洞口工程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及说明
1、达万高速合同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2、山隧道施工设计图。
3、国家、交通部现行的有关施工验收规范、强制性标准。
4、合同文件。
5、总监办工期计划要求。
该进洞方案适用于进出口,但出口目前不具备条件,故优先实施进口。
二、工程概况
隧道进口端距离202省道500米,利用原有乡村便道,进场运输条件较好,施工用水困难(打井取水),洞口段属荒坡地,没有植被,岩层较松散,不利于施工开挖,需加强地表排水防护;出口端距离202省道2500米,利用原有乡村便道1780米,新修便道720米,进场运输条件较差(短期内便道无法通至洞口),施工用水困难(采用地表水及井水),洞口段树木植被较好,岩层较松散,开挖施工条件相对较好,需加强地表排水防护。
进口地质概况:属崩坡积含块碎石粉质粘土,结构不匀,硬塑状。粉砂质泥岩夹砂岩、粉砂岩,强~中风化,属极软~软岩;节理较发育,岩体以破碎状及块状结构;洞门由粉质粘土构成,开挖或支挡不当仰坡和侧壁会诱发滑坡。地下水以滴水状或浸润状为主,雨季会出现淋雨状。
该隧道洞门设计为削竹式洞门,零开挖进洞施工,在施工前精确测设放样,找准暗洞起点和自然仰坡交叉断面作为套拱施工起点,将洞口仰坡位置自然坡体开挖减至最小,待套拱及长管棚施工完成,再逐渐开挖进洞。
三、采用主要施工方法、工序安排和施工质量安全控制措施
(一)、主要施工方法及工序安排
一、施工的基本情况
1、施工便道已修至洞口。
2、临时用电接二蹬岩处高压线(1万伏),在洞口配150KVA
变压器一台。
3、为解决洞口工程前期用风,采用20m3空压机2台。
4、施工用高压水池位于凉水道班下修建拦水坝,于2004年8
月5日已完工,高压水管采用150钢管,已从高压水池位置接至洞口。
5、临时拌合站,材料堆放场地,设在便道外侧靠近正线位置。
拌合站设两台50L强制式搅拌机。
二、施工方案
根据设计文件提供的地质资料来看,隧道的边仰坡物质组成以第四系土层和泥岩为主,洞口段泥页岩地表风化较重,强度较低,土质边坡稳定性差。所以本方案在施工安排时以安全为主考虑。
三、施工内容
施工先后顺序:首先对仰坡上的危岩按设计要求刷坡,消除不安全因素。洞顶天沟开挖砌筑,避免仰坡受雨水冲刷。仰坡地表堆积层清理至基岩面。按设计坡度放样仰坡开挖线,开挖仰坡及时支护,至半断面开挖底标高。洞身超前支护开挖洞身,及时支护,对围岩勤量
测,撑握围岩收敛值。
四、工作程序
1、仰坡上危岩清除
采取打眼放炮。所用机械:T28气脚式风动凿岩机钻孔,20m3空压机供风。由于危石体积庞大,底部外露,下伏泥岩在风水的侵蚀风化作用下已严重风化,且与完整的砂岩层之间存在贯通构造裂隙。所以拟定采用强抛投爆破,顺裂隙面清除整块危石。钻孔深度为危石高度的1/2炮眼间距为岩石厚度的一半,采用2#岩石硝氨炸药,电雷管起爆,单孔装药系数为0.7。视危石厚度,必要时采取深孔药壶法爆破。危石所在之处地形陡峭,尽量一次性清除整块危石,避免再次操作带来的难度。
2、仰坡地表清方
使用挖掘机自上而下进行清理,配合人工清至基岩面出露。对强风化的泥岩、裂隙发达的砂岩必须清理干净,必要时采用光面小爆破清除危石,保证进洞开挖安全。
3、开挖支护,隧道半断面路基拉槽。
仰坡地质为强风化页岩,自然坡度为1:0.75左右。仰坡开挖坡度1:0.5。在清理出露的基岩面放样,采用光面爆破开挖仰坡。人工打眼放炮,炮眼间距40cm,严格控制钻眼坡度,炮眼与前排炮眼间距60cm,单孔装药系数0.2,采用间隔装药,毫秒雷管起爆。达到控制超欠挖,减少扰动为目的,开挖面平整光滑。仰护边开挖边支护,φ22砂浆锚杆锚加固坡体,锚固深度3m,间距1.5m梅花型布置。钻
孔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进行锚杆安装。锚固用浆体必须按设计配合比配制,严格控制水灰比,采用压浆机压浆。保证浆体饱满,并按规范检验频率留置抗拔力实验锚杆,外露长度30厘米。6.5钢筋成网状布设,网格间距25*25cm,用电焊固定在出露的锚杆头上,并紧贴岩面,可采取ф10的短钢筋头钩压钢筋网的办法使钢筋网紧帖岩
面.C20喷射砼及时封闭开挖仰坡面,厚度不小于8cm,严格按照喷射砼的施工工艺进行。
4、洞口路堑施工
采用中间拉槽超前,边坡自上而下,严格按设计坡度1:0.75进行刷坡,端墙按10:1坡度刷坡,刷坡范围为k54+765-k755。施工中,严格按技术要求放线,做到不超不欠,采用光面爆破。
5、浅埋地段施工
由于洞口范围内岩体破碎,风化严重,为增加稳定及安全,采用加固处理,洞口支护采用的是强支护,在洞口拱部轮廓外设一环超前小导管,超前小导管采用外径φ42mm,壁厚4mm的热轧无缝钢管加工制成,前端加工成锥形,尾部焊接φ6mm钢筋箍加劲,长度为4.5米,管壁每隔15cm交错钻眼,管壁四周钻4排眼孔直径为φ6mm注浆孔。沿隧道纵轴线向开挖轮廓线向外15度的外插角打入岩层中,小导管环向间距为35cm。两排超前小导管纵向有不小于1.0米的搭接长度。具体施工如图一:
3)小导管施工参数
(1)、注浆压力1.0Mpa
(2)、水泥浆水灰比为1.0
(3)、水泥采用P.O32.5普通硅酸盐水泥
(4)、水玻璃波美度为30,模数2.4
4)超前小导管端部焊接在18工字钢上。工字钢加工图见附图。
五、原设计概况及说明
红花山隧道为分离式双线隧道,左洞进口位于半径1443米圆曲线上,左洞出口位于半径800米圆曲线上,全长1079米,右洞进口位于半径为1300米圆曲线上,右洞出口位于半径为800.814米圆曲线上,全长1088米。隧道内最大纵坡:±1.4%;最小纵坡±0.9%。主洞净宽10.25米,净高5.0米。
洞口50m围岩级别为Ⅴ级,超前支护采用Φ108大管棚支护;边仰坡采用锚喷防护;进洞后采用复合型衬砌,初期支护形式如下:喷C20砼均厚24cm,锚杆采用Φ22药卷锚杆,锚杆长度3m,环向间距1.0m,纵向间距0.5 m,交错布置;钢筋网采用φ6.5钢筋,网格间距采用20×20cm;钢拱架采用I18钢(全封闭),间距0.5m。
1、隧道洞外控制测量
隧道施工的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均按原《测规》要求进行控制。施工前首先对设计单位提供的导线和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测,将测量成果上报监理单位,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进行洞口投点及引线进洞的测量工作。
利用设计单位提供的控制点,用全站仪建立导线控制网,并把隧道中线和横向轴线纳入控制网内以保证放样精度。
采用精密水准仪按四等水准布设高程控制网。
2、洞口段洞顶地表沉陷测量
洞口段开挖前,在洞顶埋设混凝土桩及水准基点,纵向沿隧道中线间隔10~20米埋设一个砼桩,横向布点埋设砼桩(见下图),横断面点应充分结合实地地形,避开边坡开挖的位置。在洞口段边坡开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