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科版初中物理最全知识点

合集下载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含所有公式-绝对全----)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含所有公式-绝对全----)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含所有公式-绝对全----)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含所有公式-绝对全----)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最全面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最全面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最全面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在初中阶段,物理是学生们学习的一门重要科目。

下面是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的总结:一、运动的描述1.运动和静止的区别2.位移、时间和速度的关系3.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4.速度与加速度的区别5.加速度、时间和位移的关系二、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2.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的关系3.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4.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5.匀速直线运动的图线和图象三、力与压力1.力的概念和常见的力2.力的单位和测量方法3.力的合成和分解4.力的平衡和不平衡5.压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6.压力的实验方法和应用四、力的运动学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2.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4.重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5.弹力和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五、机械能1.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应用3.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4.机械效率和能量转化5.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六、物质的组成和结构1.简单物质和复合物质的区别2.物质的性质和分类3.原子和分子的概念4.原子的结构和元素周期表5.分子的结构和化学键七、实验与观测1.实验和观测的概念和方法2.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3.实验设计和实验报告的编写4.常见的物理实验和观测方法5.实验误差和科学方法八、静电学1.静电和电荷的概念和产生方法2.电荷的性质和分类3.静电场的概念和特点4.静电力和库仑定律5.静电能和静电势能九、电流与电路1.电流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电流的方向和电流表的使用3.电路的概念和构成要素4.串联和并联电路5.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十、电磁感应1.电磁感应的概念和产生方法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3.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动势4.互感和自感的概念和应用5.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和构造以上是苏科版初中物理的知识点总结,涵盖了运动的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力与压力、力的运动学定律、机械能、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实验与观测、静电学、电流与电路、电磁感应等方面的知识点。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一、运动学知识点:1.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基本特征;3.匀速直线运动的数学表达式v=s/t,t=d/v,以及相关计算方法;4.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数学表达式v=u+at,s=ut+1/2at²,v²=u²+2as,以及相关计算方法;5.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计算方法;6.斜抛运动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二、力和运动的关系知识点:1.力的定义、计量单位和作用方向等基本概念;2.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平衡和合力等概念;3.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概念;4.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的作用力等概念;5.牛顿第三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力等概念;6.摩擦力、弹力、重力和空气阻力等力的特点和计算方法;7.力学能和功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

三、压力和浮力知识点:1.压力的引入和定义,以及计量单位;2.液体压力和气体压力的计算方法;3.大气压力及其测量方法;4.浮力的定义和特点,以及计算方法;5.浮力原理在气球、潜水、漂浮和破冰等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声音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受等基本特征;2.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计算方法;3.声音强度和响度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4.音高和音调的概念;5.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和影响因素;6.声音的吸收、反射和衍射等现象。

五、光和光的反射知识点:1.光的传播速度和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基本特征;2.光在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和折射定律的概念;3.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概念和性质;4.镜面反射和光的色散现象,以及相应的计算方法;5.平面镜、凸面镜和凹面镜的特点和成像规律;6.光的色散和成像问题。

六、电学知识点:1.电荷和电流的基本概念,以及单位和特点;2.电路中的串联和并联规律;3.电阻和电阻器的概念和计算方法;4.电流大小和电阻大小的关系,以及欧姆定律的概念;5.简单电路中的功率和能量计算方法;6.甲、乙、丙三种电路中的电功率大小的比较;7.电能消耗的计算和电力的概念;8.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含所有公式-绝对全--)(可编辑修改word版)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含所有公式-绝对全--)(可编辑修改word版)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 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ft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 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 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度,在0 度和100 度之间分成100 等分,每一等分为1 ℃。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含所有公式,绝对全~~~~)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含所有公式,绝对全~~~~)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苏科版物理初中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物理初中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物理初中知识点总结一、运动和力1. 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指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的现象。

运动有各种形式,包括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2. 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的计算公式为:速度=位移/时间。

3. 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加快或减慢的物理量,它的计算公式为:加速度=速度改变量/时间。

4. 力的概念力是导致物体产生形状、大小或速度变化的物理原因。

力的单位是牛顿(N)。

5. 力的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包括改变物体的速度、形状或位置。

6. 牛顿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受到力的作用,如果力的合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成正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它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能量1.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

2.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不考虑摩擦等非弹性因素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即机械能的总量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不变。

3. 功和功率功是力对物体作用的效果,功的计算公式为:功=力 × 位移× cosθ。

功率是描述力对物体作用的效率,功率的计算公式为:功率=功/时间。

4. 能量转换能量可以在各种形式间相互转换,包括动能、势能、电能、热能等。

三、压强和浮力1. 压力压力是力在单位面积上的作用效果,压力的计算公式为:压力=力/面积。

2. 压强压强是物体内部的分子对单位面积上的作用效果,压强的计算公式为:压强=压力/面积。

3. 浮力浮力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的支持力,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四、波动和光学1. 波的基本性质波是一种传播能量和动量的振动现象,包括横波和纵波。

2. 声波和光波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它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需要介质传播;光波是一种电磁波,它是由电磁振荡引起的,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材料(含所有公式-绝对全----)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材料(含所有公式-绝对全----)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苏科版物理初中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物理初中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物理初中知识点总结一、力学1. 基本概念- 物质: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实体。

- 质量:物体惯性的量度,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

- 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推或拉,能够使物体的静止状态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 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2. 力的作用-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恢复力。

- 摩擦力:物体之间接触面之间的阻力。

- 支持力:物体与支持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3. 运动的描述-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 加速度: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均不变的直线运动。

-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或方向发生变化的直线运动。

4. 力与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 机械能-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非保守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二、热学1. 温度与热量- 温度:表示物体热量状态的物理量。

- 热量: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

2. 热传递- 导热:热量通过物体内部分子振动传递的过程。

- 对流:热量通过流体运动传递的过程。

- 辐射:热量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的过程。

3. 物质的相变-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 沸腾: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 凝结: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4. 热力学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过程中的应用。

-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描述了能量转换的方向性。

三、光学1. 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 平面镜成像:平面镜反射光线形成虚像。

2. 光的折射- 折射定律: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江苏苏科版初中物理最全知识点

江苏苏科版初中物理最全知识点

江苏苏科版初中物理最全知识点一、力和压强1.力的概念和分类: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有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种分类。

2.力的表示方法:力的大小用牛顿(N)表示,方向用箭头表示。

3.力的合成和分解:多个力可以合成一个力,一个力也可以分解成多个力。

4.力的平衡和不平衡:力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力的合力不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不平衡状态。

5.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压强等于垂直作用力的大小除以面积。

二、物体的密度和浮力1.密度的定义和计算:密度等于物体的质量除以体积。

2.浮力的原理和计算:物体浸泡在液体中时,液体对物体的上升推力称为浮力,浮力等于排挤的液体的重量。

三、机械运动1.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参考系: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

2.物体的位移和速度:位移是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和方向,速度是单位时间内的位移。

3.物体的加速度和力:一些物体的速度改变量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速度改变量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4.牛顿第一定律和摩擦力:物体在受力为零时,速度将保持不变;物体在表面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受力大小与物体的载荷和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有关。

5.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物体的加速度;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对此力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四、力和能量1.功和功率:力在物体上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乘以物体的位移;功率等于功除以时间。

2.势能和动能:物体由于位置上的改变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势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

3.能源与能量:能源指的是能够转化为人类需要的能量的物质或物理现象,能量是一种属性,不会被消耗或产生。

4.能量转化和守恒: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转化,能量守恒定律指出能量总是守恒的,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不能从不存在的地方产生,也不能消失。

五、电学基础1.电荷和电流:电荷是物体所带的电性的属性;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讲解-共28页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讲解-共28页

初中物理苏科版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章声现象1 . 声音的发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源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仅停止产生新的声音,不影响已发出的声音)。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平均为: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vt/2 (t为总时间)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19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19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声音的性质:声音是一种波,声音具有能量。

9.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10.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最新最全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最新最全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最新最全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苏科版初中物理是指以《苏科五年制初中物理》为教材的初中物理课程。

以下是该教材的知识点的精华总结。

一、学习方法和实验常识1.了解学习物理的目的和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和动力。

2.掌握实验室常见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和安全操作要点。

3.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要素,如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等,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

二、力和压力1.了解力的作用效果,了解常见的力的种类和性质。

2.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掌握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和技巧。

3.了解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对物体的影响,学会用力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4.了解压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机械运动1.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直线运动的速度、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2.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公式,学会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3.了解自由落体运动,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4.了解平抛运动,掌握平抛运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四、力学能1.了解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掌握功的转化和传递。

2.了解机械能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学会计算机械能的变化。

3.了解重力势能和弹簧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五、热学1.了解热的传递方式,掌握热传导的条件和规律。

2.了解热的单位和测量方法,学会计算热的传递量。

3.了解热膨胀和热收缩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了解物质的三态变化,掌握凝固、熔化、汽化等过程的条件和物质的热量变化。

六、光学1.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掌握平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2.了解光的传播方式,学会计算光的速度和光的传播路径。

3.了解色光的基本性质,掌握光的衍射和干涉现象。

4.了解光的折射率和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学会应用光的折射定律解决问题。

七、电学1.了解电荷和电场的概念,掌握带电物体之间的电力相互作用。

2.了解电流和电路的概念,学会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和电阻。

3.了解电阻和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会计算电路中的电阻和电功率。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含所有公式-绝对全----)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含所有公式-绝对全----)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和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和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使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和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材料(含所有公式-绝对全----)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材料(含所有公式-绝对全----)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含所有公式-绝对全----)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含所有公式-绝对全----)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梳理归纳(最新最全)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梳理归纳(最新最全)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梳理归纳(最新最
全)
1. 运动的描述和测量
- 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状态的描述
- 运动的两种重要性质:位移和速度
- 运动的测量:长度、时间和速度的计量单位
2. 物体的运动变化
-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区别
- 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 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 力和压力
- 力的概念及计量单位
- 物体的受力情况:平衡、不平衡和力的合成
- 斜面上物体的运动和受力分析
- 压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 摩擦力和浮力
- 摩擦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 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 浮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 浮力对物体的影响和浮力的应用
5. 机械能与能量转化
-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 能量的守恒定律
6. 光的反射与折射
- 光的传播方式
- 光的反射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 光的折射的规律及折射定律的应用
7. 电的基本概念
- 电荷的性质和分类
- 电的基本单位
- 电流和电压的概念及计量单位
- 电路的基本元素和电路图的绘制
8. 电阻与电功率
- 电阻的概念及计量单位
- 电阻的影响因素
-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 电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9. 磁场和电磁感应
- 磁场的产生和性质
- 磁力的作用和磁场对物体的影响
- 电磁感应的规律和应用
以上是苏科版初中物理的知识点梳理归纳,旨在提供最新最全的物理知识供初中学生参考学习。

最全面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最全面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最全面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1.物理量与单位-物理量是研究物质、能量、运动等现象和规律的基本概念,包括长度、时间、质量、速度、功率等。

-单位是用来度量物理量大小的标准,包括国际单位制和厘米-克-秒单位制等。

2.运动与力-物体的运动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可以用位置、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

-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是由力引起的,力的大小受质量和加速度的影响。

-牛顿三定律:惯性定律,力的平衡定律和反作用定律。

3.能量和功-能量是物体具有的做功能力,包括动能、势能和内能等形式。

- 功是力在物体上的作用,计算公式为功 = 力× 距离× cosθ。

-能量守恒定律:一个封闭系统内能量的总量是恒定的。

4.压强和浮力-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计算公式为压强=力/面积。

-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等于所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5.光学-光的传播方式有直线传播和分散传播两种。

-光的反射和折射是光的传播方式的基本现象,遵循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光的色散是光通过物质时由于折射率不同,使白光发生色散的现象。

6.电学-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数量,计算公式为电流=电荷/时间。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计算公式为电阻=电压/电流。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7.磁学-磁场是磁铁或电流周围的空间中存在的特殊的物理量。

-磁感应强度是磁场对单位磁极的作用力大小,计算公式为磁感应强度=磁场力/磁极力。

-法拉第定律:导体切割磁力线时,感应电动势与切割磁力线的速度成正比。

8.声学-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的特征有音调、音强、音色和共鸣等。

-声速是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计算公式为声速=频率×波长。

9.核能与原子-核能是原子核中的能量,包括核裂变和核聚变两种形式。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粒子,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

-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含所有公式-绝对全----)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含所有公式-绝对全----)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含所有公式-绝对全----)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液体表面的气体流速3.液体表面积 大小等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 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 个温度叫沸点。
沸腾现象:声音由大变小,气泡由少变多, 沸腾前温度不断上升,沸腾时温度保持不 变。
条件:1.达到一定的温度(沸点)2.继续 吸热。
声波使烛焰晃动)
一般来说,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 度最小,液体次之,固体中速度最 大
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0m/s。(利用 回声可测距离)
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 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
度越大。 响度的单位:分贝(dB)
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给人的体验 是声音的尖锐或者浑厚)
声音的音调决定于声源振动的快慢, 声源振动的越快,音调越高。
初中物理知识点 复习大全
----------界首初中物理组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 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音靠介质传播。声音可以在固 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是不能
在真空中传播。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 的。
声音是一种波,叫做声波。 声波具有能量(声波击碎胆结石,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单位:摄氏度,符号℃ ,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 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 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 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工作原理: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
置。
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反射光线﹑入分居 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折射规律: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入 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 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 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 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当光线垂 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点;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 凝固点。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定义: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叫做熔化。
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 程叫做凝固。
特点:凝固过程放出热量, 凝固是 熔化的逆过程
定义: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 过程叫做升华。
特点(条件):升华吸热。 常见的现象:水的升华(冬天冰冻 的衣服会干)碘的升华,灯泡变黑,
定义: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 程叫做液化。
条件:放出热量
使物体液化的方式:降低温度或 者一定温度下压缩体积。液化现 象:“白气”、雾、等。
晶 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冰,海 波,常见金属)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石 蜡,)
晶体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熔 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
振动的快慢用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 频率表示。频率的单位(Hz)
噪声的控制:声源处控制噪声,传 播途中控制噪声,人耳处减弱噪声
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频率在20Hz~ 20000Hz之间的声波
定义: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
特性: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 较集中的声能。
应用: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 声波清洗剂﹑超声波焊接器。
性质: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 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
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
所有物体都在不停的向外辐射红外 线。
应用:红外探测器﹑红外照相机﹑ 红外夜视仪﹑追踪导弹
概念:太阳光色散区域中,紫光外 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紫外线。
性质: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 可以灭菌 。
应用:验钞机﹑紫外线杀菌﹑
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 像的移动方向与物体相同
物距(u)像距(v)像的性质应用 u<f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 f<u<2f v>2f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 u=2f v=2f倒立等大的实像 u>2f f<v<2f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
定义: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 声波。
特性: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 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产生: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 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 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 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 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
声波
应用:预报地震﹑台风﹑监测核爆炸。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 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线表示方法:用一条带箭头的直 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现象:影子的形成(手影,日食月 食)﹑小孔成像等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气体, 液体,固体按顺序递减。
真空中的光速3×m/s,而在空气中 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3) 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 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5) 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
干冰升华(人工降雨)。
定义: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 做凝华。
特点:凝华放热
常见的现象:水的凝华(霜,冰花的形成, 碘的凝华)
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注: 月亮,发光屏幕不是光源)。
天然光源:太阳﹑水母﹑闪电; 人造光源:火焰﹑灯光。
光的色散: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 绿、蓝、靛、紫等色光的现象。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 原色是:红、黄、蓝。
光照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 被物体反射,一部分光被吸收,
如果物体是透明的,还有一部分光 会透过它。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 光决定的。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 决定的。
概念:太阳光色散区域中,红光外 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
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叫做汽化。
种类: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 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条件:吸热(任何温度下都可能发生)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