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作文教案
小学中秋节作文教案
![小学中秋节作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f57567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0b.png)
小学中秋节作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运用文字表达情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互相评价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介绍中秋节的起源、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传说故事。
2. 中秋节的习俗:讲解赏月、吃月饼、赏花灯等传统习俗。
3. 作文训练:以“中秋节”为主题,自选角度进行写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培养学生运用文字表达情感的能力。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中秋节的美好氛围融入作文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秋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的中秋节作文,引导学生学习借鉴。
3. 实践训练法:让学生动手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互相评价的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中秋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
2. 第二课时:分析优秀的中秋节作文,引导学生学习借鉴。
3. 第三课时:进行作文训练,学生自选角度写作。
4. 第四课时:小组讨论,互相评价,修改作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中秋节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中秋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让学生对中秋节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分析优秀的中秋节作文,引导学生学习借鉴,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 进行作文训练,学生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5. 小组讨论,互相评价,修改作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秋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的作文水平,包括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
3. 学生合作学习、互相评价的能力。
八、教学资源:1. 中秋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的相关资料。
2. 优秀的中秋节作文范文。
3. 作文评价标准。
九、教学建议:1. 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于中秋节的作文指导教案设计
![关于中秋节的作文指导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9a15c2e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74.png)
关于中秋节的作文指导教案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中秋节背后的文化内涵;2. 掌握一些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食品;3. 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4.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2.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食品;3. 思考中秋节的深层次意义。
三、教学难点:1. 如何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和历史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探讨;2.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中秋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介绍中秋节的起源和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和思考兴趣。
2. 阅读文章:以“三十年后,我对中秋节的回忆”为例,让学生阅读并理解文章作者的观点和感受,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情感表达。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中秋节的意义,捕捉并概括出与中秋节相关的习俗、传说等文化元素。
4. 思维启发:引导学生思考中秋节的深层次意义,讨论中秋节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如感恩、团圆、家庭、文化传承等。
5. 写作实践:第一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撰写一篇中秋节的作文,要求思路清晰、语言流畅、论点明确、观点鲜明。
同时要求通过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对中秋节的热爱,让读者感受到中秋节这个特殊的节日的魅力。
第二步: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交流和讨论,互相阅读和点评,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和提高。
6. 总结评价:了解学生在写作中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同时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
五、板书设计:中秋节<<三十年后,我对中秋节的回忆>> 中秋嫦娥蟾宫折桂月饼农历八月十五节团圆感恩祭祖六、作业布置:根据老师提供的中秋节相关话题,自由发挥,写出一篇中秋节的作文,注意运用语言规范手法,短小精悍,亲切感人。
并在下节课上交。
中秋节作文题材指导教案
![中秋节作文题材指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14be3e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0a.png)
中秋节作文题材指导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及传统习俗;2、提
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尤其是对于论说文和议论文的写作;3、
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
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中秋节的历史背景及传统习俗;2、论说文和议论文的写作技能;3、培养学生思辨意识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选取论据,提高论证合理性;2、如何
写好中心思想;3、如何使写作更具思辨性和批判性。
四、教
学方法1、讲述法;2、案例分析法;3、分组讨论法;4、课
堂演讲法。
五、教学过程1、导入:向学生介绍中秋节的历史
背景及传统习俗,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重要意义。
2、
讲解中心思想:解释中心思想的概念,指导学生如何选定中心思想,以及如何将论据与中心思想紧密结合。
3、案例分析:
选取一篇优秀的中秋节文章,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掌握如何选择论据,提高论证合理性。
4、分组讨论:将学生分组,
让他们就中秋节的意义进行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辨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5、课堂演讲:让学生就中
秋节的意义和传统习俗进行演讲,让他们在表达和实践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6、总结: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
总结知识点,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课后作业1、学生撰写中秋节作文,并提交教师评估;2、学生独立完成中秋节主题的情景作文,由教师检查评估。
中秋节作文指导教案及反思
![中秋节作文指导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35be52f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37.png)
中秋节作文指导教案及反思中秋节作文指导教案及反思一、中心思想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以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活动为主。
中秋节作为我国独有的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中秋节不仅是家庭团聚的时刻,更是对家国思念的表达和祖先敬仰的传承。
二、例证或事实例证:1、中秋节的起源:关于中秋节起源,历史学家们多有讨论,有认为是商朝时期夏代的大禹治水时祭祀月神的节日,也有认为是古人崇拜月亮的节日。
不过无论哪种说法,都反映了我们民族对月亮的崇敬。
2、团圆的节日:中秋节是我国“七大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的中秋节。
在中秋节这一天,无论多远的人也要想办法赶回家,和家人团聚,共同庆祝这一节日。
这也是中秋节这个节日最具有浓厚氛围的地方。
3、感恩亲情:中秋节团圆,代表了家庭和睦、人与人之间乐于助人、友爱互助的和谐情感。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月饼,品尝美食,享受团聚的温馨,也感恩家人之间用心的牵挂和关怀。
三、流畅的语言表达中秋月圆,团圆是我心。
每逢中秋佳节,灿烂的月光洒在人们身上,花好月圆,万家团圆。
中秋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更是表达亲情和家国情怀的节日。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不仅要享受美好,更要想起亲人,感恩家人的陪伴和帮助。
母亲说,家是最小的祖国,家才是最真的亲情。
四、独特的思考角度和见解中秋节,让我们感恩家人、感恩亲情。
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人们在思想上变得越来越冷漠,情感上变得越来越麻木。
在这个时候,中秋节就像是一盏温馨的灯,照亮了人们心底感情的角落。
而这种人性的关怀,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让我们更加注重身边的人,关注他们的情感和思想,让所有人都能够被温柔的关怀所包围。
五、合理的篇章结构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围绕这个主题,我们可以从起源、团圆、感恩这三方面进行阐述。
从中秋节的历史意义讲到团圆的氛围,再到感恩亲情,这样符合人们的认知方式,逻辑性很强。
在语言表达上,可以加入一些生动的描写,如: “灿烂的月光洒在人们身上,花好月圆,万家团圆”,“中秋月圆,团圆是我心。
十篇中秋节的作文教学设计
![十篇中秋节的作文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97277f1f524ccbff12184c4.png)
十篇中秋节的作文教学设计Ten compositions teaching design for Mid Aut umn Festival十篇中秋节的作文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翰墨飘香,书海流韵。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为孩子的幸福成长撑起一片蓝天,从此刻起,让我们到一起迈向前进的方向吧!第一篇:难忘的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华名族的传统节日,我喜欢美味的月饼,但我更喜欢那挂在天上的圆月亮。
中秋节到了,我们一家人吃完晚饭,拿着月饼,来到楼下的空地里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
我拿起水果刀,把月饼切成8小块,爸爸先拿起一块动起手来。
我看着这块月饼中的蛋黄,多么像天上那一个皎洁的月亮。
我抬头望着月亮,那月亮时而躲在云朵后面,时而又站在我们面前,月亮,多么像一个淘气的小孩子呀!没一会儿,月亮不再淘气了。
月亮,好似又变成了一位魔术师,而天空变成了一个大舞台,月亮一挥手,天上的星星全都在眨眼睛,月亮再一挥手,天上的星星便不眨眼睛了……我如痴如醉地望着月亮,我好似看到了月亮上的嫦娥姐姐正和航天员叔叔做游戏,玉兔整和天上的卫星聊天;月亮上的灯笼数不胜数,各种各样的物品也应有尽有……这时,我情不自禁地想起诗人苏轼写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虽然中秋节已我们而去,但我一到那皎洁的月亮,便会想起这美好的回忆。
第二篇:难忘的中秋节20xx年9月30日,是我国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我和我的家人过了一个特殊的中秋节。
写中秋节的作文指导教案及反思
![写中秋节的作文指导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cd0db74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1c.png)
写中秋节的作文指导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1. 了解中秋节的历史和文化意义;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思维能力;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4. 让学生感受到中秋节带给人们的温馨和感动。
【教学重点】1. 中秋节的文化和历史意义;2. 如何写一篇中秋节的作文。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的中秋节作文表达有思想性和个性化。
【教学过程】Step 1 了解中秋节的历史和文化意义(10分钟)让学生在课前预学习资料中自行了解中秋节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讨论。
Step 2 引导学生思考(20分钟)1. 请学生思考一下:中秋节是如何在你的家乡过的呢?2. 中秋节你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3. 中秋节和你家人的感人故事。
Step 3 教授写作技巧(30分钟)1. 中心思想中秋节是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是祭月、赏月、吃月饼、团圆的日子。
所以,我们可以以中秋节为主题,表达我们对家庭和亲情的感悟和思考。
2. 适当引用例证或事实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引用一些与中秋节有关的做法和习俗,比如,祭月、猜灯谜、聚餐等等,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中秋节。
3. 流畅的语言表达在写作时,我们要注意语言的流畅和准确性,尽量避免使用过于华丽的词汇和长句子。
我们可以借助一些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等等,来增强作文的语言感染力。
4. 独特的思考角度和见解在写作中,我们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表达自己对中秋节的思考和想法。
比如,我们可以从中西文化的角度来看待中秋节的文化意义,从家庭关系的角度来谈论中秋节的团圆含义,从美食的角度来感悟长辈的热情等等。
5. 合理的篇章结构在写作时,我们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和段落的分配。
一般来说,中间部分为论述主题和序列化的论点;开头段和结论段的主要是引入主题和做出总结。
6. 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表达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感染力的营造。
我们可以通过温馨的家庭故事、感人的情感抒发等方式,来表达我们对中秋节的热爱和思考。
2024年度快乐的中秋节作文教案实用1
![2024年度快乐的中秋节作文教案实用1](https://img.taocdn.com/s3/m/12f51f48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c7.png)
中秋节是感恩和分享的时刻。在作文 中表达对亲人、朋友和老师的感激之 情,以及愿意与他人分享快乐和幸福 的愿望。
13
选择合适素材和结构
以自身经历为素材
描述自己过中秋节的亲身经历,如家庭团聚、赏月、吃月饼等,使作文更真实、生动。
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采用总分总或列出主题,然后找几个并列的观点来论述主题的结构,确保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快乐的中秋节作文教 案实用1
2024/3/24
1
目录
2024/3/24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导入新课:激发写作兴趣 • 写作指导:构思与技巧 • 范文欣赏与点评 • 学生实践:现场写作与指导 • 修改完善:提升作文质量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2
课程介绍与目标
01
2024/3/24
3
中秋节文化背景
01
点评范文中的亮点和特色,如情感表达、选材、结 构或语言运用等方面。
02
讨论范文的不足之处,如内容深度、观点新颖性、 语言表达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03
分享个人阅读范文后的感受和启发,以及对中秋节 的理解和感悟。
19
05 学生实践:现场写作与指导
2024/3/24
20
确定个人写作主题和立意
2024/3/24
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文化背景,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和文化传统。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观察、思考、表达和创新 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培养感恩和团圆 的情感。
2024/3/24
5
课程安排与时间
课程时间
共安排2课时,每课时40分 钟。
1. 导入新课
通过讲述或展示与中秋节相 关的文化元素,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小学中秋节作文教案
![小学中秋节作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37c38f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d2.png)
小学中秋节作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和传说故事。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引导学生通过作文表达自己对中秋节的情感和体验。
二、教学内容1.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2.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3. 作文题目:我眼中的中秋节。
三、教学重点1.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的讲解。
2. 作文的审题、立意和构思指导。
四、教学难点1. 作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的指导。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意识的培养。
五、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和传说故事。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中秋节的感受和经历。
3. 写作指导法:指导学生进行作文的审题、立意和构思。
4. 评价法: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和指导。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和传说故事。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引导学生通过作文表达自己对中秋节的情感和体验。
二、教学内容1.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2.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3. 作文题目:我眼中的中秋节。
三、教学重点1.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的讲解。
2. 作文的审题、立意和构思指导。
四、教学难点1. 作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的指导。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意识的培养。
五、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和传说故事。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中秋节的感受和经历。
3. 写作指导法:指导学生进行作文的审题、立意和构思。
4. 评价法: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中秋节的相关问题。
2. 讲解:讲解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和传说故事。
3. 互动: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中秋节的感受和经历。
4. 作文审题:讲解作文题目“我眼中的中秋节”的含义和要求。
5. 作文立意:指导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选择写作角度。
关于中秋节的作文教案大班
![关于中秋节的作文教案大班](https://img.taocdn.com/s3/m/329dd66e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81.png)
关于中秋节的作文教案大班教案大班:关于中秋节的作文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秋节的起源、传说和习俗。
2. 我们应该如何庆祝中秋节,珍惜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中秋节的起源和传说。
2. 中秋节的文化传承。
3. 中秋节的庆祝方式。
三、教学重难点:1. 学生理解中秋节的起源和传说,感知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2. 学生掌握中秋节的庆祝方式,弘扬传统文化。
四、教学步骤:1. 授课前的准备(1)复习请学生回顾上一课时所学的内容——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不同的节庆方式。
(2)导入请学生观看海报、图片和视频,让他们初步了解中秋节的起源、传说和习俗。
2. 新课的展开(1)中秋节的起源和传说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源于古代农业社会对于农作物的感恩和祈福。
据说中秋节的起源是由周朝时的吴王夫差谢灵运发起,为了纪念孟姜女投海救夫的壮烈事迹而设。
此外,中秋节还有一个流传较广的传说——嫦娥奔月,以及其他地方的中秋节起源和传说。
请学生仔细阅读、学习相应的历史故事和传说,感受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并结合自身的感受、想法,思考中秋节传说的价值和意义。
(2)中秋节的文化传承中秋节是中国特有的、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这种文化已经深入人心,影响了太多的人,成为了中华民族人们的共同情感和记忆。
此外,中秋节透露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珍爱,对亲情的表达。
请学生仔细了解、品味中秋节的核心内涵,深刻认识中秋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且思考如何帮助更多的人了解、传承和发扬这种文化。
(3)中秋节的庆祝方式中秋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有许多具有浓郁民间特色的庆祝方式,比如吃月饼、赏月、放烟火、玩圆伞和串龙舟等等。
请学生仔细了解中秋节的庆祝方式,并且思考如何以合适的方式、方式来表达我们的节日之情。
3. 课后复习请鼓励学生复习所学的内容,包括中秋节的起源、传说、文化内涵、庆祝方式等。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中秋节的起源、传说、文化内涵和庆祝方式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同时对于我们应该如何庆祝中秋节,珍惜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清晰和明确的认识。
小学中秋节作文教案及反思
![小学中秋节作文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b34c63d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90.png)
小学中秋节作文教案及反思【教案】小学中秋节作文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习俗、意义;2、学习中秋节作文的写作要点及例文分析;3、提高写作能力,表达个人的思考和感悟。
二、教学重点1、中秋节作文的写作要点;2、例文分析。
三、教学难点1、如何写出独特的思考角度和见解;2、如何提高情感表达的感染力。
四、教学内容1、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其由来有很多版本,最广为人知的是西汉时期,汉武帝听说了东方的神仙后羿射下九个太阳,便命令他用弓箭将其射下,之后后羿给了人们一颗初形的药丸,可以让人们不死不老,但是嫦娥将其偷走吃了,变成了仙女。
因此人们在每年的八月十五日烧香奉祭月神和后羿,并吃月饼表示团圆之愿。
中秋节的习俗主要有赏月、吃月饼、赏桂花、拜月亮等,不同地区也有各自的特色。
2、中秋节作文的写作要点及例文分析写中秋节作文需要注意以下要点:(1)明确主题,突出中心思想。
(2)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深化主题。
(3)引用典故、事实、名言等相关知识,丰富文章内容。
(4)注意篇章结构,分段明确。
下面是一篇优秀中秋节作文范文:《月圆人团圆》这个中秋节,月亮圆又圆,我兴奋地跑到阳台上,凝视着那银白的皓月。
在这个美轮美奂的夜晚,能否看到一些令人难忘的事情呢?我想象着。
不一会儿,我看见了一幅美景:好多爸爸妈妈,都牵着孩子的手,围着桌子,边吃着香喷喷的月饼,边谈笑风声。
家和万事兴,这样的画面让我感到温馨、和谐。
继续凝望,我发现了一个孤独的人,他口袋里揣了几个月饼,匆匆走向远方。
噫!看来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和自己的家人共渡佳节,有很多人独自一人。
我突然伸出手去握住了妈妈的手,暖流一下子流到了心底,这时我才感受到,真正的团圆,并不是宴席热闹和鞭炮燥眼,而是简单地牵起家人的手。
月亮只是一个似乎可以触摸的梦想,却蕴含了无数个故事和情愫。
不过最好的故事,是每个人心中变幻无常的欢乐,那是属于你和你的家人的故事。
关于中秋节的作文教案设计思路
![关于中秋节的作文教案设计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3a91b41c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3e.png)
关于中秋节的作文教案设计思路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了解中秋节的起源、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
2. 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中秋节的重要性和价值。
3. 学生能够通过写作表达对中秋节的感悟和理解,深入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重点:1. 回顾中秋节的历史渊源和传统习俗。
2. 分析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3. 通过写作表达对中秋节的感悟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1.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2. 培养学生对中秋节的文化认知和情感体验。
四、教学方式与方法:1. 现场教学法,结合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中秋节。
2. 交互式教学法,通过学生的互相讨论和交流,加深对中秋节的了解。
3. 指导式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适当的指导和提示。
五、教学过程:1. 背景知识教学(1)引入问题: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你们对中秋节了解多少?(2)介绍中秋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2. 分析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和价值(1)分组讨论,了解中秋节对人们的意义(2)课件展示,对文化内涵和价值进行解析3. 撰写中秋节作文(1)教师讲解中秋节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2)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撰写一篇有关中秋节的作文(3)教师逐篇点评,提出意见和建议,并让学生进行更改四、教学效果:1. 学生知道了中秋节的历史背景、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
2. 学生学会了用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思考问题。
3. 学生提高了写作水平和思维能力。
4. 学生体会到了中秋节的文化底蕴和生命意义。
中秋节作文教学设计
![中秋节作文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e02e869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a0.png)
中秋节作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了解中秋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引导他们用文学语言描述中秋节的美好;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对中秋节的热爱和热情。
【教学重点】。
1.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2. 中秋节的文学描写。
【教学难点】。
1. 如何用文学语言描述中秋节;2. 如何培养学生对中秋节的热爱和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播放一段关于中秋节的视频,向学生介绍中秋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引发学生对中秋节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 老师向学生讲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如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2. 老师向学生介绍中秋节的文学描写,如《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
三、示范(15分钟)。
老师向学生展示一篇优秀的中秋节作文范文,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美好情感和文学意境。
四、练习(20分钟)。
1.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思考如何用文学语言描述中秋节的美好;2.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撰写中秋节作文。
五、展示(10分钟)。
学生代表进行作文展示,分享自己对中秋节的理解和感受。
六、总结(5分钟)。
老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鼓励学生继续热爱中秋节文化。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了解了中秋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还培养了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学生在写作中能够用文学语言描述中秋节的美好,同时也增强了对中秋节的热爱和热情。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让学生在学习中秋节文化的过程中获得乐趣,还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中秋作文教案初中
![中秋作文教案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bcd858e7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d5.png)
中秋作文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2. 作文创作技巧和思路。
三、教学重点1.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2. 作文创作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2. 引导学生创新作文思路。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和文化内涵。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分享对中秋节的感受和体验。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中秋节的历史和习俗,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和文化内涵,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一传统节日。
3. 作文创作技巧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创新的思维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写作。
4. 写作实践:让学生动手写作,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文。
5. 作文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八、课后作业1. 深入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搜集相关资料,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2. 按照课堂所学的作文创作技巧,动手写一篇关于中秋节的文章,字数不限。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培养他们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意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在作文创作中能够发挥个性和创意。
中秋节作文教案
![中秋节作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d6956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48.png)
中秋节作文教案中秋节作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和意义。
2. 学习描述中秋节的相关词汇和句子。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写一篇关于中秋节的作文。
二、教学重点1. 中秋节的由来和意义。
2. 描述中秋节的相关词汇和句子。
三、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新课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所学的内容,询问学生中秋节的日期和来历。
2. 学生回答并补充完善。
Step 2 学习词汇和句子1. 教师出示幻灯片,教授中秋节相关的词汇和句子。
2. 学生跟读和模仿,掌握词汇和句子的正确发音和用法。
Step 3 听力训练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中秋节的短文,要求学生仔细听。
2. 学生听完短文,回答与中秋节有关的问题。
Step 4 语法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关于中秋节的句子,要求学生按要求改写句子。
2. 学生互相交流,改写句子并分别给出理由。
Step 5 阅读训练1. 教师给学生发放一篇关于中秋节的短文,要求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
2. 学生独立阅读,然后互相交流和讨论答案。
Step 6 写作训练1. 教师给学生一个写作任务,要求他们写一篇关于中秋节的短文。
2. 学生独立思考并写作,然后互相交流和修改作文。
四、课堂延伸1. 学生可以搜集中秋节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制作一个小小的展览。
2. 学生可以组织一个中秋节晚会,包括赏月、品尝月饼、唱中秋节歌曲等活动。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到了中秋节的由来和意义,学习了描述中秋节的相关词汇和句子,并且通过听力、阅读和写作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写作能力。
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兼顾了知识的传授,也注重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延伸活动,增强了学生对中秋节的了解和体验,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生活。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中秋节作文教案doc
![中秋节作文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9b365db2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8c.png)
中秋节作文教案.doc【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秋节的起源和习俗;(2)学习并掌握有关月亮的传说和故事;(3)学习并掌握写作文的基本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习俗和故事,学习并掌握写作文的基本技巧,并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作文点评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更加了解和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学习并掌握有关月亮的传说和故事;(2)掌握写作文的基本技巧。
2.难点:(1)将月亮的传说和故事融入到作文中;(2)根据作文点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2)准备有关月亮的传说和故事;(3)准备作文案例和学生优秀作文。
2.学生准备:(1)准备笔、纸等文具;(2)搜集有关月亮的传说和故事。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有关中秋节的视频短片,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中秋节。
2.学习新课:(1)介绍中秋节的起源和习俗: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中秋节的起源和习俗,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同时,让学生列举自己所在地区的中秋节习俗,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学习并掌握有关月亮的传说和故事: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有关月亮的传说和故事(如嫦娥奔月、猴子捞月等),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故事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并让学生分组讲述自己最喜欢的月亮故事。
通过这种方式,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3)学习并掌握写作文的基本技巧: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写作文的基本技巧,包括如何确定主题、构思文章结构、撰写作文等。
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探讨如何将月亮的传说和故事融入到作文中,并选取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和点评。
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信心。
关于中秋节的作文教案
![关于中秋节的作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23c6fa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03.png)
关于中秋节的作文教案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来临。
这一节日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被誉为“月圆人团圆”的节日。
它更表达了中国人渴望团聚和家庭幸福的心愿。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中秋节的起源、习俗以及与之相关的故事和民俗文化。
【引言】自古以来,中秋节就传承着人民生活的历史和文化的进程。
人们在中秋节热烈庆祝,缅怀祖先,祈求平安如意。
“持家宴,赏月亮,放焰火”成为中秋节传统的庆祝方式。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中秋节的历史、故事和文化,掌握一些中秋节的基本概念和习俗。
【第一部分】:中秋节的起源【中心思想】:中秋节起源于中国的传统农历,历史悠久,是庆祝丰收和团聚的重要节日,同时也是祭祀祖先和感恩的日子。
【例证/事实】:中秋节起源有多种说法,但被广泛接受的说法是源于中国古代农民的丰收感恩。
中秋节正值秋季,这时田里的庄稼已经成熟,是收获的季节。
因此,人们庆祝丰收,感谢天地和祖先的恩赐。
中秋节也是中国古代各种祭祀活动的日子,包括祭典天、祭祖、祭月等。
中秋节庆祝团圆、祭祀祖先的传统习俗至今流传不衰。
【第二部分】:中秋节的文化【中心思想】:中秋节的文化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人民的情感。
从月亮、家庭、诗歌、美食等方面来分析中秋节的文化。
【例证/事实】:月亮是中秋节流传最为广泛的文化元素之一,月圆代表人们思念远方亲人的心情。
诗歌也成为中秋节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如《静夜思》、《广陵散》等。
家庭也是中秋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家聚会、赏月、品尝美食,表达了对家庭团结、幸福的向往。
中秋节的美食文化也属于独特的文化,如月饼、糯米饭、桂花糖等传统中秋节美食代表了地域文化的特色。
【第三部分】:中秋节的故事【中心思想】:中秋节的故事丰富多彩,成为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的人文审美相结合,直接表现出人民的经验和信念。
【例证/事实】:中秋节的故事又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如嫦娥奔月、吴刚砍桂、后羿射日、钧天制铜等。
中秋节作文教案
![中秋节作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33111e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9d.png)
中秋节作文教案教案:中秋节作文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秋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2. 通过讨论和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 中秋节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学生练习写作的素材和范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给学生展示中秋节的图片和相关资料,激发学生对中秋节的兴趣,引导他们了解中秋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2. 提问:教师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中秋节为什么又叫月亮节吗?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解释,并要求学生补充其他有关中秋节的知识。
3. 阅读:教师给学生分发范文,让学生阅读并理解内容。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范文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4. 写作:教师告诉学生,他们需要写一篇关于中秋节的作文,内容可以包括对中秋节的理解、自己家庭的中秋节习俗、喜爱的中秋节食品等。
学生可以借鉴范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但要注意个性化与自己的真实感受。
5.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内容,分小组进行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帮助彼此完善自己的作文。
6. 作品展示:教师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文,全班同学进行点评和评价。
7. 总结:教师给予学生一些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让学生总结中秋节作文的要点和写作技巧。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中秋节作文教学,学生在学习中秋节文化的同时,提高了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组讨论的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作品展示环节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和参与度,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有效的学习和提高。
中秋 作文教案
![中秋 作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60c499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e5.png)
中秋作文教案教案标题:中秋节作文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中秋节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撰写一篇关于中秋节的作文。
教学重点:1. 中秋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2. 如何组织和表达关于中秋节的作文。
教学准备:1. 中秋节的相关图片、视频或资料。
2. 学生的作文本和笔。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中秋节的背景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中秋节的兴趣。
2. 展示中秋节的相关图片、视频或资料,让学生对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步骤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通过讲解中秋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含义和庆祝方式。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在中秋节期间的经历和感受,激发他们对中秋节的个人理解和感情。
步骤三:写作指导(15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素材和思路,例如中秋节的象征物、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组织作文的结构,例如引言、正文和结尾,并讲解每个部分的写作技巧。
步骤四:写作实践(20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指导,开始撰写一篇关于中秋节的作文。
2. 教师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巡视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反馈。
步骤五:作文分享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互评和讨论。
2. 教师选取几篇优秀的作文进行展示和点评,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验。
步骤六:总结与延伸(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中秋节的庆祝活动,进一步感受和体验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中秋节习俗的作文,进一步了解和传承地方文化。
2.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中秋节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影响。
教案评估:1. 学生的作文质量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2. 学生对中秋节的理解和兴趣的增强。
3. 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秋节的作文时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有关中秋节的作文教案中班下册
![有关中秋节的作文教案中班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445bfa38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84.png)
有关中秋节的作文教案中班下册一、教学目标1. 理解中秋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2. 掌握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和意义;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热爱;4.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中秋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2.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和意义的深入理解;2. 如何将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融入文本中。
四、教学内容1. 中秋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2.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五、教学方法1. 前导讨论:通过图片、视频、展板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挖掘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2. 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阅读、分析中秋节的经典故事、诗词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阅读能力。
3. 创意写作: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写一篇独特的“有关中秋节的作文”。
六、教学步骤1. 前导讨论:通过图片、视频、展板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挖掘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2. 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阅读、分析中秋节的经典故事、诗词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阅读能力。
3. 创意写作:(1)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出发,构思一篇“有关中秋节的作文”,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写出与众不同的中秋节的见解和认识;(2)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提示,例如:中秋节的传统食品、中秋节的家庭团聚、中秋节的诗词与歌曲、中秋节的节日氛围等等;(3)老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先让学生列出写作的关键词,再慢慢组织起来;(4)老师可以通过模拟讲解、分组讨论、互相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秋节起源和传统习俗的理解和掌握;2. 学生对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和意义的深入理解;3. 学生在创作中展现出独特的思考角度和见解;4. 学生的语言表达规范、流畅。
5. 学生的文章可以分享给同学、老师和家长,让更多人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初中中秋作文教案
![初中中秋作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2ad163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cd.png)
初中中秋作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历史背景、习俗和文化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恰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和意义。
2. 写作技巧的指导。
3. 学生作文实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2. 写作技巧指导:(1)选材: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熟悉的、有感悟的材料进行写作。
(2)立意:指导学生明确作文的中心思想,突出中秋节的家国情怀、亲情团聚等主题。
(3)结构:讲解作文的结构安排,如引言、正文、结尾等,以及如何过渡自然、层次分明。
(4)表达: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3. 学生作文实践:(1)现场写作: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现场写作一篇关于中秋节的作文。
(2)作文互评:学生之间互相交换作文,进行互相评价、借鉴和学习。
(3)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给予改进建议。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秋节的历史背景、习俗和意义了解程度。
2. 学生作文的立意、结构、表达等方面的表现。
3. 学生对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讲解中秋节的历史背景、习俗和意义,使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写作技巧的指导和学生作文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
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家国情怀、亲情团聚等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秋节作文教案
篇一:三四年级中秋作文教案
以“中秋”为话题作文指导(三四年级)陈宁宁
【教学目标】:
1、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及习俗。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说一个谜语,你们来猜猜,看看谁最聪明。
(出示课件) 谜语: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
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
是什么节日?(中秋节)
二、中秋由来、习俗
你知道中秋节是哪一天吗?中秋习俗?
八月十五中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团圆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吴刚折桂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
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
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
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
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节的来历有关习俗:吃月饼、团圆饭、赏月。
月饼的来历:唐代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中秋短信祝福
三、七嘴八舌话中秋
1、刚刚老师先讲述了一些中秋小故事传说,现在由同学再补充一点点与中秋有关的神话故事;可以讲一讲中秋节的习俗。
可以说一说与中秋或月亮有关的诗。
(简短时间完成,注意用来调动气氛)
嫦娥奔月、玉兔捣药······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举杯望明月,对影成三人
2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3 《古朗月行》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2 、活动二:老师和同学分享中秋怎么度过
难点(1)状物(赏月)+寄情(表团圆幸福感、异乡思念之情···)
状物(教学生用比喻)
1 今天多云,无数颗繁星全都躲在云层里,一轮圆月像光华四射的水晶球挂在天空,照亮了漆黑的世界。
树啊,河流啊,房子啊,全裹在一层银色的、薄薄的轻纱中,皎洁的月光如倾泄的清流,注满大地。
2 月亮害羞地盖着层层面纱,过了很久,才轻轻地掀起它的面纱,渐渐地露出它的那张能发光的脸蛋。
我仔细地抬头望月,心里对遥远的月空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3现在的月亮特别明亮,圆月像一只雪球高悬中天,皎洁的月光,像水似地泻向大地。
几朵灰白色的、轻纱似的云陪伴在她的身旁,宛如仙女舞动纱巾翩翩起舞。
4那高高悬挂着的圆月就像一个晶莹剔透的白玉盘。
结尾寄情(篇末点题)
1 夜已深,月正圆,我爱中秋,我爱圆月。
2 中秋佳节真快乐呀,不但月亮圆,而且人们也和亲人一起圆聚。
中秋节的月亮真是不可思议呀!
四、出示一篇小范文
板书:1 短信祝福
2 中秋的由来、习俗
3明月(状物)、吃月饼的场景
4 结尾抒情
布置作文《中秋月圆》
篇二:中秋节教案
《中秋节》教案设计
试讲人:张旭
一课型
文化课
二教学对象
具有一定汉语水平的中高级蒙古国学生。
三教学内容
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
1. 中秋节的起源及传说
2. 中秋节的相关习俗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授课,让学生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2.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3.掌握课堂上出现的相关词汇。
五教学重点
1.中秋节的传说——嫦娥奔月。
2.中秋节的习俗(赏月,吃月饼)
3.理解中秋节的深层含义。
六教学环节和步骤
1.开门见山,向学生们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中秋节。
2.通过一幅图片,引出中秋节的传说——嫦娥奔月,用简单的语
言和肢体动作向学生讲解这个故事。
期间可以让学生来朗读,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同时锻炼其汉语口语。
3.介绍中秋节的习俗——赏月,用图片和文字展示中国人是如何赏月的。
4.引出中秋节的代表性食物——月饼,向学生们说明月饼所代表的含义。
5.布置作业,分小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