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其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其内涵
“福”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渊源深厚:中国人自古就祈福盼福、崇福尚福,对福有高度的心理认同感;“福”字是最古老的汉字之一,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福”字是“福、禄、寿、喜、财”五个中国人最喜欢的汉字之首;“福”的内涵既可浅显又可高深。把一切有关福的文化风俗活动概括为“福文化”,是近些年的事(古代和近代均未见有“福文化”的提法),这应该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国泰民安有关。福文化从广义上讲,包括贴年画、写春联、放爆竹、给压岁钱等一切与祈福纳福有关的风俗活动;从狭义上讲,则只包括一切与福有直接关系的文化风俗。本文论述的即为后者。
福文化的表现形式
福文化的表现形式从古至今丰富多样、五花八门,有的迄今方兴未艾,有的则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已不存在,有的则赋予了新的内容。下面择其流传广泛的表现形式逐一加以介绍。
祈福古人于福,原本重在祈求过程。皇帝率文武百官沐浴斋戒,三跪九拜,在五色土坛前祝岁祈年,祭天祀地,以求江山永福;黎民百姓则在社庙稷庙或者自家的灶神菩萨面前焚香上供,磕头作揖,祈求风调雨顺,六畜兴旺,合家幸福。祈福是一种由来以久、遍及全国的风俗活动,现在最普遍的表现形式为在新春来临之际鸣钟,以求幸福降临。
在清代,皇室则把这种活动固定在北海的阐福寺。据史料记载,每年从农历腊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皇室都会在此举行盛大的祈福盛典,求苍天赐福。其间自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开始,每年十二月初一,弘历还要亲自御驾阐福寺主持祈福活动,包括祈福、书福、送福、迎福等。
摸“福” 由于中国人特别追求福、向往福,因而一种摸“福”的风俗便自然而然应运而生。这种风俗活动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全国许多地方都有,摸法大致相同,但又各有千秋和讲头。
譬如福建福清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有一块“福”字石,其“福”字系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瑟江翁飞云所书刻。传说谁能摸到“福”字顶端一点,谁就会得观涧亭下的香石。据地方志载,该香石“手摩有香气”,得者福分无穷。又如湖南常德桃花源景区内立有一福寿碑,俗称“摸福石”。摸者需双手前伸,闭上眼睛,前行十余步去触摸碑上的“福”字。若两手摸到福,谓“洪福齐天”;一手触及谓“福如东海”;触到石边,谓“福星高照”;若触不到,谓“福在身边”。再如广州市丹水坑风景区的十八福地内雕刻了十八个“福”字、八只蝙蝠及一个“缘”字。游人进入十八福地,找摸齐十八个“福”字、八只蝙蝠和一个“缘”字,则预示着“与福有缘、瑞福进宅、五福临门、吉祥如意”。
可供人们摸“福”最尽兴的地方当数屹立在深圳市宝安区福永镇万福广场南端的万福壁。该壁建成于1999年,长130米,高5.67米,上面的整个浮雕由8833块紫砂陶拼出,收集了从最早的象形文字到钟鼎文、草、隶、篆等字型的“福”字1万多个,堪称全世界“福”字最集中的所在。其中既有古代帝王的墨宝,如魏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福”字、宋徽宗的半个“福”字(喻意他当时统治的江山只剩半壁)、清高宗赐给刘罗锅71岁生日贺礼的“福”字,也有新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人的“福”字手迹。2000年因其是目前世界上集“福”
字最多的紫砂陶浮雕作品而被录入《世界吉尼斯记录大全》。福永镇的万福壁现已成为全世界华人摸“福”的好地方,游人纷纷前往兴致勃勃地摸挲壁上各种写法的“福”字以求沾染福运、福气。
祝福祝福是绍兴人的年终大典,目的是祈求来年一整年的好运气。该风俗起源于元初,绍兴土话称作“请大菩萨”,也叫“请祝福菩萨”,一般安排在旧历十二月二十日至三十日之间。
祝福时,先在祭桌上摆好碗、筷、酒盅,右边要放″刀俎″,左边要放盐盘和鸡血,盐盘里放上两块豆腐干。祭品多数是要煮熟的,只是鱼要活的。一般的人家用“三牲福礼”,即肉一方、鱼一条、鹅一只;讲究一点的则加上鸡和牛肉(或羊肉),叫“五牲福礼”;最讲究的则还要外加熊掌、羊肉,称“七牲福礼”。在“福礼”上要横七竖八地插上一些红筷子,数目要成单,以七、九为宜。祝福仪式必须由男性当家人主持,男丁按辈份行三跪九叩大礼,妇女和个别忌生肖的男丁都要回避。祝福以后,接下来是“散福”即邀请左邻右舍、至亲好友来家喝散福酒,吃散福糕。当地民谚云:“吃了散福糕,来年节节高。”
鲁迅先生曾经以祝福为题才创作小说?熏塑造了祥林嫂这个不朽的文学形象,从而也使“祝福”这一绍兴地方风俗成为家喻户晓。
贴“福”字春节(古时称“元旦)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记载:“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
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春节贴“福”字传说与姜太公封神有关。姜子牙辅助周武王?熏起兵伐纣?熏统率有道术之士?熏经过多次血战?熏终于完成兴周八百载大业。最后?熏姜子牙在岐山封神台上?熏奉太上元始敕命?熏发榜封三百六十五位正神。那榜首第一位是柏鉴,姜子牙封其为统领三界的清福神;第二位黄天化被封为管理三山的丙灵公;接着,黄飞虎被封为东岳泰山大齐仁圣大帝、崇黑虎为南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诸神分封完毕,姜子牙的妻子马氏也上前讨封。子牙说:“你是八败命,到一家,败一家。自从你嫁到我家,我穷了一辈子,要封就封你为穷神吧!”马氏生气道:“封我为穷神,叫我蹲在啥地方呢?”子牙说:“有福的地方都不能去!”这事传出去后,逢年过节老百姓便都写了“福”字贴到门窗上,用以驱赶穷神。
倒贴“福”字近些年来,人们为了借“福”字倒了的谐音表示“福气到了”的寓意,许多地
方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有人还在报纸上撰文对这一做法提出批评。其实这种风俗并非今人始创,而是与清朝的一段故事有关。
清咸丰年间的一个春节前夕,恭王府大管家为讨主子欢心,写了几个斗大的“福”字,叫人贴于库房和王府的大门上。有一家丁因目不识丁,竟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为此,恭亲王的福晋(妻子)十分气恼,欲鞭罚惩戒。幸好大管家是个能说善辩之人,他怕福晋怪罪下来连累自身,慌忙跪倒陈述:“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倒(到)了,乃吉祥之兆。”恭亲王福晋一听,转怒为喜,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福倒(到)了,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一般的奴才,还真想不出这招呢?选″遂赏管家和家丁各50
两银子。后来,倒贴“福”字之俗由达官府第传入陌巷人家,贴过后都愿过往行人或顽童们念叨几句:“福倒了!福倒了!”以图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