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_0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857b7bdd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7c.png)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规范1. 总则为了预防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以下简称空调系统)传播传染病,保护⼈体健康,依据《中华⼈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事件应急条例》和《传染性⾮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规定了公共场所空调系统的⼀般卫⽣要求、传染病流⾏期卫⽣要求、净化消毒装置卫⽣要求、卫⽣学评价和卫⽣管理要求。
2. 适⽤范围本规范适⽤于公共场所使⽤的空调系统,其它场所空调系统可参照执⾏。
3. 规范性引⽤⽂件下列⽂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期的引⽤⽂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于本规范,然⽽,⿎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研究是否可使⽤这些⽂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期的引⽤⽂件,其最新版本适⽤于本规范。
GB/T 18883 室内空⽓质量标准GB 9663-9673 公共场所卫⽣标准GB/T 18204.1 公共场所空⽓微⽣物检验⽅法卫⽣部消毒技术规范4. 术语与定义4.1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为使房间或封闭空间空⽓温度、湿度、洁净度和⽓流速度等参数达到给定的要求,⽽对空⽓进⾏处理、输送、分配,并控制其参数的所有设备、管道及附件、仪器仪表的总和。
4.2 空⽓传播性传染病以空⽓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传染病。
4.3 空⽓净化采⽤某些技术或⽅法去除室内空⽓中的颗粒物、微⽣物和⽓态污染物。
4.4 可吸⼊颗粒物(PM10)能够进⼊⼈体呼吸道的空⽓动⼒学当量质量中位径为10微⽶的颗粒物。
5. 空调系统的卫⽣要求5.1 ⼀般要求5.1.1 空调系统新风量和运⾏参数应符合国家卫⽣标准和要求,新风采⽓⼝的设置应保证所吸⼊的空⽓为室外新鲜空⽓,新风采⽓⼝应远离建筑物排风⼝和开放式冷却⽔塔。
严禁间接从空调通风的机房、建筑物楼道及天棚吊顶内吸取新风。
5.1.2 空调系统的新风⼝和回风⼝应安装防⿏、防⾍设施。
5.1.3 空调系统的过滤器(⽹)、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盘应每年进⾏⼀次全⾯检查、清洗或更换。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897c428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80.png)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保障公众健康,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公共场所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商场、酒店、写字楼、医院、学校等。
三、基本规定1、开展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检测与清洗为确保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运行正常,不传播病原体、污染物等,公共场所应开展定期检测和清洗工作。
检测周期至少每季度一次,清洗周期至少每年一次。
2、实行管理制度与责任制公共场所应建立健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并安排专人负责检查、维护、管理和清洁工作。
对不符合要求的系统应立即采取措施,确保及时整改。
3、加强通风环境控制公共场所应定时开启系统通风机组,控制室内空气温度、湿度,保证通风环境舒适。
同时要做好通风季节的管理和保养工作,确保风机和过滤网等设施运行良好,避免开窗通风造成浪费和污染。
四、详细要求1、检测要求(1)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包括空气过滤装置、风口、风管、外机、水箱、水处理设施等;(2)检测应由专业人员实施,采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方法;(3)检测后应出具检测报告,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2、清洗要求(1)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每年清洗一次或根据情况适当增加清洗频率;(2)清洗应由专业人员实施,采用先进的清洗设备和工艺;(3)清洗后应进行检测确认,并出具清洗报告和确认证明。
3、管理和保养要求(1)公共场所应制定相应管理制度,建立相关档案,确保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日常监管;(2)定期检查过程中,应对设施进行保养和维护、更换损坏设施,确保正常运行;(3)各种设施的保养应符合要求,不得影响空气过滤装置的过滤效果。
4、通风环境控制要求(1)公共场所应加强通风设施管理,包括设定通风时间、控制通风量、定时清洗及更换过滤器等;(2)在特殊情况下,如供暖季节,应及时清洗和更换过滤器,以保证通风效果和空气质量;(3)定期检查过程中,应对通风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和更换,以确保正常通风运行。
各种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范文(四篇)
![各种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范文(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04487642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83.png)
各种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范文公共场所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本制度仅作为参考条款,各经营场所要根据本单位情况具体另行制定)为预防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的发生,更好地履行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保障公众健康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等有关卫生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制定经营场所预防集中空调系统传播疾病的应急预案。
预案内容应包括以下内容:1、应急处理的责任人2、不同送风区域隔离控制措施3、最大新风量或全新风运行方案4、空调系统的清洗消毒方法5、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停用后应采取的其他通风与调温措施二、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管理由专人负责。
管理人员必须进行有关的卫生知识培训,合格后持健康证方可上岗。
三、定期对空调通风系统开展检查、检测和维护,并建立专门档案。
档案包括以下内容:(一)卫生学评价报告书(集中空调);(二)清洗、消毒及其资料记录;(三)经常性卫生检查及维护记录;(四)空调故障、事故及其他特殊情况记录;(五)空调系统竣工图(集中空调);(六)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应急预案。
四、空调通风系统应当保持清洁、无致病微生物污染,卫生清扫工具、消毒设备必须专物专用,严禁挪为它用。
必须使用合格的消毒剂。
并按照下列要求定期清洗并记录:(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由合格的专业机构清洗消毒。
1、开放式冷却塔每年清洗不少于一次;2、空气过滤网、过滤器和净化器等每六个月检查或更换一次;3、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每年清洗一次;4、风管系统的清洗应当符合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
(二)分体空调通风系统:空气过滤网每____月清洗消毒一次。
每次先清洗干净后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250-500mg/L)浸泡____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
(三)空调房间内的送、排风口应经常擦洗,保持清洁,表面无积尘与霉斑。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b3bb4f47cd184254a353522.png)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一、有专人负责中央空调的卫生管理工作。
管理人员应进行有关的卫生知识培训。
二、空调通风的机房应保持干燥清洁严禁堆放无关物品。
三、卫生清扫工具、消毒设备必须专物专用,严禁挪为它用。
必须使用合格的消毒剂。
四、空调系统新风量应满足每人每小时20~30立方米。
五、保证空调系统所吸入的空气为室外新鲜空气,严禁间接从空调通风的机房、建筑物楼道及天棚吊顶吸入新风。
六、空调系统的冷却塔、过滤网,表冷器,冷凝水盘表面应保持清洁,定期委托专业清洗消毒机构进行检查、清洗、消毒,并进行定期检测评价.七、空调房间内的送、排风口应经常擦洗,保持清洁,表面无积尘与霉斑.八、必须建立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维护、清洗和消毒档案。
住宿业卫生管理制度一、住宿业经营单位,需取得有效的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持有效的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卫生许可证”应悬挂或置于明显处。
二、业主为卫生管理第一责任人,设立卫生管理组织(经营人员少于10人者可设卫生管理员),建立健全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度、公共物品消毒制度、卫生清扫制度、卫生检查制度、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培训制度等)并负责落实,从业人员个人要掌握本岗位基本卫生知识,做好空气、公共用品用具消毒记录.三、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工)每年应进行一次健康检查,经卫生知识培训考核,持有效合格的健康证明、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后方能从事本职工作。
从业人员上岗时必须穿戴整齐干净的工作服,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四、场所内外环境整洁干净,公共区域、客房等地面、墙面无烟蒂、污迹,无卫生死角;使用的设施、设备、空调滤网、电扇叶片等定期清洗,表面清洁无积尘;大厅、走道等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有禁止吸烟标识。
五、按照《住宿场所卫生规范》要求,必须设置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专用消毒间、布草间,配备相关的清洗消毒设施(消毒柜、桶、盆)和保洁设施(布草柜、保洁柜),并有明显标识。
六、被套、枕套(巾)、床单等卧具要一客一换,常住客床上用品至少一周一换,用后必须清洗和消毒。
卫生部《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卫生部《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da78d71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c3.png)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1 总则为配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的实施,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在公共场所的传播,保证输送空气的卫生质量,制定本规范。
2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以下简称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要求和检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公共场所使用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其它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可参照执行。
3 术语与定义3。
1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去除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颗粒物、气态污染物和微生物的装置。
3.2 净化效率净化装置入口、出口空气污染物浓度之差与入口空气污染物浓度比值的百分数。
3.3可吸入颗粒物(PM10)能够进入人体喉部以下呼吸道的颗粒物。
3.4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空气污染物苯、二甲苯、苯乙烯等多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总量.4 卫生指标4。
1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冷却水和冷凝水中不得检出嗜肺军团菌。
4。
2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新风量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新风量卫生要求4。
34。
4表3 风管内表面卫生要求4。
54。
5。
1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原则上本身不得释放有毒有害物质,其卫生安全性应符合表4的要求。
4.5.2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性能应符合表5的要求.55。
1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冷却水、冷凝水、送风及风管采用抽样法检验,抽样数量根据系统设置、运行或风管清洗情况确定.5.2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冷却水、冷凝水中嗜肺军团菌的检验方法见附录A。
5。
3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新风量的检测方法见附录B。
5.4空调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检测方法见附录C.5。
5 空调送风中微生物的检验方法见附录D。
5。
6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卫生安全性检验5.6。
1卫生安全性检验指标根据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安装位置确定.5。
6。
2臭氧浓度的检验采用GB/T 15438规定的紫外光度法或GB/T 18204 规定的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5。
6.3 紫外线泄露强度的检验采用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方法。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394-2024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394-2024](https://img.taocdn.com/s3/m/854fbf0f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cc.png)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394-2024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394-2024
一、通用要求
1.1概述
本规范适用于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规范,主要包括系统的设计、施工、维护及技术操作要求。
1.2标准的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各种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包括:
(1)室外室内空调系统;
(2)室内排风系统;
(3)自然通风系统;
(4)新风系统;
(5)暖通空调室内制冷系统;
(6)室外室内新风复合系统。
1.3卫生技术要求
(1)空调系统的绝对压力要求:空调系统单路压力应大于零,两路压力的差值大于零;
(2)空调系统的过滤要求:空调系统应具有有效的空气滤清装置,以防止气流中灰尘、烟尘等污染物扩散,并确保空气质量达到要求;
(3)空调系统的清洁要求:空调系统应定期清洁并确保空气质量达到要求;
(4)空调系统的调节要求:空气调节应符合本规范中规定的要求,保证空调系统可以正常工作;
(5)空调系统的气流比例要求:气流应符合本规范中规定的原始比例,以避免不适当的气流比例;
(6)空调系统的安全要求:空调系统应按照本规范的要求,保证其安。
4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
![4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9bf8a9120740be1e640e9a0f.png)
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公共场所的经营者应当依照本办法做好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
5.6.1 装置的卫生安全性检验指标根据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安装位置确
定。
5.6.2 装置本身可能产生有害物质的增加量的检验结果值应为装置入
口、出口浓度差值。
5.6.3 装置释放出的臭氧浓度的检验采用GB/T 18883中附录A紫外光
度法。
5.6.4 装置紫外线泄露强度的检验采用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4.4规
第三章 卫生管理
第十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
管理制度依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定期开 3展检查、检测和维护并记录存档备查。
存档的内容至少包括以下方面
一卫生学评价报告书
二卫生检测报告书或检测记录
表4 净化消毒装置性能的卫生要求
指 标 条 件 要 求
装置阻力 正常送排风量
≤ 50 Pa
颗粒物净化效率 一次通过
≥ 50% 11
5 卫生检验检测
5.1 空调系统冷却水、冷凝水、送风及风管采用抽样法检验检测抽
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
条例》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规定了公共场所空调系统的卫生要求和检验方法。
2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公共场所使用的空调系统其它场所空调系统可参照
执行。
3 术语与定义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20b165b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12.png)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障公共场所内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与健康,有效预防空气污染和传染病传播,制定本制度。
二、责任与管理1.公共场所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与执行本制度,并委派专人负责卫生管理工作。
2.公共场所内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所有权责任人负责设备的维护保养和卫生管理。
3.空调系统维保单位负责定期检查、清洁及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4.公众有权举报发现违反本制度的行为。
三、设备管理1.空调通风系统的设计、安装、维护应满足卫生标准,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规定。
2.新建、改建、扩建公共场所时,应设计合适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并设置过滤装置,保证排风中的污染物符合国家标准。
3.空调系统维保单位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并建立设备档案。
4.空调系统维保单位应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5.定期对空调系统进行清洁,包括过滤网的清洗和更换,冷凝器、蒸发器的消毒等。
四、卫生管理1.公共场所应制定卫生管理规范和流程,并向公众公示。
2.定期对空调系统进行卫生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过滤网的清洁度、冷凝器、蒸发器的清洁度等。
3.发现过滤网、冷凝器、蒸发器等有污染物时,应及时清洁或更换。
4.定期对空调系统进行消毒,消毒剂选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产品,并严格按照说明进行使用。
5.在空调系统中加装杀菌装置,定期对装置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换。
五、卫生监测1.公共场所应定期邀请卫生监测机构对空调系统进行监测,并出具卫生监测报告。
2.卫生监测内容包括室内空气质量、细菌、霉菌等污染物的检测。
3.对于卫生监测报告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并整改不合格项。
六、宣传与教育1.公共场所应利用宣传栏、广告等途径,向公众普及空调系统的卫生知识和使用方法。
2.公共场所应提供与空调系统有关的使用说明书和卫生宣传资料,并进行必要的培训。
七、罚则1.对于违反本制度的公共场所,责令立即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罚款。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c36ede805087632311212a2.png)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1.总则为了预防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以下简称空调系统)传播传染病,保护人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规定了公共场所空调系统的一般卫生要求、传染病流行期卫生要求、净化消毒装置卫生要求、卫生学评价和卫生管理要求。
2.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公共场所使用的空调系统,其它场所空调系统可参照执行。
3.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1888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 9663-9673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GB/T 18204.1 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4.术语与定义4.1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为使房间或封闭空间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和气流速度等参数达到给定的要求,而对空气进行处理、输送、分配,并控制其参数的所有设备、管道及附件、仪器仪表的总和。
4.2 空气传播性传染病以空气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传染病。
4.3 空气净化采用某些技术或方法去除室内空气中的颗粒物、微生物和气态污染物。
4.4 可吸入颗粒物(PM10)能够进入人体呼吸道的空气动力学当量质量中位径为10微米的颗粒物。
5.空调系统的卫生要求5.1 一般要求5.1.1 空调系统新风量和运行参数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新风采气口的设置应保证所吸入的空气为室外新鲜空气,新风采气口应远离建筑物排风口和开放式冷却水塔。
严禁间接从空调通风的机房、建筑物楼道及天棚吊顶内吸取新风。
5.1.2 空调系统的新风口和回风口应安装防鼠、防虫设施。
5.1.3 空调系统的过滤器(网)、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应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清洗或更换。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e7c14b52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49.png)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一、导言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物采用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这不仅能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还能节约能源。
然而,由于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涉及空气传播,如果未能正确管理和维护,可能导致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
因此,制定和执行一套科学合理的卫生管理办法对于保证室内空气质量至关重要。
二、总体管理原则1. 整体卫生管理:对于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该采取整体卫生管理的模式,将其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和处理。
2. 健康风险评估:定期进行健康风险评估,以确定系统是否存在空气传播病原体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尽量减少健康风险。
3. 定期检查和维护: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4. 培训和教育:为负责管理和维护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管理和维护水平。
5. 建立记录和档案:建立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记录和档案,包括维护记录、维修记录、员工培训记录等。
三、操作规范1. 设定合理的温度和湿度:根据用户的需求和舒适标准,设定合理的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
2. 控制空气流量: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情况和人数,合理控制空调系统的空气流量,避免过度通风和浪费能源。
3. 定期更换和清洁过滤器:定期更换和清洁空调系统的过滤器,防止灰尘、细菌和其他污染物积聚。
4. 定期清洁和消毒:定期清洁和消毒空调系统的冷凝水槽、风道和风口,防止霉菌和细菌滋生。
5. 定期检查室内空气质量:定期检查室内空气质量,通过监测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指标,及时采取措施改善空气质量。
四、员工培训和教育1. 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强调室内空气质量对员工健康的影响。
2. 操作培训:对于负责管理和维护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员工,提供必要的操作培训,确保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3. 卫生知识教育:加强员工的卫生知识教育,教授正确的清洁和消毒方法,提高员工的卫生意识。
集中空调卫生管理制度
![集中空调卫生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e07e864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3e.png)
集中空调卫生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集中空调卫生管理,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和员工健康水平,保证生产、办公、休息等场所的舒适度,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等集中空调系统的管理单位。
第三条主要内容本制度主要内容包括空调系统的清洁、消毒、通风、维护等方面的管理规定。
第二章空调设备的清洁第四条定期清洁集中空调设备每隔一段时间需要进行定期清洁,清洁周期视环境和使用情况而定,一般为每个月清洁一次。
第五条清洁程序清洁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关闭空调系统的电源;2.清洁空调设备表面的灰尘;3.清洁空调室内外机的过滤网;4.清洁冷凝器和蒸发器;5.清洁空调风道;6.消毒喷洒;7.通风烘干。
第六条清洁标准空调设备的清洁标准按照国家有关卫生标准执行。
第三章空调设备的消毒第七条消毒原则空调设备的消毒应按照科学方法进行,保证对细菌、病毒等有有效杀灭作用。
第八条消毒周期空调设备的消毒周期一般为每三个月进行一次。
第九条消毒程序消毒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关闭空调系统的电源;2.清洁空调设备;3.消毒喷洒;4.通风烘干。
第十条消毒标准空调设备的消毒标准按照国家卫生标准执行。
第四章空调设备的通风第十一条通风原则空调系统应保证良好的通风,防止二次污染。
第十二条通风周期空调系统的通风周期一般为每天进行一次。
第十三条通风程序通风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关闭空调系统的电源;2.开启室内外门窗,保证空气流通;3.开启空调系统,进行空气净化处理;4.关闭室内外门窗,关闭空调系统。
第十四条通风标准空调系统的通风标准按照国家卫生标准执行。
第五章空调设备的维护第十五条维护原则对空调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故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六条维护周期空调设备的维护周期一般为每半年进行一次。
第十七条维护程序维护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检查空调系统的各部件;2.清洁、润滑、调整各部件;3.检查电气线路。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ae5f724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28.png)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
一严格贯彻执行《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按要求对系统进行检查、维护,并做好检查、维护记录。
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新风应当直接来自室外,严禁从机房、楼道及天棚吊顶等处间接吸取新风。
三新风口应当远离建筑物的排风口、开放式冷却塔和其他污染源,并设置防护网和初效过滤器;送风口和回风口应当设置防鼠装置,并定期清洗,保持风口表面清洁。
四空调机房内应保持清洁、干燥,严禁存放无关物品。
五清洗消毒要按照《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的规定进行。
六消毒效果要达到《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的标准要求。
消毒要有专人负责,并做好消毒记录。
七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开放式冷却塔每年清洗一次;空气过滤网、过滤器和净化器等每六个月检查或更换一次;空气处理组、表冷组、加热加湿器、冷凝水等每年更换一次;风管系统按照《清洗规范》进行清洗。
八空气传播性疾病暴发流行时,对运行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设备或部件每周进行一次清洗、消毒或者更换。
九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单位,应成立“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应急处理小组”,处理小组具体负责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应急管
理工作。
十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单位要建立健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管理档案,有处理小组负责保管。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3f88529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e8.png)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宾馆中央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并提供舒适的消费环境,我们根据《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制定了空调清洗消毒制度。
以下是我们的清洗消毒方法和要求:
清洗消毒方法:
1.过滤网 - 取下过滤网,用水清洗干净,再用250mg/L的
二溴海因或二氧化氯消毒剂浸泡消毒15-30分钟,消毒后用水
冲洗并晾干。
2.冷却水、冷凝水- 将50mg/L的碘伏消毒剂放入冷却水、冷凝水进行消毒。
3.冷凝器、冷凝盘 - 用0.3%-0.5%的单链和双链季胺盐阳
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擦拭或喷雾消毒,作用30分钟。
清洗消毒要求:
1.空调通风系统及新风系统必须安装有效除尘过滤装置。
空调通风系统的过滤网每周清洗消毒一次,并定期更换。
2.冷却塔每月排污一次,每6个月清洗消毒一次;冷却水
系统每月根据水质情况,投加水处理药剂一次。
3.空调系统的表冷器、加湿器、新风机组、冷凝盘每周清洗消毒。
4.空调末端风机盘管进风口过滤网每月清洗一次。
5.通风管道要定期进行清洁消毒,以达到国家相关的标准规范。
6.在发生空气传播性传染病期间,应及时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洁消毒。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6d32bbaf12d2af90242e6e7.png)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一、有专人负责中央空调的卫生管理工作。
管理人员应进行有关的卫生知识培训。
二、空调通风的机房应保持干燥清洁严禁堆放无关物品。
三、卫生清扫工具、消毒设备必须专物专用,严禁挪为它用。
必须使用合格的消毒剂。
四、空调系统新风量应满足每人每小时20~30立方米。
五、保证空调系统所吸入的空气为室外新鲜空气,严禁间接从空调通风的机房、建筑物楼道及天棚吊顶吸入新风。
六、空调系统的冷却塔、过滤网,表冷器,冷凝水盘表面应保持清洁,定期委托专业清洗消毒机构进行检查、清洗、消毒,并进行定期检测评价。
七、空调房间内的送、排风口应经常擦洗,保持清洁,表面无积尘与霉斑。
八、必须建立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维护、清洗和消毒档案。
住宿业卫生管理制度一、住宿业经营单位,需取得有效的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持有效的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卫生许可证”应悬挂或置于明显处。
二、业主为卫生管理第一责任人,设立卫生管理组织(经营人员少于10人者可设卫生管理员),建立健全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度、公共物品消毒制度、卫生清扫制度、卫生检查制度、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培训制度等)并负责落实,从业人员个人要掌握本岗位基本卫生知识,做好空气、公共用品用具消毒记录。
三、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工)每年应进行一次健康检查,经卫生知识培训考核,持有效合格的健康证明、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后方能从事本职工作。
从业人员上岗时必须穿戴整齐干净的工作服,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四、场所内外环境整洁干净,公共区域、客房等地面、墙面无烟蒂、污迹,无卫生死角;使用的设施、设备、空调滤网、电扇叶片等定期清洗,表面清洁无积尘;大厅、走道等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有禁止吸烟标识。
五、按照《住宿场所卫生规范》要求,必须设置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专用消毒间、布草间,配备相关的清洗消毒设施(消毒柜、桶、盆)和保洁设施(布草柜、保洁柜),并有明显标识。
六、被套、枕套(巾)、床单等卧具要一客一换,常住客床上用品至少一周一换,用后必须清洗和消毒。
2024年各种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范文(五篇)
![2024年各种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03a95b71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af.png)
2024年各种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范文公共场所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本制度旨在提供基本框架,各经营场所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制定详细规定)为有效预防公共场所健康危害事故的发生,切实履行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的义务,保障公众健康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及《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等相关卫生法律法规,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应急预案制定1. 制定并实施经营场所预防集中空调系统传播疾病的专项应急预案,内容需涵盖:应急处理责任人明确。
不同送风区域隔离控制措施的具体实施方案。
确立最大新风量或全新风运行策略。
明确规定空调系统的清洗消毒方法及流程。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停用后,应采取的其他有效通风与温度调节措施。
二、专业管理人员配备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管理工作须由专人负责,管理人员需接受必要的卫生知识培训,并通过考核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上岗。
三、定期检查与维护建立空调通风系统的定期检查、检测与维护制度,并设立专门档案,档案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卫生学评价报告书(针对集中空调)。
清洗、消毒及其相关记录资料。
日常卫生检查及维护的详细记录。
空调系统故障、事故及其他特殊情况的记录。
集中空调系统的竣工图纸。
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的应急预案文本。
四、清洁与消毒要求确保空调通风系统保持清洁,无致病微生物污染。
卫生清扫工具及消毒设备应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使用合格的消毒剂,并按照以下要求定期清洗并记录: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委托具备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清洗消毒。
开放式冷却塔每年至少清洗一次。
空气过滤网、过滤器和净化器等每六个月检查或更换一次。
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每年全面清洗一次。
风管系统的清洗需符合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
分体空调通风系统:空气过滤网每月清洗消毒一次,清洗后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500mg/L)浸泡指定时间,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f155b5c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0d.png)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
为了保障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保障公民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一、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各种公共场所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宾馆、酒店、商场、超市、医院、学校等。
二、管理要求
1. 设立专人负责空调通风卫生管理工作,负责制订卫生管理制度、保养日常清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实施和具体监督检查等工作。
2. 制定完善的日常清理保养计划,按照计划进行日常清洁工作,保持系统内部整洁卫生。
3. 定期进行系统内部深度清理,检查各组件的使用状况,及时更换损坏的零部件。
4. 加强对空气质量的检测,确保室内空气达到国家相关环保标准。
5. 对于季节性使用不频繁的空调通风系统,需要在使用前进行彻底的清洁和保养,并在使用时注意其运行状态。
三、具体措施
1. 空调通风系统中的过滤器需要定期清洗和更换,以保证空气质量。
2. 各种水管、水槽等配件应当加强清洗,定期更换和消毒。
3. 对于集中式空调通风系统,需要定期进行整机检修,更换累计使用时间较长的元件。
4. 对于使用人员较多的公共场所,在维护卫生通风方面,需要做好同时开窗通风和内循环的协调工作,以保证空气质量。
5. 建立完善的卫生管理档案,定期完成相关卫生检测工作。
四、经费保障
各使用单位应当将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管理工作列入经费预算,充分保障卫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并按照卫生管理制度的要求执行。
五、责任追究
对于未严格执行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管理制度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作出相应的追究,以保证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制度自实施之日起施行,须另行公布之规章定制需要进行相应修改。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3)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3)](https://img.taocdn.com/s3/m/ac77f6a6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38.png)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1)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1.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旨在规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管理,减少细菌和有害物质的传播,保障公众健康,适用于包括商场、办公楼、医院、学校等公共场所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2. 管理机构和责任公共场所的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管理,并派遣专人负责卫生管理工作。
负责人应当定期组织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3. 卫生保洁和消毒(1)日常清洁:清洁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周期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洁和消毒,并将清洁记录妥善保存。
(2)定期清洁:定期进行彻底清洁,包括分离出水口、洗涤空调过滤网、冷凝器和零部件等。
(3)消毒:在人员密集场所,需要定期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消毒,消毒剂应当符合国家环保、安全标准,消毒记录应当妥善保存。
4. 空调水系统管理(1)水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水应当符合国家建筑水规定。
当发现水质存在问题时,应当及时采取对应的治理和控制措施。
(2)消毒:定期对空调水进行消毒,达到规定的指标要求。
(3)清洁:定期清洁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水箱和水管,删除霉菌、沉渣和有害物质,避免垃圾和杂物积聚。
5. 预防保养工作(1)设备预防保养:定期维护和清洁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转,避免故障发生。
(2)灰尘保护:对于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上方的灰尘进行及时清理,防止灰尘到达空调系统。
(3)压力测试:定期对压力进行测试,确保压力稳定和安全。
6. 垃圾处理和管理(1)垃圾清理:垃圾应该及时清理,不允许垃圾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附近积聚,以免影响系统运作。
(2)垃圾分类:垃圾应该分类清晰,尽可能分类清理、不混杂。
(3)垃圾处理:垃圾处理应按照国家相关的环保标准和规定处理,不允许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附近处理。
7. 检测与监测(1)空气质量检测:定期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空气品质进行检测监测,确保符合环保标准和要求。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ed89e51f227916888486d752.png)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卫监督发 200653号卫生部关于印发《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为了加强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我部制定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本办法自2006年3月1日起实施,我部2003年8月19日颁布的《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同时废止。
二〇〇六年二月十日第一条为了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在公共场所的传播,保障公众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管理。
其他场所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以下简称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当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和有关卫生标准的要求。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保证本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符合前款要求。
第四条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新风应当直接来自室外,严禁从机房、楼道及天棚吊顶等处间接吸取新风。
新风口应当远离建筑物的排风口、开放式冷却塔和其他污染源,并设置防护网和初效过滤器。
送风口和回风口应当设置防鼠装置,并定期清洗,保持风口表面清洁。
第五条空调机房内应保持清洁、干燥,严禁存放无关物品。
第六条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当具备下列设施:(一)应急关闭回风和新风的装置;(二)控制空调系统分区域运行的装置;(三)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四)供风管系统清洗、消毒用的可开闭窗口。
第七条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当进行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的卫生学评价,评价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
已投入运行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每两年对其进行一次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的卫生学评价,评价合格后方可继续运行。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1fb983a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7c.png)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1. 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场所的使用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作为为人们提供舒适宜居环境的重要设施之一,其卫生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保障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规范,提高空气质量和用户满意度,制定本规范。
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公共场所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办公楼宇、商场、酒店、医院、学校等场所。
3. 基本要求3.1 空调通风系统设计应满足国家相关规定,并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3.2 空调通风系统应定期进行消毒、清洗和维护保养,保持系统的干净和正常工作状态。
3.3 空调通风系统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应设置在合适的位置,避免污染源直接接触室内空气。
3.4 空调通风系统的风口和管道应密封良好,确保空气的流通和分配均衡。
3.5 空调通风系统的过滤器应定期更换,确保过滤效果的有效性。
4. 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4.1 空调通风系统的管理人员应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并记录相关信息。
4.2 空调通风系统的管理人员应定期对系统进行清洗和消毒,确保系统内部的卫生安全。
4.3 空调通风系统的管理人员应组织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系统运行维护的认识和技能。
4.4 空调通风系统的管理人员应建立相关的卫生管理制度,包括清洁、消毒、维护等方面的要求和流程。
5. 用户卫生常识5.1 用户应注意个人卫生,尽量避免呼吸道传染疾病的传播。
5.2 用户在使用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时应注意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测,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向管理人员报告。
5.3 用户应遵守公共场所的相关规定,不得随意更改空调通风系统的设定参数,以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6. 监督与检查6.1 相关部门应定期对公共场所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6.2 公共场所的管理人员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工作,并按要求进行整改和改进。
7. 总结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规范是保障空气质量和用户健康的重要保障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_0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一、有专人负责中央空调的卫生管理工作。
管理人员应进行有关的卫生知识培训。
二、空调通风的机房应保持干燥清洁严禁堆放无关物品。
三、卫生清扫工具、消毒设备必须专物专用,严禁挪为它用。
必须使用合格的消毒剂。
,30立方米。
四、空调系统新风量应满足每人每小时20五、保证空调系统所吸入的空气为室外新鲜空气,严禁间接从空调通风的机房、建筑物楼道及天棚吊顶吸入新风。
六、空调系统的冷却塔、过滤网,表冷器,冷凝水盘表面应保持清洁,定期委托专业清洗消毒机构进行检查、清洗、消毒,并进行定期检测评价。
七、空调房间住宿业经营单位,需取得有效的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持有效的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卫生许可证”应悬挂或置于明显处。
二、业主为卫生管理第一责任人,设立卫生管理组织(经营人员少于10人者可设卫生管理员),建立健全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度、公共物品消毒制度、卫生清扫制度、卫生检查制度、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培训制度等)并负责落实,从业人员个人要掌握本岗位基本卫生知识,做好空气、公共用品用具消毒记录。
三、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工)每年应进行一次健康检查,经卫生知识培训考核,持有效合格的健康证明、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后方能从事本职工作。
从业人员上岗时必须穿戴整齐干净的工作服,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四、场所按照《住宿场所卫生规范》要求,必须设置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专用消毒间、布草间,配备相关的清洗消毒设施(消毒柜、桶、盆)和保洁设施(布草柜、保洁柜),并有明显标识。
六、被套、枕套(巾)、床单等卧具要一客一换,常住客床上用品至少一周一换,用后必须清洗和消毒。
七、公用茶具应每日清洗消毒。
茶具表面必须光洁、无油渍、无水渍、无异味。
八、客房公共卫生间要做到每日清扫、消毒,并保持无积水,无蚊蝇,无异味,无水垢、污垢。
十、要有防蝇、蚊、蟑螂和防鼠害的设施,措施有效,四害密度低。
十一、对旅客废弃的衣物要进行登记,统一销毁。
供顾客使用的化妆品符合《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及化妆品卫生规范要求。
十二、店内自备水源和二次供水,其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二次供水蓄水池要有卫生防护措施,容器内壁涂料应符合输水管材卫生要求,做到每年清洗消毒,并有清洗消毒记录。
供水单位卫生管理制度1、必须持有有效的卫生许可证方能供水。
卫生许可证有效期四年。
卫生许可证应悬挂站内显眼处。
2、应建立健全卫生管理挡案,卫生管理档案应包括水处理系统、管材、管件、水处理药物的卫生许可批件、水处理生产流程、管网分布和管理人员健康等资料。
3、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负责对本单位的卫生工作进行全面管理,配合卫生主管部门做好卫生许可工作、做好卫生档案、设备运行、滤料滤材的更换、管网消毒与维护、消毒药械的更换和设备维护、从业人员的培训、体检等的卫生管理工作。
4、应配备2名或2名以上专职的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包括取得相关资格证的水质检验人员,定期做好水质检验并做好记录。
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有关饮用水及其处理的卫生法规及标准。
5、从业人员(维护、维修、检验、管理人员)必须经体检合格并持有有效的健康合格证。
凡患有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渗出性或化脓性皮肤病和其他有碍饮用水卫生的疾病者不得从事管道分质供水管理工作。
6、供水水质标准检验方法应符合生活饮用水检验规范的要求。
水质检验必须做好相应的原始记录。
每天做1—2次常规检测,项目包括:色、浑浊度、pH、臭和味、肉眼可见物、游离余氯(臭氧)、亚硝酸盐、耗氧量;每周增加检验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
设有中心实验室的, 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亚硝酸盐、耗氧量可在中心实验室进行检验,其余项目在线检验。
7、水质(成品水、管网终端水)必须达到与所选用水处理设备相应的水质卫生标准的要求。
选址地下负一层以下的,须有强制机械通风装置。
8、制定有效的清洗、消毒方法和制度,以保证生产场所、生产设备和输送管道的清洁,防止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被污染。
清洗和消毒方法必须安全、卫生,采用的消毒剂和设备应符合相关卫生要求。
9、生产间、生产设备和输送管道必须定期清洗和消毒,用洗涤剂和消毒剂处理后,必须要将残留的洗涤剂和消毒剂彻底冲洗干净。
10、定期维修和保养水站生产间、生产设备、给排水系统和通风排气系统等,必须保持良好状态,正常情况下,每半年至少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检修。
11、水站内及其周围应定期除虫灭害,防止害虫孳生。
12、水站内使用杀虫剂时,应按卫生部门的规定采取妥善防护措施,不得污染源水、成品水和制水设备,使用杀虫剂后应将设备彻底冲洗干净。
13、所使用的涉水产品必须领有省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涉水产品卫生许可批件。
公共浴室卫生管理制度1、经营场所的卫生条件、卫生设施及用品用具符合《公共浴室卫生标准》的要求。
2、建立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管理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建立和健全卫生档案。
3、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上岗,并按国家规定进行复检和复训。
4、协助、支持和接受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监测。
5、空调场所有布局合理的通风、排风设施,新风入口设在室外,远离污染源,空调器过滤材料定期清洗或更换。
6、设有专用拖鞋洗消间和专用杯具洗消间,洗消设施有明显标志,杯具、毛巾、衣物、拖鞋等每客用后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洗消,并做到一客一换一。
设有一次性纸内裤供应。
7、卫生间内保持清洁卫生,设坐厕者使用一次性垫纸。
8、布草间内设有带门专用布草柜,布草分类存放。
脏布草有回收室或柜,不得随意堆放,严禁与干净布草和其它物品混放。
9、更衣室、浴室、按摩室使用毛巾放入带门布草柜,布草类不得露空存放。
10、浴池水水质达到游泳池水质卫生要求,有检测记录。
配备专兼职水质净化、消毒员。
11、禁止患有性病和各种传染性皮肤病的顾客入内,并有明显标志。
12、所使用的化妆品及消毒用品符合相关卫生要求。
理发美容店卫生管理制度1、经营场所的卫生条件、卫生设施和用品用具符合《理发店、美容店卫生标准》的要求。
2、建立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管理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应建立和健全卫生档案。
3、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上岗,并按国家规定进行复检和复训。
4、协助、支持和接受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监测。
5、空调场所有新风供应,新风入口设在室外,远离污染源,空调器过滤材料定期清洗或更换。
6、备有供患头癣等皮肤病的顾客专用的理发用具,用后及时消毒。
专用具单独存放,并能正常使用。
7、有齐全的、有明显标志的消毒设施和消毒制度,配备足够数量供消毒周转用的理发工具、用具和毛巾。
毛巾须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
8、理发用毛巾应与烫发染发用毛巾分开,干净毛巾应存放在带门的专用存放柜内。
9、剃须应使用一次性剃须球或一次性剃须刀片。
理发工具应使用理发工具消毒箱进行消毒。
10、室内禁止吸烟,并有明显的禁烟标志。
11、理发、烫发、染发、美容用的化学制剂、化妆品应符合《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和《化妆品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
文化娱乐场所卫生管理制度1、经营场所的卫生条件、卫生设施及用品用具符合《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的要求。
2、建立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管理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建立和健全卫生档案。
3、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上岗,并按国家规定进行复检和复训。
4、协助、支持和接受卫生监督部门的监督、监测。
5、设空调装置的场所有新风供给。
新风入口设在室外,远离污染源,空调器过滤材料定期清洗或更换。
卫生间有有效的自然通风管井或独立机械排气装置。
6、公共用具设有专用洗消间和洗消设施,有明显标志。
杯具、眼镜等每客用后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洗消,并做到一客一换。
卡拉OK场所使用话筒消毒罩。
7、公共卫生间设坐厕者使用一次性垫纸。
8、场内禁止吸烟,并有明显的禁烟标志。
影剧院、音乐厅、卡拉ok歌舞厅设吸烟室,并配备排风装置和空气清新装置。
游泳场所卫生管理制度1、游泳场所经营单位必须领取“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后方能营业,“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必须悬挂在场内显眼处。
并按国家规定定期到卫生监督部门复核。
逾期3个月未复核,原“卫生许可证”自行失效。
2、新建、改建、扩建或变更许可项目必须报卫生监督部门审核,验收合格并取得卫生许可后方能营业。
3、经营场所的卫生条件和卫生设施必须符合《游泳场所卫生标准》的要求。
4、应建立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管理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应建立和健全卫生档案。
应协助、支持和接受卫生监督部门的监督、监测。
5、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上岗,并按国家规定进行复检和复训。
6、泳客应持健康证入场,患性病、伤寒、痢疾、肝炎、肺结核、传染性皮肤病、重症沙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精神病和酗酒者严禁入场游泳。
7、室内泳场应有新风供应,新风入口应设在室外,远离污染源,空调器过滤材料应定期清洗或更换。
8、更衣室、淋浴室和卫生间必须保持清洁卫生,排水畅通,设置有效的独立的排气装置。
卫生间设座厕者必须使用一次性座厕垫纸。
9、应有消毒设施和消毒制度。
泳池水游离余氯应保持在0.3,0.5mg/1,必须备有余氯检测设施和有检测记录。
必须配备专兼职水质净化、消毒员。
10、在泳池入口处,必须分别设有强制性淋浴池和浸脚池。
浸脚池宽度与走道相同,长度不少于2米,深度不低于20厘米,游离余氯保持在5,10mg/1,须4小时更换一次。
11、禁止出租游泳衣、裤。
商场、书店卫生管理制度1、经营场所的卫生条件和卫生设施符合《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的要求。
2、建立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管理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建立和健全卫生档案。
3、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上岗。
并按国家规定进行复检和复训。
4、协助、支持和接受卫生监督部门的监督、监测。
5、空调场所有新风供给,新风入口设在室外,远离污染源,空调器过滤材料定期清洗或更换。
6、场内禁止吸烟并有明显的禁烟标志。
7、所有场所保持场内环境清洁。
8、卫生间内保持清洁卫生,有有效的排气装置。
坐厕使用一次性垫纸。
9、出售食品、药品、化妆品的柜台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法规的要求,并分类放置。
体育场馆卫生管理制度1、体育场馆经营单位必须领取“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后方能营业。
“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必须悬挂在场内显眼处,并按国家规定定期到卫生监督部门复核。
逾期3个月未复核,原“卫生许可证”自行失效。
2、新建、改建、扩建或变更许可项目必须报卫生监督部门审核,验收合格并取得卫生许可后方能营业。
3、经营场所的卫生条件和卫生设施必须符合《体育馆卫生标准》的要求。
4、应建立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管理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应建立和健全卫生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