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 第3课 测量质量 教案
冀教版(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测量质量》教学设计
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测量质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1、能说出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基本方法。
2、能准确说出托盘天平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3、能举例说明使用工具测量质量更精准、便利和快捷。
二、科学探究1、能使用托盘天平和电子秤测量物体质量。
2、能根据被测物体特点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其质量。
三、科学态度1、能在探究过程中乐于合作与分享,协助同学完成测量物体质量的任务。
2、能有根据地对他人的测量结果提出质疑并进行讨论,愿意改进自己的测量方法。
四、科学、技水、社会与环境(STSE)能举例说明测量工具的使用为人类生活提供的便利。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妈妈买来的水果有苹果、橘子、香蕉等,请同学们猜猜哪个重。
学生观察并猜测。
提出问题:怎样比较物体的轻重?(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1、观测比较,判断轻重。
引导: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水果,想一想,用哪些方法可以比较它们的轻重?学生思考交流。
(1)比较大小不同,形状、种类相同的水果。
学生直接仅靠“看一看”比较、分析,并不接触物体,就基本判断出大的苹果重一些。
(2)比较大小、形状相同,种类不同的水果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即“掂一掂”,能够判断出哪种水果重一些,如桔子松弛、柔软,可能轻一些,但是仅凭感官容易存在误差。
(3)比较大小、形状、种类都不同,且质量相近的水果。
学生综合利用上述方法做出判断。
(4)记录结果。
将自己的比较方法、判断依据等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3页中。
(5)形成问题。
两种轻重相差不多的水果,怎样比较它们的轻重?2、使用仪器,测量质量。
(1)认识托盘天平。
①引导:天平是称量物体质量的工具,请大家观察它们是什么样的。
学生观察天平和砝码的外观和结构。
集体交流,汇报观察结果。
②提问:托盘天平是实验室常用的测量质量的工具,它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它所配备的砝码有什么特点?让我们看一段视频,一起来了解托盘天平吧。
播放视频:关于托盘天平、砝码的结构及各部件名称的视频。
三年级科学《质量测量》实验教案
三年级科学《质量测量》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质量的概念,了解质量的计量单位。
2. 培养学生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质量与物体大小、形状的关系。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质量的概念及计量单位。
2. 天平的使用方法。
3. 实验探究:质量与物体大小、形状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天平的使用方法,实验探究的质量与物体大小、形状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天平的精确使用,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天平、砝码、各种大小、形状的物体。
2. 学具:记录表格、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质量的概念,引出今天的课题。
2. 讲解:讲解质量的计量单位,演示天平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初步认识天平。
3. 实验一:使用天平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让学生熟悉天平的使用。
4. 实验二:探究质量与物体大小、形状的关系,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5. 总结: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发现质量与物体大小、形状的关系。
6. 拓展:讨论质量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7. 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家里的物品质量,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质量概念的理解,是否能够正确使用天平进行测量。
2. 评价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对质量与物体大小、形状关系的发现和总结。
3. 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反馈在课后通过学生的作业和实验报告,了解学生在家庭实践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对质量概念的理解程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小组合作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更多的测量实践活动,如测量教室内的物品质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测量技能。
2.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如研究质量与物体密度、浮力等物理概念的关系。
小学科学3测量质量(教案)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3测量质量(教案)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掌握测量质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培养学生探究和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质量的概念,并能正确测量物体的质量。
2.掌握常用的质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
2.掌握质量的换算关系。
四、教学准备:1.教学教具:天平、物体模型、不同质量的物品。
2.教学素材:测量质量实验操作步骤。
五、教学过程:【导入】1.通过观察物体的大小和重量,向学生引入质量的概念,让学生思考质量与大小是否有关系。
【探究】2.引导学生探究测量质量的方法。
(1)教师向学生展示天平,并解释它的作用是测量物体的质量。
(2)让学生自由选择几个不同质量的物品,并称量它们的质量。
(3)学生观察并总结,质量越大的物体,在天平两端的杆子上下的距离越大;质量越小的物体,在天平两端的杆子上下的距离越小。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测量质量的方法:将物体放在天平的两端,根据天平杆子的上下位置来判断物体的质量大小。
3.引导学生学习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1)教师向学生展示质量的单位:千克、克,并解释它们的换算关系。
(2)举例说明:1千克等于1000克,即1kg=1000g。
(3)让学生根据换算关系进行练习:如:20千克=____克。
【实践】4.开展测量质量的实践活动。
(1)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一台天平和一些物体模型。
(2)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用天平测量模型的质量,并记录在实验表格中。
(3)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总结】5.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
(1)学生个别发言,总结测量质量的基本方法和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2)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强调质量的单位转换要点。
六、课堂延伸:1.将测量质量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观察并测量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如书包、水杯等。
2.设计更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如通过测量水的质量实践探究溶质的质量、实测不同食物的质量等。
新冀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 第一单元 观察与测量 全章教案(教学设计)
新冀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第一单元观察与测量全章教案(教学设计)1.了解体积的概念及体积的单位,了解体积的测量工具及正确选择容积瓶。
2.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容积瓶,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和正确细致的实验惯,提高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研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容积瓶。
教学难点:使用容积瓶时做到放对、看对、读对、记对。
教学准备:容积瓶、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会使用容积瓶测量体积吗?二、研究使用容积瓶1.认识测量体积的工具。
1)认识测量体积的基本工具是容积瓶。
2)图文结合认识烧杯、量筒等常见的测量工具。
2.观察容积瓶的单位、刻度线、最小刻度值和最大容积(学生活动手册第2页)。
1)单位:毫升(ml)2)刻度线3)最小刻度值(分度值): 1ml4)最大容积: 100ml3.测量体积的方法。
1)选对:选择合适的容积瓶。
2)放对:容积瓶要放平,液面要平稳,读数时要与液面平行。
3)看对: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刻度线。
4)读对:读数时,正确读出准确值,还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估读值)。
5)记对:记录数值,也要写好单位。
三、测量不同物质的体积学生动手测量,将结果填写到学生活动手册第2页的表格里。
四、用比较法估测物体的体积1.比较法:将所测物体与已知体积相同的物体进行比较,从而估测所测物体的体积。
2.学生动手进行比较法测量,将结果填写到学生活动手册第2页的表格里。
五、拓展提高1.应用与拓展:了解现代测量体积的工具:电子天平、密度计等。
2.误差: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减小误差。
一般可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使用规则,或读、记测量结果时粗心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
第1课时教学目标:了解测量物体体积的仪器和常用单位,掌握正确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并体会科学的严谨。
教学重点:正确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科学的方法比较液体的多少。
【精编新版】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工作计划及进度表)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观察与测量、材料、物质的状态、溶解与分离、常见的力”五个核心概念和一个科学擂台活动“制作水火箭”。
本册教材侧重对学生的: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能力的培养。
《观察与测量》单元解读: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教学大门的单元,这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
选择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作为开篇,体现出了知识源自于生活的目的《材料》单元解读:本单元学生将开始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它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
学习运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比较材料间的相同和不同,学习根据物理性质给物品分类,并提高对材料特性的描述水平。
《物质的状态》单元解读:本单元是在学生对周围事物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
学生们对不同物体的不同形态之间的相互转换活动所吸引;关于物体的不同形态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溶解于分离》单元解读:本单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实验”这一科学探究方法的开始。
收集资料,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在这一单元中首次明确提出来的,是学生正式学习这些方法的开始。
《常见的力》单元解读:本单元要求学生认识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各样常见的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
并能够将各种不同的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灵活掌握。
二、学情分析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
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
他们已习惯于语数课堂上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比较欠缺。
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测量质量(教案)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今天,我上了三年级上册的“测量质量”这一课,感觉课堂氛围良好,学生们积极参与,但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反思和改进。
首先,在导入新课时,我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的方式引起了学生对质量的兴趣,但有些学生对于质量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楚。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详细地解释质量的概念,并通过更多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质量的含义。
4.理解质量与重量的关系:学生将理解质量与重量的区别,能够区分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而重量是物体在特定重力场中的表现。
5.能够应用质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质量,判断物体质量的大小等。
6.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学生将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最后,在学生小组讨论时,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缺乏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8.教学反馈:准备教学反馈表,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质量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质量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质量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如苹果和石头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质量的魅力或特点。
3.测量质量(教案)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上册,主要内容为“测量质量”。本节课将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测量质量的方法。
三年级科学《质量测量》实验教案
三年级科学《质量测量》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实验、交流分享的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克、千克、吨)2. 天平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3. 物体质量的测量方法4. 质量单位换算关系的学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质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天平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天平的精确使用,质量单位换算关系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操作、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参与实验过程。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天平、砝码、测量容器、各种物体。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3. 作业准备:学生提前了解质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教案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质量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质量的含义。
2. 学生分享对质量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探究质量单位(10分钟)1. 教师出示各种物体,让学生尝试用质量单位进行描述。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质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 教师引导学生用PPT展示质量单位换算关系,并进行讲解。
三、学习天平使用方法(10分钟)1. 教师演示天平的使用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实验,练习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
3.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
四、小组合作测量质量(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质量测量。
2. 学生动手操作,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
3.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注意测量精度。
五、总结与交流(5分钟)1. 各小组汇报测量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质量测量方法,强调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3. 学生作业:运用质量单位及换算关系,描述生活中常见的质量现象。
六、课后反思(教师)1. 学生对质量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掌握天平使用情况,是否存在操作误区。
冀教版小学科学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全一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全期备课内容与分析:本册主要围绕“结构与系统”这组概念,整合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以及科学态度、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内容。
本册共计五个单元、22个课題,旨在小学科学学习结東时,帮助学生总结,梳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内化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
本册总目标:1、能意识到系统是有一结相层次的。
系统中的成员是相互协同工作的,尽管每个版飘每层结构的功能和作用不同,但都生命出界、物质世界、地球宇宙世界中有米生物多样性、能量与能源、大阳系等内容,鼓励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收集整理信息、得出结论。
在充分体验科学的认识过程中培养学生猜想预测能力、观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分析综合思维方法和能力以及设计与制作能カ、建立科学模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2、始终保持对探索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不同能量形式间的转化与控制、能源的利用与开发、太阳系的组成等的兴趣,逐渐料爱生命,保护生物资源、节约能源的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名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从体的角度分析系统中发的各现象,系统成员中的相互关系半生大胆想方面分事物的发展;体验感受系统结构和谐、对称的科学美。
3、能认识更多的生物种类,通过比较、推理、归纳某类生物的主要特性,能说出生物的生长需要能量,了解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而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认识到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知道能源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能说出大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及大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4、能通过对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的认识,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发霉、腐烂等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保护生物资源的方案:能设计制作一些能量转化装置、节能装置。
解决生活中遇到的能量能源问题;能大胆想象,关注科技发屠,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设计有关太阳系的开发、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案,进一步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决策,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系统、辩证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3 测量质量 冀教版(共21张ppt)
一、质量
新知探究
想想议议
它们分别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它们含有的 这种材料的多少相同吗?
一、质量
质量的概念
定义:物理学中,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叫做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一、质量
新知探究
质量的单位
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符号是 kg。
毫克 mg 克g 吨t
1 t = 1000 kg 1 kg = 1000 g 1 g = 1000 mg
新知探究
三、天平的使用 天平的使用
新知探究
三、天平的使用 观察与实验:用天平测物块的质量
新知探究
三、天平的使用
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1.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被测物体的质量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 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托盘中。
新知探究
一、质量
一块陶艺泥被捏成小 泥马,其质量没有变。
质量的属性
航天员到了月球上, 其质量没有变。
冰块融化成水, 其质量没有变。
物体的质量不随其形状、位置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新知探究
一、质量
小资料
一些物体的质量 m/kg
电子:10-31 氢原子:1×10-27 流感病毒:10-19 细菌:10-11 大头针:8.0×10-5 一元硬币:1×10-2三、天平的使用 天平的维护
新知探究
三、天平的使用 迁移运用
你知道怎样用天平称量大头针吗?
本课小结
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质量
1)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2)物体的质量不随其形状、位置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2.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小学科学第3课测量质量(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第3课测量质量(教学设计)测量质量是小学科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帮助学生了解到物体所具有的质量属性,并通过实际操作与观察来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
本篇文章将结合教学设计,以小学科学第三课中的测量质量为主题,探讨如何教学生正确测量质量,并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质量的概念,并明白质量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属性;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使用天平等简单工具正确测量物体的质量,并运用测得的数据来进行比较和分析;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天平、不同质量的物体(例如砖块、书本、水果等);2. 教学工具:黑板、白板、彩色笔;3.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实践探究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通过引入学生的日常经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质量是什么以及如何描述物体的质量。
通过学生回答,激发学生对质量的兴趣,并引出本课的主题。
2. 讲解质量的概念(10分钟)通过示意图的方式,教师向学生介绍物体的质量是指物体所具有的重量大小。
解释质量与体积、形状等属性的区别,并与学生分析质量的变化与物体变化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质量是否随着其体积和形状的改变而改变。
3. 操作测量质量(30分钟)a. 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教师向学生展示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并强调测量质量的时候需要保持天平水平和稳定。
b. 分组实践: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台天平和不同质量的物体。
让学生自己操作和观察,通过改变物体的重量来感受质量的变化,进一步巩固质量与重量的概念。
c. 记录观察结果:引导学生记录实际操作中测量到的数据,并在小组内共享观察结果。
d. 分析结果比较: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来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并思考物体重量与质量的关系。
4. 梳理总结(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整个实践过程,并对学生进行总结梳理。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总结质量测量的方法以及质量与重量的区别。
2019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观察与测量
2019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观察与测量1.测量长度2.测量体积3.测量质量4.测量温度5.计量时间第一课测量长度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1、能说出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能说出测量长度工具的名称、结构和功能。
3、能举例说出测量时使用工具会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
二、科学探究1、能根据物体特点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其长度。
2、能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三、科学态度1、能在探究过程中乐于合作和分享,协助同学完成测量身体部位的任务。
2、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估测与精准测量,并对其结果敢于质疑和讨论。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能举例说明测量仪器技术的进步为人类生活提供的便利。
五、教师准备直尺、皮卷尺、钢卷尺软尺等。
六、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读话: 经过一个暑假,老师看到同学们都长高了,腰围也变粗了————你知道自己目前的身高和腰围等各是多少吗?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
形成问题:怎样使用刻度尺测量身体不同部位的长度?(二)认识刻度尺,学会观测方法I.认识刻度尺。
引导:请大家观察手中的刻度尺,找一找零刻度线、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1)学生观察零刻度线、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教师提示:①刻度尺对齐测量物体,放正重合,不能歪斜:②如果零刻度线磨损不清,就取另整刻度线为零刻度线。
记数时,切记要减掉代替零刻度线的刻度值;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面垂直:④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加单位,只有数字而没有单位的记录结果没有意义。
2.学习使用刻度尺。
(1) 学生用刻度尺测量一支笔或一本书的长度,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中。
教师巡视指导全班学生的操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相互评价。
(学生交流在实际测量中遇到的问题或经验,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实时评价。
)3.拓展延伸。
(1)教师出示皮卷尺、软尺、钢卷尺等,让学生辨别它们的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及其适用范围。
三年级科学《质量测量》实验教案
三年级科学《质量测量》实验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了解质量的概念。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感知质量的存在。
教学内容:1. 质量的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 质量的单位:克、千克、吨。
教学过程:1. 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质量的概念。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举例说明质量的存在。
3.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质量的单位,并讲解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第二章:探究质量的测量工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平的结构和原理。
2. 培养学生使用天平测量质量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天平的结构:横梁、砝码、游码、托盘。
2. 天平的原理:杠杆原理。
教学过程:1. 教师讲解天平的结构和原理。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天平的使用方法。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
第三章:学习质量的测量方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使用天平测量质量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测量质量的方法:调节天平平衡、放置物体、加减砝码、读取质量值。
2. 小组合作测量质量的步骤:分工、操作、记录、讨论。
教学过程:1. 教师讲解测量质量的方法和步骤。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测量结果和心得。
第四章:质量的比较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
2. 培养学生运用质量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比较质量的方法:直接比较、转换比较。
2. 应用质量概念解决问题: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进行质量估算。
教学过程:1. 教师讲解比较质量的方法。
2. 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讨论,运用质量概念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2. 引导学生思考质量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2. 探讨质量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经验和感悟。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拓展讨论,思考质量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1测量长度(教案)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长度测量知识点。
-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 测量长度(教案)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测量长度”一节。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以及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和换算。课程内容包括:
1.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共同解决问题。
4.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鼓励学生在测量过程中提出问题,并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答案。
三、学情分析
1. 学生层次:本节课面向的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1-100的数字,对一定的数学知识,如加减法等,但可能还缺乏实际应用能力。在素质方面,学生可能还缺乏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对问题的解决能力也可能有待提高。
(2)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提问和引导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通过讲解和示范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5)通过表扬和鼓励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2. 教学活动设计: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新冀教版)2019.9.6
第1课测量长度教学目标:1.了解长度的概念及长度的单位,了解长度的测量工具及正确选择刻度尺。
2.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和正确细致的实验习惯,提高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刻度尺。
教学难点: 使用刻度尺时做到放对、看对、读对、记对。
教学准备: 直尺、卷尺、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 你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吗?二、学习使用刻度尺1. 认识测量长度的工具。
(1)认识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2)图文结合认识直尺、三角尺、软尺等常见的测量工具。
2. 观察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值和最大量程(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
(1)单位: 厘米(cm )(2)零刻度线(3)最小刻度值(分度值): 1mm(4)最大量程: 15cm3. 测量长度的方法。
(1)选对: 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2)放对: 刻度尺要放正,尺面沿着所测物体放置,薄的刻度尺只需尺面贴着被测物体,而较厚的刻度尺就应让尺面与被测物体垂直放置,且使刻度线一边紧靠被测物体。
通常测量时,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起始端对齐。
使用零刻度线已被磨损的刻度尺时,则可让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起始端对齐。
(3)看对: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
(4)读对: 读数时,正确读出准确值,还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估读值)。
(5)记对: 记录数值,也要写好单位。
三、测量身体不同部位的长度学生动手测量,将结果填写到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的表格里。
四、用身体的“尺子”估测长度1. 一拃(zhǎ): 张开手掌,大拇指与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通常叫做一拃。
2. 一步: 步,就是我们走路时迈步的步。
从后脚尖到前脚尖之间的距离,通常叫做一步。
也叫做“自然步”。
3. 一庹(tuǒ): 两臂向左右伸开的长度。
4.估测课桌和教室的长度。
五、拓展提高1. 应用与拓展:了解现代测量长度的工具: 激光测距仪、轮式测距仪2. 误差: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减小误差。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3课 测量质量教案 冀人版
第3课测量质量教学目标:1. 了解质量的概念及质量的单位,知道质量的测量工具。
2. 学会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 测量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难点: 学会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 苹果、橘子、香蕉、托盘天平、课件。
教学过程:一、猜轻重仔细观察苹果、橘子、香蕉等水果,猜一猜哪个重一些?两种轻重相差不多的水果,怎样比较它们的轻重?二、认识托盘天平1. 天平是称量物体质量的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上称质量为重量,但它们是有区别的。
生活中常见的秤有杆秤、电子秤、磅秤等。
2. 质量的常用单位是克和千克。
1千克= 1000克3. 天平是称量物体质量的工具。
托盘天平:底座、游码、平衡螺母、左托盘、右托盘、指针、砝码、镊子三、托盘天平使用方法1. 将托盘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游码移至“0”处。
2. 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3. 将待测物体放在左托盘,用镊子向右托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的位置,直至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
4. 记录称量结果。
物体的质量=砝码的总质量+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5. 称量完毕,应把砝码放回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
四、称量水果的质量1. 将托盘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游码移至“0”处。
2. 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3. 将水果放在左托盘,用镊子向右托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的位置,直至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
4. 记录称量结果。
水果的质量=砝码的总质量+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5. 称量完毕,应把砝码放回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
五、应用与拓展称量水的质量。
三年级科学《质量测量》实验教案
三年级科学《质量测量》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质量的概念,了解质量的单位。
2. 培养学生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总结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2. 天平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 物体质量的测量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天平的使用方法,物体质量的测量。
2. 教学难点:天平的精确使用,物体质量的准确测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质量的测量方法。
2. 使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天平的使用过程。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质量的概念。
2. 探究:讲解质量的单位,演示天平的使用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物体质量的测量。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测量质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布置课后实验,让学生在家中尝试测量日常物品的质量。
六、教学准备1. 教具:天平、砝码、测量容器、各种小型物体。
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记录表、笔。
3. 环境:实验室或教室内的实验区,通风、光线充足。
七、教学步骤1. 导言:通过提问,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演示: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重点讲解天平的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按照教师的指导,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
4. 数据记录:学生将实验数据记录在实验手册中,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八、教学反馈1. 学生互评:小组之间相互检查实验结果,讨论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2.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3. 解答疑问:教师回答学生关于实验的疑问,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九、教学延伸1. 课后作业:设计一份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使用日常物品进行质量测量,并记录结果。
1 测量长度(教案)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1 测量长度(教案)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了解长度的概念2.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3.能使用尺子、卷尺、米尺等工具测量长度4.能够比较不同长度的大小【教学重点】1.测量长度的方法和技巧2.比较不同长度的大小【教学难点】1.使用尺子、卷尺等工具的操作技能2.通过比较不同长度的大小,理解长度的概念【教学准备】1.教师备好尺子、卷尺、米尺等测量工具2.学生的练习本、铅笔、计算器等【教学过程】Step1 引入1.听音乐,让孩子们自由活动,放松身心。
2.出示图片,让学生猜测这个物体有多长,引导学生了解长度的概念。
Step2 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1.出示一把尺子,让学生观察尺子的刻度和每条线代表的长度。
2.教师拿出一段长度超过尺子长度的物品,如铅笔,让学生观察,并询问孩子们该如何量它的长度。
3.教师向学生讲解如何使用卷尺、米尺等工具进行测量,重点讲解刻度的使用方法和计算。
Step3 操练测量长度的方法1.放置几个物品,如书、铅笔、卡尺等,并告诉学生它们的实际长度。
2.让学生使用卷尺、尺子等工具进行实际测量,并记录每个物品的长度。
3.检查学生测量的结果,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
Step4 练习比较长度的大小1.出示各种长度相差不同的物品,让学生比较它们的长度大小。
2.通过实际操作和计算,让学生掌握比较长度的技巧和方法。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比较的结果,让学生检验自己是否掌握了此知识点。
Step5 拓展延伸1. 提出一个问题,如“我们平时怎样利用长度测量呢?”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在生活中的作用。
2. 让学生自己设计测量一个物品的方法,并尝试实验并记录结果。
Step6 总结1.让学生分别说一下使用什么工具测什么的方法,巩固学生对测量长度方法的掌握。
2.询问孩子们掌握了哪些知识点,是否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教学反思】1.在教学之前,要确认学生是否理解长度的概念,以便更好地开展后续的活动。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操作技巧和方法的讲解,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计算,帮助他们掌握测量长度的技巧和方法。
冀人版义务教育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测量质量教案
测量质量【学习目标】1.了解质量的概念及质量的单位,知道质量的测量工具。
2.学会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测量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学会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学习准备】苹果、橘子、糖果、瓜子、一杯水、托盘天平。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航(一)思考引学。
1.两个差不多大小的苹果,你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哪个更重?哪个更轻吗?7个糖果和一把瓜子,想想如何比较它们的轻重?(二)预习课文后,完成下列题目。
1.__________是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
2.说说你认识生活中有哪些工具可以测量重量。
二、问题探究(一)问题银行存折序号存入问题存入时间提取时间1 本节课中所讲到的质量也可以称为什么?质量的常用单位有哪些?2 用哪些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3 轻重不同的物体哪个质量更大?4(二)活动探究1.猜轻重仔细观察,想一想,然后完成表格。
序号物体方法比较结果122.测量水果的质量(1)认识天平;(2)水果称重。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天平的组成部分1 将托盘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游码移至“0”处2345(三)应用与拓展。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请你就“称量水的质量”设计一个方案,称量一杯水的质量。
称量水的质量步骤详细说明1234【学习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知道了质量的概念及质量的单位,知道质量的测量工具,并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精炼反馈】(一)填一填。
1.一般而言,物体的轻重就是__________。
2.一千克等于__________克3.__________是我们常用的称量物体质量的工具。
(二)小法官。
1.本节所学的质量,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重量。
()2.使用托盘天平时,应该将其放置在水平桌面进行称量。
()(三)答一答。
请简述托盘天平的使用步骤。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 测量质量 冀教版
测量质量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天平的使用教学难点天平的使用教学方法分组实验准备托盘天平、砝码盒、烧杯、水、木块、铁块、铝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一)引入新课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什么叫物体的质量?它的单位是什么?2.实验室里测量质量的仪器是什么?3.天平的使用方法是什么?(二)新课教学1.练习天平的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向学生指明:放天平时,要合理安排实验中各种仪器在桌面上的合理布局,仪器的摆放位置应便于操作,实验过程中不能再移动天平,否则需要重学生练习知识准备过程新调节。
指导学生观察游码、标尺,认识最小刻度值,并把游码拨到零刻线的位置。
把游码拨到零刻度线,观察一下指针偏向哪边,确定螺母的调节方向,再调节。
明确:所谓天平的平衡,就是调节横梁螺母观察天平指针的摆动是否相对分度盘中间位置静止或等幅摆动。
2.实验:练习使用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提问: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被测物体应放在哪个盘里?砝码应放在哪个盘里?用什么方法拿取砝码?明确: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是一个通过调节天平先让天平平衡,而当在左盘里放入被测物体时又破坏了这个平衡,再通过加减右盘中的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
此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数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注意:放入被测物体后,使天平再次达到平衡的过程中只允许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决不允许再旋动平衡螺母。
引导学生设计测固体质量的记录表格学生测量开始,教师巡视指导。
3.实验:用天平称液体的质量引导学生设计用天平测液体质量的记录表格空烧杯的质量(g) 烧杯和水的质量(g) 水的质量(g)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在同学中间巡视、指导。
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把桌子上的所有实验器材整理好,并摆放整齐。
长方木块(g)长方铝块(g)长方铁块(g)调节天平归纳总结出“在调节天平过程中,若指针偏向标尺右侧,就需要将平衡螺母向左端旋动,若指针偏向标尺左侧,则需将平衡螺母向右侧旋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测量质量
教学目标:
1. 了解质量的概念及质量的单位,知道质量的测量工具。
2. 学会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 测量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难点: 学会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 苹果、橘子、香蕉、托盘天平、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轻重
仔细观察苹果、橘子、香蕉等水果,猜一猜哪个重一些?
两种轻重相差不多的水果,怎样比较它们的轻重?
二、认识托盘天平
1. 天平是称量物体质量的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上称质量为重量,但它们是有区别的。
生活中常见的秤有杆秤、电子秤、磅秤等。
2. 质量的常用单位是克和千克。
1千克= 1000克
3. 天平是称量物体质量的工具。
托盘天平:底座、游码、平衡螺母、左托盘、右托盘、指针、砝码、镊子
三、托盘天平使用方法
1. 将托盘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游码移至“0”处。
2. 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3. 将待测物体放在左托盘,用镊子向右托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的位置,直至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
4. 记录称量结果。
物体的质量=砝码的总质量+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5. 称量完毕,应把砝码放回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
四、称量水果的质量
1. 将托盘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游码移至“0”处。
2. 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3. 将水果放在左托盘,用镊子向右托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的位置,直至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
4. 记录称量结果。
水果的质量=砝码的总质量+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5. 称量完毕,应把砝码放回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
五、应用与拓展
称量水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