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原文与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原文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c43ce42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c5.png)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原文与赏析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北固亭,又名北固楼,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北边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滨水。
从北固亭隔江遥望,江淮景物,历历在目。
远处的淮水,就是宋金的交界处了。
北望中原,忧怀国事,特别想起了三国的孙权(字仲谋)和南朝的刘裕(小名寄奴)。
这两个人的事迹都与京口有关。
孙权在定都建业(今南京)之前,本以这里为治所,称为“京城”,所以有他的“舞榭歌台”。
后来迁往建业,改置为京口镇。
刘裕出生京口,称帝前曾经两次以京口兵为基于渡江北伐,先后收复青州和洛阳、长安等大片土地。
这是南朝二百余年间最有战果的一次北伐壮举。
词的上片述京口往事,首及孙权,次叙刘裕。
词以“千古江山”句领起,背景阔大,具有一种气势和力量。
大好江山,千古不废,而在京口创业的孙权,却一无遗迹,雨打风吹,风流尽散,“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在追怀孙权霸业之余,隐然有“时无英雄”之叹。
对刘裕写法则不同,着重正面刻划。
望中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都因“人道寄奴曾住”而倍觉有情;追思刘裕一战而复青州,再战而复关中,更流露出衷心的倾慕和向往。
因此当写到“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些警句时,作者同北伐的刘裕一样,也显得精神百倍。
词中把刘裕写得如此虎虎有生气,实际上包含着辛弃疾誓扫金人的斗争精神的自我写照。
陆游在辛弃疾死后回忆说:“君看幼安气如虎”(《寄赵昌甫》)。
对于战斗的人们,最可贵的正是这种蔑视强敌、不可屈服的“虎气”!在南宋偏安积弱的局面下,辛弃疾怀念孙权、刘裕,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宋朝南渡到这时将近八十年了,北方人民在金朝统治者铁骑蹂躏之下,年复一年地南望王师。
高中语文文言文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31c9632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63.png)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①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②。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
想当年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⑤,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⑥,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⑦,一片神鸦社鼓⑧!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⑨[注释]①、京口:江苏镇江市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②、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③、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④、“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晋军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⑤、“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
草草:轻率。
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
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⑥、“四十三年”句: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⑦、佛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
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⑧、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
社鼓:祭祀时的鼓声.到了南宋时期,当地老百姓只把佛狸当作一位神祗来奉祀供奉,而不知道他过去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⑨、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通假字,假字为: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
译文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着,(但是)无处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了。
当年的歌舞楼台,繁华景象,英雄业迹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
(如今)夕阳照着那草木杂乱、偏僻荒凉的普通街巷,人们说这就是(当年)寄奴曾住过的地方.回想当时啊,刘裕率兵北伐,武器竖利,配备精良,气势好象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文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95ace07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f4.png)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文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整首词都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全文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赏析词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
京口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
面对锦绣江山,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弃疾这样的志士登临应有之情,题中应有之意,词正是从这里着笔的。
上片怀古抒情。
第一第二句中,“千古”,是时代感,照应题目“怀古”;“江山”是现实感,照应题目“京口北固亭”。
作者站在北固亭上瞭望眼前的一片江山,脑子里一一闪过千百年来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他首先想到三国时吴国的皇帝孙权,他有着统一中原的雄图大略,在迁都建业以前,于建安十四年(209)先在京口建“京城”,作为新都的屏障,并且打垮了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
可是如今,像孙权这样的英雄已无处寻觅的了。
诗人起笔便抒发其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感慨。
而后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在上句的基础上推进一层,非但再也找不到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连他当年修建的“舞榭歌台”,那些反映他光辉功业的遗物,也都被“雨打风吹去”,杳无踪迹了。
下三句写眼前景,词人联想起与京口有关的第二个历史人物刘裕。
写孙权,先想到他的功业再寻觅他的遗迹;写刘裕,则由他的遗迹再联想起他的功业。
然后在最后三句回忆刘裕的功业。
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
他曾两度挥戈北伐,先后灭掉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几乎可以克复中原,作者想到刘裕的功勋,非常钦佩,最后三句,表达了词人无限景仰的感情。
英雄人物留给后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可是刘裕这样的英雄,他的历史遗迹,如今也是同样地找不到了,只有那“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词的上片借古意以抒今情,还比较轩豁呈露,在下片里,作者通过典故所揭示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感慨,就更加意深而味隐了。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注释、译文及欣赏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注释、译文及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bbeff240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cf.png)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注释、译文及欣赏【原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2。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3。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1。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5。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6。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7。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8。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9?【注释】1.京口:即今江苏镇江。
北固亭:亦名“北固楼”,在镇江东北长江南岸的北固山上。
天色晴明时,楼上可望见江北的扬州城。
词成于宁宗开禧元年(1205),时词人知镇江府。
词题虽标怀古,命意却在论今。
2.孙仲谋:孙权(182—252)字仲谋,三国吴的开国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孙权自建安五年(200)起继承父兄遗业,据有江东。
与刘备合力大败曹操于赤壁。
又大败刘备于彝陵,故以“英雄”称之。
3.“舞榭”三句:唐·李山甫《上元怀古》诗二首其一:“南朝天子爱风流,尽守江山不到头。
总是战争收拾得,却因歌舞破除休。
”宋·刘一止《踏莎行·游风凰台》词:“六代豪华,一时燕乐,从教雨打风吹却。
”4.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
他早年曾居京口。
东晋末年他曾两次北伐,火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
元熙二年(420),代晋称帝,国号宋。
在位三年,史称宋武帝。
5.金戈铁马:后唐·李袭吉《谕梁文》:“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
”6.元嘉: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年号。
草草:仓促、匆忙。
封狼居胥: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骠骑将军霍去病率五万骑兵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人,“封狼居胥山”而还。
狼居胥山,亦名狼山,在今内蒙古五原县西北,南朝宋时,王玄谟屡向文帝陈说讨伐北魏之策,文帝曾谓人曰:“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
”元嘉二十年(450),宋文帝遣王玄谟等分水陆路大举北伐,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亲率大军渡黄河应战,玄谟败走,魏军长驱直入,推进到长江北岸的瓜步(在今江苏六合县境),声言欲渡江攻取宋都建康(今南京)。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词翻译及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词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1257d1d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12.png)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词翻译及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词翻译及赏析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词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译文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路上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
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祗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背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辛弃疾六十六岁。
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
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
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的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宋代: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宋代:辛弃疾)](https://img.taocdn.com/s3/m/6aa439e8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dd.png)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宋代: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代·辛弃疾原文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译文及注释译文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原仍然记得扬州一带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
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韵译江山如画、历经千年仍如故,但是找不到东吴英雄孙权在此的定都处。
昔日的舞榭歌台、显赫人物,都被风吹雨打化为土。
斜阳照着草和树,普通的街巷和小路,人们说,武帝刘裕曾在这个地方住。
想当年,他骑战马披铁甲,刀枪空中舞,气吞万里如猛虎。
宋文帝草率用兵学黩(dú)武,效法汉将伐匈奴,没能够封山纪功狼居胥,却要仓皇向南逃,时时回头向北顾。
我登上山亭望江北,还记得四十三年前的旧事一幕幕:烽火连天鏖(áo)战苦,扬州一带遭荼(tú)毒。
往事怎忍再回顾?拓跋焘(tào)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
谁能派人来探问:廉颇将军虽年老,还能吃饭吗?注释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
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
![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df5473b4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85.png)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赏析】:辛弃疾的词以风格豪放、气势雄浑、激情奔放、想象丰富、语言生动、意境深远而著称于世。
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它借用了历史典故和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词的上片,作者以京口北固亭为立足点,向四面八方铺叙,从“千古江山”引出对“英雄”的追思和感慨,表达了对孙权和刘裕的崇敬和怀念。
其中,“舞榭歌台”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京口的繁华景象,暗示了这里曾经是英雄们竞相表演的舞台。
而“金戈铁马”则表现出孙权和刘裕的勇猛和决心,“气吞万里如虎”则形象地描绘了他们的豪气和威风。
词的下片,作者继续铺叙历史,“元嘉草草”三句,揭示了刘义隆北伐失败的历史教训,“四十三年”三句则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可堪回首”三句,通过描绘现实场景和历史遗迹,表达了对国家现状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担忧。
最后,“凭谁问”三句则以廉颇自喻,表达了作者的壮志和豪情。
整首词构思巧妙,语言生动,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示性。
通过借古喻今、以景抒情的手法,作者将深沉的爱国情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这首词也展现了辛弃疾豪放、雄浑、激情奔放的风格特点,使得这首词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原文阅读翻译鉴赏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原文阅读翻译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8667009e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3f.png)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注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
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元嘉草草: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
草草:轻率。
南朝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封狼居胥:狼居胥山,在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
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于是“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
积土为坛于山上,祭天曰封,祭地曰禅,古时用这个方法庆祝胜利。
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命王玄谟北伐,玄谟陈说北伐的策略,文帝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
词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兴北伐”。
赢得仓皇北顾:即赢得仓皇与北顾。
宋文帝刘义隆命王玄谟率师北伐,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击败,魏趁机大举南侵,直抵扬州,吓得宋文帝亲自登上建康幕府山向北观望形势。
赢得,剩得,落得。
四十三年:作者于宋高宗赵构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从北方抗金南归,至宋宁宗赵扩开禧元年(1205年),任镇江知府登北固亭写这首词时,前后共四十三年。
烽火扬州路:指当年扬州地区,到处都是抗击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
路,宋朝时的行政区划,扬州属淮南东路。
佛狸祠:魏太武帝拓拔焘小名佛狸。
他曾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译文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9bee8e5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e1.png)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由南宋词人辛弃疾于公元1205年所作。
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
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
下片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最后还借廉颇自况,抒发未能实现自己怀抱的感慨。
本词的抒发感慨连连用典,中间稍加几句抒情性议论以见精神,不仅体现了辛词好用典的特点,也可窥见“词论”的风格。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注释]①京口:江苏镇江市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②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③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④“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帅晋军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⑤“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
草草:轻率。
是说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以至惨败。
⑥“四十三年”句: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⑦佛狸祠:魏太武帝拓拔焘小名佛狸。
他曾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⑧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
社鼓:祭祀时的鼓声。
⑨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
【译文一】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及赏析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7b343d62f60ddccdb38a0d2.png)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 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分类标签: 爱国诗宋词三百首豪放诗怀古诗咏史诗讽刺诗作品赏析【注释】:①作于开禧元年(1205),时在镇江知府任上。
按:嘉泰四年(1204)正月,稼轩在会稽奉诏晋京,随即改调镇江知府。
稼轩于三月到任后,立即投入紧张的备战工作。
京口:即今江苏镇江。
北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山上。
北固山下临长江,回岭绝壁,形势险固。
晋蔡谟筑楼山上,名北固楼,亦称北固亭。
此词起笔颇似东坡《大江东去》。
然坡词慷慨其外,超旷其内,犹诗人之词;辛词则临战请缨,全然沉郁悲壮,确乎英雄之词。
词虽通篇用事,然不惟本地风光人物,用来贴切,且善将故实融于生动的描叙之中,更手法多变:或从无觅处立意,或从有迹处落笔,或明用,或暗用,或插入,或自况,故读来浑不觉枯涩乏味。
②“千古”三句:谓千古江山依旧,但英雄如孙仲谋辈已无处寻觅。
孙仲谋:三国时吴国国主孙权字仲谋。
他承父兄基业,曾建都于京口,后迁都建康,仍以京口为重镇,称霸江东,北拒曹操,为一代风流人物。
③“舞榭”三句:谓昔日种种歌舞豪华和英雄业绩,俱被历史的风雨吹洗一尽。
舞榭歌台:即歌舞楼台。
榭(xiè谢):建在高台上的敞屋。
风流:指孙权创业时的雄风壮采。
④“斜阳”三句:人谓斜阳照处,这平凡而荒凉之地,当年刘裕曾经住过。
寻常巷陌:普通的小街小巷。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字寄奴。
刘裕先祖随晋室南渡,世居京口。
刘裕即于京口起事,率兵北伐,一度收复中原大片国土,又削平内战,取晋而称帝,成就一代霸业。
⑤“想当年”三句:言刘裕当年两度挥戈,北伐南燕、后秦时,有气吞万里之势。
⑥“元嘉”三句:言刘义隆草率北伐,意侥幸一战成功,结果大败而回。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和译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和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57701502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d7.png)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和译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和译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古诗词都不陌生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和译文,欢迎大家分享。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①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②。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
想当年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⑤,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⑥,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⑦,一片神鸦社鼓⑧!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⑨[注释]①、京口:江苏镇江市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②、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③、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④、“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晋军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⑤、“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
草草:轻率。
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⑥、“四十三年”句: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⑦、佛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
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
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⑧、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
社鼓:祭祀时的`鼓声。
到了南宋时期,当地老百姓只把佛狸当作一位神祗来奉祀供奉,而不知道他过去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⑨、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了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通假字,假字为: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词翻译及鉴赏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词翻译及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a4a1652a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98.png)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词翻译及鉴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片赞扬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
下片借讽刺刘义隆来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词翻译及鉴赏,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词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词翻译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路上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
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祗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注释⑴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
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⑵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孙权(182年—252年),东吴大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
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
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孙策早逝。
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
⑶舞榭歌台:演出歌舞的台榭,这里代指孙权故宫。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55ef1d4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c5.png)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②。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
想当年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⑤,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⑥,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⑦,一片神鸦社鼓⑧!凭谁问,廉颇老矣⑨,尚能饭否?[注释]①京口:江苏镇江市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②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③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④“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帅晋军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⑤“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
草草:轻率。
是说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以至惨败。
⑥“四十三年”句: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⑦佛狸祠:魏太武帝拓拔焘小名佛狸。
他曾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⑧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
社鼓:祭祀时的鼓声。
⑨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由南宋词人辛弃疾于公元1205年所作。
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
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
下片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最后还借廉颇自况,抒发未能实现自己怀抱的感慨。
本词的抒发感慨连连用典,中间稍加几句抒情性议论以见精神,不仅体现了辛词好用典的特点,也可窥见“词论”的风格。
译文江山如画、历经千年仍如故,但是找不到东吴英雄孙权在此的定都处。
辛弃疾《永遇乐》原文赏析
![辛弃疾《永遇乐》原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81cb25d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48.png)
辛弃疾《永遇乐》原文赏析辛弃疾《永遇乐》原文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
接下来一起来赏析一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赏析:词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
京口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
面对锦绣江山,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弃疾这样的志士登临应有之情,题中应有之意,词正是从这里着笔的。
上片怀古抒情。
第一第二句中,“千古”,是时代感,照应题目“怀古”;“江山”是现实感,照应题目“京口北固亭”。
作者站在北固亭上瞭望眼前的一片江山,脑子里一一闪过千百年来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他首先想到三国时吴国的皇帝孙权,他有着统一中原的雄图大略,在迁都建业以前,于建安十四年(209)先在京口建“京城”,作为新都的屏障,并且打垮了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
可是如今,像孙权这样的英雄已无处寻觅的了。
是诗人起笔便抒发其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感慨。
而后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在上句的基础上推进一层,非但再也找不到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连他当年修建的“舞榭歌台”,那些反映他光辉功业的遗物,也都被“雨打风吹去”,杳无踪迹了。
下三句写眼前景,词人联想起与京口有关的第二个历史人物刘裕。
写孙权,先想到他的功业再寻觅他的遗迹;写刘裕,则由他的遗迹再联想起他的功业。
然后在最后三句回忆刘裕的功业。
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
他曾两度挥戈北伐,先后灭掉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几乎可以克复中原,作者想到刘裕的功勋,非常钦佩,最后三句,表达了词人无限景仰的感情。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赏析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f79752f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6a.png)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赏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赏析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意思:谁能想,他曾指挥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山河势如出山猛虎。
出自: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注释]①京口:江苏镇江市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②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③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④“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帅晋军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⑤“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
草草:轻率。
是说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以至惨败。
⑥“四十三年”句: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⑦佛狸祠:魏太武帝拓拔焘小名佛狸。
他曾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⑧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
社鼓:祭祀时的鼓声。
⑨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
【译文一】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路上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
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祗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译文二】千古江山依旧,却无处孙权这样的英雄。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及鉴赏答案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及鉴赏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6f05ae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41.png)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及鉴赏答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由辛弃疾创作,写的是辛弃疾在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宋词吧。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①》作者: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②。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
想当年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⑤,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⑥,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⑦,一片神鸦社鼓⑧!凭谁问,廉颇老矣⑨,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注释】①京口:古城名,三国孙权曾在此建都,后迁建业于此置京口镇,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市。
北固亭:一名北固楼,在镇江城北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
南朝梁武帝萧衍执政时曾改名为北顾亭。
②孙仲谋:是吴大帝孙权的字,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君主。
这两句是说:千百年来江山依旧,却无外寻找像孙权那样的英雄人物了。
③舞榭歌台:歌舞的楼台。
榭:高台上的建筑物。
风流:这里用作的业绩。
这两句是说,当年的繁华盛况和英雄业绩都随着时光的流逝,在风吹雨打中消失了。
④寻常巷陌:普通街巷。
寄奴:南朝首位皇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
他生长在平常人家,后做了东晋的首席将领,怀着私念出兵北伐,先后灭南燕、后燕、后秦,一度收复洛阳,长安等地,官至相国,封守王,后推翻东晋,自立为帝。
这三句是说刘裕的住过的地方,现在已成了斜阳草树中的普通街巷。
⑤想当年三句:赞扬了刘裕北伐中原的气概和成就。
⑥元嘉:刘裕的儿子,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242—253)。
草草:指刘义隆北伐准备不足,草率出兵。
封:古代在山上筑坛祭天的仪式。
这里指“封山”。
狼居胥:山名,一名“狼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郊,毗邻甘肃。
汉代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堆土封山以纪念胜利。
后来就把“封狼居胥”作为开拓疆土,建立战功的代称。
赢得:剩得,落得。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及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bbcf65f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e8.png)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及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及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南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注释】:①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②北固亭:在镇江东北北固山上,双名北顾亭。
面临长江。
晋人蔡谟为储军备而建。
③孙仲谋: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帝。
④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
刘裕生于京口、建国后曾北伐,并收复过长安、洛阳。
【译文】:江山依旧,却无处觅求英雄豪杰,像孙仲谋一流。
昔日繁华的歌舞台榭。
英雄的业绩风流,总被历史的风雨只得化为乌有。
一抹斜阳映着丛密的草树,平常的街巷,伴侣说刘裕曾在这里寄住。
想当年,他指挥的金戈铁骑,气吞万里,威猛如虎。
元嘉年间刘义隆草草出兵北合伐中原,梦想如霍去病在狼居胥山封坛癸天,作为全胜的纪念,却不料只落得惊慌败北狼狈逃窜。
隆兴北伐失败对今四十三睥,我遥望中原,扬州路上烽火杀逢的情景历历如在眼前。
那堪回首,而今侵掠中原的拓跋焘祠庙香火盛烧,一片神鸦鸣嗓,社鼓喧闹!靠谁问顾我:将军年老,饭量可好?【赏析】:本词作于宁宗开禧元年(1205),时作者任镇江知府,已66岁。
当时宰相韩胄准备北伐,作者一方面坚决主张抗金,同时又担心主事者轻敌冒进而致败,对当权者不能真正理解他,重用他表示愤慨。
上片即景生情,由眼前之主联想到两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即孙权与刘裕,对他们的业绩表示无限的向往和怀念。
下片用刘义降草率北代失败的史实告诫当政者,接下宕开。
回忆43年前率兵南归时如火如茶的.战斗场面。
“四十三年”战斗场景的插入,也有深意,当年自己满腔爱国热血,在极艰危的情况下血战南归。
结果43年过去,一切依旧,佛狸祠照样在金人统治之下,而且一派和平景象。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及鉴赏答案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及鉴赏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dea397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72.png)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及鉴赏答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由辛弃疾创作,写的是辛弃疾在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宋词吧。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①》作者: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②。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
想当年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⑤,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⑥,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⑦,一片神鸦社鼓⑧!凭谁问,廉颇老矣⑨,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注释】①京口:古城名,三国孙权曾在此建都,后迁建业于此置京口镇,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市。
北固亭:一名北固楼,在镇江城北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
南朝梁武帝萧衍执政时曾改名为北顾亭。
②孙仲谋:是吴大帝孙权的字,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君主。
这两句是说:千百年来江山依旧,却无外寻找像孙权那样的英雄人物了。
③舞榭歌台:歌舞的楼台。
榭:高台上的建筑物。
风流:这里用作的业绩。
这两句是说,当年的繁华盛况和英雄业绩都随着时光的流逝,在风吹雨打中消失了。
④寻常巷陌:普通街巷。
寄奴:南朝首位皇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
他生长在平常人家,后做了东晋的首席将领,怀着私念出兵北伐,先后灭南燕、后燕、后秦,一度收复洛阳,长安等地,官至相国,封守王,后推翻东晋,自立为帝。
这三句是说刘裕的住过的地方,现在已成了斜阳草树中的普通街巷。
⑤想当年三句:赞扬了刘裕北伐中原的气概和成就。
⑥元嘉:刘裕的儿子,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242—253)。
草草:指刘义隆北伐准备不足,草率出兵。
封:古代在山上筑坛祭天的仪式。
这里指“封山”。
狼居胥:山名,一名“狼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郊,毗邻甘肃。
汉代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堆土封山以纪念胜利。
后来就把“封狼居胥”作为开拓疆土,建立战功的代称。
赢得:剩得,落得。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及鉴赏答案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及鉴赏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789c09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be.png)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及鉴赏答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由辛弃疾创作,写的是辛弃疾在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宋词吧。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①》作者: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②。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
想当年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⑤,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⑥,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⑦,一片神鸦社鼓⑧!凭谁问,廉颇老矣⑨,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注释】①京口:古城名,三国孙权曾在此建都,后迁建业于此置京口镇,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市。
北固亭:一名北固楼,在镇江城北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
南朝梁武帝萧衍执政时曾改名为北顾亭。
②孙仲谋:是吴大帝孙权的字,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君主。
这两句是说:千百年来江山依旧,却无外寻找像孙权那样的英雄人物了。
③舞榭歌台:歌舞的楼台。
榭:高台上的建筑物。
风流:这里用作的业绩。
这两句是说,当年的繁华盛况和英雄业绩都随着时光的流逝,在风吹雨打中消失了。
④寻常巷陌:普通街巷。
寄奴:南朝首位皇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
他生长在平常人家,后做了东晋的首席将领,怀着私念出兵北伐,先后灭南燕、后燕、后秦,一度收复洛阳,长安等地,官至相国,封守王,后推翻东晋,自立为帝。
这三句是说刘裕的住过的地方,现在已成了斜阳草树中的普通街巷。
⑤想当年三句:赞扬了刘裕北伐中原的气概和成就。
⑥元嘉:刘裕的儿子,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242—253)。
草草:指刘义隆北伐准备不足,草率出兵。
封:古代在山上筑坛祭天的仪式。
这里指“封山”。
狼居胥:山名,一名“狼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郊,毗邻甘肃。
汉代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堆土封山以纪念胜利。
后来就把“封狼居胥”作为开拓疆土,建立战功的代称。
赢得:剩得,落得。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77d3433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9e.png)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代: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赏析辛弃疾调任镇江知府以后,登临北固亭,感叹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这篇传唱千古之作。
这首词用典精当,有怀古、忧世、抒志的多重主题。
江山千古,欲觅当年英雄而不得,起调不凡。
开篇借景抒情,由眼前所见而联想到两位著名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对他们的英雄业绩表示向往。
接下来讽刺当朝用事者韩侂胄(侂:tuō,胄:zhòu),又像刘义隆一样草率,欲挥师北伐,令人忧虑。
老之将至而朝廷不会再用自己,不禁仰天叹息。
其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写北方已非宋朝国土的感慨,最为沉痛。
词的`上片怀念孙权、刘裕。
孙权割据东南,击退曹军;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
不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表达了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
下片引用南朝刘义隆草率北伐,招致大败的历史事实,忠告韩侂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鲁莽从事,接着用四十三年来抗金形势的变化,表示词人收复中原的决心不变,结尾三句,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
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明代杨慎在《词品》中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
”这种评价是中肯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列传》)于是赵玉以为他老了,便不再起用。
《永遇乐》一词的主旨句归结在“凭 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上,试结 合全词,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以廉颇自比,表示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力, 收复中原的耿耿忠心,而“凭谁问”则体现了 一种无奈,无法被赏识的无奈。朝廷一味屈膝 媚和,奸臣当道,多用少年轻进之士,又有谁 会想到自己呢。一腔悲愤溢于言表。
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 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
下片小结: 用刘帝、佛狸调、廉颇的典故, 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
在京口北固亭,词人都想到了些什么? 上 片 下 片
孙仲谋 刘 裕 舞榭歌台 金戈铁马 风流业绩(景仰之情) 万里如虎(赞叹之情)
刘义隆
拓跋焘 廉 颇
元嘉草草
•
•
廉颇
战国时赵国名将。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国去。后
来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派使者去探望他,看他还能不
能替赵国出力。廉颇本来也很想被赵王召见,效命疆
场,击破强秦,使赵国能强盛起来。他在赵国使者面 前," 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 但结果赵使还报赵王说: " 廉将军虽老,尚善饭; 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见《史记· 廉颇蔺相
帝。
作者对刘裕的怀想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向往英雄,盼望自己也能像刘裕一样建功 立业,对统治者表达了要收复失地的愿望。同 时,也表达了一种“英雄不在”的感慨。
上片小结:
怀念孙权刘裕
向往英雄业绩
深叹英雄无觅
表达抗金决心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 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 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 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的目的是 什么?
借鉴历史,伐金必须作好准备,委 婉劝韩侂胄不能草率行事。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作者写了几种场景,表达什么心情?
佛狸祠,北魏太武帝的庙。在瓜步山上(今扬州附 近)。佛狸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之小字。当年他率兵击 败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挥师攻入宋,至瓜步山,在山上 建立行宫,即后来之佛狸祠。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词 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 后佛狸祠成为异族侵略者武功的象征。辛弃疾写此 词时,扬州和佛狸词均已被金占领。
学会鉴赏怀古词:
1、从作者入手,能做到“知人论世” 2、从题目入手,找到鉴赏的思路
Z.x.x. K
3、从内容入手,明确用典故的用意
一、从写作背景入手:
南宋时,主战派势力总居下风,因此,有很长一段时 间,辛弃疾都在江西乡下赋闲20年,不得重用。后来,宰 相韩侂tuō胄用事,重新起用辛弃疾。但这位裙带宰相是 有目的的,就是急于北伐,起用主战派,以期通过打败金 兵而捞取政治资本,巩固在朝势力。 精通兵法的辛弃疾深知战争决非儿戏,一定要做到知 己知彼,他派人去北方侦察后,认为战机未成熟,主张暂 时不要草率行事。哪知,韩倪胄却猜疑辛弃疾,将他贬为 镇江知府。北固亭是京口(镇江)名楼,登楼可望已属金国 的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可以想像,辛弃疾在京口期间, 肯定不止一次登楼,登楼之时,定有几多感慨存诸心中, 蓄积起来,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吐之为是词。
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 〔明〕杨慎《词品》
句句有金石声音。吾怖其神力。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拓展训练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楼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 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móu) ,坐断东南战未 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 谋。
作者写佛狸祠一幕景象,表达什么心情?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 如今江北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 就会安于异族统治,忘记当年的耻辱了,忘 记自己是南宋的子民。
表示对南宋统治者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词 思 凭 人 考 谁 写 : 尚问 廉 能: 颇 饭廉 , 否颇 有 ?老 何 矣 用 , 意 ?
佛狸祠下 廉颇老矣
仓皇北顾(警告当局)
(怒斥偏安) 神鸦社鼓 (壮志未已) 尚能饭否
借 古 讽 今
全词总结:
这首词通过怀古,表现了词人抗 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 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 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 愤懑。
词作特色
手法:大量用典,借古讽今
叙事、抒情、写景融为一体 风格:豪放悲壮
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 大勇之人执掌乾坤,末句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 发图强的时代呼声。
既表达了对孙权的景仰、向往,又表达了对前 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孙权善于用人,而作者遇 到了一个浪费人才的皇帝 , 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 无能。刺南宋苟安,叹英雄无觅。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思考:用“寄奴”这个典故有何 用意?
刘裕其人:
宋的开国皇帝,原名刘道成,字德舆。他出身贫寒,父亲早 逝,幼年竟沦落到靠卖草鞋为生,曾经生活在荒僻小街巷。不过 后来,刘裕少有大志,一心想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业。带着如此 雄心壮志,刘裕年轻时从军,成为东晋北府军的下级军官。不久, 东晋将领桓玄起兵反晋,攻破晋都建康。于公元403年篡晋称帝, 改国号为“楚”。公元404年二月初一,刘裕在家乡京口起兵讨 伐,第二年,打败了桓玄,拥护晋安帝司马德宗重新作了皇帝, 司马德为了感谢他,把它的职位封为了类似于今天的国家总理这 样的职务。刘裕从此控制了东晋朝政,成为权顷天下的显赫人物。 此后,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北伐军驰骋中原,气吞胡虏。刘裕先 灭山东的后燕,后灭陕西的后秦,光复洛阳、长安、煊赫一时, 公元420年在扫除所有障碍之后,大权在握的刘裕终于代晋称
Zx.xk
二、从题目入手,找到鉴赏的思路
题目 主旨:怀古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词牌名
3、从内容入手,明确用典故的用意
听录音,朗读,思考:
作者怀了哪些古人、古事?对他 们的态度和评价?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典故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 (2)寄奴曾住(刘裕)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刘义隆) (4)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拓拔焘) (5)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思考:用孙权的典故有何用意?
孙权,幼承父兄之业,胸怀大志。建都京口, 占据江东。赤壁之战联合刘备大破曹操,遂使天下 鼎足三分,后又数拒曹操于江北,使曹操发“生子 当如孙仲谋”之叹!终为吴侯。
作者在此时提到孙仲谋,他对孙权的评价 怎样?又说“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 去”,暗含了一种什么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