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力消费量因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经济学期末课程设计南京审计学院2008级审计院
题目:我国电力消费量因素分析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班级
2011 年 6 月5 日
我国电力消费量因素分析
摘要:本文用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拟通过GDP,人口总量,工业总产值,电力出厂价格指数等数据,建立全国电力消费总量的计量经济模型,并对模型中是否存在违反古典假设的情况(包括多重共线性,异方差性和自相关性)进行检验分析。然后对症下药,针对模型中所存在的问题选用适当的方法进行修正。最后应用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对修正后的模型进行分析,解释其实际的经济含义,并对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我国电力消费因素计量经济学模型回归分析法多重共线性异方差性自相关性
一、文献综述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电力作为一国发展的命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日益突出。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其供给状况需要谨慎严密的监控,估计错误或供给不足,不仅会造成电力企业的损失,还会扰乱城乡居民的用电秩序,进而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和损失。
(一)、我国电力消费量的现状分析
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电力生产国,从总体上看,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迅速。但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人均装机量和消费量都相对较低。2001年我国人均装机量只有0.26KW,人均发电量1150KWH,仅为1998年世界平均水平2250KWH的1/2强。和世界各工业化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均电力消费仍处于很低的水平。此外,我国居民家庭电气化水平也低,我国目前的人均生活用电量还不及发达国家的1/10,而且我国还有约3000万农村人口没有用上电,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有着比发达国家更多的电力增长需求。
从我国电源结构来看,煤电约占75%左右,水电约20%左右,油气电、核电、风电等占5%左右。这种以煤电为主的电力结构无论从原料供应还是从环境影响方面看都有着较多的弊端。从我国的电源分布来看,由于能源资源分布的不平衡,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受到约束。发电厂的分布与电力负荷中心不匹配及各大区域电网联网还没有形成规模,大区电网间电力交换受到约束等多种制约因素,导致了部分经济增长较快的地区电力供应不足。
近年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电力供应日趋紧张。从2002年6月起,中国电力需求快速增长,陆续有些地区拉闸限电。2003年底,全国21个省份电力供需形势紧张,其中7个省份的情况比较严重。2004年中国电力供需矛盾依然突出,主要集中在华东、南方电网和华北、西北、华中电网的部分地区。
基于2003年出现的电力短缺,政府出台了六项推动电力供应的措施,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电力短缺问题。电力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两大特性:电力的生产、输送与消费同时在瞬间完成的特性;电力不可储存的特性,由此决定了电力需求与经济发展的紧密相关性。由于电力这种敏感性商品的建设周期较长,至少需要3年的时间,所以为避免其对社会稳定及投资环境的影响,对其建立早期预警系统,做到“电力先行”就显得尤为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电力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筹促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发电装机容量继1987年突破1亿千瓦后,到1995年超过了2亿千瓦,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目前,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和用电
量稳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用电水平还很低,2006年,我国人均装机容量为473千瓦,人均用电量为2149千瓦时,大致相当于美国的1/7、日本的1/4和韩国的1/3,也低于2004年的世界平均水平的608千瓦和2371千瓦时。
发达国家历史经验表明,工业化中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美日韩三国在工业化中期初的城镇化率都已达60%,期末超过了70%,而我国2005年的城镇化率只有43%。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电力需求将快速提高。
(二)相关文献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6年06期
近20年来,我国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近几年来尤甚。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统计:2002年全国有12个省份轻微缺电;2003年21个省份遭遇电力短缺;到了2004年,缺电省份扩大到24个;2005年上半年约26个省面临电力短缺。解决电力短缺问题的首要问题是做好电力需求的预测。
《商场现代化》 2008年第11期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近年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电力供应日趋紧张。从2002年6月起,中国电力需求快速增长,陆续有些地区拉闸限电。基于连年出现的电力短缺,政府出台了六项推动电力供应的措施,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电力短缺问题。电力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两大特性:电力的生产、输送与消费同时在瞬间完成的特性;电力不可储存的特性,由此决定了电力需求与经济发展的紧密相关性。由于电力这种敏感性商品的建设周期较长,至少需要3年的时间,所以为避免其对社会稳定及投资环境的影响,对其建立早期预警系统,做到“电力先行”就显得尤为重要。
《证券市场周刊》
需求强劲增长,是电力行业和电力股进入景气新周期的最好注脚。但2004年的机遇不是2003年的简单复制。尽管供需缺口依旧,但电力属公用事业,由涨价带来的普遍利润空间已趋收窄。电力行业和上市公司将进入新的周期:股价上涨幅度将取决于新增发电能力产生的利润;发电能力大幅快速提高的另一个捷径是并购,新的发电资产的注入对上市公司利润大幅增长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电力板块市盈率仍在25倍上下,与市场整体市盈率35倍相比仍显偏低,新的机会不容错过。
《十七大报告》
2020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这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给为我国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支撑的电力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其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的发展起着支撑作用。对于我国,“国民经济每增长1%,电力产业发展增长约为1.13%时才能为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发展提供足够动力。”因此,电力工业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
二、模型设定和数据搜集
(一)模型的设定
根据经济学知识,对影响电力消费的因素做出以下选择:
1. 全国GDP总额:一国经济增长水平可以由这个指标明确的反映出来。在电子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经济越发展,对电力的依赖性越高,所以我们将GDP作为电力消费量的一个影响因素。
2.全国人口总量:在电力的消费环节,城乡居民的用电需求不可忽视,每个人的正常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