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案例分析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案例分析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案例分析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教育领域。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为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深入分析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案例一: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在一堂初中语文《春》的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带来了一场生动的视听盛宴。

上课伊始,教师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春天自然风光视频,配以轻柔的音乐,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直观地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

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展示了一系列与春天相关的图片,如嫩绿的新芽、绽放的花朵、飞舞的蝴蝶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对春天景象的描写。

此外,教师还利用 PPT 展示了重点词句的注释、作者的简介以及相关的文学背景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把握课文的内涵。

在课堂互动环节,教师利用在线互动平台,让学生分组讨论对春天的感受,并将讨论结果实时上传。

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还让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这堂课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大大提高。

多媒体技术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使抽象的文字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案例二:虚拟实验室在物理课堂中的应用在高中物理“电学实验”的教学中,由于实验设备有限且实验操作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无法让每个学生都亲自动手操作。

而引入虚拟实验室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在虚拟实验室中,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进行各种电学实验,如测量电阻、研究电路的串并联等。

虚拟实验设备与真实设备几乎无异,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实验器材,进行电路的搭建和数据的测量。

同时,系统会实时给出实验结果和误差分析,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实验方法。

此外,虚拟实验室还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扩展性。

学生可以多次重复实验,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典型案例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典型案例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典型案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成为最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手段。

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尽可能地应用信息技术。

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习的质量,有效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育技术,这是时代的发展,也是时代的需要。

现我以《心声》为例,结合教学与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的活动,谈谈我的感想。

一、课前:利用网络资源收集语文资料,丰富教学内容这节课,在我备课的基础上,制作ppt。

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

在导语部分我想到,加上“希望工程”大眼睛的图片,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看那双饱含深情的大眼睛中感受到什么由此导入课文心声。

于是,上百度找图片,找到后又学着剪裁,大小适宜。

在教研组评课时,他们提议联系学生生活,我又加了一张学生冬天的雪地长城照,一张张笑脸,让人感动了快乐,相由心生。

两个画面,更好地引入了课文。

这篇小说,主题有多种解释,我选择了尊重,关爱,并要由我们身边的小爱上升到国家的大爱。

我准备选用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潜移默化中渗透德育教育。

把视频、音频,直观、形象、在语文课堂中充分发挥作用,这首歌有很多版本。

先在酷我下载了小女孩的童声,没有画面,感觉缺点什么。

动画版本有些单调。

又在优酷找了一个版本,是四川雅安抗震救灾的开头,明星合唱。

下载了之后,在班级多媒体不能播放,心情焦急,原来需要转换。

我又学习了用狸窝转码,终于完成。

这个环节需要找学生领唱,创设平台,展示了学生的风采。

在磨课,评课后,在关爱别人中得到快乐。

我又视频前加了一张照片,班级同学在马拉松比赛前充满笑容的合影,快乐着自己,关爱着别人。

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有兴趣。

二、课中:运用信息技术,自主合作,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在语文教改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数字化教育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案例

数字化教育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案例

数字化教育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案例数字化教育和语文学科整合教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本文将介绍一种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整合数字化教育的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本教学案例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以及提升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通过数字化工具的运用,激发学生研究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内容本教学案例中,我们将以一篇名为《智慧城市的未来》的文章为例,通过数字化教育工具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章内容理解:学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所表达的观点和信息。

2. 词汇研究:通过数字化工具,学生可以点击生词查找其释义和例句,并进行相关练。

3. 句子分析:学生通过数字化工具对文章中的句子进行分析,了解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

4. 写作训练:学生通过数字化工具进行写作训练,如写一篇类似的文章或进行文章修改。

教学步骤以下是教学案例的具体步骤: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章《智慧城市的未来》,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引发他们对智慧城市的思考和想象。

2. 学生使用数字化工具,如电子词典或在线翻译工具,查找并理解文章中的生词和短语。

3. 学生使用数字化工具分析文章中的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

4. 学生利用数字化工具进行写作练,可以要求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写一篇类似的文章或对原文进行修改。

5. 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进行互评和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创意。

教学效果通过数字化教育工具的运用,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研究语文知识,并且在研究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这种整合教学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又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文知识。

结束语数字化教育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和工具。

通过教学案例的实施,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并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这种整合教学方法将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新的发展和提升。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初中语文教学案例 ——《爱莲说》的教学...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初中语文教学案例 ——《爱莲说》的教学...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初中语文教学案例——《爱莲说》的教学设计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东莲花院乡初级中学朱红摘要: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是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教师和学生在它的帮助下分别进行教学和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以语文学科的《爱莲说》一课为例,完整地叙述了教师及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全过程,从而阐明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希望广大教师能够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水平,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益。

关键词:信息技术;知识点的整合;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工具(Learn from IT),教师和学生在它的帮助下分别进行教学和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

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

整个教学的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同样,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信息技术和课程(如英语、数学、语文等)的整合一般都是依据以上的这种模式。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不能仅仅满足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更应着眼于如何培养学生去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以及如何从现有的信息中提炼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占为己用的能力。

因此,根据这种模式,我就初中语文的《爱莲说》一课进行了一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性研究,希望能把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利用学校现有的硬件优势,结合语文教学,充分地挖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试图去改变传统教学中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典型案例

初中语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典型案例

初中语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典型案例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它渐渐渗透到了不同的学科中。

作为语文教育的一部分,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个初中语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典型案例,为其他学校和教师提供一种可行的模式和思路。

案例背景该案例发生在某初中语文课堂上,该班级由一位年轻的语文教师授课。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决定引入信息技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案例描述选择优秀网课资源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教师积极寻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优秀网课资源。

在市场调研之后,教师发现了一家知名教育平台上的优质语文网课,该网课内容覆盖了初中语文的各个知识点,并且配有精美的动画、音频和练习题。

教师决定将这些网课资源引入课堂,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辅助工具。

设计课堂互动活动教师深知单纯的听课效果有限,因此决定设计一些课堂互动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教师利用学校提供的智能教室设备,在课堂上展示网课的片段,并利用学生们手机上的学习平台进行在线互动。

学生们可以通过手机上的平台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可以即时查看学生们的回答情况,引导讨论并给予及时反馈。

提供学习任务选择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检索能力,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学习任务选择。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选择不同的任务,包括观看网课、阅读指定的文章、撰写读后感等。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评估学生学习成果为了及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使用平台提供的在线测评工具对学生进行评估。

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会根据平台提供的测评结果,给予学生相应的评价,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案例效果评估在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对该班级学生进行了一次中期效果评估。

评估结果显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他们通过观看网课和参与课堂互动活动,广泛涉猎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运用例谈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运用例谈
三 、 建 了崭 新 的 教 学结 构 构
瑞 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 :所有智力 方面 “ “ 很颓唐的仰面” 回答掌柜 的话。因此 , 当屏幕上 的工 作都要依赖 于兴趣 。” 在语文教学 中 。 只有 飞 出了“ 约孔 乙 己的确死 了” 大 的时候 . 教室 里 创设 丰富的教学情境 。 为学 生提供一个接 纳的 、

片静寂。我知道 , 课件创设的教学情境 达到理
1 5
予 以分 类 。 据 1语 试 题 的 趋 势 . 测 新 一 年 考 片段 , 根 3 推 但是 。 课本 中所 能提供 的资料有 限 , 常 我
试 的可能性 。除此以外 。 还要 总结不 同的 I语试 在带 领大 家诵读欣 赏这些 片段 的 同时 . : 1 引导大 题如 何应对 . 需要 注意什 么 。 免什么 。 避 然后用 家拓宽加深 知识 的广度和深度 . 以引领学生 “ 更
适 量 的 习题 练 习巩 固 .并 在练 习 中 发 现 并 解 决 上一层楼” 比如 , 。 文笔精华 ( )见义务课程标 一 ( 问题 。这 么 多 的 内容 在 过 去 的教 学 中 往 往 要 用 准实验 教科 书《 语文 》 七年级 上册 ) 精选 了著名
多个教时才能完成 . 但运用 多媒体课件 。 也许一 作家高晓声的《 钱包 ・ 充满 活力 的春天》 钱钟书 、 课时就可 以完成 .因为过去用在黑板上 抄题的 的《 围城 ・ 夏夜》 叶以群《 、 渡漳河 ・ 晚秋 的原野》 、 大量时间节省下来 了.小结时又可 以运 用课件 玛 拉沁夫的《 茫茫的草原 . 草原之冬 》 为 了让学 ,
的 重 放 、回 放 、闪 烁 等 功 能 在 很 短 的 时 间 里 完 生 能对这些作家的作品有进一步 的掌握 .我利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语文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技术融入语文学科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语文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技术融入语文学科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语文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方案信息技术融入语文学科【篇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语文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方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秋天)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教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秋天)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教案【篇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语文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方案信息技术整合与初二语文教学案例分析信息技术整合与初二语文教学案例分析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爱莲说》【教材分析】1、《爱莲说》是人教新课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教学课时为1课时。

2、本单元的能力训练重点是:学生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并且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3、《爱莲说》是周敦颐的代表作,以莲喻人,托物言志。

表达了作者以莲花君子自勉,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

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作者高洁的情感和不随流俗的积极人生态度,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形象、生动、精美的语言特点,积累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

2、在了解作者经历和《爱莲说》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揣摩文中描写莲花的文字,品味作者流露出的情感,了解文章运用的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二、能力目标1、能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能快速阅读拓展文章,在拓展文章的支持下深入理解《爱莲说》的深意。

2、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主动提出问题,提升发现问题、辨析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疏通文意、处理课文难点,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理解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勇于面对生活、不随流俗的积极人生态度。

2、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欣赏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培养自己具有“莲”的品质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文言文《爱莲说》,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写法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 教学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作者的高洁情怀,体味所描写的景物与作者所抒发的“志”之间的关系。

初中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任务旨在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初中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设计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创新能力。

具体包括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写作、语文常识等方面,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深度融合,使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面向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和信息技术能力。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思维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

同时,针对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阅读理解困难、写作能力不足等问题,本教学设计将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与训练。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信息化环境下古诗文阅读的基本方法,能正确理解古诗文的内容、情感及修辞手法。

(2)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现代文阅读,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运用信息化资源,提高作文写作能力,包括立意、构思、选材、表达等方面。

(4)掌握语文常识,拓展知识面,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5)学会使用信息化工具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共同进步,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4)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初中语文教学案例1500字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初中语文教学案例1500字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初中语文教学案例1500字教案主题:通过信息技术提升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效果教学目标:1.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学科成绩;2.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3.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使用和共享意识。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诗词阅读与创作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中国古代诗词的视频,并进行简单介绍。

2. 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询问学生对古代诗词的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介绍中国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唐诗宋词元曲等。

2. 教师解释古代诗词的构成要素,并引导学生分析古代诗词的表达意境。

3. 教师介绍古代诗词的分类和常见的形式,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等。

三、诗词鉴赏(30分钟)1. 教师在电子白板上展示几首经典的古代诗词,如李白的《静夜思》、苏轼的《水调歌头》等,让学生品味其中的美。

2. 学生分组进行诗词鉴赏,通过小组合作,理解诗词背后的意境,研究作者的用词和表达方式。

四、诗词创作(40分钟)1. 学生使用电脑或平板电脑上网搜索相关资料,了解古代诗词的创作背景和技巧。

2. 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自由创作一首古体诗或词,并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

3.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五、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顾古代诗词的表达方式和构成要素。

2. 学生将自己的诗词作品上传到教室的专属网络平台上,与同学分享并互相点评。

板书设计:中国古代诗词- 唐诗宋词元曲- 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 修辞手法教学反思: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初中语文学科的学习成绩。

此教案通过展示PPT、使用电子白板和网络资源等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在学习中国古代诗词的过程中更加生动和有趣。

在诗词创作环节,学生通过上网搜索相关资料,了解古代诗词的创作背景和技巧,并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作和共享,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智慧教育案例初中语文

智慧教育案例初中语文

智慧教育案例初中语文智慧教育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教育与技术相结合,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在智慧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工具,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高效率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智慧教育案例,重点关注初中语文领域的应用。

首先,智慧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智能化教学平台实现。

教师可以利用智能化教学平台上传教学资源、制定教学计划、发布作业和考试等,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在线学习、提交作业、与教师互动。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其次,智慧教育还可以通过虚拟实验室、在线课堂等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虚拟实验室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语文阅读等活动,通过在线课堂进行实时互动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情况下,更加方便地进行学习。

另外,智慧教育还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学习辅助。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和提高学习成绩。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学生学习中的实时帮助,解答学生的问题,促进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总的来说,智慧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智慧教育技术,实现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智慧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如果您还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与我联系。

感谢您的阅读!。

初中语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2

初中语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2

初中语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2一、案例简介本案例通过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旨在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和信息技术能力。

通过使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学生将能够更加主动参与到语文学科的研究和实践中。

二、案例实施步骤1.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级和教材要求,选择一个合适的语文教学内容作为案例的实施对象。

2. 设计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的特点,设计一系列与语文学科相关的教学活动,如制作多媒体展示、设计互动游戏等。

3. 学生实践操作: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进行实践操作,如使用电子课件展示、编写博客文章等。

4. 知识巩固与评价:通过课堂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巩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进行相应的评价和反馈。

三、预期效果1. 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提升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通过组织小组合作活动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案例适用范围该案例适用于初中语文教师和学生,特别适合课堂教学中希望创学方式的教师和渴望主动参与学科研究的学生。

五、案例的创新点本案例的创新点在于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到语文学科的研究和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和信息技术能力。

六、结语通过初中语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2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合作与沟通能力。

这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希望各位教师能够积极尝试并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

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案例《背影》

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案例《背影》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案例——《背影》的教学设计案例《背影》的教学设计理念1、《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三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语文课程总目标”中也提出让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可见,课程改革强调改变学生习方式,倡导探究式学习。

而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们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同时它的直观可感,视觉空间的变换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3、课程优化整合,就是要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课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

而信息技术的介入,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并带来了活力。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

4、基本思路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作为网络资源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网络探究学习是网络时代新型的基于互联网资源的学习方式,就是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任务和过程,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引主动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探究,得出自己的研究结论。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作者在看到父亲的背影时的心路历程及获得的人生感悟。

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实践培养学生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收集、加工、处理信息、自主探索与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挚爱深情,关爱他人。

体验网络环境下探究式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验作者在看到父亲背影时的心路历程及获得的人生感悟,学会通过网络自主探究和合作探讨来解决问题。

2、难点由于生活阅历和时代的差异,学生对作者人生感悟的理解有一定难度,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加以点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前点出幻灯片1:朱自清头像叠印火车奔驰图片,以乐曲《二泉映月》为背景音乐。

)(上课后,点出灯片2:左为清华大学朱自清塑像,右为***为朱自清九十诞辰的题诗手迹。

)(师: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散文《背影》。

为纪念朱自清先生九十诞辰,***曾题过一首诗:“背影名文四海闻,少年波老更情亲。

初中语文信息化融合教学案例

初中语文信息化融合教学案例

初中语文信息化融合教学案例初中语文信息化融合教学案例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信息化教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在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也逐渐得到了推广。

本文将介绍一个成功的初中语文信息化融合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的通过信息化融合教学,实现多元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信息素养。

三、教学过程1.教学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教学所需的硬件设施和软件工具,包括:电脑、投影仪、互联网等。

此外,还需要准备好教学资料,例如课件、教材等。

2.教学步骤步骤一:信息素养的培养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了解信息素养的概念、提高信息识别能力以及对信息的辨别、筛选等操作,加强学生们的信息素养意识。

教师可以在此阶段以PPT或other资料作为教学工具,这个过程是为了给学生们建立良好的素养基础。

步骤二:小组探究将学生分组,让他们自主探究某一个语文知识点,例如“修辞格的应用”,学生们可以到教室里的电脑上寻找有关该知识点的相关资料、视频、图像等。

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充当指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工具,获取、整理并呈现信息。

步骤三:小结在小组探究之后,让同学们在班级中分享和交流所学到的知识。

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梳理自己的思路和学习成果。

步骤四:巩固作业让学生们在家中完成一份关于之前探究的语文知识点的作业,例如制作一个PPT或小视频,展示一个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格应用。

四、教学效果通过该案例的信息化融合教学,学生们的语文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信息素养得到了加强,同时学生们能够有效地运用所掌握的信息技术来进行学习和表达。

此外,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得到了锻炼。

五、结论通过本案例的教学实践,可以发现信息技术可以为语文教学提供更丰富、更便捷的教学方式。

但是,教师需要注重在信息化融合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思考,为学生的成长铺设更加健康的教育环境。

技术融入教学实践案例(3篇)

技术融入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提出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旨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其中,提高教学效果,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以一个具体的案例,探讨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二、案例概述本案例以某中学八年级语文课堂为例,探讨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该课堂以《庐山谣》一文为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和在线平台,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多元化、互动性和趣味性。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庐山风光图片和音乐,激发学生对庐山美景的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庐山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用文字描绘庐山之美?2.自主学习环节教师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庐山相关资料,如庐山历史、文化、传说等。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庐山的背景知识,为深入学习课文做好准备。

3.合作探究环节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利用在线平台进行合作探究。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度,如庐山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变迁等,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总结。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课堂展示环节各小组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探究成果以PPT、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

5.拓展延伸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庐山之美融入自己的写作中?学生通过在线平台,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互相学习、交流。

6.总结评价环节教师对课堂进行总结,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

同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素养。

四、案例分析1.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的多元化通过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和在线平台,教师可以将庐山的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引入课堂,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庐山的背景知识,为深入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精选教育文档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精选教育文档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设计思想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

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国家大力提倡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整体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机整合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课题。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学科整合教学,就是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自然地、恰如其分地融合到初中语文这一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运用到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中,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新的师生关系定位,课堂与课外之间的新型关系等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人教版课标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四单元的《生物入侵者》是一篇关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事理说明文。

本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这篇文章的重点,一是了解与生物入侵者相关的知识,增强环保观念;二是掌握说明方法,理清说明顺序,概括说明要点。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现代文以说明文为主,由于七年级接触过几篇,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说明文知识,因而能把握本文学习方向。

越来越普及的多媒体技术、学生日益增强的计算机能力,使得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成为可能。

四、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此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设计,力求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教材的人文内涵,促使他们在开放、多元的环境中自主、生动地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

五、教学目标概括说明要点,理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案例

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案例

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案例一、案例背景在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的特点和语文教学的需求,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资源开发、信息技术工具应用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以《红楼梦》学习为例,介绍一种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的案例。

二、教学目标1.理解《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情节;2.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章阅读理解能力;3.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学习。

三、教学过程及方法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红楼梦》的封面、概述等多媒体资料,引起学生对小说的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3.学习主要人物形象和情节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人物形象和情节的图片,辅以语音解说,帮助学生更直观、深入地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并提醒学生注意名字、称谓、关系等关键词的掌握。

4.人物关系图谱的制作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等信息技术工具,制作《红楼梦》中人物关系的图谱,帮助学生理清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并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5.文学鉴赏能力训练教师通过展示《红楼梦》中的经典章节和名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作品的意境、修辞手法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网络资源开发教师将学习资料、练习题等资源上传到网络平台,并要求学生在课后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进行学习辅助和练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7.学案检查和反馈教师要求学生在网络平台上提交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并进行互评和教师评价,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作品、参与度、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对网络平台的操作和使用情况进行评价。

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整合教学的评价和意见,以及学生语文学习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情况。

五、教学反思在整合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点,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度,及时进行反馈和调整,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初中语文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初中语文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初中语文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 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2. 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古文《木兰辞》的阅读和理解
教学步骤:
1. 介绍《木兰辞》的背景和故事情节,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表演或者分析角色特点。

3.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使用电脑、平板或手机等设备查找关于《木兰辞》的背景知识和
相关资料,同时利用搜索引擎进行阅读理解训练。

4.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找到的资料和理解,团队内讨论并形成共识。

5. 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例如制作PPT、演示文稿、视频、博客等方式,展示
他们对《木兰辞》的理解和创造力。

6. 各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相互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7. 教师进行总结,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学评价和反馈:
1. 学生作品的展示和评价:教师和同学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展现自
己的创造力和想法。

2. 学生自评和反思:学生对自己参与小组合作和个人表现进行自评和反思,反馈给教师。

教学资源:
1. 《木兰辞》的电子版或打印版;
2. 计算机、平板、手机等信息技术设备;
3. 搜索引擎和其他教学网站;
4. PPT制作软件、视频制作软件、博客平台等。

教学时长:3-4课时。

初中语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3

初中语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3

初中语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
例3
本文档将介绍一个初中语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教学案例。

通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

1.了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2.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进行语文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1.简要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
2.利用多媒体展示《红楼梦》的背景、作者和故事梗概;
3.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红楼梦》中的角色进行表演;
4.学生利用电脑和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
5.学生使用图文软件,制作《红楼梦》的简介和人物介绍,包括文字和图片;
6.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分享彼此制作的作品。

教师和同学互相评价,评价标准包括:
1.角色扮演的表演能力和理解准确度;
2.制作的《红楼梦》简介和人物介绍的完整性和美观度;
3.交流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这个案例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红楼梦》这部文学名著,同时掌握信息技术的运用方法。

学生在角色扮演和制作作品的过程中锻炼了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了信息素养和学科能力。

此外,学生通过交流分享,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初中语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和创作,提高学生的研究主
动性和创新能力。

这个教学案例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研究方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案例——《爱莲说》
设计者:华威美少女
教材分析
1.《爱莲说》是人教新课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教学课时为1课时。

2.本单元的能力训练重点是:学生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并且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3.《爱莲说》是周敦颐的代表作,以莲喻人,托物言志。

表达了作者以莲花君子自勉,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

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作者高洁的情感和不随流俗的积极人生态度,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形象、生动、精美的语言特点,积累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

2.在了解作者经历和《爱莲说》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揣摩文中描写莲花的文字,品味作者流露出的情感,了解文章运用的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能力目标
1.能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能快速阅读拓展文章,在拓展文章的支持下深入理解《爱莲说》的深意。

2.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主动提出问题,提升发现问题、辨析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疏通文意、处理课文难点,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理解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勇于面对生活、不随流俗的积极人生态度。

2.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欣赏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培养自己具有“莲”的品质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学习文言文《爱莲说》,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写法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 教学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作者的高洁情怀,体味所描写的景物与作者所抒发的“志”之间的关系。

教学策略
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方式以自主学习与小组协作学习相结合为主。

教学过程实录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活动:我们首先浏览网页中“美丽的莲花”,看后谈谈你对莲花的印象?
学生活动:浏览网页图片,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发言)正因为莲花有这样美好的形象和品质,自古以来就深受文人雅士的推崇,宋朝的哲学家周敦颐就特别喜爱莲花,为此还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爱莲说》。

[设计意图:由各种各样的莲花图片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莲花的美丽、洁净、亭亭玉立有直观感知,为下文分析描写莲花外貌形态的语句、体味作者对莲花品质的颂扬作铺垫]
2.多样阅读、整体感知:
①利用网页资源,了解作者生平。

教师活动:世间的花种类繁多,各具不同的精神气质,一般来说,喜爱什么花,也反映了这个人的心态和志趣。

周敦颐这么喜爱莲花,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浏览网页“作者简介”部分,了解作者生平爱好及写作背景。

学生活动:浏览网页“作者简介”部分,了解作者生平及本文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生平爱好及本文的写作背景,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②多样阅读、感知课文
⑴听范读
教师活动:同学们,我们打开书,利用教学网络课件听范读,注意句读,语气、语调。

学生活动:听范读。

⑵自由朗读
学生活动:自由朗读课文。

⑶学生代表读课文
教师活动:请两位学生读课文,强调注意语气语调、节奏停顿以及作者情感。

学生活动:学生代表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评价。

[设计意图:熟悉课文,了解文中作者的情感,通过反复听读、朗读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③协作学习、疏通文意
教师活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借助课文下面注释协作疏通文意。

学生活动:结合课文注释,小组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反馈,提出本小组内难以准确翻译的语句与其他小组交流。

教师活动:教师给予总结明确。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解决字词理解障碍,疏通文意。

解决难点句子的翻译。

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小组协作、质疑探究
①独立思考、质疑发问
学生活动: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写作方法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问题,引导课文理解。

◇作者为什么说莲是花中的君子?
◇三种花象征人世中的哪三种人或人生态度,作者对这三种不同的人生态度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作者爱“莲”,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呢?
[设计意图:学生就文本内容主动设疑,客观上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加以归纳,围绕学生理解难点安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②深入探究,解答疑问
教师活动:为解决同学们感兴趣的第一个问题,我请大家找出文中描写莲花的语句,概括这几句写了什么?作者如此准确生动的进行描写,意在突出什么?
学生活动:画出文中描写莲花的句子,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

我们看莲这些外在的特点,都显示出了莲哪些高洁的品格?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莲花具有这样多的高洁品质,难道不能称其为君子吗?
教师活动:明确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师活动:为解决第二个问题,先请同学们思考,“谁喜爱菊?这种人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对此抱何态度?”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陶渊明,“晋陶渊明独爱菊”“陶后鲜有闻”,陶渊明是有名的隐逸之士。

他做彭泽县令时,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田园,以酒遣怀,以菊花为伴。

他是真正的隐士。

所以,菊隐喻远离官场、躲避现实的隐士;
教师活动:(总结明确)它们虽有气节,但消极避世。

对他们消极避世的孤傲,作者无意为伍。

“陶后鲜有闻”,便戛然而止,语气冷淡,似有隔世之感。

周敦颐的人生态度,他是主张入世的,隐士不染世之尘埃,固然可喜;而君子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

教师活动:谁喜爱牡丹?这种人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对此抱何态度?
学生活动:牡丹,象征世俗“富贵人”;
教师活动:(补充时代背景)唐朝初期特别推崇牡丹,把牡丹视为珍品,誉为国花。

到贞元时,对牡丹的赏玩,更成为盛行长安的社会风气。

暮春时节,车水马龙,权贵们不惜高价争相购买。

由于统治者的提倡,长期以来形成一种竞效奢靡、争攀富贵的不良的社会风气,直到宋代依然存在。

因此,周敦颐文中名写牡丹,实是对当时权贵及世俗之徒追慕荣华富贵的嘲讽。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字里行间讽意十足。

对争名夺利的权贵们,他不屑一顾。

教师活动:谁喜爱莲?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对此抱何态度?
学生活动:作者爱莲,莲是花中的君子,他从内心热爱,而且是努力效法的。

教师活动:明确了以上两个问题,咱们一起思考第三个问题:“作者爱“莲”,仅仅写“莲”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呢?”
学生活动: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莲的超凡脱俗,作者以莲自喻,借抒写爱莲之情表达自己的淡泊名利,洁身自好,品格高尚的人生态度,婉转的批判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发言)莲花和菊花虽然都不满现实,但菊花采取逃避态度,后者则敢于面对现实,在污浊的生活中保持它高洁的情操。

因此,莲花比菊花显得更加可贵。

周敦颐写牡丹,实是对当时权贵追慕荣华富贵的嘲讽。

作者通过对三种花的德性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做陪衬,就自然把莲花的美好形象树立在读者心目中。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理解作者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学生通过研读,深入文本,在欣赏文章的同时理解了作者情感] 4.拓展阅读,关于菊、牡丹、莲的诗文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活动:古人云:“言为心声。

”莲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人格的化身。

我们再看“比较学习”和“拓展阅读”两个栏目,阅读关于菊、牡丹和莲的诗文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学生活动:浏览网页,阅读诗句、文章,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阅读,学生进一步领会本课托物言志的手法;同时能够理解由于各个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个人经历不同,所以他们即使面对同一事物也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

所言的志也会不同。

(也就是说,同一个事物可能在一篇文章中被歌颂,也可能在另一篇文章中被批判)此环节,不但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还尊重了学生不同的阅读体验]
5.教师小结
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

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实在难能可贵,有这样高的人品,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同学们,希望我们都追求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