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系统设计的要求

合集下载

光学系统小型化设计

光学系统小型化设计

光学系统小型化轻量化设计光学系统小型化随着光电成像器件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了满足军用仪器设备体积小、质量轻、机动灵活的需要,光学识别系统向着高灵敏度、小型化的方向发展。

1.衍射光学元件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作工艺的发展,衍射光学元件因其具有轻型化、集成化、价格低廉、便于压膜复制等优点广泛地应用于光学仪器领域。

小型化光学识别系统将二元衍射元件与传统光学元件相结合,改进后的装置结构紧凑、质量轻、体积较小( 130 mm×90 mm) ,推动了光学识别系统的小型化发展。

光学识别系统的光学系统主要包括准直扩束系统和傅里叶变换系统,其中准直扩束系统主要由准直物镜与会聚物镜组成。

2.简化光学系统根据技术指标要求,采用机械补偿法设计光学系统,选择合适的光学材料及各组元光焦度的合理匹配,选取远摄结构的前固定组实现系统小型化。

减小变倍组和补偿组的焦距是实现光学系统小型化的有效手段。

但变倍组和补偿组焦距的减小是有一定限度的,其受到高级像差增大的限制。

系统简化会引起图像质量下降,可以通过计算成像的方法与光学系统设计相结合,提高图像质量。

光学系统轻量化随着空间光学遥感器地面分辨率的不断提高,导致其视场角、焦距、主镜口径不断增大,对其结构轻量化和稳定性要求也变得越来越苛刻,使光学系统在设计、加工制造、总装调试和检测方面的难度越来越大。

同时,口径的增大也使系统受重力和温度的影响更加突出,因此,针对大口径光学遥感器地面和在轨工作条件的差异,设计出合理的轻量化主镜及其支撑结构,尽量减少系统自重和温度变化对镜面变形的影响,是实现光学遥感器研制成功的关键技术之一。

目前,光学系统轻量化实现途径一是选用新型性能优良的材料和工艺;二是选择新型的超薄镜片技术;三是选择有效的轻量化结构并确定最优的结构参数。

目前,国内外镜体轻量化技术研究主要有3种途径: 浇铸成型法、高温熔接法或熔接物封接法和机械钻削减重法。

参考文献[1]王海燕,苗华,陈宇,光学识别系统小型化设计,激光与红外,2011,12(12)[2]王红,田铁印,5倍变焦距光学系统小型化设计,中国光学,2014,4(2)[2]闫勇,金光,杨洪波,空间反射镜结构轻量化设计,红外与激光工程,2008,2(37)。

大视场光学系统设计

大视场光学系统设计

大视场光学系统设计
大视场光学系统是指适用于视角范围广泛的摄影、遥感、医学成像等应用场合的光学系统。

它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图像,同时在更大的范围内保持较好的光学性能。

下面将介绍大视场光学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常用的优化方法。

设计原理
大视场光学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镜头参数的选择:为了满足大视场的要求,需要选择较大的视角和宽广的视场。

镜头类型也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合进行选择。

2.光学元件的设计:光学元件的设计应该针对大视场进行优化。

对于非球面透镜,合理设计会显著提高光学性能。

3.光线追迹技术:为保证大视场光学系统的高质量,需要使用光线追迹技术进行优化,识别并排除光线传递过程中产生的像点附近的偏移或畸变。

常用优化方法
1.大覆盖距离:实际上,大覆盖距离优化是一个基于不同光学环节的设计指标。

在实际设计中,我们需要将不同部分的优化结合在一起,如减小曲面像点偏移等。

2.光学元件选材:选择正确的光学元件材料是保证大视场光学系统高分辨成像及色彩保真度的前提。

需要在选择合适材料的同时,充分考虑镜头的成像质量及相机结构因素。

3.非球面透镜设计:非球面透镜的设计是一项关键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显著减少透镜产生的色差及像差,从而达到提高大视场成像质量的目的。

总之,大视场光学系统设计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镜头参数的选择、光学元件的设计,以及光线追迹技术等等。

准确的设计和优化方法是保证大视场光学系统高质量成像的关键。

第八章-光学系统的设计

第八章-光学系统的设计

2
§ 8-1常用光学设计软件
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
现代光学设计软件的特点
通用性强
共轴和非共轴系统;各类常规和复杂表面(球面、 平面、非球面、二元面等);材料种类;孔径形 状等。
分析能力强
几何像差;波像差;点列图;传递函数;热分 析;公差分析等。
优化能力
像差自动平衡和优化;边界条件和评价函数灵活
图形界面
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研究生课程——光学仪器原理(X. Zhao)
8
LightTools
与CODE V同公司。 可操作性强,建模功能强大。具有优化功能。
两类软件的区别
前者针对成像系统和像差分析;后者针对非成 像系统和非序列光线追迹。 前者侧重优化;后者侧重仿真分析。
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研究生课程——光学仪器原理(X. Zhao)
42
§ 8-6 光学系统设计实例
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
投影物镜设计实例
指标要求
焦距 相对孔径
14 mm 1:2.4
视场角2ω 放大率
54度 27×
后工作距离
21 mm
畸变
<1%
MTF
> 60%@36 lp 照度均匀性
选择初始结构
>95%
双胶合前组+双高斯后组
输入基本参数
系统参数;波长;视场;各面形参数
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研究生课程——光学仪器原理(X. Zhao)
41
初步分析
自动优化
Solves Merit function Optimization
评价与分析
Ray fans Spot diagram OPD fans Aberrations

光学内窥镜产品技术要求

光学内窥镜产品技术要求

光学内窥镜产品技术要求
1.光学系统:光学系统是内窥镜的核心部分,它应具备高清晰度、高
亮度和高对比度。

光学系统通常由光源、光导器、镜筒、物镜和目镜等组成。

其中光源应具备强照射光线和可调光亮度的功能;光导器能够将光线
引导到视野范围内,并确保有效的透明度;镜筒应具备耐腐蚀性、耐高温
性和耐压性,以适应不同的手术环境;物镜应具备高倍率、高分辨率和可
调焦距的特点;目镜应具备舒适的观察感和可调节的视野角度。

2.影像传输系统:光学内窥镜需要将采集到的显微图像传输到视觉观
察器官以供医生观察。

影像传输系统应具备高清晰度、高帧率和低延迟的
特点,以确保医生可以实时观察到病变部位。

同时,影像传输系统应具备
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防止信号丢失或图像失真。

3.洁净性和卫生性:光学内窥镜的洁净性和卫生性对于预防交叉感染
至关重要。

产品应具备易清洁的表面,以保证在操作过程中不会残留细菌
或病毒。

此外,产品应具备耐用性,以便在高温、高压或化学清洗等环境
下保持其性能不变。

4.操作便捷性:光学内窥镜的操作界面应简单明了,以便医生能够快
速掌握和操作。

同时,产品应具备人性化的设计,以减轻医生的操作负担。

例如,产品可以配备触摸屏或遥控器,以便医生能够方便地调整参数或采
集图像。

总之,光学内窥镜产品技术要求包括光学系统、影像传输系统、洁净
性和卫生性、操作便捷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

只有具备这些要求,光
学内窥镜才能够在医疗实践中发挥好作用,帮助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光机结构设计专业要求

光机结构设计专业要求

光机结构设计专业要求
光机结构设计专业要求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论基础知识:需要具备扎实的光学、机械学和结构设计等基础知识,了解光学元件的原理、光学系统设计、机械结构设计等相关理论。

2. 技术能力:需要具备光学元件选择和搭配的能力,能够根据光学系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光学元件,并对其进行调整和优化。

同时,需要熟悉机械结构设计和工程制图,能够进行光学仪器的结构设计和制造。

3. 实验技能: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能够运用光学仪器和相关实验设备进行实验研究。

同时,需要进行光学系统的调试和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4. 软件应用能力:需要熟悉光学设计软件(如Zemax、Code
V等)和结构设计软件(如CAD等),能够使用软件进行光
学系统设计和结构模拟。

5. 创新能力: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光学系统设计和光机结构优化等方面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和方法。

6. 团队合作能力: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和其他专业人员(如光学工程师、电子工程师等)合作,共同完成光学仪器的设计和开发工作。

总之,光机结构设计专业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能够独立进行光学系统的设计和结构优化,具备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光学系统课程设计

光学系统课程设计

光学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光学系统基本概念,掌握光学元件的作用和原理;2. 学会使用透镜公式和光路图分析光学系统;3. 了解光学成像的规律,掌握不同类型光学成像的特点;4. 掌握光学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光学仪器,进行光学实验操作;2. 能够运用透镜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分析光学系统性能;3. 能够根据给定的需求,设计简单的光学系统;4. 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光学系统设计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光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学习兴趣;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验数据和事实;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4.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关注光学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物理学科选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光学基础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中阶段,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和实验操作能力,对光学现象感兴趣,但需进一步培养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掌握光学系统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领域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光学基本概念:光的基本性质、光学元件(透镜、面镜)、光学成像分类;2. 透镜公式与光路图:透镜公式推导、光路图绘制、光学系统分析;3. 光学成像规律:实像与虚像、放大与缩小、成像位置与物距关系;4. 光学系统设计:光学系统设计方法、步骤、实例分析;5. 光学实验操作:光学仪器使用、实验操作技巧、实验数据处理;6. 光学技术应用:光学在日常生活、科技、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教材章节关联:1. 与教材第二章“光的传播”相关,深化对光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概念的理解;2. 与教材第三章“光学成像”相关,学习透镜成像、面镜成像等知识点;3. 与教材第四章“光学仪器”相关,了解光学仪器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光学系统机械结构设计

光学系统机械结构设计

光学系统机械结构设计
光学系统机械结构设计是指针对某一光学系统的设计,对其机械结构进行优化,以保持或改善其性能,同时满足制造、安装、使用等方面的要求。

在光学系统机械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光学元件的支撑结构设计:光学元件需要通过支撑结构固定在光学系统中的特定位置,以保证光路的稳定性和精度。

支撑结构的设计需要考虑光学元件的尺寸、重量、材料等因素,并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变形或松动。

2. 光学系统的外壳设计:外壳是光学系统的保护罩,需要具备防尘、防潮、防震等功能,同时也要考虑制造成本和使用便捷性。

外壳的设计需要考虑光学系统的尺寸、重量、形状等因素,并确保其外观美观、结实耐用。

3. 光学系统的调节机构设计:光学系统需要进行调节以达到最佳的光学性能。

调节机构包括平移、旋转、倾斜等,需要具备微调、精密度高、可靠性好等特点。

调节机构的设计需要考虑调节的范围、灵敏度、精度等因素。

4. 光学系统的固定支架设计:光学系统需要在使用过程中保持稳定,免受外部振动和震动的影响。

固定支架的设计需要考虑支架的刚度、耐用性、可靠性等因素,并确保其与光学元件的支撑结构相匹配。

在进行光学系统机械结构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光学元件的特性和光学系统的使用环境,并进行适当的计算和模拟。

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的优化和修改,以保证光学系统的性能和质量。

光机设计要点

光机设计要点

光机设计要点光机设计是指光学系统中光学元件的选择、布局和组装等工作,是光学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

光机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光学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下面将从光机设计的要点出发,介绍光机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方面。

1. 光学元件的选择在光机设计中,选择合适的光学元件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需要根据系统的要求和性能指标,选择适合的光学元件。

例如,对于激光系统,需要选择具有高反射率和低散射率的镜片;对于光学显微镜系统,需要选择具有高透过率和低散射率的物镜。

此外,还需要考虑光学元件的材料特性、制造工艺和成本等因素。

2. 光学元件的布局光学元件的布局是指将各个光学元件按照一定的顺序和位置进行排列。

在进行光学元件布局时,需要考虑到光学系统的光路要求和光学元件的尺寸、形状以及相对位置等因素。

合理的光学元件布局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光学元件之间的光学干涉和散射等效应,提高光学系统的传输效率和成像质量。

3. 光学元件的组装光学元件的组装是指将各个光学元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装配。

在进行光学元件组装时,需要注意保持光学元件的相对位置和方向的稳定性,避免光学元件之间的错位和偏转。

同时,还需要注意对光学元件进行适当的定位和固定,以确保光学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光学系统的调试光学系统的调试是指在完成光学元件组装后,对光学系统进行测试和调整,以达到设计要求和性能指标。

在进行光学系统的调试时,需要使用适当的测试设备和方法,对光学系统的光学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

根据测试结果,可以对光学系统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光学性能。

5. 光学系统的稳定性光学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光学系统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保持其性能和特性的稳定性。

在进行光机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光学系统的稳定性要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设计和优化。

例如,可以采用合适的光学元件固定装置和隔振措施,减小外界振动和温度变化对光学系统的影响,提高光学系统的稳定性。

光机设计是光学系统设计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注意光学元件的选择、布局和组装等方面。

光学系统设计

光学系统设计

光学系统设计光学系统设计光学系统设计是指通过光学元件将光线进行控制和转换,以满足特定的光学需求。

在现代科技领域中,光学系统设计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例如医疗、通信、测量、制造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光学系统设计。

一、光学元件的选择和优化1. 光学元件的分类根据其功能和形状,光学元件可以分为透镜、棱镜、反射镜等。

其中透镜是最常用的光学元件之一,它可以将入射的平行光线聚焦成点或者将散开的光线汇聚成束。

2. 光学元件的选择原则在进行光学系统设计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光学元件。

一般来说,选择一个合适的光学元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波长范围:不同波长的光线对应不同折射率和色散率,在选择透镜时需要考虑到使用波长范围。

(2)孔径大小:孔径大小直接影响到系统分辨率和透过能力。

在选择透镜时需要考虑到孔径大小。

(3)曲率半径:曲率半径决定了透镜的成像质量和聚焦能力。

在选择透镜时需要考虑到曲率半径。

(4)材料特性:不同材料的折射率、色散率、透过率等特性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3. 光学元件的优化方法在进行光学系统设计时,为了达到理想的光学效果,需要对光学元件进行优化。

常见的优化方法有以下几种:(1)球面形状优化:通过调整球面曲率半径和位置等参数,来达到最小化像差和提高成像质量的目的。

(2)非球面形状优化:通过调整非球面曲面参数来实现更高级别的像差校正。

(3)多元素组合优化:通过组合多个光学元件来实现更高级别的像差校正和成像质量提升。

二、光路设计和分析1. 光路设计原则在进行光路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光线传输路径上无遮挡物;(2)保证系统中各个光学元件之间的距离和位置精度;(3)保证系统中光线的传输方向和光路长度。

2. 光路分析方法在进行光路分析时,需要使用以下方法:(1)光线追迹法:通过计算入射光线的传输路径和折射角度等参数,来确定成像质量和像差情况。

(2)矩阵法:通过矩阵变换来描述光学元件之间的传输关系,从而计算出系统传输函数和成像质量。

光学系统Cad课程设计

光学系统Cad课程设计

光学系统Cad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光学系统Cad课程设计,让学生掌握光学系统的基本原理和Cad软件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光学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

2.熟悉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3.了解光学系统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

4.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光学系统的设计和仿真。

5.能够分析光学系统的设计结果,并对设计进行优化。

6.能够独立完成光学系统的设计项目,提高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增强学生对光学系统应用领域的兴趣和责任感。

3.提高学生对工程实践的认知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光学系统的基本原理、Cad软件的使用方法和光学系统设计实践。

具体安排如下:1.光学系统基本原理:包括光学元件、光学系统的设计方法等。

2.Cad软件操作基础:包括软件界面熟悉、基本操作和功能等。

3.光学系统设计实践:包括设计流程、设计方法、设计优化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包括:1.讲授法:讲解光学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光学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

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Cad软件的使用方法和光学系统设计技巧。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光学系统Cad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教学视频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光学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在光学系统Cad课程设计中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光学设计基本理论

光学设计基本理论

瑞利判据
焦深
光学传递函数
典型光学传递函数
光学传递函数
方孔时的MTF
分辨率模拟图解
做为中心遮拦函数的MTF
MTF与波前RMS的关系
各类波像差导致的MTF下降
几何像差:点列图(Spot Size)
像差曲线
几何像差:像差曲线
光程差和波像差
光程差介绍
光程差介绍
光学系统中的杂散光
近轴光学
近轴近似 基点基面 近轴光线追迹 基本公式 近轴参数 拉氏不变量

近轴近似

Snell Law:
n sin I = n’ sin I’ 近轴近似: n I = n’ I’
基点基面
基点基面
近轴光线追迹
近轴光线追迹
基本公式
基本公式
基本公式
拉氏不变量
拉氏不变量
光学设计基本理论
内容纲要
第一部分:成 像的几何理论
几何光学基 本定理
第二部分:像 差的几何理论
像差多项式
第三部分:像 质评价
衍射成像理 论 光学传递函 数
第四部分:光 学系统设计
光学系统的 基本要求 典型光学系 统 光学设计步 骤
近轴光学
单色像差
孔径和光阑
色差
几何像差
非球面、光 学材料
光程差、波 像差
◦ 一个共轴系统的每一种初级相差系数,是这个系统中各个面相应的像差系数值和
初级(赛德尔)像差

三级相差:与波像差的W4项相关联的 光线像差是坐标的三次方项
初级(赛德尔)像差
球差
球差的校正

球差是轴上像差 • 一般情况与孔径成立放关 系(例如:一个特定的透 镜其像斑大小为0.01英寸, 如果口径缩小到1/2,像 斑大小为0.00123英寸。 通过改变透镜的弯曲度校正

毕业论文(设计)基于zemax的光学系统设计报告—内调焦望远物镜的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基于zemax的光学系统设计报告—内调焦望远物镜的设计

目录一、前言 (1)二、设计技术参数 (1)三、外形尺寸计算 (2)四、初始结构的选型和计算 (6)五、利用zemax优化及评价 (8)六、设计心得体会 (12)七、参考文献 (13)内调焦望远物镜的设计一、前言内调焦望远镜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使用方便的光学检调仪器,它可以作为自准直仪和可调焦望远镜使用。

因此它广泛地应用于光学实验室、光学加工车间和光学装校车间作为检验和调校工具。

例如,作为内调焦望远镜使用时:可以用来检验导轨、平面或直尺的“直线性”,基面之间的“垂直性”,平面之间的“平行性”以及不同直径孔径之间的“同轴性”;作为自准直仪使用时:可检测平面间的角度,光学平行平板两表面的楔角以及观测星点等等。

内调焦是针对外调焦而言的,外调焦是指通过直接移动目镜或者物镜进行调焦,内调焦是指移动镜头组之间的一组镜片来调焦.内调焦广泛运用在某类结构的防水产品上,优点是密封性好一些,但是若设计不当视野会相对窄。

二、设计技术参数技术条件如下:相对孔径D/f’=1/6.58合成焦距f’=250mm物镜筒长L=165mm(薄透镜筒长)物方半视场角w=-2°三、外形尺寸计算根据上图进行光路计算2'(101)12012/'l f d d L f Q ϕϕϕϕϕϕ=-=+-=式中,L ,f ’已知,当假设d0后便可由上述三式求得φ1、φ2、和l2’。

相应地,φ1、φ2可按下述二式求得11/1'1/0/0'1/'21/2'(')/0(0)f d L d f f f f L d d L ϕϕ==-+==--计算结果如表所示 d0/mm 25 50 75 82.5 100 125 150 165 f1’/mm56.81892.595117.18123.13135.14148.81159.57165f2’/mm-41.17-67.65-79.41-80.10-76.47-58.82-26.47由上表知,当Q 给定后,f1’随d0的增加而增加,-f2’开始随d 的增加而增加,到L/2时随d0的增大而减小。

光学设计曲率半径与口径关系要求

光学设计曲率半径与口径关系要求

光学设计曲率半径与口径关系要求在光学设计中,曲率半径与口径关系是一个关键的概念,它对于光学系统的性能和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光学设计曲率半径与口径的关系,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展开对这一主题的分析和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概念。

1. 曲率半径和光学设计曲率半径是光学元件表面曲率的度量,它通常用来描述透镜或镜片的形状。

在光学设计中,曲率半径与光学参数息息相关,它直接影响着透镜或镜片的光学性能。

对于一个特定的光学系统,曲率半径的选择和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2. 口径的作用和影响口径是指透镜或镜片表面的直径,它决定了透镜或镜片的有效光学面积。

在光学设计中,口径的大小对于光线的透射、折射和聚焦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口径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光学系统的分辨率和透射率。

3. 曲率半径与口径的关系曲率半径和口径之间的关系是光学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

一般来说,较小的曲率半径通常对应着较小的口径,而较大的曲率半径则对应着较大的口径。

这种关系在光学设计中需要被精确地把握和处理,以确保光学系统的性能和品质。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光学设计中,曲率半径与口径关系要求是一个需要被认真对待的重要问题。

在实际的光学系统设计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要求和应用,选择合适的曲率半径和口径,以获得最佳的光学性能。

我们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和验证,以不断改进和优化光学系统的设计。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对光学设计曲率半径与口径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曲率半径和口径之间的关系是光学设计中的重要参数,它对光学系统的性能和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实际的光学设计中,我们需要结合具体的要求和应用,合理地选择曲率半径和口径,以获得最佳的光学性能。

在知识的文章格式中,我们可以通过序号标注的方式来更清晰地呈现内容,从而更好地引导读者对主题的理解和认识。

在文章中多次提及指定的主题文字,也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重点,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光学设计曲率半径与口径关系要求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主题,它对于光学系统的设计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学系统设计的要求任何一种光学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条件必然会对它的光学系统提出一定的要求,因此,在我们进行光学设计之前一定要了解对光学系统的要求。

这些要求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光学系统的基本特性光学系统的基本特性有:数值孔径或相对孔径;线视场或视场角;系统的放大率或焦距。

此外还有与这些基本特性有关的一些特性参数,如光瞳的大小和位置、后工作距离、共轭距等。

二、系统的外形尺寸系统的外形尺寸,即系统的横向尺寸和纵向尺寸。

在设计多光组的复杂光学系统时,外形尺寸计算以及各光组之间光瞳的衔接都是很重要的。

三、成象质量成象质量的要求和光学系统的用途有关。

不同的光学系统按其用途可提出不同的成象质量要求。

对于望远系统和一般的显微镜只要求中心视场有较好的成象质量;对于照相物镜要求整个视场都要有较好的成象质量。

四、仪器的使用条件在对光学系统提出使用要求时,一定要考虑在技术上和物理上实现的可能性。

如生物显微镜的放大率Г要满足500NA≤Г≤1000NA条件,望远镜的视觉放大率一定要把望远系统的极限分辨率和眼睛的极限分辨率一起来考虑。

光学系统设计过程所谓光学系统设计就是根据使用条件,来决定满足使用要求的各种数据,即决定光学系统的性能参数、外形尺寸和各光组的结构等。

因此我们可以把光学设计过程分为4 个阶段:外形尺寸计算、初始结构计算、象差校正和平衡以及象质评价。

一、外形尺寸计算在这个阶段里要设计拟定出光学系统原理图,确定基本光学特性,使满足给定的技术要求,即确定放大倍率或焦距、线视场或角视视场、数值孔径或相对孔径、共轭距、后工作距离光阑位置和外形尺寸等。

因此,常把这个阶段称为外形尺寸计算。

一般都按理想光学系统的理论和计算公式进行外形尺寸计算。

在计算时一定要考虑机械结构和电气系统,以防止在机构结构上无法实现。

每项性能的确定一定要合理,过高要求会使设计结果复杂造成浪费,过低要求会使设计不符合要求,因此这一步骤慎重行事。

二、初始结构的计算和选择、初始结构的确定常用以下两种方法:1.根据初级象差理论求解初始结构这种求解初始结构的方法就是根据外形尺寸计算得到的基本特性,利用初级象差理论来求解满足成象质量要求的初始结构。

2.从已有的资料中选择初始结构这是一种比较实用又容易获得成功的方法。

因此它被很多光学设计者广泛采用。

但其要求设计者对光学理论有深刻了解,并有丰富的设计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从类型繁多的结构中挑选出简单而又合乎要求的初始结构。

初始结构的选择是透镜设计的基础,选型是否合适关系到以后的设计是否成功。

一个不好的初始结构,再好的自动设计程序和有经验的设计者也无法使设计获得成功。

三、象差校正和平衡初始结构选好后,要在计算机上用光学计算程序进行光路计算,算出全部象差及各种象差曲线。

从象差数据分析就可以找出主要是哪些象差影响光学系统的成象质量,从而找出改进的办法,开始进行象差校正。

象差分析及平衡是一个反复进行的过程,直到满足成象质量要求为止。

四、象质评价光学系统的成象质量与象差的大小有关,光学设计的目的就是要对光学系统的象差给予校正。

但是任何光学系统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所有象差都校正到零,必然有剩余象差的存在,剩余象差大小不同,成象质量也就不同。

因此光学设计者必须对各种光学系统的剩余象差的允许值和象差公差有所了解,以便根据剩余象差的大小判断光学系统的成象质量。

评价光学系统的成象质量的方法很多,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象质评价的方法。

1.瑞利判断实际波面与理想波面之间的最大波象差不超过1/4 波长。

其是一种较为严格的象质评价方法,适用于小象差系统如:望远镜、显微物镜等。

2.分辨率分辨率是反映光学系统分辨物体细节的能力。

当一个点的衍射图中心与另一个点的衍射图的第一暗环重合时,正好是这两个点刚能分开的界限。

3.点列图由一点发出的许多光线经光学系统以后,由于象差,使其与象面的交点不现集中于同一点,而形成一个分布在一定范围内的弥散图形,称之为点列图。

通常用集中30%以上的点或光线的圆形区域为其实际有效的弥散斑,它的直径的倒数,为系统能分辨的条数。

其一般用于评价大象差系统。

4.光学传递函数此方法是基于把物体看作是由各种频率的谱组成的,也就是将物的亮度分布函数展开为傅里叶级数或傅里叶积分。

把光学系统看作是线性不变系统,这样,物体经光学系统成象,可视为不同频率的一系列正弦分布线性系统的传递。

传递的特点是频率不变,但对比度下有所下降,相位发生推移,并截止于某一频率。

对比度的降低和位相的推移随频率而异,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称为光学传递函数。

由于光学传递函数与象差有关,故可用来评价光学系统成象质量。

它具有客观、可靠的优点,并且便于计算和测量,它不仅能用于光学设计结果的评价,还能控制光学系统设计的过程、镜头检验、光学总体设计等各方面。

各类镜头的设计差别一、照相镜头照相镜头的光学特性可由三个参数来表示,即照相镜头的焦距f'、相对孔径D/f'和视场角2ω'。

其实就135 照相机而言,其标准画幅已确定为24mm X 36mm,则其对角线长度为2D=43.266。

从下表我们可以得出照相机镜头的焦距f'和视场角ω'之间存在着以下关系:tgω'=D/f'式中:2D——画幅的对角线长度;f'——镜头的焦距。

照相机镜头的另一个最重要的光学特征指标是相对孔径。

它表示镜头通过光线的能力,用D/f'表示。

它定义为镜头的光孔直径(也称入瞳直径)D 与镜头焦距f'之比相对孔径的倒数称为镜头的光圈系数或光圈数,又称F 数,即F=f'/D。

当焦距f'固定时,F 数与入瞳直径D 成反比。

由于通光面积与D 的平方成正比,通光面积越大则镜头所能通过的光通量越大。

因此当光圈数在最小数时,光孔最大,光通量也最大。

随着光圈数的加大,光孔变小,光通量也随之减少。

如果不考虑各种镜头透过率差异的影响,不管是多长焦距的镜头,也不管镜头的光孔直径有多大,只要光圈数值相同,它们的光通量都是一样的。

对照相机镜头而言,F 数是个特别重要的参数,F 数越小,镜头的适用范围越广。

与目视光学系统相比,照相物镜同时具有大相对孔径和大视场,因此,为了使整个象面都能看到清晰的并与物平面相似的象,差不多要校正所有七种象差。

照相物镜的分辨率是相对孔径和象差残余量的综合反映。

在相对孔径确定后,制定一个既满足使用要求,又易于实现的象差最佳校正方案。

为方便起见,往往采用“弥散圆半径”来衡量象差的大小,最终则以光学传递函数对成象质量作出评价。

近年来兴起的数位相机镜头同上述的传统相机镜头的特性和设计评价上大同不异,其主要差别有:1.相对孔径较传统相机大。

2.较短的焦距,使得景深范围增大。

可根据视场角的大小算出相当传统相机镜头的焦距值F’=43.266/(2*tgω)。

3.较高的分辨率,根据光电器件的PIXEL 的大小,一般数位镜头光学设计要达到1/(2*PIXEL)线对。

二、投影镜头投影物镜是将被照明的物成一明亮清晰的实像在屏幕上,一般讲,像距比焦距大的多,所以物平面在投影物镜物方焦平面外侧附近。

投影物镜的放大率是测量精度、孔径大小、观测范围和结构尺寸的的重要参数。

放大率愈大,测量精度愈高,物镜孔径愈大。

当工作距离一定时,放大率愈大,共轭距愈大,投影系统结构尺寸越大。

由于其是起放大作用,自光学知识可知,像面中心照度与相对孔径平方成正比,可用增大相对孔径的方法来增加象面照度。

液晶式投影机上所用的投影镜头同传统的投影物镜的区别:1.相对孔径较大。

2.出瞳距长,即需要设计成近远心光路。

3.工作距离长。

4.解像力高.5.畸变要求高.以上几点,皆使得用于LCD 投影机上的投影物镜较传统的要复杂的多,一般要10 个镜片左右,而传统的一般只要3 个镜片就能达到。

三、扫描镜头扫描物镜可用三个光学特性来表示,即相对孔径、放大率和共轭距。

放大率是扫描物镜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一般物体大小是固定的,故放大率愈小,意味着镜头的像面愈小,焦距也就愈短,相对来讲扫描系统结构可以做的更小,但同时要求镜头的解像力也愈高。

共轭距是指物像之间的长度,对镜头来讲,一般希望其愈长愈好,共轭距愈短,意味着镜头愈难设计(视场角增大)。

其原理图同照相物镜一样,是一个缩小的过程。

扫描物镜的设计特点:1.扫描物镜属于小孔径小象差系统,要求的光学解像力较高。

2.由于光电器件的原因,不仅要校正白光(混合光)的象差,同时需要考虑R、G、B 三种独立波长的象差。

3.严格校正畸变象差。

数码相机基础知识之镜头焦距与人类的眼睛一样,数码照相机通过镜头来摄取世界万物,人类的眼睛如果焦距出现误差(近视眼),则会出现无法正确的分辨事物,同样作为数码相机的镜头,其最主要的特性也是镜头的焦距值。

镜头的焦距不同,能拍摄的景物广阔程度就不同,照片效果也迥然相异。

如果您经常使用普通的35毫米相机,对相机的镜头焦距应该会有基本的认识,比如一般使用35毫米左右的镜头拍摄风景、纪念照,而用80毫米左右的镜头拍证件照所需要的“大头像”。

与传统的相机相比,由于数码相机使用CCD感光器件,因而其镜头上标明的焦距通常是5. 0毫米、10毫米等等,在普通的35毫米相机上一般都使用超广角或鱼眼镜头了,而数码相机厂家一般使用的镜头只是相当于35毫米相机的小广角镜头。

我们不难看出,对于相同的成像面积,镜头焦距越短视角就越大;而对于同样焦距的镜头而言,成像面积越小,镜头的视角也越小。

35毫米相机的成像面积等于135胶卷的感光面积———标准的36×24毫米,数码相机使用CCD传感器代替了传统相机中胶卷的位置,它的面积却有好几种规格,从高档专业相机的18.4×27.6毫米到普通数码相机的2/3、1/2、1/3甚至1/4英寸各不相同。

也就是说,同样的镜头,在有的数码相机上是广角效果,但在别的相机上可能就变成了标准镜头。

看来,我们要依靠焦距值来区分数码相机镜头的视角是很不方便的,所以数码相机厂家通常都会提供一个容易比较的相对值,也就是标出与数码相机镜头视角相同的35毫米相机镜头焦距,这样的对应焦距值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了。

像富士MX-500的镜头焦距是7.6毫米,对角线视角70度,相当于35毫米镜头,是个小广角;富士的MX-600装有相当于35-105毫米的小广角变焦镜头。

我们在评价与选购数码相机时,也只要参考换算到3 5毫米相机的镜头焦距就可以了,镜头具体的实际焦距是多少,与我们基本无关,您也无法去具体核算,其实数码相机得光学变焦的倍数就基本上能够反应这个指标,虽然不同型号的数码相机会有一定的差别,但差别不会太大,如果您不是很刻意的追求具体的相当于35毫米相机的对应焦距,参照数码相机的光学变焦的倍数,一般就可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