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位数众数.2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中位数与众数

合集下载

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2《数据的集中趋势》20.2.1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

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2《数据的集中趋势》20.2.1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

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2《数据的集中趋势》20.2.1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2《数据的集中趋势》20.2.1中位数和众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平均数、方差等统计量之后,进一步研究数据集中趋势的内容。

本节内容通过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它们在描述数据集中趋势方面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究中位数和众数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平均数、方差等统计量的概念和方法,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基础。

但中位数和众数与平均数有所不同,它们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能更好地反映数据的一般水平。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掌握它们的求法,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掌握求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能正确运用它们描述数据集中趋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处理数据的能力,提高数据分析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够充分利用数据信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性质和求法。

2.难点: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描述数据集中趋势方面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板书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组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讲解:介绍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通过实例讲解它们的求法,让学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描述数据集中趋势方面的作用。

3.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名师总结)

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名师总结)

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知识点1】正确理解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一、平均数: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的特征数,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一个数据都有关系,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化都会引起平均数的变化.例1:有四个数每次取三个数,算出它们的平均数再加上另一个数,用这种方法计算了四次,分别得到以下四个数:86, 92, 100, 106, 那么原4个数的平均数是________ .例2:有几位同学参加语文考试,赵峰的得分如果再提高13分,他们的平均分就到达90分,如果赵峰的得分降低5分,他们的平均分就只得87分,那么这些同学共有________人.例3:有5个数,其平均数为138,按从小到大排列,从小端开始前3个数的平均数为127,从大端开始顺次取出3个数,其平均数为148,那么第三个数是_______ .例4:某5个数的平均值为60,假设把其中一个数改为80,平均值为70,这个数是________ .例10:某人沿一条长为12千米的路上山,又从原路返回,上山的速度是2千米/小时,下山的速度是6千米/小时。

那么,他在上山和下山的全过程当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例11:假设不选择教材中的引入问题,也可以替换成更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例,下举一例可供借鉴参考。

求该校初二年级在这次数学考试中的平均成绩?二、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一组数据的众数.一组数据中的众数有时不唯一.众数着眼于对各数出现的次数的考察,这就告诉我们在求一组数据的众数时,既不需要排列,又不需要计算,只要能找出样本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一个〔或几个〕数据就可以了.当一组数据中有数据屡次重复出现时,它的众数也就是我们所要关心的一种集中趋势.注:众数是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是一组数据中的原数据,而不是相应的次数.众数有可能不唯一,注意不要遗漏.例12:在一次数学测验中,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分数分别是90、x 、90、70,假设这四个同学得分的众数与平均数恰好相等,那么他们得分的中位数是【 】A 、100 B 、90 C 、80 D 、70 例13:当5个整数从小到大排列,其中位数是4,如果这组数据的唯一众数是6,那么5个整数可能的最大的和是【 】A 、21 B 、22 C 、23 D 、24例14:10名工人,某天生产同一零件,生产到达件数是:15,17,14,10,15,19,17,16,14,12,那么这一组数据的众数是【 】A 、15 B 、17 15 C 、14 D 、17 15 14 例15:〔1〕计算这9双鞋尺码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2〕哪一个指标是鞋厂最感兴趣的指标?哪一个指标是鞋厂最不感兴趣的?三、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处在最中间的一个数〔或处在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一组数据中的中位数是唯一的. 注:求中位数要先把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可以从小到大,也可以从大到小.如果数据个数n 为奇数时,第21+n 个数据为中位数;如果数据个数n 为偶数时,第2n 、12+n 个数据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例16:李大伯承包了一个果园,种植了100棵樱桃树,今年已进入收获期.收获时,从中任选并采摘了10棵树的樱桃,分别称得每据调查,市场上今年樱桃的批发价格为每千克15元.用所学的统计知识估计今年此果园樱桃的总产量与按批发价格销售樱桃所得的总收入分别约为【 】A .200千克,3000元B .1900千克,28500元C . 2000千克,30000元D .1850千克,27750元〔1〕该班学生每周做家务劳动的平均时间是多少小时?〔2〕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分别是多少?〔3〕请你根据〔1〕、〔2〕的结果,用一句话谈谈自己的感受.【知识点2】极差、方差和标准差极差、方差和标准差都是用来研究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的,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范围或波动大小的量.一、极差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即极差=最大值-最小值.极差能够反映数据的变化范围,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极差.如一支足球队队员中的最大年龄与最小年龄的差,一个公司成员中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的差等都是极差的例子.极差是最简单的一种度量数据波动情况的量,它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大.二、方差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波动大小的特征的量.它是指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与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它反映的是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 求一组数据的方差可以简记先求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求平均数.一组数据x 1、x 2、x 3、…、x n 的平均数为x ,那么该组数据方差的计算公式为:])()()[(1222212x x x x x x nS n -++-+-= . 例18:数据0、1、2、3、x 的平均数是2,那么这组数据的极差和标准差分别是【 】A 4,2B 4,2C 2,10D 4,10三、标准差在计算方差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方差的数量单位与原数据的单位不一致,在实际的应用时常常将求出的方差再开平方,此时得到量为这组数据的标准差.即标准差=方差. 例19:数据90,91,92,93的标准差是【 】〔A 〕 2 〔B 〕54 〔C 〕54 〔D 〕52✪注意:极差、方差、标准差的关系方差和标准差都是用来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情况的量,常用来比拟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两组数据中极差大的那一组并不一定方差也大.在实际问题中有时用到标准差,是因为标准差的单位和原数据的单位一致,且能缓解方差过大或过小的现象.例20:从甲、乙两种玉米苗中各抽10株,分别测得它们的株高如下:〔单位:cm 〕甲: 21 42 39 14 19 22 37 41 40 25乙: 27 16 40 41 16 44 40 40 27 44(1)根据以上数据分别求甲、乙两种玉米的极差、方差和标准差.(2)哪种玉米的苗长得高些;(3)哪种玉米的苗长得齐.例21:市体校准备挑选一名跳高运发动参加全市中学生运动会,对跳高运动队的甲、乙两名运发动进行了8次选拔比赛.他们的成绩〔单位:m 〕如下:甲:1.70 1.65 1.68 1.69 1.72 1.73 1.68 1.67乙:1.60 1.73 1.72 1.61 1.62 1.71 1.70 1.75(1)甲、乙两名运发动的跳高平均成绩分别是多少?(2)哪位运发动的成绩更为稳定?(3)假设预测,跳过1.65m 就很可能获得冠军,该校为了获得冠军,可能选哪位运发动参赛?假设预测跳过1.70m 才能得冠军呢?。

中位数与众数(二)课件

中位数与众数(二)课件
众数较高,说明高分段的学生较多。
在选择住宿时,如果一家酒店的中位数 评分较高,说明该酒店的整体服务水平 较高;如果众数评分较高,说明该酒店
的服务水平比较稳定。
在购物时,如果一个商品的中位数评价 较高,说明该商品的质量和性能较好; 如果众数评价较高,说明该商品很受欢
迎。
05
中位数与众数的优缺点分析
中位数的优点与缺点
众数的特性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 多的数值,反映了数据的集中 趋势。
众数不一定是唯一的,可能存 在多个众数。
在一组数据中,众数与中位数 、平均数等其他统计量不同, 它不受数据中极端值的影响。
03
中位数与众数在实际中的应用
中位数在统计学中的应用
确定数据的集中趋势
分类数据排序
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最中间的数值, 可以用来描述数据集的中心趋势。
揭示数据分布规律
通过分析中位数和众数,可以了解数据分布的规律和特点,从而为 决策提供依据。
辅助决策制定
在商业、科研、社会等领域,中位数和众数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 数据,辅助制定决策。
中位数与众数未来的发展趋势
数据分析领域的应用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中位数和众数作为基础统计量,将在数 据分析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众数不一定是唯一的 ,可能存在多个众数 。
它反映了数据的集中 趋势,即多数数据的 取值情况。
众数的计算方法
01
02
03
观察法
通过观察数据,直接找出 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即为 众数。
频数统计法
统计每个数值出现的次数 ,众数即为出现次数最多 的数值。
公式法
对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可以使用公式计算众数 。
04

什么是中位数,众数,平均数

什么是中位数,众数,平均数

什么是中位数,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又称中点数,中值。

中数是按顺序排列的一组数据中居于中间位置的数;众数是统计学名词,在统计分布上具有明显集中趋势点的数值,代表数据的一般水平;平均数是指在一组制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

什么是中位数,众数,平均数中位数:把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最中间的那个数就是中位数。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量多的那个数,众数可以是多个。

平均数:一组数据之和,除以这组数的个数,所得的结果就是平均数。

中位数,众数,平均数的作用中位数:表示数据的中等水平。

中位数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它没有影响;它是一组数据中间位置上的代表值,不受数据极端值的影响。

众数:表示数据的普遍情况。

与数据出现的次数有关,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的频率的考察,其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其缺点是具有不惟一性。

平均数:表示数据的总体水平。

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

主要缺点是易受极端值的影响,这里的极端值是指偏大或偏小数,当出现偏大数时,平均数将会被抬高,当出现偏小数时,平均数会降低。

中位数,众数,平均数怎么求1.中位数:将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个数是奇数,则处于最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它的求出不需或只需简单的计算。

2.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不必计算就可求出。

3.平均数:用所有数据相加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需要计算才得求出。

(在选手比赛成绩统计中通常会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以示公平)。

中位数和众数ppt

中位数和众数ppt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即 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就是众数。
中位数与众数应用的场景
中位数通常用于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或中心位置,但不 考虑数据的偏斜程度。
众数则通常用于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或分布特征,可以 反映一组数据的峰值所在。
中位数与众数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
在数据分析中,中位数和众数都可以用于描述数 据的特征和分布情况,但侧重点不同。
能够反映数据的分布情况
中位数可以反映数据的分布情况,如果数据分布较为集中,则中位数能够更好地反映数据 的集中趋势,如果数据分布较为分散,则中位数可能无法代表数据的集中趋势。
比率和相对大小关系
当一组数据中有一些数值重复出现时,中位数可能会更关注这些重复出现的数值,而众数 则会更关注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03
众数的定义和计算
众数的定义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在一组数据中,如果某个数值出现的次数比其他数值多,那么这个数值就是众数。 众数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数值。
众数的计算方法
计数法
逐个统计数据中每个数值出现的次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即为众数。
公式法
根据众数的定义,利用数学公式计算众数。
此外,还可以探讨如何利用中位数和 众数的特性进行数据预处理、异常值 检测等方面的研究。
THANKS
感谢观看
•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计算方法、性质和实际应用。首先,我们将给出中位数和众数 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介绍它们的简单性质。接着,我们将通过实例来具体说明中位数和众数在各个领域 中的应用,并解释如何利用中位数和众数来解决实际问题。最后,我们将对中位数和众数的优缺点进行总 结,并提供一些拓展性的建议。
在实际应用中,中位数和众数可以用于不同领 域的数据分析,例如金融、医学、社会学等。

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2《数据的集中趋势》20.2.1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2《数据的集中趋势》20.2.1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2《数据的集中趋势》20.2.1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2《数据的集中趋势》20.2.1中位数和众数是研究数据集中趋势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通过引入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数据的一种描述方法,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特征。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探究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及其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分析数据的新视角。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初步掌握了平均数的概念,能理解数据有高低之分,但对于数据集中趋势的认识尚浅。

此外,学生对于中位数和众数的实际应用可能较为陌生,因此需要通过实例分析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求法。

2.能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求法及应用。

2.难点: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激发学生的思考。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数据,用于引导学生探究。

2.制作课件,展示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及应用。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班级成绩单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数据的集中趋势,提出问题:“如果你是这个班的老师,你想知道这个班学生的成绩集中在哪里?”从而引出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通过具体的数据实例,让学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组数据,求出中位数和众数,并解释其含义。

2022年《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优秀教案

2022年《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优秀教案

第3章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一、知识结构与回忆一组数据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及举例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 n把错误!〔X1X2…X n〕叫做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如某中外合资企业要招工,测试内容为数学、语文、外语三门文化课的综合成绩,总分值都为100分,且这三门课分别按25%、25%、50%的比例计入总成绩,这样计算出的成绩为数学,语文、外语成绩的加权平均数,25%、25%、50%分别是数学、语文、个数中,1出现f1次,2出现f2次,3出现f3次,… … n出现f n次,〔其中f1f2f3……f n=n〕,这n个数的平均数可表示为:中位数就是把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数〔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就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如3,2,3,5,3,4中3是众数一组数据中的中位数是惟一的;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2、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特征〔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表示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平均数〔2〕平均数能充分利用数据提供的信息,在生活中较为常用,但它容易受极端数字的影响,且计算较繁〔3〕中位数的优点是计算简单,受极端数字影响较小,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字的信息〔4〕众数的可靠性较差,它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求法简便,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3、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算术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情况,加权平均数包含算术平均数,当加权平均数中的权相等时,就是算术平均数4、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当所处理的数据较多时,手工计算的效率较低,运用计算器和计算机的方法就能迅速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对数据的讨论和对结果实际意义的解释.5、方差和标准差方差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可采取许多方法,在统计中常先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再求这组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和的平均数,用这个平均数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大小:设在一组数据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那么我们求它们的平均数,即用标准差有些情况下,需用到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即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标准差它也是一个用来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重要的量4、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方差当所处理的数据较多时,手工计算的效率较低,运用计算器和计算机的方法就能迅速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对数据的讨论和对结果实际意义的解释.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方差就能很好地解决二、全章综合剖析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程度的特征数,只是描述的角度不同,其中以平均数运用最为广泛,应当注意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合理选用,防止平均数的误用这三个量的各自特点是: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引起相应平均数的变动,这说明平均数充分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信息中位数的大小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当将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据为中位数,于是局部数据的变动 对中位数没有影响,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常用它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众数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的频数的考察,因此求一组数据的众数既不需要计算,也不需要排序,而只要数出出现次数较多的数据的频数就行了,众数的大小仅与一组数据中的局部数据有关,当一组数据中有不少数据屡次重复出现时,它的众数也往往是我们关心的一种集中趋势极差、方差与标准差是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它们是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稳定性的一般而言,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三、例题精讲类型之一 求平均数及应用例1 两组数据1,2,3,…n 和1,2,3,…n 的平均数分别为,,求〔1〕21,22,23…2n 的平均数 〔2〕211,221,231…2n 1的平均数〔3〕11,22,33…nn 的平均数 分析:化单纯的知识记忆为理解记忆〔1〕的平均数为2;〔2〕的平均数为21; 〔3〕的平均数为例2 一家公司对A 、B 、C 三名应聘者进行了创新、综合知识和语言三项素质测试,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测试成绩 测试工程 7074 50 综合知识 67 85 72 创新C B A〔1〕如果根据三项测试的平均成绩确定录用人选,你选谁?〔2〕根据实际需要,公司给出了选人标准:将创新、综合知识和语言三项测试得分按4:3:1的比例确定各人的测试成绩你选谁?解:〔1〕A的平均成绩为70分B的平均成绩为68分C的平均成绩为68分由70>68,故A将被录用〔2〕根据题意,A的成绩为分B的成绩为分C的成绩为分因此候选人B将被录用说明:当条件变化时,应注意平均数的不同求法类型之二求中位数与众数例3 在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青岛姑娘张娟娟为代表团夺得了历史上首枚奥运会射箭金牌,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下表记录了她在备战奥运会期间的一次训练成绩〔单位:环〕: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得:张娟娟这次训练成绩的中位数是环,众数是环.说明:考查众数、中位数概念注意有时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求中位数时要排序答案:9,9类型之三中位数与众数的实际应用例 4 某校学生会干部对校学生会倡导的“助残〞自愿捐款活动进行抽样调查,得到一组学生捐款情况的数据,以下图是根据这组数据绘制的统计图,图中从左到右各长方形高度之比为3∶4∶5∶8∶2,又知此次调查中捐15元和2021人数共39人.〔1〕他们一共抽查了多少人?捐款数不少于2021概率是多少?〔2〕这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各是多少?〔3〕假设该校共有2310名学生,请估算全校学生共捐款多少元?图1解:〔1〕设捐15元的人数为5,那么根据题意捐2021人数为8.∴5+8=39,∴=3∴一共调查了3+4+5+8+2=66〔人〕∴捐款数不少于2021概率是.〔2〕由〔1〕可知,这组数据的众数是2021〕,中位数是15〔元〕.〔3〕全校共捐款〔9×5+12×10+15×15+24×2021×30〕÷66×2310=36750〔元〕说明:方程思想是数学的根本思想之一,数型结合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例 5 为了普及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某中学组织了环保知识竞赛活动,初中三个年级根据初赛成绩分别选出了10名同学参加决赛,这些选手的决赛成绩〔总分值为100分〕如下表所示:〔1〕请你填写下表:〔2〕请从以下两个不同的角度对三个年级的决赛成绩进行分析:①从众数和平均数相结合看〔分析哪个年级成绩好些〕;②从平均数和中位数相结合看〔分析哪个年级成绩好些〕〔3〕如果在每个年级参加决赛的选手中分别选出3人参加总决赛,你认为哪个年级的实力更强些?并说明理由分析: 由所给的信息求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并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区别与联系;并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宜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对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与现象做出一定的评判解:〔1〕〔2〕①∵平均数都相同,初二年级的众数最高,∴初二年级的成绩好一些;②∵平均数都相同,初一年级的中位数最高,∴初一年级的成绩好一些〔3〕∵初一、初二、初三各年级前三名学生决赛成绩的平均分分别是93分、91分、94分,∴从各年级参加决赛的选手中分别选出3人参加总决赛,初三年级的实力更强一些类型之四极差、方差或标准差的实际应用例6 某农科所在8个试验点,对甲、乙两种玉米进行比照试验,这两种玉米在各试验点的亩产量如下〔单位:千克〕甲:450 460 450 430 450 460 440 460乙:440 470 460 440 430 450 470 440在这个试验点甲、乙两种玉米哪一种产量比拟稳定?剖析:我们可以算极差甲种玉米极差为460-430=30千克;乙种玉米极差为470-430=40千克所以甲种玉米较稳定还可以用方差来比拟哪一种玉米稳定甲2=100,乙2=2021甲2<乙2,所以甲种玉米的产量较稳定 四、中考链接 1、〔 〕.一名射击运发动连续打靶8次,命中的环数如图2所示,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分别为〔 〕A .9与8B .8与9C .8与D .与9答案C 2、〔烟台市〕某校初一年级有六个班,一次测试后,分别求得各个班级学生成绩的平均数,它们不完全相同,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一定在这六个平均成绩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B .将六个平均成绩之和除以6,就得到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C .这六个平均成绩的中位数就是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D .这六个平均成绩的众数不可能是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答案 A3、南充一组数据2,1,,7,3,5,3,2的众数是2,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 .2B .2.5C .3D .5答案 B图2 7 8 9 104、〔甘肃省白银市〕某校八年级32021生在电脑培训前后各参加了一次水平相同的考试,考试成绩都以同一标准划分成“不及格〞、“及格〞和“优秀〞三个等级.为了了解电脑培训的效果,用抽签方式得到其中32名学生培训前后两次考试成绩的等级,并绘制成如图14的统计图,试结合图形信息答复以下问题: 1 这32名学生培训前后考试成绩的中位数所在的等级分别是 、 ;〔2〕估计该校整个八年级学生中,培训后考试成绩的等级为“及格〞与“优秀〞的学生共有多少名?提示:〔1〕不及格,及格; 〔2〕抽到的考生培训后的及格与优秀率为〔168〕÷32=75%, 由此,可以估计八年级32021生培训后的及格与优秀率为75%. 所以,八年级32021生培训后的及格与优秀人数为75%×3202140.5、〔遂宁〕“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在今年的慈善一日捐活动中,济南市某中学八年级三班50名学生自发组织献爱心捐款活动.班长将捐款情况进行了统计,并绘制成了统计图.根据右图提供的信息,捐款金额..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 .20210 B .30、2021.30、30 D .20210答案 C6、〔烟台市〕某市教育行政部门为了了解初一学生每学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随机抽样调查了某校初一学生一个学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天数,并用得到的数据绘制了下面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如图〕.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答复以下问题:图14 272天 3天 4天 5天 6天 7天 时间〔1〕求出扇形统计图中的值,并求出该校初一学生总数;〔2〕分别求出活动时间为5天、7天的学生人数,并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3〕求出扇形统计图中“活动时间为4天〞的扇形所对圆心角的度数;〔4〕在这次抽样调查中,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多少?〔5〕如果该市共有初一学生6000人,请你估计“活动时间不少于4天〞的大约有多少人?提示:〔1〕a=25%.初一学生总数:2021人〕.〔2〕活动时间为5天的学生数:50〔人〕.活动时间为7天的学生数:10〔人〕.频数分布直方图〔略〕〔3〕活动时间为4天的扇形所对的圆心角是1080〔4〕众数是4天,中位数是4天.〔5〕该市活动时间不少于4天的人数约是4500〔人〕.7、为了考察某班普通话测试情况,从中抽查了10人的成绩如下〔单位:分〕:87,90,98,74,89,90,85,80,90,93.〔1〕这个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各是什么?〔2〕这个问题中,样本平均数、方差、标准差各是多少并估计总体平均数、方差、标准差?〔平均数精确到1分,标准差保存三个有效数字〕.分析:〔1〕利用总体是所要考查对象的全体,个体是总体中每一个考查对象,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局部个体,即可得到答案;〔2〕利用样本平均数、方差、标准差估计总体即可.解答:〔1〕总体是某班普通话测试成绩,个体是某班每个学生的普通话成绩,样本是抽查的10人的普通话成绩.〔2〕样本平均数=〔87909874899085809093〕÷10=876÷10=〔分〕,方差=[〔〕2〔〕2〔〕2〔〕2〔〕2〔〕2〔〕2〔〕2〔〕2〔〕2]÷10=,标准差≈,因此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是分,方差是,标准差是.四、课堂小结在本节的复习中,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集中和离散趋势指标

集中和离散趋势指标

集中和离散趋势指标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将介绍集中和离散趋势指标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集中趋势指标和离散趋势指标是统计学中常用的分析工具,用于描述和度量数据集中和离散程度的重要指标。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经常遇到需要描述和分析数据集中和离散程度的情况。

集中趋势指标主要关注数据的中心值,用于度量数据集中在何处,以及数据的均匀分布程度。

而离散趋势指标则用于度量数据的分散程度,即数据的离散程度有多大。

集中趋势指标和离散趋势指标在统计学、经济学、金融学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例如,在统计学中,我们常常使用平均值、中位数、众数等指标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而方差、标准差、极差等指标则用于度量数据的离散趋势。

本文将分别介绍集中趋势指标和离散趋势指标的定义和解释,并列举一些常见的集中趋势指标和离散趋势指标的示例。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应用和分析,我们能够更加客观地了解数据的分布特征,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提供依据。

在下一章节的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集中趋势指标和离散趋势指标的定义、计算方法和使用场景。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对集中和离散趋势指标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能够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这些指标,提高数据分析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接下来,我们将开始介绍集中趋势指标的相关内容,包括定义和解释等方面的内容。

敬请关注!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文将围绕集中和离散趋势指标展开讨论。

首先,在引言部分进行概述,介绍集中和离散趋势指标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然后,通过分析文章目录可以看出,正文部分将重点介绍集中趋势指标和离散趋势指标,包括它们的定义和解释以及常见的指标类型。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集中趋势指标和离散趋势指标的应用进行总结。

具体而言,在正文部分,我们会首先介绍集中趋势指标,包括其定义和解释。

随后,会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集中趋势指标,例如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数据集中在某个位置或数值上的趋势,有助于我们对数据的整体特征进行理解和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第26讲_中位数和众数 讲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第26讲_中位数和众数 讲义

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第26讲:中位数和众数一:知识点讲解知识点一:中位数➢定义: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意义:中位数是刻画一组数据“中等水平”的一个代表,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唯一的➢求法:1.把数据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排列2.确定这组数据的个数3.当数据是奇数个时,取最中间的一个数作为中位数;当数据是偶数个时,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作为中位数例1:求数据2、3、14、16、7、8、10、11、13的中位数例2:10名工人某天生产同一种零件的个数是15、17、14、10、15、19、17、16、14、12。

求这一天10名工人生产零件的中位数。

知识点二:众数➢定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意义:众数是刻画一组数据“大多数水平”的重要代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众数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求法:众数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而不是出现次数,若一组数据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数据出现的次数并列最多,则这些数据都是众数,故众数可能不止一个。

例3:一组数据2、3、x、5、7的平均数是4,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知识点三: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综合➢平均数✧优点:平均数能充分利用各数据提供的信息,在实际生活中常用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

✧缺点:在计算平均数时,所有的数据都参与运算,所以它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中位数✧优点:中位数不受个别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一般用中位数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

✧缺点:不能充分地利用各数据的信息。

➢众数✧优点:众数考察的是各数据所出现的频数,其大小只与部分数据相关,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众数往往更能反映问题。

✧缺点:当各数据重复出现的次数大致相等时,它往往就没有什么特别意义。

第3章《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知识讲练(学生版)

第3章《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知识讲练(学生版)

2023-2024学年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章节知识讲练知识点01:平均数一般地,如果有n 个数,那么=12+nx x x n++…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读作“x 拔”.通常,平均数可以用来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细节剖析: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 有关系,其中任一数据的变动都会引起 的变动,所以平均数容易受到 的影响.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不仅与这组数据中 的值有关,而且与各个数据的 叫做权.按照这种方法求出的平均数,叫做 .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若数据出现次,出现次,出现次……出现次,这12n x ,x ,x ,…x x 1x 1f 2x 2f 3x 3f k x k f组数据的平均数为,则 (其中n=+++…+) “权”越大,对平均数的影响就 .加权平均数的分母恰好为细节剖析:(1)越大,表示的个数越多,“权”就越重,也就越 .(2)加权平均数实际上是算术平均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平均数的知识点02:众数和中位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当一组数据中有较多的重复数据时,常用众数来描述细节剖析:(1)一组数据的众数一定出现在这组数据中;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 (2)众数是一组数据中 据而不是一般地,将一组数据按 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那么处于 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那么处于 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当一组数据中 ,通常用中位数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细节剖析:(1)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的;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不一定出现在这组数据中. (2)由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可以知道中位数以上和以下的数据知识点03: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联系与区别联系: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反映了区别:平均数容易受 的影响;中位数与 有关,个别数据的波动对 没影响;众数主要研究各 ,当一组数据中 出现时,可用众数来描述.在一组存在极端值的数据中,用 作为表示这组数据特征的统计量有时会更贴近实际.x 1f 2f 3f k f k f k x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2分)1.(2分)(2023•新吴区二模)已知一组数据:2019、2021、2023、2023、2024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2022、2023 B.2022、2022 C.2023、2022 D.2023、20232.(2分)(2023•锡山区校级三模)为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2﹣2035年)》,某校举行了科学素质知识竞赛,进入决赛的学生共有10名,他们的决赛成绩如表所示:则这10名学生决赛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决赛成绩/分100 95 90 85人数/名 1 4 2 3A.92.5,95 B.95,95 C.92.5,93 D.92.5,1003.(2分)(2023•泗洪县二模)已知一组数据:6,3,8,x,7,它们的平均数是6,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6 B.2 C.8 D.74.(2分)(2022秋•太仓市期末)在对某样本进行方差计算时,所用公式为:,则该样本容量为()A.7 B.14 C.10 D.175.(2分)(2023•秦淮区二模)甲、乙两名同学5次数学成绩如图,他们成绩的方差和的大小关系是()A.B.C.D.无法确定6.(2分)(2023•淮安区校级二模)超市里五种型号的书包价格分别为50,60,80,90,110(单位:元),降价促销后,每种型号书包价格都降了10元.降价前的五个数据与降价后的五个数据相比,不变的是()A.众数B.中位数C.方差D.平均数7.(2分)(2023•邗江区二模)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救助重灾区.某校某小组7名同学积极捐出自己的零花钱支援灾区,他们捐款的数额分别是(单位:元):100,45,100,40,100,60,155.下面有四个推断:①这7名同学所捐的零花钱的平均数是150;②这7名同学所捐的零花钱的中位数是100;③这7名同学所捐的零花钱的众数是100;④由这7名同学所捐的零花钱的中位数是100,可以推断该校全体同学所捐的零花钱的中位数也一定是100.所有合理推断的序号是()A.①③B.②③C.②④D.②③④8.(2分)(2023•兴化市一模)第1组数据为:0、0、0、1、1、1,第2组数据为:、,其中m、n是正整数下列结论:①当m=n时,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相等;②当m>n时,第1组数据的平均数小于第2组数据的平均数;③当m<n时,第1组数据的中位数小于第2组数据的中位数;④当m=n 时,第2组数据的方差小于第1组数据的方差.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9.(2分)(2023•东海县一模)某班有40人,一次体能测试后,老师对测试成绩进行了统计.由于小亮没有参加本次集体测试,因此计算其他39人的平均分为90分,方差s2=41.后来小亮进行了补测,成绩为90分,关于该班40人的测试成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分不变,方差变大B.平均分不变,方差变小C.平均分和方差都不变D.平均分和方差都改变10.(2分)(2022秋•亭湖区期末)随着网络的发展,在节日期间长辈们往往用抢微信红包的形式发放红包,下表是某班同学们在春节期间所抢的红包金额进行统计的结果表:金额(元)20 30 50 100 200a人数(人) 5 16 10 6 5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红包金额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16元,50元B.30元,30元C.30元,40元D.30元,50元二.填空题(共1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2分)11.(2分)(2023•工业园区校级模拟)某同学在今年的中考体育测试中选考跳绳.考前一周,他记录了自己五次跳绳的成绩(次数/分钟):247,253,247,255,263.这五次成绩的中位数是.12.(2分)(2023•宝应县校级三模)小王统计了一周家庭用水量,绘制了如图的统计图,那么这周用水量的众数是.13.(2分)(2023•宿城区校级模拟)甲、乙、丙、丁四名射击运动员进行射击测试,每人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单位:环)及方差S2(单位:环 2)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的数据,要从中选择一名成绩好且发挥稳定的运动员参加比赛,应选择.甲乙丙丁8 9 9 9s2 314.(2分)(2023•雨花台区校级模拟)上表是某少年足球俱乐部学员的年龄分布,其中一个数据被遮盖了.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13.5岁,则这个俱乐部共有学员人.15.(2分)(2023•邗江区校级模拟)小天想要计算一组数据92,90,94,86,99,85的方差,在计算平均数的过程中,将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都减去90,得到一组新数据2,0,4,﹣4,9,﹣5,记这组新数据的方差为,则(填“>”,“=”或”<”)16.(2分)(2023•海陵区校级模拟)某公司要招聘一名职员,根据实际需要,从学历、能力和态度三个方面对甲、乙、丙三名应聘者进行了测试,测试成绩如右表:项目应聘者甲乙丙学历9 8 8能力7 6 8态度 5 8 5公司将学历、能力、态度按20%、m%、n%(n>20)的比例确定每个人的最终得分,并以此为依据最终丙被录取,则m的取值范围是.17.(2分)(2023•清江浦区校级三模)小云统计了一周家庭用水量,绘制了如图的统计图,那么这周用水量的中位数是.18.(2分)(2023•广陵区校级四模)在对某样本进行方差计算时,计算的公式是:,该样本的样本容量是.19.(2分)(2022•扬州模拟)某次数学测试,某班一个学习小组的六位同学的成绩如下:84、75、75、92、86、99,则这六位同学成绩的中位数是.20.(2分)(2022秋•玄武区期中)超市决定招聘广告策划人员一名,某应聘者三项素质测试的成绩如表:测试项目创新能力综合知识语言表达测试成绩(分70 80 90数)将创新能力、综合知识和语言表达三项测试成绩按5:3:2的比例计入总成绩,则该应聘者的总成绩是分.三.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60分)21.(6分)(2022秋•亭湖区校级期末)某校举行了“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主题知识竞赛活动,八(1)、八(2)班各选取五名选手参赛.两班参赛选手成绩依次如下:(单位:分)八(1)班:8,8,7,8,9八(2)班:5,9,7,10,9学校根据两班的成绩绘制了如下不完整的统计表:班级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八(1)8 b c八(2)a9 9根据以上信息,请解答下面的问题:(1)填空:a=,b=,c=.(2)已知八(1)班比赛成绩的方差是0.4,请你计算八(2)班比赛成绩的方差,并从方差的角度分析哪个班级成绩更稳定.22.(6分)(2023•广陵区校级模拟)气象学上,将某一天及其前后各两天的“日平均气温”的平均数称为“5天滑动平均气温”,由这两种数值可以确定“入夏日”.例如:2021年泰州市从5月8日起,“5天滑动平均气温”首次连续5天大于或等于22℃,其中5月7日的日平均气温是这5天中第一个大于或等于22℃的,则5月7日便是2021年泰州市的“入夏日”.已知我市2022年“入夏日”为图中的某一天,请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1)求2022年5月27日及其前后各两天的“5天滑动平均气温”;(2)请判断2022年的“入夏日”;(3)某媒体报道:“夏天姗姗来迟,泰州2022年的春天比去年长.”你认为这样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泰州市2021年、2022年的入春时间分别是2月1日和2月27日)23.(8分)(2023•东海县二模)某教育部门为了解本地区中小学生参加家庭劳动时间的情况,随机抽取该地区1200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将调查问卷和结果描述如表:调查问卷(部分)1.你每周参加家庭劳动时间大约是_____h.如果你每周参加家庭劳动时间不足2h,请回答第2个问题;2.影响你每周参加家庭劳动的主要原因是_____(单选).A.没时间;B.家长不舍得;C.不喜欢;D.其它中小学生每周参加家庭劳动时间x(h)分为5组:第一组(0≤x<0.5),第二组(0.5≤x<1),第三组(1≤x<1.5),第四组(1.5≤x<2),第五组(x≥2).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调查中,中小学生每周参加家庭劳动时间的中位数落在第组;(直接写出答案)(2)在本次被调查的中小学生中,选择“不喜欢”的人数是;(直接写出答案)(3)该教育部门倡议本地区中小学生每周参加家庭劳动时间不少于2h,请结合上述统计图.对该地区中小学生每周参加家庭劳动时间的情况作出评价,并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24.(8分)(2023•南京三模)对小明家去年8月份至今年4月份的月用水量以及当地这9个月的月平均气温进行了统计,得到如所示的统计图表.小明家去年8月份至今年4月份的月用水量统计表月份用水量(吨)8 329 3010 1811 1012 81 52 83 114 13(1)求小明家去年8月份至今年4月份的月平均用水量;(2)据有关部门预计,今年5月份当地平均气温为16℃结合相关信息,估计今年5月份小明家的月用水量,并从两个不同角度说明理由.25.(8分)(2023•启东市二模)某校举行“疫情防控”知识问答竞赛,每班选20名同学参加比赛,根数据答对的题目数量,得分等级分为5分,4分,3分,2分,学校将八年级甲班和乙班的成绩整理并绘制成统计图.(1)请把甲班知识问答成绩统计图补充完整;(2)通过统计得到如表,请求出表中数据a,b的值:a=,b=;班级平均数(分)中位数(分)众数(分)甲班a 4 4乙班b(3)根据(2)的结果,你认为甲,乙两班哪个班级成绩更好?写出你的理由.26.(8分)(2023•亭湖区校级三模)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某校开展了以“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知识竞赛.为了解竞赛成绩,抽样调查了八、九年级部分学生的分数,过程如下:收集数据:从该校八、九年级学生中各随机抽取20名学生的分数,其中九年级的分数如下:81 83 84 8586 87 87 88 89 90 92 92 93 95 95 95 99 99 100 100整理、分析数据如下表:分数x80⩽x<85 85⩽x<90 90⩽x<95 95⩽x⩽100 八年级人数 4 6 2 8九年级人数 3 a 4 7年级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八年级91 89 97九年级91 b c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填空:a=,b=,c=;(2)样本数据中,八年级甲同学和九年级乙同学的分数都为90分,哪位同学的分数在本年级抽取的分数中从高到低排序更靠前?哪个年级分数较整齐?(说明理由)(3)如果八年级共有400人参赛,求该年级分数不低于95分的学生约有多少人.27.(8分)(2023•海门市二模)气象学上,将某一天及其前后各两天的“日平均气温”的平均数称为“5天滑动平均气温”,由这两种数值可以确定“入夏日”.例如:2021年某地区从5月27日起,“5天滑动平均气温”首次连续5天大于或等于22℃,其中5月26日的“日平均气温”是月27日及其前后各两天中第一个大于或等于22℃的,则5月26日便是2021年该地区的“入夏日”.已知该地区2022年“入夏日”为图中的某一天,请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1)求2022年5月27日的“5天滑动平均气温”;(2)直接写出2022年的“入夏日”;(3)某人说:“该地区2022年的春天比2021年长.”你认为这样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该地区2021年、2022年的入春日分别是3月23日和3月8日)28.(8分)(2022秋•广陵区校级期末)为了巩固我县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成果,某校组织了一次环保知识竞赛,每班选25名同学参加比赛,成绩分为A、B、C、D四个等级,对应的分数依次为100分、90分、80分、70分.学校将某年级的一班和二班的成绩整理并绘制如图的统计图:(1)把这一班竞赛成绩统计图补充完整;(2)根据下表填空:a=;b=;c=;平均数(分)中位数(分)众数(分)一班a b90二班80 c(3)请从平均数和中位数或众数中任选两个对这次竞赛成绩的结果进行分析.。

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特点及其应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特点及其应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特点及其应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在统计学和数据分析领域,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是常用的统计指标,用于描述和分析数据集的集中趋势。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并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本文将重点介绍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特点及其应用。

众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数值。

它可以用来反映数据的集中程度,并且适用于各种数据类型。

众数的计算相对简单,只需要统计每个数值出现的次数,然后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即可。

众数在实际应用中常用于描述一组数据的典型取值,如民意调查中的最受欢迎的候选人、销售数据中最畅销的产品等。

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排序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它不受极值的影响,更能反映数据的中间位置。

计算中位数的方法相对直观,只需要将数据排序,并确定中间位置的数值即可。

中位数在实际应用中常用于描述数据的中间水平,如家庭收入的中位数可以反映社会的平均收入水平,股票价格的中位数可以反映市场的平均估值水平等。

平均数是指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是最常用的统计指标之一。

它可以反映数据的整体水平,并且易于计算和理解。

平均数的计算非常简单,只需要将所有数值相加,然后除以数值的个数即可。

平均数在实际应用中广泛用于描述数据的均值水平,如平均工资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平均收入水平,平均成绩可以反映一个班级的整体学习水平等。

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在统计分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在不同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们能够提供关于数据集的集中趋势、分布形态和离散程度等信息,帮助我们理解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同时,在决策和预测中,这些统计指标也能够提供有用的参考,帮助我们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和预测。

本文将详细介绍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特点及其应用,并探讨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对这些统计指标的深入了解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数据分析和决策问题,并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更多的启示和方向。

数据的集中趋势 方法

数据的集中趋势 方法

数据的集中趋势方法
数据的集中趋势是指数据中的值向某个中心值靠拢的趋势。

常用的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方法有:
1. 平均数:平均数是将所有数据相加后除以数据个数得到的结果。

平均数对异常值敏感,若有异常值存在,可能会造成平均数的偏离。

2. 中位数:中位数是将数据按照大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中位数不受异常值的影响,更能反映出数据分布的中心位置。

3. 众数:众数是数据集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众数适用于离散型数据,可以展示出数据的集中程度。

4. 四分位数:四分位数是将数据按照大小排列后,分为四等份的数值。

常用的四分位数有上四分位数(将数据划分为上25%和下75%)和下四分位数(将数据划分为上75%和下25%),可以用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和数据的分散程度。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数据的类型和特点来选择使用,有助于了解数据的中心位置和数据分布的情况。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数据的集中趋势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数据的集中趋势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

《数据的集中趋势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数据的集中趋势中位数和众数》。

本节课选人教版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第一节的内容。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六个方面向大家做相关的解说。

一、教材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中位数和众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第一节的内容。

数据分析是统计的重要环节,中位数和众数是第三学段统计部分新学习的内容,它们都是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

中位数是一个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位置代表值,能够表明一组数据排序最中间的统计量。

二、学情分析对于学情的合理把握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八年级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局限,同时受到认知水平的影响,学生对权的意义和作用的理解可能会有困难,需要老师在讲解时多加以引导。

三、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这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

知识与技能:会知道中位数和众数是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量,会求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过程与方法: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理解数字的特征,体会引入中位数和众数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中位数、众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设置为:重点:会用中位数、众数刻画数据的集中趋势。

难点:对中位数和众数意义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秉承着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在结合教师对于知识讲解的同时,保证学生有充分自主思考探讨的机会。

六、教学过程为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置为以下4个环节,分别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比较辨别,理解新知——深化拓展,灵活运用——总结收获,留置作业。

集中和离散趋势

集中和离散趋势

K n(n 1) ( xi x )4 3[ ( xi x )2 ]2 (n 1) (n 1)(n 2)(n 3)s 4

分组
K
4 ( M x ) fi i i 1
k
ns
4
3
峰度系数
K=0,数据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K>O,数据呈尖峰分布 K<0,数据呈平峰分布
总体方差
2
样本方差
2 ( X X ) i i 1
N
N
2 ( x x ) i i 1 n
s2
n 1
自由度
概念

一组数据中可以自由取值的个数 当样本数据的个数为n时,若样本均值 x 确 定后,只有n-1个数据可以自由取值,其中必 有一个数据不能自由取值,所以自由度为n-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A、B两组学生成绩
6 方差和标准差
方差(Variance)

各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平方的平均数
图示 变量值 平均数 变量值 到均值 的距离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
方差的平方根 标准差越大,变量值越分散,平均数解释力越低

方差的计算公式

小结
集中-离散
众数-异众比例 中位数-极差 四分位数-四分位差 平均数-方差、标准差、标准误、离散系数 选用哪组测度指标要根据掌握的数据的类型和分 析目的来确定

小结
表1 不同层次数据的集中趋势测量指标 众数 分 定类 变量值 类 定序 连 定距 变量值 续 组中值 定比 计算 中位数 平均数

【教案】用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分析数据集中趋势

【教案】用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分析数据集中趋势

用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分析数据集中趋势【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来判断数据的集中趋势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

难点: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具体教学内容1、平均数一般地,如果有n个数据 x1, x2, x3…x n,那么就是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

用表示,读作“x拔”。

即:2、加权平均数一般地,如果在n个数据中,x1出现f1次,x2出现f2次,…x k出现f k次(这里f1+f2+…+f k=n),那么根据算术平均数公式,这n个数据的平均数可以表示为:在这个公式中,f1, f2,…f k分别表示数据x1, x2,…,x k出现的次数,或者表示x1,x2,…, x k在总结果中的比重,称其为各数据的权(或权重),叫做这几个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3、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依次排列后,位于正中间的一个数据或正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注: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为x1, x2, x3, …, x n, 则当n为奇数时,中位数为第个数;当n为偶数时,中位数为第个数和第个数的平均数。

4、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注:如果一组数据中有两个数据出现次数相同并且都是最大,那么这两个数据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当一组数据有较多数据并且互不重复时,那么这组数据没有众数。

5、数据的集中趋势的代表为了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来代表,这三个统计量各有特点。

(1)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每一个数据均有关系,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

(2)中位数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即当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最中间的数据即为中位数。

因此,某些数据的变动对它的中位数没有影响。

当一组数据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中位数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

(3)众数着眼于对数据出现次数的考察,众数的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相关。

【个人精编】数据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笔记

【个人精编】数据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笔记

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笔记一、知识点梳理知识点1:表示数据集中趋势的代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只是描述的角度不同,其中平均数的应用最为广泛。

(1)平均数算术平均数(简称为平均数):121()n xx x x n(公式一)①一般地,如果在一组数据中,x 1出现f 1次,x 2出现f 2次,……,x k 出现f k 次,(f 1,f 2,…f k 为正整数),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当n 个数据中某些数据反复出现时,用该公式较简洁; f 1+f 2+…+f k =n (数据的总个数)。

②一般地,如果一组数据都在某个数a 上下波动时,就可以采用把原来每个数据都减去a ,得一组新数据,再算得这组新数据的平均数'x ,这样原来数据的平均数是:x =a +'x (公式三)平均数定义公式和两个简化计算公式都很重要,应根据具体情况,恰当选用。

特别的:一组数据x 1,x 2,…,x n 的平均数为x ,①若每个数据都扩大a 倍,即ax 1,ax 2,…,ax n ,则平均数也扩大a 倍,即a x ; ②若每个数据都增加b ,即x 1+b ,x 2+b ,…,x n +b ,则平均数增加b ,即x +b ; ③若每个数据都扩大a 倍后又都增加b ,则平均数也扩大a 倍后增加b ,即a x +b . 当数据组中数据较大又在某个数值左右波动或数据之间存在某种倍数关系时,利用这些规律求平均数比较直接、简便。

加权平均数在计算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根据其重要程度,分别给每个数据一个“权”,由此求出平均数叫做加权平均数。

恒量各个数据“重要程度”的数值叫做权。

相同数据的个数叫做权,这个“权”含有所占分量轻重的意思。

ω1越大,表示x 1的个数越多,于是x 1的“权”就越重。

若n 个数x 1,x 2,…,x n 的权是分别是ω1,ω2,…,ωn ,则x =nnn x x x ωωωωωω++++++ 212211① 当ω1=ω2=…=ωn ,即各项的权相等时,加权平均数就是算术平均数。

20.2.2 数据的集中趋势—中位数和众数

20.2.2 数据的集中趋势—中位数和众数
8、在一次歌咏比赛中,一位歌手歌唱结束后,8名评委量分 如下:7.8,8.1,8.2,8.1,8.2,8.0,8.1,9.9。
请你思考:用什么数据衡量该歌手的歌唱水平?
已知一组数据5,7,7,x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相等, 试确定x的值。
鞋店老板一般最关心 众数 公司老板一般以 中位数 为销售标准 裁判一般以 平均数 为选手最终得分
3
2
1
1
1
1
(1) 求销售额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2) 今年公司为了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销售额,准备采取超额 有奖的措施,请根据(1)的结果,通过比较,合理确定今年每个 销售员统一的销售额标准是多少万元?
解:(1) 平均数 = 110(3+4×3+5×2+6+7+8+10) = 5.6 (万元) 众数为 4万元
(3) 2,2,3,3,4,4
众数为2、3、4
注意: 1、众数一定在所给数据中. 2、众数可能不止一个.
中位数和众数也是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方法.
问题3:巨星公司是以生产各种模具为主的大型企业,公司销 售部有销售人员15人,销售部为了制定下年度没一位营销人员 的销售计划,统计了这15人本年度的销售情况:
11、如表是某班20名学生的某次数学成绩的统计数:
成绩/分 50 60 70 人数/个 1 4 x
80 90 y2
(1) 已知成绩的平均数为73分,求x和y的值; (2) 设此班20名学生成绩的众数为a,中位数为b,求a-b的值.
(2) 由(1)可知,x=5,y=8 ∴ 众数 a= 80, 中位数 b= 70+80 2 ∴ a-b= 80-75= 5
平均数 能充分利用利用数据提供的信息, 它的使用最为广泛, 能刻画一组数据整体的平均状态,但是不能反映个体性质, 易受 极端值(即一组数据中与其余数据差距很大的数据)的影响.

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知识讲解

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知识讲解

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知识讲解撰稿:杜少波 责编:张晓新【学习目标】1、掌握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体会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思想.2、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掌握中位数的求法,并会找一组数据的众数.3、了解方差的意义及求法,体会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的思想,能用方差解决一些实际问题.4、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 【要点梳理】要点一、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1.平均数一般地,如果有n 个数据123n x x x x 、、、…,那么,()1231n x x x x n⋅⋅⋅++++就是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用“x ”表示.即()1231n x x x x x n=⋅⋅⋅++++. 要点诠释:(1)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2)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其中任意一个数据的变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变动,所以平均数容易受到个别特殊值的影响. 2.加权平均数若数据1x 出现1f 次,2x 出现2f 次,3x 出现3f 次……k x 出现k f 次,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x ,则x =1122k k12kx f x f x f f f +f +++++……(其中1f +2f +…+k f =n ,k ≤n )在一组数据中,数据重复出现的次数f 叫做这个数据的权.按照上述方法求出的平均数,叫做加权平均数.数据的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 要点诠释:(1)k f 越大,表示k x 的个数越多,“权”就越重. “权”越重,对平均数的影响就越大.加权平均数的分母恰好为各权的和.(2)加权平均数实际上是算术平均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平均数的简便运算. 要点二、中位数和众数 1.中位数一般地,当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位于正中间的一个数据(当数据的个数是奇数时)或正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当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要点诠释:(1)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唯一的;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不一定出现在这组数据中. (2)由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可以知道中位数以上和以下数据各占一半. 2.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要点诠释:(1)一组数据的众数一定出现在这组数据中;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不止一个. (2)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而不是数据出现的次数. 要点三、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联系与区别联系: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能从不同的角度提供信息.区别:平均数能充分利用数据提供的信息,它的使用最为广泛,能刻画一组数据整体的平均状态,但不能反映个体性质,易受极端值的影响.中位数代表了这组数据数值大小的“中点”,不易受极端值影响,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众数反映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总之,要根据具体问题来选择刻画一组数据的集中程度的统计量,选择的统计量要能够更客观地反映实际背景. 要点四、方差设一组数据是12,,n x x x …,,它们的平均数是x ,我们用()[]222212)(...)(1x x x x x x nS n -++-+-=来衡量这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一组数据的方差越大,说明这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越不稳定. 在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相差较大时,以及在比较单位不同的两组数据时,不能直接用方差来比较它们的离散程度. 要点诠释:(1)方差反映的是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2)一组数据的每一个数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常数,所得的一组新数据的方差不变. (3)一组数据的每一个数据都变为原来的k 倍,则所得的一组新数据的方差变为原来的2k倍.要点五、用样本估计总体在考察总体的平均水平或方差时,往往都是通过抽取样本,用样本的平均水平或方差近似估计得到总体的平均水平或方差. 要点诠释:(1)如果总体数量太多,或者从总体中抽取个体的试验带有破坏性,都应该抽取样本.取样必须具有尽可能大的代表性.(2)用样本估计总体时,样本容量越大,样本对总体的估计也越精确.样本容量的确定既要考虑问题本身的需要,又要考虑实现的可能性所付出的代价. 【典型例题】类型一、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1、某选手在青歌赛中的得分如下(单位:分):99.60,99.45,99.60,99.70,98.80,99.60,99.83,则这位选手得分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 .99.60,99.70 B .99.60,99.60 C .99.60,98.80 D .99.70,99.60 【思路点拨】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求解即可. 【答案】B ;【解析】解:数据99.60出现3次,次数最多,所以众数是99.60;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99.45,99.60,99.60,99.60,99.70,99.80,99.83,中位数是99.60.故选B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中位数,众数的意义.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 举一反三:【高清课堂 数据的分析 例8】【变式1】若数据3.2,3.4,3.2,x ,3.9,3.7的中位数是3.5,则其众数是________,平均数是________. 【答案】3.2;3.5; 解:由题意3.43.5, 3.62x x +==,所以众数是3.2,平均数是3.5. 【变式2】某中学随机地调查了50名学生,了解他们一周在校的体育锻炼时间,结果如下表所示:则这50名学生这一周在校的平均体育锻炼时间是( ) A .6.2小时 B .6.4小时 C .6.5小时 D .7小时 【答案】B ;解:根据题意得:(5×10+6×15+7×20+8×5)÷50 =(50+90+140+40)÷50 =320÷50 =6.4(小时).故这50名学生这一周在校的平均体育锻炼时间是6.4小时. 类型二、利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解决问题2、某校欲招聘一名数学教师,学校对甲、乙、丙三位候选人进行了三项能力测试,各项测试成绩满分均为100分,根据结果择优录用.三位候选人的各项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测试项目 测试成绩甲 乙 丙 教学能力 85 73 73 科研能力 70 71 65 组织能力647284(2)根据实际需要,学校将教学、科研和组织三项能力测试得分按5:3:2的比例确定每人的成绩,谁将被录用,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1)运用求平均数公式()1231n x x x x n⋅⋅⋅++++即可求出三人的平均成绩,比较得出结果;(2)将三人的成绩按比例求出测试成绩,比较得出结果. 【答案与解析】解:(1)甲的平均成绩为:(85+70+64)÷3=73,乙的平均成绩为:(73+71+72)÷3=72, 丙的平均成绩为:(73+65+84)÷3=74, ∴ 候选人丙将被录用.(2)甲的测试成绩为:(85×5+70×3+64×2)÷(5+3+2)=76.3,乙的测试成绩为:(73×5+71×3+72×2)÷(5+3+2)=72.2, 丙的测试成绩为:(73×5+65×3+84×2)÷(5+3+2)=72.8,∴ 候选人甲将被录用.【总结升华】5、3、2即各个数据的“权”,反映了各个数据在这组数据中的重要程度,按加权平均数来录用. 举一反三:【高清课堂 数据的分析 例10】【变式】小王在八年级第一学期的数学成绩分别为:测验一得89分,测验二得78分,测验三得85分,期中考试得90分,期末考试得87分,如果按照平时、期中、期末的10%、30%、60%量分,那么小王该学期的总评成绩应该为多少?【答案】解:小王平时测试的平均成绩897885843x ++==(分). 所以8410%9030%8760%87.610%30%60%⨯+⨯+⨯=++(分). 答:小王该学期的总评成绩应该为87.6分. 【高清课堂 数据的分析 例11】3、下表是七年级(2)班30名学生期中考试数学成绩表(已破损).已知该班学生期中考试数学成绩平均分是76分. (1)求该班80分和90分的人数分别是多少?(2)设此班30名学生成绩的众数为a ,中位数为b ,求a b +的值. 【答案与解析】解:(1)设该班得80分的有x 人,得90分的有y 人.根据题意和平均数的定义,得257330,763050260570780901003,x y x y +++++=⎧⎨⨯=⨯+⨯+⨯+++⨯⎩整理得13,89109,x y x y +=⎧⎨+=⎩ 解得8,5.x y =⎧⎨=⎩即该班得80分的有8人,得90分的有5人.(2)因为80分出现8次且出现次数最多.所以a =80,第15、16两个数均为80分,所以b =80,则a b +=80+80=160.【总结升华】本题为统计题,考查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意,建立等量关系. 举一反三:【变式】某教师为了对学生零花钱的使用进行教育指导,对全班50名学生每人一周内的零花钱数额进行了调查统计,并绘制了统计图表如图所示的统计图.零花钱数额(元) 5 10 15 20学生个数(个)a15 20 5请根据图表中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1)求a的值;(2)求这50名学生每人一周内的零花钱额的众数和平均数.【答案】解:(1) a=50-15-20-5=10.(2)众数是15.平均数为150(5×10+10×15+15×20+20×5)=12.类型三、方差4.甲、乙两班举行汉字输入比赛,•参赛学生每分钟输入汉字的个数经统计计算后,填入下表:班级参加人数中位数方差平均字数甲 55 149 191 135乙 55 151 110 135(1)甲、乙两班学生成绩的平均水平相同;(2)乙班优秀的人数多于甲班优秀的人数(每分钟输入汉字150个为优秀)(3)甲班学生成绩的波动情况比乙班成绩波动大.A.(1)(2) B.(1)(2)(3) C.(2)(3) D.(1)(3)【思路点拨】理清表格中所列数据代表的含义,以及数据差异而导致的不同.【答案】B【解析】甲、乙两班学生的平均字数都是135个/分钟,所以平均水平相同;从中位数上看,乙班的151大于甲班的149,表明乙班优秀的人数多于甲班优秀的人数;从方差上看,甲班的方差大于乙班的方差,所以甲班学生成绩的波动情况比乙班成绩波动大.因此,(1)(2)(3)都正确,选B.【总结升华】此类题关键是要能从表格中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理解每个数据所代表的含义. 举一反三:【变式】甲、乙两人各射击6次,甲所中的环数是8,5,5,A,B,C, 且甲所中的环数的平均数是6,众数是8;乙所中的环数的平均数是6,方差是4.根据以上数据,对甲、乙射击成绩的正确判断是()A.甲射击成绩比乙稳定 B.乙射击成绩比甲稳定C .甲、乙射击成绩稳定性相同D .甲、乙射击成绩稳定性无法比较 【答案】B.类型四、用样本估计总体5、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为了倡导“节约用水从我做起”,小刚在他所在班的50名同学中,随机调查了10名同学家庭中一年的月均用水量(单位:t),并将调查结果绘成了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1)求这10个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2)根据样本数据,估计小刚所在班50名同学家庭中月均用水量不超过7t 的约有多少户.【思路点拨】(1)根据条形统计图,即可知道每一名同学家庭中一年的月均用水量.再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进行求解;(2)首先计算样本中家庭月均用水量不超过7t 的用户所占的百分比,再进一步估计总体. 【答案与解析】解:(1)观察条形图,可知这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是62 6.54717.52816.810x ⨯+⨯+⨯+⨯+⨯==.∴ 这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为6.8.∴ 在这组样本数据中,6.5出现了4次,出现的次数最多. ∴ 这组数据的众数是6.5.∵ 将这组样本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其中处于中间的两个数都是 6.5,有6.5 6.56.52+=. ∴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6.5.(2)∵ 10户中月均用水量不超过7t 的有7户,有7503510⨯=. ∴ 根据样本数据,可以估计出小刚所在班50名同学家庭中月均用水量不超过7t 的约有35户.【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的运用.读懂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掌握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6. 从甲、乙两种玉米苗中各抽10株,分别测得它们的株高如下:(单位:cm ) 甲: 21 42 39 14 19 22 37 41 40 25 乙: 27 16 40 41 16 44 40 40 27 44 (1)根据以上数据分别求甲、乙两种玉米的方差.(2)哪种玉米的苗长得高些? (3)哪种玉米的苗长得齐?【思路点拨】本题考察方差的定义.熟记方差的计算公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答案与解析】解:(1)甲的平均值:)()(甲cm x 3025404137221914394221101=+++++++++= 乙的平均值:甲的方差:)(2.10410)3025()3042()3021(22222cm S =-++-+-=甲, 乙的方差:)(8.12810)3144()3116()3127(22222cm S =-++-+-=乙(2)因为甲种玉米的平均高度小于乙种玉米的平均高度,所以乙种玉米的苗长的高. (3)因为22S S 甲乙<,所以甲种玉米的苗长得整齐.【总结升华】本题既是一道与方差计算有关的问题,又是利用方差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道题目,关键是理解和掌握方差的计算公式. 举一反三: 【变式】为了比较甲、乙两种水稻的长势,农技人员从两块试验田中,分别随机抽取5棵植株,将测得的苗高数据绘制成下图:请你根据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计算平均数和方差,并比较两种水稻的长势. 【答案】5.8 5.2x x ==乙甲∵,,∴甲种水稻比乙种水稻长得更高一些.222.160.56S S ==乙甲∵,,∴乙种水稻比甲种水稻长得更整齐一些.植株编号 1 2 3 4 5甲种苗高 7 5 4 5 8乙种苗高 6 4 5 6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