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指导课《古诗五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教案【三篇】
【导语】整理了⼈教版⼋年级上册语⽂《诗词五⾸》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诗词五⾸》教案⼀ 知识与能⼒ 积累古诗词,增加⽂化积淀,培养对古诗词的鉴赏能⼒。
过程与⽅法 反复诵读,理解诗歌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加⽂化积淀,培养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提⾼审美情趣。
重点 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
难点 正确理解诗歌内涵,品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诗歌的朗读⾳频材料多媒体课件 3课时 陶渊明《〈饮酒〉(其五)》 古往今来,官场上多少⼈为了仕途⽽争名夺利,为了升迁⽽不择⼿段,甚⾄扭曲⼈性,残害亲⼈,但是却有少数⽂⼈墨客鄙弃世俗,厌恶官场,辞官回乡,归隐⽥园,过着“世与我相违,复驾⾔兮求”“⼈⽣⾏乐⽿,何须富贵时”的恬淡⽣活。
不同的⼈有不同的⼈⽣追求,不同的⼈有不同的⽣活⽅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第⼀位⽥园诗⼈陶渊明的⼀⾸⽥园诗《饮酒》。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
⼀说名潜,字渊明。
⾃号五柳先⽣,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
九江柴桑(九江县)⼈,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辞赋家、散⽂家。
1.听⾳频朗读,读准字⾳,划出节奏。
结庐/在⼈境,⽽⽆/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远/地⾃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
2.⼩组讨论,通译全诗。
居住在众⼈聚居的地⽅,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问怎么能做到这样呢?因为⼼与世俗远离,⾃然就觉得地处偏远了。
在东边的篱笆下采菊花,悠然⾃得地可以看见南边的庐⼭。
⼣阳映照下的南⼭笼罩在⼀⽚蒙蒙的雾霭中,越发觉得美妙神奇,⽽⼀双双飞鸟借着暮⾊结伴飞向林间的巢⽳。
这⾥边有⼈⽣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没有合适的语⾔表达。
3.分析每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句深情⽽⾃得其乐;三四句恬静⽽闲适;五六句满⾜⽽得意;七⼋句陶醉⽽悠然;九⼗句深长⽽感慨。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5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5篇(一)教案:古代诗歌五首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学习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3. 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1. 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2. 掌握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1. 教材《古代诗歌五首》2.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导入课堂气氛,介绍古代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和价值。
2. 引导学生讨论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形式。
正文(40分钟):1.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取一首诗歌进行朗读。
2. 讨论分析:让学生根据所选诗歌,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指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声调、节奏等方面进行分析。
3. 背景介绍: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4. 整体理解:让学生阅读整篇诗歌,理解其中的意境和主旨,分析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5. 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展开诗歌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强化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歌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和意义?课后作业:1.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2. 思考并书写对古代诗歌的认识和感悟。
板书设计:古代诗歌五首作者背景内容(根据具体五首诗歌进行板书)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5篇(二)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胡适的生平及其写作风格。
2.理解短文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分析短文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综合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分析短文中的主题和情节。
2.学习理解短文中的隐含意义。
3.分析短文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分析短文中的主题和情节。
《诗词五首》优质教案示例(通用
《诗词五首》优质教案示例(通用《诗词五首》优质教案示例(通用)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诗词的基本内容,理解诗词的意境和寓意。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词的意境理解和赏析。
2. 教学重点:诗词的基本内容、作者简介、背景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五首诗词的意境图片,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五首诗词的基本内容,教师巡回指导。
3. 课堂讲解:a. 介绍作者和背景知识。
b. 解析诗词内容,指导学生理解意境。
c. 赏析诗词,分析艺术特点。
4. 例题讲解:针对每首诗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相似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词的意境和艺术特点,分享学习心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下列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床前明月光、海上生明月、春眠不觉晓、红豆生南国、锄禾日当午。
b. 分析五首诗词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c. 仿写一首以“月”为主题的古诗词。
2. 答案:a. 床前明月光: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
海上生明月:明亮的月光在海上升起。
春眠不觉晓:春天的早晨,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天亮了。
红豆生南国:红豆生长在南方。
锄禾日当午:中午时分,农民在田里锄草。
b. 详见课堂讲解。
c. 示例:《月夜忆舍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对诗词意境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的提高。
2. 拓展延伸:a. 探究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如月、花、鸟等。
b. 了解其他古诗词大家的作品,进行比较鉴赏。
词五首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词五首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于古代词作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于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的分析与评价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对于古代词作的理解与赏析。
2. 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准备1. 课本《古典文选》中的五首古代词作。
2. 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创设情境(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进入到古代文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对于词作的兴趣与好奇心。
2. 导入新课(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古代词作的特点以及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区别,引导学生对于古代词作的基本认识。
3. 集体阅读(15分钟)全班学生共同阅读课本中的五首古代词作,教师注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提取关键词句,概括词作的主题和情感内核。
4. 小组讨论(20分钟)学生分为小组,就每首词作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从格律、韵脚、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
5. 个人阅读与写作(25分钟)学生放开书本,个人独立阅读每一首词作,要求学生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并加以评论。
鼓励学生描写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培养个人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6. 展示与交流(15分钟)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读后感并与全班分享,学生间进行互动讨论和评论,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成长。
7. 总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概括出关键词句和词作的主题特点。
对于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五、板书设计(根据课本中的五首词作写出板书示例)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词作,背诵并完成一份写作反思,包括自己对于词作的理解以及对于古代文学的看法。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设计,旨在激发学生对于古代词作的浓厚兴趣,并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间的互动和合作,使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和表达。
《诗词五首》精品教案示例(通用
《诗词五首》精品教案示例(通用《诗词五首》精品教案示例(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七单元《诗词五首》,具体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夜泊牛渚怀古》、《江南逢李龟年》和《赋得古原草送别》五首经典诗词。
内容涵盖诗歌的韵律、意境、写作背景及作者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五首诗词,掌握其基本意思和韵律特点。
2. 分析诗词的意境,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3. 了解作者背景和创作意图,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词意境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分析。
教学重点:诗词的基本意思、韵律特点和背景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五首诗词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插图中的景象,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五首诗词的作者、背景和创作意图。
3. 诗词讲解:(1)登鹳雀楼:分析诗句的韵律,讲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意境。
(2)望庐山瀑布:通过图片展示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帮助学生理解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境。
(3)夜泊牛渚怀古:讲解作者在牛渚的所见所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古人的怀念之情。
(4)江南逢李龟年:分析诗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5)赋得古原草送别:讲解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寓意,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无常和离别之情。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用诗词中的意境进行仿写。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词,标注作者和韵律特点。
2. 在黑板上列出五首诗词的重点词语和诗句,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五首诗词,并默写其中两句。
(2)结合所学内容,分析五首诗词的意境,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3)选取一首诗词,了解作者的背景和创作意图,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感悟。
《诗词五首》教案设计
同时,我也注意到学生在课堂上的整教学节奏,适时穿插一些趣味性的元素,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诗词五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曾经被一首诗或一句话所打动?”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诗词中的情感与意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教学重点:分析五首诗词的意境、韵律、修辞手法等。
教学难点:理解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和诗人情感,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通过学习五首诗词,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古人的智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增强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情趣,提高对诗词意境、韵律、修辞手法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的意境和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望岳》中的拟人、夸张手法,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诗词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词创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创作出自己的诗词。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诗词五首》的学习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对诗词的意境和修辞手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讲授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诗词五首》教案
《诗词五首》教案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学习主题此单元围绕“情操与志趣”这一主题进行设计,选取的诗文是我国古代的经典文言名篇。
从主题上来说,这几篇文章都与人的品格、志趣、情怀和抱负有关。
《<孟子>三章》以睿智雄辩论述人生理想,《愚公移山》以奇特想象寄寓不凡追求,《周亚夫军细柳》以生动事迹彰显人物品格。
每一篇作品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优秀材料。
《<孟子>三章》以其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对举句,气势非凡;《愚公移山》以寓言的形式讲述“金诚所致,金石为开”的故事;《周亚夫军细柳》则在冷静准确的叙述之中暗含褒贬。
学习这几篇课文,有利于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
二、单元教材分析此单元的课文是我国古代的经典名篇。
《<孟子>三章》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体现了孟子“得其民,斯得天下”的思想;《富贵不能淫》记述了孟子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则通过举例、归纳、对比等手法,论述了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
《愚公移山》是一则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从中能够感受到愚公的聪明智慧、坚忍执着。
《周亚夫军细柳》勾勒出了一个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形象。
五首古代诗词,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感悟。
此单元的课文对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单元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正式学习过文言文,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
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文言文语感,但对特殊文言现象缺乏敏锐的感知,在细致深入的分析上存在困难。
大多数学生能够较为准确地疏通文意,但对特殊文言现象缺乏了解,缺少对古文所表达的人物精神及主题的细致分析。
在议论文方面,学生也已初步掌握了议论文的文体知识,但是接触文言议论文还是首次。
八年级学生对诗歌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具备了初步的感悟力、鉴赏力。
但是这一阶段的学生,看待问题仍然停留在表面,对诗歌主题的把握和诗歌情感的体会,以及对语言的品味与理解等,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初中诗词五首教案
初中诗词五首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五首诗词;2. 能够分析并欣赏诗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3. 能够运用诗词中的表达技巧,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教学重点:1. 诗词的理解和背诵;2. 诗词分析和欣赏;3. 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教学准备:1. 五首诗词的文本;2. 相关背景资料;3. 写作纸张和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词,分享自己喜欢的诗词和诗人;2. 介绍本节课将学习的五首诗词,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诗词学习(20分钟)1. 分别展示五首诗词的文本,让学生自读并尝试背诵;2. 讲解诗词的背景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3.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欣赏诗词的美;4. 针对每首诗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5. 总结每首诗词的主题和情感,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三、创作练习(15分钟)1. 引导学生从五首诗词中选择一种意象或情感,进行创作;2. 提供写作纸张和文具,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3. 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引导他们运用诗词中的表达技巧;4. 学生在班级内分享自己的创作作品,互相欣赏和交流。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诗词中的美和表达技巧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诗词,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素养。
教学延伸:1. 组织诗词比赛或朗诵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欣赏能力;2. 引导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比赛,展示自己的创作才华;3. 推荐相关的诗词书籍和诗人,让学生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文学视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五首诗词的学习和创作练习,旨在提高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背景和情感,激发他们对诗词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诗词五首》
教案名称:《诗词五首》综合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和《渔家傲》五首诗词,掌握诗词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诗词的意象、韵律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诗词鉴赏、情感体验、讨论和创意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批判性思维和文学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诗词中的情感和思想,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诗词的热爱,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
教学重点与难点:每首诗词的意象、韵律和情感表达。
诗词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教学准备:《诗词五首》课文文本及多媒体课件。
与每首诗词相关的背景资料、图片、视频资料。
学习单,包括生字新词表、诗词鉴赏练习题。
创作用的纸笔、情感体验记录本。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情境创设:展示与诗词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每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为理解诗词内容做铺垫。
诗词学习(每首10分钟,共50分钟)1.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诗词的韵律和节奏,学生跟读。
2. 生字新词学习:教师解释诗词中的生字新词,学生记录并记忆。
3. 诗词鉴赏:分析每首诗词的意象、韵律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
深入理解(15分钟)1. 情感体验:学生阅读诗词,记录自己对诗词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2.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诗词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准备分享讨论成果。
3. 情境模拟:学生根据诗词内容,模拟诗词中的场景或情感,加深对诗词情感的体验。
拓展延伸(10分钟)1. 创意写作:学生运用诗词中的意象和韵律,创作自己的短文或诗歌,表达对诗词的感悟。
2. 情感体验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和对诗词的情感体验,鼓励表达个人感悟。
课堂小结(5分钟)1. 要点回顾:总结每首诗词的主要内容、意象、韵律和情感表达。
诗词五首群文教学设计
诗词五首群文教学设计群文教学设计:诗词五首在群文教学设计中,诗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不同的诗词作品,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本次教学设计将引导学生学习五首经典诗词,进行鉴赏和模仿创作,促进他们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全面发展。
第一首诗词:《登鹳雀楼》(王之涣)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背景,学生可以通过欣赏、朗诵和分析这首诗,了解古代建筑与自然景色的结合,培养对历史人文的兴趣。
第二首诗词:《风》(李峤)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风的赞美之情。
通过让学生朗读、理解和感受这首诗的意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自然的感悟与赞美。
第三首诗词:《静夜思》(李白)这首诗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李白在寂静的夜晚思念故乡的情景。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韵律和抒情手法,体验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对家乡与亲情的思考与感悟。
第四首诗词:《浪淘沙·北国风光》(曹雪芹)这首词以北国的明媚风光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追溯和赞美。
通过欣赏、分析和讨论这首词的写景技巧和抒情手法,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的感悟和艺术欣赏能力。
第五首诗词:《长恨歌》(白居易)这首诗以历史题材为背景,描绘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了解历史故事背后的人情世故和文人情怀,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通过以上五首诗词的学习,学生将能够领略到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诗词之美,培养自己对于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以及创作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朗诵比赛、诗词创作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和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之作。
通过诗词教学的开展,学生将获得更多文化知识、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修养。
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包括《观书有感》、《春日》、《绝句》、《山居秋暝》、《枫桥夜泊》五首诗歌。
这些诗歌均为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五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和主题。
2. 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五首诗歌,理解诗歌大意和主题。
难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教具:诗歌全文PPT、图片、音频等。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春天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同时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歌呢?”让学生自由发言,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诗歌学习(15分钟)(1)学习《观书有感》(3分钟)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然后教师逐句讲解,解释生词和难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大意。
接着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2)学习《春日》(3分钟)同样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教师逐句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主题。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如“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中的景物描写和对比手法。
(3)学习《绝句》(3分钟)让学生朗读诗歌,教师讲解诗歌大意和主题,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视听结合和动静相生的手法。
3. 课堂练习(10分钟)(1)这五首诗歌中,你最喜欢哪一首?为什么?(2)请举例说明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诗歌背诵(10分钟)让学生自主背诵这五首诗歌,教师进行抽查,对背诵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
初中古诗五首教案
教案:初中古诗五首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五首古诗。
2. 理解每首古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3. 分析每首古诗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
2. 理解古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分析古诗的诗歌形式和修辞手法。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五首古诗的文本和注释。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和诗歌朗诵的经历。
2. 介绍本节课将学习的五首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二、学习古诗一(10分钟)1. 教师出示古诗文本,学生自读并尝试背诵。
2. 教师讲解古诗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3. 学生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诗歌形式和修辞手法。
三、学习古诗二(10分钟)1. 教师出示古诗文本,学生自读并尝试背诵。
2. 教师讲解古诗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3. 学生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诗歌形式和修辞手法。
四、学习古诗三(10分钟)1. 教师出示古诗文本,学生自读并尝试背诵。
2. 教师讲解古诗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3. 学生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诗歌形式和修辞手法。
五、学习古诗四(10分钟)1. 教师出示古诗文本,学生自读并尝试背诵。
2. 教师讲解古诗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3. 学生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诗歌形式和修辞手法。
六、学习古诗五(10分钟)1. 教师出示古诗文本,学生自读并尝试背诵。
2. 教师讲解古诗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3. 学生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诗歌形式和修辞手法。
七、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五首古诗,总结其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喜爱和收获。
《诗词五首》教案
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诗词朗读体验,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他们在讨论中碰撞出不少思维的火花,也通过朗读进一步感受到了诗词的魅力。这让我意识到,让学生亲自参与和体验,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诗词的基本概念。诗词是汉语文学的一种形式,通过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和描绘景物。它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登高》这首诗。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了解诗词是如何将情感与景物相结合的。
-《望岳》中诗人既有对泰山的敬仰,又有对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学生需分析这种情感的交织。
(3)诗词创作背景和历史文化知识的融入。
-让学生了解《登高》等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如唐朝的社会状况、诗人的生活经历等,以深化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4)古诗词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鼓励学生思考诗词中的情感和哲理如何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如《春夜喜雨》中的自然观与当代环保意识的联系。
《诗词五首》教案
一、教学内容
《诗词五首》教案
本教案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为教学内容,选取以下五首古诗词进行深入学习:
1.《登高》——杜甫
2.《望岳》——杜甫
3.《春夜喜雨》——杜甫
4.《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诗词五首》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词五首》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诗词五首》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本文介绍的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节以《诗词五首》为例的语言文学课的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具体分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预习、授课、练习和作业等环节。
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化和诗词文化的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
2.让学生对比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文学风格,形成对文学的感性认识和客观理解。
3.让学生感受文学的表达力和情感内涵,培养审美体验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古代文化2.区分不同类型诗词韵律以及文学风格3.感受文学内涵三、预习环节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所要讲的《诗词五首》,并结合历史文化背景和作者生平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并做好笔记。
四、授课环节1.导入:老师以作者生平和影响作文背景为入口,引入今天要讲的《五首诗词》。
2.教学内容第一首诗:《静夜思》李白第二首词:《虞美人》李煜第三首诗:《登高》杜甫第四首诗:《滕王阁序》王勃第五首诗:《木兰花慢》况周颐老师一首一首的讲解,首先介绍是哪个朝代的,作者是谁,文学风格,具体要点等等,并配合一些插图和音频演示。
3.讲解重点诗词风格、表达方式和文学内涵4.练习环节老师分给每个学生一首诗词,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理解、比较,讲解该篇作品后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讨论和分享。
五、作业环节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自行创作一首诗词,提交到班级论坛,进行分享和点评。
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评价,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并指出不足之处。
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文艺修养,积累更丰富的文化知识在文学教育中,诗词学习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古代诗词,可以进一步了解历史文化背景和文化精髓。
在本次课程中,教师通过讲解五首经典的诗词作品,让学生深刻理解文学风格、表达方式和文学内涵。
通过自主思考、讨论和创作,学生培养了自己的文艺细胞,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创造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汉语诗词语言规律;2.掌握《诗词五首》这五首古代诗词的基本背景和意义;3.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的认识和理解能力;4.培养学生的诗意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五首古代汉语诗词的词汇、用法以及表意;2.掌握古代汉语诗词的韵律、格律和意境。
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讲解古代汉语诗词语言规律和五首古代诗词的基本背景和意义;2.分析法:分析五首诗词的韵律、格律和意境;3.模仿法:学生进行古代汉语诗词的模仿、创作。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堂活动一1.以《水调歌头》为例,讲解古代汉语诗词的语言规律:平仄、押韵、声调等;2.分析《水调歌头》的韵律、格律和意境;3.给学生分发《水调歌头》的译文,让学生进行诵读和理解。
课堂活动二1.指导学生进行模仿创作,让学生根据《水调歌头》的词汇、语言规律和意境进行模仿创作;2.让学生进行比较,对比自己的创作和《水调歌头》的不同。
第二课时课堂活动一1.以《静夜思》为例,讲解古代汉语诗词的语言规律:平仄、押韵、声调等;2.分析《静夜思》的韵律、格律和意境;3.给学生分发《静夜思》的译文,让学生进行诵读和理解。
课堂活动二1.指导学生进行模仿创作,让学生根据《静夜思》的词汇、语言规律和意境进行模仿创作;2.让学生进行比较,对比自己的创作和《静夜思》的不同。
第三课时课堂活动一1.以《登高》为例,讲解古代汉语诗词的语言规律:平仄、押韵、声调等;2.分析《登高》的韵律、格律和意境;3.给学生分发《登高》的译文,让学生进行诵读和理解。
课堂活动二1.指导学生进行模仿创作,让学生根据《登高》的词汇、语言规律和意境进行模仿创作;2.让学生进行比较,对比自己的创作和《登高》的不同。
第四课时课堂活动一1.以《将进酒》为例,讲解古代汉语诗词的语言规律:平仄、押韵、声调等;2.分析《将进酒》的韵律、格律和意境;3.给学生分发《将进酒》的译文,让学生进行诵读和理解。
唐诗五首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分析学生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添加标题
分析学生表现和反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了解学生对唐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添加标题
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例如采用更加生动有 趣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唐诗的意境和韵味,或者通过增加阅读材料和练习来巩固学生的唐诗基础。
掌握群文阅读的方法
了解群文阅读 的概念和意义
掌握群文阅读 的基本步骤和
方法
学会从多个文 本中提取信息、 分析比较和归
纳总结
提高阅读理解 能力和批判性
思维
培养学生对唐诗的鉴赏能力
理解唐诗的韵律 和节奏,感受其 独特的艺术魅力。
掌握唐诗中的意 象和意境,理解 其深层含义。
了解唐诗的创作 背景和历史背景, 理解其文化内涵。
政治环境:唐代的繁荣与稳定为诗歌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文化氛围:唐代文化的开放与多元,促进了诗歌的创新与发展 诗人经历:唐代诗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历史事件:唐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诗歌主题和创作风格的影响
唐诗的主题和意境
主题:唐诗中常见的主题包 括山水田园、边塞战争、离 别相思等,这些主题反映了 唐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评估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唐诗五首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技巧。
探索教学策略: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唐诗五首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 学鉴赏能力。
关注学生反馈: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对唐诗五首群文阅读教学的需求和期望,不 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唐诗五首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唐诗五首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导引在学习中华文化的过程中,唐诗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唐诗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思想内涵,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阅读五首经典的唐诗,让学生感受唐诗的美妙和文化的独特之处,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 学会欣赏唐诗的美。
2. 理解唐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3. 掌握几首经典唐诗的背诵和朗读。
三、教学内容1. 《静夜思》——李白2. 《登鹳雀楼》——王之涣3.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4. 《月下独酌》——李白5. 《早发白帝城》——杜牧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唐诗的音乐,营造庄重而又美好的氛围。
并请学生们观察画面中展示的古建筑、自然景观等,激发他们对唐诗的好奇心。
2. 欣赏与阅读教师引导学生们一同读出《静夜思》的第一句:“床前明月光”,然后请学生们自由诵读该诗歌。
随后,教师将这首诗进行朗读,学生们跟读。
重点帮助学生们理解其中的意象和意境。
接着,展示《登鹳雀楼》的文字,让学生们自主朗读,并解析其中的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们理解诗中所表达的豪情壮志。
以此类推,教师引导学生们读完剩下的几首诗,通过朗读和解读,加深对唐诗的理解和欣赏。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选取其中一首诗进行研究和分析。
小组成员之间可以进行合作,相互补充和讨论。
教师则负责轮流走动,指导并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
4. 创作与表演每个小组根据自己选取的唐诗,创作一段表演或者独白。
可以是角色表演,也可以只是通过声音和肢体语言来体现诗歌的意境。
学生们可以用琴声或古筝的伴奏,给表演增添别样的韵味。
5. 诵读与背诵通过多次的诵读和背诵,让学生们逐渐熟悉这些唐诗,体会到其中蕴含的美妙之处。
可以通过组织学校或班级的诵读比赛,提高学生们对于唐诗的兴趣和参与度。
六、教学评价1. 基于小组讨论的小组互评,每个小组对其他小组的表演进行打分和评价。
2. 针对学生的诵读和背诵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评价,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指导。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指导课《古诗五首》教案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指导课《古诗五首》预习题单课前准备:古诗文本、作业本、笔。
1.围绕古诗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的创造背景。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注意节奏榜和韵律,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文言常识填空。
(1)杜甫是唐代大诗人,字子美,他被称作“诗圣”,其诗作被称作“诗史”,都收集在《杜工部集》内。
(2)我国的“五岳”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和北岳恒山。
诗句“岱宗夫如何”中的“岱宗”指泰山。
(3)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4)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古诗五首》教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全诗。
2.理解诗歌的主旨,体味诗歌优美的意境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3.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诗歌蕴含的哲理。
4.培养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学习重点:1.理解诗歌,领悟诗人情感。
2.品析诗歌词句的妙处。
学习难点:体味诗歌意境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课时安排:5课时。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登幽州台歌》一、激情导入千金市骨。
燕昭王成为明君圣主的代表,黄金台也成了明君圣主礼遇贤才的象征。
此后,有多少怀才不遇的文人,登上幽州台,凭古吊今,感怀时世。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一首诗《登幽州台歌》。
二、作者简介,背景资料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唐诗革新的前驱者。
文明元年进士及第,官拜麟台正字,转右拾遗。
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
反对浮艳颓靡文风,重视散体。
有《陈伯玉集》。
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当时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yōu)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
武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初中语文教案《诗词五首》
初中语文教案《诗词五首》一、教学目标1.熟悉并理解五首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2.掌握五首古诗词的词汇、句型、韵律等基本语言和文学元素;3.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兴趣和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文本: 1. 《登高》(唐代杜甫) 2.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之涣) 3. 《鹿柴》(唐代王之涣) 4. 《悯农》(唐代李绅) 5. 《静夜思》(唐代李白)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引入课题,说明学习五首诗词的重要性和意义;2.依据学生已学习的相关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2. 感悟诗歌内涵(20分钟)1.分功课学生阅读五首古诗,并体会诗歌的意境;2.分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分享感受和理解,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3.记录一些重要的学生观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3. 研读句型和韵律(25分钟)1.分析五首古诗词的词汇、句型、韵律等基本语言和文学元素;2.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之美和艺术特色;3.通过一些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些元素,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
4. 进一步欣赏(20分钟)1.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现代诗歌朗诵的视频;2.观看后,学生对其进行欣赏和感悟;3.结合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对现代诗歌做出评价。
5. 总结(10分钟)1.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过程,对学习效果做一个简要总结;2.鼓励学生持续学习,掌握更多的文学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评价1.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古代诗词的艺术内涵;2.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给予学生评价性的任务和机会,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并且激发了学生创造的欲望。
五、教学心得体会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我感受到学生对古诗词的热情和好奇心。
他们对于这些不同的语言和文学元素邀请好奇,他们渴望运用这些元素为自己的表达带来更多的魅力和韵律。
我发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对古代诗词的热情和思考能力并没有被现代强大的流行文化淹没,这让我很欣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指导课《古诗五首》预习题单课前准备:古诗文本、作业本、笔。
1.围绕古诗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的创造背景。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注意节奏榜和韵律,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文言常识填空。
(1)杜甫是唐代大诗人,字子美,他被称作“诗圣”,其诗作被称作“诗史”,都收集在《杜工部集》内。
(2)我国的“五岳”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和北岳恒山。
诗句“岱宗夫如何”中的“岱宗”指泰山。
(3)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4)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古诗五首》教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全诗。
2.理解诗歌的主旨,体味诗歌优美的意境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3.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诗歌蕴含的哲理。
4.培养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学习重点:1.理解诗歌,领悟诗人情感。
2.品析诗歌词句的妙处。
学习难点:体味诗歌意境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课时安排:5课时。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登幽州台歌》一、激情导入千金市骨。
燕昭王成为明君圣主的代表,黄金台也成了明君圣主礼遇贤才的象征。
此后,有多少怀才不遇的文人,登上幽州台,凭古吊今,感怀时世。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一首诗《登幽州台歌》。
二、作者简介,背景资料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唐诗革新的前驱者。
文明元年进士及第,官拜麟台正字,转右拾遗。
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
反对浮艳颓靡文风,重视散体。
有《陈伯玉集》。
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当时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yōu)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
武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稍后,陈子昂又向武则天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遗址在今北京),慷慨悲吟,写下了此诗。
三十八岁解职还乡,被县令段简陷害,死于狱中,时年四十一岁。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
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为例,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
幽州台又名“蓟北楼”。
三、朗读诗歌,理解内容1.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感情。
2.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参考译文:回头看看,哪有古代贤明君主的踪影?放眼望去,也不见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我真是生不逢时啊!)想到悠悠而高远、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是多么渺小而孤独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四、合作探究,赏析诗句3.《登幽州台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孤独的站在幽州台上,仰首责问苍天。
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
4.诗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是指什么人?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点拨:幽州台: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贤纳士之地。
这就暗示:诗人登临的,是燕昭王招贤纳才之地。
如今昭王不在,贤才无举,借此表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
古人: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
来者: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
感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孤独和悲愤。
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
5.赏析诗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点拨:这两句诗通过“前”“后”“古人”“来者”的对比,表明时间的流逝,一去不复返。
从时间角度写出来时间之悠久绵长,表现了主人公的孤独,又表达了对古代那些礼贤下士的明君贤士的崇敬之意。
缅怀古人的同时,写尽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为下文抒发悲怆的心情做铺垫。
.试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孤独感。
“独”字渲染了诗人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怆然而涕下”逼真地描绘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愤。
6.“独怆然而涕下”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诗人为什么要“独怆然而涕下”?明确:这句属于神态描写,形象逼真地描写了诗人热泪长流的情态和悲愤。
诗人立足于幽州台,眼观天地,宇宙辽阔绵长,个人却渺小短暂,更何况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于是一种沉重和孤立无援、独行无友的孤独袭上心头,不禁“怆然而涕下”!诗歌中所表达的不只是客体的浩渺,还有诗人的抗争与进取。
诗歌中蕴含着诗人力图建功立业的积极精神。
7.《登幽州台歌》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点拨:全诗具有苍凉、悲壮的感情基调。
作者通过登楼远眺、抚今追昔的感慨,直抒胸臆地深刻表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和孤独之感。
8.如何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深刻哲理?《登幽州台歌》全诗四句没有具体描写,都是坐着情感的抒发。
通过“前”“后”“古人”“来者”的对比,表明时间的流逝,一去不复返。
通过“天地悠悠”和“独”的对比,感受天地的广阔和宇宙的永恒。
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和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营造了空旷辽阔的一经,奠定了悲凉孤寂的情感基调,诗人融理入情,表达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待我的事理悲情。
课堂小结诗人登上幽州台,俯视古今。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
诗人把个人的存在置于广漠的宇宙空间下来表现,衬托出人的孤单渺小。
由个人遭遇想到天地悠悠而生命的短促,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
正是这种思考,赢得后人广泛的共鸣。
这首诗唱出了历代志士仁人壮志难酬的忧愤,知遇难逢的孤独,时不我待的焦灼,悲怆中激荡着豪情,质朴中蕴含着深思,成为一首震振人心的千古绝唱。
过关检测竹里馆 (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竹里馆》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3.默写《登幽州台歌》和《竹里馆》第二课时《望岳》一、激情导入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朱德二、作者简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杜少陵。
自唐以来,他的诗歌被公认为“诗史”,他本人也被称为“诗圣”。
主要代表诗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三、朗读诗歌,理解内容1.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感情。
2.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译文: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四,诗歌鉴赏,体会情感3.找出诗中起统领作用的词语。
望: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
4. 杜甫实际上望到了哪些景象?齐鲁青未了,写出泰山的绵延不绝、树木葱郁的景象,这是远望。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写出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景象,这是近望。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写出了云涌云翻、鸟儿归巢黄昏时的景象,这是细望。
5.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望到一个什么样的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6.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首联的表达效果。
首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极言诗人初见泰山时兴奋不已,竟不知如何描绘,造成悬念。
次句作答,借齐鲁两地距离之远烘托出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总写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7.请赏析颔联中“钟”和“割”的表达效果。
“钟”有“聚集”之意,在这里将大自然人格化,化无情为有情;“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8.如何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望岳》前六句从多个角度描写泰山之高大、壮美。
正是这壮丽美景引发了诗人的攀登的欲望,诗人触景生情,以展望的姿态,想象“会当凌绝顶,一览纵山小”的豪迈。
而其中蕴含的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直到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
课堂检测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散”字的妙处。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背诵默写《望岳》和《春夜洛城闻笛》第三课时《登飞来峰》一、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人)。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官至宰相,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号“文”。
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其散文雄健峭拔,诗歌遒劲清新。
今有辑本《临川先生文集》。
二、朗读诗歌,理解诗意1.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感情。
2.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飞来峰顶耸立着千寻的高塔,听说鸡鸣时可以望见太阳升起。
不怕浮云遮住我的双眼,因为我身处塔的最高层上。
三、赏析诗句、体会情感3.在这首诗中,“浮云”有什么隐含的深意呢?在古代诗歌中,“浮云”往往借代奸邪小人,联系到诗人后来向宋仁宗上万言书,以及实行变法,与保守派的坚决斗争等,可以看出诗中“浮云”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体现了王安石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塔的高峻,“见日升”从侧面写出古塔高耸,直入云霄。
这两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为下文直抒胸臆蓄势。
5.后两句抒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抒发了诗人远大的抱负和志向,以及对自己对未来充满雄心壮志的情怀。
四、比较阅读,领会哲理6.同样是登高望远,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所表现的情感和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所变现的情感有何不同呢?同样是登高望远,陈子昂随军出征,因谏言被贬,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寂寥中阐释的是的怀才不遇情感,而仕途得意对前途无限憧憬的的王安石则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无畏精神。
7.同样是写山,并极言山高,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和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所表达的情感是否一样?同样是写山,并极言山高,青年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年少气盛,抱负不凡;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都表现了自己远大的抱负和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精神。
8. 如何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深刻哲理?《登飞来峰》同样是登高抒怀之作,诗人触景生情,借“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达了多层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