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稳定性验算稳定安全系数计算公式
塔吊的稳定性验算
塔吊的稳定性验算塔吊的稳定性验算塔吊抗倾覆稳定性校核应遵照GB3811—83“起重机设计规范”中的有关规定进行。
1.无风、静载稳定性校核验算工况是:起重臂处于最大幅度位置(对于小车变幅起重臂小车位于最大幅度),起重臂指向下坡方向,无风,起重机静置并负有额定载荷,塔式起重机无风静载工况下抗倾覆稳定性按下式验算:0.95M K——K L M L——M D≥0式中M K——由塔吊自重及压重产生的稳定力矩;M L——塔吊负载对倾覆边的力矩;K L——载荷系数,查GB3811—83,取为1.4;M D——由坡度因素而产生的倾覆力矩。
2.有风、动载稳定性校核验算工况是,起重臂处于最大幅度位置(对于小车变幅臂架,小车位于最大幅度),风从平衡臂吹向起重臂,塔式起重机负有额定荷载并正在工作中。
塔吊有风动载工况下的抗倾覆稳定性按下式验算:0.95M K——K L M L——M W——M D≥0式中M K——由塔吊重及压重产生的稳定力矩;K L——载荷系数,查GB3811—83,取为1.15;M L——由起重机额定载荷产生的倾覆力矩;M W——由作用于塔吊各部的风荷及作用于荷载迎风面的风荷所产生的倾覆力矩;M D——由工作机构工作、起、制动以及风荷动力作用、坡度因素而产生的倾覆力矩。
3.突然卸载(或吊具脱落)稳定性校核验算工况是,起重臂仰起处于最小幅度(对于小车变幅起重臂,小车位于臂根处),风从起重臂吹向平衡臂,塔式起重机突然卸载或吊具突然脱落。
在此工况下,塔吊抗倾覆稳定性按下式验算0.95M K——M O——M W——M D≥0式中M K——由塔吊自重及压重产生的稳定力矩;M O——由于突然卸载而造成的倾覆力矩,查GB3811-83,可大致取为0.2Q H L(Q H为额定载荷,L为幅度);M W——由作用于塔吊各部的风荷所产生的倾覆力矩;M D——由于坡度等因素而造成的倾覆力矩。
4.安装状态时稳定性校核上回转塔吊在塔身立起后的稳定性按下式验算P w1h≤0.95CP G式中P w1——工作状态最大风力(N);h——风载荷合力作用点距地高度(m);P G——塔吊已架立部分的重量(t);C——塔吊已架立部分重心至倾翻边的水平距离(m)。
塔吊计算书
附塔机基础及平衡重和塔吊计算书○1基础计算书一、参数信息塔吊型号:QTZ80,塔吊起升高度H:50.00m,塔身宽度B:1.6m,基础埋深d:1.60m,自重G:600kN,基础承台厚度hc:1.00m,最大起重荷载Q:60kN,基础承台宽度Bc:5.50m,混凝土强度等级:C35,钢筋级别:HRB400,基础底面配筋直径:25mm二、塔吊对交叉梁中心作用力的计算1、塔吊竖向力计算塔吊自重:G=600kN;塔吊最大起重荷载:Q=60kN;作用于塔吊的竖向力:Fk=G+Q=600+60=660kN;2、塔吊弯矩计算风荷载对塔吊基础产生的弯矩计算:Mkmax=960kN·m;三、塔吊抗倾覆稳定验算基础抗倾覆稳定性按下式计算:e=Mk /(Fk+Gk)≤Bc/3式中 e──偏心距,即地面反力的合力至基础中心的距离; Mk──作用在基础上的弯矩;Fk──作用在基础上的垂直载荷;Gk ──混凝土基础重力,Gk=25×5.5×5.5×1=756.25kN;Bc──为基础的底面宽度;计算得:e=960/(660+756.25)=0.678m < 5.5/3=1.833m;基础抗倾覆稳定性满足要求!四、地基承载力验算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5.2条承载力计算。
计算简图:混凝土基础抗倾翻稳定性计算: e=0.678m < 5.5/6=0.917m 地面压应力计算: P k =(F k +G k )/A P kmax =(F k +G k )/A + M k /W式中:F k ──塔吊作用于基础的竖向力,它包括塔吊自重和最大起重荷载,F k =660kN ; G k ──基础自重,G k =756.25kN ; Bc ──基础底面的宽度,取Bc=5.5m ;M k ──倾覆力矩,包括风荷载产生的力矩和最大起重力矩,M k = 960kN ·m ; W ──基础底面的抵抗矩,W=0.118Bc 3=0.118×5.53=19.632m 3; 不考虑附着基础设计值:P k =(660+756.25)/5.52=46.818kPaP kmax =(660+756.25)/5.52+960/19.632=95.717kPa ; P kmin =(660+756.25)/5.52-960/19.632=0kPa ; 实际计算取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为:f a =160.000kPa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 大于压力标准值P k =46.818kPa ,满足要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2×f a 大于无附着时的压力标准值P kmax =95.717kPa ,满足要求!五、基础受冲切承载力验算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8.2.7条。
塔机稳定性计算
4.2.4.突然卸载稳定性
工作状态:考虑自重载荷及吊重对整机稳定性的影响,载荷放大系数:自重载荷取1,起升载荷取-0.2,风载荷系数取1.0。(1)起升载荷计算:
F.r=(8000+246)×15500×10=1278130000 Kg.mm(2)偏心e计算:
风力
风压迎风面积
2
部件
总面积mm
2
充实率ω
挡风折减系数
风载荷N
到基础距离mm 23530
对基础底面力矩N.mm 32669052 1406904 33025746 2669776
系数N/m 1.6 1.6 1.2
250 250 250 250
mm
2
塔身下转台支撑
1476273 4110752 0.3591 0.47 13884 657743
M=(132137500×1.5+3125025×1.0-49770422×1.0)×10 =1453108030N.mm F h =0N
Fg+Fv=[(8000+246+279)+120824]×10=1293490N e=1123.4mm
4.2.2.动态稳定性
工作状态:有风载、考虑自重载荷及吊重对整机稳定性的影响,载荷放大系数:起升载荷系数取1.30,离心力系数取1.0,自重载荷取1.0,风载荷系数取1.0(1)风载荷计算:
重心至回转中心距离
mm 2250 10500 20500 30500 40500 50500 57500 62500 67500 70740
力距Kg.mm 1080000 9082500 16154000 21746500 25758000 25856000 26737500 21060000 5871420
塔吊格构柱稳定性验算方法
塔吊格构柱稳定性验算方法本工程塔吊基础下的格构柱高度最长为20.5m,依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计算模型选取塔吊最大独立自由高度60m,塔身未采取任何附着装置状态。
1、格构柱截面的力学特性:格构柱的截面尺寸为0.502×0.502m;主肢选用:16号角钢b×d×r=160×16mm;缀板选用(mXm):0.42×0.2主肢的截面力学参数为A0=49.07cm2,Z0=4.55cm,Ix0=1175.08cm2,Iy0=1175.08cm2;格构柱截面示意图格构柱的y-y轴截面总惯性矩:Z,=4Z,o÷Λ(∣-^o)2格构柱的x-x轴截面总惯性矩:b2A=4Λo+4经过计算得到:I x=4×[1175.08+49.07×(50.2/2-4.55)1=87589.85cm4;I y=4×[1175.08+49.07×(50.2/2-4.55)2]=87589.85cm4;2、格构柱的长细比计算:格构柱主肢的长细比计算公式:"44)其中H——格构柱的总高度,取21.7m;I——格构柱的截面惯性矩,取,1=87589.85cm1I尸87589.85Cm%A0------------ 个主肢的截面面积,取49.07Cm2。
经过计算得到3=102.72,I y=102.72。
格构柱分肢对最小刚度轴IT的长细比计算公式:其中b——缀板厚度,取b=0.5m°h——缀板长度,取h=0.2m°a1——格构架截面长,取a尸0.502m。
经过计算得iι=[(0.25+0.04)∕48+5×0.2520/8]0M.404m o为二21.7/0.404=53.7。
换算长细比计算公式:―=—经过计算得到NkX=II5.91,2ky=115.91o3、格构柱的整体稳定性计算:格构柱在弯矩作用平面内的整体稳定性计算公式:N赢&力其中N——轴心压力的计算值(kN);取N=1791.33kN;A——格构柱横截面的毛截面面积,取4X49.07cm;0——轴心受压构件弯矩作用平面内的稳定系数;根据换算长细比2ox=115.91,2o y=115.91≤《钢结构设计规范》得到。
稳定性计算计算书
稳定性计算计算书本计算书主要依据施工图纸及以下规范及参考文献编制:《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GB/T13752-199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建筑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编著)等编制。
一、塔吊有荷载时稳定性验算塔吊有荷载时,计算简图:塔吊有荷载时,稳定安全系数可按下式验算:式中K1──塔吊有荷载时稳定安全系数,允许稳定安全系数最小取1.15;G──塔吊自重力(包括配重,压重),G=310.00(kN);c──塔吊重心至旋转中心的距离,c=1.50(m);h o──塔吊重心至支承平面距离, h o=6.00(m);b──塔吊旋转中心至倾覆边缘的距离,b=2.50(m);Q──最大工作荷载,Q=60.00(kN);g──重力加速度(m/s2),取9.81;v──起升速度,v=0.50(m/s);t──制动时间,t=20.00(s);a──塔吊旋转中心至悬挂物重心的水平距离,a=15.00(m);W1──作用在塔吊上的风力,W1=4.00(kN);W2──作用在荷载上的风力,W2=0.30(kN);P1──自W1作用线至倾覆点的垂直距离,P1=8.00(m);P2──自W2作用线至倾覆点的垂直距离,P2=2.50(m);h──吊杆端部至支承平面的垂直距离,h=30.00m(m);n──塔吊的旋转速度,n=0.60(r/min);H──吊杆端部到重物最低位置时的重心距离,H=28.00(m);α──塔吊的倾斜角(轨道或道路的坡度),α=2.00(度)。
经过计算得到K1=1.506;由于K1≥1.15,所以当塔吊有荷载时,稳定安全系数满足要求!二、塔吊无荷载时稳定性验算塔吊无荷载时,计算简图:塔吊无荷载时,稳定安全系数可按下式验算:式中K2──塔吊无荷载时稳定安全系数,允许稳定安全系数最小取1.15; G1──后倾覆点前面塔吊各部分的重力,G1=310.00(kN);c1──G1至旋转中心的距离,c1=3.00(m);b──塔吊旋转中心至倾覆边缘的距离,b=2.00(m);h1──G1至支承平面的距离,h1=6.00(m);G2──使塔吊倾覆部分的重力,G2=100.00(kN);c2──G2至旋转中心的距离,c2=3.50(m);h2──G2至支承平面的距离,h2=30.00(m);W3──作用有塔吊上的风力,W3=5.00(kN);P3──W3至倾覆点的距离,P3=10.00(m);α──塔吊的倾斜角(轨道或道路的坡度),α=2.00(度)。
稳定性计算
稳定性计算本计算主要依据施工图纸及以下规范及参考文献编制:《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GB/T13752-199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建筑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编著)等编制。
一、塔吊有荷载时稳定性验算塔吊有荷载时,计算简图:塔吊有荷载时,稳定安全系数可按下式验算:式中K1──塔吊有荷载时稳定安全系数,允许稳定安全系数最小取1.15;G──塔吊自重力(包括配重,压重),G=550.00(kN);c──塔吊重心至旋转中心的距离,c=1.50(m);h o──塔吊重心至支承平面距离, h o=60.00(m);b──塔吊旋转中心至倾覆边缘的距离,b=2.50(m);Q──最大工作荷载,Q=56.00(kN);g──重力加速度(m/s2),取9.81;v──起升速度,v=0.65(m/s);t──制动时间,t=20.00(s);a──塔吊旋转中心至悬挂物重心的水平距离,a=30.00(m);W1──作用在塔吊上的风力,W1=4.00(kN);W2──作用在荷载上的风力,W2=0.30(kN);P1──自W1作用线至倾覆点的垂直距离,P1=40.50(m);P2──自W2作用线至倾覆点的垂直距离,P2=3.00(m);h──吊杆端部至支承平面的垂直距离,h=118.90m(m);n──塔吊的旋转速度,n=0.65(r/min);H──吊杆端部到重物最低位置时的重心距离,H=83.00(m);α──塔吊的倾斜角(轨道或道路的坡度),α=0.00(度)。
经过计算得到K1=1.256;由于K1≥1.15,所以当塔吊有荷载时,稳定安全系数满足要求!二、塔吊无荷载时稳定性验算塔吊无荷载时,计算简图:塔吊无荷载时,稳定安全系数可按下式验算:式中K2──塔吊无荷载时稳定安全系数,允许稳定安全系数最小取1.15; G1──后倾覆点前面塔吊各部分的重力,G1=400.00(kN);c1──G1至旋转中心的距离,c1=3.00(m);b──塔吊旋转中心至倾覆边缘的距离,b=2.50(m);h1──G1至支承平面的距离,h1=60.00(m);G2──使塔吊倾覆部分的重力,G2=80.00(kN);c2──G2至旋转中心的距离,c2=3.50(m);h2──G2至支承平面的距离,h2=83.00(m);W3──作用有塔吊上的风力,W3=5.00(kN);P3──W3至倾覆点的距离,P3=40.50(m);α──塔吊的倾斜角(轨道或道路的坡度),α=2.00(度)。
塔吊基础计算
QTZ63塔吊天然基础的计算书(一)参数信息塔吊型号:QTZ63,自重(包括压重)F1=450。
80kN,最大起重荷载F2=60.00kN,塔吊倾覆力距M=630.00kN.m,塔吊起重高度=70。
00m,塔身宽度B=1。
50m,混凝土强度等级:C35,基础埋深D=5.00m,基础最小厚度h=1。
35m,基础最小宽度Bc=5。
00m。
(二)基础最小尺寸计算基础的最小厚度取:H=1。
35m基础的最小宽度取:Bc=5。
00m(三)塔吊基础承载力计算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条承载力计算。
计算简图:当不考虑附着时的基础设计值计算公式:当考虑附着时的基础设计值计算公式:当考虑偏心距较大时的基础设计值计算公式:式中 F──塔吊作用于基础的竖向力,它包括塔吊自重,压重和最大起重荷载,F=1.2×510。
8=612。
96kN;G──基础自重与基础上面的土的自重,G=1.2×(25.0×Bc×Bc×Hc+20.0×Bc×Bc×D) =4012。
50kN;Bc──基础底面的宽度,取Bc=5。
00m;W──基础底面的抵抗矩,W=Bc×Bc×Bc/6=20。
83m3;M──倾覆力矩,包括风荷载产生的力距和最大起重力距,M=1.4×630。
00=882.00kN。
m;a──合力作用点至基础底面最大压力边缘距离(m),按下式计算:a=5。
00/2—882.00/(612。
96+4012。
50)=2.31m。
经过计算得到:无附着的最大压力设计值 Pmax=(612.96+4012.50)/5。
002+882。
00/20。
83=227。
35kPa无附着的最小压力设计值 Pmin=(612。
96+4012.50)/5。
002—882.00/20.83=142.68kPa 有附着的压力设计值 P=(612。
塔吊边坡桩基础稳定性计算书
边坡桩基础稳定性计算书计算依据: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一、参数信息1.基坑基本参数土类型粉土或砂土厚度h(m) 4 重度γ(kN/m^3) 18 浮重度γmi(kN/m^3) 8 粘聚力C(kPa) 10 内摩擦角φ(°) 30 土类型粘性土厚度h(m) 10 重度γ(kN/m^3) 21 浮重度γmi(kN/m^3) 11 粘聚力C(kPa) 8 内摩擦角φ(°) 203.荷载参数边坡桩基稳定性二、桩侧土压力计算1、水平荷载(1)、主动土压力系数:K a1=tan2(45°- φ1/2)= tan2(45-30/2)=0.333;K a2=tan2(45°- φ2/2)= tan2(45-30/2)=0.333;K a3=tan2(45°- φ3/2)= tan2(45-30/2)=0.333;K a4=tan2(45°- φ4/2)= tan2(45-30/2)=0.333;K a5=tan2(45°- φ5/2)= tan2(45-20/2)=0.49;K a6=tan2(45°- φ6/2)= tan2(45-20/2)=0.49;(2)、土压力、地下水以及地面附加荷载产生的水平荷载:第1层土:0 ~ 1米;(未与桩接触)第2层土:1 ~ 2米;(未与桩接触)第3层土:2 ~ 3米;H3' = ∑γi h i/γ3 = 36/18 = 2;σa3上= [γ3H3'+P1+P2a2/(a2+2l2)]K a3-2c3K a30.5 = [18×2+10+2.5]×0.333-2×10×0.3330.5 = 4.62kN/m;σa3下= [γ3(H3'+h3)+P1+P2a2/(a2+2l2)]K a3-2c3K a30.5= [18×(2+1)+10+2.5]×0.333-2×10×0.3330.5 = 10.62kN/m;第4层土:3 ~ 4米;H4' = ∑γi h i/γ4' = 54/8 = 6.75;σa4上= [γ4'H4'+P1+P2a2/(a2+2l2)]K a4-2c4K a40.5= [8×6.75+10+2.5]×0.333-2×10×0.3330.5 = 10.62kN/m;σa4下= [γ4'H4'+P1+P2a2/(a2+2l2)]K a4-2c4K a40.5+γ4'h4K a4+γw h4' = [8×6.75+10+2.5]×0.333-2×10×0.3330.5+8×1×0.333+10×1 = 23.286kN/m;第5层土:4 ~ 5米;H5' = ∑γi h i/γ5' = 62/11 = 5.636;σa5上= [γ5'H5'+P1+P2a2/(a2+2l2)]K a5-2c5K a50.5+γw h4' = [11×5.636+10+2.5]×0.49-2×8×0.490.5+10×1 = 35.323kN/m;σa5下= [γ5'H5'+P1+P2a2/(a2+2l2)]K a5-2c5K a50.5+γ5'h5K a5+γw h5' = [11×5.636+10+2.5]×0.49-2×8×0.490.5+11×1×0.49+10×2 = 50.717kN/m;第6层土:5 ~ 9米;H6' = ∑γi h i/γ6' = 73/11 = 6.636;σa6上= [γ6'H6'+P1]K a6-2c6K a60.5+γw h5' = [11×6.636+10]×0.49-2×8×0.490.5+10×2 = 49.491kN/m;σa6下= [γ6'H6'+P1]K a6-2c6K a60.5+γ6'h6K a6+γw h6' = [11×6.636+10]×0.49-2×8×0.490.5+11×4×0.49+10×6 = 111.064kN/m;(3)、水平荷载:第1层土:E a1=0kN/m;第2层土:E a2=0kN/m;第3层土:E a3=h3×(σa3上+σa3下)/2=1×(4.62+10.62)/2=7.62kN/m;作用位置:h a3=h3(2σa3上+σa3下)/(3σa3上+3σa3 )+∑h i=1×(2×4.62+10.62)/(3×4.62+3×10.62)+6=6.434m;下第4层土:E a4=h4×(σa4上+σa4下)/2=1×(10.62+23.286)/2=16.953kN/m;作用位置:h a4=h4(2σa4上+σa4下)/(3σa4上+3σa4)+∑h i=1×(2×10.62+23.286)/(3×10.62+3×23.286)+5=5.438m;下第5层土:E a5=h5×(σa5上+σa5下)/2=1×(35.323+50.717)/2=43.02kN/m;作用位置:h a5=h5(2σa5上+σa5下)/(3σa5上+3σa5)+∑h i=1×(2×35.323+50.717)/(3×35.323+3×50.717)+4=4.47m;下第6层土:E a6=h6×(σa6上+σa6下)/2=4×(49.491+111.064)/2=321.109kN/m;作用位置:h a6=h6(2σa6上+σa6下)/(3σa6上+3σa6)+∑h i=4×(2×49.491+111.064)/(3×49.491+3×111.064)+0=1.744m;下土压力合力:E a= ΣE ai= 7.62+16.953+43.02+321.109=388.701kN/m;合力作用点:h a= Σh i E ai/E a= (7.62×6.434+16.953×5.438+43.02×4.47+321.109×1.744)/388.701=2.299m;2、水平抗力计算(1)、被动土压力系数:K p1=tan2(45°+ φ1/2)= tan2(45+20/2)=2.04;K p2=tan2(45°+ φ2/2)= tan2(45+20/2)=2.04;(2)、土压力、地下水产生的水平荷载:第1层土:4 ~ 5米;σp1上= 2c1K p10.5 = 2×8×2.040.5 = 22.85kN/m;σp1下= γ1h1K p1+2c1K p10.5 = 21×1×2.04+2×8×2.040.5 = 65.682kN/m;第2层土:5 ~ 9米;H2' = ∑γi h i/γ2' = 21/11 = 1.909;σa2上= γ2'H2'K p2+2c2K p20.5 = 11×1.909×2.04+2×8×2.040.5 = 65.682kN/m;σa2下= γ2'H2'K p2+2c2K p20.5+γ2'h2K p2+γw h2' = 11×1.909×2.04+2×8×2.040.5+11×4×2.04+10×4 = 195.425kN/m;(3)、水平荷载:第1层土:E p1=h1×(σp1上+σp1下)/2=1×(22.85+65.682)/2=44.266kN/m;作用位置:h p1=h1(2σp1上+σp1下)/(3σp1上+3σp1 )+∑h i=1×(2×22.85+65.682)/(3×22.85+3×65.682)+4=4.419m;下第2层土:E p2=h2×(σp2上+σp2下)/2=4×(65.682+195.425)/2=522.214kN/m;作用位置:h p2=h2(2σp2上+σp2下)/(3σp2上+3σp2)+∑h i=4×(2×65.682+195.425)/(3×65.682+3×195.425)+0=1.669m;下土压力合力:E p= ΣE pi= 44.266+522.214=566.48kN/m;合力作用点:h p= Σh i E pi/E p= (44.266×4.419+522.214×1.669)/566.48=1.884m;三、桩侧弯矩计算1.主动土压力对桩底的弯矩M1 = 0.7×0.6×388.701×2.299 = 375.329kN·m;2.被动土压力对桩底的弯矩M2 = 0.6×566.48×1.884 = 640.24kN·m;3.支撑对桩底弯矩M3 = 170kN·m;四、基础稳定性计算M3+M2≥K(M+M1)170+640.24=810.24kN·m ≥ 1.2×(100+375.329)=570.395kN·m;塔吊稳定性满足要求!。
塔吊稳定性计算
塔吊稳定性验算塔吊稳定性验算可分为有荷载时和无荷载时两种状态。
一、塔吊有荷载时稳定性验算塔吊有荷载时,计算简图::稳定安全系数可按下式验算塔吊有荷载时,式中 K1──塔吊有荷载时稳定安全系数,允许稳定安全系数最小取1.15;;),G=400.00(kN)──起重机自重力 G(包括配重,压重; c──起重机重心至旋转中心的距离,c=1.50(m); h0──起重机重心至支承平面距离, h0=5.00(m);,b=2.50(m) b──起重机旋转中心至倾覆边缘的距离; Q──最大工作荷载,Q=100.00(kN)2;9.81(m/s g──重力加速度),取; v──起升速度,v=0.50(m/s); t──制动时间,t=20.00(s);──起重机旋转中心至悬挂物重心的水平距离 a,a=15.00(m)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W1──作用在起重机上的风力,W1=4.00(kN);W2──作用在荷载上的风力,W2=0.30(kN);P1──自W1作用线至倾覆点的垂直距离,P1=8.00(m);P2──自W2作用线至倾覆点的垂直距离,P2=2.50(m);h──吊杆端部至支承平面的垂直距离,h=30.00(m);n──起重机的旋转速度,n=1.0(r/min);H──吊杆端部到重物最低位置时的重心距离,H=28.0(m);α──塔吊的倾斜角(轨道或道路的坡度),α=2.0(度)。
经过计算得到 K = 1.1541由于K>=1.15,所以当塔吊有荷载时,稳定安全系数满足要求!1二、塔吊无荷载时稳定性验算塔吊无荷载时,计算简图::稳定安全系数可按下式验算塔吊无荷载时,式中 K2──塔吊无荷载时稳定安全系数,允许稳定安全系数最小取1.15; G1──后倾覆点前面塔吊各部分的重力,G1=320.00(kN);c1──G1至旋转中心的距离,c1=0.50(m);b──起重机旋转中心至倾覆边缘的距离,b=0.80(m);h1──G1至支承平面的距离,h1=6.00(m);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塔吊稳定性验算稳定安全系数计算公式
塔吊稳定性验算稳定安全系数计算公式塔吊稳定性验算可分为有荷载时和无荷载时两种状态。
下面分别做详细介绍。
一、塔吊有荷载时稳定性验算塔吊有荷载时,计算简图:塔吊有荷载时,稳定安全系数可按下式验算:式中K1——塔吊有荷载时稳定安全系数,允许稳定安全系数最小取1.15;G——起重机自重力(包括配重,压重),G=440.02(kN);c——起重机重心至旋转中心的距离,c=0.5(m);h0——起重机重心至支承平面距离, h0=6(m);b——起重机旋转中心至倾覆边缘的距离,b=2.5(m);Q——最大工作荷载,Q=50(kN);g——重力加速度(m/s2),取9.81;v——起升速度,v=0.5(m/s);t——制动时间,t=20(s);a——起重机旋转中心至悬挂物重心的水平距离,a=15(m);W1——作用在起重机上的风力,W1=5(kN);W2——作用在荷载上的风力,W2=1(kN);P1——自W1作用线至倾覆点的垂直距离,P1=8(m);P2——自W2作用线至倾覆点的垂直距离,P2=2.5(m);h——吊杆端部至支承平面的垂直距离,h=28(m);n——起重机的旋转速度,n=1(r/min);H——吊杆端部到重物最低位置时的重心距离,H=30(m);α——起重机的倾斜角(轨道或道路的坡度),α=2(度)。
经过计算得到K1 =1.856,塔吊有荷载时,1.856大于1.15,稳定安全系数满足要求。
二、塔吊无荷载时稳定性验算塔吊无荷载时,计算简图:塔吊无荷载时,稳定安全系数可按下式验算:式中K2——塔吊无荷载时稳定安全系数,允许稳定安全系数最小取1.15;G1——后倾覆点前面塔吊各部分的重力,G1=80(kN);c1——G1至旋转中心的距离,c1=0.5(m);b——起重机旋转中心至倾覆边缘的距离,b=3(m);h1——G1至支承平面的距离,h1=6(m);G2——使起重机倾覆部分的重力,G2=20(kN);c2——G2至旋转中心的距离,c2=3.5(m);h2——G2至支承平面的距离,h2=30(m);W3——作用有起重机上的风力,W3=5(kN);P3——W3至倾覆点的距离,P3=15(m);α——起重机的倾斜角(轨道或道路的坡度),α=2(度)。
塔吊受力验算
塔吊受力验算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2、计算.支座力计算选取2#塔吊作为验算标准,2#塔吊距离建筑物米最大其中重量6t,最大工作幅度50m,最终高度118米,第一道附着位于第7层标高,第二道附着位于第13层标高43m,第三道附着位于第19层标高,第四道附着位于第25层标高76m,第五道附着位于第92层标高92m。
塔机在工作现场架设附着后,塔机产生出的各种主要荷载,基本出现在最上一道附着上部的塔身悬出部分。
因此,这种连续梁的竖直多跨静定支撑,向上伸展中,每加一道附着支承时,只要校核这最上面的一道附着支撑是稳定,无疑下面的支撑也是稳定的,则整体塔身附着也是稳定的。
因此以此道附着杆的负荷作为设计或校核附着杆截面的依据。
附着式塔机的塔身可以简化为一个带悬臂的刚性支撑连续梁,其内力及支座反力计算如下:风荷载标准值应按照以下公式计算:ωk =ω×μz×μs×βz= ××× = kN/m2;其中ω0──基本风压(kN/m2),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的规定采用:ω= kN/m2;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的规定采用:μz= ;μs ──风荷载体型系数:μs= ;βz ──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βz= ;风荷载的水平作用力:q = Wk ×B×Ks= ×× = kN/m;其中 W k──风荷载水平压力,W k= kN/m2; B──塔吊作用宽度,B= m;Ks ──迎风面积折减系数,Ks= ;实际取风荷载的水平作用力 q = kN/m;塔吊的最大倾覆力矩:M = kN·m;计算结果: N w = ;附着杆内力计算计算简图:计算参量b1=,a1=,a2=,T1=T3=,T2=T1cosα1-T2cosα2-T3cosα3=-NwcosθΣFy=0T 1sinα1+T2sinα2+T3sinα3=-NwsinθΣM0=0T 1[(b1+c/2)cosα1-(α1+c/2)sinα1]+T2[-(b1+c/2)cosα2+(α2-α1-c/2)sinα2]+T3[-(b1+c/2)cosα3+(α2-α1-c/2)sinα3]=Mw其中:α1=arctan[b1/a1] α2=arctan[b1/(a2-a1)] α3=arctan[b1/(a2- a1-c)]第一种工况的计算:塔机满载工作,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考虑塔身在最上层截面的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和风荷载扭矩。
起重机的稳定性系数计算
起重机的稳定性系数计算4起重机的稳定性系数计算4.1移动式起重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流动式流动式起重机最严重的事故是“翻车”事故,其根本原因是丧失稳定,所以起重机的稳定与全关系十分密切。
流动式起重机的稳定性可分为行驶状态稳定性和工作状态稳定。
(1-d)1.影响稳定性的因素轮式起重机作业时的稳定性,完全由机械的自重来维持,所以有一定的限度,往往在起重机的结构件(如吊臂、支腿等)强度还足够的情况下,整机却由于操作失误和作业条件不好等原因,突然丧失稳定而造成整机倾翻事故。
因而轮式起重机的技术条件规定,起重机的稳定系数k不应小于1.15。
在使用轮式起重机时,应注意以下不利因素。
(2-B)(5-h)(1)动臂长度的影响起重机的伸臂越长或幅度越大,对稳定性越不利,特别是液压伸缩臂起重机,当吊臂全伸时,在某一定倾角(使用说明书中有规定)以下,即使不吊载荷,也有倾翻危险;当伸臂较长,并吊有相应的额定载荷时,吊臂会产生一定的挠曲变形,使实际的工作幅度增大,倾翻力矩也随之增大。
(2)离心力的影响轮式起重机吊重回转时会产生离心力,使重物向外抛移。
重物向外抛移(相当于斜拉)时,通过起升钢丝绳使吊臂端部承受水平力的作用,从而增大倾翻力矩。
特别是使用长吊臂时,臂端部的速度和离心力都很大,倾翻的危险性也越大。
所以,起重机司机操纵回转时要特别慎重,回转速度不能过快。
(3)提升方向的影响汽车式起重机的稳定性,随起吊方向不同而不同,不同的起吊方向有不同的额定起重量。
在稳定性较好的方向起吊的额定载荷,当转到稳定性较差的方向上就会超载,因而有倾翻的可能性。
一般情况下,后方的稳定性大于侧方的稳定性,而侧方的稳定性,大于前方的稳定性;即后方稳定性>侧方稳定性>前方的稳定性。
所以,应尽量使吊臂在起重机的后方作业,避免在前方作业。
(4)风的影响工作状态最大风力,一般规定为6级风,对于长大吊臂,风力的作用很大,从表28可看出风力的影响。
塔机稳定性计算
4.抗倾翻稳定性4.1验算工况本塔式起重机为固定基础的自升式塔式起重机,其抗倾翻稳定性的计算包括:安装架设、拆卸和使用过程(工作状态、非工作状态)。
列表4-1如下:表4-1固定基础塔式起重机验算工况4.2抗倾翻稳定性校核图4.1 抗倾翻稳定性计算简图由于固定基础式的倾覆边沿不明确,GB/T13752-92提出,固定式砼基塔机整机抗倾翻稳定性验算公式:3bF F h F M e g v h ≤+⋅+=式中:e —偏心距。
M —作用于基础上的弯矩。
h —基础深度。
b —基础宽度。
Fv —作用于基础上的垂直载荷。
Fh —作用于基础上的水平载荷。
Fg —混凝土基础的重力。
作用于基础上的弯矩包括自重载荷、起升载荷、离心力、惯性力及风载荷产生的力矩,根据上述工况计算如下: 4.2.1.基本稳定性工作状态:无风静载、考虑自重载荷及吊重对整机稳定性的影响,载荷放大系数:自重载荷系数取1.0,离心力系数取1.0,起升载荷系数取1.5, (1) 自重载荷计算名称 质量(Kg) 重心至回转中心距离mm 力距Kg.mm 起重臂第一节 480 2250 1080000 起重臂第二节 865 10500 9082500 起重臂第三节 788 20500 16154000 起重臂第四节 713 30500 21746500 起重臂第五节 636 40500 25758000 起重臂第六节 512 50500 25856000 起重臂第七节 465 57500 26737500 起重臂第八节 330 62500 20625000 起重臂第九节 312 67500 21060000 起重臂第十节83707405871420起重臂其他176 35630 4532000变幅机构220 7860 1729200平衡臂1856 -7523 13963533起升机构1600 -8280 -1324800平衡重14700 -16270 -189879000司机室244 1310 319640电气系统150 -3810 -571500平衡臂拉杆541 -6142 -3322822回转塔身880 0 0上转台1230 0 0回转机构500 0 0回转支承420 0 0下转台1351 0 0套架3667 0 0 引进平台255 2190 493407 液压顶升机构230 -1700 -391000 塔身15750 0斜撑1720 0底架3150基础70000 0合计120824 -49770422表4-2 基本稳定性自重载荷(2)离心力计算:F=mw2=m(0.7×2×3.14/60)2=(8000+246+279)*0.0055*15500/10000=72.675 离心力矩Fr=72.675×(42000+1000)=3125025N.mm(3)起升载荷力矩计算:F.r=(8000+246+279)×15500= 132137500 N.mm(4)偏心e计算:M=(132137500×1.5+3125025×1.0-49770422×1.0)×10=1453108030N.mmF h=0NFg+Fv=[(8000+246+279)+120824]×10=1293490Ne=1123.4mm4.2.2.动态稳定性工作状态:有风载、考虑自重载荷及吊重对整机稳定性的影响,载荷放大系数:起升载荷系数取1.30,离心力系数取1.0,自重载荷取1.0,风载荷系数取1.0(1)风载荷计算:部件风力系数风压N/m2迎风面积mm2总面积mm2充实率ω挡风折减系数风载荷N到基础距离mm对基础底面力矩N.mm塔身 1.6 250 1476273 4110752 0.3591 0.47 13884 23530 32669052 下转台 1.6 250 657743 1027196 0.6403 0.15 302.56 46500 1406904 支撑 1.2 250 2349500 2349500 1.0 704.85 46855 33025746 回转塔身 1.3 250 1222557 3007303 0.4065 0.39 552.37 48333 2669776司机室 1.2 250 2992000 2992000 897.60 43450 3900072起重臂 1.3 250 181526 806482 0.2251 0.66 6885.9 50050 887737 平衡臂 1.6 250 163720 375760 0.4357 0.34 100.20 49500 495000 平衡重 1.2 250 3604400 3604400 1.0 1081.3 49500 5352534 三机构 1.2 250 828000 828000 1.0 248.4 49500 1229580 电气 1.2 250 720000 720000 1.0 216 49500 1069200 载荷1800 48333 8699940 合计63472266 表4-3 动态稳定性风载荷(2)偏心e计算:M=(132137500×1.3+3125025×1.0-49770422×1.0)×10+ 63472266×1.0×10=1886056190N.mmFg+Fv=[(8000+246+279)+120824]×10=1293490Ne = 1458mm4.2.3.暴风侵袭稳定性非工作状态,载荷放大系数:自重载荷取1.0,风载荷系数取1.2。
吊机常用稳定性验算
吊机常用稳定性验算静态稳定性常用稳定性安全系数K 1表示(见图15-15);K 1=223324421122M G ()()() 1.4M ()(R )l G l l G l l G l l Q G l ++++--=≥+-稳倾吊式中 G 1 —— 起重臂重量;G 2 —— 下车重量;G 3 —— 上车重量;G 4 —— 平衡重;(Q +G 吊)—— 起重量加吊具重量;b.动态稳定动态稳定性就是除起重机自重和吊载之外,还要考虑风力、惯性力、离心力和坡度的影响。
风力是考虑不利于稳定性的工作风力,与起重机臂长度有直接关系,例如以10m/s 的风速为例,起重臂长为10m ,产生的倾翻力矩为1800N •m ;臂长为20m ,产生倾翻力矩为8000N •m ;臂长为30m 时,倾翻力矩为20000N •m 。
坡度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经计算,当起重机倾斜1º时,起重能力要下降7.4%;倾斜2º时,降低14.3%;倾斜3º时,降低19.8%。
惯性力主要是指物品突然起吊和下放突然刹车时,产生的不利稳定的惯性力。
实际是增加了起吊重力。
离心力是指起重机回转时,起重臂、吊物所产生的离心力。
特别是吊物的离心力,通过钢丝绳直接作用在起重臂端部,增加起重机的倾翻力矩。
图15-16 起重机动态稳定计算图动态稳定性安全系数为: 212112222221202(0.5)(0.5)()sin 900(0.5)b Q G Q v Q n Rh G l c R l P h P h v h Q h G h gt gt n h K Q R l α++---+++++-=-⎡⎤⎢⎥⎣⎦式中 Q —— 起吊载荷;G —— 起重机自重;G b —— 折算到臂头的起重臂自重;R —— 幅度;P 1 —— 作用在起重机上的工作状态最大风力;P 2 —— 作用在起吊物品上的工作状态最大风力;h 1、h 2 —— 与P 1、P 2对应的高度;h 0 —— 起吊物品至臂端的高度;t 1 —— 起升机构启、制动时间;t 2 —— 变幅机构启、制动时间;v 1 —— 起升速度;v 2 —— 变幅速度;n —— 起重机回转速度;α—— 起重机支承面倾角;l 、c ——尺寸见图15-16。
塔吊安全验算书
塔吊安全验算书一、塔吊基础验算一、参数信息塔吊型号:QTZ80塔机自重标准值:FK1=627.00KN起重荷载标准值:Fqk=60.00kN水平力:F h=73.9kN;塔吊最大起重力矩:M=800.00kN.m柱作用于基础承台的竖向荷载:N k=188.13kN塔吊计算高度:H=115m塔身宽度:B=1.60m承台混凝土等级:C35矩形承台边长:5.0m承台厚度:Hc=1.400m承台钢筋级别:HPB235桩混凝土等级:C35保护层厚度:50mm桩直径d=1.000m桩钢筋级别:HRB400桩入土深度:13.00m二、荷载计算1)塔机自重标准值F k1=627kN2)起重荷载标准值F qk=60kN3)塔机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F=1.2×(Fk1+Fqk)=824.40kN柱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N=1.2×N k=225.76kN 4)基础以及覆土自重G k=1.2×(5.02+3.2×1.97)×25×1.4=1316.11kN5)最大压力:N=F+ N+G k =824.40+225.76+1316.11=2366.27kN 6)塔吊的倾覆力矩 M=1.4×800=1120.00kN.m 三、承台计算1、塔吊基础承载力计算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5.2条承载力计算。
当不考虑附着时的基础设计值计算公式:P max =F+G+N A+M W,P min =F+G+N A− MW当考虑附着时的基础设计值计算公式P=F+G+N A当考虑偏心距较大时的基础设计值计算公式:P max =2(F+G+N )3BcaF ——塔吊作用于基础的竖向力,它包括塔吊自重,压重和最大起重荷载,F=824.40kN;N——柱作用于基础的竖向力,N=218.52KNG——基础自重与基础上面的土的自重,G=1316.11kNBc——基础底面的宽度,取Bc=5.00m;W——基础底面的抵抗矩,W=bh2/6=53/6=20.83m3;M1——塔吊倾覆力矩,包括风荷载产生的力矩和最大起重力矩,M=1.4×800=1120.00kN.m;M2——柱作用于基础的弯矩,M=1.4*N*e1=1.4*218.52*0.3=91.78kN.m;A——基础底面积,A基础底面积=5.02+3.2×1.97=31.34m2a——合力作用点至基础底面最大压力边缘距离(m),按下式计算:a=B c/2 - MF+Ga=5.00/2-1120.00/(824.40+1316.11)=1.98m。
塔吊计算书
附塔机基础及平衡重和塔吊计算书○1基础计算书一、参数信息塔吊型号:QTZ80,塔吊起升高度H:50.00m,塔身宽度B:1.6m,基础埋深d:1.60m,自重G:600kN,基础承台厚度hc:1.00m,最大起重荷载Q:60kN,基础承台宽度Bc:5.50m,混凝土强度等级:C35,钢筋级别:HRB400,基础底面配筋直径:25mm二、塔吊对交叉梁中心作用力的计算1、塔吊竖向力计算塔吊自重:G=600kN;塔吊最大起重荷载:Q=60kN;作用于塔吊的竖向力:Fk=G+Q=600+60=660kN;2、塔吊弯矩计算风荷载对塔吊基础产生的弯矩计算:Mkmax=960kN·m;三、塔吊抗倾覆稳定验算基础抗倾覆稳定性按下式计算:e=Mk /(Fk+Gk)≤Bc/3式中 e──偏心距,即地面反力的合力至基础中心的距离; Mk──作用在基础上的弯矩;Fk──作用在基础上的垂直载荷;Gk ──混凝土基础重力,Gk=25×5.5×5.5×1=756.25kN;Bc──为基础的底面宽度;计算得:e=960/(660+756.25)=0.678m < 5.5/3=1.833m;基础抗倾覆稳定性满足要求!四、地基承载力验算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5.2条承载力计算。
计算简图:混凝土基础抗倾翻稳定性计算: e=0.678m < 5.5/6=0.917m 地面压应力计算: P k =(F k +G k )/A P kmax =(F k +G k )/A + M k /W式中:F k ──塔吊作用于基础的竖向力,它包括塔吊自重和最大起重荷载,F k =660kN ; G k ──基础自重,G k =756.25kN ; Bc ──基础底面的宽度,取Bc=5.5m ;M k ──倾覆力矩,包括风荷载产生的力矩和最大起重力矩,M k = 960kN ·m ; W ──基础底面的抵抗矩,W=0.118Bc 3=0.118×5.53=19.632m 3; 不考虑附着基础设计值:P k =(660+756.25)/5.52=46.818kPaP kmax =(660+756.25)/5.52+960/19.632=95.717kPa ; P kmin =(660+756.25)/5.52-960/19.632=0kPa ; 实际计算取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为:f a =160.000kPa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 大于压力标准值P k =46.818kPa ,满足要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2×f a 大于无附着时的压力标准值P kmax =95.717kPa ,满足要求!五、基础受冲切承载力验算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8.2.7条。
塔吊安全验算书
塔吊安全验算书一、塔吊基础验算一、参数信息塔吊型号:QTZ80塔机自重标准值:FK1=627.00KN起重荷载标准值:Fqk=60.00kN水平力:F h=73.9kN;塔吊最大起重力矩:M=800.00kN.m柱作用于基础承台的竖向荷载:N k=188.13kN塔吊计算高度:H=115m塔身宽度:B=1.60m承台混凝土等级:C35矩形承台边长:5.0m承台厚度:Hc=1.400m承台钢筋级别:HPB235桩混凝土等级:C35保护层厚度:50mm桩直径d=1.000m桩钢筋级别:HRB400桩入土深度:13.00m二、荷载计算1)塔机自重标准值F k1=627kN2)起重荷载标准值F qk=60kN3)塔机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F=1.2×(Fk1+Fqk)=824.40kN柱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N=1.2×N k=225.76kN 4)基础以及覆土自重G k=1.2×(5.02+3.2×1.97)×25×1.4=1316.11kN5)最大压力:N=F+ N+G k =824.40+225.76+1316.11=2366.27kN 6)塔吊的倾覆力矩 M=1.4×800=1120.00kN.m 三、承台计算1、塔吊基础承载力计算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5.2条承载力计算。
当不考虑附着时的基础设计值计算公式:P max =F+G+N A+M W,P min =F+G+N A− MW当考虑附着时的基础设计值计算公式P=F+G+N A当考虑偏心距较大时的基础设计值计算公式:P max =2(F+G+N )3BcaF ——塔吊作用于基础的竖向力,它包括塔吊自重,压重和最大起重荷载,F=824.40kN;N——柱作用于基础的竖向力,N=218.52KNG——基础自重与基础上面的土的自重,G=1316.11kNBc——基础底面的宽度,取Bc=5.00m;W——基础底面的抵抗矩,W=bh2/6=53/6=20.83m3;M1——塔吊倾覆力矩,包括风荷载产生的力矩和最大起重力矩,M=1.4×800=1120.00kN.m;M2——柱作用于基础的弯矩,M=1.4*N*e1=1.4*218.52*0.3=91.78kN.m;A——基础底面积,A基础底面积=5.02+3.2×1.97=31.34m2a——合力作用点至基础底面最大压力边缘距离(m),按下式计算:a=B c/2 - MF+Ga=5.00/2-1120.00/(824.40+1316.11)=1.98m。
TC5013塔式起重机(固定)底架、基础设计,整机稳定性计算
目录1、TC5013塔机稳定性计算 (3)1.1抗倾翻稳定性 (3)1.1.1验算工况 (3)1.1.2抗倾翻稳定性校核 (4)1.2基本稳定性 (4)1.3动态稳定性 (6)1.4暴风侵袭稳定性 (7)1.5突然卸载稳定性 (8)1.6安装拆卸稳定性 (8)1.7地面压应力验算: (10)2、TC5013塔式起重机(固定)底架、基础设计 (10)2.1计算依据: (10)2.2参数信息 (11)2.3塔吊荷载取值与基础承台顶面的竖向力与力距 (11)2.4结构设计: (12)2.4.1桩基选型: (12)2.4.2地基基础 (12)2.4.3矩形承台弯距的计算 (13)2.4.4矩形承台弯矩的计算 (13)2.4.5矩形承台截面主筋的计算 (14)2.4.6矩形承台截面抗剪切计算 (14)2.4.7桩承载力验算 (15)2.4.8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验算及桩长计算 (15)1、TC5013塔机稳定性计算1.1抗倾翻稳定性1.1.1验算工况本塔式起重机为固定基础的自升式塔式起重机,其抗倾翻稳定性的计算包括:安装架设、拆卸和使用过程(工作状态、非工作状态)。
列表4-1如下:表4-1固定基础塔式起重机验算工况1.1.2抗倾翻稳定性校核图4.1 抗倾翻稳定性计算简图由于固定基础式的倾覆边沿不明确,GB/T13752-92提出,固定式砼基塔机整机抗倾翻稳定性验算公式:3bF F h F M e g v h ≤+⋅+=式中:e —偏心距。
M —作用于基础上的弯矩。
h —基础深度。
b —基础宽度。
Fv —作用于基础上的垂直载荷。
Fh —作用于基础上的水平载荷。
Fg —混凝土基础的重力。
作用于基础上的弯矩包括自重载荷、起升载荷、离心力、惯性力及风载荷产生的力矩,根据上述工况计算如下:1.2基本稳定性工作状态:无风静载、考虑自重载荷及吊重对整机稳定性的影响,载荷放大系数:自重载荷系数取1.0,离心力系数取1.0,起升载荷系数取1.5,(1) 自重载荷计算名称质量(Kg) 重心至回转中心距离mm力距Kg.mm起重臂第一节480 2250 1080000 起重臂第二节865 10500 9082500 起重臂第三节788 20500 16154000 起重臂第四节713 30500 21746500 起重臂第五节636 40500 25758000 起重臂第六节512 50500 25856000 起重臂第七节465 57500 26737500 起重臂第八节330 62500 20625000 起重臂第九节312 67500 21060000 起重臂第十节83 70740 5871420 起重臂其他176 35630 4532000 变幅机构220 7860 1729200 平衡臂1856 -7523 13963533 起升机构1600 -8280 -1324800 平衡重14700 -16270 -189879000 司机室244 1310 319640 电气系统150 -3810 -571500 平衡臂拉杆541 -6142 -3322822 回转塔身880 0 0上转台1230 0 0回转机构500 0 0回转支承420 0 0下转台1351 0 0套架3667 0 0引进平台255 2190 493407液压顶升机构230 -1700 -391000塔身15750 0斜撑1720 0底架3150基础70000 0合计120824 -49770422表4-2 基本稳定性自重载荷(2)离心力计算:F=mw2=m(0.7×2×3.14/60)2=(8000+246+279)*0.0055*15500/10000=72.675离心力矩Fr=72.675×(42000+1000)=3125025N.mm(3)起升载荷力矩计算:F.r=(8000+246+279)×15500= 132137500 N.mm(4)偏心e计算:M=(132137500×1.5+3125025×1.0-49770422×1.0)×10=1453108030N.mmF h=0NFg+Fv=[(8000+246+279)+120824]×10=1293490Ne=1123.4mm1.3动态稳定性工作状态:有风载、考虑自重载荷及吊重对整机稳定性的影响,载荷放大系数:起升载荷系数取1.30,离心力系数取1.0,自重载荷取1.0,风载荷系数取1.0(1)风载荷计算:部件风力风压迎风面积总面积充实率挡风风载荷到基础对基础底面系数N/m2mm2mm2ω折减系数N 距离mm力矩N.mm塔身 1.6 250 1476273 4110752 0.3591 0.47 13884 23530 32669052 下转台 1.6 250 657743 1027196 0.6403 0.15 302.56 46500 1406904 支撑 1.2 250 2349500 2349500 1.0 704.85 46855 33025746 回转塔身 1.3 250 1222557 3007303 0.4065 0.39 552.37 48333 2669776司机室 1.2 250 2992000 2992000 897.60 43450 3900072起重臂 1.3 250 181526 806482 0.2251 0.66 6885.9 50050 887737 平衡臂 1.6 250 163720 375760 0.4357 0.34 100.20 49500 495000 平衡重 1.2 250 3604400 3604400 1.0 1081.3 49500 5352534 三机构 1.2 250 828000 828000 1.0 248.4 49500 1229580 电气 1.2 250 720000 720000 1.0 216 49500 1069200 载荷1800 48333 8699940 合计63472266 表 4-3 动态稳定性风载荷(2)偏心e计算:M=(132137500×1.3+3125025×1.0-49770422×1.0)×10+ 63472266×1.0×10=1886056190N.mmFg+Fv=[(8000+246+279)+120824]×10=1293490Ne = 1458mm1.4暴风侵袭稳定性非工作状态,载荷放大系数:自重载荷取1.0,风载荷系数取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塔吊稳定性验算稳定安全系数计算公式
塔吊稳定性验算可分为有荷载时和无荷载时两种状态。
下面分别做详细介绍。
一、塔吊有荷载时稳定性验算
塔吊有荷载时,计算简图:
塔吊有荷载时,稳定安全系数可按下式验算:
式中
K1——塔吊有荷载时稳定安全系数,允许稳定安全系数最小取1.15;
G——起重机自重力(包括配重,压重),G=440.02(kN);c——起重机重心至旋转中心的距离,c=0.5(m);
h0——起重机重心至支承平面距离, h0=6(m);
b——起重机旋转中心至倾覆边缘的距离,b=2.5(m);Q——最大工作荷载,Q=50(kN);
g——重力加速度(m/s2),取9.81;
v——起升速度,v=0.5(m/s);
t——制动时间,t=20(s);
a——起重机旋转中心至悬挂物重心的水平距离,a=15(m);W1——作用在起重机上的风力,W1=5(kN);
W2——作用在荷载上的风力,W2=1(kN);
P1——自W1作用线至倾覆点的垂直距离,P1=8(m);
P2——自W2作用线至倾覆点的垂直距离,P2=2.5(m);h——吊杆端部至支承平面的垂直距离,h=28(m);
n——起重机的旋转速度,n=1(r/min);
H——吊杆端部到重物最低位置时的重心距离,H=30(m);α——起重机的倾斜角(轨道或道路的坡度),α=2(度)。
经过计算得到K1 =1.856,塔吊有荷载时,1.856大于1.15,稳定安全系数满足要求。
二、塔吊无荷载时稳定性验算
塔吊无荷载时,计算简图:
塔吊无荷载时,稳定安全系数可按下式验算:
式中
K2——塔吊无荷载时稳定安全系数,允许稳定安全系数最小取1.15;
G1——后倾覆点前面塔吊各部分的重力,G1=80(kN);
c1——G1至旋转中心的距离,c1=0.5(m);
b——起重机旋转中心至倾覆边缘的距离,b=3(m);
h1——G1至支承平面的距离,h1=6(m);
G2——使起重机倾覆部分的重力,G2=20(kN);
c2——G2至旋转中心的距离,c2=3.5(m);
h2——G2至支承平面的距离,h2=30(m);
W3——作用有起重机上的风力,W3=5(kN);
P3——W3至倾覆点的距离,P3=15(m);
α——起重机的倾斜角(轨道或道路的坡度),α=2(度)。
经过计算得到k2=2.485,塔吊无荷载时,2.485大于1.15,稳定安全系数满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