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章 农用地分等
2024年农用地分等工作实施方案(2篇)
2024年农用地分等工作实施方案【摘要】2024年农用地分等工作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本文结合国家农用地管理政策和实际情况,制定了2024年农用地分等工作实施方案。
该方案主要包括任务目标、工作内容、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等方面的内容,旨在确保农用地分等工作的顺利进行,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关键词】农用地分等;实施方案;农业发展一、任务目标2024年农用地分等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根据国家农用地规划要求,全面实施农用地分等工作,确保农用地合理配置,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具体目标如下:1.完成全国所有农用地的分等工作;2.建立完善的农用地分等管理机制;3.提高农用地分类精准性;4.促进农用地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二、工作内容2024年农用地分等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1.农用地分等调查:按照规划要求,对全国各地的农用地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土地质量、地貌、水源等情况,为农用地分等提供基础数据。
2.农用地分等标准制定:根据农业发展需求和土地资源情况,制定农用地分等标准,包括土地肥力、水源供应、地形条件等指标。
3.农用地分等评定:按照农用地分等标准,对各地农用地进行评定,确定农用地的等级和用途。
4.农用地分等规划编制:根据农用地分等评定结果,制定农用地分等规划,明确各地农用地的合理利用方式和发展方向。
5.农用地分等监管:建立农用地分等监管机制,加强对各地农用地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农用地分等规划的实施。
三、实施步骤2024年农用地分等工作的实施步骤如下:1.组织机构建立:成立农用地分等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工作任务,确保工作的协调进行。
2.数据准备:收集和整理农用地相关数据,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性质、土壤质量等,为分等评定提供基础资料。
3.农用地分等标准制定:根据国家农用地管理政策和实际情况,制定农用地分等标准,明确各个等级的指标和要求。
4.农用地分等评定:根据农用地分等标准,对各地农用地进行评定,确定其等级和用途。
第五节土地分等定级
城镇以外的独立工矿区、开发区、旅游区等用地可一同评定
城镇建成区和近郊区范围内的土地
2、方法:
综合定级:
对影响土地质量的因素综合分析,按综合评价值的差异划
分土地级别
分类定级:
对影响城镇某类型用地质量的因素分析,按分类评价值的 差异划分土地级别(一般:商业用地定级、住宅用地定级、工 业用地定级)
2、农用地分等的方法:
(1)因素法: (2)样地法:
3、农用地分等的程序:
工作准备
N
外业补充调查 确定标准耕作制度 划分指标区 确定分等因素
划分分等单元
选择自然质量分
因素法
计算方法 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分 计算自然质量等指数
样地法
计算土地利用系数和土地经济系数 计算农用地利用等指数和等指数
权重越大,代表该因素对城镇土地质量影响程度越大。 某一因素权重值应小于1、大于0。 所有定级因素权重值之和应为1。
2、确定方法: (1)特尔斐测定法:注意:专家人数10-40,轮数3-4
(2)因素成对比较法:
(3)层次分析法
(三)因素分值计算
1、功能分、作用分、分值、总分的区别: 功能分:根据规模指数计算而来的作用能力得分 因素分值:某一单元受某一因素的影响程度 作用半径:因素的最大影响距离 总分:某一单元受所有因素的影响程度的加权和 2、原则: 0-100之间 分值和指标优劣正相关 显著性区间:超过不起作用 模型化
(四)、单元划分及取样 1、单元:土地定级的基本单位 2、单元划分原则:内部接近性相似 3、单元大小(5-25公顷,计算机应小于0.25公顷) 4、单元划分方法:
主导因素判定法、叠置法、网格法、均质地域法
农用地分等地籍管理定义
农用地分等地籍管理定义
农用地分等地籍管理是指对农用地进行质量评估和分类,并将其
记录在地籍档案中的管理过程。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和地籍档案管理等内容。
其中,农用地分等是地籍管理的重
要内容之一。
农用地分等是根据农用地的自然条件、土壤质量、土地利用状况
等因素,对农用地进行质量评估和分类的过程。
通过农用地分等,可
以确定不同农用地的质量等级和适宜性,为土地利用规划、农业生产
布局、土地资源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
在农用地分等地籍管理中,需要对农用地进行地籍调查,收集和
整理农用地的相关信息,包括土地面积、土地利用现状、土壤质量等。
根据农用地分等标准,对农用地进行质量评估和分类,并将其记录在
地籍档案中。
通过农用地分等地籍管理,可以实现对农用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土地资源保护水平。
同时,也为政府制定土地政策和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农用地分等定级报告材料
农用地分等定级报告材料一、引言农用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是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农用地资源,需要对其进行分等定级,以便科学合理地制定相应的保护和利用政策。
本报告将对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方法和意义进行探讨,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建议。
二、农用地分等定级方法1.土地质量评价:通过土壤肥力、透水性、土层厚度、有机质含量等指标评价农用地质量,以确定其适宜种植的作物种类和水平。
2.地理位置评估:考虑农用地地理位置的优势和劣势,包括气候、水资源、地势等因素,以确定适宜进行何种农业生产。
3.管理措施评估:考虑农用地的管理措施,包括灌溉设施、排水设施、防护设施等,以确定其农业生产能力。
4.经济效益评估:通过对农用地各种作物的产量和市场价格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其经济效益。
三、农用地分等定级意义1.科学合理利用农用地资源:通过分等定级,可以根据土地质量和地理位置确定适合种植何种作物,以达到科学合理利用农用地资源的目的。
2.保护农用地生态环境:通过合理的分等定级政策,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减少土壤侵蚀和水资源污染等环境问题。
3.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分等定级,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推动农业向高效、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四、农用地分等定级建议1.完善土地质量评价标准: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质量评价标准,充分考虑土壤肥力、透水性、土层厚度、有机质含量等因素,以准确评估农用地质量。
2.制定不同区域农业发展规划:根据不同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资源条件,制定相应的农业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加强农用地管理:加强对农用地管理的监督和执法力度,保护农用地资源不被非法占用或破坏,提高农用地的利用效率和质量。
4.推行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引导农民采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五、结论通过对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研究和分析,可有效保护和利用农用地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用地分等技术与方法
通过农用地分等,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 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06 农用地分等面临的挑战与 发展趋势
面临的挑战
01
农用地质量差异大
我国农用地资源分布广泛,不同地区的土壤、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差
异显著,导致农用地质量差异大,给分等工作带来挑战。
02
农用地分等技术与方法
contents
目录
• 农用地分等概述 • 农用地分等的技术方法 • 农用地分等的数据来源与处理 • 农用地分等的实施步骤与流程 • 农用地分等的应用与实践 • 农用地分等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01 农用地分等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农用地分等是指根据农用地的自然、 经济属性及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 位和作用,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 综合评定,并划分等级的过程。
土地生产力指数计算
综合考虑土壤、气候、水资源等自然 因素及管理水平等社会经济因素,计 算土地生产力指数。
基于GIS技术的分等方法
1 2
空间数据库建立
利用GIS技术建立农用地空间数据库,包括土地 利用现状、土壤、气候、地形等空间数据。
空间分析功能应用
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如叠加分析、缓冲区 分析等,对农用地进行综合评价和等级划分。
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 需求,对土壤养分状况进 行评价,为合理施肥提供 依据。
土壤肥力等级划分
根据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 状况评价结果,将农用地 划分为不同肥力等级。
基于土地生产力的分等方法
作物产量潜力评估
土地生产力等划分
通过作物生长模型、气候生产力模型 等方法,评估农用地作物产量潜力。
根据土地生产力指数大小,将农用地 划分为不同生产力等级。
5章 农用地分等
d)记分规则表的编制应尽量建立在当地试验资料的 基础上;如果没有试验资料,则要采取适当的定性 分析方法,如特尔菲法加以确定;
分等因素分值计算原则
采用相对值法的分值计算原则包括:
a)因素分值的确定要建立在因素与农用地质量相 关研究的基础上。
单元指定作物产量- 二级区对应作物的最大
成本指数aj
产量-成本指数Aj
等间距法
第一步:准备工作及外业补充调查
✓表格准备; ✓图件准备; ✓农用地自然条件资料; ✓农用地利用资料 ✓农用地经济资料 ✓其他资料
第二步:根据标准耕作制度,确定基准作物、指定 作物
✓标准耕作制度: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水平、生产条件
✓指定作物:行政区所属耕作区标准耕作制度中所涉
及的作物,指定作物是给定的。
第三步: 确定农用地分等因素及其权重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因素法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 分,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分等因素指标区 2)确定分等因素 3)编制“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记分 规则表 4)确定分等因素权重
土壤图
土地利用现状图
土地评价单元图
叠置后成果
b)地块法 在底图上用明显的地物界线或权属界线,将农用
地分等主导特性相对均一的地块,划成为封闭单元。 均质地块法适用于所有分等类型和地区。
c)多边形法 将所有分等因素分值图进行叠加,最终生成的
封闭多边形即为分等单元。此方法适合采用计算机技 术进行农用地分等的地方。
农用地等、级、价的关系
农用地 “等”与农用地“级”之间的关系:在已经 开展了农用地分等的地方,则应以农用地等别划分为 背景,直接引用农用地分等成果,通过定级因素修订 得到定级结果。
农用地分等
3,农用地分等的原则
分层控制原则 农用地分等以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统
一等别序列为目的。在实际操作上,农 用地分等是在国家、省、县三个层次上 展开。县级分等成果要在本县域范围内 可比;省级协调汇总成果要在本省域范 围内可比;国家级协调汇总成果要在全 国范围内可比。
3,农用地分等的原则
主导因素原则
农用地分等应根据相对稳定的影响 因素及其作用的差异,重点考虑对土地 质量及土地生产力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的 主导因素,突出主导因素对分等结果的 作用。
3,农用地分等的原则
土地收益差异原则
农用地分等应反映不同区域土地自 然质量条件、土地利用水平、社会经济 水平的差异对区域土地生产力水平的影 响,也应反映对区域土地收益水平的影 响。
3,农用地分等的原则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
农用地分等应以定量计算为主。对现 阶段难以定量的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采用必要的定性分析,定性分析的结果可 用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调整和确定工作中, 提高农用地分等成果的精度。
6,农用地分等的主要成果
成果包括:
a) 文字成果; b) 图件成果; c) 数据表格成果; d) 标准样地成果; e) 基础资料汇编。
7,相关概念
农用地等:
在全国范围内,按照标准耕作制度, 在自然质量条件、平均土地利用条件、 平均土地经济条件下,根据规定的方法 和程序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划 分出的农用地等别。
1、农用地分等的目的与任务
(1)目的
A,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B,科学量化农用地质量及其分布; C,为落实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实现区域耕地占
补平衡目标,科学核算农用地生产潜力提供依据。
1、农用地分等的目的与任务
农地分等定级
1 F j = ∑ f ijWi n j =1
fij: 第j个单元第 个因素分值; 个单元第i个因素分值 个单元第 个因素分值; Wij:第i个因素权重;n——因素个数; 个因素权重; 因素个数; 个因素权重 因素个数 Fj: 第j个单元因素分值; 个单元因素分值; 个单元因素分值
n
五 单元划分和Βιβλιοθήκη 算方法五 单元划分和计算方法
以下两种: 单元因素总分值计算 以下两种: 一般方法是指在确定的评价单元内均匀布置 样点, 样点,将所选因素在各个样点上进行逐个指 标取值。 标取值。 定性: 定性:在评价区域因素作用最大值最小值分 析比较,进行分级取值; 析比较,进行分级取值; 定量:直接指标取值。 定量:直接指标取值。 进行指标值的无量纲化; 进行指标值的无量纲化;
诸如:种子、化肥(速效磷、 诸如:种子、化肥(速效磷、钾、氮) 评价结果表示土地具体生产力的高低。 评价结果表示土地具体生产力的高低。级别靠前的 土地不管土地基本条件好或者不够好( 土地不管土地基本条件好或者不够好(但易变因素 配合肯定好),土地产量( ),土地产量 是高的。 配合肯定好),土地产量(值)是高的。
平均值法: 平均值法:面积加权平均法 1. 单元跨越不同的分值区的面积加权平均值代表单元 总分值; 总分值; 2. 测量不同分值区各自面积,S1,S2,…,Sn, 测量不同分值区各自面积, ,
Wn = S n / ∑ Si
Wi: 第i个分值区面积权重; 个分值区面积权重; 个分值区面积权重 Si: 第i分值区面积; 分值区面积; 分值区面积 i: 分值区个数; : 分值区个数;
五 单元划分和计算方法
土地评价单元的界线一股采用自然界线状地 面积较大的自然地物、行政乡、 物,面积较大的自然地物、行政乡、行政村 的权属界线。 的权属界线。以便于反映在图上或实地上进 行准确界定。 行准确界定。
农用地分等单元划分的方法
农用地分等单元划分的方法
农用地分等单元划分的方法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 土地质量分级法:根据土地的肥力、土壤质地、水源状况等因素对农用地进行评价,将其分为不同等级。
常见的土地质量等级有一级、二级、三级等。
2. 农产品综合产能法:根据农用地的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及其产量,评估土地的农产品生产潜力,将农用地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该方法主要根据农作物适宜生长的气候、土壤要求等因素进行评估。
3. 农田分类法:根据农田的功能和用途进行划分,例如将农用地划分为种植农田、蔬菜农田、果园农田等不同类型的农田。
4. 生态环境评价法:综合考虑农用地的水资源、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等因素,对农用地进行生态环境评价和分类。
常见的分类有优质农用地、一般农用地、限制农用地等。
5. 经济效益评估法:根据农用地的经济效益进行分类,如农用地的产出价值、投资回报率等指标。
常见的分类有高效农用地、中效农用地、低效农用地等。
这些方法可以单独或者综合使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农用地分等单元划分。
划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对农用地进行管理和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农用地分等工作实施方案(2篇)
农用地分等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农用地的合理利用和分类管理成为农村土地管理的重要内容。
农业生产需要根据土壤条件进行合理布局,因此,对农用地进行分等级管理,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生产的科学发展。
为此,制定农用地分等工作实施方案,将是指导农村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
二、目标1. 建立健全农用地分等管理制度,实现土地资源的科学调配和优化配置。
2. 提高农用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多功能的综合利用。
3. 促进农业生产的科学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三、工作内容1. 制定农用地分等管理的政策措施。
(1)制定农用地分等管理的法规和规章制度,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2)制定农用地分等管理的评定标准和评估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3)完善农用地分等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确度。
2. 开展农用地分等评估工作。
(1)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和测量,了解土地的基本情况和特性。
(2)根据土壤类型、产能、地形地貌和气候等因素,将农用地划分为若干等级。
(3)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算法建模和数据分析,对农用地进行分等评估,确定各等级的面积和数量。
3. 制定农用地分类规划。
(1)根据农用地等级,制定相应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措施。
(2)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合理配置农用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3)加强农用地保护和生态修复,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4. 加强农用地监测和管理。
(1)建立农用地分等管理的监测体系,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2)加强对农用地利用情况的监督和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
(3)加强对农用地资源的保护和修复,提高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四、工作要求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用人间、法等手段加强对农用地分等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责任分工和具体任务,确保工作的顺利实施。
2.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
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方案
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方案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方案是一个重要的农业政策,它对于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意义、现有的分级方法、估价方案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意义农用地分等定级是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农业结构,因此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制定土地政策。
不同地区的土地情况不同,制定相应的政策需要从土地等级、使用目的、保护措施等因素综合考虑。
2. 保护农用地。
农用地作为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的重要基础,必须得到切实的保护,使其不被非农业投资和房地产等领域的扩张侵蚀。
3. 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在分级的基础上,确定哪些土地用于种植粮食,哪些用于养殖、果树等比较经济的农业作物,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品质。
二、现有的农用地分级方法目前,我国对于农用地的分级主要有如下三种方法:1. 用地质条件划分等级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地质条件的差异来判断土地的适宜度,比如土层深度、土壤稳定性、坡度等,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
2. 农林区位分级法。
这种方法是从农业与林业产业的角度来看待土地,根据不同土地的具体定位,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四等四个等级。
3. 评估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土地价值的评估来划分等级,评估方法多样,主要包括市场估价法、收益现值法、土地离散属性法等。
三、估价方案估价方案是对于土地价值的一个评估,是决定农用地分级的一个重要因素。
评估方法的选择需要考虑下面几个方面:1. 市场估价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市场情况,察看周围的同类土地的交易价格,通过比较确定土地的估价方案。
2. 收益现值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土地的产出与市场价格等进行计算,来确定土地的估价。
具体的计算方法需要考虑耕作方式、作物品种、气候条件等因素。
3. 土地离散属性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土地位置、用地目的、土地出让标准等因素,来计算土地估价。
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多元线性回归、主成分分析法等。
四、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方案
04
4. 进行初步估价
运用选定的估价方法,进行初步的价 值评估。
06
6. 编制估价报告
将估价过程、方法、结果等详细记录,编制成 估价报告,以供使用和参考。
04
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应用
农用地流转市场
提供定价参考
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可以为农用地流转市场提 供合理的定价参考,促进市场的公平交易。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通过农用地等级和估价的综合分析,可以指导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推进,结合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的应用,有助 于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提升农村整体发展水平。
05
案例分析与实证研究
案例一:某地区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实践
01
02
03
04
在方案框架下,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和操 作规程,确保方案实施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
加强数据共享与信息化建设
落实经费保障
推动相关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加强农用 地信息化建设,提高方案实施效率和准确 性。
确保方案实施所需经费的落实,为方案顺 利推进提供物质保障。
对未来农用地市场的建议与展望
完善农用地市场机制
估价流程与步骤
1. 明确估价目的和对象
根据估价需求,明确估价目的,确定估价对象 及其范围。
01
3. 选择合适的估价方法
根据农用地的实际情况和估价目的, 选择合适的估价方法。
03
5. 调整和完善估价结果
根据初步估价结果,结合市场情况、政策因 素等,对估价结果进行调整和完善。
05
02
2. 收集基础数据
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方案
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方案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方案农用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或农村集体建设的土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一些农村地区的农用地逐渐进入城市化建设的范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农用地的利用和保护问题。
对于农用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分等定级和估价是不可或缺的步骤。
本文将简要介绍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方案。
一、农用地分等定级农用地分等定级是将所有农用地按照其生产潜力、土地资源利用绩效、农业生产质量等因素分为不同的等级。
分等定级的目的是建立农用地分级制度,使土地利用更加合理,农业生产更高效,科学分析农村土地类型和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土地管理政策,提升土地利用效益。
农用地分等定级通常是根据土地的平均产量、土壤肥力、灌溉条件、气候环境、地形地貌等指标进行评估,将其划分为一定数量的等级,通常分为第一等级、第二等级、第三等级等。
在农用地分等定级过程中需要进行多项工作,包括现场调查、数据分析、评估等。
通过这些工作可以形成一套完整的分等定级方案,从而达到以农业生产潜力为依据,调整耕作制度、改进土地利用方式的目的。
二、农用地估价方案农用地估价是在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基础上,通过成本法、收益法、市场法等多种方法,根据土地的用途、地理位置、土地价格、土地类型、土地质量等综合因素,对土地进行价值评估,确定其市场化价格。
在实际估价过程中,需要进行的主要工作包括现场考察、数据采集和分析,然后根据估价方法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进行估价。
通常情况下,估价结果会依据土地的分类,在不同市场条件下提出不同的价格。
农用地估价工作是土地管理和土地资源开发的基础性工作,对确定土地转让及其价格,土地重分类、土地补偿、土地征收补偿等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践中,通过估价工作可以有效解决土地流转、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从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农用地分等定级和估价方案是保护农用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工作。
通过分等定级和估价,可以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农用地,实现农业生产高效节能、资源环保、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农用地分等
3,农用地分等的原则
土地收益差异原则
农用地分等应反映不同区域土地自 然质量条件、土地利用水平、社会经济 水平的差异对区域土地生产力水平的影 响,也应反映对区域土地收益水平的影 响。
7,相关概念
基准作物:
是理论标准粮的折算基准,指全国 比较普遍的主要粮食作物,如小麦、玉 米、水稻,按照不同区域生长季节的不 同,进一步区分的春小麦、冬小麦、春 玉米、夏玉米、一季稻、早稻和晚稻等7 种粮食作物。
7,相关概念
指定作物:
指行政区所属耕作区标准耕作制度 中所涉及的作物。
7,相关概念
4,农用地分等的工作内容
工作准备 外业补充调查 内业处理 确认和整理成果
5,技术路线与方法步骤
技术路线
依据全国统一制定的标准耕作制度, 以指定作物的光温(气候)生产潜力为基 础,通过对土地自然质量、土地利用水平、 土地经济水平逐级订正,综合评定农用地 等别。
5,技术路线与方法步骤
3,农用地分等的原则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
农用地分等应以定量计算为主。对现 阶段难以定量的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采用必要的定性分析,定性分析的结果可 用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调整和确定工作中, 提高农用地分等成果的精度。
3,农用地分等的原则
跟踪检验原则
在农用地分等工作中,应对每一步成 果进行检验,并进行专家咨询、论证,确 保成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农用地分等成果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可比性。
2,农用地分等的对象
农用地分等的工作对象是县级行政 区内现有农用地和宜农未利用地,暂不 包括自然保护区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 划定的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22)
《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22)文档模板范本: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221.前言1.1 目的本规程旨在规范农用地质量分等工作,保障耕地质量,促进农业生产和农地保护。
1.2 合用范围本规程合用于耕地、林地、草地及其他土地用途变更为耕地的土地质量分等。
2.术语和定义2.1 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农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作出的规划标准。
2.2 土地利用现状图用于反映土地现状的图件,其中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属性、地形地貌等。
2.3 土壤质量评价对土壤质量进行定性或者定量评价。
3.基本原则3.1 区域性原则在评价过程中,需结合土地的区域性特点进行评价。
3.2 差别性原则对于不同土地类型,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指标。
3.3 系统性原则评价指标应该是系统的,并充分考虑土地类型、土地用途、土壤属性等因素。
4.评价方法4.1 现场调查通过对农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现场调查,进行总体评价。
4.2 实验室分析对于各项指标进行实验室分析,得出土壤质量数据。
4.3 综合评价将现场调查和实验室分析得出的数据进行综合评价,进行最终评价。
5.评价指标5.1 土地类型根据土地类型和土地用途进行评价。
5.2 土壤质量主要评价土壤肥力、土壤质地、土壤水分等指标。
5.3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土地利用现状,包括土地利用方式、覆盖度等指标。
5.4 地形地貌评价地形地貌,包括高程、坡度等指标。
6.评价结果根据评价指标,对土地进行分等。
7.质量保障评价过程中需要做好质量保障措施,确保评价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8.附件所涉及附件如下:1.土地利用现状图2.土壤质量评价表9.法律名词及注释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1. 农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农村土地利用的规划标准。
2. 永久基本农田:国家保护的土地资源,不得改变其土地用途。
10.可能遇到的艰难及解决办法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浮现土地类型不清晰、评价指标选择不当等问题。
2024年农用地分等工作实施方案(二篇)
2024年农用地分等工作实施方案____年农用地分等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用地分等工作对于保障农业持续发展和提高农业生产力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适应农业发展的新要求,确保农用地合理利用和科学规划,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的目标是:对____年的农用地进行分等工作,确保农用地的质量和使用效益,并合理配置农用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二、工作内容和要求1. 制定分等标准: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土壤质量、水资源供应情况、耕作制度和施肥情况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农用地分等标准,确保农用地分等工作符合科学性和可行性要求。
2. 收集区域数据:组织相关部门收集____年农用地的相关数据,包括土壤质量、水资源供应情况、作物种植情况等,以确保农用地分等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制定分等方案:根据收集到的数据,重点考虑土壤质量和作物种植情况等因素,制定____年农用地的分等方案,将农用地分为不同的等级,以满足不同农业需要的要求。
4. 制定优化方案:根据农用地分等方案,对农用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合理规划农业布局,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并考虑农用地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
5. 实施监测评估:对农用地分等实施过程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并根据实施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农用地分等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实施。
6. 能力建设和培训:加强对相关部门和从事农用地分等工作人员的能力建设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素质,以推动农用地分等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组织机制和工作计划1. 组织机构:成立____年农用地分等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农用地分等工作的实施。
领导小组由相关政府部门、农业科研机构、农民组织和农业企业等单位的代表组成,由农业部门负责具体工作的协调和指导。
2. 工作计划:根据____年农用地分等工作的要求,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包括收集区域数据、制定分等标准、制定分等方案、制定优化方案、实施监测评估和能力建设等工作内容及其时间节点。
第五章样地法
27
2019/8/1
28
第二节 标准样地的应用
一.标准样地应用概述
㈠ 德国的标准样地应用
1928年,农地评价的九种因素及记分办 法;
1934年,《土地评价法》; 《农用土地评价规程》。
2019/8/1
29
第二节 标准样地的应用
㈠ 德国的标准样地应用
修正因素:气候、坡度、坡向、海拔、田间
道路⒈状对况影、响对外耕交地通质状量况的、土农壤机应因用素状分况析、,地 确块定分耕散地程度标、准农样业地生与产耕用地建筑土物壤好指坏数等。。
2019/8/1
25
五、标准样地的定位设置
将所确定的农用地分等定级标准地 的块到“地数1定.目块位国分并”家查配设级到出置农具该用地体地的块分区的等坐域定,标级而。标且准要样落地实
每全个国类耕型作的制耕作度制分度区区图内、应光设温置标潜准力样分地区数 目图,、逐根一据定位实标际注提到出全。国农用地分等定级单元图; 的景观核2照.查片标省、准级土样标壤地准剖典样面型地照地片的段;坐“标定,位拍”摄设典置型地段
2019/8/1
21
四、标准样地的定量设置
⒈国家级标准样地的数量设置
方案一:12个标准耕作制度区,一级区 内设置10—15个国家级标准样地,120- 180个。
方案二:15个土地光温(气候)潜力类 型一级区,国家级标准样地数量共计150— 225个。
方案三:在31个省级行政区内各设置
10—15个国家级标准样地,全国共计约
2019/8/1
20
标准地块设置中的实质——“三定”
定量:确定在一定的区域内最少需要 的农用地分等定级标准地块的个数;
定位:将所确定的农用地分等定级标 准地块数目分配到具体的区域,而且要落 实到地块(分等定级单元),并查出该地 块的坐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分等原则:
农用地分等原则
综合分析原则; 分层控制原则; 主导因素原则; 收益差异原则; 城市地理学理论; 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
确定标准耕作制度、基准作物与指定作物
分等因素权重确定
第四节 农用地 分等的 主要步 骤和技 术流程
分等评价单元确定
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成果图的图斑
分等因素分值计算原则 采用相对值法的分值计算原则包括: a)因素分值的确定要建立在因素与农用地质量相 关研究的基础上。 b)作用分值与农用地质量优劣成正相关。 c)分值体系采用0-100分的封闭区间。 d )作用分值只与分等因素的显著作用区间相对应。 e)因素作用分值处理尽可能模型化。
极值标准化法
农用地分等基本思想
对光温生产力进行农用地自然质量订正,得到农用地
的自然生产力 ; 由于农田道路交通、水利等基本设施建设程度和完善 水平的差异,对农用地自然条件进行潜力发挥水平即 土地利用系数订正; 由于区位条件、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不同,使农 用地投入—产出效益和经济收益产生差异,需对农用 地现实产量进行投入—产出效益即土地经济系数修正
对于土地生产力的计量,自从1864年竺可桢教授 从气候角度出发探讨粮食用地生产潜力以来,到全国 开展的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已先后从多个层次研究 了农用地生产力估算的系统模型。 ①光合生产潜力(仅由光和有效辐射决定的生产潜力) ②光温生产潜力(由光能和温度共同决定的生产潜力) ③气候生产潜力(有光、温、水三个因子共同作用) ④土地自然生产力(在气候生产潜力的基础上进行土 壤肥力的修正) ⑤土地综合生产力(在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的优化配置下而形成的生产力)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体系
广义农用地:包括林业、畜牧业、种植业和渔业等 在内的大农业用地,即林地、牧地、农耕地、果园 地及人工养殖水域等的总称。 狭义农用地:仅指种植业用地,即农耕地。
农用地:我国有关农用地分等定级和估价规程,其 工作对象的农用地是指研究行政区内现有农用地和 宜农未利用地,不包括自然保护区和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中的永久性林地、永久性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格大小以能基本区别开不同特性的地块为标准,可采 用单一大小的固定网格,也可采用大小不均一的动态 网格。 网格法划分分等单元适用于评价因素及权属单位 空间变化不明显地区。
第五步:计算单元指定作物的农用地自然质量分
把因为受到土壤条件限制的作物生产潜力称作 作物的光温水土生产潜力。一般用土地适宜性评级的 方法给予除气候条件之外的其他土地限制性因子的修 正值,这个修正值就是农用地自然质量分。
叠置后成果
b)地块法 在底图上用明显的地物界线或权属界线,将农用 地分等主导特性相对均一的地块,划成为封闭单元。 均质地块法适用于所有分等类型和地区。 c)多边形法 将所有分等因素分值图进行叠加,最终生成的 封闭多边形即为分等单元。此方法适合采用计算机技 术进行农用地分等的地方。
d)网络法
用一定大小的方格构成的网格作为分等单元。网
农用地等:是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稳定的自然条件和 经济条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 定。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可比性。其 目的主要是为耕地占补平衡服务。 农用地级:是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 经济因素,根据地方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在行政 区(省或县)内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农用 地定级成果在县级行政区内具有可比性。其目的主 要是为农用地流转、补偿和收益分配服务。 农用地价:是农用地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保 障与稳定价值的货币表现,不同的经济价值形态就 有不同的价格内涵。其目的主要是为农用地转用、 流转和集体建设用地出租、联营、入股等隐性交易, 以及农用地征用等服务。
质量分关系表,单元土壤自然质量属性值 单元指定作物的农用地自然质量分 根据二级区指定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指数和产 量比系数(即折算成基准作物产量指数) 单元指定作物的农用地自然等指数Rij 单元指定作物 实际产量Yj 二级区相对应作物的 最大产量Yj,max
Yij=Rij* Ki 单元指定作物的农用地利用等指数Yij
农用地等、级、价的区别
(1)三者的侧重点不同;
(2)三者结果的可比范围不同;
(3)三者考虑的内容不同。
农用地等、级、价的关系 农用地 “等”与农用地“级”之间的关系:在已经 开展了农用地分等的地方,则应以农用地等别划分为 背景,直接引用农用地分等成果,通过定级因素修订 得到定级结果。 农用地 “级”与农用地“价”之间的关系:农用地 定级是农用地估价的基础,在当前缺乏农用地市场交 易资料的情况下,农用地估价更离不开农用地等级这 一基础工作的支持。 农用地 “等”与农用地“价”之间的关系:在宏观 上,大区域范围内,农用地“等”应对农用地“价” 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即两者应该呈正相关关系(农用 地“价”的高低要能反映出农用地质量的好坏即农用 地等别的高低)。
4)编制分等因素分值图
广东省珠海市有机质含量图
北
图
1级
例
4级
5级 6级 河流
2级 3级
1:500000
0 10000 20000 30000(米)
制图单位:广东省地价评估中心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制图时间:二00四年十月
5)分等因素权重的确定 对农用地分等因素及其权重的遴选过程。一 般要求采用多种分析方法,互相印证分析结果, 最后确定一套切合当地实际的分等指标体系。 特尓菲法 它是一种客观地综合多数专家经验与主 观判断的技巧。 第一步:确定分等因素 第二步:选择专家 第三步:设计评估意见咨询表 第四步:专家征询和抡间信息反馈
土地经济评价基本思想:在现实土地利用中,通过建立劳
动和投入的耗费与提供产品或其它效益的对比关系来评定 土地质量。
土地自然评价与经济评价的区别:
土地自然评价着重研究土地的自然属性对不同土地利用方 式的潜力和适宜性的大小;
土地经济评价不仅考虑土地所固有的自然属性的差异,而 且要着重研究在等量劳动耗费下,土地的产出效果。
3)编制分等因素质量分记分规则表 编制因素法记分规则表的原则包括: a)区别指定作物分别编制; b)推荐分等因素指标值与农用地质量分值的关系, 在应用时,需要根据指定作物、指标区的情况加以 调整; c)自选分等因素指标值与农用地质量分值的关系, 需要地方自主确定; d)记分规则表的编制应尽量建立在当地试验资料的 基础上;如果没有试验资料,则要采取适当的定性 分析方法,如特尔菲法加以确定;
2)确定分等因素 农用地分等因素按照以下原则确定: a)推荐分等因素和自选分等因素中,初步确定指标 区内的分等因素; b)推荐分等因素查规程可得。推荐分等因素(分大 区、分地貌类型,可分解到县)是在总结各地农用地 分等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由全国农用地分等定级 技术指导小组确定的; c)自选分等因素由各地方经分析论证后自主选择, 自选分等因素可以从水文条件、土壤条件、地形条件、 农田基本建设情况几个方面选择(具体参见资料收集 中的具体因子)。 d)初步确定的农用地分等因素,应进一步按照指标 区的具体情况,经过科学分析论证后加以简化。
表格准备; 图件准备; 农用地自然条件资料; 农用地利用资料 农用地经济资料 其他资料
第二步:根据标准耕作制度,确定基准作物、指定 作物
标准耕作制度: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水平、生产条件
和技术水平下,有利于生产或最大限度发挥当地土地 生产潜力,未来仍有较大发展前景,不造成生态破坏, 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并已为(或将为)当地普遍采纳 的农作方式,包括作物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这里的 标准耕作制度主要指种植制度。
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概论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不动产学院
第七章
1 2
农用地分等
土地经济评价概述 农用地分等的基本思路 农用地分等的原则 农用地分等的主要步骤和技术流程
3 4
第一节
土地经济评价体系概述
土地自然评价基本思想:通过对组成土地的自然要素的分
析,反映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条件下,各种 土地在生产或其他利用方面的潜力或适宜性。主要就土地 的大农业生产利用而言。
基准作物:基准作物是指小麦、玉米、水稻等三种
主要粮食作物中的一种,是理论标准粮的折算基准;
指定作物:行政区所属耕作区标准耕作制度中所涉
及的作物,指定作物是给定的。
第三步: 确定农用地分等因素及其权重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因素法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 分,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分等因素指标区 2)确定分等因素 3)编制“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记分 规则表 4)确定分等因素权重
权重测定结果的数据处理
因素成对比较法 主要通过因素间成对比较,对比较结果赋值、 排序,该方法是系统工程中常用的一种确定权重 的方法。 两个重要的前提: 因素间的可成对比较 因素比较的可转移性
方法简介:
将因素集合中的因素两两之间都进行比较,而比较 的结果只有三种: 设有A、B两因素,如A比B重要(给A因素赋值1, 给B因素赋值0); 如A与B同等重要(给A因素赋值0.5,给B因素赋 值0.5); 如B比A重要(给A因素赋值0,给B因素赋值1);
人工肥力是以自然肥力为基础,是在自然肥力基础上经过人 的劳动、资本、技术的投入而形成的。
土地肥力和生产力理论
土地生产力分为自然生产力和人工生产力两个不同的范畴。
自然生产力:是农用地自身存在的。 人工生产力:是农用地开发、利用和保育过程中不断有外界物 质输入而造成的,两者的耦合造成了农用地生产力。 由于土地具有肥力,因此土地具有生产力 ,土地生产力分 为自然生产力和人工生产力。 土地生产力具有动态性,易受制于自然和社会两大因素,系 统内的气候、土壤、地貌、水文、地质等自然因素及人地比例、 区位条件、交通条件、经营收益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将使 土地生产力受到影响。
a 、正向型因素 Ai = ai / amax • 100 b 、逆向型因素 Ai = amin / ai • 100 c 、适度型因素 设a为某因素适度值: 当ai≥a时,Ai = a / ai • 100 当 ai< a时,Ai = ai / a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