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章 农用地分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等因素分值计算原则 采用相对值法的分值计算原则包括: a)因素分值的确定要建立在因素与农用地质量相 关研究的基础上。 b)作用分值与农用地质量优劣成正相关。 c)分值体系采用0-100分的封闭区间。 d )作用分值只与分等因素的显著作用区间相对应。 e)因素作用分值处理尽可能模型化。
极值标准化法
基准作物:基准作物是指小麦、玉米、水稻等三种
主要粮食作物中的一种,是理论标准粮的折算基准;
指定作物:行政区所属耕作区标准耕作制度中所涉
及的作物,指定作物是给定的。
第三步: 确定农用地分等因素及其权重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因素法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 分,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分等因素指标区 2)确定分等因素 3)编制“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记分 规则表 4)确定分等因素权重
(1)单元因素分值的计算方法 根据《农用地分等规程》规定,结合相关空间分析 科学理论,分等单元单因素分值的确定主要有以点代 面、面积加权等方法。
权重测定结果的数据处理
因素成对比较法 主要通过因素间成对比较,对比较结果赋值、 排序,该方法是系统工程中常用的一种确定权重 的方法。 两个重要的前提: 因素间的可成对比较 因素比较的可转移性
方法简介:
将因素集合中的因素两两之间都进行比较,而比较 的结果只有三种: 设有A、B两因素,如A比B重要(给A因素赋值1, 给B因素赋值0); 如A与B同等重要(给A因素赋值0.5,给B因素赋 值0.5); 如B比A重要(给A因素赋值0,给B因素赋值1);
第三节
分等原则:
农用地分等原则
综合分析原则; 分层控制原则; 主导因素原则; 收益差异原则; 城市地理学理论; 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
确定标准耕作制度、基准作物与指定作物
分等因素权重确定
第四节 农用地 分等的 主要步 骤和技 术流程
分等评价单元确定
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成果图的图斑
农用地等、级、价的区别
(1)三者的侧重点不同;
(2)三者结果的可比范围不同;
(3)三者考虑的内容不同。
农用地等、级、价的关系 农用地 “等”与农用地“级”之间的关系:在已经 开展了农用地分等的地方,则应以农用地等别划分为 背景,直接引用农用地分等成果,通过定级因素修订 得到定级结果。 农用地 “级”与农用地“价”之间的关系:农用地 定级是农用地估价的基础,在当前缺乏农用地市场交 易资料的情况下,农用地估价更离不开农用地等级这 一基础工作的支持。 农用地 “等”与农用地“价”之间的关系:在宏观 上,大区域范围内,农用地“等”应对农用地“价” 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即两者应该呈正相关关系(农用 地“价”的高低要能反映出农用地质量的好坏即农用 地等别的高低)。
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概论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不动产学院
第七章
1 2
农用地分等
土地经济评价概述 农用地分等的基本思路 农用地分等的原则 农用地分等的主要步骤和技术流程
3 4
第一节
土地经济评价体系概述
土地自然评价基本思想:通过对组成土地的自然要素的分
析,反映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条件下,各种 土地在生产或其他利用方面的潜力或适宜性。主要就土地 的大农业生产利用而言。
3)编制分等因素质量分记分规则表 编制因素法记分规则表的原则包括: a)区别指定作物分别编制; b)推荐分等因素指标值与农用地质量分值的关系, 在应用时,需要根据指定作物、指标区的情况加以 调整; c)自选分等因素指标值与农用地质量分值的关系, 需要地方自主确定; d)记分规则表的编制应尽量建立在当地试验资料的 基础上;如果没有试验资料,则要采取适当的定性 分析方法,如特尔菲法加以确定;
Kij=Yj/Yj,max 单元指定作物的土地利用系数Kij
Gij=Yij* Kcj 单元指定作物农用地分等指数Gij 单元指定作物 分等指数求和
单元指定作物的土地经济系数Kcj Kcj=aj/Aj 单元指定作物产量成本指数aj 二级区对应作物的最大 产量-成本指数Aj
单元的分等指数
等间距法
第一步:准备工作及外业补充调查
质量分关系表,单元土壤自然质量属性值 单元指定作物的农用地自然质量分 根据二级区指定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指数和产 量比系数(即折算成基准作物产量指数) 单元指定作物的农用地自然等指数Rij 单元指定作物 实际产量Yj 二级区相对应作物的 最大产量Yj,max
Yij=Rij* Ki 单元指定作物的农用地利用等指数Yij
格大小以能基本区别开不同特性的地块为标准,可采 用单一大小的固定网格,也可采用大小不均一的动态 网格。 网格法划分分等单元适用于评价因素及权属单位 空间变化不明显地区。
第五步:计算单元指定作物的农用地自然质量分
把因为受到土壤条件限制的作物生产潜力称作 作物的光温水土生产潜力。一般用土地适宜性评级的 方法给予除气候条件之外的其他土地限制性因子的修 正值,这个修正值就是农用地自然质量分。
叠置后成果
b)地块法 在底图上用明显的地物界线或权属界线,将农用 地分等主导特性相对均一的地块,划成为封闭单元。 均质地块法适用于所有分等类型和地区。 c)多边形法 将所有分等因素分值图进行叠加,最终生成的 封闭多边形即为分等单元。此方法适合采用计算机技 术进行农用地分等的地方。
d)网络法
用一定大小的方格构成的网格作为分等单元。网
对于土地生产力的计量,自从1864年竺可桢教授 从气候角度出发探讨粮食用地生产潜力以来,到全国 开展的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已先后从多个层次研究 了农用地生产力估算的系统模型。 ①光合生产潜力(仅由光和有效辐射决定的生产潜力) ②光温生产潜力(由光能和温度共同决定的生产潜力) ③气候生产潜力(有光、温、水三个因子共同作用) ④土地自然生产力(在气候生产潜力的基础上进行土 壤肥力的修正) ⑤土地综合生产力(在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的优化配置下而形成的生产力)
表格准备; 图件准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用地自然条件资料; 农用地利用资料 农用地经济资料 其他资料
第二步:根据标准耕作制度,确定基准作物、指定 作物
标准耕作制度: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水平、生产条件
和技术水平下,有利于生产或最大限度发挥当地土地 生产潜力,未来仍有较大发展前景,不造成生态破坏, 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并已为(或将为)当地普遍采纳 的农作方式,包括作物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这里的 标准耕作制度主要指种植制度。
第四步: 确定分等评价单元
a)叠置法 将同比例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地形图、土壤图叠 加,基本一致区域形成的封闭图斑即为有一定地形特 征、土壤性质和耕地类型的分等单元。若图斑小于最 小上图面积则应进行归并。叠置法对土地利用现状类 型、地貌类型单一的地区适用性较差。
土壤图 土地利用现状图
土地评价单元图
人工肥力是以自然肥力为基础,是在自然肥力基础上经过人 的劳动、资本、技术的投入而形成的。
土地肥力和生产力理论
土地生产力分为自然生产力和人工生产力两个不同的范畴。
自然生产力:是农用地自身存在的。 人工生产力:是农用地开发、利用和保育过程中不断有外界物 质输入而造成的,两者的耦合造成了农用地生产力。 由于土地具有肥力,因此土地具有生产力 ,土地生产力分 为自然生产力和人工生产力。 土地生产力具有动态性,易受制于自然和社会两大因素,系 统内的气候、土壤、地貌、水文、地质等自然因素及人地比例、 区位条件、交通条件、经营收益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将使 土地生产力受到影响。
a 、正向型因素 Ai = ai / amax • 100 b 、逆向型因素 Ai = amin / ai • 100 c 、适度型因素 设a为某因素适度值: 当ai≥a时,Ai = a / ai • 100 当 ai< a时,Ai = ai / a • 100
式中,ai——处理前某因素指标值; amax——处理前某因素最大指标值; amin——处理前某因素最小指标值; Ai——处理后某因素指标值。
4)编制分等因素分值图
广东省珠海市有机质含量图
北
图
1级
例
4级
5级 6级 河流
2级 3级
1:500000
0 10000 20000 30000(米)
制图单位:广东省地价评估中心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制图时间:二00四年十月
5)分等因素权重的确定 对农用地分等因素及其权重的遴选过程。一 般要求采用多种分析方法,互相印证分析结果, 最后确定一套切合当地实际的分等指标体系。 特尓菲法 它是一种客观地综合多数专家经验与主 观判断的技巧。 第一步:确定分等因素 第二步:选择专家 第三步:设计评估意见咨询表 第四步:专家征询和抡间信息反馈
2)确定分等因素 农用地分等因素按照以下原则确定: a)推荐分等因素和自选分等因素中,初步确定指标 区内的分等因素; b)推荐分等因素查规程可得。推荐分等因素(分大 区、分地貌类型,可分解到县)是在总结各地农用地 分等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由全国农用地分等定级 技术指导小组确定的; c)自选分等因素由各地方经分析论证后自主选择, 自选分等因素可以从水文条件、土壤条件、地形条件、 农田基本建设情况几个方面选择(具体参见资料收集 中的具体因子)。 d)初步确定的农用地分等因素,应进一步按照指标 区的具体情况,经过科学分析论证后加以简化。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体系
广义农用地:包括林业、畜牧业、种植业和渔业等 在内的大农业用地,即林地、牧地、农耕地、果园 地及人工养殖水域等的总称。 狭义农用地:仅指种植业用地,即农耕地。
农用地:我国有关农用地分等定级和估价规程,其 工作对象的农用地是指研究行政区内现有农用地和 宜农未利用地,不包括自然保护区和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中的永久性林地、永久性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农用地分等基本思想
对光温生产力进行农用地自然质量订正,得到农用地
的自然生产力 ; 由于农田道路交通、水利等基本设施建设程度和完善 水平的差异,对农用地自然条件进行潜力发挥水平即 土地利用系数订正; 由于区位条件、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不同,使农 用地投入—产出效益和经济收益产生差异,需对农用 地现实产量进行投入—产出效益即土地经济系数修正
1)分等因素指标区 分等因素指标区是对区域内决定农用地资源自然质量 的各分等因素,依据主导因素和区域差异等原则划分 的区域,是区别于其他指标区的最小单元,是某一分 等指标体系的适用区,可以以地貌和耕作制度等因素 进行划分。
分等指标区划分目的,在于对研究区进行区域细分, 确定各细分区域光温生产潜力计算时所选择的作物 (分等指定作物),以及进行土地自然质量订正时参评 的自然因素。
农用地等:是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稳定的自然条件和 经济条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 定。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可比性。其 目的主要是为耕地占补平衡服务。 农用地级:是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 经济因素,根据地方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在行政 区(省或县)内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农用 地定级成果在县级行政区内具有可比性。其目的主 要是为农用地流转、补偿和收益分配服务。 农用地价:是农用地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保 障与稳定价值的货币表现,不同的经济价值形态就 有不同的价格内涵。其目的主要是为农用地转用、 流转和集体建设用地出租、联营、入股等隐性交易, 以及农用地征用等服务。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的意义
在土地整理、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中的作用; 在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土地利用配置中的作用; 在征地制度改革、建设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中的作
用;
第二节
农用地分等基本思路
土地肥力和生产力理论
土地肥力分为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两个不同的范畴。
自然肥力:是指土地不依赖于人的生产活动,而由自然过程赋 予土地的肥力,它是自然历史过程的产物,实际上是土壤肥力 与气候肥力的有机结合。 人工肥力:是通过人的生产活动赋予土地的肥力。
土地经济评价基本思想:在现实土地利用中,通过建立劳
动和投入的耗费与提供产品或其它效益的对比关系来评定 土地质量。
土地自然评价与经济评价的区别:
土地自然评价着重研究土地的自然属性对不同土地利用方 式的潜力和适宜性的大小;
土地经济评价不仅考虑土地所固有的自然属性的差异,而 且要着重研究在等量劳动耗费下,土地的产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