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12.3汽化与液化学案沪科版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2.3汽化和液化
教案: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2.3汽化和液化一、教学内容1. 液体的蒸发和沸腾现象,以及汽化过程中的吸热现象。
2. 液化的概念和液化的方法,如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 汽化和液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空调、冰箱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液体的蒸发和沸腾现象,掌握汽化过程中的吸热特点。
2. 使学生了解液化的概念和液化的方法,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液体的蒸发和沸腾现象,汽化过程中的吸热特点。
难点:液化的概念和液化的方法,以及汽化和液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酒精灯、烧杯、温度计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提问:夏天,为什么我们要喝冰镇饮料?(引导学生思考液体蒸发吸热的现象)2. 知识讲解:(1)蒸发和沸腾:介绍液体的蒸发和沸腾现象,解释汽化过程中的吸热特点。
(2)液化:讲解液化的概念和液化的方法,如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 实验演示:(1)蒸发实验: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观察水的蒸发现象。
(2)沸腾实验: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4. 随堂练习:(1)蒸发和沸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汽化过程中为什么会吸热?5. 课堂讨论:讨论液化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空调、冰箱等。
6. 板书设计:汽化和液化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同时在液体表面和内部进行。
汽化吸热。
液化: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
液化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7. 作业设计:(1)液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2)列举生活中利用汽化和液化现象的实例。
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掌握了液体的蒸发和沸腾现象,了解了汽化过程中的吸热特点。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2.3汽化与液化》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2.3汽化与液化》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2.3-汽化与液化》教案新课
一、冰雾霜的形成,
(一)雾与液化
讲述: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称为凝固,在通常的情况下,冰的熔点为0℃,在0℃时,冰,水,水蒸气共存,高于熔点,冰变为水,低于熔点,水变为冰。
水的低于熔点,水变为冰。
问:同学们思考: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有什么关系呢?
讲述: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非晶体由于没有熔点,所以也没有凝固点。
引导:请同学们观看课本第13面信息窗的内容,了解冰雹的形成过程。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课本图10-28所示的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问:这个实验里面有几个物态变化过程?
你体验到哪个过程吸热?哪个过程放热?
问:生活、生产中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二)雾与液化
讲述: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
问:生产和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液化现象?
在学生回答时老师补充完善。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第十二章第三节汽化与液化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第十二章第三节汽化与液化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第十二章第三节汽化与液化2. 详细内容:a. 汽化的概念及其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b. 液化的概念及其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c. 汽化与液化的热效应(吸热和放热)d. 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二、教学目标1. 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基本原理和热效应。
2. 能够分析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汽化与液化的热效应,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的分析。
2. 教学重点: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原理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观察夏天饮料杯口出现的露珠,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现象。
2. 知识讲解:a. 介绍汽化的概念,通过示例和图示讲解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b. 讲解液化的概念,介绍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两种方法。
c. 讲解汽化与液化的热效应,强调吸热和放热的特点。
3. 实验演示:a. 演示蒸发实验,让学生观察蒸发过程及温度变化。
b. 演示沸腾实验,让学生观察沸腾过程及温度变化。
c. 演示液化实验,让学生观察液化过程及温度变化。
4. 随堂练习:a. 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是汽化还是液化的过程。
b. 分析实验中的热效应表现。
5. 课堂讨论:a. 让学生分享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互相交流心得。
b. 引导学生思考汽化和液化现象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汽化与液化的概念2. 汽化与液化的原理3. 汽化与液化的热效应4. 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描述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其实验现象。
b. 分析生活中一个汽化或液化现象,说明其原理。
2. 答案:a. 蒸发:在液体表面,分子由液态转变为气态,不需加热,温度降低。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2.3汽化和液化导学案
文档: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2.3汽化和液化导学案一、教学内容1. 汽化和液化的概念;2. 汽化和液化的条件;3. 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和特点;4. 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条件;2. 能够分析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3.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及条件;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难点: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和特点;汽化和液化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热风机、冰块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夏天饮料瓶外壁出现的水珠,引发学生对汽化和液化的思考。
2. 概念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汽化和液化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汽化和液化的基本概念。
3. 实验演示:进行汽化和液化的实验,如热水蒸发实验、冰块融化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汽化和液化的过程。
4. 特点讲解:讲解汽化和液化的特点,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等。
5. 生活实例分析: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如雨雾、蒸发冷却等,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6. 随堂练习:设置有关汽化和液化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2.3 汽化和液化概念: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条件:汽化:吸热液化:放热过程和特点:汽化:吸热、体积膨胀液化:放热、体积收缩生活实例:1. 雨雾:水蒸气的液化2. 蒸发冷却:液态水变为水蒸气的过程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下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并说明汽化和液化的条件。
答案: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热;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2. 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答案:生活中的汽化现象如雨雾、蒸发冷却等;液化现象如饮料瓶外壁的水珠、空调制冷等。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 物理 教案 12.3汽化和液化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第1课时汽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现象,并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汽化现象。
2、通过实验能画出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3、通过实验能说出水沸腾时的条件及现象。
4、知道蒸发可以致冷,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水沸腾的实验,画出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2、通过实验能说出水沸腾时的条件及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做水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探究水沸腾时的现象及温度变化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实验引入1、做想想做做的实验:准备两个透明的塑料袋,其中一个倒入一些酒精(用一点红墨水沾红,增强实验的可视性),将两个袋子密封,然后同时浸入热水中,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将袋子拿出,再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又是为什么?目的:让学生认识到酒精不是消失了,而是从液态变成气态,由此带出汽化的概念,简单说说液化的概念。
2、PPT展示:让学生观察图片展示的汽化现象,回答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得出汽化的两种形式,缓慢的叫蒸发,剧烈的叫沸腾。
(配有声音)3、让学生回忆平时水烧开的情形,说说水沸腾有什么现象?如何判断水是否沸腾了呢?4、学生在平日的生活中可能缺乏细心的观察,所以播放水沸腾的视频,加深学生对沸腾大概现象的回忆。
二、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水沸腾时有什么现象?温度会如何变化?2、明确实验目的:(1)观察水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情况(2)听听水沸腾前后声音的变化情况(3)测量水沸腾前后温度的变化情况(4)记录实验中发现的其他现象3、寻找实验器材:温度计、秒表、酒精灯、石棉网、烧杯、纸板、铁架台强调酒精灯的使用安全:禁止用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要用火柴;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4、确定实验步骤,并简单演示:(1)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
顺序:由下到上(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九年级物理全册 12.3 汽化与液化教案 (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汽化与液化目标确定的依据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汽化与液化》是第十二章第三节,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
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
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理念。
中考时,主要以填空形式出现,要求学生准确写出是哪种物态变化,牢记方法,一般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题目难度不大。
4.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掌握了两种相反的物态变化方式---熔化和凝固,同时也具备了初步的探究实验能力。
本课讲述的蒸发是汽化的一种形式,蒸发过程要吸热及现象解释是学习的一个难点,另一个难点是关于液化产生的条件及“白汽”形成的原因。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认识液化现象是本课的重点。
如何引导学生把握重点,相信蒸发过程要吸热以及水蒸气遇冷,温度降低到一定时,就会液化这两种现象,除了设计好演示和随堂小实验外,还应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相互交流启发,展开讨论,并引导他们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能说出水的沸腾特点;会分析沸腾图像的物理意义。
2.能说出蒸发的定义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3.能说出液化的定义及方法。
评价任务1.通过练习,学生能说出水的沸腾特点,并学会分析沸腾出图像的方法。
2. 通过日常实例,学生会用蒸发的定义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分析事例包括的物理知识。
3.通过通过日常实例,学生能总结出液化的定义、两种液化方法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目标一: 通过实验探究能说出水的沸腾特点;会分析沸腾图像的物理意义。
自学指导一认真阅读课本P16-------P18第一段有关内容。
完成以下检测。
时间3分钟自学检测一某同学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回答: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温度/℃90 92 94 96 98 98 98 98(1)由表中数据作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答案:(2)实验中得到水的沸点是多少?答案:98 ℃(3)在实验中可观察到:开始加热时,杯底及杯侧壁生成许多气泡;沸腾前杯底的气泡在水中上升时体积变小;沸腾时杯底的气泡在水中迅速上升,体积变大,到达水面时气泡破裂.(4)从上面数据可以分析出:当水达到沸点时开始沸腾,如果在沸腾的过程中停止对水加热(也就是水不能继续吸热),那水还能不能继续沸腾? 不能.所以水(液体)通过自学后,学生要能说出液体沸腾曲线的特点;能描绘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12.3 汽化与液化教案 (新版)沪科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12.3 汽化与液化教案(新版)沪科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过程与方法:1·观察沸腾是液化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活动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和讨论归纳法、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教学器材:酒精、热水、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纸盖(24套);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教师:出示装有适量水的烧杯,提出问题:不将水倒出,不向杯内放任何物体,怎样可以让水从杯中快些消失。
学生:自由讨论,在教师指导下,知道可以把烧杯加热,让水快速消失。
(二)、探究水的沸腾教师: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
要求学生根据学案上提示的问题,认真观察学生:学生按分组进行实验。
实验中,根据学案提示问题,注意观察现象教师:巡视,提示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课本表格上。
学生合作探究,有问题共同研讨解决。
认真记录实验数据教师:指导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对实验现象做出总结分析。
回答学案上问题。
并提出:烧一段时间,水就会变少并消失,它们到哪里去了?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交流,并获得对沸腾现象的初步感知。
回答学案第一部分问题通过对老师提出问题的思考,学生知道,在沸腾的情况下,水会迅速变成水蒸气,溶解在空气中。
知道: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汽化。
学生:在解决学案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总结沸腾特点,完成表格。
(三)、蒸发教师提出现象:刷碗后残留在碗中的水,时间长了也消失不见了,它们哪里去了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并回答,它们也变成了水蒸气跑到空气中了。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学案):12.第3节 汽化与液化(导学案)
第3节汽化与液化【教学目标】知识与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3、知道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以及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4、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过程与方法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液化的两种方式和液体汽化的两种方法难点: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其区别【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就干了,地上的水和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通过教材58页中“想想做做”看看能否知道。
实验现象:将塑料袋沉入热水中,塑料袋鼓起来了,酒精变少了。
拿出来凉一会儿,看到塑料袋瘪了,有小液滴出现,小液滴是酒精,因为水没进去。
分析:塑料袋中的液态酒精受热后变成了气态酒精,物质从变成叫做汽化。
降温后气态酒精又变成了液态酒精。
从变为叫做液化。
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形式,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它们【自主预习案】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沸腾,沸腾的特点是① _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3、沸腾的条件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蒸发,蒸发的特点是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课堂探究案】知识点一:沸腾1.实验探究:水的沸腾(1)实验器材:(2)问题讨论: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3)记录表格时间 0 1 2 3 4 5 。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2.3汽化与液化教案
教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2.3 汽化与液化一、教学内容1. 汽化的概念和方式:蒸发和沸腾;2. 液化的概念和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3. 汽化和液化的应用:空调、冰箱等制冷设备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掌握汽化和液化的两种方式和方法;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空调、冰箱的工作原理;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蒸发和沸腾的原理及其区别;2. 教学重点:汽化和液化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加热器、冷风机等);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空调和冰箱的工作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2. 知识讲解:介绍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方式和方法,以及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3. 实验演示:进行蒸发和沸腾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汽化过程;4. 例题讲解:通过实例讲解汽化和液化的原理,让学生深入理解;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实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汽化和液化的理解;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汽化与液化1. 汽化:蒸发、沸腾2. 液化:降低温度、压缩体积3. 应用:空调、冰箱等制冷设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及其区别;(2)举例说明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3)结合实例,运用汽化和液化的原理解决问题。
2. 答案:(1)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可以通过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实现;(2)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很多,如空调、冰箱等制冷设备;(3)实例:夏天,空调通过液化的方式制冷,将热空气中的热量吸收并排放到室外,使室内温度降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和应用,通过实验演示和例题讲解,加深了学生对汽化和液化的理解;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研究汽化和液化的其他应用,如蒸汽机车、液化天然气等。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第三节汽化与液化教案沪科版
教师提出疑问,学生思考,教师借此引出课题.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提纲”见学案
答案:1、表面 液体温度 液体表面积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吸
2、气态 液态
3、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教师出示导学提纲,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利用课前或课上5分钟左右的时间预习本节内容,并完成导学提纲.
二、沸腾:
1、现象: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2、特点:吸热,温度不变
3、沸点:(1)定义: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2)压强越大,沸点越高
4、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教后反思
《汽化与液化》一节包含沸腾、蒸发和液化三个重要知识点,在课时安排上,宜用2课时完成,探究液体的沸腾特点1课时,蒸发和液化1课时.第1课时“实验探究:液体的沸腾”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整堂课师生情感交流充分,信息反馈及时,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争相举手发言,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得到充分的调动,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但是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我有意识地让不同实验小组用冷水和热水做实验,以此引出如何缩短实验时间这个问题,冷水组显然用了更长的时间才完成实验,占用了宝贵的课上时间.在让学生探索如何缩短实验时间问题上,完全可以在实验设计环节抛出问题,让学生分析讨论来完成,这是本节课设计的不足之处.
问题7: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水继续沸腾一会儿才会停止.其原因是什么?
小结: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由于石棉网的温度仍高于水的沸点,所以水可以继续吸热,所以沸腾还能维持一会儿.
问题8:处理例题1及变式练习1
例1:【解析】在实验测量过程中,由于实验器材和实验者的原因,都会造成读数上的误差.同时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由于烧杯上方加盖与否或盖子是否严密也会造成沸点的不同.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只要操作正确,数据便是真实有效的.故应选D.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12.3汽化与液化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 12.3 汽化与液化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很高兴能与大家分享我的教学经验。
下面是我设计的一节幼儿园活动的详细内容。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景引入、互动游戏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旨在通过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和体验汽化与液化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汽化和液化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
2.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汽化和液化的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热水、冷水、冰块、玻璃棒、放大镜等。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透明塑料杯、一支彩笔。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水的故事,引导幼儿思考水的状态变化。
2. 观察实验:将热水和冷水分别放在两个容器中,让幼儿观察热水蒸发和冷水凝结的现象。
3. 实践操作:每个幼儿用自己的塑料杯装满水,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观察水的蒸发过程。
4. 讨论交流:让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汽化和液化的过程。
5. 实践活动:将冰块放入热水中,观察冰块熔化的过程,让幼儿亲手体验液化的过程。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让幼儿理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
2. 活动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汽化和液化的过程。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活动,我发现幼儿们对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有了基本的理解,但在描述现象时,部分幼儿还缺乏准确的词汇。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同时,我也会引导幼儿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它们分别是:1. 情景引入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水的故事来引导幼儿思考水的状态变化。
九年级物理学案:沪科版12.3---12.4--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
教案:九年级物理学案——沪科版12.312.4 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2.312.4节,主要讲述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的概念、原因和现象。
具体内容包括:1. 汽化与液化的定义、汽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体现,以及如何减少液体的蒸发。
2. 升华与凝华的概念,生活中哪些现象属于升华与凝华,以及它们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汽化与液化的概念,能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
2. 掌握升华与凝华的本质,能分析生活中的升华与凝华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汽化与液化的概念,升华与凝华的现象及应用。
难点:汽化与液化的原因,升华与凝华的本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夏天,把湿衣服晾在阳光下,衣服会很快变干。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会变干?2. 讲解教材内容:介绍汽化与液化的定义,解释汽化现象,以及如何减少液体的蒸发。
3. 例题讲解:以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升华与凝华的现象,解释它们的发生原因。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属于升华与凝华的现象,并分析其发生原因。
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现象。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2.3 汽化与液化概念: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原因:汽化现象是因为液体分子在吸收热量后,运动速度加快,克服表面张力,从液体表面跃出成为气体。
液化现象是因为气体分子在放出热量后,运动速度减慢,聚集成液体。
12.4 升华与凝华概念: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
原因:升华现象是因为固态分子在吸收热量后,克服相互作用力,直接变为气体。
凝华现象是因为气态分子在放出热量后,克服相互作用力,直接变为固态。
九年级物理全册 12.3汽化和液化教案 (新版)沪科版
《汽化与液化》【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汽化和液化的概念2、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3、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蒸发过程中吸热4、通过探究理解沸点的概念,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和沸腾的特征5、会查沸点表6、通过观察实验知道液化过程放热【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学会比较的研究方法2、通过对水的沸腾现象的探究,体会探究学习的方法3、通过观察实验知道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列举大量生活实例使学生感受物理是有用的,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2、通过对探究实验数据和现象的记录,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1.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蒸发过程中吸热。
2.通过探究理解沸点的概念,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和沸腾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理解沸点的概念,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和沸腾的特征。
启发式讲解和探究实验相结合1.多媒体课件。
2.实验器材:一茶杯冷水、一茶杯开水、毛玻璃2个、一瓶酒精、两只相同的温度计、棉球、烧杯、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针管、乙醚蒸汽第三节汽化与液化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教师用湿布在黑板上写出“水”字,过一会,“水”字不见了。
问:水哪去了?(一)、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提问:你能举出哪些汽化现象?教师从学生举例中提取例子引出: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1.蒸发演示实验1、将水擦抹在毛玻璃上,一会儿玻璃上的水变干了(若将此毛玻璃放在投影仪上,可起到实验时间短,可见度大的作用)。
【情景图片】教材上第18页图12—29图示几种日常生活中晾衣服的情况(也可另选择)。
引导学生归纳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液体的表面越大,蒸发越快;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物理全册 12.3《汽化与液化》教案 (新版)沪科版
汽化与液化[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知道什么是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及其异同点。
2、技能目标:观察水的沸腾,记录数据、描绘图象,经历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学会用图象这种直观的方法表示物理量的变化。
3、情感目标:了解有关“坎儿井”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汽化及汽化要吸热。
2、教学难点:观察、记录水沸腾,描绘图象。
分析、推理、归纳出蒸发、沸腾的异同点。
[课的类型]:讲授、实验、讨论[教学方法]1、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景,介绍有关资料。
2、分组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学会观察,学会探究式学习方法。
[教学用具]:酒精棉、每组温度计两支、大烧杯一只、酒精灯一只、铁架台一只,石棉网一块。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学生实验:手背上涂酒精。
教师:提问酒精哪里去了?手上有什么感觉?学生:跑到空气中去了。
手上很凉。
猜测:酒精带走了热量。
教师:如何证明?学生:设计实验:在温度计玻璃泡上涂酒精,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证实猜想正确。
二、教学过程:板书: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2、汽化时要吸热。
教师:除酒精外,我们还看到哪些液体有类似现象?学生:水、酒、醋------。
教师:请学生具体谈一下生活中加快蒸发的一些应用。
学生探讨:生活中除了蒸发这一种方式能使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还有其它方式吗?学生提出生活中“烧水”这一现象。
学生活动:观察水的沸腾。
(密切关注:水泡生成情况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沸腾后持续2~3min并要求观察酒精灯熄灭后1~2min的情况。
)学生记录数据,描绘图象。
学生归纳: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点教师:通过本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练习:判断如图两种情况: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是水在沸腾后的情况。
三、布置作业:。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2.3汽化与液化教学设计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2.3汽化与液化》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汽化与液化的概念及其过程2. 汽化与液化的条件3. 汽化与液化的实例分析4. 汽化与液化的热力学性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汽化与液化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过程及条件。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汽化与液化的概念、过程及条件。
难点:汽化与液化的热力学性质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热水、冰块、容器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如热水蒸发、冰块融化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汽化与液化的概念: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讲解汽化与液化的条件:升高温度、增加表面积、降低压强。
(3)分析汽化与液化的实例:蒸发、沸腾、冰块融化等。
3. 实验演示(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汽化和液化的过程,验证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5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知识拓展(5分钟)介绍汽化与液化的应用,如空调、制冷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汽化与液化的概念、过程、条件及实例分析。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汽化与液化的概念及过程。
2.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汽化与液化现象,并说明其原理。
3. 讨论:汽化与液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意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知识讲解、实验演示、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学生掌握了汽化与液化的基本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拓展延伸:请学生课后调查汽化与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空调、冰箱等,下节课分享调查成果,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汽化与液化的认识。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2.3《汽化与液化》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导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主动探究汽化和液化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如空调制冷原理、冰雪融化等。
2.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发挥创造力,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引导。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将以生动活泼的语言、贴近生活的实例和有趣的实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引导,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掌握汽化和液化的基本原理。
2.能够区分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汽化现象,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3.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液化和汽化现象,如雨雾的生成、冰棍的融化等。
4.掌握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这两种使气体液化的方法,并了解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12.3汽化与液化优秀教学案例
小组合作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互动交流来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和讨论任务。例如,在讲解汽化与液化过程时,我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液体在加热过程中如何发生汽化,以及气体在冷却过程中如何发生液化。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汽化与液化的过程,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章节的teaching, I aim to help students master the concepts of vaporization and condensation, and underst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daily life. This includes the understanding of:
5.作业小结:布置一道与汽化与液化相关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探究。通过作业小结,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习的实用性。
3. Group discussions: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discuss and analyze real-life applications of vaporization and condensation, and to explore the environmental and energy implications of these processes.
(四)总结归纳
(五)作业小结
作业小结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他们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会布置一道与汽化与液化相关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探究。例如,我可以让学生观察家里或学校的空调、冰箱等家用电器的工作过程,并撰写一篇观察报告,分析其中的汽化与液化现象。通过作业小结,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习的实用性。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第三节汽化与液化第2课时液化教案沪科版
第2课时液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探讨知道生活中的液化现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热现象中的物理规律.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液化的规律.【教学难点】分析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液化现象.【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所学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新课引入】师请同学们思考: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到温暖的室内,眼镜会变模糊,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眼镜变模糊是因为眼镜上蒙上了水汽.师不错,同学们回答得很好,眼镜上的水汽实际上就是小水滴,那这些小水滴是哪里来的呢?生:是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教师总结,并引入课题:水蒸气变成水是液化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气态向液态的转化——液化.【预习指导】阅读课本P19-20文字内容和插图,把基本概念、规律、规定等内容,用红笔做上记号,并完成对应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然后,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示.【交流展示】1.各小组代表举手发言,报告“课前预习”答案,教师评价订正.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释疑.【拓展探究】液化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多媒体展示)师 1.物质从____态变为____态的过程,称为液化.烧开水时从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早晨空气中的雾、冰棍冒出的“白气”以及飞机的“尾气”,都是空气中的____液化而成的.2.人们利用水蒸气蒸馍馍是因为水蒸气____时要放出热量.3.居民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利用的____方法使它成为液体,储存在钢瓶里的.液化石油气液化后体积____,便于储存和运输.生:1.气液水蒸气2.液化3.压缩体积减小【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21作业1.2.请同学们完成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课后作业答案】1.液化汽化(蒸发)对于液化这部分我只作简单介绍,其中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学生是想不到的,我建议教学中多举一些例子,提供真实的现象让学生思考,拓展其思维空间.。
九年级物理全册 12.3汽化和液化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12.3汽化和液化学习目标:1.知道汽化和液化的定义,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不同点和相同点。
2.会做水的沸腾实验并能分析水沸腾的特点及条件,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3.知道常见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及实现液化的两种方法,知道汽化(蒸发)吸热,液化放热。
一、自主学习(认真看书的P16- 20页内容独立完成下列问题)(一)汽化:;1、汽化的两种方式:和;2、蒸发:在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
3、沸腾:在液体的和同时发生的的汽化现象;4、沸点:各种液体时的温度,查看一些物质的沸点表,看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水银的沸点是℃,酒精的沸点是℃。
5、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1) 与液体有关 (2) 与液体有关(3) 与液体周围空气流动有关。
6、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不需要加,还能够吸,故蒸发有制冷效果。
(二)液化:物质从变为叫液化;液化的两种方法:和。
7、水蒸气冲入浴池水中,浴池水变热了,热量是由水蒸气提供的,说明液化热物质由态变成态叫汽化,汽化要热;物质由态变成态叫液化,液化要热,可见汽化和液化是两个过程。
三、合作探究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探究水的沸腾的特点(P16页图12-27)两个组完成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对水加热很长时间后才沸腾,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1)从数据上看,本次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_____℃:(2)请你根据记录数据,在图11中画出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3)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 _________________。
(4)、给水加热后,随温度计示数的升高,可看到杯底有许多,即将沸腾时有不断从杯底冒出,水沸腾时有大量从杯底剧烈的升到水面破裂,沸腾时水的温度,要使水持续沸腾,必须,可见液体沸腾的条件是(1) ,(2) .2、分析讨论:夏天,小草上的露水是怎么来的?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矿泉水瓶很快就“出汗”是怎么回事?请简述:(1)露珠的形成: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填物态变化)变成而形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12.3汽化与液化学案(新版)沪科版
【目标导学】: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重点导引】: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
2.影响蒸发的因素。
【课前导问】:
思考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么去晾衣服的?为什么要这样去晾衣服?
思考2.在日常生活中,用水壶烧水时,当水壶中的水“开了”,如果继续给水壶加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思考3. 当水壶中的水“开了”,这时在壶口位置放一把勺子,你会有什么发现?
【课堂导学】:
一:汽化
洒水车淋湿的路面很快就变干了。
路面上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定义:汽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
1.蒸发:。
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1)夏天晾的衣服比冬天干得快.
(2)衣服撑开晾比堆放在一起晾干得快.
(3)衣服在有风时晾比在无风时晾干得快.
2.实验探究一:
实验目的:
①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高低的关系
②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的关系
③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
实验采用的方法
请设计一个实验表格用来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结论:。
思考:不同的液体蒸发一样快吗?
伸出你的左手。
在手心两侧分别滴
一滴酒精和一滴水
观察哪个先蒸发完。
结论:。
蒸发与生活
实验探究二
实验目的:探究酒精蒸发是否吸热
实验器材:温度计酒精
实验步骤:
1、温度计置于空气中,读数是
2、温度计插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读数是
3、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后,读数怎样变化,最低的温度是
二.沸腾
实验:观察水沸腾实验
小烧杯内装大约100克的温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把温度
计从塑料盖子中央的孔内穿进去,盖上烧杯,使温度计的玻璃泡没
入水中。
问题:1.水沸腾前的温度变化是____________
2.水沸腾后,继续加热,内部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
4.水沸腾后停止加热,水是否继续沸腾?
根据实验记录,在坐标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定义: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
注意:1)沸腾在沸点下进行,低于这个温度,液体吸热升温,不沸腾;在这个温度,吸热,沸腾,但不升温。
2)不同的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
3)个标准大气压的水的沸点是100℃
4)同一种物质的沸点与气压的高低有关
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课后导练】:
1.解释“白气”的形成:烧开水锅口冒“白气” 。
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 。
冬天,人口中冒“白气” 。
2.解释水低于100℃沸腾的原因:
3.研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4夏天,洒水车洒湿了发烫的路面,你会感到更加闷热,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5蒸馒头、煮鸡蛋时当水沸腾后,你认为是用“大火”还是“小火”?他们的区别是什么?
6制药方面有时要求沸腾除去水分,但药物在100℃时失去药效,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8夏天,狗为什么总是伸出舌头? 9光脚走烧红的铁板是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其物理到道理是:表演时,要保证艺人脚底有足够的汗水,汗水 (填物态变化)时瞬间 (吸收、放出)大量的热,而新流出的汗水可以继续 (填物态变化),在脚底形成一层暂时的保护膜。
同时要 脚板与铁块的面积,项目 蒸发
沸腾 不
同
点 发生位置 只在液体表面处进行
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 发生快慢 缓慢
剧烈 现象 不容易观察到 迅速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气泡 条件
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蒸发速度受温度、液体表面积、液面上空气流速影响 只在一定的温度(沸点)下进行,且与气压有关 液体温度
变化情况
吸热,液体温度降低,具有致冷作用 吸热,液体温度保持在沸点处不变 相
同
点
物态变化 都属于汽化现象 吸、放热情况 都是吸热过程
加快
热,以达到保护作用。
10发烧病人头上放湿毛巾的作用?
11夏天,室内洒水后感到凉快的原因
12.热风干手机利用哪几方面来加快蒸发?
13.100℃的水蒸气烫伤比100℃的水烫伤严重为什么?【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