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导学案
《关雎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关雎》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关雎》,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领悟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历史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一、导入:1. 请学生们观看一段关于《关雎》的视频或演绎,引起学生对这首古代诗歌的兴趣。
2. 讲解《关雎》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了解到这首诗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二、进修:1. 逐句解读《关雎》,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表达和艺术手法。
2. 分析《关雎》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帮助学生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3. 结合诗歌的语言特点和韵律,让学生体会古代诗歌的美感和节奏感。
三、讨论:1. 小组讨论《关雎》的主题和思想,探讨诗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
2. 分组展示讨论效果,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增进学生对《关雎》的深入思考和领悟。
四、拓展:1. 请学生们阅读其他与《关雎》相关的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了解更多关于这首诗歌的背景和影响。
2. 鼓励学生写作关于《关雎》的读后感或评论,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总结:1. 总结进修《关雎》的收获和体会,强调诗歌对于学生人生成长和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中国古代文学的丰富世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六、作业:1. 写一篇关于《关雎》的读后感,分享自己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 阅读其他古代诗歌或文学作品,挑选一首喜欢的作品进行解读和分析。
通过本次《关雎》导学案的进修,置信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感受诗歌的情感与意境,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为未来的进修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学生们在古代诗歌的海洋中探索,感悟,成长!。
关雎预习导学案
关雎预习导学案关雎是《诗经》中的一首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珍贵文化遗产。
这首诗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婚姻风俗和社会风气,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在接下来的预习导学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篇古文化巨作,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和历史背景。
下面将从诗歌背景、文学特点、主题思想和艺术表现等方面展开分析。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关雎》这首诗的背景。
据史书记载,关雎是西周王室女乐舞队的名字,这支舞队主要在周公旦的北宫演出。
《关雎》以此为题,描绘了一幕戏剧化的场景:美丽的女乐手弹琴唱歌,引得北宫的贵族们纷纷驻足聆听,传达出宫廷生活的奢华和乐观。
这首诗以婚姻为题材,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婚姻和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其次,我们可以从文学特点的角度来解读《关雎》的内涵。
这首诗使用了象征手法和对比手法,通过描绘女乐手的形象和北宫的景致,传达出了独特的情感和意境。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排比、矛盾修辞等,展现了古代诗歌的优美和绚丽。
作者通过音乐、舞蹈和歌曲的描写,体现了唯美的审美情趣和深沉的情感体验,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进一步,我们来探讨《关雎》的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女乐手和宫廷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层分化和权力斗争。
诗歌中体现出作者对婚姻和爱情的理解,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通过对古代社会风俗和人文精神的表现,诗歌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和人性的关怀和反思,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性和人文关怀性。
最后,我们来分析《关雎》的艺术表现。
这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蕴,展现了古代诗歌的魅力和韵味。
诗歌以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风格,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和驻足。
通过对音乐、舞蹈和歌曲的描写,诗歌展现了文学和艺术的结合之美,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感动。
综上所述,《关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通过本次预习导学,我们将深入了解这首古文化巨作的内涵和魅力,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思想和情感。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深入思考,感受古代诗歌的美丽和力量,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
《关雎》导学案
《关雎》导学案学习目标:1.诵读,欣赏理解诗意诗情之美。
2.了解比兴手法和重章叠句的特点。
3.诵读经典,品味经典,传承中国文化。
学习重点:1.熟练背诵,准确默写。
2.欣赏理解诗意诗情之美。
学法指导:朗读法,背诵法,自主探究学习法。
学习过程:一、《诗经》知识积累。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期大约五百年间的305篇诗歌。
汉代以后,儒家奉它为经典,始称《诗经》。
2.《诗经》内容包括:风、雅、颂。
“风”为民歌,共一百六十篇,是《诗经》中现实主义的代表,其中大部分是各地的民间歌谣;“雅”是“大雅”和“小雅”的总称,共一百零五篇,其中大部分是王室贵族所作;“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四十篇,是统治者祭祀天地宗庙的祭礼歌辞。
3.《诗经》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赋为陈述(直接铺叙);比为比喻;兴是托物起兴,即借别的事物来引起所歌咏的内容。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4.《关雎》这首诗是《诗经》305首中的第一首。
二、欣赏阅读一:声韵美诵读指导:(1)字正腔圆,读准字音;(2)有板有眼,读对节奏;(3)咬文嚼字,读懂文意;(4)有情有味,读出情感。
1.初读课文,注意以下生字的读音。
窈窕(yǎo tiǎo) 好逑(hǎo qiú) 参差(cēn cī) 荇菜(xìng) 寤寐(wù mèi) 雎鸠(jūjiū) 琴瑟(sè) 芼(mào)之2.再读课文,读准节奏(四字句节奏2/2)、重音(下划线标注)。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三、整体感知1.大声诵读课文,结合注解,疏通文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
第一课关雎导学案
第一课关雎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诗经》中的《关雎》一诗的背景和内容。
2. 理解《关雎》一诗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3. 学习《关雎》一诗中的文学技巧,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导学内容:《关雎》是《诗经》中的一首民歌,它描绘了古代关周国境内的景象。
通过诗人细腻的描绘,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中的恬静与宁和。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关雎》一诗的背景和内容。
据考证,《关雎》一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早的一首诗。
它以孩子们在关周国边境的游戏为题材,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场景。
诗中的孩子们打闹嬉戏,彼此之间充满了快乐与欢乐的情绪。
整首诗以叙述为主,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出了诗中场景的生动。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关雎》一诗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诗中的孩子们无忧无虑地玩耍,他们天真烂漫,快乐自在。
这种快乐和宁和的场景让人们联想到一种美好的生活,这也是《关雎》一诗想要表达的情感。
通过诗中的细节描写,读者能够感受到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关雎》一诗中学习到一些文学技巧。
诗中运用了对仗和押韵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此外,诗人还通过对孩子们游戏场景的生动描写,展示了自然景物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和谐关系。
这种写景的手法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我们可以试着将《关雎》一诗中的文学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我们可以尝试使用对仗和押韵的手法,让自己的作品更加富有节奏感。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示出事物本身的特点,给读者以生动的印象。
在学习完《关雎》一诗后,希望同学们能够对古代文学有更深入的认识,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通过学习和欣赏经典的古代诗歌,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修养和文学素养,使自己的写作更富有创意和艺术性。
希望同学们能够喜欢这首美妙的《关雎》一诗,并从中受到启发,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24 诗经《关雎》导学案
24 诗经《关雎》导学案题目:《关雎》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关雎》的背景和主题,把握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2、深入理解诗经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通过学习《关雎》,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介绍《关雎》的背景和主题。
《关雎》是《诗经》中的一首诗歌,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和情感,主题是关于爱情和婚姻。
2、分析《关雎》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该诗采用了重章叠句、比兴等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情感。
3、通过分析《关雎》的诗句,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等诗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4、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思考题等方式深入理解《关雎》的内涵和意义,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
1、采用讲解、演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关雎》的背景和主题。
2、通过让学生朗读、背诵、分析诗句等方式,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诗中的情感和思想。
3、结合一些思考题、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内涵和意义,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介绍《关雎》的背景和主题,引起学生对这首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解《关雎》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3、分析《关雎》的诗句,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思想,把握诗人的追求和向往。
4、小组讨论、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内涵和意义,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
5、总结:回顾《关雎》的主题和表现手法,加深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认识。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他们对《关雎》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3、测验:进行定期的测验,检测学生对《关雎》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1、反思教学方法:回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评估其有效性和适用性,以便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关雎》导学案
《诗经》二首之《关雎》编者:梦在他乡班级_____ 姓名__________ 评价_______ 日期:___月___日目标定向1.掌握词语:关雎、窈窕、参差、寤寐、辗转、悠哉悠哉、乐、友、荇菜2.理解诗中所体现的青年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
3.了解作品所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
个体学习一.课前“个体学习”1. 走近《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被儒家奉为经典,相传为孔子所编订。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公元前6世纪),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为五经之一。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诗经》的作品分为风、雅、颂三类,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诗大序》中称“诗六义”)2.朗读这首诗,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窈窕..cēn cī 琴瑟..qín sè 芼.mào..wù mèi 参差..yǎo tiǎo 荇.xìng 寤寐3.背诵默写这首诗:二.课上“个体学习”:二读课文,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㈠赏读《式微》:1.读通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
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2.朗读诗歌,理解诗中表述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将诗歌内容描述一遍。
这是一首青年男子的恋歌,描绘他对一位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和对美满婚姻的渴望。
3. 这首诗紧扣哪个字来写的?为什么“求”呢?怎么“求”呢?明确:紧扣“求”字;因为女子“美”;“寤寐求之”;“求”的方式:“琴瑟友之”“钟鼓乐之”4.研读第一章:①朗诵本诗,思考:统领全诗的诗句是什么?明确: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优质课教案】部编教材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2.1课《关雎》教案教学设计(含导学案)
部编教材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优质课教案+导学案第12.1课《关雎》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主旨)。
2.学习起兴手法和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结构。
3.背诵诗歌。
培养健康纯洁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背诵。
教学难点:诗歌的赏析(说)和用白话写出本诗的主要情节。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问题探索法、讲练结合法、归纳法。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诵读,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一课前安排预习。
老师指导:搜集整理与《诗经》有关的资料。
了解诗歌的“六义”说。
这一内容通过课前预习解决。
二课堂教学①导入:老师启发学生联想与爱情有关的诗句,由此导入课文。
②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通过播放录音,老师领读,分声部朗读等多种方式反复朗读诗歌,让学生在优美的诗情画意中感受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③寓诗于画。
在朗读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用手中的笔画出《关雎》一诗的文字所传达出来的画面。
在这样一种更为形象的画面中,进一步感知诗歌的意境。
④感知内容。
在老师的启发下,小组内交流诗歌表现的故事及其传达出的感情,然后全班交流。
⑤演绎诗情,鉴赏诗歌。
通过古今联想去解读《关雎》一诗的内容与情感:在从古到今的时间流程中去追寻诗句中所演绎的故事──即读到诗句时在脑海中浮想出与之相近的情节或故事。
⑥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席慕容的爱情诗《一棵开花的树》,将它与课文进行对比,看它们的写法和情感有何异同。
一导入师:爱情是上帝赐予我们人类的一笔珍贵的财富。
有了爱,我们的心会变得充实而喜悦;因为爱,我们的生命也揉进了悲伤。
于是,人世间上演了一幕幕爱的悲喜乐章。
同学们,你们听过哪些有关爱情的诗句呢?生1:我知道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生2:白居易的《长恨歌》里有两句我很喜欢:“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师:多美的誓言!有补充的吗?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生:“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师:同学们的积累真丰富。
《关雎》导精品导学案附答案
从双基教学的产生,到素质教育、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等一系列理念的提出、研究和实施,不难发现,在这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教学目标的实施一步步具体、明确、可操作,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体现了教育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们要深刻体会这种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为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接班人。
本课中,既体现出了双基教学,也在高效课堂上注重了重要环节的描写。
通用技术课程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融科学与人文于一体,课程学习与实践中,必然涉及相关的数学核心素养,与其它素养相辅相成,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雎》导学案
达
标
检
测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反
馈
校
正
学
后
记。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下册《关雎》导学案(教师)
《关雎》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朗读背诵全诗,把握诗的情与景,感受诗歌的意境,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掌握生字词,借助注糕学会翻译,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感悟灿烂的经典文化,体味纯洁的爱情观。
学习重点:掌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纯洁的爱情观的理解。
知识链接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两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字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编为“风”、“雅”、“颂”三部分。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
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
“风”包括周南、召南、邺风、用B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组成,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
“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
“雅” 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相形见拙,诗味不多。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
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而《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2、《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
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
《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
《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
关雎导学案
关雎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文翻译 (2)四、中心思想 (3)五、读文感知 (4)六、预习检测题答案 (5)一、学习目标理解和欣赏其文学价值与思想内涵。
通过学习,我们旨在掌握《关雎》的基本内容,理解其所传达的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同时,我们还要学习《关雎》中的艺术手法,如赋、比、兴的创作手法,以及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以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关雎》选自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________》,通常认为这是描写男女恋爱的________诗。
2.《关雎》以“________,在河之洲”起兴,引出“窈窕淑女,________”的联想,表达了对淑女的爱慕之情。
3.诗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4.诗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描绘了男子对女子疯狂的相思与追求。
二、选择题1.下列对《关雎》中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2.下列对《关雎》主旨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讲述了一个君子追求淑女的故事。
B.全诗表达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
C.全诗表现了男子对女子始终如一的深情。
D.全诗表现了男子对女子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三、简答题1.请简要分析《关雎》一诗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效果。
2.《关雎》一诗在表达情感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说明。
三、全文翻译《关雎》译文如下: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九年级关雎导学案
九年级关雎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包括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准确朗读并背诵《关雎》,理解诗歌的大意。
3、分析诗歌中人物的形象和情感,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4、培养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爱情主题和情感变化。
(2)掌握诗歌中的比兴手法及其作用。
2、难点(1)对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和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
(2)体会诗歌语言的简洁、含蓄和优美。
三、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批注法:在阅读过程中,对重点词句进行批注,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讨论法:针对诗歌中的疑难问题,小组讨论,共同探究。
四、知识链接1、《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 305 篇。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
《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赋、比、兴三种。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比是比喻;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诗经》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2、背景介绍《关雎》选自《诗经·周南》。
周南是周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区的民歌。
这首诗是《诗经》的开篇之作,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五、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窈窕()好逑()寤寐()荇菜()芼之()2、解释下列词语。
(1)关关雎鸠:(2)窈窕淑女:(3)君子好逑:(4)寤寐求之:(5)悠哉悠哉:(6)辗转反侧:(二)初读诗歌1、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听录音朗读,注意模仿朗读的语气和语调。
3、全班齐读,要求声音洪亮,节奏整齐。
(三)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自主翻译诗歌。
2、小组交流,互相纠正翻译中的错误。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歌大意的理解。
《关雎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关雎》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关雎》这首中国古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2. 理解《关雎》的内容和意境;3. 掌握《关雎》的韵律和修辞手法;4. 分析《关雎》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导学步骤:一、导入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知道《关雎》是哪位古代诗人创作的吗?你对《关雎》这首诗的主题有什么样的理解?二、学习背景1. 《关雎》是《诗经》中的一首诗歌,属于周代乐府之一。
2. 作者是周朝的诗人《王正之》所作。
3. 《关雎》讲述了一个贵族少女在关外思念心上人的故事,表达了对爱情的倾慕和思念之情。
三、学习内容1. 诗歌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辞不得也。
2. 诗歌意境:描述了一对境遇不同、相互思念的男女之间的爱情。
通过描绘不同的景物,展现了少女对心上人的倾慕之情,表现出深深的思念与无法言喻的爱情之苦。
四、学习要点1. 韵律和修辞手法:- 韵律:《关雎》采用了七绝的韵律形式,每句四字,- 修辞手法:运用了对偶句和排比句,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2. 哲理和情感:- 通过对《关雎》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的分析,可以理解作者对爱情的追求和珍惜之情,以及对分离与思念的痛苦之感。
五、学习方法1. 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和韵律。
2. 对比《关雎》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分析作者的用词与形式。
3. 可以对诗歌中的关键词进行解读,并进行联想和拓展。
六、拓展活动1.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观察,创作一首类似于《关雎》的古韵诗歌。
2. 可以邀请学生组织朗诵比赛,展示对《关雎》的理解与诠释。
七、归纳总结通过学习《关雎》,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代诗歌的美感与魅力,更能理解到爱情之深情与思念之苦。
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了解,提升学习和生活中的审美素养与情感体验。
通过本导学案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于《关雎》这首古代诗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感悟。
《关雎》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关雎》导学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诗歌,圈点诗歌的生字词。
雎(jū)鸠(jiū)窈(yǎo)窕(tiǎo)逑(qiú)荇(xìng)寤(wù)寐(mèi)芼(mào)2.重点词语解释。
(1)重点实词关关:拟声词,一种鸟的叫声。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配偶。
寤寐:指日日夜夜。
芼:挑选。
(2)词类活用琴瑟友之友:名词用作动词,做朋友。
钟鼓乐之乐:使动用法,使……快乐。
(3)古今异义左右流之流,古义:择取;今义:流出。
3.用现代汉语写出诗句的意思。
雎鸠鸟关关地叫着,在河中央的小洲上。
姑娘美丽又善良,是我的好配偶。
荇菜长短不齐,左边找右边找。
姑娘美丽又善良,从早到晚追求她。
好姑娘追求不到,从早到晚思念她。
思念绵绵不断,翻来覆去,不能安睡。
荇菜长短不齐,左边采右边采。
姑娘美丽又可爱,弹奏琴瑟来亲近她。
荇菜长短不齐,左边挑右边拣。
姑娘美丽又可爱,敲钟击鼓让她快乐。
4.《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又叫“国风”、“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当时15个王国的土风民谣。
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
“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
分为“大雅”和“小雅”,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内容以颂扬为主。
《诗经》大多数作品是作者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进行具体逼真的表现,很少有幻想、夸张的内容,“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其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赋”:陈述铺叙的意思。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24 诗经《关雎》导学案
24 诗经《关雎》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础知识及创作背景。
2、掌握《关雎》的诗意及主旨。
3、体会《关雎》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1、《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风”是地方乐调,反映了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乐调,多为贵族所作;“颂”则是用于祭祀的乐章。
2、《关雎》背景介绍《关雎》是一首描绘民间恋爱的短诗,作者不详,可能为周代无名氏。
诗歌用重章叠句的形式,表现了君子对淑女的痴情追求,展现了古代人民纯洁美好的爱情观。
3、《关雎》诗意解析《关雎》共三章,每章四句。
第一章写君子看到淑女,一见钟情,夜不能寐;第二章写君子陷入情网,相思成疾,无法自拔;第三章写君子求之不得,辗转反侧,愈发痴情。
整首诗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为主旨,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4、《关雎》艺术特点分析《关雎》作为《诗经》的开篇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诗歌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强化情感表达。
善用双声、叠韵等修辞手法,使诗歌音韵和谐,增强了音乐美感。
诗歌以“赋”的手法表现主题,直接抒发情感,真实生动。
三、教学总结与评价通过本次导学案的学习,同学们对《诗经》《关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古典文学,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关雎》作为一首描写民间恋爱的诗歌,展示了古代人民纯真美好的爱情观。
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诗经关雎》本义探微《关雎》,这是《诗经》三百篇的第一篇,是孔子编辑《诗经》时开宗明义的第一篇。
古人以为它“义正言约而意兴持适,所以为至治之机,而修齐之轨也”(朱熹《诗集传》)。
孔子以《关雎》为《诗经》的开篇,说明了他对这首诗的推崇,也可以看出孔子对《诗经》中蕴含的礼乐精神的重视。
《关雎》是一首描绘了一名男子对一位女子思念、追求的诗歌。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2.《诗经》二首-关雎(导学案)
《关雎》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
2、轻松诵读,能够说出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3、品读诗歌,能够说出诗歌中起兴的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1、在诵读中,体会古诗的内涵。
2、学习比兴的表现手法。
【资料助读】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2、《诗经》有“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指诗的种类,“颂”以宗庙、颂神乐歌为主;“雅”是宫庭乐歌,多为贵族文人所作;“风”又叫“国风”,是一种民歌,是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也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
“赋、比、兴”指诗的表现手法。
“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二、预习检测1、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2、学生简介作品,展讲下列练习。
1、《诗经》是我国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到时期的诗歌,共有—篇,又称 o其种类有、、,其表现手法有、、o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窈窕()好逑()参差()•• • • • • •存菜()金()寤寐()•• • •三、初读感知1、反复诵读,品味诗意。
(1)听录音,学生跟读,教师正音。
(2)指名学生朗读。
注意朗读时的停顿,都是两个字一停顿,停顿时间根据情感需要可长可短。
(3)学生齐读。
2、对照注释,解释下列重点实词,并说说诗的大意。
关关雎鸠:洲:窈窕:逑:流:寤寐:服:友:莘:乐:试着写下诗的大意:示例: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中小岛上。
文静秀丽好姑娘,真是我的好对象。
四、再读探讨文章内容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什么人+什么事)2、诗中青年男子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一见钟情一一()一一()五、品读全诗,研讨本文写作特色。
1、《诗经》的主要艺术手法有赋、比、兴,请思考:本诗从“关关雎鸠”写起,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2、仔细阅读诗歌的二、四、五章,看看它们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你能体会到这样写的妙处吗?说说你的看法。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时 学习《关雎》导学案
教师提示:诗歌重在想象、联想,对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实,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
【交流点拨】雎鸠鸟关关地叫着,在河中央的小洲上。姑娘美丽又善良,是我的好配偶。荇菜长短不齐,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姑娘美丽又善良,从早到晚追求她。好姑娘追求不到,从早到晚思念她。思念绵绵不断,翻来覆去,不能安睡。荇菜长短不齐,在船的左右两边采。姑娘美丽又可爱,弹奏琴瑟来亲近她。荇菜长短不齐,在船的左右两边挑选。姑娘美丽又可爱,敲钟击鼓让她快乐。
左右流之(古义:捞取。今义:流出。)
3.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诗经》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风”“雅”“颂”三大类。
《诗经》大多数作品是作者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进行具体逼真的表现,很少有幻想、夸张的内容,“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其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
《左传》: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春秋·左丘明)
【附:板书设计】
关雎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雎》导学案
下面这篇《关雎》导学案,是之前我在上到这篇经典诗歌的时候所作,今天来跟大家分享下。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使学生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
2.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了解诗中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
3.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1.在诵读中体会这首古诗的内涵。
2.兴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诗中出现的一些连绵词的读音和字形,学生记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一提诗我们马上会想到唐诗。
是啊,作为一个中国人,谁不会背几首唐诗呢!诗歌发展到唐代,达到了顶峰,诗人数以千计,诗歌浩如烟海,汇成了诗的洪流。
同学们想过没有,形成唐诗这巨大洪流的源头在什么地方呢?唐代距离现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唐诗的源头也就是我国古代诗歌的源头,距离现在又有多远呢?最古老的诗歌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学
习的内容,就是要解开这些谜,让我们一起踏上探索古代诗歌源头的旅行吧。
二、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注释给同学们三分钟的时间自读,三分钟后提问,要求学生能不看书回答。
提问: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是什么?(《诗经》)
2.它收录的是哪个时代的作品?距现在有多少年?(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3000年的历史。
)
3.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305篇。
)
4.这些诗歌是怎么分类的?(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民歌;雅:宫廷乐歌;颂;祭祀乐歌。
)
5.这些诗的作者是谁?为什么?(没有明确的作者,当时并没有专业作家或诗人。
)
三、学习《关雎》
《关雎》这首诗是305首中的第一首。
1.老师读读这首诗(范读)。
听了一遍,有的同学可能会猜到这首诗的内容与爱情有关。
《诗经》的编者把它放在首篇,可能就是为了突出“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吧。
2.跟读。
老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
这样做有利正音,同时让学生感知诗的节奏、韵律。
3.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在自读几遍后要求学生自己看注释,理解重点词的意思,老师提示重点词语,并试着串讲。
4.导读。
重点导读前两句。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与后面两句有内容上的直接联系吗?(没有。
)
②作者写这两句的作用是什么?(讲解“比兴”的手法,讲解内容见教参)
③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反复读读,好好想想,试着说说。
提示写了什么事?抒发了什么感情?再看看阅读提示是怎么总结的。
④阅读提示中还写道:“全诗琅琅上口,和谐悦耳”你们在读时感到了没有?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因为这首诗里运用了反复、双声、叠韵等多种手法。
)
5.学生反复朗读、背诵。
(作业)
教师可这样检查背诵:①背出起兴的诗句。
②背出描写男子心理活动的诗句。
6.重点掌握下列词语(读准、会默写)雎鸠、窈窕、荇菜、寤寐、辗转、琴瑟、参差。
7诗句分析: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
全诗可分为三章。
第一章(前四句)爱慕: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于是萌发了爱慕之情。
这一章开头用“关关雎鸠”起兴,运用“比”的手法点出了恋爱的主题。
因为雎鸠“雌雄常不相失,亦不曾相近”,“情意相与而未尝狎”,以雎鸠的关关和鸣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贴切而有深意,确是匠心独具。
第二章(中间八句)思念:男子对姑娘思念不止,以至梦寐以求,辗转反侧。
在他眼前出现的是这位美丽姑娘采摘荇菜时“左右流之”的苗条、优美的身姿,使他夜不能寐;然而,大约这只是一厢情愿,他只有独自在床上“辗转反侧”,直到天明。
这一章既有直接的心理描写“优哉游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又有动作描写“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第三章(最后八句)愿望:表达了希望与姑娘成婚的美好愿望。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设想与姑娘结婚时鼓乐齐鸣的欢乐场面。
7.主题:
《关雎》选自《诗经•周南》。
周南,一般指的是洛阳以南到湖北一带地方。
据有关资料推断,这首诗产生的时代不会太早,大约是西周末、东周初。
这是一首热情的恋歌,它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著的追求,感情坦率、朴实。
8.表现手法:
这首诗采取了重章叠唱的手法,每一章都有些句子重复咏唱。
这体现了《诗经》语言的一个特色。
诗的感情真挚热烈,回环咏唱的章法,使热恋之情步步推向高潮。
诗的每一章,都用起兴的艺术手法,将自然景象与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谐地融会起来,景中含情,情中蕴景。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关雎》导学案的全部内容,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