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国际咨询公司最终报告的比较分析( 22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战略咨询报告

的比较分析

为了贯彻落实9月21日陈良宇市长在市府专题会议上的工作部署和市政府第四季度的工作要求,我委会同市有关部门,组织科尔尼、野村综研和麦肯锡三家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开展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临港开发区)战略咨询。三家咨询公司充分运用其全球专家网络和资源,通过与国际著名企业高层和国际知名专家的访谈等方式,结合已有工作和研究基础,形成了临港开发区战略咨询报告。12月20日,临港开发区工作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听取三家咨询公司进行咨询报告陈述。

三家公司的咨询报告就国际产业转移趋势、成功的开发区案例、建设的必要性和战略可行性、临港开发区的战略定位、潜在风险和相应对策、开发模式等议题,各抒己见、各有所长;科尔尼分析比较综合、比较全面,野村综研专业性和针对性较强,麦肯锡注重理念于思路;总体上看,报告质量都比较高,比较有分量,对我们深化基本方案具有重要借鉴和启示作用,有些理念、观点可直接采用,有些需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有些建议在下一步工作中需引起重视;三家公司的产业分析在独立研究的基础上,有很多共性之处,其分析结果与最初我们原有设想基本一致。以下主要从七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一、三家公司对国际背景的分析为临港开发区提供了一个全球视角的立体参照系

三家咨询公司分别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了当今国际产业转移的特点与趋势,指出在全球制造业向亚洲及中国转移的背景下,上海应建设一个大规模的临港经济综合区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同时为了吸引国际领先的企业,与其他地区进行错位竞争,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必须制定独特的价值定位和发展战略。三家咨询公司关于国际背景的分析主要如下:

1、国际产业转移高潮到来,但时间有限

三个公司几乎都认同从现在起到2007年前后有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高潮,并且转移的高潮期时间有限,不会超过3-5年。

科尔尼公司提出在2000-2007年,进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预计将大幅度增长。麦肯锡公司分析得出中国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为全球之最,并逐渐成为全世界占主导地位的制造基地。野村综合研究所认为,迎接日本产业转移关键在头8年,假如最初10年左右不能形成一定程度的集中,那么可以说开发区要取得成功就比较困难了,所以为了不错失日本生产基地国外转移的机遇,上海应尽快行动起来。这些都进一步佐证了我们提出的国际产业转移的高潮期时间有限,表明了建设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2、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为上海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国际咨询公司认为本次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快速升级与联动态势。转移的不仅仅是传统制造业,还包括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含量较高的装备制造业;制造环节的转移,带动研发、服务等环节的联动转移。如微电子、技术装备型产业的转移,信息技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调整。野村综合研究所引证上海海关统计年鉴资料发现,上海的机械以及零件、电器机械以及零件、附属品等占所有进口品种的一半,所以野村提出应将现在进口的关键零部件以及特殊的原材料转移到国内生产,并在国内制造支持这些原材料或零件制造组装的先进生产装置与设备,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以上分析判断进一步表明,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要抓住机遇,重点发展机械和装备制造业,假如不能抓住这段机遇期使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与先进制造业取得实质性突破,制造业强国目标将无法实现。

3、建立装备制造业开发区,能有力的消除上海的国际形象错位

科尔尼公司在研究中发现国际上有相当一部分投资者缺少对上海是一个“生产基地”的形象认识,认为上海仅是一个消费型城市,不是一个合适的制造基地、研发基地,从而缺少对上海投资意向。野村综合研究所也在报告中说,上海

的“十五”规划偏重发展第三产业,对第二产业的发展只是并重。所以吸引投资形象不佳。

以上的研究,从反面证明了上海必须加快建设临港装备制造业开发区的重要意义,上海应以此为契机,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从而消除上海的形象错位。

二、三家公司都为临港开发区的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理念

科尔尼提出“行业生态系统”(Industrial Eco-system)的概念,实际是在“产业系统”和“城市环境系统”的集合上提出了“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的产业选择和如何建设的构想,并将它作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的价值取向。在该系统中存在价值链的所有参与者,如供应商、服务提供商和相应的基础设施;在生态系统之间互相关联(如化学和制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能够实现跨行业的协同效应(如相同的服务提供商和物流基础设施)。临港开发区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将由“行业生态系统”所决定,为更好地吸引投资者,上海应为目标行业建立起完善的“生态系统”。

野村研究所提出“支持性产业”(Support Industry)的概念,对日本产业可能向中国和上海转移进行了描绘,以推进未来临港开发区产业的合理化和高附加值化。野村研究所研究提出了“四面开花”的发展模式以改变目前的“四面插花”模式下的长江三角洲的竞争格局,即上海应希望今后的产业

能盘根错节的与上海的发展紧密相连,这样可以避免产业的随意搬迁,以临港开发区作为根部,充分吸收国内外养分,使之成为其他地区产业发展补给的根源。

麦肯锡提出“增长引擎”(Growth Engine)的概念,是城市成长的产业集聚推动理论结合国际产业分工格局的变化在开发区建设中的运用。麦肯锡认为任何一个经济开发区最重要的关键成功因素是寻找明确恰当的增长引擎,如通过合适的细分市场和产业以及关键驻商,来形成集群经济效应及品牌知名度以推动开发区的长期发展。增长引擎必须有相应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金融资本、政策法规以及组织架构支持。

三、三个公司的产业选择总体一致、各有侧重

三家咨询公司从临港开发区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吸引力的角度出发,对临港开发区的产业定位进行了仔细研究,三件公司方案总体一致,都认为临港开发区应将装备制造业、先进制造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同时科尔尼和麦肯锡还认为物流临港开发区应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1、科尔尼

科尔尼根据FDI的增长、总体位置的适合度、政府法规的影响和与已有行业的潜在重复度,科尔尼公司从107个细分行业中筛选出5大行业13个细分行业作为目标分析行业,并基于对上海在上述优先行业生态系统中目前位置的评估,初步确立了临港开发区5大目标生态系统,如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