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撞击综合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型
1972年Neer首次提出SIS 狭义SIS: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即由于解剖变异、退行性 改变等引起肩峰处的韧带、滑囊级腱鞘小虎撞击而导致 一系列病理变化,以损伤冈上肌为主。 广义SIS:包括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还包括喙突下撞击综 合征及内撞击综合征。 前者发生于由肱骨小结节及喙突形成的喙突下间隙,可 损伤肩胛下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级喙肱韧带等结构。 后者发生于关节盂(唇)后上方、冈上肌腱级冈下肌腱 之间,可损伤肩袖和上方盂唇。
间接征象
Baidu Nhomakorabea
SIS早期可见肩峰下滑囊增厚,继而出现滑囊周围脂肪层信号改变及 肩峰下滑囊积液。
肩峰下滑囊增厚:可为早期SIS的唯一征象。
继发征象
关节盂唇撕裂:表现为T2WI序列前上盂唇肱二头肌短头腱 附着处见片状高信号影。 冈上肌或三角肌萎缩:表现为肌肉体积缩小(小于正常的 50%),T2WI序列肌肉内出现多条平行走形的线样高信号 (脂肪变)。
病因征象
肩峰前下缘形态:平直型、弧形型、钩型(Bigialj分型) 钩型被认为与肩袖损伤有着最密切关系。
肩峰下缘骨赘:(因为反复撞击而导致骨增生硬化的结 果)有无肩峰前下缘骨赘形成是诊断撞击综合征的重要 依据。是平片上唯一具有特征性的表现,也是MR诊断的 唯一具有特征性的表现。
肩峰小骨:指肩峰骨骺不连,不连的骨骺经常由于三角 肌的钱啦而向下移位,从而导致肩峰下间隙狭窄,引起 撞击综合征。
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影像诊断 (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SIS)
概念
又称疼痛弧综合征(painful aresyndrome)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肩峰下通道狭窄、肩肱间隙减小,当肩部上举或外 旋时,肩峰与肱骨头之间的肩袖、滑囊、韧带等软组织结构在病理状 态下受到反复挤压、摩擦而引起的炎症、损伤等病理改变,常以慢性 肩关节疼痛及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
正常情况:肩峰下间隙范围:1.0cm-1.5cm,小于1.0cm即 为狭窄,但临床工作中多以0.6-0.7cm为其下限。
肩关节成像方位
横断位:显示关节盂唇、关节囊及盂肱间隙较好,Farley 指出<1cm的撕裂在横断位上最易显示。
斜冠状位:能够清晰显示肌腱撕裂、周围脂肪级滑囊信 号改变等征象。
斜矢状位:显示肩峰形态,
Patten指出斜冠状位联合斜矢状位成像能提高肌腱撕裂的 检出率。
直接征象——冈上肌腱信号及形态异常
Seeger将SIS分为三期: Ⅰ期:冈上肌腱无变化,主要是滑囊改变。 Ⅱa期:冈上肌信号正长,冈上肌腱在T1WI序列信号增高, Ⅱb期:冈上肌腱在T1及T2WI上均呈高信号,但无冈上肌挛缩,表明肩袖部分 撕裂。 Ⅲ期:冈上肌腱纤维完全撕裂、中断,撕裂处T2WI呈高信号,冈上肌挛缩。 注意:T1WI及PDWI序列冈上肌腱特别是近止点1cm处信号增高是早期SIS最具特 征性表现。但“磨角效应”亦可导致肌腱信号增高,此时需借助肌腱的厚度、 形态来判断肌腱有无变性。冈上肌腱厚度大多为2-4mm,平均为3.2cm 部分撕裂:部分肌腱纤维不连续,肌腱内出现异常信号,肌腱关节侧边缘不光 整、信号增高(T2WI压脂序列显示较好) 完全撕裂:肌腱止于肱骨大结节处低信号中断,中断处T1WI序列呈中等信号, T2WI序列呈高信号,从关节面延伸至滑膜囊,断端挛缩 冈上肌腱信号混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