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语文课《月光启蒙》教学设计(第2课时)

语文课《月光启蒙》教学设计(第2课时)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依据】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八课《月光启蒙》第二课时【设计思想】1、以读促悟,加强朗读训练,在满怀深情的朗读中受到感染,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来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

3、借助民歌民谣,插图,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课文内涵。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感悟民歌民谣的特点,感受民间文学的魅力。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作者从母亲那里受到的启蒙教育,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为题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感受月光下浓浓的母爱和我在月光下受到的启蒙。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文回顾1、结合学生的暑假生活切入,引出《月光启蒙》并板书。

2、复习回顾。

(1)复习字词。

(2)课文内容检测。

质疑:那母亲又是通过哪些方式,对他进行启蒙教育的呢?(3)为什么作者说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板书: 美妙)二、以读促思感悟“美妙”(一)月夜的“美妙”1、出示第一段。

老师想欣赏一下我班同学的朗读技艺。

谁能展现一下? (指名读)2、读后交流。

3、配乐示范朗读。

并组织学生评价。

为什么你觉得“美妙” ?能说说你的理解吗?4、是啊,月夜的景色是“美妙”的,让我们美美地来读一读。

5、太美了,难怪课文的开头说(生齐):“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板书:夏夜美。

)(二)文学的“美妙”过渡:母亲在这迷人的月色下又是怎样对儿子启蒙的呢?你还从哪儿感受到“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呢?A、民谣1、母亲给我唱了什么民谣呢? (出示歌谣) 请读读看。

2、同学们读的真好!想不想听母亲来唱一唱?同学们认真听,听完以后相信你一定会有很深的感受。

(示范唱)3、好听吗?你想说什么? (很甜,很柔美)4、是啊,课文中就有一段描写的母亲的歌声。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月光启迪》(第二课时)教课方案一、创建情境,感觉亲情同学们,今日我们连续学习――《月光启迪》。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伴着柔和的月光,走进这农家的篱笆小院,重温孩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那份温馨、甜蜜和幸福,回味母亲为我吟唱的歌谣、儿歌。

二、品尝歌谣,重温亲情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尽兴吟诵歌谣吧!2.看着同学们满脸的甜蜜、温馨和神往,老师知道,你们专心读了,读到内心去了。

( 1)(出示)“月亮出来明晃晃”a. 想一想吧,在这月光如水的夜晚,妈妈一边轻轻地拍着儿子,一边柔柔地吟唱着歌谣,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呀!b. 这风清月朗的夜晚,万物都浸染在柔和的月光里,妈妈忍心打破这份寂静吗?妈妈凝视着天上的月亮,眼前忧如出现了什么呀?(楼房、白衣、太阳)是啊,内心可美呢!c.忙碌了一天的妈妈,夜晚还为我吟唱歌谣,可见她是多么的――(勤奋、辛苦、爱我呀!)d. 让我们一起轻声地读,专心去享受这寂静的夏夜、这温馨的歌谣、这深邃的母爱。

(2)(出示)“月儿弯弯像小船”他们读得如何?让我们看看如何读才好听?a.听出来了吗?这歌谣里有妈妈的梦啊!那是什么?b.这也是那些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的梦啊,有梦的人材是幸福的人。

c.这梦,可以装在内心,可以深情吟诵,还可以配上曲子唱出来。

哪位同学想唱给我们大家听?(配乐朗读)[设计企图:抓住两首儿歌,经过读、背、唱等教课手段品尝儿歌中发散的泥土的芳香、生活的情味和民俗文化的魅力,领会在淡淡的月光下,母亲对儿子那浓浓的爱,对劳动的爱,对生活的爱。

]3.像三月的微风,像小溪的流水,母亲的吟唱真是太美了。

童年的孙友田感觉到了,长大后他是这样回忆的:“她用音韵。

”(指一女生读)4.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这两首歌谣。

啊,教室里马上飘满了你们这优美的音韵。

[设计企图:“音韵”一词的理解,假如单独解说词义为声音的节奏旋律,很无聊,这里让学生经过女生读、齐读,去感悟品尝,从而理解音韵就是美美的说话声、读书声,让词语的意思在朗读中轻松的表现。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文中的民歌民谣,感受民间文学的魅力。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诗人孙友田的文章——《月光启蒙》。

(学生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课题“月光启蒙”的意思了吗?谁来说说?师小结:是的,这篇课文写的正是作者童年时,母亲在月光下对他的启蒙教育。

让我们跟着作者走进他的童年,走进那温馨的篱笆小院。

二、品读第一部分1、(课件出示画面)师讲述:这是一个夏夜,柔和的月光洒满了篱笆小院,母亲在院中的草垛旁搂着我,唱起了动听的歌谣。

2、(出示句子:“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句话。

为什么作者说童年的夏夜是美妙的呢?(板书:美妙)请大家细细地读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看从哪些语句能够体会出来?3、交流感受,指导朗读:(1)景色美,你看: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柔和的月光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

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

多美的景色呀!你能把它读出来吗?(2)母亲美,她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

勤劳的母亲那样朴素清爽。

依偎在这样的母亲自边,是一件多么甜美的事,请你再读一读。

(3)母亲唱的歌谣美“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这首歌谣表现了月下洗衣的情景,在赞美勤劳的劳动人民。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

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

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

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俗话说:“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凤凰来了,好运来,表达了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母亲唱歌谣的声音美,你听,歌谣是动听的,她的声音甜甜的,是那样深情,她的声音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那样柔和,像小溪的流水那样潺潺悦耳。

出示:“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亲近语言,感受母亲在美妙月夜下启蒙儿子的浓郁亲情,体会作者对已故母亲的感激、爱戴和怀念。

2.了解母亲的特点,感知母亲启蒙的方法。

【教学难点】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2.亲近语言,感受母亲在美妙月夜下启蒙儿子的浓郁亲情,体会作者对已故母亲的感激、爱戴和怀念。

【相关资料】xx简介孙友田, 1936 年生于安徽肖县,当代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文学创作一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作协理事,中国诗歌学会理事,《扬子江诗刊》顾问。

有《煤城春早》等十余部诗集。

主要著作有诗集《煤海短歌》、儿童长诗《带血的泥哨》、《矿山鸟声》等 10 部,儿童知识读物《在黑宝石的家里》等。

作品多次获奖,诗歌《我要演一个童工》被选入《少年朗诵诗选》,诗选《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被编入全国小学语文教科书。

散文《月光启蒙》被选入江苏版小学语文课本第十册。

孙友田先生。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煤矿诗人孙友田的《月光启蒙》,齐读课题。

2.(屏幕出示句子“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谁来读读文章的第一句话?这句话勾起你怎样的回忆?交流齐读3.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保留着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孙友田童年的夏夜又是如何美妙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踏着月色,走进他们家的篱笆小院,共同去体味在他记忆深处那永远美妙的童年夏夜。

二、精读课文1.(显示画面:月色中,孩子依偎在母亲怀里)教 xx 读第一小节(显示第一小节内容)这就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

在夏夜淡淡的月色中,篱笆小院就是如此温馨,如此美妙,(显示填空)而的情景(学生说,教师板书),更是令作者难忘。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麻街镇五星小学任锐荣教材简析:本文是一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

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唱民谣、童谣和讲神话故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歌谣的韵味,月夜的美妙。

2、通过赏意境,品语言,感受文中洋溢的浓浓的母爱,体会母亲给幼时我的启蒙对我一生的影响。

3、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中介绍的歌谣、故事、童谣、谜语,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

感受画面美,体会歌谣美,感悟真情美。

教学难点:体会“月光启蒙”在文中的深刻含义。

教法学法:情景法、品读法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引入谜语2、回顾课文。

3、看课文插图并说说二、精读唱歌谣1、指名读2、说说为什么说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3、出示歌谣、读歌谣。

你从歌谣里感受到什么?4、有感情的读5、母亲是怎样为我唱歌谣的?(课件出示)联系上下文体会“芳香”的意思6、母亲明明不识字,怎么能成为老师呢?7、体会两个“长”的意思8、感受母亲对我的启蒙教育三、学习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1、快速默读6----9自然段。

、(1)找出描写母亲样子的句子,读并体会(2)读童谣,说这三首歌谣给你的感觉是什么?2、分角色朗读猜谜语3、体会故事、童谣、谜语对我的影响四、精读最后一段1、指名读2、说说母亲对我产生了哪些影响?3、时间的车轮无情的碾碎了母亲的青春,然而,四十年后,孙友田回家看母亲的时候,却发现,出示:“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

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儿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

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4、同学们,如果此时你就是孙友田,会对母亲说些什么呢?5、齐读五、总结1、读完课文,作者想抒发什么样的情感?2、说说你对课文题目的理解。

月光启蒙教案 (2)

月光启蒙教案 (2)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

2.学习用词语的引伸义及通感的方法来表情达意。

3.读文中的民歌民谣,感受民间文学的魅力。

4、在文中感受母亲的爱。

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谢。

教学重点:读文中的民歌民谣,感受民间文学的魅力。

教学难点:在文中感受母亲的爱。

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谢。

教学过程:一、快速浏览整体感知课文1.齐读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提炼点题之句: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课文里有一句话直接点明谁是我的启蒙老师,快速浏览全文,找到这句话)母亲不识字,又是用什么给我启蒙的呢?3.板书:歌谣故事谜语二、创设情境诵读感悟启蒙(过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悟:母亲是怎样为我打开民间文学的宝库,又是怎样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的。

)1.创设情境感悟歌谣启蒙(1)创设情境聆听歌谣(媒体演示教材插图)同学们请看,这就是作者记忆中的月光,这就是作者记忆中的母亲,这就是童年的孙友田。

现在就让我们坐一回童年的孙友田: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此时此刻,你就是孙友田,你回到了洒满月光的篱笆小院,回到了母亲温暖的怀抱。

叙述(一个学生)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

这是我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歌谣演唱)……孩子们,睁开眼吧,歌谣好听吗?想读读这首歌谣吗?自己试一试(2)带着感受,自读歌谣【第一首】:生自由读(想一想,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现在终于能够搂着自己的孩子唱唱歌谣,他的心情怎么样?)(高兴、轻松、愉快……)那应该怎样读呢?(轻松、深情、轻轻……)生自由练读,个别读、齐读【第二首】:(唱完一首又唱一首,你觉得唱第二首歌谣时,母亲心里会想些什么,边读边想象,放开声音自由读)生自由读反馈(凤凰盖房子、对未来美好的向往、现在清苦,将来儿子会有出息……)(评价)相机让学生生带着想象个别再读(你能把这种向往读出来吗?母亲边读边想,那读的速度要——慢,慢一点,想象这美好的生活)齐读两首歌谣你从这小小的歌谣里感受到了什么?读懂了什么?(是啊,你们读懂了,小孙友田也读懂了)再听歌谣(刚才我们在篱笆小院里读歌谣,现在你就是小孙友田,请你们一次聆听母亲深情吟唱)听母亲唱歌谣有什么感受?我们来看看孙友田是如何写他的感受的呢?他深情地写到:(出示第四节齐读)【芳香一般指花的味道,是闻出来的音韵是听到的,怎么能说芳香的音韵呢现在你体会到了吗?】(说得好,声音看不见,摸不着,很难用语言来表达,诗人怎么写自己对声音的感受的呢?他用“甜甜的,轻轻的、芳香的”来描写,还打了个比方,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这些我们能够怎样感觉到?)生(调动各种感官)回答(是啊,作者在全身心地感受着母亲的音韵,他的眼睛鼻子甚至每一个细胞都在感受母亲温柔的爱,都在接受母亲文学的熏陶。

最新整理《月光启蒙》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最新整理《月光启蒙》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月光启蒙这篇课文,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美妙的童年的夏夜。

2、在柔和的月光下,母亲是通过什么给予我启蒙的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说谜语〕二、品味歌谣之美。

1、是啊,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在皎洁的月关下为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说谜语的情景,成了我童年时最美好的记忆,尤其是那动人的歌谣,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出示歌谣。

自由朗读,指名读喜欢的歌谣,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3、自由朗读第1-5自然段,母亲是怎样唱歌谣,从中你体会到什么4、学生交流,出示她用甜甜是音韵。

三月的和风吹在脸上是什么感觉小溪的流水呢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来读呢〔轻,慢〕指名读歌谣,你们想不想做童年夏夜的那个孩子,听母亲来唱一唱播放歌谣,什么感觉〔美〕就课文中所说的那样,引读她用理解芳香的音韵5、出示:母亲忙完了歌谣。

劳累为什么还要唱歌谣呢体会到什么你被妈妈怎样搂过吗是什么感觉是啊,这是多么幸福的时刻呀,所以作者说: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让我们再次吟诵这两首歌谣。

6、同学们,你们也没有发现在母亲的歌谣里,都与什么有关〔月〕这两首歌谣都是母亲看到这美丽的月夜,即兴吟唱出来的,这说明母亲会唱许多的歌谣。

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而且不识字,怎么会唱这么多歌谣呢7、品读第5小节。

理解精神生活是丰富的,两个长。

出示:母亲用歌谣把故土的爱开朗。

理解混沌,豁然开朗再读歌谣,透过歌谣我明白了什么齐读这句话,这就是启蒙。

8、总结:在那柔和的月光下,母亲通过歌谣传递着她对我的爱,同时也把她对故土的爱,对生活的爱传递给了我,难怪作者说:童年的〔引读〕三、品读童谣之美。

1、过渡:美妙的还不仅在那些歌谣,你们再来读一读这些夏夜里的童谣。

2、出示童谣。

3、自由念,可以用手或脚打节拍。

4、这些童谣念着什么感觉5、在这样的夏夜,有着这么有趣幽默的童谣,所以作者说:童年的四、感悟母爱之美。

1、过渡:让我们再回到几十年后的今天,现在的孙有田已经是颇有名气的诗人,作家了。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对歌谣、童谣有一定的认识。

2、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之上,理解“为什么母亲是我的启蒙老师?”“为什么以《月光启蒙》’为题?”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作者从母亲那里受到的启蒙教育,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

4、通过布置学生搜集童谣、自主读童谣、唱歌谣、读《母爱似水》等,拓宽学生的阅读途径,锻炼其整理搜集材料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课前教师里响起妈妈唱的歌谣。

一、导入:一、复习导入1、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了童年的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美妙的夏夜;我们同时还筛选出了两个问题:(1)“为什么母亲是我的启蒙老师?”(2)“为什么以《月光启蒙》为题?”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具体的学习。

首先看第一个问题,既然说母亲是我的启蒙老师,那母亲到底教了我些什么呢?请你打开课本迅速浏览课文然后告诉我。

二、精读课文。

指名交流(歌谣童谣故事等)过渡:母亲教了我这么多东西,那我们就先从歌谣开始说起:(一)、歌谣:ppt:两首歌谣1、读(1)请你们把这两首歌谣轻轻地读一读。

(2)交流:指名读。

你觉得这首歌谣怎么样?(3)还有谁想读呢?你为什么喜欢呢?(母亲的勤劳和对生活的向往)2、找妈妈是用怎样的方式去唱的呢?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直接描写妈妈唱歌谣的部分,用直线划下来。

3、交流ppt:第四小节指名交流:妈妈是用怎样的方式去唱的呢?(轻轻的深情的相机理解“芳香的音韵”)4、听这么美的歌谣想来听一听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想此时就是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妈妈忙完了一天的活,搂着你,轻轻的唱了起来。

ppt:两首歌谣多么迷人的歌声呀!想跟妈妈一起唱一唱吗?重播两首歌谣;学生轻声和。

5小结:也许童年的我从那个时候起喜欢上了歌谣,喜欢上了家乡,从母亲的歌声中感受到了许多。

(二)、童谣师过渡:不要再沉醉了,你听,母亲已经开始为我唱童谣了,想唱吗?那就和你的小组一起去唱一唱吧!可以选择你们喜欢的方式,比如轮读、领读、齐读、表演读、拍手读,总之怎么开心怎么读。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评析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评析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评析一、感知歌谣、童谣的魅力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歌谣、童谣。

感受歌谣魅力。

(优美、抒情、流畅、含蓄。

)2、感情朗读歌谣。

再分别说说读了歌谣的感受,说说喜欢歌谣的原因。

3、结合第一首歌谣,让学生感受月夜下母亲洗衣服的优美意境,感受母亲的勤劳。

【评析:这是母亲形象的第一次出现,只需轻轻勾勒,无需浓墨重彩,可为后文进一步感受母亲的形象埋下伏笔。

】4、结合第二首歌谣,(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

)让学生感受人们丰富的想象,初步感受人们美好的心愿,对生活的热爱和渴望。

5、小结:歌谣优美流畅,抒情含蓄,小时候,我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就是听着这样的歌谣长大的。

6。

学生边打拍子边感情朗读三首童谣,让他们感受童谣明快的节奏。

8。

刚才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读着这些歌谣、童谣,它们仅仅是形式优美,内容有趣吗?你还有什么新的感受?【评析:教师充分结合歌谣、童谣,琅琅上口、节奏明快、内容有趣的特点,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进行自我感悟,从而用自己的语言表现歌谣、童谣形式上的魅力。

此处的情感显得活泼、热烈,非常契合学生的心理。

而且,在歌谣、童谣形式优美的表象下,教师还暗藏了感悟母亲形象的另一条教学线索,这一点别具匠心。

】二、感受母亲对我童年的影响1、配以歌谣的录音,使学生较为真切地感受母亲声音的动听、甜美。

激发学生展开思路,谈谈听过录音后的感受。

3、指导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

4、小结:这动听、甜美的声音,伴着月光,伴着母爱,把歌谣、童谣、故事、谜语都唱进了我的心田,滋润着我年幼混沌的心灵。

5、出示:“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通过两个“长”字以及句意的理解,体会生活在黄河故道的人们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却是丰富的。

【点评:两个“长”字是教学难点,它既涉及歌谣等民间文化的根源问题,又涉及歌谣、童谣等等的精神内涵。

在此,先让学生通过理解“长”的含义,流传,感悟民间文化的根源是黄河,是黄河哺育的土地。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5份_教案教学设计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5份_教案教学设计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5份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2.文中插图精美,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

一、从夏季月夜入手,唱唱歌谣1、欣赏画面,你有什么感受?2、你们喜欢这样的月夜吗?难怪作者也说:“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

这是在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

”为什么说是“最美的时辰”?(月夜美)师:那就请你美美地读一读。

生读,评价: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如银的月光撒满了农家小院,真美啊!谁还想读?师:除了月夜美,还有什么美?(歌谣美)师:那就把这些歌谣找出来,读一读(配欢快的音乐)师:月夜是美的,母亲唱的歌谣是美的,再读读课文,还有什么美?生:嗓音美,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仔细读读,不要放过每个字,有没有词语让你有所感悟?·吟唱:轻轻地唱。

·芳香:气味很香。

指歌声特别动听,能陶醉人。

这动听的歌声就如同弥漫在空气中的芳香一样,让我们陶醉,我们仿佛来到一个开满鲜花的大花园。

·是什么“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妈妈的歌声)“三月的和风”(是什么季节的风?它和其他季节的风感觉一样吗?(轻轻的、暖暖的、舒服)(指导有感情朗读:咱们班哪位同学的嗓音很甜美,请她给咱们读一读。

/你的朗读让我们的教室飘满了芳香的音韵)过渡:这是一位有着甜美嗓音的会唱歌谣的母亲,请自己仔细地读一读课文,你还会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母亲?板书:()的母亲(学生上黑板)二、感受伟大的母亲1、学生写:会唱歌会讲故事会出谜语聪明疼爱我美丽勤劳耐心风趣……2、这其中肯定有一点是你感触深的,划出文中带给你这种感受的语句,读一读,体会体会。

《月光启蒙》优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月光启蒙》优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月光启蒙》优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月光启蒙》选自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是当代作家孙友田的一篇写人散文。

作者回忆了小时候母亲在月光下用歌谣、神话故事、童谣、谜语等对自己进行启蒙教育的事,表达了对母亲养育、启蒙之恩的美好追忆。

文章有两条线索,明线是母亲对“我”的启蒙,启蒙之中浸透了母亲对“我”的爱。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读懂母亲的启蒙,感受母爱的朴实与温馨,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教学难点则为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受民间文学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难点: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2、文中插图精美,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设计:Secord课时:品读课文内容,了解歌谣、谜语等民间文学对“我”的滋养,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怀念。

联系具体事例,交流自己的切身经历。

教学过程:一、呼应前课,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矿工诗人孙友田有一个伟大的母亲,她的伟大就在于:不识字,却是孙友田的启蒙老师。

她在月光下,用了哪些方式给童年的我-------孙友田永远难忘的启蒙教育呢。

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共同地来好好感受一下吧!2、学生读题:月光启蒙3、看图,过渡:多么温馨美妙的夜晚啊!在儿时的孙友田眼里,童年的夏夜又是怎样的呢?我们赶紧去看看吧!二、精读指导,感受“启蒙”2、这月色多么让人陶醉,但更让人陶醉的是母亲唱的那些歌谣。

(出示歌谣)自由吟诵童谣:⑵学生自由阅读:(教者巡视,随机了解,即时点拨;适当时候提醒学生同桌互听)3、交流吟诵效果:(根据童谣出现顺序,逐一按以下四步过堂;要求读通、读顺、读出节奏韵律)⑴屏幕出示童谣;⑵指名自由选读;⑶随机相互评价;⑷全班学生齐读。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一节课大家和老师一道伴着柔和的月光走进了作者童年时的篱笆小院(出示课文插图)。

看着这温馨的画面,你会想些什么?或是想说点什么?(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母亲无数的心血与汗水,蕴含着母亲无尽的牵挂与关爱。

)2.这一课,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篱笆小院,与这母子俩,分享他们的快乐!二、品读课文,感悟真情1.作者成年以后,回忆起自己童年的夏夜,总是充满深情地说:“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投影出示句子,学生朗读)是什么让作者对童年的夏夜总是念念不忘,觉得那样的夜晚永远是“美妙”的呢?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笔圈画。

教师巡视,相机点拨。

3.进行全班交流。

出示句子一: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

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

(景色美)出示句子二: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上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母亲形象美是朴素、纯洁、神圣的。

)出示句子三: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1)读一读,从中你知道什么美?(2)轻轻地读出这种感受。

(3)读完后你觉得哪个词显得很特别,特别的亮眼?(芳香)(4)为什么呢?引出并理解“芳香”:芳香是鼻子闻,而这儿指的是什么?(5)这里“芳香”意思是:对世界、对人生怀有一种美好的情感。

不是吗?不然哪有这样的诗句:“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6)同学们,你们见过“芳香”的歌谣吗?那“芳香”指的是什么呢?(7)读歌谣。

自由读,指名读。

(读出柔和、轻轻的、甜甜的音)(8)引读:“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五首歌谣的韵味和节奏,感受母爱。

2.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文中洋溢的浓浓的母爱,体会月光下母亲给幼时我的启蒙对我一生的影响。

3.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文中洋溢的浓浓的母爱,体会月光下母亲给幼时我的启蒙对我一生的影响。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1.上节课我们学了——生读课题《月光启蒙》(提示读课题,月光是那样的柔和。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谁是我的启蒙老师3.你知道母亲在月光下用什么方式给我启蒙呢?(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4. 板书:唱歌谣、讲故事、猜谜语二、唱歌谣启蒙(一)品味歌谣1.这节课让我们再次伴着柔和的月光,走进这农家的篱笆小院,重温孩子依偎在母亲怀里的那份温馨、甜蜜和幸福,回味母亲为我吟唱的歌谣。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尽情吟诵第二、第三自然段的两首歌谣,读通读顺,如果能读出画面就更好了2.生自读两首歌谣,师巡视指导。

3. 读了这首歌谣,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A(1)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母亲在月下洗衣服”(2)理解词语:洗得“白白的”——洗得干干净净的。

晒得“脆脆的”——晒得十分干爽。

(3)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没有怨言,没有愁苦。

洗去劳累,换上一天的好心情,唱起了这么一首歌谣,你读出了一位怎样的母亲?(勤劳、乐观、关爱家人……)(4)指读(把你的感受融入歌谣,读给大家听)——评价(你读出了这首歌谣的优美意境,让我们感受到母亲的勤劳和乐观)(5)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歌谣,把你感受到的美好画面读出来。

B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

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

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

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1)读了这首歌谣,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去云南盖楼房)(凤凰是一种吉祥的鸟儿,能给人们带来幸福生活……)(2)听出来了吗?那歌谣中有妈妈的梦啊,那是什么?(3)你读出了一位怎样的母亲?(理解:有梦想,体会母亲的乐观,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对未来充满了希望)(4)指读(这也是那些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的梦啊!有梦的人才是幸福的人,这梦,可以装在心中,也可以深情地吟诵。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恩、怀念和尊敬之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课文语言精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2.文中插图精致,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同学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出示幻灯〔月光下的美景〕指名背诵关于月亮或月色的古诗。

同学们,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月光启蒙》,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理解:“启蒙”,用“启蒙”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幻灯出示本文孙友田简介,说说你看过这个简介有何感受。

〔这么有成就的诗人,月光是如何启蒙他的呢?〕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一〕轻声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词语,读顺课文。

2、思索:文章中“我”的启蒙老师是谁?〔二〕幻灯出示生字词语,朗读词语,重点指导“篱笆”“时辰”的轻声。

出示句子“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

”指名读,出示“莲花落”的意思,指导该词语的正确读音。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一〕回答下列问题:文章中“我”的启蒙老师是谁?你从哪儿能读出来?1、出示课文最末一个自然段。

A、轻声读。

B、指名读。

读了这段话,你有何疑问?同学质疑。

2、出示幻灯,总结同学提出的问题:A、母亲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民歌民谣,是怎样使我开展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的?B、母亲是怎样用她的聪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的?〔二〕今日我们就来解决第一个疑问。

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母亲给我们唱的民歌民谣。

〔幻灯出示文中的民歌民谣。

〕1、五首民歌民谣有何不同?理解“歌谣”、“童谣”两个词语的区分。

2、大声地读一读这五首民歌民谣,把你最喜爱的一首读给大家听一听。

并说说你喜爱的缘由。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

18.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歌谣的韵味,月夜的美妙。

2、通过赏意境,品语言,感受文中洋溢的浓浓的母爱,体会母亲给幼时我的启蒙对我一生的影响。

3、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赏意境,品语言,感受文中洋溢的浓浓的母爱,体会母亲给幼时我的启蒙对我一生的影响。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活动策略:读好、读懂歌谣,抓住感情线索,以读促讲,读中悟情。

教学过程:备注:借班上课前,可以和孩子一起多种方式读读合肥的童谣:(一是为了和孩子熟悉,二是为新授做好铺垫,感受童谣的特点。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授。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7课《月光启蒙》。

(齐读课题,要轻柔。

)记得上节课有同学提出了为什么课题为《月光启蒙》,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能明白。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本课作者孙友田,知道他是一位著名作家。

他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缘于他不识字的母亲对他幼时的启蒙。

那母亲又是通过哪些方式,对他进行启蒙教育的呢?师相机板书:唱歌谣、讲故事、猜谜语(二)、精读课文,解难释疑美妙的月光下母亲给我唱了很多歌谣,其中包括幽默风趣的童谣。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的歌谣,自由朗读。

(学生自由读5首歌谣,喜欢的多读几遍,读童谣的方式还有很多,可以和他人合作,采用喜欢的方式,拍手,跺脚,对歌,用家乡话说、唱都可以。

)谁来读或唱一段你最喜欢的歌谣给大家听听?可以小组一起展示,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感受童谣的美)(节奏明快、美、充满童趣)母亲在月光下用幽默风趣的童谣让童年的作者感受到生活的快乐、有趣,这就是—引读课题---月光启蒙学习两首歌谣,指名读,说喜欢的理由,齐读。

(体会母亲的勤劳,任劳任怨;以苦为乐;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母亲在月光下用优美的歌谣让作者明白这么多道理,这就是—引读—月光启蒙。

歌谣读起来都这么美,那母亲在月夜下唱出的歌谣又是什么感觉呢?让我们跟着孙友田一起,踏着月色,再次走进那美妙的农家小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常熟何市中心小学端木爱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民歌民谣的特点,感受民间文学的魅力。

3.通过对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悟、表达,感悟作者在月光下从母亲那里得到的启蒙教育,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4.引导体会母亲与月光的联系,初步了解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使学生得到写作方法的启蒙。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悟、表达,感悟作者在月光下从母亲那里得到的启蒙教育,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感受歌谣魅力
1.回顾课文主要内容——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月光启蒙》,齐读课题。

读着课题,你的眼前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母亲在月光下吟唱歌谣的情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相机板书:歌谣)
3.母亲唱了许多歌谣,课文中写了五首,自由读,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4.谁来把你喜欢的一首歌谣读给大家听听?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或自己的感受。

学生交流,教师抓住以下要点相机点拨:
《亮堂堂》体会到愉快的劳动场面及快乐温馨的农村生活。

《凤凰》体会到母亲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主要内容)这两段歌谣分别描绘了现实生活和想象生活,都与月亮有关,都很美。

表达了热爱生活、热爱家乡、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

(语言特点)这两段歌谣从形式结构上看,像我们学过的古诗:句式工整,句末押韵,浅显易懂,朗朗上口,充满诗情。

《小红孩》体会到小红孩的可爱,生动刻画出了一个地道的农村小孩子的农村生活情景。

《小老鼠》刻画出了一只调皮的老鼠的形象,让人感觉有趣又好玩,读起来富有节奏感。

《毛娃》把毛娃的日常生活中的哭、笑、醒、睡等日常最熟悉、最常见的表现写出来了,富有亲切感,使一个天真、可爱的毛娃形象跃然纸上。

(主要内容)勤劳的小红孩、贪吃的小老鼠、幸福的毛娃,都非常可爱。

(语言特点)简洁明了,节奏明快,幽默风趣。

5.你对民歌童谣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通俗易懂、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6.出示文中民歌民谣的特点。

出示:明快、流畅、含蓄、风趣。

齐读。

(师述:这些充满乡土的气息、浓郁的诗情.能给我们带来无穷无尽的遐想。

)二、感悟母亲吟唱的歌谣,感悟月光下的启蒙
1.刚才是我们同学自己读歌谣、谈感受,那么,母亲吟唱歌谣时又会给我们带来一种怎样的感受呢? 师配乐引读第一自然段。

读第一句时相机板书:美妙2.(课件播放歌谣)你们听!母亲的歌声从篱笆小院里传了出来……
3.听着母亲的歌声,你有什么感觉呢?
4.出示文中作者的感受:
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1)指名读。

(2)读着这句话,你们能想象,当时“我”是怎样听母亲唱歌谣的。

(3)指导朗读。

(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带着这些美好的感受再读这句话。


(4)抓“芳香”谈感受。

从这“芳香”,你感受到了什么?品出了什么?
(5)这“芳香”一词用得太妙了!让我们品出了母亲声音的甜美、轻柔;品出了母亲的歌声使孩子如痴如醉;品出了那一首首歌谣给作者带来的美好感受……
小结:无数个童年的夏夜有这芳香的音韵相伴,怎不美妙呢?难怪作者觉得(引读)——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5.我们知道,母亲不识字,她怎么会唱那么多的歌谣呢?请大家静心默读第五自然段。

(1)学生默读。

(2)学生交流,师随机引导。

●歌谣就是这样由外婆传给母亲,再由母亲传给孩子,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看来啊,母亲就是在这种耳濡目染中学会的,。

●(出示: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
(联系上下文理解二个长的不同意思,第一个长是“生长”的意思,第二个长是“孕育、创造、流传”的意思。


教师提升:黄河,我们的母亲河,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

那儿虽然土地贫瘠,但人们勤劳、智慧,创作、流传了大量的歌谣,这些歌谣像滔滔不息的黄河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子孙。

母亲用这些歌谣——引读(出示: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出示::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你能抓住关键词说说这句话中的意思吗?
指导读:带着你的理解读好这句话。

(评价:A、读出了一个智慧的母亲;B、
一个懂得感情的母亲;C、一个无私的母亲;D、通过你的朗读,母亲的形象我们的心中高大起来。


补充:点击“母亲把,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对故乡的爱,对生活的爱,对儿女的爱,诗情,想象、智慧、勤劳……)★6.教师深情叙述:也许,母亲并不知道她这样做会给我带来什么,其实呀,她已经在潜移默化地给我爱的启蒙,诗的启蒙,这一切让我受益匪浅,终身难忘,看来母亲真是“我”的启蒙老师!除了用歌谣,天资聪颖的母亲还用什么方式启迪“我”的童心呢?板书:神话、谜语。

默读文章后面的部分。

想想“我”从中又受到了怎样的启蒙。

7.创设情境,练习说话:
想象“我”依偎在母亲怀里,听着母亲讲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的故事……听着听着,看着高深莫测的夜空,“我”可能会看到些什么呢?
8.过渡:母亲就是用这些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为我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启迪着我混沌的童心。

引读: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1)为什么在“我”的眼里,月光下的母亲就像一尊玉石雕像呢? (1、母亲在月光下的美丽圣洁;2、母亲在我心中的伟大;3、母亲传递着对我的爱,我也爱着自己的母亲。


(2)指导朗读。

(评价:我仿佛看到了一位……)
小结:童年的夏夜,有这样的母亲相伴,怎不美妙呢?难怪作者觉得(引读)——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9.读到这儿,你知道课文为什么要用“月光启蒙”作课题了吗?
10.师小结:母亲在月光下用歌谣、故事、谜语给“我”播下了一粒粒爱生活、爱文学的种子,使它们生根、发芽、生长……
11、读到这儿,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明明是母亲的启蒙,课题为什么叫“月光启蒙”呢?你觉得,母亲与月光之间又有什么联系?
(A、月光是柔和的,母亲也是很温柔的。

B、月有光。

我喜欢看月夜,看月色不分贫富贵贱,分摊给每家每户,照亮
了大地。

母爱也有光。

母亲在清苦的日子里为我吟唱的那些民歌童谣,让我知道了面对艰难困苦,也要充满热情地生活,永远有追求。

母爱有光,母亲为“我”点了一盏心灯,照亮了“我”以后道路。

C、月光无声。

母爱也无声。

还有她自己,那份对生活的热情和向往在潜移
默化地影响着“我”,就如唐诗中说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12、看来啊,母爱与月光有太多相似处了,这真是——板书:母爱如月
13、怪不得作者在文中多处写到月光,你能否一下子把它找出来,交流出示:
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

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
14、看来,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将写景与抒情巧妙地结合起来了,你知道这种
写法叫什么吗?——板书:情景交融这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

15、如今,孙友田成了一名才华横溢的诗人,这离不开月光启蒙。

他对母亲满怀感激、敬佩之情,他在文中结尾这样写到(点击出示最后一段)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

(1)学生自由读。

(2)这段充满诗意的语言,老师把它改成了诗歌的形式,让我们一起满情感激之情来朗读。

(配乐引读。


三、表达感激、怀念之情
1.教师深情叙述:同学们,40年后,孙友田赶回老家去看望母亲时,(出示母亲画像,补充原文片段)
出示:母亲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

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
2.当孙友田看到那一轮明月,他会想起些什么呢?
出示:看到那一轮明月,“我”想起;想起;想起……
3.学生练笔,交流,评价。

4.总结:是啊,多少年过去了,每当孙友田看到那一轮明月,就会想起那洒满月色的篱笆小院,想起无数个童年的夏夜母亲月光下的启蒙……后来他写下了《母爱三部曲》,我们今天所学的《月光启蒙》就是选自其中的一篇,你们课后可以上网找来读一读,并且搜集几首家乡的民歌民谣,相信它们一定会给你们带来不少的启迪。

板书:月光启蒙
歌谣情景交融
美妙神话……
谜语
母爱如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