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简答题【必修上册】

合集下载

《涉江采芙蓉》翻译、理解性默写、简答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涉江采芙蓉》翻译、理解性默写、简答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涉江采芙蓉》翻译、理解性默写、简答及答案【必修上册】《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原文】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翻译】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精品习题及答案】一、翻译: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4、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二、理解性默写:1、《涉江采芙蓉》中描写了一副女子们在江中采莲,而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芳草的美好、欢乐的画面的句子是:,。

2、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

3、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

三、简答:1.《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芙蓉”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用?2、“芙蓉”是古代诗歌常见的意象之一。

试比较本诗与课文《离骚》(节选)中的芙蓉寓意的异同。

2、本诗构思上主要有什么特点?试做简要分析。

3.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最后两句所包含的情感。

【参考答案】一、翻译: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翻译: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翻译: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翻译: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显得那么无边无际。

4、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翻译:两心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于是我们要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二、理解性默写:1、《涉江采芙蓉》中描写了一副女子们在江中采莲,而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芳草的美好、欢乐的画面的句子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2、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3、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 上册第八单元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章节测试习题

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 上册第八单元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根据提示默写原文语句。

《涉江采芙蓉》中通过环境描写营造出清幽、高洁美好的意境的诗句是:涉江采芙蓉,______________。

写采莲人自问自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分析】考查学生对诗文和文学常识的背诵、默写能力。

【解答】默写题考查一般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

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

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

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

写错字、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2.【综合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各小题。

九日登东山寄昌叔①王安石城上啼乌破寂寥,思君何处坐岧峣②。

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

落木云连秋水渡,乱山烟入夕阳桥。

渊明久负东篱醉,犹分③低心事折腰。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注】①本诗写于1051年,这一年作者31岁,任舒州通判。

昌叔:王安石妹夫。

②岧峣:高山。

③分:甘愿。

【答题】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第一句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以划破寂静的乌啼声,渲染出秋日傍晚的空寂。

B. 颔联写作者登高赏菊,“红”对“绿”,“紫”对“黄”,色彩斑斓,场面欢乐。

C. 第五句诗中有画,流云将“落木” “渡口”连成一片,画面开阔,气韵生动。

D. 第六句“乱”字,既写出了群山连绵起伏之状,也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纷乱不定、犹豫彷徨之情。

E. 本诗既有东山所见实景,也有展开的联想,虚实结合,寄托情思,表达心志。

【答案】B D【分析】考查对古诗的综合赏析。

【解答】B,颔联乃想象之笔。

D,作者并无纷乱不宁,犹豫不决之情,相反作者心志坚定。

【答题】这首诗的思想感情较为复杂,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对妹夫的思念;②对高洁情操的追求;③对陶渊明的仰慕;④甘愿居下位为国效力;⑤对荒远之美的喜爱。

【分析】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掌握。

【解答】由标题“九日登东山寄昌叔”可知此诗是诗人写给妹夫的。

《涉江采芙蓉》理解性默写、翻译、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涉江采芙蓉》理解性默写、翻译、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涉江采芙蓉》理解性默写、翻译、选择题及答案【必修上册】《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原文】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精品习题及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涉江采芙蓉》中描写了一副女子们在江中采莲,而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芳草的美好、欢乐的画面的句子是:,。

2、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

3、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

二、翻译: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4、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三、选择题:1、下列各项对诗歌划线句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两句中“采芙蓉”、“兰泽”以及“芳草”以乐景衬托哀情。

B.第三、四句作者以自问自答方式很自然地体现诗歌的情感转变。

C.第四、五句之间空间转换,采用对面着笔手法,一倍增其情感。

D.最后两句中“离居”点明“同心者”处境,含蓄写出离居之因。

2、再读《涉江采芙蓉》,对该诗赏析不恰当的是()A、首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

B、“采之欲遗谁”中的“遗”读wei,是馈赠的意思。

古人有采摘香花赠与相亲之人的习俗。

C、“所思在远道”,所思念的人尚在远地,表现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和悲慨之情。

D、“同心而离居”五字,说出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人生遗憾,也表现了主人公思乡怀友的真挚之情。

【参考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涉江采芙蓉》中描写了一副女子们在江中采莲,而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芳草的美好、欢乐的画面的句子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2、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3、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二、翻译: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第24篇 《涉江采芙蓉》(解析版)

第24篇  《涉江采芙蓉》(解析版)

新高考语文60篇必背篇目1(默写)十1(阅读)闯关手册(2025版)第24篇《涉江采芙蓉》一、默写闯关(一)挖空练习《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附:记忆导图将易写错的字每个写3遍1.《涉江采芙蓉》中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及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的句子:“(),()。

”2.《涉江采芙蓉》中运用设问的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内心的凄凉寂寞的句子:“()?()。

”3.《涉江采芙蓉》中写主人公遥望故乡的方向,归乡之路绵延无尽的句子:“(),()。

”4.《涉江采芙蓉》中写两个相思相爱的人不能相聚相守的句子:“(),()。

”5.《涉江采芙蓉》中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是“(),()”。

【参考答案】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4.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5.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二、阅读闯关(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下面对《涉江采芙蓉》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营造了素雅的意境,给人以美的联想。

B.“采之欲遗谁”中的“遗”读wèi,是馈赠的意思。

古人有采摘香花赠予亲友的习俗。

C.“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承“远道”而来,“还顾”有很强的动作性和画面感。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两句无疑是全诗的主旨之语,将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的痛苦之情准确而又含蓄地表达出来了。

2.《涉江采芙蓉》一诗在情与景的处理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综合赏析能力。

D.“含蓄地表达出来”错误,“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采用的是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达同心离居的夫妇的痛苦之情,没有采用含蓄的手法。

《涉江采芙蓉》高考复习题及答案【统编版必修上册】

《涉江采芙蓉》高考复习题及答案【统编版必修上册】

《涉江采芙蓉》高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题型:【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原文】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翻译】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作者】《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

这十九首诗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和《明月何皎皎》。

【主题思想】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从游子和思妇两个角度交错叙写,表现游子思妇的强烈情感,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

【精品习题及答案】一、翻译: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翻译: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翻译: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翻译: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显得那么无边无际。

4、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翻译:两心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于是我们要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二、理解性默写:1、《涉江采芙蓉》中描写了一副女子们在江中采莲,而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芳草的美好、欢乐的画面的句子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2、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理解性默写、选择、简答题及答案【必修上册】

《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理解性默写、选择、简答题及答案【必修上册】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课外古诗词习题及答案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目录:一、静女/《诗经·邶风》二、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四、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一、《静女》/《诗经·邶风》备课习题资料【原文】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翻译】姑娘温柔又静雅,约我城角去幽会。

有意隐藏不露面,徘徊不前急挠头。

姑娘漂亮又静雅,送我一束红管草。

红管草色光灿灿,更爱姑娘比草美。

送我野外香勺药,勺药美丽又奇异。

不是勺药本身美,宝贵只因美人赠。

【精品习题及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静女》中,描写静女送我第一个礼物的句子是: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2、《静女》中,描写静女送我第二个礼物的句子是: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3、《静女》中,描写约会时男主人憨厚痴情的句子是: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4、《静女》中,描写男主人爱屋及乌,表达对女子的喜爱的句子是: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5、《静女》中,描写男主人对女主人所赠的管箫的喜爱的句子是: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6、《静女》中,描写男主人在城墙角落焦急等待女主人的句子是: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7、《静女》中,“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运用双关语来赞美姑娘。

8、《静女》中,运用移情于物手法,表达爱屋及乌的情感的两句是: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二、选择题: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C)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D、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解析】C。

分析:C.“七八个”“两三点”分别修饰“星”“雨”,中间不能断,断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2、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阅读答案与翻译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阅读答案与翻译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阅读答案与翻译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阅读答案与翻译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4. 下面对《涉江采芙蓉》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的前两句以女子的口吻写起,在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摘几枝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自己的心上人。

B. 三四两句使得这美好欢乐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思之所由来。

C. 接着五六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D.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两句无疑是全诗的主旨之语,将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的痛苦之情准确而又含蓄地表达出来了。

15. 《涉江采芙蓉》一诗在情与景的处理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4. D 本题中,D项,“含蓄地表达出来”错误,“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采用的是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达同心离居的夫妇的痛苦之情,没有采用含蓄的手法。

故选D项。

15. ①诗歌前四句以乐景写哀情,描绘一位思妇采摘芙蓉花送给在外的游子,却又无法送到的情景,间接表现了思妇对游子的思念之情。

②五、六两句采用“悬想”(又叫对写法)的手法,设想游子在外的情态,表现思妇的痛苦思情。

③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先叙述了“同心离居”的生活现状,后直接抒发无尽忧伤之情。

译文:踏过江水去采芙蓉,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方的爱人。

回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诗歌前两句说“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这里说湖岸泽畔,还有很多的兰、蕙草,发出阵阵幽香,这是乐景;三四句说“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点明了思妇的忧思源于对丈夫的思念,思妇思念丈夫,而丈夫正远在天涯,她采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难以送给自己想念的远方的人,可以说,思妇采莲,真有《乐府诗集?江南》中的'“鱼戏莲叶间。

《涉江采芙蓉》习题及答案【必修上册】

《涉江采芙蓉》习题及答案【必修上册】

《涉江采芙蓉》习题及答案【必修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题型:【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原文】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翻译】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作者】《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

这十九首诗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和《明月何皎皎》。

【主题思想】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从游子和思妇两个角度交错叙写,表现游子思妇的强烈情感,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

【精品习题及答案】一、翻译: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翻译: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翻译: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翻译: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显得那么无边无际。

4、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翻译:两心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于是我们要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二、理解性默写:1、《涉江采芙蓉》中描写了一副女子们在江中采莲,而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芳草的美好、欢乐的画面的句子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2、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涉江采芙蓉》理解性默写 (附答案)1

《涉江采芙蓉》理解性默写 (附答案)1

《涉江采芙蓉》理解性默写1、《涉江采芙蓉》中,写两个相思相爱的人不能相聚相守的句子是:,。

2、《涉江采芙蓉》中主人公自问自答,抒发独自怀远的忧伤的两句是:?。

3、《涉江采芙蓉》中运用“对写法”想象游子思乡情景的诗句是:,。

4、《涉江采芙蓉》中,设想以后生活,男女彼此相爱,却难相厮守的句子是:,。

5、《涉江采芙蓉》中表现游子回首望乡、长路渺茫的感人情景的诗句是:,。

6、《涉江采芙蓉》中,写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的诗句是:?。

7、《涉江采芙蓉》中,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地雅洁及营造清幽、高雅意境的句子是:?。

8、《涉江采芙蓉》中,“离居”点明“同心者”处境,直抒胸臆写出离居之因的诗句是:,。

9、《涉江采芙蓉》中,写主人公孤独忧愁,徒劳望乡情状。

受表达了一种缠绵无限的哀伤之情的诗句是:,。

10、《涉江采芙蓉》中用设问表达主人公采莲想要送给思念的人,情感由欢快转为失望的语句是:?。

11、《涉江采芙蓉》中,直抒胸臆,表现伤怀不已的句子是:,。

12、《涉江采芙蓉》中的通过游子的动作和感的诗句是:,。

《涉江采芙蓉》(答案)1、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4、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5、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6、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7、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8、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9、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10、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11、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2、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涉江采芙蓉》选择题、文言现象、赏析题【必修上册】

《涉江采芙蓉》选择题、文言现象、赏析题【必修上册】

《涉江采芙蓉》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资料:【原文】【翻译】题型:【选择题】【文言现象】【简答题】【原文】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翻译】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对诗歌划线句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开篇两句中“采芙蓉”、“兰泽”以及“芳草”以乐景衬托哀情。

B.第三、四句作者以自问自答方式很自然地体现诗歌的情感转变。

C.第四、五句之间空间转换,采用对面着笔手法,一倍增其情感。

D.最后两句中“离居”点明“同心者”处境,含蓄写出离居之因。

【解析】D.分析:D.“含蓄写出离居之因”错误,应为直抒胸臆。

2、再读《涉江采芙蓉》,对该诗赏析不恰当的是( C )A、首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

B、“采之欲遗谁”中的“遗”读wei,是馈赠的意思。

古人有采摘香花赠与相亲之人的习俗。

C、“所思在远道”,所思念的人尚在远地,表现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和悲慨之情。

D、“同心而离居”五字,说出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人生遗憾,也表现了主人公思乡怀友的真挚之情。

【解析】C。

分析:C.“所思在远道”指所思念的人在旧乡,表现的是游子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理解性默写:1、《涉江采芙蓉》中描写了一副女子们在江中采莲,而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芳草的美好、欢乐的画面的句子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2、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3、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三、简答:1.《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芙蓉”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用?1.答:因芙蓉花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具有高洁、素雅、清幽的特点,所以诗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能营造素雅的意境,象征纯洁的爱情,给人以美的联想。

必修上册课外古诗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

必修上册课外古诗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课外古诗词习题及答案目录:一、静女/《诗经·邶风》二、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四、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一、《静女》/《诗经·邶风》【原文】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精品习题及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静女》中,描写静女送我第一个礼物的句子是:,。

2、《静女》中,描写静女送我第二个礼物的句子是:,。

3、《静女》中,描写约会时男主人憨厚痴情的句子是:,。

4、《静女》中,描写男主人爱屋及乌,表达对女子的喜爱的句子是,。

5、《静女》中,描写男主人对女主人所赠的管箫的喜爱的句子是:,。

6、《静女》中,描写男主人在城墙角落焦急等待女主人的句子是:,。

7、《静女》中,“,。

”运用双关语来赞美姑娘。

8、《静女》中,运用移情于物手法,表达爱屋及乌的情感的两句是:,。

二、简答题:1、《静女》是以谁的口吻写的描绘了什么场景有何风格特点?2、你认为女主角“爱而不见”有哪些原因这样写有何表述效果?3、诗中“静女”见男子来了,却故意找个地方把自己藏起来,男子禁不住“搔首踟蹰”,这反映男子什么心理?4、你认为女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静女》中,描写静女送我第一个礼物的句子是: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2、《静女》中,描写静女送我第二个礼物的句子是: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3、《静女》中,描写约会时男主人憨厚痴情的句子是: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4、《静女》中,描写男主人爱屋及乌,表达对女子的喜爱的句子是: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5、《静女》中,描写男主人对女主人所赠的管箫的喜爱的句子是: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6、《静女》中,描写男主人在城墙角落焦急等待女主人的句子是: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7、《静女》中,“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必修上册】

《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必修上册】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课外古诗词习题及答案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目录:一、静女/《诗经·邶风》二、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四、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一、《静女》/《诗经·邶风》备课习题资料【原文】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精品习题及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静女》中,描写静女送我第一个礼物的句子是: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2、《静女》中,描写静女送我第二个礼物的句子是: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3、《静女》中,描写约会时男主人憨厚痴情的句子是: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4、《静女》中,描写男主人爱屋及乌,表达对女子的喜爱的句子是: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5、《静女》中,描写男主人对女主人所赠的管箫的喜爱的句子是: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6、《静女》中,描写男主人在城墙角落焦急等待女主人的句子是: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7、《静女》中,“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运用双关语来赞美姑娘。

8、《静女》中,运用移情于物手法,表达爱屋及乌的情感的两句是: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二、选择题: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C)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D、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解析】C。

分析:C.“七八个”“两三点”分别修饰“星”“雨”,中间不能断,断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2、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解析】C。

分析:C “说怪女美”意思是“喜爱彤管的美丽”。

《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赏析简答题及答案

《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赏析简答题及答案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简答题目录:一、静女/《诗经·邶风》二、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四、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一、《静女》/《诗经·邶风》备课习题资料【赏析简答题】1、《静女》是以谁的口吻写的描绘了什么场景有何风格特点?答:本诗是以男子口吻写的,生动逼真的描绘了一对民间男女约会时的情景,充满了愉快、幽默的情趣,富有活泼的生活气息和明朗纯朴的民歌风味。

2、你认为女主角“爱而不见”有哪些原因这样写有何表述效果?答:或者是因为害羞、矜持;或者是因为女子先到了不好意思,故意躲起来制造男子先到的假象;或者是因为调皮,制造一点情趣;或者是因为善于体贴人心,先到了却故意后出现,免得男子又迟到的内疚感。

究竟是害羞矜持还是调皮活泼,让男主人公捉摸不透,也让读者捉摸不透,如雾里看花,朦胧绰约,越发引人遐想。

3、诗中“静女”见男子来了,却故意找个地方把自己藏起来,男子禁不住“搔首踟蹰”,这反映男子什么心理?答:既表现男子心神不宁,也写出对静女的痴情迷恋。

4、你认为女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我认为女主人公是一个美丽、调皮、可爱、勇于追求爱情的女子。

“姝”、“爱而不见”表现了女子美丽、调皮、可爱,“贻我彤管”“自牧归荑”表现了女子对爱情的追求大胆直率。

二、《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备课习题资料【赏析简答题】1.《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芙蓉”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用?1.答:因芙蓉花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具有高洁、素雅、清幽的特点,所以诗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能营造素雅的意境,象征纯洁的爱情,给人以美的联想。

2、“芙蓉”是古代诗歌常见的意象之一。

试比较本诗与课文《离骚》(节选)中的芙蓉寓意的异同。

2、答:同:都寄寓了一种高洁、纯真的情感。

异:《涉》诗重在表达一种亲情,思念远方亲人。

《离》诗象征屈原对高尚品德的追求(或修身养性)。

《涉江采芙蓉》阅读附答案

《涉江采芙蓉》阅读附答案
《涉江采芙蓉》阅读附答案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8.诗人选取“芙蓉”“兰泽”“芳草”三个意象,有何用意?(5 分) 9.三、四两句运用了什幺修辞手法?这两句诗在整首诗中起到什幺作用? (6 分) 答案: 8.诗人借这三个意象,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营造了轻 松、欢快、浪漫的氛围,让人感受出抒情主人公的雅洁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的 纯洁、美好。 9.三、四两句,运用设问,自问自答,巧妙地传递出诗人对远方之人的思 念之情,并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为下面的黯然神伤做出了铺 垫。 馈岁① 【宋】苏轼 农功各已收,岁事得相佐。为欢恐无及,假物不论货。 山川随出产,贫富称小大。置盘巨鲤横,发笼双兔卧。 富人事华靡,彩绣光翻座。贫者愧不能,微挚出舂磨。 官居故人少,里巷佳节过。亦欲举乡风,独唱无人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注]①宋仁宗嘉祐六年十一月,苏轼应制科入三等,以“将仕郎大理寺评事 签书节度判官厅公事”至凤翔府(今陕西凤翔) 。第二年年终岁末,他一连写 了三首诗寄给自己的弟弟苏辙。 (1)这首诗是有名的风俗诗,你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节日?结合全诗 说说你的理由。 (5 分) (2)此诗通过多种手法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感情,试简述。 (6 分) (1)节日:除夕(1 分) ;理由:①诗题为馈岁,岁晚之时相与馈问,被 称为馈岁。 (2 分)②馈岁的礼物因人而异,贫富不同。贫者不能像富人那样 华靡,只能拿出自己舂磨的米面做成的饼儿、糕儿作为小礼物送人,所谓“富 人事华靡,彩绣光翻座。贫者愧不能,微挚出舂磨。”(2 分) (2)作者通过追忆故乡熟悉的馈岁风俗,来表达兄弟相思之情。有钱人追 求的是奢华侈靡,盘鲤、笼兔、彩绣耀眼;贫穷人家只能拿出自己加工的食 品当作礼品,全事白描加对比,而尽咏故乡乡风之醇,尽抒舍弟思念之情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 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 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 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 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 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 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 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 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

《涉江采芙蓉》理解性默写 (附答案)2

《涉江采芙蓉》理解性默写 (附答案)2

《涉江采芙蓉》理解性默写1、《涉江采芙蓉》中,抒发了远方的游子思念家人但又无法归家的感慨的诗句是:,。

2、《涉江采芙蓉》中,作者以自问自答方式很自然地体现诗歌的情感转变的诗句是:?。

3、《涉江采芙蓉》中,表现了诗人对同心人的深厚情感和思念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坎坷失意漂泊无为的愁苦心境的诗句是:,。

4、在《涉江采芙蓉》中,写出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地立在船头,徒劳张望故乡的情状的诗句是:,。

5、《涉江采芙蓉》中,抒情主人公由喜转忧的诗句是:?。

6、《涉江采芙蓉》中描绘出游子望乡,想着归乡之路绵延无尽的诗句是:,。

7、《涉江采芙蓉》中,是全诗的主旨之语,流露出分隔两地的痛苦与无奈,直接抒发了无尽忧伤之情的诗句是:,。

8、“芙蓉”是古代诗歌常见的意象之一。

《离骚》(节选)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描写的“芙蓉”象征屈原对高尚品德的追求(或修身养性),而《涉江采芙蓉》中“,”两句中的“芙蓉”就与其不同而言,重在表达一种亲情,思念远方亲人。

9、《涉江采芙蓉》中,相爱的两人不能生活在一起,只能孤独的终老的一句话:,。

10、《涉江采芙蓉》采用问答方式,表达无法将芙蓉送给远方所思之人而倍感凄凉伤心的句子是:?。

11、《涉江采芙蓉》中,借思妇口吻,想象游子还顾望,含蓄表达思乡的痛苦情感的诗句是:,。

12、《涉江采芙蓉》中,写出了游子从眼前想到此后生涯,想到两个相爱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游子的情绪更加黯然销魂的诗句是:,。

《涉江采芙蓉》(答案)1、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3、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4、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5、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6、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7、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兰泽多芳草。

9、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0、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11、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12、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涉江采芙蓉》简答题及答案【必修上册】
【原文】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翻译】
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简答题】
1.《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芙蓉”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用?
1.答:因芙蓉花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具有高洁、素雅、清幽的特点,所以诗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能营造素雅的意境,象征纯洁的爱情,给人以美的联想。

2、“芙蓉”是古代诗歌常见的意象之一。

试比较本诗与课文《离骚》(节选)中的芙蓉寓意的异同。

2、答:同:都寄寓了一种高洁、纯真的情感。

异:《涉》诗重在表达一种亲情,思念远方亲人。

《离》诗象征屈原对高尚品德的追求(或修身养性)。

3、本诗构思上主要有什么特点?试做简要分析。

3、答:虚实结合(或想象)。

2分采芙蓉之人花无可送,进而想象远方亲人“还顾旧乡”的情景,1分拓宽了诗歌意境,1分抒发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4.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最后两句所包含的情感。

4.答:诗歌写思妇采芳草赠所思而不得,游子望旧乡而路漫漫,可见其是一位漂泊异地失意之人,“同心”形容的是夫妻生活的和谐美好,“离居”展现的是现实的凄苦处境,两句话表现了诗人对同心人的深厚情感和思念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坎坷失意漂泊无为的愁苦心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