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东渐-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的历史反差》文字素材4(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五单元 第20课 西学东渐
十八世纪末年和十九世纪初年,欧洲正闹法兰西革命和拿破 仑战争,英国无暇顾及远东商业的发展。等到战事完了,英国遂派 第二次的使节来华(1816年,阿美士德),其目的大致与第一次同。 但是嘉庆给英使的待遇远不及乾隆,所以英使不但外交失败,并且 私人对我的感情也不好。 英国有了这两次的失败,知道和平交涉的路走不通。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贸易问题没有解决,市场没有开拓,更使英商的走私活动与 日俱增,鸦片贸易在此后更成为了走私贸易的大宗。一方面,英方 日益不满对华贸易所造成的庞大逆差,一方面清朝亦对鸦片毒害国 民的情况愈益反感,这使中英两国的贸易争议遂渐升温,最终要诉 诸武力解决。
当时欧洲人把乾隆皇帝作为一个模范的开明君主看。 英国人以为在华通商所遇着的困难都是广州地方官吏作 出来的。倘若有法能使乾隆知道,他必愿意改革。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英国国王乔治三世致函乾隆皇帝
在皇帝陛下的统治下,贵国国家兴盛,为周围各国所敬仰。如 今我们国家同世界各国和睦相处,本国王认为正是谋求我们两大文 明帝国友好往来的好时机。本国臣民曾经常到贵国经商,无疑双方 都能因此受益。……故此希望特派一位有权柄之人常驻贵国,管束 我国臣民的行为,有委屈也可以保护他们。这样的办法可保诸事平 安。 ——摘自《1793 乾隆英使觐见记》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从 容 自 信
开 始 反 省
●一本“新书”,两个人物
林则徐(1785-1850) 魏源(1794-1857) 林则徐在探求西方知识及其抵御外侮的思想和实践,成为维 新思想的先驱,在中国历史上为启示人们向西方寻找真理起了开拓 作用。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师夷长技以制夷”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一本“新书”,两个人物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说课稿-教学文档
岳麓版历史必修3 第20课西学东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句话。
一个民族的最后失落是尊严的失落,尊严的最后的失落是文化的失落。
只有文化传承才能使一个民族走向更远。
作为有千年文化底蕴的中国,在晚晴时期却仍然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这无疑是中华文化的迷失。
此时,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踏上蜕变与新生的思想文化征程。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
以下是我说课的基本流程新课程标准中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收集信息、获取新知的能力。
而复习课则是以查漏补缺、矫正错误、巩固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为目标。
为了达到此目标,复习课的教学就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讲练结合,适时点拔,反馈矫正,寓教于乐。
而传统的的复习课的基本模式一般为:出示目标——基础知识梳理(一般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填写,老师有侧重点的进行点拨形成知识网络)——考点精析(一般是把本节的重要考点列出来然后辅以典型例题和巩固练习),这样的教学模式耗时太多而且收效颇微,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开发。
“四部八环节”教学模式是在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符合新课程教学改革理念的有效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使学生学会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单位时间内提高了学习绩效,最终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以多媒体的运用为手段,以指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和学会阅读解析史料为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习惯与能力,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
主要内容1.引、导:结合学情和考试说明制定详细具体的复习目标,然后以问题驱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
2.学、测:学生结合提供的复习目标和复习方法进行自主复习,自我检验复习的效果。
3.议、教:展示复习成果并进行组内讨论和组间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对仍然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地讲解,最终使某些重要知识得到提升或者系统化。
2020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0课西学东渐课件岳麓版必修3
课前自主 基础梳理
梳理 点拨 巧记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 国人学习西方、寻 求变革的思想历 程,理解维新变法 思想在近代中国社 会发展进程中所起 的作用。
1.知道“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及其主 要思想观点。 2.认识洋务派及其思想主张。 3.掌握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的基本主张。 4.比较认识洋务派、早期维新派和康梁维 新派的异同。 5.分析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 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鸦片战争后出现的新思想的特点 (1)在西方坚船利炮的打击下萌生。 (2)以学习西方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为主要内容,其根本目 的在于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3)以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探索为主,启迪人们探索新知识 和重新认识世界。 (4)这些先进思想和主张未能实施。
二、体用之争
2.洋务运动时期的中西体用之争,冲击了传统“夷夏之 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3.维新派与顽固势力、洋务派的论战使维新思想传播开来, 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上互动 重难探究
探究 突破 升华
要点一 中体西用 [史料探究]
史料一: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 国是“夷”,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资本主义列 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 夷”等。推而广之,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 “夷务”。19 世纪 60 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 “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 演变为“洋务”。
1.背景:19 世纪 60~90 年代,围绕是否要兼采西方文化
变革救世的问题,洋务派和顽固派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2019-2020同步岳麓历史必修三新突破讲义:第5单元 第20课 西学东渐 Word版含答案
姓名,年级:时间:第20课西学东渐课程标准素养解读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1.从时空观念角度概括西学东渐思潮兴起的背景。
2.运用史料实证分析近代前期各种向西方学习的思潮的特点。
3.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的主张,认识其思想处于学习“器物”的层次;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维新派的主张已提升到学习“制度”的层次。
4.从家国情怀和唯物史观角度认识西学东渐思潮在近代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1)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同时,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也相应扩大。
(2)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积极探寻抵御外侮、强国富民之路。
(3)传统的“贵华夏”、“贱夷狄”思想的制约,使国人对外界懵然无知.2.代表代表活动影响林则徐设立译馆,翻译报刊,命人译出《各国律例》,编译《四洲志》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开了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1)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研究与介绍世界在知识界中蔚然成风,“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
(2)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二、体用之争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2.焦点:是否要兼采西方文化变革救世的问题。
3.概括(1)洋务派:继承和发展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倡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主张。
(2)顽固派:反对“西学为用”,主张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3)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支持洋务派和洋务运动,进一步阐明中西文化的体用关系,斥责顽固派的守旧言行。
4.评价(1)局限:大体上局限于要不要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
(2)进步:冲击了传统“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维新思潮1.早期维新思想(1)背景: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法战争的结局暴露出洋务运动的种种弊端。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课《西学东渐》优质课件(34张)(共34张PPT)
问题:李鸿章主张与林则徐相比有何变化?
同治二年(1863年), 设学习外国语言文字同文馆于上海
同治四年(1865年), 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
同治九年(1869年), 设机器制造局于天津
同治十一年(1871年),挑选学生赴美留学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0课 西学东渐
岳麓版 · 必修三 · 文化发展历程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0课 西学东渐
课程标准: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 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 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美国历史学家房龙《宽容》序言节选
在一个无知山谷里,古老的东西总是受到尊敬。 谁否认祖先的智慧,谁就会遭到正人君子的冷落。 先驱者试图攀越挡住太阳的岩石高墙,探索山那边 的事物。但是守旧老人却厉声喝道:他在嘲弄祖先 的智慧,他在亵渎神圣,给他以应有的惩罚吧,他 死有余辜。人们举起了沉重的石块,杀死了他,把 他的尸体扔到山崖脚下,借以警告敢于怀疑祖先智 慧的人,杀一儆百。山崖脚下,白骨累累。日月流 逝,年复一年。……
民族都看成是野蛮人,而且看成是没有 理性的动物。在他们看来,世界上没有 其他地方的国王、朝代或者文明是值得 夸耀的;这种无知使他们愈骄傲,一旦 真相大白,他们就愈自卑。
利玛窦(1552年-1610年)
问题:从材料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中国中心论
周宁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建构》中的话可 谓一语中的:
“中国并不是没有了解西方的机会和条件, 而是没有了解西方的动机与心态。”
高二历史同步素材 第20课 西学东渐 (岳麓版必修3)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0课西学东渐教学素材◆解析与探究“西学中源”就是认为西方现有的先进科技实际在中国古代都早已有之。
(1)19世纪40-80年代,“西学中源”说将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定位于源于中国,是先进的中国人的在道义信念上向西方学习的锐利武器,对于减少变革阻力,推动向西方学习,起了积极的作用,但也表现出人们对西方文明认识的模糊。
(2)19世纪90年代,“西方中源”说是以中国封建制度对抗维新变法运动,成为顽固旧势力反对维新变法思想的武器,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
◆自我测评1.冲击了传统“夷夏之辩”的保守观念,使社会上逐渐形成“皆以通达洋务为能事”的风气,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2.(1)主要内容:①要求抵制帝国主义侵略,摆脱民族危机。
②反对抵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宪制。
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④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2)历史影响:维新思潮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地掀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备课资料】民族英雄林则徐林则徐(1785—1850),福建福州人。
1838年,林则徐在湖广总督任上,颁布了六条禁烟章程,实行禁烟,取得一定效果。
他从烟毒泛滥中预见到“贫民”、“弱种”的深远后患,上书道光帝主张严禁鸦片。
道光帝任命他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到广州查禁鸦片。
1839年,林则徐到达广州,坚决惩办鸦片贩子,迫使外国鸦片商交出鸦片二万零二百余箱,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
与此同时,他积极筹备海防,修建炮台,于海口设置木排铁链,添置大炮,整顿水陆军,组织水勇,多次打败英军的武装挑衅。
他还积极了解外国情况,“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以便“知其虚实”,“定控制之方”,并亲自主持编译《四洲志》。
1840年6月,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由于林则徐战备认真,防守严密,英军在广东未能得逞,于是北上占定海,犯大沽。
清政府把英军的侵略,归罪于林则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 课件(共24张PPT)
课标要求
命题视角
了解鸦片战争 运用全球史观分析
后中国人学习 “开眼看世界”“中
西方、寻求变 体西用”思想、维新
革的思想历程,思潮的背景;运用整
理解维新变法 体史观分析“开眼看
思想在近代中 世界”思潮与洋务思
国社会发展进 潮、早期维新思潮与
程中所起的作 维新思潮的关系;运
用
用近代史观理解“开
眼看世界”“中体西
(一)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主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 “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和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是近代向西方学习 的先声。虽然他创新对西方的认识和学习只停留在“坚船利炮”这一西方文明 的表层——物质外壳上,而且学习的目的既是为了“制夷”,更是为了维护封 建统治,但在当时要迈出这一步,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超人的胆识。它使国人冲 破了闭关锁国的牢笼,启迪探索外界的新风,成为一代代先进中国人的强国御 侮而寻求外夷、平内患的双重目的,怀着“中学为体,西方为用”的矛盾心理, 发起求富求强的洋务运动。
基础知识梳理 (一)涌动的思潮——强国之梦
即制夷之梦、中体西用之梦、维新之梦(19世纪中后期)
主要思 潮
主体
时 (人 思想主 间 物或 张
派别)
实践活 动
影响
合作探究
(二)风起云涌——探寻思想演进的动因
材料一 :1559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北京, 官员在《会典》书籍上查不出有意大利这个地方,就 坚决否认世界上有意大利。幸而《会典》上有大西洋 国,于是利玛窦只好自封为大西洋国民。
戊戌变法传播了启蒙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
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共和制 度,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进一 步促进了思想解放。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课《西学东渐》课件(28张)(共28张PPT)
康梁维新思想
救亡 变法 立宪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托古改制 —民权、立宪 —自由、平等 —系统介绍西学
第20课 西学东渐
一、开眼看世界 19世纪30、40年代 二、洋务思想 19世纪60年代开始 三、早期维新思想 19世纪60-80年代 四、康梁维新思想 19世纪90年代 1、背景 2、主张:救亡、变法、立宪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工业文明冲击农耕文明
中
国
人
逐
近代中国面临生存危机
渐
从 梦
器物
幻
中
向西方学习 制度
清
醒
思想
第20课 西学东渐
课标要求: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 革的思想历程。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 所起的作用。
什么是西学东渐?
西方文化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 个时期之中,欧美等地科技文化思想的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 年8月2 日星期 一2021/ 8/2202 1/8/220 21/8/2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 021年8 月2021 /8/220 21/8/22 021/8/ 28/2/20 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 021/8/ 22021/ 8/2Aug ust 2, 2021
改良政治,君主立宪
2、评价:学习政治制度起到了启蒙作用
未形成完整理论,没有付诸实践
第20课 西学东渐
一、开眼看世界 19世纪30、40年代 二、洋务思想 19世纪60年代开始 三、早期维新思想 19世纪60-80年代 四、康梁维新思想 19世纪90年代 1、背景 (1)政治:民族危机加深 (2)经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形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课件(27张)(共27张PPT)
如何认识评价体用之争?
提示: ①有进步的一面:冲击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 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 论环境;开展了变革中国近代社会现状的首次实践
指洋务运动
②有保守的一面:局限于学习西方物质文明的层 面。(鲁迅:“……学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 本领要新,思想要旧。”)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 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 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郑观应 思考: 代表资产阶级的早期维新派前后立场有何变 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 ?
学什么?
西方的军事技术
二、体用之争(19世纪60-90年代)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争
请同学们阅读第二框题,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①什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 “西用”的含义是什么?
②谁和谁争?为什么争?
你能说出那些洋务派代表人物? • “体用之争”的焦点是什么?你能看出他们 观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
影响
为变法提供合乎 传统文化价值的 理论依据
康有为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梁启超
《变法通议》
维新派的宣传 家
冲决纲常礼教网罗 的维新勇士。为维 新变法流血牺牲第 一人。
谭嗣同
《仁学》
严复
《演论》
借用进化论原理阐明维新 变法的必要性
系统介绍西方近 代文化第一人
分析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 想的特点及成因:
③ 洋务派和顽固派“体用之争”的焦点是什么? 你能看出他们观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
不同点:巩固统治的方式不同:洋务派主张学习 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顽固派完全排斥西学,反 对学习西方。
【思路引导 】
④ 早期维新派的代表和观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5.20西学东渐(共25张PPT)
——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
(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是对鸦片战争前后出现 的哪一思想的发展?(4分)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七八十 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8分)
12.(25分)
(1)中体西用。(2分)“师夷长技以制夷”。 (2分)
(3)“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
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2.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 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日本改定国宪,变法之 全体也.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3、“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 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历程、层次
地 主 阶 级
抵抗派
民 洋务派 族
光审视世界的主要目的是( )
A、抵御外来侵略 B、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发展资本主义
C、扩大与外界的联系 D、出于对外界事物的好奇
2.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这种
思想最早出现在什么著作中( )
A、《海国图志》 B、《孔子改制考》
C、《西学东渐记》 D、《资政新篇》
3.称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主要是因为
“西学东渐”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 1.明末清初耶稣会传教士的到来 2.鸦片战争前后直到五四运动前后
基础知识梳理:(通过提问式达到目标)
1、开眼看世界(抵抗派): 背景、代表人物、主要贡献、目的、评价
2、体用之争(洋务派): 背景、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实践、影响
3、维新思潮: 早期维新派:背景、代表、思想主张、意义 康梁维新派:背景、代表、思想特点、内容、意义
组织翻译《各国律例》,编译《四洲志》
《西学东渐》文字素材3(岳麓版必修3).doc
早期的西学东渐“西学东渐”下的近现代思想的演进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自成体系,睥睨环宇,惠泽四方。
然而,由于自然经济的束缚、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和文化高压政策的阻滞,致使中国的科技文化墨守成规而未与时俱进,渐渐落伍于世界先进文化之林,并在近代饱受西方文化欺凌的“反哺之恩”。
中国近现代文化的显著特色则是“西学东渐”。
实际上,早在明清时期,外国传教士利玛窦、汤若望等人已将西方“长技”带到中国,为中西文化的交融与发展创造了机遇,但被中国的统治者斥为“奇技淫巧、旁门左道”而大加排斥,痛失一次自省与追赶的契机。
鸦片战争之际,落后尚不自觉、昏耳贵犹未自省的中国人为列强的坚船利炮遽然惊醒,惶惶四顾,开始了长达一个半多世纪的“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至今仍方兴未艾。
由于受列强侵略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等因素的制约,中国近代始终未能建立起超越西方的中国特有的完整的文化体系。
鸦片战争前后,以林则、魏源为首的地主阶级抵抗派高举“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大旗,廓开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先河。
尽管由于种种条件所限,他们的主张并不能真正付诸实施,但这振聋发耳贵的清音,启迪着一批批后来的仁人志士走出盲目保守的思想藩篱,寻觅自强之路。
正因如此,一些专家认为,中国近现代化的实际进程,肇端于此。
太平天国后期,洪仁幵提出了全面学习西方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制度的《资政新篇》。
虽然这是一个外来侵略与洪仁幵个人因素相结合的“历史的怪胎”,在农民革命阵营中也并无多大反响,但它从某个角度折射出时代的曙光。
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木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高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旗帜,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编练新式海军、举办新式学堂、派员出国留学。
尽管这种“布新(西方长技)而不除旧(封建制度)”的“嫁接法”并不能真正使中国实现“富国强兵”,但在客观上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实践的一大步,催生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改良了中国“万马齐喑”、闭目塞听的社会风气。
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可编辑全文
从至19世纪末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近代思想开 始了向西方学习的艰难历程:开眼看世界、“中学为 体,西学为用”、维新变法思想。学习的层面由学造 器物到仿行制度的层递深化,而且经历了思想论战, 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西学的传播推动了中国近代 社会文明的发展。
课堂小结
思潮
开眼看世界 中体西用
维新思想
④都未能完全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
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2、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的特点是: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B、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学思想结合 C、附和西方基督教教义 D、依靠儒学思想,托古改制
3、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 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 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 新场面。”下列思想中比较符合这一观点的思想是 A、洪秀全实行绝对平均主义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D、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魏源思想主张 4、影响:
魏源和《海国图志》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是悉夷、 师夷、制夷三位一体,出发点和 立足点是“制夷”,方法是“师 夷长技” 魏源认为要师夷制夷,先从洞悉夷情 开始。夷之长技有三: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
思考:地主阶级抵抗派西学是学习哪一层面的内容?直接 目的?根本目的(实质)?有何局限性?
③洋务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二、中体西用(19世纪60-90年代)
4、洋务派的实践及其结果: 洋务运动,最终失败。 5、评价“中体西用” 洋务运动时期的中体西用之争,大体上局限于要不要学习 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但冲击了传统的保守观念,为西学 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的历史反差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古代的科技成就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宋元时期的“中学西传”对欧洲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而从明朝中后期开始,欧洲近代自然科学产生,我国的科技开始逐渐落后于欧洲,并出现了“西学东渐”的现象,这一科技文化传播主题的反差,成为人们的一个重要的思维障碍点。
●难点磁场1.(★★★★★)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1 公元3~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着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
——李约瑟材料2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培根材料3 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实为近代科学)……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此相似的现代科学。
——李约瑟回答:(1)举出3~13世纪之间,中国不同领域的重要发明和发现三例(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除外)。
(2)概括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3)为什么明清时期我国没有产生现代科学。
(4)与中国相比,16世纪后产生的欧洲科学有哪些特点?2.(★★★★★)我国宋元时期的科学文化传播到欧洲(“中学西传”),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从16世纪后期,特别是中国近代前期,西方科学文化不断涌入中国(“西学东渐”),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地位。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宋元时期,科学文化“中学西传”有哪些具体表现?(2)从16世纪后期,特别是中国近代前期,“西学东渐”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正统地位的?(3)试分别分析出现“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这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案例探究1.(★★★★)从公元一千年前后到十六世纪后期,我国下列文化现象在世界上地位反差最大的是A.科学技术B.文学艺术C.哲学思想D.宗教文化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时间跨度大、命题角度刁钻,对学生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知识依托:我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地位的变化。
错解分析:解答该题错误较多的是选B项:文学艺术,因为在公元一千年前后,正处于唐宋时期,而唐诗、宋词的地位和影响是人所皆知的,而十七世纪前后正处于明清时期,其影响好像不大。
然而,在十七世纪前后,文学艺术中小说发展起来,地位影响反差并不大。
并且,文学艺术具有典型的民族特点,不具有可比性。
可见,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解题方法与技巧:(1)从试题立意角度入手。
在唐宋时期,对世界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科技,而我国科技在十六世纪后期已开始逐渐落后于欧洲,该题的立意就是让学生准确把握这一历史现象的变化,从而感受我国科技由先进到落后的反差。
(2)从题干的限制语入手。
在该题题干中有十世纪前后和十六世纪后期两个时间限制语,十世纪前后是唐宋时期,正处于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而十六世纪后期是明朝末期,封建社会开始衰落,上述两个时期科学技术的反差,实质上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繁荣和衰落。
答案:A2.(★★★★★)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我国的文学艺术繁荣兴盛,而科学技术则由发展转为停滞。
概述这种文化现象的具体表现和特征,并分析形成这种文化现象的社会原因。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时期文化成就的再现和理解能力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从该题的立意看,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在明清时期(16世纪后期起)我国的科技文化已开始落后于西方,二是使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认识我国的科学技术成就。
知识依托: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文学艺术成就;科学技术成就;封建经济制度的特征。
错解分析:该题出现的错误是抛开文学艺术成就、科学技术成就谈表现、特征和原因。
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试题的第一问为叙述式而不是设问式。
其实,前者是后者的依托,离开前者后者就无从谈起。
解题方法与技巧:题目中“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我国的文学艺术繁荣兴盛,而科学技术则由发展转为停滞”是两个结论,是并列关系,后边的“具体表现和特征”是针对前两个结论而言的,搞清楚上述关系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再从特征和具体表现的关系看,特征是具体表现的特征,是对具体表现的概括。
具体表现是课本知识的再现,特征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考查。
分析形成这种文化现象的社会原因,则需要依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的反映”的原理,从明清时代的阶段特征上去考虑。
答案: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繁荣,出现了《水浒传》《红楼梦》《聊斋志异》等佳作;戏曲丰富多彩,《牡丹亭》等名剧先后问世,地方戏曲繁荣,京剧形成。
吴派画家、扬州八怪开创了一代新的画风。
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揭露封建制度,要求个性解放的特征。
明清时,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分别写成了《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三部科技著作,以后科技方面就没有重大的进展和创新。
其特征是总结传统科学技术,开始学习西方科学知识。
明朝中期以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另一方面,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封建经济日益腐朽,统治者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
上述文化现象正是当时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锦囊妙计1.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的反映”的原理,在认识和评价我国古代的科技成果时要和我国各阶段的社会性质和时代特征相联系。
2.要一分为二地全面地评价我国古代的科技成果,既要看到它的历史辉煌和对人类历史的贡献,又要看到其自身的不足。
在《军事历史》1999年第三期指出,科技结构自身缺陷制约着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我国古代科技存在着先天不足。
如,中国古代科学成就大多是实践中的一种经验与总结,或者是一种推算;中国古代科技未形成系统的科学理论;中国古代许多科技成果往往和封建迷信连在一起。
3.要突破思维定势,更客观、全面地反映历史的真实面貌。
长期以来,多认为中国科技落后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或者是近百年的事情,其实,我国在明朝中后期就逐渐开始落后于西方。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5. 在比较中发现差别,在比较中发现优劣。
认识和评价我国古代的科技成果时要注意和西方科技成果相比较。
6.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一个国家、民族先进与落后是相对的,是不断转化的。
如,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在步入世界近代时,都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远远地抛在后面。
而在世界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华民族将会奋起直追,赶超世界强国,重现古代文化的辉煌。
●歼灭难点训练一、选择题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000年,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的比例约计达50%~71%,公元1000年后的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对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又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但自16世纪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科学技术明显的落伍了。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4题。
1.(★★★★★)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000年,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的比例约计达50%~71%,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①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发展②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对外交往频繁③国家较长时间内处于统一或局部统一状态④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比世界其他民族聪明A.①②B.①②③C.①③D.①②③④2.(★★★★)明清科技没有走向近代化的根本原因是A.文化专制阻碍科技和思想的自由发展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C.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D.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3.(★★★★)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开始逐渐落后是在A.明朝中后期B.清朝前期C.鸦片战争以后D.近百年以来4.(★★★★★)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是“承古萌新”,下列哪项不能说是其“新”的本质A.科学技术,集大成,总结性B.文学艺术,戏剧小说成主流,平民性C.思想哲学,反封建启蒙,民主性D.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传入,新颖性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器物到思想的发展过程。
据此回答5~7题。
5.(★★★★)洋务派不主张进行政治改革的根本原因是A.认为国家富强就可以改变一切B.看不到资本主义的先进性C.其多数是镇压太平天国起家D.其本身是封建大官僚地主6.(★★★★★)《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在于A.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B.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C.确立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7.(★★★★)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思想与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D.全盘否定中国的文化二、非选择题8.(★★★★)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说:“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这种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与此相似的现代科学”。
据此回答。
(1)请结合16~18世纪中国的社会情况,简要评述李约瑟对中国文化的论断。
(2)西方的“现代科学”是怎样兴起的?参考答案[难点磁场]1.解析:本题以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为切入点,要求学生在对我国古代发明认知的基础上,概括、综合其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第一问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再认、再现能力,无须深入思考;第二问涉及到世界史知识,要根据世界史资本主义萌芽,印刷术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指南针对地理大发现、火药对资产阶级革命的作用来回答。
第三问首先搞清楚现代科学(即近代自然科学)的概念,进而根据明、清时期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来总结原因。
第四问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概括能力。
其实,欧洲现代科学的特点正是和中国传统的科学比较而中国传统的科学所不具有的,材料中不好找答案,要依据教材进行概括。
答案:(1)祖冲之计算圆周率至小数点后第七位,早于外国近一千年;唐代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实测地球子午线的长度;南宋宋慈著有世界上第一部法医学书籍《洗冤集录》,规定了验尸的格式和方法。
(2)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传播,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创造了条件;火药及火药武器成为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的有力武器;指南针为欧洲人探寻新航路,开辟殖民地提供了条件。
总之,这三大发明是推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重要力量。
(3)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压制,缺乏近代科学产生的社会条件;八股取士使学子埋首经书,而不去钻研学习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思想领域的专制统治和闭关锁国政策也不利于近代科学的诞生。
(4)重视对自然现象和未知世界的探索;涌现了一大批自然科学家;数学物理学等领域取得突出进展。
2.解析:本题是一道材料问答题,以我国的科学文化为线索,对其在不同阶段的地位和影响形成的反差进行探讨,并进一步分析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