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量学第八章 常模参照测验.PPT
心理测量学 PPT课件
![心理测量学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0fae9601f69e31433294ea.png)
因此,心理咨询师有必要了解心理测量的理论和技术。
❖
心理测量学知识部分的主要包括的内容有: 第1节 概述 第2节 测验的常模 第3节 测验的信度 第4节 测验的效度 第5节 项目分析 第6节 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 第7节 心理测验的使用
参考书目
❖ 主要依据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的《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考试 中的《心理测量知识》部分进行。这本书的主要参考教材有: 1.郑日昌、蔡永红和周益群著,《心理测量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2.龚耀先主编,《心理评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姜长青主编,《心理测验学》,吉林教育出版社,2004 4.戴海崎、张锋和陈雪枫主编,《心理与教育测量》,暨南大学出 版社,2002 5.顾海根编著,《学校心理测量学》,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6.宋维真、张瑶主编,《心理测量学》,科学教育出版社,1987 7.彭凯平编著,《心理测验——原理与实践》,华夏出版社,1990
的人数百分比。百分等级55的分数表示在常模,样本中有55%的人低于 这个分数。
最早的一个范例是葛塞尔发展程序表 (二)智力年龄
比内-西蒙量表中首先使用智力年龄的概念:基础年 龄与在较高年龄水平的题目上获得的附加月份之和。 计算方法:假如某儿童6岁组的题目全部通过,7岁组通过 4题,8岁组通过3题,9岁组通过2题,其智龄为:6(岁) +42(月)+32(月)+22(月)=6岁+18月=7岁6个月。 (三)年级当量
第一节 概述
【考查要点】 1.测量的含义; 2.不同的测量量表:命名、顺序、等
距和等比量表; 3.测验观:错误的和正确的; 4.不同的测验种类。
第一单元、测量与测量量表
一、什么是测量 • 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 定义中包括三个主要的元素:(1)事物 (2)数字
最新医学课件第三节 心理测验常模PPT课件
![最新医学课件第三节 心理测验常模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aa3439ee518964bce847c11.png)
年龄量表(发展常模)类型
(一)发展顺序量表:最直观,告诉人们多大 的儿童具备什么能力或行为就表明其发育正常。 如皮亚杰指出:5岁理解质量守恒,6岁理解 重量守恒,7岁理解容量守恒
(二)系统抽样
又称等距抽样,就是将已编好号码的个体排成顺序,然后每隔若 干个抽取一个。
例如,调查某个年级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数为300名,取50 个,每6个人中抽取一个(6即为组距),则抽取1、7、13、 19。。。或5、11、17、23。。。
缺点: 样本如果存在周期性变化,样本的代表性则不如简单随机取样。 如,前面的调查,如果男生的编号是奇数、女生的编号是偶数,
则
ni
Ni N
•n
评价: 1.能充分利用总体已知信息,提高样本的代
表性。 2.花费小。
back
第二单元 常模分数与常模
一、常模分数
常模分数就是常模样本施测后,将受测者的原始 分数按照一定规则转换出来的导出分数。
测验实施以后,将受测者的反应与答案作比较即 可得到每个人在测验上的分数。这种直接从测验 上得到的分数叫做原始分数。
(二)智力年龄:可以得到受测者智力水平的 年龄。每个年龄有6个测题。每个题代表2个 月。如:6(6),7(4),8(3),9(2), 计算其智龄?
(三)年级当量:教育或成就测验中常用,结 果可以说明属哪一年级水平。该儿童的算术是 6年级水平,阅读是4年级水平,理解是5年级 水平。
年龄量表的评价:
2、制定常模的过程
(1)确定测验用于哪个群体
(2)对常模团体进行施测,获得常模团体的测验分 数及分数分布
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
![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https://img.taocdn.com/s3/m/8e92d350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6f.png)
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是心理测量学中常用的两种测验方法。
它们在心理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测验方法的特点和应用,并对它们进行比较,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差异和优劣势。
首先,我们来介绍常模参照测验。
常模参照测验是一种通过将被试者的得分与一般人群的得分进行比较来评估其表现的方法。
在进行常模参照测验时,被试者的得分将被转化为百分位数或标准分数,从而可以与一般人群的得分进行比较。
常模参照测验的优势在于可以提供被试者在某一特定能力或特质上的相对位置,以及相对于一般人群的表现水平。
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无法提供被试者的具体能力水平,只能提供相对位置信息。
接下来,我们介绍标准参照测验。
标准参照测验是一种通过将被试者的得分与事先确定的标准进行比较来评估其表现的方法。
在进行标准参照测验时,被试者的得分将被转化为等级或分数,从而可以与事先确定的标准进行比较。
标准参照测验的优势在于可以提供被试者在某一特定能力或特质上的具体水平,而不仅仅是相对位置。
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无法提供被试者相对于一般人群的表现水平,只能提供具体能力水平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各有其适用的场合。
常模参照测验适用于评估被试者相对于一般人群的表现水平,例如在人格特质、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的评估中常常采用这种方法。
而标准参照测验适用于评估被试者在某一特定能力或特质上的具体水平,例如在学术成绩、职业能力等方面的评估中常常采用这种方法。
在选择测验方法时,研究者或临床工作者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或评估需求来确定使用哪种方法。
有时候,也可以结合使用这两种方法,以获得更全面的评估信息。
例如,可以先使用常模参照测验来了解被试者相对位置,再使用标准参照测验来了解其具体能力水平。
综上所述,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是心理测量学中常用的两种测验方法,它们各有优势和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心理测量学测验常模
![心理测量学测验常模](https://img.taocdn.com/s3/m/6b546abe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86.png)
第14页
标准九分
9 8 7 6 5 4 3 2 1
本段变积
4% 7% 12% 17% 20% 17% 12% 7% 4%
累加变积
100% 96 89 77 60 40 23 11 4
心理测量学测验常模
第15页
心理测量学测验常模
第16页
第二节 分数合成
一、分数合成意义 (一)种类 1.项目标组合 2.分测验或量表组合 3.测验或预测源组合
心理测量学测验常模
心理测量学测验常模
第1页
第一节 分数转换
一、基础概念
1.原始分数 被试在接收测验后,依据测验记分标准,对照被试反
应所计算出测验分数 2.导出分数 在原始分数转换基础上,按照一定规则,经过统计处
理后取得含有一定参考点和单位,且能够相互比较分 数。 3.分数转换 按某种规则将原始分数转化为导出分数过程。
(2)过程:联立方程 (3)输出: ①回归方程式(各个预测源加权量) ②复相关系数R
R2:决定系数,表示效标中变异数可由预测源来解释百分比
心理测量学测验常模
第24页
3.预测源确实定
首先选取最正确预测源 直到渐近效度不再增加 普通2-4个 条件:线性关系、连续性资料、同时取得
心理测量学测验常模
第25页
(四)多重划分
1.条件:预测源间不具互偿性
2.含义:在各个特质上都确定一个标准,从 而把成绩划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类。在一 个测验上合格了,不能确保总要求一定能 合格。只有每个测验都合格时,总要求才 算合格。
心理测量学测验常模
第26页
3.过程:连续栅栏
最有效预测源前置 其它原因:比较简单、花费少前置
心理测量学测验常模
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a5671e75022aaea988f0f24.png)
P355 16
心理咨询师培训课程-—《心理测量学》
五、心理测验的发展简史
1. 现代心理测验的开始
波林:在测验领域,“19世纪80年代是高尔顿的10年,90年代 是卡特尔的10年,20世纪头10年则是比内的10年。”
(1)英国的高尔顿(F.Galton)。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最早 关注个体气质特点与智能差异,即个性差异;为了研究差异的遗传 性,设计了差异测量的方法,这可被看作是心理测验的开端;高尔 顿提出相关的概念,并由他的学生皮尔逊(K.Pearson)发展出积差 相关,为心理测验奠定了统计学基础,使心理测验的信度、效度评 估和进行因素分析成为可能。其实际测量集中在1884后的6年。
(2)人格测验 :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卡特尔16 种人格因素问 卷(16PF)、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等 。这些测验可以 达到了解、诊断和预测的目的;
(3)心理评定量表:精神病评定量表、躁狂状态评定量表、抑郁量表、 恐怖量表等 。这些测验主要用来进行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估。
12/22/2019
P351 13
心理咨询师培训课程-—《心理测量学》
正确看法
第一,心理测验是心理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中的有效工具,可以帮助人 们收集有关人的心理特征、心理状态的资料,获得对人的心理活动规 律性的认知和进行科学决策;
第二,心理测验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其使用中会带 来系统的和随机的误差,所以可信但不能全信、可靠但不是绝对可靠 的。“无用论”和“万能论”都是错误的;
12/22/2019
P353 12
心理咨询师培训课程-—《心理测量学》
三、如何看待心理测验
错误看法
第一,万能论:心理测验测验完美无缺,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第二,无用论:侵犯隐私,违背民主原则 , 种族歧视,宿命论等; 第三,心理测验就是智力测验:
心理测量学第八章 常模参照测验.PPT
![心理测量学第八章 常模参照测验.PPT](https://img.taocdn.com/s3/m/a2a56fd8f242336c1fb95e3d.png)
8岁
9岁
10 岁
11 岁
139
145
136
143
135
145
145
141
130
143
143
139
128
143
140
136
126
141
137
134
123
141
134
129
122
140
132
128
120
12 岁 137 136 132 129 125 122 121 118 117
男大学生16PF常模表(部分)
标准九的分布特点
返回
标准十的分布特点
返回
几种导出分数间的相互关系
三、分数合成
(一)分数合成的意义 (二)分数合成的方法
(一)分数合成的意义
1.分数合成的种类
(1)项目的组合 (2)分测验或量表的组合 (3)测验或预测源的组合
(一)分数合成的意义
2.分数合成中的问题
(1)采用什么方法来合成分数?(目的、决策类型、代偿 性、资料性质、效率效益) (2)什么形式是最适当的分数组合?(效度问题) (3)需要多少及何种测验分数作适当的组合分数?
1、定义
常模:就是测验所应该测量的被试群体在所测特质上的一般 水平或水平分布状态。或指一个代表性的样组在某种测验上 的表现情况,或者说,是一个与被试同类的团体在相同测验 上得分的分布状况与结构模式。
理解:常模本质上就是一个具有参照点和单位的测量量表目 的在于帮助解释测验分数,相对位置、相对评分分数、突出 被试间的差异。
标准分
1
2
3
4
5
6
7
8
心理测量学量表与常模PPT课件
![心理测量学量表与常模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888c9603b3567ec102d8afb.png)
Z`分数
线性转换标准分 Z`=BZ+A
应用 普通学科测验 普通分类测验 美大学入学考试
Z`=10Z+50 Z`=20Z+100 Z`=100Z+500
50
常态化的标准分数
1. 意义
X→PR→Z
前提:只有所测特 质的分数在实际上 应是正态分布,由 于误差导致非正态, 方可转换。
X X 2
N
计算式:
SD
X 2 X 2 N
N
43
理解练习
试估计49和51分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44
分析结果
X X 51 49 50
N
2
SD X X 2 51 502 49 502
N
2
11 1 2
45
(二)标准分数的实质
PP=458.6
例:考试只选取 10%的被试。
已知最高分为500, 其PR为100;最低 分100,PR为1。求 其分数的最低限是
多少?
34
2019/12/31
35
百分等级与百分位数的关系 百分位数:已知__百_分__等__级__,求____分_数___。 百分等级:已知_分__数_(__名__次_,)求_百__分__等_级__。
56
(二) 离差智商
韦氏离差智商
编制者:韦克斯勒 公式:IQ = 15Z + 100
S-B离差智商(1960)
IQ = 16Z + 100
57
韦氏智力测验构架
评估多种认知能力的测验组合
分测验的量表分:IQ=3Z+10
言语、操作和全量表:IQ=15Z+100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心理测量学删版_PPT幻灯片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心理测量学删版_PPT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bb8eb4f8e2bd960591c6773d.png)
3、四分位数和十分位数
➢ 四分位数相当于百分等级的25%、50%、和75%对应的 三个百分点分成的四段
➢ 十分位数也可以依次类推,1%-10%为第一段,91%100%为第十段。
(三)标准分数常模
• 标准分数是将原始分数与平均数的距离以标准差 为单位表示出来的量表。
➢ 年龄常模----根据标准化样组建立比较的标准 ➢ 例如,标准化样组中,8岁孩子的平均原始分数将 代表8岁常模,如果一个被试的原始分数等于8岁 的平均原始分,那么他的智龄便为8岁。
➢ 智龄单位并不保持恒等。例如,一个4岁孩子智力迟 滞一年,将相当于12岁孩子智力迟滞3岁。
年级当量—以年级评价智力水平
智力年龄 优点:首次作为测量智力的单位被提出,使得智力测验的结果变 得简单明白和有意义; 缺点:不能用来比较实龄不同的儿童智力的高低。
比率智商 优点:比率智商能表示智力的相对高低,不同实龄的儿童的智力 水平的高低能够进行比较;
缺点:比率智商的基本假定是智力发展和年龄增长呈正比,是一 种直线关系,但实际上当年龄增大时就不是这种情况了。
发展常模的总评
优点
➢ 以智龄或年级当量作为单位来报告分数易于被人理解; ➢ 可以与同等团体做直接比较; ➢ 为个人内比较与纵向比较提供了基础;
缺点
➢ 只适用于所测特质随年龄或年级发生系统变化的情况,因 此仅适用于年纪小的儿童,对成人不适用;
➢ 由于人的行为发展受教育与经验的影响,因此发展量表只 适用于典型环境下成长的儿童;
• 最早的一个婴幼儿发展测验是美国心理学家盖塞尔 编制的发展程序表。表中按月份显示儿童在运动、 适应性、语言、社会性等方面的大致发展水平。
心理测量学(详细)PPT课件
![心理测量学(详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1a14f40a5e9856a57126000.png)
测量所要求具备的基本条件。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熟练掌握不同 心理测量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心理测量的基本内涵及其评价和测量的一般步骤和方
法两部分。内容涉及一般测量解析,测量的要素及量表类型,测验信、效度、难度和 区分度,测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等心理测验,以及心理测量的 综合应用和心理测量理论的新发展等内容。
6
第二章 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心里特之及其特性,
心里测量的误差和种类,以及真分数的含义等内容。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一、心理特质(Trait)及其可测性假设
1.经典测验(Classical Test Theory ,CTT)理论 2.特质假设
3
二、测量的要素及量表类型 1.测量的要素 识记: 单位(Unit),参照点(Reference Point),量表(Scale) 2.量表类型 (1)称名量表 称名变量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并不说 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优劣。 (2)顺序变量 顺序变量是指可以就事物的某一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各事物加以排列 的变量,具有等级性和次序性的特点。 (3)等距变量 等距变量除能表明量的相对大小外,还具有相等的单位。 (4)比率变量 比率变量除了具有量的大小、相等单位外,还有绝对零点。
5
(五)心理测量的道德准则 1.心理测量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1)心理测量工作的知识结构.(2)对心理测量的态度 2.心理测量工作者的道德准则 (1)测验的保密和控制原则(2)测验中个人隐私的保护
心理测量学PPT课件
![心理测量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cbb3a5702d276a201292e5b.png)
二、心理测验的性质 (一)间接性 (二)相对性 (三)客观性
Page 8
第一节 概北述京师范大学
第三单元 心理测验的分类
一、按测验功能分类 智力测验 特殊能力测验 人格测验
二、按测验的材料分类 文字测验 操作测验
三、按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分类 客观测验 投射测验
四、按测验的方式分类 个别测验 团体测验
具。 本土化
Page 14
北京师范大学
第二节 测验的常模
• 第一单元 常模团体 • 第二单元 常模的类型 • 第三单元 常模分数的表示方法
Page 15
第二节 测北验京师的范常大模学
第一单元 常模团体
一、常模团体的性质
• 常模团体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 或者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它用一个标准的、规范的分数 表示,提供比较的基础。
无单位
无相等 单位
不可进行数字运算 性别代码 比赛排名
Hale Waihona Puke 有相等 单位 相对零点可以加减 不可乘除
温度
有相等 单位
绝对零点 可加减乘除
身高体重
Page 5
第一节 概北述京师范大学
第二单元 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
一、 心理测验的定义 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
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给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
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价值的一种 科学手段。
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Page 6
第一节 概北述京师范大学
第二单元 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
• 心理测验的基本要素: 1、测量的对象是人的行为 2、选取的是行为样本 3、测量要标准化 4、测量要有常模
模考班心理学测量讲义(ppt)
![模考班心理学测量讲义(ppt)](https://img.taocdn.com/s3/m/a281f50280eb6294dc886c60.png)
心理测量的理论基础
心理测验的分类 • 按测验的方式分类: • 纸笔测验 • 操作测验 • 口头测验 • 电脑测验
心理测量的理论基础
心理测验的分类 按测验的性质分类:
1. 客观测验 2. 投射测验
心理测量的理论基础
心理测验的分类 按测验的方式分类:
1. 个别测验 2. 团体测验
心理测量的理论基础
心理测验的分类 按测验的要求分类:
1. 最高作为测验 2. 典型行为测验
心理测量的理论基础
心理测验的分类 按测验的解释分类:
1. 常模参照测验 2. 标准参照测验
心理测量的理论基础
测验的作用 (1)了解个别差异 (2)诊断、预测和评价 (3)分类、选拔和安置 (4)为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服务 (5)心理和教育科研的辅助手段
②测验实施过程要标准化。要统一指导语、统一步骤、 统一时限,防止噪音和无关人员干扰等。(2分)
③测验评分和解释要标准化。评分和解释要制定详细、 统一的标准,并据此进行严格评分和解释。(2分)
心理测量的理论基础
法
参照点
数字
心理测验,就是根据一 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人的 行为加以确定
单位
则
命名量表 :只是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把事
• 难度的客观测量 :以被试通过某一测题的百分比作为
标准。
心理测量的理论基础
•心理测验的性质
• 间接性 :特质是从行为模式中推论出来的 • 相对性 :每一个人被测得的结果都是与所在团体 或人群的大多数人的行为或某种人为确定的标准相 比较而言的 • 客观性 :测验的标准化
心理测量的理论基础
心理测验的分类 • 按测验的功能分类: • 智力测验 • 成就测验 • 人格测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教育商数:
IQ
教育年龄 实际年龄
100 %
EA CA
100 %
3.成就商数:
教育年龄
教育年龄 实际年龄
AQ 智力年龄100% 智力年龄 实际年龄 100%
教育商数( EQ) 智力商数(IQ)
100%
(三)百分等级常模
简单转换表:单个测验的原始分数转换成百分等级 复杂转换表:多个测验的原始分数同时转换到一张表格上
(四)标准分数的变式
T分数: T = 50 + 10Z(MMPI\EPQ) 离差智商: IQ = 100 + 15Z CEEB分数(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oard):
CEEB = 500+100Z 标准九: Stanine = 5 + 2Z(单位是0.5个标准差) 标准十: Stenscore = 5.5 + 1.5Z(16PF) 几种导出分数间的相互关系 优点:相等单位,可进一步统计运算,直接比较; 缺点:抽象,难懂,非正太分布的不能直接比较。
(四)标准分数常模
▪ 简单转换表:单个测验的原始分数转换成百分等级 ▪ 复杂转换表:多个测验的原始分数同时转换到一张表格上
某职业抉择量表的常模
得分 15 13 11 9 7
百分等级(%) 85 70 50 30 15
原始分数 48 47 46 45 44 43 42 41 40
某智力测验常模表(部分)
(二)分数合成的方法
1.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是一种根据直觉的经验,主观地将各种因素 加权而获得结论或预测的方法。这就好比临床医生, 把各种化验、检验所获得的资料与实际观察所得的结 果结合起来,根据经验做出诊断一样。
(二)分数合成的方法
2.加权求和法 采用加权的方法对分数进行合成的条件是:各个测验所测的 特质间有代偿作用,分数是连续资料并且能够同时获得。 ①单位加权 ②等量加权 ③差异加权
(一)发展量表
1.年龄常模
①含义: 指被试某特质(智力)发展水平的年龄。单位是年(或岁) 和12个等距的月。 ②假设: 随年龄的增长,所测量的特质有系统的改变。因此不适用于 成人。
③年龄量表的基本要素:
✓一套可以区分不同年龄组的题目;
✓一个由各个年龄的被试所组成的代表性样本(即常模团 体);
✓一个表明答对哪些题目或得多少分该归入哪个年龄的对照 表(即常模表)。
把一套测验中几个分测验的分数用图形或表表示出来。
第一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 第二节 常模的编制 第三节 常模参照测验分数的解释与应用
拒绝(-) 拒绝(-)
接受(+) 拒绝(-)
低
高
拒绝(-)
接受(+)
测验 A
两个预测源的多重分段模式
第三节 常模参照测验分数的解释与应用
1.发展常模
按照性质
常 模 的 分 类
按照规模
2.组内常模 1.总常模
2.分常模
发展常模和组内常模
1.发展常模(Development Norm) 某类个体正常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一般水平,通常可以 运用该常模将某被试的发展程度与该类群体的正常发展水 平进行比较。 如:年龄常模、年级常模、教育商数、成就商数、比率智 商等。
F
0—2 3—4 5—7 8—10 11—12 13—15 16—17 18—20 21—23 24—26
G
0—4 5—6 7—8 9—10 11—12 13—14 15—16 17—18 19
20
H
0—1 2—3 4—5 6—7 8—10 11—13 14—16 17—18 19—21 22—26
(二)分数合成的方法
3.多重回归法 基本方程式:
Y a b1 X1 b2 X 2 bn X n
使用条件: 同时采用几个预测源来预测一个效标,并且这些预测源变 量之间又具有互偿性,线性关系,同时取得连续资料。
(二)分数合成的方法
4.多重划分法
①综合分段 ②连续栅栏
(+) (+)
B
低高 接 受 测 验 拒 绝
PR 为百分等级; N 为被试总数;
i为组距;
Fb为X所在组以下各组次数之和。
(二)百分等级分数
3.百分等级分数的评价 优点:可比性,容易计算,容易理解,普遍适用,不受原始 分数的分布影响。 缺点:顺序量表,不可加,单位不相等,测验分数中间的差 异和两端的差异转换成百分等级后被扩大或缩小;无法说明 被试之间差异的数量,无法合成分数。
I
0—3
4
5—6 7—8 9—10 11—12 13—14 15—16 17—18 19—20
L
0—4 5—6 7—8 9—10 11—12 13 14—15 16—17 18—19 20
M
0—31 4—6 7—8 9—10 11—12 13—14 15—16 17—19 20—21 22—26
(五)剖析图
特点:多个,选取最合适的一个,根据测验将来使用的总体 而选定常模团体,取决于目的和使用,用性别、年龄、年级 或教育水平、职业、社会经济地位和民族等信息去定义常模 团体。
(三)确定常模团体的注意事项或条件
1.群体的构成必须明确界定 2.常模团体必须是所测群体的代表性样本 3.取样过程必须明确且有详尽的描述 4.样本的大小要适当 5.常模团体必须是近时的 6.注意一般常模与特殊常模的结合
2.年级常模
①含义: 就是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某种测验上的正常的一般表现水平。 ②表示: 年级常模的单位通常为10个月间隔,因为有两个月的假期。 ③缺点: ✓教育的内容在各个年级上是不相同。 ✓年级当量的解释比较困难。 ✓年级常模经常被误解用为标准。
(二)商数
1.智力商数:
存在的问题: ✓不能解释成人以上的组别。 ✓实龄等距,而智龄不等距(智力发展不是直线)。 ✓各年龄组的标准差不相等,相同的比率智商对于不同年龄具有 不同的意义
8岁
9岁
10 岁
11 岁
139
145
136
143
135
145
145
141
130
143
143
139
128
143
140
136
126
141
137
134
123
141
134
129
122
140
132
128
120
12 岁 137 136 132 129 125 122 121 118 117
男大学生16PF常模表(部分)
第八章 常模参照测验
第一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 第二节 常模的编制 第三节 常模参照测验分数的解释与应用
第一节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
一、常模参照测验简介 1、原始分数(raw score):将被试的反应与标准答案相 比较而获得的测验分数。 2、原始分数本身没有多大意义。为什么?参照标准
参照什么标准来解释测验分数?
标准九的分布特点
返回
标准十的分布特点
返回
几种导出分数间的相互关系
三、分数合成
(一)分数合成的意义 (二)分数合成的方法
(一)分数合成的意义
1.分数合成的种类
(1)项目的组合 (2)分测验或量表的组合 (3)测验或预测源的组合
(一)分数合成的意义
2.分数合成中的问题
(1)采用什么方法来合成分数?(目的、决策类型、代偿 性、资料性质、效率效益) (2)什么形式是最适当的分数组合?(效度问题) (3)需要多少及何种测验分数作适当的组合分数?
N
PR :百分等级; R :排名顺序的序号;
N :被试总人数
例题: 在某次测验中,参加和完成测验的被试有50人,某已 被试排名第9,成绩为80分,则该被试百分等级是多少?如 何解释这个百分等级?
(一)百分等级分数
2.计算方法 (2)分组分数资料计算
pR
100 N
•
X
Lf
i
Fb
X 为被试的原始分数; L 为X所在组的下限; f 为X所在组的次数;
1、定义
常模:就是测验所应该测量的被试群体在所测特质上的一般 水平或水平分布状态。或指一个代表性的样组在某种测验上 的表现情况,或者说,是一个与被试同类的团体在相同测验 上得分的分布状况与结构模式。
理解:常模本质上就是一个具有参照点和单位的测量量表目 的在于帮助解释测验分数,相对位置、相对评分分数、突出 被试间的差异。
4、正态化的标准分数
使用条件:所测特质或行为是正态分布,只是由于测 验本身的问题造成了测验数据非正态,不是因为样本的 特性及其对所测行为有影响的其他因素。 具体方法:①将每个原始分数转换为百分等级;②使 用正态分布表,将对应的百分等级直接看成正态分布曲 线下的面积值;③找出所对应的Z值。
原始分数转换为正态化的Z分数过程图示
3、原始分数→参照体系→导出分数,即按某种规则将原始 分数转化为导出分数的过程称作分数的转换。
(二)百分等级分数
1.概念理解: 一个原始分数的PR是指在一个群体的测验分数中,得分低 于这个分数的人数的百分比。
(二)百分等级分数
2.计算方法 (1)未分组分数资料计算
100R 50
pR 100
2、常模的一般水平或水平分布即常模资料的获取
步骤:
1.对被试进行科学抽样,即 选择常模样组;
2.科学编制和实施测验,获 取实测资料。
总体
简单随机抽样
抽样 系统抽样 分组抽样
样本
分层抽样
3、常模一般水平的数学表示:一般用平均数和标准差表示
X N
X 2 N
(二)常模团体
常模团体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 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共同特征即测验所欲测量的心理特 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