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反思
张莹
一、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设计了自己的教学,具体讲有以下几点:
1、从“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还不复还”引入本节,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及学生学习兴趣。

提出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2、"相互联系的水体"该部课标虽未做要求,但它是水循环知识的铺垫,因此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水圈构成图",找出我们平常用到的淡水类型及其占水圈的比例培养学生科学的资源观。

"读图思考"是让学生了解各种水体之间是怎样相互联系的,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河流量如何随补给水源变化而变化。

这部分知识,我采用让学生读书和看图相结合的方法去学习,然后再让学生完成读图思考,学生能很快地掌握知识。

3、课标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对此,我的理解是:本条“标准”旨在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不要求不强调水圈过程、老教材中的河流补给知识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而且“标准”对它的要求是“说明”,从程度上区别于对过程和环节的一般要求。

应该来说,这上本节教学重点、难点部分。

可是,实际的教学情况却并没有按照此分析去进行。

这是因为:考虑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强调水圈,给学生一个大的空间概念;强调水体类型,
为以后学习水资源的短缺做铺垫;河流的补给,是水循环的构成部分,更是大气对水文的影响的表现,这点在以后地理教学中用的特别多。

反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可以几句话归纳完毕,其中的一些要点,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渗透。

如,在学习地貌时,可以强调流水地貌中的侵蚀地貌和搬运作用、沉积地貌等,若在此处教学,反而不符合学情。

二、教学重点的确立要着眼于学科课程体系的整体分析和把握。

我们不能局限于一节教学内容谈教学重点,而要从整个单元、整个模块甚至整个高中地理课程来看该节的地位和作用。

一般来说,组成学科内容体系的核心思想、基本线索、主要结论是教学重点。

表现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那些最能体现学科思想、应用广泛、与前后学习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概念、规律、原理必须作为重点教学内容。

三、地理学的核心思想是协调人地关系,具体到自然地理某个要素、过程的学习,分析其本身特点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说明该要素、过程对其他要素、过程乃至整个地理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进而分析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因此,单纯研究水运动、转化过程不是地理学科的核心任务。

与物理上研究水的三态转变等不同,地理学研究水侧重于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具体到水循环就是看它在地理环境中实现了怎样的能量转换和物质运动,通过哪些环节,对各圈层产生了什么作用,人类活动与这些过程和环节存在怎样的关系、如何协调。

四、由于本节内容相对比较多,同学们课堂反馈很好,但没有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同学们思考、讨论以及练习。

望以后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