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原典细读三段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学原典细读三段论

暨南大学中文系何志军

【摘要】古代文学教学由粗放走向精细的路向之一:使读书具有一定的实践品格和可操作性。借用王运熙先生的三段论,即“找得到材料”、“读得懂材料”、“能分析批判材料”,并在可操作性基础上浸润古代文学“立乎诚”的人文品格,在专业素质培养中体现学人的人间情怀,在古代文学课堂教学中获得了一定效果。

【关键词】古代文学;原典;可操作性

古代文学教学以文学史为树干,以原典导读为枝叶,构成根深蒂固、枝繁叶茂的生命系统。《中国古代文学史》(先唐)及《<世说新语>导读》(下称《导读》)已上过多轮,其间清浊交替,沉淀了不少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自觉养成严谨求实的理性学风,又能享受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深层愉悦?我以为,首要在于使学生回到读书本身,以“原典细读”为中心,而非以“记诵教材”为归依。

如何回到读书本身?古人虽云“至法无法”,而读书入门实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王运熙先生曾说过:“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立工作能力,我用三句话来概括:能找得到材料,能读得懂材料,能分析批判材料。要找得到材料,必须学习文献学(其中目录学是主要的);要读得懂材料,必须多读文学作品和历史,具有较强的古文阅读能力;要能够分析批判材料,必须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三者缺一不可。”[1]原典者何也?乃一国学术、文化典籍之源也。对原典正反反正的阅读和对话,既淬炼心智,又升华心灵。原典细读如圆规作画,以原典为中心点,以目录、索引等读书工具和扩展文献为涵盖面,划出由浅入深、由小及大的学术境域。其目的不只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亦使学生在专业技能的训练中,培养“立乎诚”的人文品格和活泼泼的人间情怀。

搜集材料:竭泽而渔

原典细读,首先是明白原典的文献源流,选择可靠的版本。以《世说新语》为例,应了解其历代著录、抄本、刻本和注本源流,知其短长,使学生知道何以选择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以王先谦重雕纷欣阁本为底本)和徐震锷《世说新语校笺》(以涵芬楼影印嘉趣堂本为底本)。专业阅读和分析必建基于可靠的版本之上,而随意阅读则往往不择版本,须知普通版本通常错讹较多,不可不慎。

如何知道某版本较可靠?正如王运熙先生所说,应对文献学尤其是目录学、版本学有一定了解,盖因文献学乃通往文史之学殿堂的大门。这就是原典细读的扩展教学,以《世说新语》为例而不局限于《世说新语》一书,使学生举一反三。首先,教师推荐学生课下阅读张三夕主编《中国古典文献学》(第二版),并在课上讲解《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古代目录学著作与中国古代图书著录、分类之关系。其次,推荐傅璇琮主编的“中国古典文学史料研究丛书”,先唐部分就有《先秦两汉文学史料学》、《诗经学史》、《历代辞赋研究史料概述》、《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料述略》等。学生对中国古代学术的基本结构有所了解,在原典选择和资料搜集方面也就能执简驭繁了。

为充分理解原典,不能孤立地苦读本文,还需要大量的扩展阅读。因此,在搜集材料方面,要尽可能“竭泽而渔”。在课程教学中,教师结合实例来讲解、演示,重在示范搜求资料的一般步骤。在不同阶段,布置不同的专项作业,让学生课下亲手操作,课上上台演示,

再加以同学讨论和老师点评环节。例如:《导读》课程的第二次作业就是:任选《世说新语》中一人物,尽可能完备地搜集其生平资料,并推定其生卒年,对生平某一事件、某一作品作系年考辨。检索步骤大致简述如下:

(1)查《世说新语》。张忱石《世说新语》人名索引(可查正文及刘孝标注所见人物),人物列何门何条,一一可知。

(2)查纪传体正史与编年史。纪传体正史(《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可查《二十四史人名索引》,以中华书局校点本为蓝本,人物列何传、何页,一一可知。编年史(《资治通鉴》)可查(日)佐伯富《资治通鉴索引》。先唐文学编年史方面,有《秦汉文学编年史》、《中古文学系年》、《东晋文艺系年》、《南北朝文学编年史》等,此外,还可参看《中国文学编年史》前三卷、《汉晋学术编年》等。

(3)查年谱、家谱和墓志。年谱可检索《六朝作家年谱辑要》、杨殿珣《中国历代年谱总录》(增订本)及谢巍《中国历代人物年谱考录》,家谱可检索《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看此人是否有年谱或族谱、家谱。墓志可检索伊藤敏熊、中村圭尔、室山留美子《魏晋南北朝墓志人名地名索引》,此书检索对象为赵超《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及罗新、叶炜《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二书。

(4)查方志。先查《后汉书·郡国志》、《晋书·地理志》、《通志·州郡》,再查《中国地方志联合总目》、《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许多不见于正史的人物,往往在方志中有记录。由于古今地名变迁,确定人物所属地方,还经常会用到《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等工具书。

(5)查史志著录及总集、别集。《隋书·经籍志》是否著录此人及其著作?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是否收录此人作品?有无此人别集存世?

(6)查论著与论文。学术期刊论文,如今有日益完善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查询相关论文已愈加便利。还可借助已出版的部分论文索引,例如前述《六朝作家年谱辑要》就附录有《六朝作家生平研究论文要目》。

教学实践显示,学生对于动手搜寻资料环节相当积极。有的同学在检索过程中发现余嘉锡《笺疏》、徐震锷《校笺》两书所附人名索引都有错漏,应当修订;有的同学用数码相机把在图书馆检索到的相关古籍文献页面拍下来,放在PPT主题演示环节,非常直观。

必须提到一个非常现实的难题和解决方法:图书馆藏书远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可利用电子扫描图书加以解决。例如,《导读》课程原典虽仅《世说新语》一书,但涉及扩展图书多达几十部,《古代文学史》课程涉及图书更是不胜枚举,绝无可能人手一部。读原著尚如此困难,要求学生论文引用文献符合学术规范,实属不易!视乎此,则明了高校学生论文剪切复制风气盛行之一因也。建议学生:无纸本图书时,可阅读PDF、DJVU或PDG格式的电子扫描图书。此类图书由纸本原书数码照片或扫描图片转化而来,完全可当原书使用,与txt、word、html等格式图书文字错漏蜂出不同。此外,电子扫描图书可提供以往稀见难得之古籍刻本、抄本等,“国学数典”网就有日本京都大学、韩国奎章阁等海外藏汉文古籍电子扫描图书,版式、文字与原书一模一样,颇可珍惜。我认为,古籍数字化潮流的两大方向同样重要:数字化检索与保存古籍原貌。假如以后版权问题得以解决,此种方式更能充分体现“学术者,天下之公器也”的理想,功莫大焉。

毋庸置疑,随着古籍数字化的规模扩大,将来在文献检索方面必然愈加方便。但是,电子古籍文献的检索,并非会用百度、google就行,教师也应加以引导[2]。此外,文献检索的便利仅仅是搜集资料的辅助手段,无法代替最根本的原典细读。只有原典细读才能训练学生扎实的释读能力。只会电子检索而缺乏释读能力,往往是越堆垛文献,越是云山雾海、望洋兴叹,难以判断文献的源流、价值,更难以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因此,我的态度是,既鼓励学生善用各种电子检索手段,尽可能完备地搜寻文献资料,也要求学生在引用时严格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