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海原子物理学考点总结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通用二轮复习讲义:第二部分第一板块第6讲“活学巧记”应对点散面广的原子物理学Word含解析

高考物理通用二轮复习讲义:第二部分第一板块第6讲“活学巧记”应对点散面广的原子物理学Word含解析

第6讲“活学巧记”应对点散面广的原子物理学考法 学法原子物理学部分知识点较多, 需要学生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高考试卷中,对原子物理学的考查一般是一个选择题,难度不大。

考查热点主要有:①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②原子结构、氢原子能级跃迁;③原子核的衰变规律、 a 氏丫三种射线的特点及应用;④核反应方程的书写、质量亏损和核能的计算。

由于本 讲内容琐碎,考查点多,因此复习时应抓住主干知识,梳理出关键点,进行理解 性记忆。

[知能全通] ---------------- 1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E k = h v — W o2. 光电效应的两个图像(1)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变化而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依据E k = h v — W o = h v — h v 可知:当 E k = 0时,v= v ,即图线在 横轴上的截距在数值上等于金属的极限频率。

斜率k = h ----- 普朗克常量。

图线在纵轴上的截距的绝对值等于金属的逸出功: W 0= h v 。

(2) 光电流随外电压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

图中纵轴表示光电流,横轴表示阴、阳两极处所加外电压。

当U = — U '时,光电流恰好为零,此时能求出光电子的最大初 动能,即E k = eU ',此电压称为遏止电压。

当U = U o 时,光电流恰好达到饱和光电流,此时所有光电子都参与了导电,电流最大max °3. 处理光电效应问题的两条线索(1) 光强大T 光子数目多T 发射光电子数多T 光电流大。

(2) 光子频率高T 光子能量大T 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

4. 光的波粒二象性(1)大量光子易显示出波动性,而少量光子易显示出粒子性。

(2)波长长(频率低)的光波动性强,而波长短(频率高)的光粒子性强。

提能点一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基础保分类考点'.练练就能过关 一E kb 。

h 为普朗克常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种金属的 W 不变,则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 v 的增大而增大,B 项正确;又E k = eU , 则最大初动能与遏止电压成正比, C 项正确;根据上述有 eU = h v — W ,遏止电压 U 随v 增 大而增大,A 项错误;又有h — E k = W , W 相同,D 项错误。

原子物理学知识点总结

原子物理学知识点总结

原子物理学知识点总结一、理论知识基础1。

离子化合物原子的结构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质子与中子又可以有不同的结合能状态,但其最稳定的结合方式是结合成带正电荷的原子核,所以质子与中子便有不同的能量状态,而根据原子的能级知识,高能级原子会向低能级原子转变,因此在实验室中经常观察到了同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比其固态氢化物稳定。

除此之外,原子的能级状态还与其带电的状态有关。

如上述气态氢化物因为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带同种电荷,因此它们的结合能最大,所以也就更加稳定。

而根据电荷守恒,气态非金属元素的阳离子由于失去一个电子,所以其结合能比其阴离子小,因此更加稳定。

2。

共价化合物 2。

共价化合物1。

配位化合物配位化合物是含有共用电子对的分子。

其实质是在形成配位键时,电子云必须重新排布。

两种元素的原子只有各自得到两个电子才形成稳定的配位键,因此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零,它们的原子彼此形成的是共价键。

2。

配位多面体( NaFeCl3, Cl2)配位多面体指的是元素间形成配位键时,有四个原子与另一元素形成四个共价键的情况。

配位多面体是平面正方形的对角线围城的封闭区域,该区域具有平行于对角线的一组相互垂直的平面,因此每条边长为1, 3。

1。

钠原子Na的结合能比较低,与水作用放出大量的热,水的结合能比钠的低,放出的热也少,反应速度很快,这说明钠原子只能和活泼金属反应,那么钠原子能否与活泼金属钠和碱反应呢?从微观角度来看,一般认为钠原子具有8电子,和氯原子的外层电子差不多,但钠原子比氯原子小,所以钠原子的能级与氯原子相近,故钠原子也只能与活泼金属反应。

2。

锂原子Li与活泼金属反应的时候能放出大量的热,这些热是由Li原子内层2电子与2个原子核形成共价键的热运动放出的,可见锂原子内部能级比较高,所以锂原子也不容易与活泼金属反应。

2。

锂原子Li的结合能比钠原子小,所以Li能与活泼金属锂发生置换反应, 2Li+3H2O=LiCl2+2H2↑,或者2Li+Li2O2=Li2CO3+2H2↑。

原子物理学知识要点总结

原子物理学知识要点总结

一.氢原子光谱的线系
巴尔末线系:
v

1


4 B
1 22

1 n2


RH
1 22

1 n2

n 3, 4, 5,
RH 1.0967758107 m1 氢原子的Rydberg常数
(远紫外)赖曼系:
v

RH
1 12

1 n2

n 2,3, 4
(红外三个线系)
例: 3 2 P3/ 2 表示: n 3, 1, j 3/ 2 的原子态,多重度:2
Li原子能级图(考虑精细结构,不包括相对论修正)
单电子辐射跃迁选择定则
1、选择定则 单电子辐射跃迁(吸收或发射光子)只能在下列条件下发生:
l 1 j 0, 1
2、碱金属光谱的解释
主线系
2P1/2 2P3/2
l0
碱金属原子态符号: n 2s1Lj
n : 价电子的主量子数
L : 价电子的轨道角动量,用大写 S, P, D, F,G... 表
示 0,1,2,3,4...
j :电子的总角动量。
2s 1: 自旋多重度,表示原子态的多重数。对碱原子 2s 1 2
S 态虽然是单层(重)能级,仍表示为:2S
5 4 10000
3 20000
p =1
5 4
3
2 30000
d =2
5 4 3
f
=3
5 4
柏 格 曼 系
40000 2
厘米-1
锂原子能级图
H 7 56 4 3
2
锂的四个线系
主 线 系: 第二辅线系: 第一辅线系: 柏格曼系:

2020高考复习-原子物理知识点汇总

2020高考复习-原子物理知识点汇总

1高考考点:原子物理考点分析一、 历史人物及相关成就1、 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提出原子枣糕模型 ——说明原子可再分2、 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发现质子3、 查德威克:发现中子4、 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正电子5、 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可再分6、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2mc E =,2mc E ∆=∆7、 玻尔:提出玻尔原子模型,解释氢原子线状光谱8、 密立根:油滴实验——测量出电子的电荷量二、 核反应的四种类型提醒:1、核反应过程一般都是不可逆的,所以核反应方程只能用单箭头表示反应方向,不能用等号连接。

2、核反应的生成物一定要以实验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只依据两个守恒定律杜撰出生成物来写出核反应方程3、核反应遵循质量数守恒而不是质量守恒,遵循电荷数守恒三、三种射线比较2提醒:1、半衰期:表示原子衰变一半所用时间2、半衰期由原子核内部本身的因素据顶,跟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如压强、温度)或化学状态(如单质、化合物)无关3、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衰变时的统计规律,个别原子核经多长时间衰变无法预测,对个别或极少数原子核,无半衰期而言。

4、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1)工业、摊上、农业、医疗等(2)作为示踪原子四、原子结构1、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极少数α粒子甚至被反弹回来。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全部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3)原子核的尺度:原子核直径的数量级为10-15m,原子直径的数量级约为10-10m。

(4)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核内的质子数。

2、玻尔原子模型34(1)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能量不连续的状态中,具有确定能量的未定状态叫定态。

原子处于最低能级的状态叫基态,其他的状态叫激发态。

原子物理学知识点总结

原子物理学知识点总结

原子物理学知识点总结原子物理学是研究原子结构和性质的一门物理学科,它是现代物理学的分支之一。

原子理论自古希腊时代就已经存在,但直到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人们才开始对原子的结构和性质有了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介绍原子物理学的基本知识点,包括原子的结构、原子核、原子的性质以及原子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内容。

1. 原子的结构原子是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它主要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根据基本粒子理论,电子、质子和中子是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

电子是带负电荷的粒子,质子是带正电荷的粒子,中子是不带电的粒子。

在原子结构模型中,质子和中子集中在原子核中,而电子则绕核轨道运动。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电子在轨道上的运动是离散的,即只能位于某些特定的能级上。

这些能级被称为电子壳层,不同的电子壳层对应不同的能量。

2. 原子核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它们之间通过强相互作用相互吸引。

在原子核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它们通过强相互作用相互结合在一起。

原子核的直径通常在10^-15米的数量级上,而原子的直径通常在10^-10米的数量级上,原子核的大小远远小于原子的大小。

3. 原子的性质原子的性质主要包括原子的质量、原子的电荷、原子的半径、原子的稳定性等。

原子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而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

原子的电荷等于质子数减去电子数,因此原子的电荷通常为正数或负数。

原子的半径通常用原子量子半径或科学常数玻尔半径来描述。

原子的稳定性与原子核的内部结构有关,对于较轻的原子来说,稳定的原子核通常满足质子数和中子数之比在1:1附近,而对于较重的原子来说,稳定的原子核通常含有更多的中子以保持稳定。

4. 原子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原子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原子物理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原子和分子之间存在分子间力,包括范德华力、静电吸引力、静电斥力等。

范德华力是由于分子极化而产生的吸引力,静电吸引力是由于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吸引力,静电斥力则是由于同性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斥力。

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

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

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第17章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一.能量子(1)定义:普朗克认为,带电微粒辐射或者吸收能量时,只能辐射或吸收某个最小能量值的整数倍.即能量的辐射或者吸收只能是一份一份的.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ε叫做能量子.(2)能量子的大小:ε=h ν,其中ν是电磁波的频率,h 称为普朗克常量.h =6.63×10-34 J ·s. 二、光电效应 1.光电效应现象光电效应:在光的照射下金属中的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做光电子. 2.光电效应实验规律(1)每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2)光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入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 (3)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 (4)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3.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1)光子说:空间传播的光的能量是不连续的,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为ε=h ν,其中h 是普朗克常量,其值为6.63×10-34 J ·s. (2)光电效应方程:E k =h ν-W 0.其中h ν为入射光的能量,E k 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W 0是金属的逸出功. 4.遏止电压与截止频率(1)遏止电压:使光电流减小到零的反向电压U c .(2)截止频率: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最小频率叫做该种金属的截止频率(又叫极限频率).不同的金属对应着不同的极限频率.(3)逸出功:电子从金属中逸出所需做功的最小值,叫做该金属的逸出功.5.由E k -ν图象(如图)可以得到的信息 (1)极限频率:图线与ν轴交点的横坐标νc .(2)逸出功:图线与E k 轴交点的纵坐标的绝对值E =W 0. (3)普朗克常量:图线的斜率k =h . 6.用光电管研究光电效应(两条线索①通过频率分析:光子频率高→光子能量大→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②通过光的强度分析:入射光强度大→光子数目多→产生的光电子多→光电流大.三、光的波粒二象性与物质波1.光的波粒二象性(1)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证明光具有波动性. (2)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3)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2.光的散射:光在介质中与物质微粒相互作用,因而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原子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原子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原子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原子的基本状况教学内容§1.1 原子的质量和大小§1.2 原子的核式结构§1.3 同位素教学要求(1)掌握原子的静态性质;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物理意义。

(2)掌握电子的发现、α粒子散射实验等实验事实。

(3)掌握库仑散射公式和卢瑟福散射公式的推导。

(4)掌握卢瑟福公式的实验验证、原子核大小的估计和原子的核式结构。

重点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散射公式库仑散射公式原子的核式模型。

难点库仑散射公式卢瑟福散射公式推导§1.1 原子的质量和大小一、原子的质量二、原子的大小三、原子的组成一、原子的质量质量最轻的氢原子:1.673×10-27kg原子质量的数量级:10-27kg~~10-25kg1.原子质量单位和原子量原子质量单位u:规定自然界中含量最丰富的一种元素12C的质量的1/121u=1.994×10-26kg/12=1.661×10-27kg原子量A:将其他原子的质量同原子质量单位相比较,所得的数值即为原子量A。

MA=A·uA是原子质量的相对值MA是原子质量的绝对值知道了原子量,就可以求出原子质量的绝对值。

2.阿伏伽德罗定律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一摩尔任何原子的数目都是NANA=6.02214?1023/mol,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如果以A代表原子量,NA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MA 代表一个原子的质量绝对值,那么式中原子量A代表一摩尔原子的以克为单位的质量数,只要NA 知道,MA就可以算出。

测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几种方法1.电解法:在电解实验中发现:分解出的正离子的量与流过电解流的电荷成正比,NA= =AA NAM=一个离子所带的电量原子的物质需要的电量分解出mol1eF式中F 是法拉第常数。

2.分子运动论法:NA = ,PV=RT ,式中的K 可根据分布规律确定。

另外,还有其它方法,如:晶体的X 射线衍射方法,放射衰变法等。

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原 子 物 理一、卢瑟福的原子模型-—核式结构1.1897年,_________发现了电子.他还提出了原子的______________模型。

2。

物理学家________用___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叫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 绝大部分α粒子穿过金箔后________;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 极少数的α粒子甚至被____. 4。

实验的启示:绝大多数α粒子直线穿过,说明原子内部存在很大的空隙; 少数α粒子较大偏转,说明原子内部集中存在着对α粒子有斥力的正电荷;极个别α粒子反弹,说明个别粒子正对着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的物体运动时,受到该物体很大的斥力作用. 5.原子的核式结构:卢瑟福依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________,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例1: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下列四个选项中哪一项属于实验得到的正确结果:A.α粒子穿过金箔时都不改变运动方向B.极少数α粒子穿过金箔时有较大的偏转,有的甚至被反弹C.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时有较大的偏转 D 。

α粒子穿过金箔时都有较大的偏转。

例2: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如图1—1所示表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α粒子散射图景.图中实线表示α粒子的运动轨迹。

其中一个α粒子在从a 运动到b 、再运动到c 的过程中(α粒子在b 点时距原子核最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α粒子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B .α粒子的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C .α粒子的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D .电场力对α粒子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二 玻尔的原子模型 能级1.玻尔提出假说的背景——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与经典物理学的矛盾:⑴按经典物理学理论,核外电子绕核运动时,要不断地辐射电磁波,电子能量减小,其轨道半径将不断减小,最终落于原子核上,即核式结构将是不稳定的,而事实上是稳定的.⑵电子绕核运动时辐射出的电磁波的频率应等于电子绕核运动的频率,由于电子轨道半径不断减小,发射出的电磁波的频率应是连续变化的,而事实上,原子辐射的电磁波的频率只是某些特定值。

原子物理学总结甲型

原子物理学总结甲型

Rutherford原子模型
• Rutherford散射公式: • 微分散射截面的物理意义 dn sin • 核式结构模型的实验验证: d
• 计算散射粒子数的公式: • 小角散射误差的原因 • 原子核大小的估算公式:
dn
1 e z1Z dΩ d 16 4 0 E sin 4 2
Bohr氢原子模型
• • • • • • • 光谱线系的组合法则,量子化的轨道模型 1 1 R [ ], m 1, 2,3, ; n m 1, m 2, m 3, Rydberg方程: m n E R T ( n ) 光谱项: n n Bohr模型的三个基本假设: 1.定态条件(分立轨道假设); 2.频率条件; 3.角动量量子化假设
单电子原子的光谱和能级
• 碱金属原子的四个光谱线系和能级 • 光谱和能级的精细结构 • 电子所感受到的 B 1 Zepl 1 l 2 3 4 m c r 0 e 轨道运动的磁场: epl l (l 1) B • 电子轨道运动的磁矩:μl 2me • 电子的自旋:角动量, s 1/ 2 psz ms 1 2 • 自旋磁矩:μ eps s, z 2ms B B s me • Bohr磁子 e
H 2 2 H 2 n 2
由Bohr模型可得到的结果
• 适用于氢原子,类氢离子,里的伯原子
• 电子轨道: • •
4 0 2 n2 n2 rn a1 2 me e Z Z 0 h2 10 a1 0.529166 10 m 0.53A 2 mee
2 4 2 2 m e Z Z 2 e 原子能级: En 13.6( ) eV 2 验
• 3.原子运动特征的实验 • (1)Stern—Gerlach实验:证实了磁场中原子角 动量空间取向的量子性(原子束、分子束实验) • (2)顺磁共振,核磁共振实验 • (3)Zeeman效应、顺磁共振实验、核磁共振实 验:证实了原子的磁矩以及在外磁场中原子能级 的分裂 • (4)Paschen-Back效应:强磁场中,耦合不能发 生,轨道、自旋磁矩独立与外磁场作用

高中物理 第十八讲 原子物理重要知识点详解

高中物理 第十八讲 原子物理重要知识点详解

第一讲 原 子 物 理自1897年发现电子并确认电子是原子的组成粒子以后,物理学的中心问题就是探索原子内部的奥秘,经过众多科学家的努力,逐步弄清了原子结构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建立了描述分子、原子等微观系统运动规律的理论体系——量子力学。

本章简单介绍一些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基本知识。

§1.1 原子1.1.1、原子的核式结构1897年,汤姆生通过对阴极射线的分析研究发现了电子,由此认识到原子也应该具有内部结构,而不是不可分的。

1909年,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以α粒子轰击重金属箔,即α粒子的散射实验,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发生偏转,并且有极少数偏转角超过了90°,有的甚至被弹回,偏转几乎达到180°。

1911年,卢瑟福为解释上述实验结果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这个学说的内容是: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软核旋转,根据α粒子散射的实验数据可估计出原子核的大小应在10-14nm 以下。

1、1.2、氢原子的玻尔理论 1、核式结论模型的局限性通过实验建立起来的卢瑟福原子模型无疑是正确的,但它与经典论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电子与核运动会产生与轨道旋转频率相同的电磁辐射,运动不停,辐射不止,原子能量单调减少,轨道半径缩短,旋转频率加快。

由此可得两点结论:①电子最终将落入核内,这表明原子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 ②电子落入核内辐射频率连续变化的电磁波。

原子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显然与事实不符,实验所得原子光谱又为波长不连续分布的离散光谱。

如此尖锐的矛盾,揭示着原子的运动不服从经典理论所表述的规律。

为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原子光谱的离经叛道的离散性,玻尔于1913年以氢原子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他的原子理论,虽然这是一个过渡性的理论,但为建立近代量子理论迈出了意义重大的一步。

2、玻尔理论的内容:一、原子只能处于一条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做加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

原子物理学复习总结提纲

原子物理学复习总结提纲

原子物理学复习总结提纲I.引言
A.原子物理学概述
B.原子结构的发现历程
II.原子结构
A.原子的基本组成
B.原子的大小和质量
C.原子核的结构
1.质子和中子
2.原子核的稳定性和不稳定性
D.原子壳层结构
1.电子的概念和特性
2.原子层能级
3.壳层填充规则
III.原子光谱
A.光的性质和特性
B.原子光谱的产生机制
C.原子发射光谱
1.电子激发
2.原子的激发态和基态
3.能级跃迁和发射光谱
D.原子吸收光谱
1.光的吸收和衰减
2.能级跃迁和吸收光谱IV.原子核物理学
A.原子核的性质和特性
B.原子核的稳定性和放射性
1.放射性的概念和分类
2.放射性衰变的过程和特征
C.核反应和核能
1.核反应的概念和条件
2.核能及其应用
V.原子物理学的应用
A.核技术与核工程
1.核裂变与核聚变
2.核电站和核燃料循环
B.医学影像学和放射治疗
1.X射线和CT扫描
2.放射治疗的原理和应用
C.等离子体物理学
1.等离子体的概念和性质
2.等离子体的应用和研究VI.总结
A.原子物理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B.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前景
C.总结复习要点。

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

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

原子物理一、波粒二象性1、热辐射:一切物体均在向外辐射电磁波..这种辐射与温度有关..故叫热辐射..特点:1物体所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分布情况随温度的不同而不同;即同时辐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但某些波长的电磁波辐射强度较强;某些较弱;分布情况与温度有关..2温度一定时;不同物体所辐射的光谱成分不同..2、黑体:一切物体在热辐射同时;还会吸收并反射一部分外界的电磁波..若某种物体;在热辐射的同时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这种物体叫做黑体或绝对黑体..在自然界中;绝对黑体实际是并不存在的;但有些物体可近似看成黑体;例如;空腔壁上的小孔..注意;黑体并不一定是黑色的..热辐射特点吸收反射特点一般物体辐射电磁波的情况与温度;材料种类及表面状况有关既吸收;又反射;其能力与材料的种类及入射光波长等因素有关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温度有关完全吸收各种入射电磁波;不反射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1温度一定时;黑体辐射的强度;随波长分布有一个极大值..2温度升高时;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均增加..3温度升高时;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4、能量子:上述图像在用经典物理学解释时与该图像存在严重的不符维恩、瑞利的解释..普朗克认为能量的辐射或者吸收只能是一份一份的.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ε叫做能量子.νεh=)1063.6(34叫普朗克常量sJh⋅⨯=-..由量子理论得出的结果与黑体的辐射强度图像吻合的非常完美;这印证了该理论的正确性..5光电效应:在光的照射下;金属中的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现象..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光电子..光电效应由赫兹首先发现..爱因斯坦指出:① 光的能量是不连续的;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能量子叫做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为ε=h ν;其中h=6.63×10-34J ·s 叫普朗克常量;ν是光的频率;② 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上时;一个光子会被一个电子吸收;吸收的过程是瞬间的不超过10-9s ..电子在吸收光子之后;其能量变大并向金属外逃逸;从而产生光电效应现象;③ 一个电子只能吸收一个光子;不会有一个电子连续吸收多个光子的情况;该过程需要克服金属内部原子束缚做功逸出功W 0;其大小与金属材料有关;然后才有可能从金属表面飞出..因此在只有当一个光子能量较大时;电子才会将其吸收并从金属内部飞出;否则电子无法克服原子束缚从金属中逸出..由能量守恒可得光电效应方程: 0W h E k -=ν④ 决定能否发生光电现象的决定因素是极限频率而不是光的强度..光的强度只会影响从金属中逸出的电子数目..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最小频率叫做该种金属的截止频率极限频率.截止频率的大小与金属种类有关..光的强度:单位时间内垂直照射到金属表面单位面积上入射光中光子总数目..若ν≥c ν;无论光照强度如何也会有光电效应现象产生若ν<c ν;则无论怎样增加光照强度;也不会有光电效应产生知识拓展之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在光照条件不变时;若正向电压升高;则电路中的光电流会随之变大;当正向电压调到某值后电路中的电流不再增加;该电流叫饱和电流..饱和电流大小反映了入射光的强度光子数目..在光照条件不变时;若反向电压升高;则电路中的光电流会随之变小;当反向电压达到某值后;电路中的电流变为零;这个电压叫遏止电压..遏止电压只与入射光频率有关..e W e hU c 0-=ν0(W h E k -=ν由)得出和00W h eU E eU c k c -=-=-ν6. 康普顿效应:由于光在介质中与物质微粒相互作用;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散射..在光的散射中;除了有与入射光波长相同的成分外;还有波长更长的光成分;这种现象叫康普顿效应..康普顿借助于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从光子与电子碰撞的角度对此实验现象进行了圆满地解释:他认为这种现象是由光量子和电子的相互碰撞引起的..光量子不仅具有能量;而且具有某些类似力学意义的动量;在碰撞过程中;光子把一部分能量传递给电子;减少了它的能量;由能量子公式νεh =可知光的频率减小..再由λν=c 知波长变长.. 总结: 1由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知光子具有粒子性.. 能量νεh =;动量λh p = 由2mc E =得λλννh h c E mc ===2光子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叫光的波粒二象性..大量光子易显示出波动性概率波;少量光子易显示出粒子性..波粒二象性中所说的波是一种概率波;对大量光子才有意义..波粒二象性中所说的粒子;是指其不连续性;是一份能量..● 个别光子的作用效果往往表现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作用效果往往表现为波动性.. ● ν高的光子容易表现出粒子性;ν低的光子容易表现出波动性..● 光在传播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波动性;在与物质发生作用时往往表现为粒子性.. ● 由光子的能量νεh =;光子的动量λh p =也可以看出;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并不矛盾:表示粒子性的粒子能量和动量的计算式中都含有表示波的特征的物理量——频率ν和波长λ..由以上两式和波速公式λν=c 还可以得出:pc =ε..7. 德布罗意提出: 任何运动着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这种波叫德布罗意波;又叫物质波..物质波对应的两个量:hεν= p h =λ 特点是波长短;不易观察..注: 1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波动性; 2德布罗意波是一种概率波;3该假说是光子的波粒二象性在一切物质上的推广..8. 不确定性关系: π4h p x =∆⋅∆ 此式反映微观粒子的坐标和动量不能同时测准..二、原子结构1、普吕克尔发现阴极射线..汤姆孙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阴极射线是一些带负电粒子..称为电子..这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有复杂结构..他通过电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测出比荷..汤姆孙还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又叫汤姆孙模型错误..后来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电子的电荷量e ..所有带电体的带电量均是e 的整数倍..即电荷是量子化的..2、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⑴用α粒子轰击金箔现象: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只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这说明原子的正电荷和质量一定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注:实验需在真空中进行⑵卢瑟福由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即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由α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数据还可以估算出原子核大小的数量级是10-15m..3、氢原子光谱: 实验表明:1不同元素的原子产生的明线光谱是不同的..某种物质的原子可由其明线光谱加以鉴别;因此称某种元素原子的明线光谱的谱线为这种元素原子的特征谱线.. 2各种原子的吸收光谱中的每一条暗线都跟该原子的明线光谱中的一条明线相对应..即某种原子发出的光与吸收的光的频率是特定的;因此吸收光谱中的暗线也是该元素原子的特征谱线..3明线光谱和吸收光谱均可用于鉴别和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这叫光谱分析..其优点是灵敏度高..4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域的谱线满足经验公式:叫里德伯常量其中1-722m 1010.1R ...5,4,3),121(1⨯==-=n nR λ玻尔原子模型:氢原子的明线光谱用经典物理无法得到解释;按经典理论;原子应是一个不稳定系统;因为按经典理论;绕核运转的电子不断向外辐射能量;电子将逐渐接近原子核;最后落入原子核内部;原子消失;而实际上原子是一个很稳定的系统.. 于是玻尔提出:①电子轨道的量子化: ...3,2,1,12==n r n r n ;r 1=0.53×10-10m.即原子中电子在库仑引力的作用下;绕原子核作圆周运动;电子运行轨道的半径不是任意的..电子在这些轨道的运行是稳定的;不产生电磁辐射..②能量量子化:...),3,2,1(21==n nE E n 注:基态能量E 1=-13.6eV ..当电子在不同的轨道运行时;原子处于不同的状态中;具有不同的能量;这些量子化的能量值叫能级;原子中这些具有确定能量的稳定状态叫定态;能量最低的状态叫基态最稳定的状态;其他状态叫激发态..量子力学体系状态发生跳跃式变化的过程叫跃迁..③电子从某一轨道跃迁到另一轨道上时;原子也便从某一能级跃迁到另一能级;同时这个原子便吸收或放出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等于两能级的能量差;n m E E h -=ν..光谱发射光谱连续光谱连在一起的光带;由连续分布的一切波长的光一切单色光组成..炽热的固体、液体;高压气体光谱为连续谱..不能用于光谱分析..明线光谱 分立的亮线;是由游离状态的原子发射的;也叫原子光谱..稀薄气体光谱或金属蒸气发射光谱均为明线状谱..吸收光谱连续谱中出现的暗线..是由高温物体发出的白光通过温度较低的物质时;某些波长的光被该物质吸收后产生的..如太阳光谱就是太阳内部发出的强光经温度较低的太阳大气层时产生的吸收光谱连续谱的背景下出现一些不连续的暗线..12345-13.6-3.4-0.85-0.54-1.51∞n E /e V 0注: 1 原子能量包括原子核与电子具有的电势能和电子运动的动能.. 2 n=1对应于基态;n →∞对应于原子的电离..3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时要吸收能量;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要以光子的形式放出能量..需要注意的是使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的粒子可以是光子;也可以是实体粒子例如电子..若是光子;则务必要满足光子的能量等于两能级差;若是实体粒子;则只要满足该粒子的能量大于等于两能级差即可..另外使原子电离的光子或实体粒子的能量只要大于或等于该能级差即可..4对于一个原子和一群原子而言;一个处于量子数为n 的氢原子最多可以辐射出n-1条光谱线..一群处于量子数为n 的氢原子可能辐射出的光谱条数为2)1(2-=n n C n .. 5 玻尔理论的成功与局限性..成功:引进了量子理论不连续性成功解释氢光谱的规律..是对卢瑟福原子模型的进一步完善..局限:保留了过多的经典物理理论;在解释其他原子的光谱上都遇到很大的困难.. 另外;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1对巴耳末公式的解释;经过推导证明氢原子光谱的巴耳末系是电子从n=3;4;5等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辐射出来的..2对稀薄气体导电时辉光现象的解释;通常情况下原子处于基态;气体导电管中的原子受到高速运动的电子撞击;有可能跃迁到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会自发的向低能级跃迁;最终回到基态;放出光子;形成辉光现象..3对特征谱线的解释;由于原子的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的光子能量也是分立的;故原子的发射光谱只有一些分立的亮线..原子核1、天然放射现象: 放射性元素自发的发出射线的现象..由贝克勒尔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也有复杂结构..物质发射射线的性质叫放射性..注: 1原子序数≥83的元素都有放射性..原子序数<83的某些元素也有放射性.. 2放射性物质所发出的射线有三种: 种 类 粒子本质 质量u 速度 电离性 贯穿性α射线高速氦核 He 42 4 0.1c 最强 最弱;一张厚纸能挡住 β射线高速电子流 e1- 1840199%c 较强 较强;穿几毫米铝板 γ射线高频电磁波光子不带电0 c最弱最强;穿几厘米铅板2、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后变成新原子核的过程叫原子核的衰变.. 衰变包括α衰变和β衰变..α衰变是指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一个整体从原子核中射出的过程..He Th 422349082392U +→;核内He n 2H 2421011→+β衰变是指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后;该电子被射出核外的过程..e Pa Th 012349123490-+→;核内e H n 011110-+→+β衰变:e Si P 0130143015+→核内e n H 011011+→γ射线是原子核经α或β衰变后产生了处于激发态的新核;这些新核原子核的能量也不连续在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子..即γ射线是伴随着α、β衰变产生的.. 3、半衰期: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注: 1半衰期只由核内部因素决定;与它所处的物理状态压强;温度等或化学状态单质;化合物无关.. 2T tm m )21(0=;T tN N )21(0=..3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衰变的统计规律..对少数原子核无意义..4在处理衰变题目列衰变方程式时要注意电荷守恒;质量数守恒..在处理衰变次数时;一般先由质量数的改变确定α衰变的次数;因为β衰变次数的多少对质量数没有影响;然后根据衰变规律确定β衰变次数..4、探测射线的方法: 威尔逊云室、气泡室、盖革-米勒计数器5、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生成新原子核的过程叫核反应..实质是粒子打入原子核内部使核发生转化;而不是原子核被撞开注:所有核反应的反应前后都遵守: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注意:质量并不守恒..H O He N 1171842417+→+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也是人类第一次实现原子核的人式转变n C Be He 102169442+→+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应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具有放射性性质的同位素.. n P Al He 103015271342+→+ e Si P 0130143015+→小居里夫妇发现人工合成的放射性同位素.注:经过α粒子轰击后的铝片中含有放射性磷..天然放射性同位素不过只有40多种;而人工制造的放射性同位素已达到1000多种;每种元素都有了自己的放射性同位素..人工制造的放射性同位素具有很多优点:品种多、半衰期短、废料容易处理、可制成各种形状、强度容易控制..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⑴利用射线:α射线电离性强;用于使空气电离;消除有害静电..γ射线贯穿性强;可用于金属探伤;γ射线高能量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射线可使DNA 发生突变;可用于生物工程;基因工程..⑵作为示踪原子..⑶进行考古研究..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碳14;判定出土木质文物的产生年代.. 6、核力1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2核力:组成原子核的相邻核子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力..属于强相互作用;为短程力;作用范围为1.5×10-15m 内;在它的作用范围内核力比库仑力大的多..若核子间距在m 15108.0-⨯到m 15105.1-⨯内体现为引力;小于0.8×10-15m 体现为斥力..核力与核子是否带电无关;质子与质子间、质子与中子间、中子与中子间都可以有核力作用..每个核子只跟邻近的核子发生核力作用的性质称为核力的饱和性..3弱相互作用 是引起β衰变的原因;力程更短为10-18m..7、结合能: 克服核力束缚;使原子核分解为单个核子时所需要的能量;或若干个核子在核力作用下结合成原子核时释放的能量..例如;一个氘核被拆成一个中子和一个质子时;需要一个等于或大于2.2MeV 能量的γ光子照射..相反;当一个中子和一个质子结合成一个氘核时;会释放出同样的能量;这个能量以γ光子的形式辐射出去..比结合能: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也叫平均结合能..它反映了原子核的稳定程度.. 比结合能越大;核越稳定..中等大小的原子核比结合能最大;核子的平均质量最小;最稳定.. 8、质量亏损:原子核质量小于组成它的核子质量之和的现象.. 9、爱因斯坦质能方程:2mc E =注: 1该方程告诉我们物体具有的能量和它的质量之间存在的简单正比关系;物体的能量 增大了;其质量也增大;能量减少了;其质量也减少..2该式反映的是质量亏损和释放出核能这两种现象之间的联系..并不表示质量和能量之间的转变关系..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辐射出的γ光子静质量虽然为零;但他有动质量;而且这个动质量刚好等于亏损质量;所以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仍然成立..3 核子在结合成原子核过程中出现质量亏损;所以要释放能量;也即结合能由上式可得结合能和质量亏损之间的关系式:ΔΕ=Δmc ²4 应用质能方程解题的流程图 错误!→错误!→错误!1根据ΔE =Δmc 2计算能量:计算时Δm 的单位是“kg ”;c 的单位是“m/s ”;ΔE 的单位是“J ”..2根据ΔE =Δm ×931.5 MeV 计算能量..因1原子质量单位u 相当于931.5 MeV 的能量;所以计算时Δm 的单位是“u ”;ΔE 的单位是“MeV ”5 比结合能曲线: 不同原子核的比结合能随质量数变化的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中等质量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最大;轻核和重核的比结合能都比中等质量的原子核要小..说明中等核子数的原子核比较稳定..启发: 当比结合能较小的原子核转化为比结合能较大的原子核时就可能重新释放核能..利用核能的两个途径:由于中等大小的原子核比结合能最大;因此可将重核裂变或轻核聚变..10、核裂变: 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时;释放出核能的反应称为原子核的裂变..德国物理学家哈恩与斯特拉斯曼利用中子轰击铀核时发现了铀核裂变..向核能的利用迈出了第一步..铀核的裂变只能发生在人为的核反应中;自然界中不会自发的产生裂变;而是发生衰变..n 3Kr Ba n U 108936414561023592++→+n 3Kr Ba n U 109236141561023592++→+n 10n U 100983361541023592++→+Sr Xe当一个中子引起一个铀核裂变后;裂变中放出的中子再引起其他铀核的裂变;且能不断地继续下去;这种反应叫核裂变的链式反应..原子核的体积非常小;原子内部空隙很大;如果铀块不够大;中子在铀块中通过时就有可能碰不到铀核而跑到铀块外部;链式反应不能继续;只有铀块足够大时;裂变产生的中子才有足够的概率打中某个铀核;使链式反应进行下去..通常把核裂变物质能够发生链式反应的最小体积叫做它的临界体积..链式反应的条件: 1发生裂变物质的体积大于等于临界体积.. 2有足够浓度的铀235..3有足够数目的慢中子目的是为了让铀235吸收..重核裂变的特点: 1释放能量大..一块铅笔大小的核燃料所产生的能量与10吨标准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相当 2裂变产物多样性.. 3裂变产物有放射性.. 4能产生多个中子.. 重核裂变的主要应用:原子弹 核电站 核反应堆主要构造:①核燃料..用浓缩铀能吸收慢中子的铀235..②慢化剂..用石墨、重水、轻水使裂变中产生的中子减速;以便被铀235吸收..③控制棒..用镉做成镉吸收中子的能力很强..④导热剂..用水或液态钠把反应堆内的热量传输出去用于发电;同时使反应堆冷却..⑤水泥防护层..用来屏蔽裂变产物放出的各种射线..11、核聚变: 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原子核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n He H H 10423121+→+核聚变发生的条件: 需使两核距离达到10-15m;即需使核具有很大的初动能..方法:加热到高温需要几百万度高温.. 故核聚变又叫热核反应.. 轻核聚变热核反应主要应用:氢弹;太阳能量来源轻核聚变与重核裂变比较;其优点:①产能效率高;核聚变比核裂变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大约要大3-4倍②核燃料储量丰富;③安全清洁;放射性污染小..但不如裂变容易控制..注: 1人工转变核反应和衰变的比较:不同点是人工转变核反应的是其他粒子与原子核相撞的结果;需要一定装置和条件才行..而衰变是原子核的自发变化;不受物理、化学条件影响..相同点是电荷守恒;质量数守恒..在无光子辐射的情况下;核反应释放的核能为新核的动能;可根据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求解..12、 粒子物理学到19世纪末;人们认识到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20世纪30年代以来;人们认识了正电子、μ子、K 介子、π介子等粒子..后来又发现了各种粒子的反粒子质量相同而电荷及其它一些物理量相反..现在已经发现的粒子达400多种;形成了粒子物理学..按照粒子物理理论;可以将粒子分成三大类:媒介子、轻子和强子;其中强子是由更基本的粒子——夸克组成..从目前的观点看;媒介子、轻子和夸克是没有内部结构的“点状”粒子.. 用粒子物理学可以较好地解释宇宙的演化..总结:原子物理各种重要的反应式汇总。

(完整版)原子核物理知识点归纳详解

(完整版)原子核物理知识点归纳详解

原子核物理重点知识点第一章 原子核的基本性质1、对核素、同位素、同位素丰度、同量异位素、同质异能素、镜像核等概念的理解。

(P2)核素:核内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中子数以及特定能态的一种原子核或原子。

(P2)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质量数的核素所对应的原子。

(P2)同位素丰度:某元素中各同位素天然含量的原子数百分比。

(P83)同质异能素:原子核的激发态寿命相当短暂,但一些激发态寿命较长,一般把寿命长于0.1s 激发态的核素称为同质异能素。

(P75)镜像核:质量数、核自旋、宇称均相等,而质子数和中子数互为相反的两个核。

2、影响原子核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P3~5)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之间的比例;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奇偶性。

3、关于原子核半径的计算及单核子体积。

(P6)R =r 0A 1/3 fm r 0=1.20 fm 电荷半径:R =(1.20±0.30)A 1/3 fm 核力半径:R =(1.40±0.10)A 1/3 fm 通常 核力半径>电荷半径单核子体积:A r R V 3033434ππ==4、核力的特点。

(P14)1.核力是短程强相互作用力;2.核力与核子电荷数无关;3.核力具有饱和性;4.核力在极短程内具有排斥芯;5.核力还与自旋有关。

5、关于原子核结合能、比结合能物理意义的理解。

(P8)结合能:),()1,0()()1,1(),(),(2A Z Z Z A Z c A Z m A ZB ∆-∆-+∆=∆= 表明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会释放的能量。

比结合能(平均结合能):A A Z B A Z /),(),(=ε原子核拆散成自由核子时外界对每个核子所做的最小平均功,或者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平均每一个核子所释放的能量。

6、关于库仑势垒的理解和计算。

(P17)1.r>R ,核力为0,仅库仑斥力,入射粒子对于靶核势能V (r ),r →∞,V (r ) →0,粒子靠近靶核,r →R ,V (r )上升,靠近靶核边缘V (r )max ,势能曲线呈双曲线形,在靶核外围隆起,称为库仑势垒。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选修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选修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选修3-5)原子、原子核这一章虽然不是重点,但是高考选择题也会涉及到,其实只要记住模型和方程式,就不会在做题上出错,下面的一些总结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一波粒二象性1光电效应的研究思路(1)两条线索:h为普朗克常数 h=×J·Sν为光子频率2.三个关系(1)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可以利用光电管实验的方法测得,即E k=eU c,其中U c是遏止电压。

(3)光电效应方程中的W0为逸出功,它与极限频率νc的关系是W0=hνc。

3波粒二象性波动性和粒子性的对立与统一(1)大量光子易显示出波动性,而少量光子易显示出粒子性。

(2)波长长(频率低)的光波动性强,而波长短(频率高)的光粒子性强。

(3)光子说并未否定波动说,E=hν=hcλ中,ν(频率)和λ就是波的概念。

光速C=λν(4)波和粒子在宏观世界是不能统一的,而在微观世界却是统一的。

3.物质波(1)定义:任何运动着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这种波叫做物质波,也叫德布罗意波。

(2)物质波的波长:λ=h p =hmv ,h 是普朗克常量。

二 原子结构与原子核 (1)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玻尔把量子说引入到核式结构模型之中,建立了以下三个假说为主要内容的玻尔理论.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是从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开始的,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是认识原子核结构的突破点.裂变和聚变是获取核能的两个重要途径.裂变和聚变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符合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整个知识体系,可归结为:两模型(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波尔原子模型);六子(电子、质子、中子、正电子、 粒子、 光子);四变(衰变、人工转变、裂变、聚变);两方程(核反应方程、质能方程)。

4条守恒定律(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贯串全章。

1.(1)电子的发现: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物理学考点总结第一章 原子的基本状况(总结)一、 原子的大小和质量1、 原子的大小各种原子有不同的半径,其数量级均为10-10m.2、 原子的质量在化学和物理学上原子的质量通常用它们的相对质量来表示,质量单位为12C 的质量的1/12。

二、 原子的组成1、E. Rutherford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处于原子的中心位置,其半径在10-15m 到10-14m 之间,原子核带正电荷,其数值为原子序数乘单位电荷数值;电子分布在原子核外,分布半径为10-10m 。

2、E. Rutherford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验证1)、库仑散射公式(1)式中:M 为α粒子的质量,v 为α粒子的速度,Z 为原子核的电荷数,θ为散射角,b 为碰撞参数。

公式(1)无法直接和实验进行比较。

2)、E. Rutherford 散射公式2sin )()41(422220θπεσΩ=d Mv Ze d (2)式中:d σ称为微分散射截面,其物理意义是α粒子散射到θ-θ+d θ之间立体角为d Ω内每个原子的有效散射截面。

公式的实用范围θ=450-1500.3、 原子核的大小估计利用E. Rutherrford 散射理论可以估计出原子核的大小,即α粒子距原子核的最近距离:))2s i n (11(241220θπε+=Mv Ze r m 由于E. Rutherford 散射公式在θ=1500时仍有效,所以取θ=1500。

第二章、原子的能级和辐射(玻尔氢原子理论)一、 玻尔理论1、玻尔理论的基础1)、氢原子光谱的经验规律氢原子光谱的波数的一般规律:)11(~22nm R v H -= (1) 式中:m=1,2,3,…;对每一个m,n=m+1,m+2,m+3,….4354)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2、玻尔理论电子绕原子核运动体系的总能量:r Ze E 24120πε-= (2) 考虑到光谱的一般规律,(1)式两边同乘hc 则有:)()11(~2222m hcR n hcR n m hcR h v hc H H H ---=-==ν (3) 如果原子辐射前的能量E 2,辐射后的能量为E 1(E 1<E 2),辐射放出的能量为:12E E h -=ν (4)比较(3),(4)式,原子的能量取负数,则有:2nhcR E H -= (5) 考虑到原子的结构,玻尔提出下列假定:假定1:原子中能够实现的电子轨道必须符合下列条件6.131-=E eV由氢原子波数公式,可以得出氢原子的里德伯常数:ch me R H 32042)4(2πεπ= 考虑到原子核的质量不是无限大的,原子核也是运动的,则里德伯常数变为:M m R Mm c h me R A +=+=∞1111)4(232042πεπ 10973731=∞R m -13、玻尔理论的验证1)氢原子的第一玻尔半径的理论值为a 1=0.529×10-10m ,这与原子的大小的数量级是一致的。

2)氢原子的电离电势为13.6eV , 这一结果和实验一致。

3) 里德伯常数的理论值与实验值一致。

4)J.Frank, G .Hertz 实验证实原子能级的存在5)史特恩-盖拉赫实验证明原子的角动量是量子化的4、玻尔理论的改进-索末菲椭圆轨道理论1)量子化条件:h n d p φφφ=⎰ n φ=1,2,3,…,nh n dr p rr =⎰ n r =n-1,n-2,…,0 r m p h n mr p r ===πφφφ222)轨道的大小与能量Z a n Z me h n n a r 122220244)(=+=ππεφ Z a nn Zme h n n n b r 1222044)(φφφππε=+= nn n n n a b r φφφ=+= φn n n r +=2220242)4(2hn Z me E n πεπ-= 5、玻尔的量子理论与经典理论的对应关系1)能量对应关系按经典电磁理论,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不断辐射能量,体系能量不断减小。

能量是连续变化的。

按照玻尔量子理论,体系能量的变化为:222222,))(()11(nm m n m n RhcZ n m RhcZ E m n +-=-=∆ 当n 很大,n m n n <<-=∆时,32222,2)11(n n RhcZ n m RhcZ E m n ∆=-=∆} 当1,=∆∞→n n ,0→∆E ,能量可以说是连续变化的,量子化的特性消失。

2)辐射频率对应关系经典辐射频率:322n RcZ f = 量子辐射频率:222))((nm n m n m RcZ +-=ν 当n 很大,n m n n <<-=∆时,322n n RcZ ∆=ν ,...3,2,1==∆τn τν⋅=f 当n 很大,n m n n <<-=∆时,量子频率等于发射体圆周运动的频率及其高次谐频,量子理论与经典理论一致。

当n 不大时,量子频率与经典频率不符合,但有一一对应关系。

3)对应原理的一般描述对于一个具有一维自由度量子体系,其作用量为⎰==nh pdq J如果体系的状态发生改变,则体系的能量、作用量也发生改变。

所以:JE J E n ∆∆⋅=∆∆⋅∆=τν 对于一维简谐振子,振子振动一周的作用量为dx U E m pdx J ⎰⎰-==)(2T dt dE dJ ⎰== 所以振子振动的频率:dJdE T f ==11 对于复杂的振动,其振动的频率:dJ dE f f ⋅=⋅=ττ1 辐射体的量子频率与经典辐射频率均为体系的能量的增加量与作用量的比值的整数倍,二者有对应关系,但不相同。

如果n 很大,则作用量很大,能量也很大;如果τ=∆n 不大,则辐射体系的量子频率过渡到经典频率。

一个微观体系的作用量总等于h 的倍数,h 是作用量的最小单元;如果体系的作用量不大,是可以同h比较的大小,那么量子特性就显著的表现出来;如果体系的作用量很大,比h大的多,以致h可以看作接近于0的一个数值,那么有关的物理量表现出连续性,量子特性过渡到经典特性。

6、玻尔理论的地位玻尔理论第一次把光谱的事实纳入一个理论体系中,在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个动态的原子结构轮廓。

玻尔理论启发了原子物理向前发展的途径,推动了新的实验和理论工作。

第三章 量子力学初步一、 物质的二象性1、 德布罗意假说实物粒子也同光一样,在某些情况下具有波动性,在另一些情况下又具有粒子性。

描述粒子属性的能量和动量和描述波动属性的波长和频率具有如下关系:hk hp h E ===λν2、 德布罗意假说的实验验证C.J.Davisson, L.S.Germer 利用电子在晶体上的散射实验验证了电子的波动性。

二、 测不准原理测不准关系由海森伯推出,具体如下:⎪⎪⎪⎩⎪⎪⎪⎨⎧≥∆∆≥∆∆≥∆∆≥∆∆≥∆∆22222h t E h p h z p h y p h x p z y x φφ测不准原理是物质的客观规律,不是测量技术和主观能力的问题。

三、 波函数及其物理意义微观粒子的状态用波函数),(t r ψ来描写,波函数的绝对值的平方ψψ=ψ*2|),(|t r 表示粒子的几率分布,代表在时刻t 在空间r 处单位体积内发现一个粒子的几率。

自由粒子的波函数为:)(20),(Et r p h i e t r -⋅ψ=ψ π四、 薛定谔方程1、 定态薛定谔方程)()()()(222r Eu r u r V r u mh =+∇- 2、 一般薛定谔方程tt r ih t r t r V t r m h ∂ψ∂=ψ+ψ∇-),(),(),(),(222如果体系的相互作用势不显函时间,利用分离变量法可以由一般形式的薛定谔方程导出定态薛定谔方程。

量子力学中可以严格求解的薛定谔方程是定态薛定谔方程。

第四章 碱金属原子和电子的自旋一、 碱金属原子的光谱 1、光谱的组成碱金属原子光谱一般观测到的四个线系为:主线系、第一辅线系(漫线系)、第二辅线系(锐线系)、柏格曼系(基线系)。

对于锂原子,其光谱的波数可以表达为: 主线系: 22)()2(p s n n RR ∆--∆-=ν n=2,3,… 第二辅线系(锐线系): 22)()2(s p n n RR ∆--∆-=ν n=3,4,…第一辅线系(漫线系): 22)()2(d p n n RR ∆--∆-=ν n=3,4,… 柏格曼系(基线系): 22)()3(f d n n RR ∆--∆-=ν n=4,5,…2、碱金属原子的光谱项 22*)(∆-==n Rn R T 公式与氢原子的光谱项比较,有效量子数不是整数,而是主量子数n 减去一个数值Δ,Δ称为量子改正数。

产生原因是由于轨道的极化和轨道贯穿效应。

3、 碱金属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主线系、第二辅线系的每一条谱线由两条线组成 第一辅线系、柏格曼系的每一条谱线由三条线组成 4、 碱金属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的理论解释碱金属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来源于原子核外电子的自旋运动和轨道运动的相互作用。

由于自旋运动和轨道运动的相互作用,原子的能级发生了分裂。

电子的自旋角动量s p,其大小为: 23)1(=+=s s p s 电子的轨道角动量l p,其大小为: )1(+=l l p l电子的总角动量为l s j p p p+=,其大小为: )1(+=j j p j 由于s=1/2, 所以:21±=l j 。

对于s 电子,由于l =0, 所以j=1/2, 总角动量取一个值,能量取一个值;对于p, d, f, g 等电子,21±=l j ,总角动量有二个值,能量取二个值,能级发生分裂,原来能级一分为二。

附加能量为:2)1()1()1()1)(21(24*2+-+-+++=∆s s l l j j l l l n Z Rhc E ls α二、单电子辐射跃迁选择定则1,01±=∆±=∆j l三、氢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 1、氢原子的总能量)43211()()(34222n j n s Z Rhc n Z Rhc E -+----=ασ 21±=l j 2、氢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的实验观测对于巴尔末线系的第一、第二条线实验上均进行了观测,证实了他们具有复杂的精细结构。

第五章 多电子原子一、 多电子原子的能级与光谱结构对于多电子原子,它们具有复杂的能级与光谱结构。

对于外层具有两个电子的原子,其能级分为两套能级,一套为单一能级,一套为三重能级;它们的光谱相应地分为两套,单一能级之间的跃迁形成单线光谱结构,三重能级之间的跃迁形成复杂的光谱结构。

二、 角动量耦合理论 1、 两个电子的角动量耦合电子1:自旋角动量1s p,其大小为: 23)1(111=+=s s p s 轨道角动量1l p,其大小为: )1(111+=l l p l总角动量为111l s j p p p+=,其大小为: )1(111+=j j p j , 2111±=l j电子2:自旋角动量2s p,其大小为: 23)1(222=+=s s p s 轨道角动量2l p,其大小为: )1(222+=l l p l总角动量为222l s j p p p+=,其大小为: )1(222+=j j p j ,2122±=l jLS 耦合:两个电子的总自旋角动量21s s S p p p+=,其大小为: )1(+=S S p SS=0,1两个电子的总轨道角动量21l l L p p p+=,其大小为: )1(+=L L p L||,...1,212121l l l l l l L --++= 两个电子的总角动量S L J p p p+=,其大小为: )1(+=J J p J ||,...1,S L S L S L J --++=Jj 耦合:两个电子的总角动量21j j J p p p+=,其大小为: )1(+=J J p J||,...1,212121j j j j j j J --++=两个电子不论通过LS 耦合还是jj 耦合,生成的状态数目相同,总角动量的数值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