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岔湖特大桥32+32.7×4+32m连续梁施工专项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案
武冈城际铁路三岔湖特大桥双线渡线连续梁
施工技术方案
1.工程概况
1.1设计概况
武冈城际铁路三岔湖特大桥位于黄冈市黄州区禹王镇,其中武汉台~6号墩设32+4×32.7+32m双线渡线连续梁。
线路为双线、直线、平坡、有碴轨道,设计线间距4.6m,设计时速200KM/H及以上,使用年限100年。
桥基础为直径1.0钻孔桩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墩台高5.85~9.35,桥台为U型空心桥台,墩柱结构形式为圆端型实体墩,梁全长196m,截面类型为单箱单室等高度简支箱梁,桥梁宽12.2m。
顶面采用6面坡,箱中心处高3.09m,顶板厚度在箱中心处为43cm,腹板厚度50~80cm,底板厚度30cm,于支承处、箱梁顶、底、腹板局部加厚。
全桥共设7道横隔梁,边隔梁厚1.2m,中隔梁厚2.0m,底板厚度30~90cm。
箱梁均采用纵向预应力体系及横隔梁横向预应力体系。
1.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气象
该工程0#台~1#墩跨约112省道,地质为路面结构层、人工填筑土、粉质黏土(硬塑、σ=180KPa),1#~2#墩间地质为粉质黏土(硬塑、σ=180KPa),2#~6#墩间位于鱼塘内,水深均约1.5m,地质自上而下为淤泥(厚约1.5m)、粉质黏土(硬塑、σ=180KPa、厚约4m)、粉质黏土(可塑、σ=150KPa、厚约12m)、钙质砂岩(强风化、σ=350KPa)。
该工程地处中低纬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冬冷夏热,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16.80C,多年平均降雨量1204.66mm,无霜期237-271天。
降雨主要集中在6-8月。
1.3现场施工条件
该现浇梁位于112省道旁,交通便利,拌合站设于桥址附近约200m处112省道旁,钢筋加工场设于该桥7#~8#墩间,内模加工
武汉至黄冈城际铁路联合体项目部二分部 1
方案
场地设置在0#~6#墩侧,充分利用原下部结构施工所填筑平台、便道及原沿桥向架设的电力线路,施工场地按标准化建设,施工场地宽敞、交通便利。
2.施工组织安排
2.1.工期目标
开工日期:2011年8月10日
完工日期:2011年12月10日
2.2.安全质量、文明施工目标
安全目标:杜绝责任安全特别重大、重大和较大事故,消灭责任生产安全一般事故;杜绝因工程建设引起的责任特别重大、重大和较大铁路交通事故;消灭责任C类及以上一般铁路交通事故。
质量目标:一次验收合格率100%,消灭质量通病,杜绝质量事故,工程质量满足客运专线相关规范、质量标准、设计标准。
文明施工目标:现场布局合理,环境整洁,物流有序,标识醒目,标牌规范;达到“一通、二无、三整齐、四清洁、五不漏”的标准,创建标准文明工地。
2.3建设组织机构
成立以江北工区项目经理、安全总监、工区总工、工区副经理等各级施工管理机构。
组织机构框图如下:
新建武汉至黄冈城际铁路WGSG 标段三岔湖特大桥工程 32+4×32.7+32m 双线渡线连续梁专项施工方案
武汉至黄冈城际铁路联合体项目部二分部
3
3. 重难点及高风险工程的施工方案
0#台-1#墩间跨越112省道,112省道是连接团风县与黄冈市的主干道,车流量大,新建桥下净空2.6米,公路与线路大里程夹角为46度,正宽15m ,交越处112省道将下挖接线。
平面示意图如下:
考虑保证单幅通行情况下分幅下挖接线后门架施工连续梁,工期受接线的制约,而且安全风险较大,经与地方政府沟通,在做了大量工作情况下,地方政府同意112省道接线施工封闭交通2个月,封闭时间为11月1日至12月30日。
本跨越段连续梁施工在封闭改道期间采用支架法现浇施工。
4.施工方案
根据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完成情况,32+4×32.7+32m 六孔双线渡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采用支架法从6号墩往0#台施工。
先在墩上安装永久支座,搭设支架施工第一节梁段,第一节梁段浇筑完后张拉部分钢绞线,施工第二节梁段,第二节梁段施工完后,张拉部分钢绞线,拆除第一节梁段支架,循环施工完成6个节段,拆除所有支架,张拉剩余预应力索。
4.1施工工艺总流程
现浇连续梁总体施工工艺流程详见图4.1
程
管全质划财资设合管地试 量
架子四队
方案
图4.1 现浇连续梁总体施工工艺流程
4.2地基处理
采用碗扣式脚手架作为连续梁施工的支架,承台基坑应分层夯填密实,每层厚度不得大于25cm,采用气夯将地基夯实,1~6跨属于支架拼装及底模安装 预压、外模制安 测量放线及调整标高 底板、腹板钢筋安装 安装内模 模板涂刷脱模剂 安装钢筋及预应力管道 检查振动器等设备 垫块制作 钢筋材料制作、检验 灌注混凝土 原材料检验及配合比确定 混凝土试件制取 混凝土养护 试件混凝土养护 张拉预应力筋 压浆及封锚 模板拆除 梁体表面检修 支架拆除
方案
旱地、鱼塘,地表为粉质粘土,淤泥,需对地基进行挖除后换填,将表层土开挖至硬塑土层,要求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80kpa。
然后采用碎石分层回填密实,用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用重型动力触探检测地基承载力,确保承载力达到180KPa,达不到者采用掺水泥或石灰等改良,然后在其上夯填50cm 厚三七灰土垫层,最后在顶面横向浇筑20cm厚C30混凝土基础,基础上放置10*15方木做为脚手架基础,基础四周设排水沟。
4.3支架搭设与拆除
支架采用碗扣满堂支架,支架高2.0~12.6m,碗扣式钢管脚手架的间距:翼板部位立杆横向间距为0.9m,纵向间距0.6m,步距1.2m,,腹板及底板位置立杆横向间距为0.6m,纵向间距为0.6m,步距1.2 m。
中墩横梁部位加密,采用0.3*0.3米。
钢管顶部纵向采用I18工字钢,横向方木为10*15cm,间距30cm,底模为1.5cm厚的竹胶板。
为保证整体受力,根据标高和设计杆件长度进行底座调平。
搭立杆后加横杆连接固定,并设扫地杆、斜杆,立杆搭设完毕放顶托调至设计标高。
支架布置示意图如下:
图4.3.1 支架正面图
武汉至黄冈城际铁路联合体项目部二分部 5
方案
图4.3.2 支架侧面图
满堂支撑需待砼达到设计强度方可拆除,拆除顺序和搭设顺序相反。
先搭的后拆,后搭的先拆。
先从钢管支架顶端拆起。
拆除顺序为:剪刀撑→横杆→立杆。
4.4支架预压
4.4.1预压目的
为了保证在箱梁混凝土浇注卸架后满足设计的外形尺寸及拱度要求,检验支架的整体稳定性及支架的实际承载能力,以消除支架、和模板的非弹性变形和地基的压缩沉降影响,同时取得支架弹性变形的实际数值,作为梁体立模的抛高预拱值数据设置的参考。
在施工箱梁前进行支架预压和地基压缩试验,避免箱梁砼因支架不均匀沉降而出现裂缝,在浇筑箱梁混凝土前进行支架的压载试验。
4.4.2预压方法
在连续梁支架搭设完毕,底模铺好后,采用砂袋对支架进行预压,检验支架的承载能力、强度、刚度、稳定性等情况。
消除支架及地基的非弹性变形,同时得到支架的弹性变形值作为施工预留拱度的依据。
预压分跨进行,重量为箱梁重量的120%。
(1)加载荷重计算及布置
由于支架完成后,不安装内模、侧模,即进行预压,所以箱梁加载荷载确定为(梁体砼的重量+内模重量+侧模重量+施工活载)。
(2)加载方法
加载时采用分级加载方式:0→50%→80%→120%,分级加载时采用磅秤精确计量,按荷载布置图所示的荷载进行加载,采用吊车配合人工吊装。
在堆载过程中按照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顺序(由跨中至两端,先底板、再腹板、最后顶板、翼缘板的顺序)进行纲筋及砂
方案
袋的堆码。
4.4.3预压观测
支架平台搭设完毕后,在1/4、1/2、墩台侧分左中右布设观测点,共设15个观测点,在加载预压之前测出各测量控制点标高,并做好记录。
按以下规定的观测频率进行观测,观测支架的变形量。
加载至50%后,每2小时观测一次,做好记录,如连续两次观测沉降量差不超过2mm,认为沉降趋于稳定。
可进行第二次加载至80%,每2小时观测1次,如连续两次观测沉降量差不超过2mm,认为沉降趋于稳定。
可加载至设计荷载的120%,待24小时后对各高程控制点进行测量。
直至每日沉降量小于1mm,可视为稳定,可进行卸载。
卸载按与加载过程相反的分级方式进行:120%→80%→50%→0。
每卸下一级荷载,均对所有测点进行一次测量,并做详细记录,在数据分析时与加载时的挠度数据进行比较,卸载完成后对所有支架重新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紧固。
4.4.4观测数据的整理
预压完毕后,根据观测计算得出的支架弹性变形数值,考虑预拱度,调整梁底立模标高,然后再开始安装侧模、绑扎钢筋、灌注混凝土等作业。
布载结束后立即进行观测各测量点的标高值H2,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维持布载24小时后、卸载前测量各测量点标高值H3。
卸载后测量出各测量点标高值H4,此时就可以计算出各观测点的变形如下:
非弹性变形f3=H1-H4。
通过试压后,可认为支架、模板、方木等的非弹性变形已经消除。
弹性变形f2=H4-H3。
根据该弹性变形值,在底模上设置预拱度δ2,以使支架变形后梁体线型满足设计要求。
另外,根据H2和H3的差值,可以大体看出持续荷载对支架的影响程度。
武汉至黄冈城际铁路联合体项目部二分部7
方案
对于已进行预压区段,根据如下调整底模标高:
底模立模标高:
H= Hs+ Y
其中:Hs=底模设计标高;Y=弹性变形值
4.4.5 施工预拱度的确定与设置
预拱度设置实际考虑到的荷载包含了结构恒载(包含梁体自重及二期恒载、预应力、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等)、1/2静活载效应、支架变形等因素。
那么预拱度一般按照绝对预拱度方法进行设置,也即以最后一个施工阶段,一般为长期徐变阶段对应的结构变形为依据,将节点对应的变形反向,即得到计算预拱度。
考虑了计算预拱度之后,结合1/2静活载效应,以及支架变形,确定最终的预拱度。
具体公式为:预拱度=计算预拱度+(-1/2静活载效应)+(-支架变形),其中,1/2静活载效应与支架变形均以向下为负。
求出预拱度之后,根据梁体设计标高,确定最终的立模标高,即立模标高=设计标高+预拱度,然后再开始安装侧模、绑扎钢筋、灌注混凝土等作业
4.5永久支座安装
主梁采用GTQZ系列球形支座。
每个支点设置两个支座,中支座为10000kN及12500kN级,固定支座设于中墩上。
永久支座安装前,在支承垫石上放好每个支座的十字线,并测出顶面标高、调平,对支座地脚螺栓预留孔的孔径、深度、垂直度进行检查并清除干净,各项指标检查合格后利用吊车起吊支座就位。
固定支座及横向支座按设计位置安装,纵向支座、多向支座按实际计算预偏量安装。
支座偏心设置如下表:
表4.5支座偏心设置(mm)
墩号 1 2 3 4 5 6 7
支座类型活动
支座活动
支座
活动
支座
固定
支座
活动
支座
活动
支座
活动
支座
预偏量-25 -16 -7 0 +10 +16 +20
方案
4. 6模板安装
4.6.1底模安装
道岔连续梁底模采用竹胶板。
底模拼接时各段的中心线放在同一直线上。
施工时底模反拱值根据预压数据进行设置。
在放置钢筋骨架之前,对底模进行调整,使之符合要求。
底模与底模之间连接缝隙贴软塑双面胶,达到接缝处平整、严密。
底模共三套,施工时先支立第一浇筑段及第二、三浇筑段底模,待第二浇筑段施工完毕,拆除第一浇筑段底模支立第四浇筑段底模,依次类推,直至施工完第六浇筑段。
4.6.2侧模安装
侧模采用钢模板,安装前检查板面是否平整、光洁、有无凹凸变形,模板接口处应清除干净,检查所有模板连接端部和底脚有无碰撞而造成影响使用的变形,支架及模板焊缝处是否有开裂破损,如有均应及时补焊、整修。
安装侧模时,采用汽车吊吊装拼装,侧模安装完后,用螺栓连接稳固,上好全部上拉杆,模板设计如下图。
4.6.3内模安装
隔墙模板及腹板内模板:均采用胶木组合模板现场制作,每块模板之间的接缝用胶带纸封堵,保证不漏浆。
内模分节组拼,待梁体底、腹板钢绑扎好后,通过汽车吊整体吊装,然后再把每节模板连接起来,形成整体内模。
当内外侧模板拼装后用Φ18对拉螺杆对拉,拉杆间距按水平<0.6米,竖向< 0.6米布置,内模板的紧固主要用对拉螺杆,并用脚手架连接。
4.6.4端模安装
端头安装模板因有钢筋及预应力管道孔眼,模板采用胶合板挖孔,
武汉至黄冈城际铁路联合体项目部二分部9
方案
按断面尺寸挖割。
孔眼必须按钢筋及预应力管道位置精确定位切割。
每个预应力预留孔位要编号,以便在下节段现浇施工中快速准确定位。
竖向及横向预应力槽口:竖向及横向预应力张拉端槽口尺寸及位置要求准确。
4.6.5模板拆除
内模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时方可拆除。
采用人工进行拆除。
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混凝土芯部与表层、箱内与箱外、表层温度与环境温度支差均不大于15℃,且能保证构建棱角完整时可拆除侧模和端模。
侧模拆模时,通过顶压机构使侧模脱离梁体,再吊装至下一梁段。
模板拆除时,严禁重击或硬撬,避免造成模板局部变形或损坏混凝土棱角,模板拆下后,及时清除模板表面和接缝处的残余灰浆并均匀涂刷隔离剂,与此同时还应清点和维修、保养。
4.7钢筋制安
4.7.1钢筋的下料和加工
钢筋采用在钢筋厂放大样进行集中加工,吊车运至作业面绑扎。
钢筋在运输、储存过程中要防锈、污染和压弯。
如有锈蚀可采用钢丝刷在调直过程中除锈。
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
4.7.2钢筋连接
本工程钢筋连接采用焊接,钢筋接头严禁设在弯矩最大处(跨中),且应避开钢筋弯曲处,距弯曲点不应小于10d。
钢筋接头位置应错开,同一截面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不大于50﹪,轴心受拉构件不得大于25﹪,焊接接头在小于35倍d或小于50cm视为同一截面。
4.7.3钢筋安装
①钢筋安装顺序
底板钢筋绑扎→腹板钢筋绑扎→预应力波纹管道定位筋→预应力波纹管道就位、固定→预应力筋穿束→模板清理→内模安装→预板和翼板钢筋绑扎。
武汉至黄冈城际铁路联合体项目部二分部
11
②钢筋绑扎
待支架预压完成,数据分析无异常,支架经测量放样,标高调整完成,设置合理预拱度后,底模、侧模经过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便可进行如下顺序网片及骨架安装
a.安装底板下层钢筋网、底板管道定位网片、底板上层钢筋网片。
底板上下层钢筋网片间用“ [ ”型钢筋垫起焊牢,保持上、下层钢筋的规定间距,底板加厚钢筋骨架插入底板上、下层钢筋中。
b.腹板(隔墙)钢筋骨架插入至底板下层钢筋,然后绑扎腹板下倒角的斜筋和腹板最底层纵向钢筋。
c.腹板(隔墙)钢筋骨架内安装曲线(直线)预应力筋成孔管道,并固定。
d.安装顶板和翼板下层钢筋网片。
e.安装顶板管道定位,顶板锚头垫板及螺旋筋,穿设顶板预应力筋成孔管道波纹管,并固定。
f.安装顶板和翼板上层钢筋网片,用“ [ ”形钢筋焊在上、下层网片间,使上、下钢筋网片保持规定的距离。
g.顶板、腹板、底板的水平筋,按设计规定设置外露长度,作为梁段之间互相连接之用。
4.8混凝土工程
4.8.1梁段砼施工
梁体采用强度等级为C50高性能混凝土,符合"客运专线铁路桥涵用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条件"。
混凝土采用斜向分段、水平分层的方法进行浇筑,分层厚度为30cm ,浇筑从桥的跨中向支点平衡对称进行,在墩顶合龙。
由于梁体混凝土数量较大,为保证灌筑质量,施工应采用泵送混凝土连续灌筑、一次成型。
浇筑顺序见图4.8.1:
⑥③②
①⑤软管①②⑥④④
图4.8.1底、腹板混凝土的灌注图
浇筑过程中为防止内模移位,腹板浇筑时采取对称平衡浇筑,腹板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底板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和平板式振动器振捣配合进行。
振捣过程注意不要振破预应力束波纹管道,以防水泥浆堵塞波纹管,浇筑过程中要经常来回地拉动衬管的两个端头,防止浇筑时漏浆堵塞管道。
4.8.2混凝土养护
当连续梁混凝土灌注完毕,在混凝土初凝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加强表面的保湿工作。
绝不允许用水管直接冲混凝土表面。
拆完模后应注意对桥面的养护,特别是端边墙比较薄弱,拆完模后应立即将其覆盖,以防风吹干裂。
混凝土早期养护,派专人负责,使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养护时间应能满足混凝土硬化和强度增长的要求,使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养护采用草袋或麻袋覆盖洒水,洒水养护采用自动喷水系统和喷雾器进行,保证养护不间断。
洒水次数以能保持混凝土表面充分潮湿为度。
一般气候条件下白天以1-2h洒水一次,晚上4h左右洒水一次,夏天适当加密。
当环境相对湿度小于60%时,养护不少于28d;相对湿度在60%以上时,养护不少于14d。
4.9预应力工程
本连续梁预应力工程分为横向预应力及纵向预应力,预应力筋采用抗拉强度标准值为fpk=1860MPa、弹性模量为Ep=195GPa、公称直径为15.20mm高强度钢绞线,预应力管道采用金属波纹管。
4.9.1预应力管道的安装
按照设计要求预应力钢绞线束预留孔道采用有一定强度、管壁严密、不易变形的内径Φ100mm及Φ70×90mm金属波纹管,分段穿入连接金属波纹管,确保管道畅通,横向采用扁形波纹管。
在普通钢筋骨架绑扎、安装就位后,即可在钢筋骨架上安装波纹管。
对管道的
12
武汉至黄冈城际铁路联合体项目部二分部
埋设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确保平面和立面的位置准确。
(1)腹板、底板内波纹管布设,在底层钢筋施工时,进行底板波纹管布设,波纹管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位置准确,各个部位的波纹管的坐标与高程事先计算好,现场严格控制。
波纹管布好后,焊接定位钢筋。
安装工作开始前,按曲线50cm 和直线80cm 的间距计算各束钢绞线的中心位置,依此编制各断面预应力管道的控制要素,按要素设置。
定位筋采用Φ8的钢筋焊成“#”形钢筋架加固,要求定位钢筋孔径大于波纹管外径不超过2mm,并在底板弯束处,用锯齿块锚固的钢绞线按设计要求设计防崩钢筋,确保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不移位。
浇筑前检查波纹管的密封性及各接头的牢固性。
在安装预应力管道的时候,同时进行衬管的穿插工作,衬管使用比波纹管略小的硬质塑料管。
(2)波纹管接头采用大一号的同型波纹管或配套的专用接头套接,套管长度为200~300mm。
将待接的两根波纹管从两端对称地拧入套管后,再用胶带缠绕,密封好,以防止波纹管浇筑混凝土和压浆是漏浆。
相邻孔管接头应至少错开300mm。
预留孔道内不得进入泥浆和杂物,端头用木塞塞牢。
浇筑前应检查波纹管的密封性及各接头的牢固性,用灌水法做密封性试验,做完密封性试验后用高压风把管道内残留的水吹出。
(3)在波纹管定位安装与普通钢筋发生冲突时,应调整普通钢筋位置以保证预应力管道位置准确。
安装时要严格逐点检查管道的位置,如发现有不对的地方要立即调整。
4.9.2预应力管道及预埋件的安装
在腹板普通钢筋安放基本完成后,对预应力钢筋的平面和高度(相对底模板)进行放样,并在钢筋上标出明显的标记。
放样完成即进行穿波纹管,波纹管采用金属波纹管,波纹管的接缝应包扎牢固,防止水泥浆渗入。
用φ8的钢筋焊成“#”架夹住管道点焊固定在箍筋及架立筋上。
直线段间距不大于50cm,曲线段间距不小于30cm,确
武汉至黄冈城际铁路联合体项目部二分部13
保其平面位置和高度准确。
浇筑前检查波纹管的密封性及各接头的牢固性。
在安装预应力管道的时候,同时进行衬管的穿插工作,衬管使用比波纹管略小的硬质塑料管。
梁体预埋件主要有张拉端锚垫板、通风孔、挡碴墙、综合接地、接触网预埋钢筋、桥面泄水管预埋件等。
所有预埋件安装偏差设计位置≤10mm,不垂直度≤10mm。
4.9.3预应力材料的下料、编束和穿束
1)材料验收
钢绞线按照设计图纸数量及规格分批进场,进场时,必须对其质量指标进行全面检查并按批抽取试件做破断负荷、屈服负荷、弹性模量、极限伸长率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5223)、《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等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锚具、夹具就进行外观检查和硬度检查。
外观检查从每批中抽取10%,但不少于10套的锚具,检查其外观尺寸。
如不符合要求,则不得使用或逐套检查,合格者可使用。
2)钢绞线的下料
预应力材料下料时要根据设计情况仔细核算每束下料长度,下料长度要充分预留工作长度,下料前应经技术人员仔细复核,确认下料长度正确时方可进行。
钢绞线束下料应在平整、无水、情节的场地下料,下料时钢绞线的一端先用铁丝扎紧,切割口的两侧各5cm先用扎丝绑扎,然后用砂轮机切割,切口必须平整,线头不散。
3)钢绞线编束
钢绞线安装前应分层、分号进行钢束编束和穿束。
编束时必须使钢绞线互相平行,不得交叉,沿长度方向每隔2~3m用铁丝捆扎一道,并给钢束编号。
在干净的水泥地坪上编束,以防钢束受污染。
4)穿束
穿束可在浇筑混凝土前进行,在穿束之前要清除锚头上的各种杂物以及多余的波纹管。
用高压水冲洗管道。
14
武汉至黄冈城际铁路联合体项目部二分部
武汉至黄冈城际铁路联合体项目部二分部
15
因预应力束孔道是曲线状,用人工穿束比较困难,将钢丝绳系在高强钢丝上,用人工先将高强钢丝拉过孔道,然后将钢丝绳头通过拖拉束套与钢束连接。
开启卷扬机将钢束徐徐拉过孔内,在钢束头进孔道时,用人工协助使其顺利入孔。
采用慢速卷扬机。
牵引设备安装在穿束管道出口端的正前方,距离管道出口5~10m ,牵引方向与管道出口端的轴线保持一致,以减小牵引阻力。
钢绞线拖拉束套用于钢丝绳与钢绞线的连接,通过同钢绞线束之间的摩擦力将牵引力传递至钢绞线束上。
拖拉束套采用Φ2mm 钢丝束编织而成,呈渔网状。
为增加束套与钢绞线之间的摩擦力,在安装拖拉束套前,钢绞线束拖拉端部需包裹二层牛皮纸,长度不短于束套长度。
钢绞线拖拉端部与管道摩擦阻力最大,易挤损波纹管壁,在束套前端设置导向设备。
导向设备由钢管加工而成,呈“子弹头”形状,外径小于预应力道内径10~15mm ,束套包裹钢绞线束长度不小于1.2m ,并用镀锌铁线捆绑,捆绑间距为0.1m ,束套尾端加绑3~4道,予以加强。
捆绑扎头埋入钢绞线束内。
钢丝绳通过管道内预设铁线拖拉至穿束入口,与束套连接。
丝绳通过管道内预设铁线拖拉至穿束入口,与束套连接。
钢绞线束拖拉端头处理如下图。
5)安设孔道压浆孔和排气管
当预应力钢束就位后,在每一钢束的两端或曲线的最低处安设灌 浆孔,在每一钢束曲线最高处安设排气孔。
排气管材质为给水PVC 管。
4.9.4预应力筋的张拉
钢绞线束拖拉端头布置图
拖拉束套
导向装置钢丝绳
镀锌铁线
钢绞线包裹长度>=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