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资料
物理性污染控制复习资料
第一章【问答】物理性污染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物理运动的强度超过人的耐受限度,就形成了物理污染。
物理性污染是指由物理因素引起的环境污染,如:放射性辐射、电磁辐射、噪声、光污染等。
特点:引起物理性污染的声、光、热、放射性等在环境中永远存在的,本身对人物还,但是强度过高过低时都会危害人的健康和生态环境。
一般为局部性,在环境中不残留,一旦污染源消除,物理性污染会消失。
种类:声,光,热,电磁波,放射性物质等。
第二章【问答】P8~~~噪声控制的途径通常的途径有三种,从声源上根治噪声、从传播途径采取降噪措施和在接收点进行防护。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用单一途径或是多种途径结合的方式,使控制措施可行有效。
【问答】P43~~~吸声降噪的原理当声波入射到多孔吸声材料表面时,一部分声波被反射,一部分声波投入多孔材料衍射到内部的微孔内,激发孔内空气与筋络发生振动,由于空气分子之间的粘性阻力,空气与筋络之间的摩擦阻力,是声能不断地转化为热能而消耗;此外,空气与筋络之间的热交换也消耗部分声能,从而达到吸声的目的。
P43~~~影响吸声降噪的因素多孔材料的吸声特性主要受入射声波和材料的性质的影响。
其中声波性质除与入射角有关,主要和频率有关。
一般多孔吸声材料对高频吸收效果好,低频吸收效率差。
另外,还与厚度,密度,使用时的结构形式和温度、湿度等有关。
厚度:厚度越大,低频时吸声系数越大,频率达到500HZ以上,与厚度无关。
孔隙率与密度:孔隙率越大,密度越小;孔隙率越小,密度越大。
存在一个最佳吸声性能的密度范围。
气流:应根据气流速度大小选择一层或多层的护面层。
P31~~~响度和响度级响度:是用来描述声音大小的主观感觉量,其单位是“宋”,定义为1000HZ纯音声压级为40dB时的响度为1sone。
响度级:表示响度值随声压级和频率的变化关系。
换算公式为:LN=40+10log2(N)【响度为N,LN为响度级】第三章振动控制的五个环节:1.确定振源特性与振动特征:不同性质的振源引起的振动不同,其解决的方法也不同,首先要确定振源的位置、激励的特性(简谐性、周期性、窄带随机性或宽带随机性)…振动特征(受迫型、自激型或参激型)。
物理性污染控制概述(PDF 52页)
7:00-22:00 22:00-7:00
43
噪声污染控制技术
与噪声传播过程有关的三个因素即声源、传播途径和接收 者。因此噪声控制主要是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噪声控制原理:在噪声到达耳膜之前,采取阻尼、隔振、 吸声、隔声、消声器、个人防护和建筑布局等七大措施,尽 力减弱或降低声源的振动,或将传播中的声能吸收掉,或设 置障碍,使声音全部或部分反射出去,减弱噪声对耳膜的作 用。
电磁污染的产生
联合国环境会议已经把微波辐射列入 造成公害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我国环 境保护法规定对电磁辐射加强管理。
50
电磁污染源
自然电磁污染源:
雷电,所辐射的频带分布极宽。
火山爆发、地震和太阳黑子的活动 引起的磁爆。
宇宙的电磁污染源:恒星的爆发, 宇宙间电子移动等。
51
电磁污染源
人工电磁污染源:
改革工艺和 操作方法
应用新材料、 改进机械设备 的结构
提高零部件加工
?
精度和装配质量
传播途径的控制
1
利用区域分 开的方法降 低噪声
3
利用绿化降 低噪声
2
利用地形和 声源的指向 性降低噪声
噪声污染的控制技术
噪声传播途径的控制 吸声 隔声 消声
45
吸声
吸声材料: 无机纤维材料:
泡沫塑料
有机纤维材料
众所周知,只有当噪声源、传播途径、接受者三要素同时 存在,噪声才构成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的危害。因此控制噪声 必须从三方面着手:
噪声源 的控制
传播途径 的控制
接受者 的防护
噪声源的控制
控制噪声最积极的方法,就是在声源上进行治理。如 提高工艺水平、改进操作方法、提高零部件的加工精度等。 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物理性污染控制 期末复习知识点
物理性污染控制期末复习知识点物理性污染控制期末复习知识点第一章为绪论1.物理性污染特点:1.能源污染2.普遍为局部性污染,区域性和全球性较少见3.无残留材料。
一旦污染源消失,污染就会消失4.引起物理性污染的声、光、电磁场在环境永远存在,本身对人体无害,只是环境中含量过高或过低才造成污染或者异常。
2.环境污染:1化学污染2生物污染3物理污染(注:前两种为物质污染,后一种为能源污染)第二章噪声污染及其控制(一)概述1.噪声的定义:物理观点: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波不规则地组合在一起心理学观点:人们不需要的声音2.噪声特征:局部性2.无残余污染物,不积累3.噪声源停止,污染消失4.能量小,利用价值不大3.噪音控制方法:1.从声源上降低噪声(最根本有效):1.降噪材料2.改进设备结构3.改善传动装置4.改皮革加工生产2.从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最常用):1.闹静分离2.利用声源指向性降低噪声3.利用地形状4绿色3.在接收点进行防护(最无奈):隔声岗亭、耳塞等(二)声学基础1.声波的组成:空气介质中中声波为纵波,固体液体介质中声波既有横波也有纵波2.声波的基本物理量:频率、波长和声速(空气和固体中340m/s>液体>气体)3.声音的波动方程:.1.运动方程(牛顿第二定律)2.连续性方程(质量守恒定律)3.物态方程(绝热压缩定律)4.术语解释:频程:把频率变化范围划分为若干较小段落,称为频程波阵面:同一时刻相位相同的轨迹平面声波:波前垂直于传播方向的波称为平面声波声压:局部空气被压缩或膨胀,压缩处压力增大,膨胀处压力减小,这样在原来的大气压上产生了压强的变化,此压强变化由声波引起,称为声压瞬时声压:声场中某一瞬时声压值称为瞬时声压声能密度d:单位体积介质所含的声波能量声强I:单位时间内沿声传播方向垂直通过的单位面积平均声能W:单位时间内声源辐射的声能声压级:声强级:声功率级:5.计算题:6.随着温度的升高,声速增加,白天高度增加,温度降低,夜间高度增加,温度升高7.声影区:声线不能到达的地方8.温度和风速对声音传播的影响(图为关键)9.声源的指向性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指向性越强10.传播过程中噪声的衰减:1扩散引起的衰减2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3其他原因(植被、地表结构等)(三)噪声的评价和标准1.频率:20Hz-20KHz(次声、可听、超声波)声压:2*10^-5pa-20pa(可听阈值、痛阈)2.人耳对强度(声压级)相同而频率不相同的声音有不同的响度感觉3.响度:描述声音大小的主观感知。
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
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物理环境的声、光、热、电等是人类必须的,在环境中是永远存在的。
它们本身对人无害,只是在环境中的含量过高或过低时才造成污染。
物理性污染和化学性、生物性污染相比有两个特点:第一,物理性污染是局部性的,区域性和全球性污染较少见;第二,物理性污染在环境中不会有残余的物质存在,一旦污染源消除以后,物理性污染也即消失。
物理学的基本原理不仅能用来测量环境污染的程度,而且能用于控制污染改善环境,为人类创造一个适宜的物理环境。
1、噪声污染控制声音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
人类正是依赖于声音才能进行信息的传递,才能用语言交流思想感情,才能传播知识和文明,才能听到广播,欣赏优雅的音乐和悦耳的歌曲,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还利用声音在工业、农业、医学、军事、气象、探矿等领域为人类造福,由于声音的应用如此重要,人们无法设想没有声音的世界将会怎样。
但是,有些声音并不是人们所需要的.它们损害人们的健康,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干扰人们的交谈和休息。
例如,机器运转时的声音、喇叭的声音以及各种敲打物件时所发出的声音则不但不需要并且会引起烦躁与厌恶。
即使是美妙的音乐,但对于需要睡觉的人来说则是一种干扰,是不需要的声音。
如何判断—个声音是否为噪声,从物理学观点来说,振幅和频率杂乱断续或统计上无规的声振动称为噪声。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判断一个声音是否为噪声,要根据时间、地点、环境以及人们的心理和生理等因素确定。
所以,噪声不能完全根据声音的物理特性来定义。
一般认为,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
当噪声超过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所能容许的程度,就形成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的特点是局限性和没有后效,噪声污染是物理污染,它在环境中只是造成空气物理性质的暂时变化,噪声源停止发声后,污染立刻消失,不留任何残余污染物质。
控制城市环境噪声污染,保障人们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良好的声环境质量将成为投资环境必不可少的。
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1. 关于室内声场混响半径r的说离法,正确的是:离声源距离为r处,直达声与混响声的影响相同。
2. 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的缺点是易堵塞。
3.声压级80dB的声压值0.2pa。
4. 关于声波频率f的表达式错误的是f=λ/c (λ为波长,c为声速)。
5. 按噪声产生的机理,可分为:机械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电磁噪声。
6. 关于房间内混响的说法,错误的是:混响一定会改善房间的音质,产生更好的听音效果。
7. 双层中空玻璃板不是常用的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
8.当声压为1Pa时,对应的声压级为94 dB。
9. 不属于可见光污染的是红外光污染。
10. 某双层薄板隔声结构由0.75mm镀锌钢板、100mm空腔、2.0mm铝板及轻钢龙骨组成,拟采取一些措施提高该双层隔声结构的隔声性能,加强该双层薄板隔声结构的刚性连接是无效的。
11.有关声场及声压的描述错误的是:声场内的各点声压不随时间变化。
12.某发电机房工人一个工作日暴露于92dB(A)噪声中4h,暴露于98 dB(A)噪声中24min,其余时间均在噪声为75dB(A)的环境中,则该工人一个工作日所受噪声的等效连续A声级为90.5dB(A)。
13. 对阻性消声器的消声性能影响较小的是消声器外壳体刚度。
14.如果在房间的内壁饰以吸声材料或安装吸声结构,或在房间悬挂一些空间吸声体,吸收掉一部分混响声,则室内的噪声就会降低。
15.四个声音各自在空间某点的声压级为70dB、67dB、73dB和67dB,求该点的总声压76dB。
16. 城市环境噪声的评价指标有:A声级和等效连续A声级;交通噪声指数和噪声污染级。
17.某频率声音的响度级是指,该声音引起人耳的感觉相当于1000Hz纯音的分贝数。
18.人们简单地用“响”与“不响”来描述声波的强度,但这一描述与声波的强度又不完全等同,人耳对声波的响度感觉还与声波的频率有关。
19.电视发射台和雷电不全是人为电磁污染源。
物理性污染控制考点
1 物理性污染是指由物理性因素引起的环境污染,如噪声、光、热、电磁等。
这些物理运动的强度超过人的忍耐限度。
2 物理环境质量(PEQ)是指周围物理环境条件的好坏。
3 环境物理性污染的特点:(1)没有形状,没有实体,无色无味,又称无形污染;(2)环境中永远存在,并且无处不在;(3)本身无害,仅在环境中的量过高或过低时,才造成污染或异常,没有累积效应;(4)物理性污染一般是局部性的,不会迁移、扩散;(5)不残留,污染源消失即污染消除。
4 噪声就是指人们不需要的声音。
5 需注意的是:噪声也是声音,具备声音的一切属性,声学理论可直接引用。
6 分类:产生条件:自然噪声、人为噪声发声机理:机械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电磁噪声按能量随时间变化:稳态噪声、非稳态噪声、脉冲噪声城市环境噪声,人类生活方式: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频率特性:高频噪声、低频噪声、宽带噪声、窄带噪声7 噪声是不需要声的总称,一般可有如下四种类别:过响声、妨碍声、不愉快声、可忽视噪声8影响现象:损伤听力、诱发疾病、影响睡眠、干扰语言交流(白噪声)、影响设备正常运转、损坏建筑结构等。
听觉疲劳(暂时性听阈迁移)、噪声性耳聋(永久性听阈迁移)、暴振性耳聋(急性噪声性耳聋):9 一切声音均由振动所引起,凡发出声音的振动体称为声源。
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可能还有等离子体。
并非所有振动源均为声源。
10 声音在真空中不传播。
11 介质连续、惯性和弹性是传播声音的必要条件。
12 应该注意,声音传播只是振动形式(振动能量)的传播,介质各质点本身在声波作用下并不传播,仅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来回地振动。
13 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声波的传播方向相同。
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声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
纵波或横波都是通过相邻质点间的动量传递来传播能量的,而不是由物质的迁移来传播能量的。
14波阵面是指空间同一时刻相位相同的各点的轨迹曲线。
平面声波、球面声波、柱面声波(波阵面的形状)15对于平面声波,声阻抗率只与媒质的密度和媒质中的声速c有关,而与声波的频率、幅值等无关,故又称声阻抗率为媒质的特性声阻抗。
物理性污染控制考试复习资料
绪论1、什么是物理性污染?答:物理运动的强度超过人的耐受限度,就形成了物理污染。
2、物理性污染的特点,及与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相比有何不同?答:物理性污染的特点是:(1)在环境中不会有残余物质存在。
(2)引起物理性污染的声、光、热、电磁场等在环境中永远存在,它们本身对人无害,只是在环境中的量过高或过低才会造成污染或异常。
而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的特点是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随时间增长而累积,即使污染源停止排放,污染物仍存在,并且可以扩散。
物理性污染是能量的污染,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是物质的污染。
3、物理性污染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几方面?答:物理性污染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物理性污染机理及规律(2)物理性污染的评价与标准(3)物理性污染测试与监测(4)物理性污染环境影响评价(5)物理性污染控制基本方法与技术第一章噪声污染及控制名词解释A 声级—用A 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为 A 声级,单位为dB。
计权网络—摸拟人耳对不同强度和频率声音的反应而设计的,由电阻和电容组成的具有特定频响特性的滤波器。
分贝—表示一个量超过另一个量(基准量)的程度。
是声学级的单位,表示符号为dB, 无量纲。
7.稳态噪声—在测量期间内,声级起伏不大于 3dB 的噪声为稳态噪声。
8.等效声级—按能量随时间的平均 A 声级称为等效声级,以 LAeg 表示,单位为:dB。
9.累计百分声级—在取样测试时间内n%的时间噪声的声级超过(包括等于)某一数值的声级,称为累计百分声级。
常用的有 L5、L50 和L95。
10.声级—用一定的仪表特性和 A、B、C 计权特性测得的计权声压级。
在可听频域范围内,按照特定频率计权而合成的声压级 dB,同时标明计权网络名称。
11.环境噪声、背景噪声—环境噪声是户外各种噪声的总称。
背景噪声是与待测噪声存在与否无关的干扰噪声。
12. 响度级—是根据人耳的听觉特点,仿照声压级的概念引出的与频率有关的主观量。
其单位是方(phon)。
物理性污染控制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物理性污染?答:物理运动的强度超过人的耐受限度,就形成了物理污染.2、物理性污染与大气、水、土壤环境污染相比有何不同?答:大气、水、土壤环境污染是有害物质和生物输入环境.或者是环境中的某些物质超过正常含量所致.而引起物理性污染的声、光、热、放射性、电磁辐射等在环境中是永远存在的,它们本身对人无害,只是在环境中的强度过高或过低时,会危害人的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污染或异常.3、物理性污染与化学性、生物性污染相比有何不同?答:物理性污染一般是局部性的,在环境中不残留,一旦污染源消除,物理性污染即消失.4、物理性污染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几方面?答:物理性污染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物理性污染机理及规律;(2)物理性污染评价和标准;(3)物理性污染测试和监测(4)物理性污染的环境影响评价(5)物理性污染控制基本方法和技术.第二章噪声污染及其控制1、噪声的定义:(心理学上)凡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称为噪声.(物理学上)噪声是由许多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波无规则地杂乱无章组合而成.2、噪声按人类活动方式可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3、简述噪声的特点.答:(1)噪声只会造成局部性污染,一般不会造成区域性和全球性污染;(2)噪声污染无残余污染物,不会积累;(3)噪声源停止运行后,污染即消失;(4)噪声的声能是噪声源能量中很小的部分,一般认为再利用的价值不大,故声能的回收尚未被重视.4、听阈迁移(听觉疲劳):耳鸣持续时间不长,只要在安静的环境里停一段时间,听觉就会恢复原状.5、噪声性耳聋:长期在强噪声环境中,内耳听觉器官发生器质性病变,听觉疲劳就会固定下来,造成听力损失,成为永久性的听阈迁移.6、暴振性耳聋:高强噪声(超过140dB)使得内耳骨膜破裂,导致双耳完全失聪,成为永久性耳聋.7、噪声的危害:(1)噪声对听力的影响;(2)噪声诱发疾病;(3)噪声妨碍语言交谈和通讯联络;(4)噪声对睡眠的干扰;(5)噪声损害设备和建筑物.8、噪声控制的途径:(1)从声源上降低噪声;(2)从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3)在接收点进行防护.9、声波:压缩、膨胀交替运动由近及远向前推进的空气振动.10、声波的基本物理量包括:(1)声波频率:指一秒钟内介质质点振动的次数;(2)波长:振动经过一个周期声波传播的距离;(3)声速: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11、频程:把人耳可以听到声音的频率变化范围(20Hz-20KHz)划分为若干个较小的段落.12、频谱:指组成声音的各种频率的分布图形.13、频谱的形状大致可分为三种:(1)线状谱:由一些频率离散的单音形成的谱,在频谱图上是一系列竖直线段;(2)连续谱:指频率在频谱范围内是连续的.大部分噪声属于连续谱.(3)复合谱:连续频率和离散频率组合而成的频谱,有调噪声的频谱为复合谱.14、波阵面: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同一时刻相位相同的轨迹称为波阵面.15、声压:由于声波引起的压强变化,称为声压.16、有效声压的计算公式:P e=A2(Pa)17、质点振动速度有效值的计算公式:u e=A2(m/s),其中质点振动速度幅值u A=±P Aρ0c,±号取决于声波的传播方向.18、声抗阻率的计算公式:Z s= pu或Z s=ρ0c声抗阻率与声波频率、幅值等无关,仅与介质密度和声速有关,是介质固有的一个常数.19、声能密度:单位体积介质所含的声波能量称为声能密度,用D表示.22、声强的计算公式:I = ⎺DVS ∆t = ⎺Dc =p e 2ρ0c 23、声功率: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辐射的声能量. 24、声功率的计算公式:W = SI = S p e 2ρ0c = S p e u e = S ρ0c u e 225、级:选定基准量(物理量),然后对被量度量与基准量的比值求对数,所得的对数值称为被量度量的级.26、声压级:声音的有效声压与基准声压(2×10−5Pa )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再乘以20.27、声压级的计算公式:L p= 20lg P e P 0,将基准声压P 0=2×10−5Pa 代入,得L p = 20lg P e + 9428、声强级的计算公式:L I = 10lg I I 0,将基准声强I 0=10−12W/m 2代入,得L I= 10lg I + 120 29、声功率级的计算公式:L W = 10lg WW 0,基准声功率W 0=10−12W30、点声源:当声源的几何尺寸比声波的波长小很多,或者测量点离声源相当远时,则可将该声源视为一点,该声源称为点声源.31、球面声波振动速度的幅值计算公式:u A= A ρ0cr ,其中A 为声源辐射声波能力的常数. 32、声压级相加计算公式:L P = 10lg 100.1L pi n i =133、声压级相减计算公式:L Ps = 10lg[100.1L p −100.1L pB ],L pB 为背景噪声,L Ps 为被测对象的声压级.34、相干波发生的条件:(1)频率相同;(2)有恒定的相位差;(3)在叠加处振动方向相同.35、扩散衰减:由于波阵面扩展,而引起声强减弱的现象.36、三种声源辐射的扩散衰减计算公式:(1)点声源辐射:L p2 = L p1- 20lg r 2r 1 (2)无限长线声源辐射(r 0≤l/π):L p2 = L p1-10lg r2r 1 当r 0>l/π时按照点声源辐射处理.(3)矩形面声源(a <b 且测点D 距声源中心距离为r 0):当r 0≤a/π时,声压级衰减值为0dB ;当a/π≤r 0<b/π时,按照无限长线声源处理;当r 0≥b/π时,按照点声源处理.37、城市绿地降噪计算公式:衰减量A g1 = (0.18lg f –0.31r)38、常用的环境噪声的评价量有:(1)响度、等响曲线和响度级;(2)A 声级和等效连续A 声级;(3)昼夜等效声级;(4)统计声级(累计百分声级);(5)更佳噪声标准(PNC )曲线;(6)噪声评价数(NR )曲线.39、响度:描述声音大小的主观感觉量,其单位是“宋(sone )”,定义1000Hz 纯音声压级为40dB 的响度为1sone.40、响度级:当某一频率的纯音与1000Hz 的纯音听起来同样响时,这时1000Hz 纯音的声压级就定义为该声音的响度级41、连续等效A 声级:等效于在相同的时间间隔T 内与不稳定噪声能量相等的连续稳定噪声的A 声级.42、连续等效A 声级的计算公式:(1)L eq = 10lg 1T 100.1L A dt t 0;t 为噪声暴露时间,L A 为时间t 内的A 声级. (2)L A 是非连续离散值时:L eq = 10lg[1t i i ( 100.1L Ai t i i )],t i 为第i 段时间,L Ai 为时间t 内的A 声级.43、昼夜等效声级:表示一昼夜24h 噪声的等效作用,用来评价区域环境噪声.44、昼夜等效声级的计算公式:L dn = 10lg[23×100.1L d + 13×100.1(L n +10)] 45、噪声掩蔽:由于噪声的存在,降低了人耳对另一种声音听觉的灵敏度,使听阈发生迁移的现象.46、为什么声音在晚上要比晴朗的白天传播的远一点? 答:因为在夜晚,大气温度随高度增高而升高,声速也随高度增高而增大,声波传播方向将向地面弯曲;而在晴朗的白天,大气温度随高度增高而下降,声速将随高度增高而降低,声线向上空弯曲,声源辐射的噪声在距离声源一定距离的地面上掠过,在较远处形成声影区,即声线不能到达的区域.47、为什么逆风传播的声音难以听清? 答:当有风时,声速应叠加上风速,叠加效果使声速随高度增高而降低,声线将向上空弯曲,距离声源一定距离处形成声影区,所以较难听清.第三章振动控制技术1、振动污染:即振动超过一定的界限,从而对人体的健康和设施产生损害,对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形成干扰,或使机器、设备和仪表不能正常工作.2 、振动的评价评价指标:(1)位移、速度和加速度;(2)振动级.评价标准:(1)振动的“感觉阈”;(2)振动的“不舒服阈”;(3)振动的“疲劳阈”;(4)振动的“危险阈”.3、振动控制方法包括:(1)隔振;(2)吸振;(3)阻振;(4)消振;(5)结构修改 等.4、简述常用的振动控制技术答:一.振动源控制:改进振动设备的设计和提高制造加工装配精度,使其振动减小.二.机械振动控制:(1)降低机械的振动加速度;(2)利用支承台架质量的减振措施;(3)利用动力吸振的减振措施.三.弹性减振:利用弹性材料支承机械,使传递到基础的激振力减少.常用的弹性减振方法有积极隔振和消极隔振.四.阻尼减振:对于薄板类结构振动及其辐射噪声,在其结构或部件表面涂贴阻尼材料能达到明显的减振降噪效果.五.冲击减振:与周期性激励力的振动隔离相似,对脉冲冲击的隔离减振也分为积极冲击隔离和消极冲击隔离两类.六.传播途径的减振对策:(1)增大距离,使受影响对象远离振源;(2)采用防振沟和隔墙.七.振动衰减:从振源传播经过地面的波动随距离而衰减,因而可将振源和可能出现问题之处的距离拉开,以确保机械安装场所和用地.5、振动:任一物理量围绕一定的平衡值作周期性的变化均称为振动.6、机械振动:指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作往复运动.7、简谐振动:物体运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或角位移)按余弦(或正弦)规律随时间变化.8、振动污染的特点:(1)主观性;(2)局部性;(3)瞬时性.9、环境振动污染的主要来源 :(1)自然振动;(2)人为振动10、人为振动污染源主要包括:(1)工厂振动源;(2)工程振动源;(3)道路交通振动源;(4)低频空气振动源 等.11、简述振动的影响答:(一)振动对生理的影响:主要是损伤人的机体,引起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代谢系统、感官的各种病症,损伤脑、肺、心、消化器官、肝、肾、脊髓、关节等.(二)振动对心理的影响:人们在感受到振动时,心理上会产生不愉快、烦躁、不可忍受等各种反应.(三)振动对工作效率的影响:振动引起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从而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四)振动对构筑物的影响:从振源发出的振动可通过地基传递到房屋等构筑物,导致构筑物破坏,影响程度取决于振动的频率和强度.第四章 电磁辐射污染及其防治2、电磁辐射污染按场源可分为:(1)自然电磁场源污染;人工电磁场源污染.3、论述电磁辐射防治的基本方法答:(一)屏蔽:指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将电磁辐射的作用和影响限定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二)接地技术:射频接地是将场源屏蔽体或屏蔽体部件内感应电流加以迅速的引流以形成等电势分布,避免屏蔽体产生二次辐射所采取的措施.(三)滤波:即在电磁波的所有频谱中分离出一定频率范围内的有用波段.(四)其他措施:(1)采取电磁辐射阻波抑制器,通过反作用场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无用的电磁辐射;(2)新产品和新设备的设计制造时,尽可能使用低辐射产品;(3)从规划着手,对各种电磁辐射设备进行合理安排和布局,并采用机械化或自动化作业,减少作业人员直接进入强电磁辐射区的次数或工作时间.第五章放射性污染及其控制1、放射性污染:指沉积在材料、结构物或设备表面的放射性物质.2、简述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答:(一)固化技术:(1)水泥固化:基于水泥的水合和水硬胶凝作用而对废物经行固化处理.(2)沥青固化:在一定的碱度、配料比、温度和搅拌速度下,放射性废液与沥青发生皂化反应,冷却后得含盐量可高达60%的均匀混合物.(3)塑料固化:将放射性废物浓缩物掺入有机聚合物而固化.(4)玻璃固化:以玻璃原料为固化剂与高放废物以一定配料比混合后,在高温(900-1200℃)下蒸发、煅烧、熔炼、烧结,废液中的所有固体组分都在高温下结合入硼硅酸盐玻璃基质中,装桶后经退火处理就成为稳定的玻璃固化体.(二)减容技术:(1)压缩:依靠机械力作用,使废物密实化。
物理污染控制
物理污染控制物理污染是指由工业、交通、建筑等活动所产生的直接环境污染,主要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形式排放到环境中。
物理污染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如空气污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增加,水污染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繁殖,噪声污染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睡眠质量等。
因此,物理污染控制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必不可少的一环。
首先,要从源头上控制物理污染的排放。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可以采取现代化清洁技术和装备,对污染物进行有效捕捉和处理,减少其进入环境的数量和浓度。
另外,应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和管理,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规,对违法企业进行处罚,以此来约束企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其次,要加强对物理污染的治理。
例如,在城市中,应建设足够数量的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中心,通过科学的处理工艺,将污水和固体废弃物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或转化,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在交通方面,可以采取限行措施、推广绿色交通工具和提供公共交通等方式,降低汽车尾气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在建筑方面,可以采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和技术,减少建筑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此外,要加强环境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
通过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设施和网络,及时掌握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和环境质量的变化,预警环境问题的出现,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同时,还要加强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参与,通过教育宣传、媒体报道和社会组织等方式,提高人们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与重视,促使大家共同参与污染控制的工作。
最后,要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范围内的物理污染控制。
由于物理污染问题具有跨区域、跨国界的特点,各国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环境污染问题。
在全球环境治理机制中,通过制定国际环境法规和标准,建立环境治理的国际合作机制,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物理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
总之,物理污染控制是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要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加强治理工作,加强环境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和国际合作水平,共同努力为改善环境质量做出贡献。
物理性污染控制课件课件
1个量的级是这个量与同类基准值之比的对数,用L ♦表
___ ♦ 表达式:L ♦ r=10时,级的单位为贝(耳),级表示的量与功
率成正比。工程上常用分贝表示级,是贝的十分之 一,符号为dB。 ♦ r=e时,级的单位为奈培(Np)。1Np=8.686dB
主要声学量的级和基准
名称
声压级(气体中)
10 0.1L2-----10 0. 1Ln )
(三)噪声级的合成
3、声压级:能量与声压的平方成正比。总声压的平方等于 各 声压排放之和。
假设有n个噪声源同时存在,声压与声压级分别为pp p2、… 卩。和L1. L2、...Ln。贝h
Lp1 = 2OlgP1/po,Lp2 = 2°lgP2/Po,…,Lpn = 20lgPn/P 0。 (P1/po )2—10 o- 1Lp1, (P1/po)2 —10 0- 1Lp2,…,(P1/p0)2
L!=20lg0. 02/ (2X10-5)=20X3=60dB 电冰箱声压级L2=54dB L1- L2=6dB,所以△ L=1dB
则两者同时工作时L=60 + 1 = 61dB
(三)噪声级的合成
例4、声压级分别为70、76、77、80、83dB,试计算合成 声压 级。
解:L=86dB 例5、声压级分别为70、84、78、82、86、89dB,试计算
(二)频程
2、频程的表示方法 ♦ 一般用高频和低频的频率比的对数来表示,对数以2为
底,暴位为倍频程。表达式为: f2/f! = 2n 或 n=log2 ( f2/fi)
fl、f2分别成倍频程关系的低频和高频频率,即上、下限 截止频率,Hz; n为两个频率相距的倍数。
♦♦中频心带频宽率度ff02=—( ffl2_f1() 21n/2/2,—所2-n以/2)有f。f2=。2n/2f0, f1 = 2-n/2f0; ♦ n=1时,即两个频率相距1倍时,称为一倍频程;△
环境的物理性污染及防治
环境的物理性污染及防治班级:1307物师班学号:22130730 姓名:邵雪艳本文主要介绍几种物理性污染的种类及防治措施。
以引起大家对环境质量的关注及对自身的防护。
一、噪声污染噪声破坏了自然界原有的宁静,损伤人们的听力,损害人们的健康,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强噪声还能造成建筑物的损害,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噪声已成为仅次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第三大公害。
1、交通噪声:主要指各种机动车辆、飞机、火车、轮船等在行驶过程中的振动和喇叭声产生的噪声。
它的特点是流动性和不稳定性。
对交通干道两侧以及港口、机场附近的居民影响最大。
2、工业噪声:指工厂的机器在运转时产生的噪声和建筑工地施工时的噪声。
它的特点是具有稳定的噪声源。
在工厂和工地工作的人是直接的受害者,在其附近的居民也深受其害。
3、社会生活噪声:主要产生在商业区。
另外,娱乐、体育场所,游行、集会、宣传等社会活动也会产生噪声。
其他如家用电器的运转声,宠物的叫声,上楼下楼的脚步声,喧哗声,打闹声等等,都属于社会生活噪声。
4、噪声控制:噪声是一种声波,噪声污染是由噪声源产生,再通过传播介质对人产生影响的。
噪声控制包括降低噪声源的噪声,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和个人防护几个方面:1)声源控制:运转的机器设备和各种交通运输工具是主要的噪声源,控制它们的噪声有两条途径:一是改进结构,提高各个部件的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采用合理的操作方法等,降低声源的噪声发射功率。
二是利用声波的吸收、反射、干涉等特性,采用吸声、隔声、减振、隔振等技术,以及安装消声器等,控制噪声的辐射。
因此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开发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推广使用低噪声设备,是控制噪声污染的长远战略。
2)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主要措施有:①在城市建设中合理布局,按照不同的功能区规划,使居住区与噪声源尽量远离。
②在车流量大并且人口密集的交通干道两侧,建立隔声屏障,或利用天然屏障(土坡、山丘),以及利用其他隔声材料和隔声结构来阻挡噪声的传播。
(整理)物理性污染控制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物理性污染:物理运动的强度超过人的耐受限度。
2、物理环境:物质能量交换与转化的过程,分为天然和人工的3、物理性污染的特点,及与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相比有何不同?答:特点(1)在环境中不会有残余物质存在。
(2)引起物理性污染的声、光、热、电磁场等在环境中永远存在,它们本身对人无害,只是在环境中的量过高或过低才会造成污染或异常。
而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的特点是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随时间增长而累积,即使污染源停止排放,污染物仍存在,并且可以扩散。
物理性污染是能量的污染,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是物质的污染。
4、物理性污染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几方面?答:物理性污染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物理性污染机理及规律(2)物理性污染的评价与标准(3)物理性污染测试与监测(4)物理性污染环境影响评价(5)物理性污染控制基本方法与技术第二章噪声污染及控制1、噪声:来自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及社会生活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声音。
2、噪声的特点:①相对性(主观性)②局部污染性③无残余性④声源停止,污染消失⑤缓致病性3、噪声的危害:①损伤听力②干扰睡眠③影响人体生理机能④干扰语言交谈和通讯联络⑤对精密仪器的影响4、噪声控制途径:①从声援降低噪声②从传播途径降低噪声③在接收点进行防护5、声源:振动而发出声音的物体6、频程:为研究应用需要,在声学学科中把20—20千赫兹这一范围划为若干个小的段落,即为频程。
7、声能密度:单位体积介质所含声波能量8、听力损失大于或等于25分贝为耳聋标准9、频谱形状:线状谱、连续谱、复合谱10、波阵面: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同一时刻相位相同的轨迹11、平面声波:波阵面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12、声强:在声波传播方向上,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的单位面积的平均声能量13、听阀:正常年轻人听到的最小声音14、痛阀:超过可容忍程度,使人耳发痒或疼痛,一般130-140分贝15、掩蔽效应:人耳对一个声音的听觉敏感因另一个声音而降低现象16、F:计权因子倍频程F=0.3,1/2倍频程F=0.2,1/3倍频程F=0.1517、计权声级:为使声音客观量度和人耳主观感觉近似取得一致,通常对不同频率的声压级经某一特定的加权修正,在叠加计算后得到噪声总的声压级。
《物理性环境污染》课件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 爆发等也会产生物理性
环境污染。
物理性污染的特点
01
02
03
04
无形性
物理性污染通常是无形的,难 以用肉眼直接观察到。
持久性
某些物理性污染物的存在时间 较长,如放射性污染,其影响
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
传播性
物理性污染可以通过空气、水 体、土壤等介质传播,影响范
围广泛。
详细描述
放射性污染主要来源于核设施、核武器试验、核废料处理等 方面。长期暴露在放射性环境中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 影响,如癌症、遗传性疾病等。同时,放射性污染也会对生 态环境造成长期影响。
热污染和光污染
总结词
热污染和光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热量和光辐射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污染。
建筑施工噪声
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对 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健康造成影响 。
总结词
城市噪声污染是指由于城市交通 、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等原因产 生的噪音,对居民生活和健康造 成的影响。
噪声污染的影响
长期暴露于噪声污染可能导致听 力损失、睡眠质量下降、心血管 疾病等健康问题。
案例二:核电站放射性泄漏事故及其影响
制定和实施相关法律法规,限制高电磁辐 射活动的开展,保护公众免受电磁辐射污 染的危害。
放射性污染的防治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
对放射性废物进行安全处理和处置,避 免其对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危害。
放射性安全防护
加强放射性设备和场所的安全防护措 施,确保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安全。
放射性监测与监管
建立完善的放射性监测体系,对放射 性活动进行监管,确保其符合相关法 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噪声对交谈、通讯、思考的干扰
噪声级 /dB(A)
45 55 65 75 85
主观 反映 安静 稍吵
吵 很吵 太吵
保持正常谈 话的距离/m
11 3.5 1.2 0.3 0.1
通讯 质量 很好
好 较困难
困难 不可能
17
4、噪声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心脏病和 高血压
消化功能
神经衰弱
18
许多证据表明,大量心脏病的发展和恶化与噪声有着密 切的联系,实验证明,噪声会引起人体紧张地反应,使肾 上腺素增加,因而引起心率和血压升高。
一般认为,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所能容许的程度,就形成噪 声污染。
6
二、 噪声来源和分类
交通运输:城市主要的噪声源 工业生产:造成职业性耳聋的主要原因
社会生活:在城市噪声源中的比重上升 建筑施工:其噪声影响面很大
7
工厂中的噪声污染
所以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很容易发生眼疲劳、 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
同时噪声还会使色觉、视野发生异常。 调查发现噪声对红、蓝、白三色视野缩小80%。所
以驾驶员应避免噪声干扰不然易造成行车事故。
第六章 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
第一节 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第二节 放射性核辐射污染及其防治 第三节 电磁辐射污染及其防治 第四节 环境光污染及其控制
1
第一节 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2
按普通人的听觉: 00~20dB很静,几乎听不到 20~40dB安静,犹如轻声絮语 40~60dB一般,普通室内谈话说话 60~80dB吵闹,有损神经 80~100dB很吵,神经细胞受到破坏 100~110dB 吵闹加剧,听力受损 100~120dB难以忍受,呆一分钟即
飞机噪声污染
城市交通的噪声污染
8
二、噪音的来源和分类
按人的感觉分为:过响声、妨碍声、不愉快声、 无影响声等。
按声源不同分为:工业噪声、交通噪声、生活噪 声。
按噪声产生的原理不同分为:空气动力性噪声、 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电声性噪声、声乐性 噪声和人类语言性噪声。
9
三、噪声的主要特性
1、噪声是一种感觉性污染,传播时不会遗留 下有毒有害的化学污染物质。对噪声的判断与个人 所处的环境和主观愿望有关。
对一些工业噪声调查的结果指出,在高噪声条件下劳动的钢铁 工人和机械车间工人比安静条件下工人的循环系统的发病率要 高,患高压的病人也多。对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暴露于飞机 噪声下的儿童比安静环境的儿童血压要高。不少人认为,20世 纪生活中的噪声是造成心脏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20世纪30年代,就有人注意到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下的工作者 消化功能有明显的改变。在某些吵闹的工业行业里,溃疡症的 发病率比安静环境的发病率高5倍。
2、噪声源的分布广泛而分散,但由于传播 过程中发生能量的衰减,因此其影响范围有限。
3、噪声污染没有后效作用。一旦噪声源停止 发声,噪声便会消失。
10
四、噪声污染的危害
(一)对人体的生理影响
(二)对人体的心理影响 (三)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 (四)对生产活动的影响 (五)对动物的影响 (六)对物质结构的影响11
4
一、噪声的定义
最早的噪声定义: 出自《说文》和《玉篇》,“扰也,群呼烦扰也”
物理学观点: 噪声是指各种频率和声强杂乱无序组合的声音。
心理学观点: 凡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都称之为噪声。
医学观点: 医学上认为超过60分贝的声音是噪声。
5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判断一个声音是否为噪 声,要根据时间、地点、环境以及人们的生理和 心理等因素确定。
13
这种现象叫做暂时性听阈偏移,也称听觉疲 劳,听觉器官未受到器质性损害。
如果人们长期在强烈的噪声环境下工作,日 积月累,内耳器官不断受噪声刺激,便可发 生器质性病变,成为永久性听阈偏移,这就 是噪声性耳聋。
14
噪声性耳聋的特点
除了高强噪声外,一般噪声性耳聋都需要一 个持续的累积过程,发病率与持续作业时间有关 ,这也是人们对噪声污染忽视的原因之一。
12
1、听力损伤
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最直接的是听力损害。 对听觉的影响,是以人耳暴露在噪声环境前后的听
觉灵敏度来衡量的,这种变化称为听力损失,即指 人耳在各频率的听阈升移,简称阈移。 例如:安静—强噪声—安静(仍耳鸣)—听力测试(2 分钟内)—听力在某一频率下降20分贝阈移,即听阈 提高了20分贝—安静休息—听力恢复
噪声性耳聋是不能治愈的,因此, 有人把噪声污染比喻成慢性毒药。
15
2、噪声对睡眠的干扰
睡眠:瞌睡阶段—入睡阶段—睡着阶段—熟睡阶段 睡眠质量好坏,取决于熟睡阶段,时间越长,睡眠越好。 噪声促使人们由熟睡向瞌睡阶段转化,缩短睡眠时间;有
时刚要进入熟睡便被噪声惊醒,使人不能进入熟睡阶段, 从而造成人们多梦,睡眠质量不好,不能很好休息。 噪声会影响人的睡眠质量,强烈的噪声甚至使人无法入睡, 心烦意乱。
在神经系统方面,神经衰弱是最明显的症状,噪声能引起失眠、 疲劳、头晕、头痛、记忆力衰退等症状。
19
5、噪声对视力的损害
噪声强度达到90dB时,人的视觉细胞敏感性下降, 识别弱光反应时间延长;达到95dB时,有40%的 人瞳孔放大,视模糊;达到115dB时,多数人的眼 球对光亮度的适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
(一)对人体的生理影响
1、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会导致耳聋; 2、导致心脏病的发展和恶化; 3、导致消化系统方面的疾病和神经衰弱症; 4、长期暴露很容易发生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
等眼损伤现象; 5、对儿童危害更大。长期暴露于噪声中的儿童的血压比
在安静环境中的儿童要高,智力发育略微迟缓; 6、振动与噪声往往相伴而生,对人体有双重性伤害。
暂时致聋。 00dB的声音,刚刚能为人耳听到,
这被称为听阈;120dB是痛阈,会引 起听觉器官的痛感。
3
➢ 1960年11月,日本广岛市一男子因不堪忍受工厂噪 声折磨刺杀工厂主。
➢ 1961年7月,日本东京青年因不堪忍受客货车的噪声 自杀身亡。
➢ 1981年,在美国举行的一次现代派露天音乐会上, 当震耳欲聋的音乐声响起后,有300多名听众突然失 去知觉,昏迷不醒,100辆救护车到达现场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