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规范完美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自然排烟

自然排烟8.2.1 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8.2.2 采用自然排烟的开窗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8.2.2.1 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00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0m2。
8.2.2.2 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00m2。
8.2.2.3 长度不超过60m的内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的2%。
8.2.2.4 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面积的2%。
8.2.2.5 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地面积的5%。
8.2.3 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利用敞开的阳台、凹廊或前室内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时,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设施。
8.2.4 排烟窗宜设置在上方,并应有方便开启的装置。
8.2 自然排烟8.2.1 在原条文的基础上修改的。
一、由于利用可开启的外窗的自然排烟受自然条件(室外风带、风向,建筑所在地区北方或南方等)和建筑本身的密闭性或热压作用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有时使得自然排烟不但达不到排烟的目的,相反由于自然排烟系统会助长烟气的扩散,给建筑和居住人员带来更大的危害。
所以,本条提出,只有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有条件要尽量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二、建筑内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都是建筑着火时最重要的疏散通道,一旦采用的自然排烟方式其效果受到影响时,对整个建筑的人员将受到严重威胁。
对超过50m的一类建筑和超过1OOm的其它高层建筑不应采用这种自然排烟措施。
有关资料表明:在当今世界经济发达国家中,在高层建筑的防烟楼梯间仍保留着采用自然排烟的方式,其原因是认为自然排烟方式的确是一种经济、简单、易操作的排烟方式。
结合我国目前的经济、技术管理水平,特别是在住宅工程中的维护管理方便、简单,这种方式仍应优先尽量采用。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标准(doc 7页)

安全性□对信息系统安全性的威胁任一系统,不管它是手工的还是采用计算机的,都有其弱点。
所以不但在信息系统这一级而且在计算中心这一级(如果适用,也包括远程设备)都要审定并提出安全性的问题。
靠识别系统的弱点来减少侵犯安全性的危险,以及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来提供满意的安全水平,这是用户和信息服务管理部门可做得到的。
管理部门应该特别努力地去发现那些由计算机罪犯对计算中心和信息系统的安全所造成的威胁。
白领阶层的犯罪行为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存在于某些最不可能被发觉的地方。
这是老练的罪犯所从事的需要专门技术的犯罪行为,而且这种犯罪行为之多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普遍。
多数公司所存在的犯罪行为是从来不会被发觉的。
关于利用计算机进行犯罪的任何统计资料仅仅反映了那些公开报道的犯罪行为。
系统开发审查、工作审查和应用审查都能用来使这种威胁减到最小。
□计算中心的安全性计算中心在下列方面存在弱点:1.硬件。
如果硬件失效,则系统也就失效。
硬件出现一定的故障是无法避免的,但是预防性维护和提供物质上的安全预防措施,来防止未经批准人员使用机器可使这种硬件失效的威胁减到最小。
2.软件。
软件能够被修改,因而可能损害公司的利益。
严密地控制软件和软件资料将减少任何越权修改软件的可能性。
但是,信息服务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由内部工作人员进行修改软件的可能性。
银行的程序员可能通过修改程序,从自己的帐户中取款时漏记帐或者把别的帐户中的少量存款存到自己的帐户上,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了。
其它行业里的另外一些大胆的程序员同样会挖空心思去作案。
3.文件和数据库。
公司数据库是信息资源管理的原始材料。
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文件和数据库可以说是公司的命根子。
例如,有多少公司能经受得起丢失他们的收帐文件呢?大多数机构都具有后备措施,这些后备措施可以保证,如果正在工作的公司数据库被破坏,则能重新激活该数据库,使其继续工作。
某些文件具有一定的价值并能出售。
例如,政治运动的损助者名单被认为是有价值的,所以它可能被偷走,而且以后还能被出售。
2023年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

2023年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在城市中成为一道明显的风景线,但高层建筑的火灾风险也相应增加。
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本文将针对2023年的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进行详细论述,内容分为火灾防范措施和排烟系统设计两个部分。
一、火灾防范措施1. 消防间距:在高层建筑的建设过程中,应该确保每隔一定楼层设置有效隔火间距,通常为每4-6层设置一个防火墙。
同时,建筑中的防火墙、防火门、防火卷帘等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 火灾报警系统:高层建筑应配备先进的火灾报警系统,包括烟雾探测器、温度探测器和自动火灾报警装置等。
系统应能够及时发现火灾,报警信号迅速传输至消防控制室,并触发相应的防火自动化设备,消防人员可根据报警情况及时处置。
3.灭火系统:高层建筑应设置自动喷淋系统和消防栓系统。
自动喷淋系统应根据建筑性质和用途进行设计和布置,确保全面覆盖。
消防栓系统应与楼梯间直通,并设有明显的标识,使用方便。
4. 疏散楼梯设计:高层建筑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宽敞疏散楼梯,以保证疏散通道的畅通。
楼梯应设置消防照明和疏散标识,消防门应符合防火要求,通道两侧不得设置障碍物。
另外,高层建筑还应设置避难层,以提供额外的疏散空间。
5.防烟措施:防烟是高层建筑火灾防范的重要环节。
建筑中应设置防烟门、防烟封闭和排烟设计,确保火灾发生时疏散通道的安全。
防烟门的材质应具有良好的隔烟性能,防烟封闭应能有效堵塞烟气的蔓延。
二、排烟系统设计1.烟气排放量计算:高层建筑排烟系统的设计必须根据建筑的用途和面积,合理计算烟气排放量。
计算烟气量时应考虑火灾烟气的产生量和烟道中的风压损失等因素。
2.多层排烟设计:高层建筑的排烟系统应设计为多层独立排烟的形式,每个楼层应有相应的排烟口和风机进行排烟。
各楼层烟道之间应采用垂直连接的方式,烟道应保持通畅。
3.排烟口尺寸和位置:高层建筑每个楼层的排烟口尺寸和位置应根据防火分区、楼层面积和烟道长度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标准样本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笫一节通常要求1.1高层建筑防烟设施应分为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设施。
1.2高层建筑排烟设施应分为机械排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设施。
1.3 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出32m二类高层建筑下列部位应设排烟设施:(1)长度超出20m内走道。
(2)面积超出100m2,且常常有些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房间。
(3)高层建筑中中庭和常常有些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地下室。
1.4通风、空气调整系统应采取防火、防烟方法。
1.5机械加压送风和机械排烟风速,应符合下列要求:(1)釆取金属风道时,不应大于20m / So(2)釆取内表面光滑混泥土等非金属材料风道时,不应大于15m/so(3)送风口风速不应大于7m / s;排烟口风速不应大于10m/s。
第二节自然排烟2.1除建筑高度超出50m —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出100m居住建筑外,靠外墙防烟楼梯间及其询室、消防电梯间询室和适用前室,宜采取自然排烟方法。
2.2采取自然排烟开窗面积应符合下列要求:(1)防烟楼梯间闪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00m2,适用前室不应小于3.00in2(2)靠外墙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00m2(3)长度不超出60m内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2%(4)需要排烟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面积2%。
(5)净空高度小于12m中庭可开启天窗或高侧窗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地面积5%。
2.3防烟楼梯间前室或适用前室,利用敞开阳台、凹廊或前室内有不一样朝向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时,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方法。
2.4排烟窗宜设置在上方,并应有方便开启装置。
第三节机械防烟3.1下列部位应设置独立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1)不含有自然排烟条件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询室或适用前室。
(2)采取自然排烟方法防烟楼梯间,其不含有自然排烟条件前室。
(3)封闭避难层(间)。
3.2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适用前室和消防楼梯间前室机械加压送风量应山计算确定,或按表3.2-1至表3.2-4要求确定。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
范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要求,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 建筑结构的防火要求:选用符合耐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材料和构件,确保建筑结构的耐火性能。
2. 防火分区要求:根据建筑的用途和火灾危险性,将建筑分割为不同的防火分区,要求每个分区具备独立的防火墙和防火门。
3. 防火间距要求: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要满足规范要求,以保证火势不会轻易蔓延到相邻建筑。
4. 火灾报警系统:高层建筑必须安装火灾报警系统,可以及时发现火灾,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5. 防烟措施:高层建筑需要设置防烟分区,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够控制烟气蔓延。
防烟分区内的排烟设备需要满足规范要求,保证排烟效果。
6. 疏散通道和楼梯间:高层建筑必须设置足够数量和宽度的疏散通道和楼梯间,保证人员的疏散安全。
7. 消防设施:高层建筑需要按照规范要求安装消防设施,包括消防水源、消防栓、灭火器等,以及相应的消防管道和喷头系统。
8. 安全疏散标识:高层建筑需要设置明显的安全疏散标识,指引人员正确疏散。
9. 电气设备和配电系统:高层建筑的电气设备和配电系统要满足防火要求,防止电气设备成为火灾发生和蔓延的源头。
需要根据具体的国家和地区规范进行设计,确保高层建筑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提供有效的防火和排烟保护,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高层建筑火场排烟技术(2篇)

高层建筑火场排烟技术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烟雾向上蔓延速度极快,一座100m高的建筑物在30s左右烟即可窜到顶部,600~700℃高温热烟可点燃一般可燃物,使整幢建筑物着火。
因此,如何处理烟雾危害是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关键之一。
1、封闭防烟主要应用密闭性能好,火势尚未扩大蔓延的小空间房间,可采用关闭防火门,防止火势蔓延和防烟。
2、自然排烟通过排烟口、排烟窗、排烟竖井,靠自然流动排烟。
在实施自然排烟时,应布置灭火力量进行防护,防止高温烟雾迅速蔓延。
3、喷雾水流排烟在烟雾浓度较少,难以进攻或寻找、救护、疏散人员的情况下,可以集中使用几支喷雾水枪,以水幕形式从进风口向前推压,将烟驱向出口部位,使烟排出。
使用喷雾水流排烟还能达到冷却降温、扑救火灾、净化空气的目的。
4、高倍数泡沫排烟利用高倍数泡沫发泡机,在喷雾水流的掩护下,发送高倍数泡沫达到排烟、降温、灭火作用。
5、利用专用排烟设备排烟充分利用高层建筑内各种固定排烟机排烟;也可利用移动式排烟机、排烟车排烟。
6、破拆排烟如破拆门、窗,甚至外墙,进行自然排烟,或为了发挥移动式排烟设备的效用而采取破拆排烟措施。
高层建筑火场排烟技术(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层建筑已经成为了现代城市的标志之一。
然而,高层建筑的火灾风险也相应增加。
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排烟系统的设计和运作就变得至关重要。
火场排烟技术是确保高楼火灾安全疏散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对高层建筑火场排烟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火场排烟系统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防止烟气蔓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二是为火灾扑灭提供有利条件,减少火灾蔓延速度,增加灭火时间窗口。
火场排烟技术主要包括排烟系统的设计和设备的选择、控制和管理。
首先,设计上考虑火场排烟系统的参数和结构。
高层建筑火场排烟需要考虑建筑结构、楼层布局、烟气生成速率等因素。
排烟系统应根据建筑物内外烟气生成特点和传热条件,合理选择烟气排放位置和排烟口的数量、大小和布置方式。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规范(完美)

第一节一般规定1.1 高层建筑的防烟设施应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1.2 高层建筑的排烟设施应分为机械排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1.3 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排烟设施:(1)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2)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
(3)高层建筑中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1.4 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应采取防火、防烟措施。
1.5 机械加压送风和机械排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金属风道时,不应大于20m / s。
(2)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泥土等非金属材料风道时,不应大于15m / s。
(3)送风口的风速不应大于7m / s;排烟口的风速不应大于10m / s。
第二节自然排烟2.1 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2.2 采用自然排烟的开窗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1) 防烟楼梯间闪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00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0m2(2)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00m2(3)长度不超过60m的内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的2%(4)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面积的2%。
(5)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地面积的5%。
2.3 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利用敞开的阳台、凹廊或前室内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时,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措施。
2.4 排烟窗宜设置在上方,并应有方便开启的装置。
第三节机械防烟3.1 下列部位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1)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2)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

[全国]《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第一节一般规定1.1 高层建筑的防烟设施应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1.2 高层建筑的排烟设施应分为机械排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1.3 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排烟设施:(1)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2)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
(3)高层建筑中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1.4 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应采取防火、防烟措施。
1.5 机械加压送风和机械排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金属风道时,不应大于20m / s。
(2)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泥土等非金属材料风道时,不应大于15m / s。
(3)送风口的风速不应大于7m / s;排烟口的风速不应大于10m / s。
第二节自然排烟2.1 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2.2 采用自然排烟的开窗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1) 防烟楼梯间闪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00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0m2(2)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00m2(3)长度不超过60m的内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的2%(4)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面积的2%。
(5)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地面积的5%。
2.3 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利用敞开的阳台、凹廊或前室内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时,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措施。
2.4 排烟窗宜设置在上方,并应有方便开启的装置。
第三节机械防烟3.1 下列部位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1)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标准(doc 7页)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标准(doc 7页)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第一节一般规定1.1 高层建筑的防烟设施应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1.2 高层建筑的排烟设施应分为机械排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1.3 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排烟设施:(1)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2)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
(3)高层建筑中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1.4 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应采取防火、防烟措施。
1.5 机械加压送风和机械排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金属风道时,不应大于20m / s。
(2)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泥土等非金属材料风道时,不应大于15m / s。
(3)送风口的风速不应大于7m / s;排烟口的风速不应大于10m / s。
第二节自然排烟2.1 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2.2 采用自然排烟的开窗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1) 防烟楼梯间闪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00m2,合用前室不应系统负担层数加压送风量(m3 / h)<20层25000~3000020层~32层35000~40000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的分别加压送风量表3.2-2系统负担层数送风部位加压送风量(m3 / h)<20层防烟楼梯间16000~20000合用前室12000~1600020层~32层防烟楼梯间20000~25000合用前室18000~22000防烟楼梯间采用自然排烟,前室或用前室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的送风量表3.2-4系统负担层数回压送风量(m3 / h)<20层22000~2700020层~32层28000~32000注:①表3.2-1至表3.2-4的风量按开启2.00m×1.60m的双扇门确定。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随着城市的发展,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然而,高层建筑在提供更多居住和工作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火灾风险。
其中,防火排烟设计是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减少财产损失的重要环节。
防火排烟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火灾发生时,烟雾往往是导致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温、有毒的烟雾不仅会使人窒息,还会影响人们的视线和行动能力,增加逃生的难度。
因此,合理有效的防火排烟设计能够及时排除烟雾,为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创造有利条件。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是分区原则。
将高层建筑划分为不同的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以限制火灾和烟雾的蔓延范围。
防火分区通常采用防火墙、防火门等防火分隔设施进行划分,而防烟分区则通过挡烟垂壁、挡烟梁等设施来实现。
二是排烟优先原则。
在火灾发生时,应优先考虑排烟,以尽快降低烟雾浓度,提高能见度。
排烟方式包括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两种。
自然排烟利用建筑物的外窗、阳台等开口进行排烟,机械排烟则通过风机等设备将烟雾强制排出。
三是人员疏散安全原则。
防火排烟设计应确保人员在疏散过程中能够避免受到烟雾的危害。
疏散通道、楼梯间等部位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防止烟雾侵入。
接下来,我们详细探讨一下高层建筑防火排烟系统的设计要点。
自然排烟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物的朝向、开窗面积和位置等因素。
窗户的开启形式应便于操作,且开启面积应满足排烟要求。
一般来说,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 2 平方米。
对于长度不超过 60 米的内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的 2%。
机械排烟系统则包括排烟风机、排烟管道、排烟口等组成部分。
排烟风机应具备耐高温性能,能在280℃的环境下连续工作30 分钟以上。
排烟管道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并且要有良好的密封性,防止烟雾泄漏。
排烟口的设置要均匀合理,与防烟分区相适应,且距离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 30 米。
除了排烟系统,防火分隔设施的设计也至关重要。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在现代城市中,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其特殊性和复杂性给火灾防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层建筑内部火灾的发生和扩散速度快,烟雾密度大,给人员疏散和救援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进行探讨。
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成为现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然而,高层建筑由于其特殊性质,一旦发生火灾,其蔓延速度极快,对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都将带来重大影响。
因此,在高层建筑防火设计中,防火排烟工作成为关键环节。
二、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原则1. 安全分区设计:高层建筑应划定不同的安全分区,确保火灾发生时人员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疏散。
安全分区的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结构、防火墙、疏散通道等因素。
2. 烟气控制设计:高层建筑火灾时产生大量烟气,会对人员的救援和疏散造成极大困难。
因此,烟气控制至关重要。
设计中应考虑排烟口的数量、位置以及排烟系统的布置,确保烟气得到迅速排出。
3. 疏散设计:人员的安全疏散是防火设计的核心。
高层建筑需要合理设置疏散楼梯、逃生口、疏散通道等设施,同时应考虑人员疏散的速度和途径的安全性。
4. 消防设施配置:高层建筑应配备完善的自动灭火系统,如消防喷淋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
此外,还应配备充足的灭火器材和消防设备,以应对突发情况。
三、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流程高层建筑的防火排烟设计需要经过以下流程:1. 火灾风险评估:通过对高层建筑的结构、用途以及周边环境等进行评估,确定火灾风险程度,从而指导后续的设计工作。
2. 技术方案制定:针对具体建筑,制定防火排烟技术方案,包括设计分区、烟气控制和疏散通道等方面。
方案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结构、人员密度以及安全疏散等因素。
3. 设计图纸制定:根据技术方案,进行具体的设计图纸制定,包括安全分区的划定、排烟口的位置和数量、疏散通道的布置等。
4. 施工和验收: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
高层建筑的防火排烟完整版

高层建筑的防火排烟完整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这些高层建筑在为人们提供便捷和舒适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其中防火排烟问题尤为重要。
一旦发生火灾,烟雾迅速蔓延,不仅会影响人员的疏散和逃生,还可能导致火势的扩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因此,做好高层建筑的防火排烟工作至关重要。
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使得防火排烟面临巨大挑战。
首先,火势蔓延迅速。
高层建筑内部通常有大量的垂直通道,如楼梯间、电梯井、通风管等,这些通道就像一个个“烟囱”,为火势和烟雾的快速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
其次,人员疏散困难。
高层建筑中人员众多,疏散距离长,疏散时间也相应增加。
在烟雾弥漫的情况下,人们容易迷失方向,增加了逃生的难度。
再者,灭火救援难度大。
消防车的登高能力有限,难以到达较高楼层进行灭火救援,这就对建筑内部的防火排烟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防火排烟系统是高层建筑防火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见的防火排烟设施包括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机械排烟系统、自然排烟系统等。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主要用于楼梯间、前室等部位,通过向这些区域送风,使其保持正压,防止烟雾侵入。
机械排烟系统则用于排除火灾时产生的烟雾,通常设置在房间、走廊等部位。
自然排烟系统则利用建筑物的窗户、阳台等自然开口进行排烟。
在设计防火排烟系统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建筑的用途和功能。
不同用途的高层建筑,如住宅、商业、办公等,其人员密度、火灾危险性等都有所不同,因此防火排烟系统的设计也应有所区别。
其次是建筑的高度和面积。
高层建筑越高、面积越大,火灾时烟雾的蔓延速度和范围就越大,对防火排烟系统的性能要求也就越高。
此外,还需要考虑建筑的结构形式、通风条件等因素。
为了确保防火排烟系统的有效性,在施工和安装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
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施工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
在施工过程中,要对设备和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本(2篇)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本1. 建筑物分类及防火要求根据国家建筑设计规范,高层建筑可以分为A类、B类和C类建筑。
对于A类建筑,要求设置的防火分区面积不得超过2000平方米,防火分区之间应设置防火间隔;对于B类建筑,要求每层建筑面积不得超过1000平方米,建筑物应设置防烟预留间隔;对于C类建筑,要求设置防火分隔墙,并且要求消防设备配备齐全。
2. 火场防控措施高层建筑的消防设备和消防安全标志应按国家标准配置。
建议在每层楼梯间设置消防用水栓、灭火器等设备,以增加火场防控措施。
在高层建筑内不得设置占用用火面积超过25平方米的厨房和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空间。
3. 排烟设计要求高层建筑的排烟系统应能有效排除烟气,保持楼梯间、走廊等逃生通道的畅通。
排烟口的设置应符合规范要求,排烟口的数量和位置应考虑到火场的大小和形状。
排烟系统应能自动控制,当火灾发生时能自动启动排烟系统。
4. 防火分销系统设计高层建筑的防火分区应划分清晰,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分隔墙应设置牢固、密闭。
在防火分区之间应设置防火门,防火门应具备自动关闭和密闭功能。
防火门的开启和关闭应通过火灾报警系统、消防控制中心或手动操作。
5. 室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高层建筑的室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按规范要求设计,喷头的数量和位置应能覆盖到每个房间。
喷水灭火系统的供水管道应设置检修口和排水口,以便系统的维护、保养和排空。
6. 防烟排烟系统设计高层建筑的防烟排烟系统应能消除火灾现场的烟气,减少人员中毒和提供逃生通道的可见度。
防烟排烟系统的风机、风道和排烟口的数量和位置应根据建筑物的特点进行科学设计。
7. 配电系统和电气设备的防火措施高层建筑的配电系统和电气设备应符合国家电气安全标准,防火措施应得到有效的实施。
电气设备宜选用阻燃型、不燃型的材料,电缆与电缆沟应采取密封措施,防止烟气沿电缆沟蔓延。
8. 烟气排放和通风系统高层建筑的烟气排放和通风系统应符合规范要求,能迅速排出火场产生的烟气,保持楼梯间、走廊的通风良好。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规范最新版本

第一节一般规定1.1 高层建筑的防烟设施应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1.2 高层建筑的排烟设施应分为机械排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1.3 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排烟设施:(1)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2)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
(3)高层建筑中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1.4 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应采取防火、防烟措施。
1.5 机械加压送风和机械排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金属风道时,不应大于20m / s。
(2)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泥土等非金属材料风道时,不应大于15m / s。
(3)送风口的风速不应大于7m / s;排烟口的风速不应大于10m / s。
第二节自然排烟2.1 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2.2 采用自然排烟的开窗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1) 防烟楼梯间闪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00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0m2(2)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00m2(3)长度不超过60m的内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的2%(4)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面积的2%。
(5)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地面积的5%。
2.3 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利用敞开的阳台、凹廊或前室内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时,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措施。
2.4 排烟窗宜设置在上方,并应有方便开启的装置。
第三节机械防烟3.1 下列部位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1)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2)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最新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最新版)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最新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
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第一节一般规定1.1高层建筑的防烟设施应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1.2高层建筑的排烟设施应分为机械排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1.3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排烟设施:(1)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2)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
(3)高层建筑中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1.4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应采取防火、防烟措施。
1.5机械加压送风和机械排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金属风道时,不应大于20m/s。
(2)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泥土等非金属材料风道时,不应大于15m/s。
(3)送风口的风速不应大于7m/s;排烟口的风速不应大于10m/s。
第二节自然排烟2.1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 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2.2采用自然排烟的开窗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1)防烟楼梯间闪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00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0m2(2)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00m2(3)长度不超过60m的内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的2%(4)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面积的2%。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
是为了确保高层建筑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排烟和疏散人员,以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
1. 烟气排放:高层建筑应设计合理的烟气排放系统,包括排烟口的位置、数量和尺寸等。
排烟口的位置应分布在楼梯间、楼梯出口和安全出口等位置,以便及时排除烟气。
2. 排烟通道:高层建筑应设置合理的排烟通道,通道内应设有防火门或防火卷帘门等防火措施。
排烟通道的宽度和高度应符合相关规定,以便烟气的迅速排放。
3. 防火分区:高层建筑应划分为不同的防火分区,每个分区应设有独立的排烟系统。
分区的设定应根据建筑结构、烟气扩散和限制烟气蔓延的需要进行合理划分。
4. 排烟系统供电:高层建筑的排烟系统应设置备用电源,以确保在火灾或停电情况下,排烟系统能正常运行。
5. 烟控与通风系统:高层建筑应配备自动烟控系统和通风系统,通过烟雾探测器和自动控制设备,及时启动排烟装置和通风设备,迅速排除烟气,保持空气清新。
6. 疏散通道设计:高层建筑的疏散通道应保证安全疏散,通道的宽度、通道逃生楼梯的数量和位置等应符合相关规定。
在设计时还应考虑人员流量和疏散时间等因素。
7. 火灾报警系统:高层建筑应配备可靠的火灾报警系统,确保能及时发出火警信号,启动排烟和疏散系统。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规范和标准可能会有所差异,以上规范仅供参考,请依据当地的具体规定进行设计。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
主要参考以下几个规范:
1. 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建筑的防火设计进行了规范,包括了防火分区、防火阻隔、防火材料及构造等要求。
2. GB 50045-95《消防排烟设计规范》:对建筑的消防排烟系统的设计进行了规范,包括了排烟通风系统的布置、设备选型、风道布置等要求。
3. GB 51351-2017《建筑消防设施自动控制系统设计规范》:对建筑消防设施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进行了规范,包括了火灾报警系统、消防水系统、排烟系统等自动控制设备的选型、布置等要求。
4. GB 51353-2012《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规范》:对建筑防排烟系统的设计进行了规范,包括了排烟系统的布置、设备参数、排烟口设置等要求。
除了以上规范外,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还需要根据当地的法律法规进行具体的要求,例如国家消防法规、地方消防规定等。
同时,还应参考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如建筑消防设施设备技术标准、建筑排烟系统技术规范等,以确保高层建筑的防火排烟系统能够安全有效地发挥作用。
第 1 页共 1 页。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第一节一般规定1.1 高层建筑的防烟设施应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1.2 高层建筑的排烟设施应分为机械排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1.3 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排烟设施:(1)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2)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
(3)高层建筑中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1.4 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应采取防火、防烟措施。
1.5 机械加压送风和机械排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金属风道时,不应大于20m / s。
(2)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泥土等非金属材料风道时,不应大于15m / s。
(3)送风口的风速不应大于7m / s;排烟口的风速不应大于10m / s。
第二节自然排烟2.1 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2.2 采用自然排烟的开窗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1) 防烟楼梯间闪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 2.00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0m2(2)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00m2(3)长度不超过60m的内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的2%(4)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面积的2%。
(5)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地面积的5%。
2.3 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利用敞开的阳台、凹廊或前室内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时,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措施。
2.4 排烟窗宜设置在上方,并应有方便开启的装置。
第三节机械防烟3.1 下列部位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1)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2)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一般规定
1.1 高层建筑的防烟设施应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1.2 高层建筑的排烟设施应分为机械排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1.3 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排烟设施:
(1)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2)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
(3)高层建筑中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1.4 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应采取防火、防烟措施。
1.5 机械加压送风和机械排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金属风道时,不应大于20m / s。
(2)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泥土等非金属材料风道时,不应大于15m / s。
(3)送风口的风速不应大于7m / s;排烟口的风速不应大于10m / s。
第二节自然排烟
2.1 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2.2 采用自然排烟的开窗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烟楼梯间闪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00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0m2
(2)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00m2
(3)长度不超过60m的内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的2%
(4)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面积的2%。
(5)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地面积的5%。
2.3 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利用敞开的阳台、凹廊或前室内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时,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措施。
2.4 排烟窗宜设置在上方,并应有方便开启的装置。
第三节机械防烟
3.1 下列部位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
(1)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2)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
(3)封闭避难层(间)。
3.2 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楼梯间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由计算确定,或按表3.2-1至表3.2-4的规定确定。
当计算值和本表不一致时,应按两者中较大值确定。
防烟楼梯间(前室不送风)的加压送风量表3.2-1
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的分别加压送风量表3.2-2
防烟楼梯间采用自然排烟,前室或用前室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的送风量表3.2-4
注:①表3.2-1至表3.2-4的风量按开启2.00m×1.60m的双扇门确定。
当采用单扇门时,其风量可乘以0.75系数计算;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出入口时,其风量应乘以1.50~
1.75系数计算。
开启门时,通过门的风速不宜小于0.70m / s。
②风量上下限选取应按层数、风道材料、防火门漏风量等因素综合比较确定。
3.3 层数超过三十二层的高层建筑,其送风系统及送风量应分段设计。
3.4 剪力楼梯间可合用一个风道,其风量应按两个楼梯间风量计算,送风口应分别设置。
3.5 封闭避难层(间)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避难层净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30m3/h计算。
3.6 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宜分别独立设置送风系统,当必须共用一个系统时,应在通向合用前室的支风管上设置压差自动调节装置。
3.7 机械加压送风机的全压,除计算最不利环管道压头损失外,尚应有余压。
其余压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1)防烟楼梯间为50Pa。
(2)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封闭避难层(间)为25Pa。
3.8 楼梯间宜每隔二到三层设一个加压送风口;前室的加压送风口应每层设一个。
3.9 机械加压送风机可采用轴流风机或中、低压离心风机,风机位置应根据供电条件、风量分配均衡、新风入口不受火、烟威胁等因素确定。
第四节机械排风
4.1 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
(1)无直接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或虽有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60m的内走道。
(2)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无窗房间或设固定窗的房间。
(3)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或净空高度超过12m的中庭。
(4)除利用窗井等开窗进行自然排烟的房间外,各房间总面积超过200m2或一个房间面积超过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4.2 设置机械排烟设施的部位,其排烟风机的风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排烟或净空高度大于6.00m的不划防烟分区的房间时,应按每平方米面积不小于60m3 / h计算(单台风机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7200m3 / h)。
(2) 负担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120m 3/h计算。
(3) 中庭体积小于17000m3时,其排烟量按其体积的6次/ h换气计算;中庭体积大于7000m3时,其排烟量按其体积的4次/ h换气计算;但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102000m3 / h。
4.3 带裙房的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当裙房以上部分利用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排烟,裙房部分不具备自然国条件时,其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局部机械排烟设施,其排烟量按前室每平方米不小于60m 3/ h计算。
4.4 排烟口应设在顶棚上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
设在顶棚上的排烟口,距可燃构件或可燃物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
排烟口平时应关闭,并应设有手动和自动开启装置。
4.5 防烟分区内的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
在排烟支管上应设有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能自行关闭的排烟防火阀。
4.6 走道的机械排烟系统宜竖向设置;房间的机械排烟系统宜按防烟分区设置。
4.7 排烟风机可采用离心风机或采用排烟轴流风机,并应在其机房入口处设有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能自动关闭的防烟防火阀。
排烟风机应保证在280℃时能连续工作30min。
4.8 机械排烟系统中,当任一排烟口或排烟阀开启时,排烟风机应能自行启动。
4.9 排烟管道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
安装在吊顶内的排烟管道,其隔热层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并应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50mm的距离。
4.10 机械排烟系统与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宜分开设置。
若合用时,必须采
取可靠的防火安全措施,并应符合排烟系统要求。
4.11 设置机械排烟的地下室,应同时设置送风系统,且送风量不宜小于排烟量的50%。
4.12 排烟风机的全压应按排烟系统最不利环管道进行计算,其排烟量应增加漏风系数。
第五节通风和空气调节
5.1 空气中含有易燃、易爆物质的房间,其送、排风系统应采用相应的防爆型通风设备;当送风机设在单独隔开的通风机房内且送风干管上设有止回阀时,可采用普通型通风设备,其空气不应循环使用。
5.2 通风、空气调节系统,横向应按每个防火分区设置,竖向不宜超过五层,当排风管道设有防止回流设施且各层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进风和排风管道可不受此限制。
垂直风管应设在管井
内。
5.3 下列情况之一的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道应设防火阀:
(1)管道穿越防火分区的隔墙处。
(2)穿越通风、空气调节机房及重要的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
(3)垂直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
(4)穿越变形缝处的两侧。
5.4 防火阀的动作温度宜为70℃。
5.5 厨房、浴室、厕所等的垂直排风管道,应采取防止回流的措施或在支管上设置防火阀。
5.6 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管道等,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但接触腐蚀
性介质的风管和柔性接头,可采用难燃烧材料制作。
5.7 管道和设备的保温材料、消声材料和粘结剂应为不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
穿过防火墙和变形缝的风管两侧各2.00m范围内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及其粘结剂。
5.8 风管内设有电加热器时,风机应与电加热器联锁。
电加热器前后各800mm范围内的风管和穿过设有火源等容易起火部位的管道,均必须采用不燃保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