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课本本章小结中的基本概念汇总

合集下载

分析化学知识要点整理

分析化学知识要点整理

第八章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 章节小结1.基本概念指示电极:是电极电位值随被测离子的活(浓)度变化而变化的一类电极。

参比电极:在一定条件下,电极电位基本恒定的电极。

膜电位:跨越整个玻璃膜的电位差。

不对称电位:在玻璃电极膜两侧溶液pH相等时,仍有1mV~3mV的电位差,这一电位差称为不对称电位。

是由于玻璃内外两表面的结构和性能不完全相同,以及外表面玷污、机械刻划、化学腐蚀等外部因素所致的。

酸差:当溶液pH<1时,pH测得值(即读数)大于真实值,这一正误差为酸差。

碱差:当溶液pH>9时,pH测得值(即读数)小于真实值,这一负误差为碱差,也叫钠差。

转换系数:指当溶液pH每改变一个单位时,引起玻璃电极电位的变化值。

离子选择电极:一般由电极膜(敏感膜)、电极管、内充溶液和内参比电极四个部分组成。

电位选择性系数:在相同条件下,同一电极对X和Y离子响应能力之比,亦即提供相同电位响应的X和Y离子的活度比。

可逆电对:电极反应是可逆的电对。

此外还有相界电位、液接电位、原电池、残余液接电位。

2.基本理论(1)pH玻璃电极:①基本构造:玻璃膜、内参比溶液(H+与Cl-浓度一定)、内参比电极(Ag-AgCl电极)、绝缘套;②膜电位产生原理及表示式:;③玻璃电极作为测溶液pH的理论依据。

(2)直接电位法测量溶液pH:①测量原理。

②两次测量法。

pHs要准,而且与pHx差值不大于3个pH单位,以消除液接电位。

(3)离子选择电极:①基本构造:电极膜、电极管、内参比溶液、内参比电极;②分类:原电极、敏化电极;③响应机理及电位选择性系数;④测量方法:两次测量法、校正曲线法、标准加入法。

(4)电位滴定法:以电位变化确定滴定终点(E-V曲线法、曲线法、曲线法)。

(5)永停滴定法:以电流变化确定滴定终点,三种电流变化曲线及终点确定。

第九章光谱分析法概论- 章节小结1.基本概念电磁辐射:是一种以巨大速度通过空间而不需要任何物质作为传播媒介的光子流。

分析化学各章节名词解释

分析化学各章节名词解释

分析化学各章节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分析化学——是人们获得物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

2、化学分析——利用物质的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确定被测物质的组成及其含量。

3、化学定量分析——根据化学反应中试样和试剂的用量,测定物质各组分的含量。

4、化学定性分析——根据分析化学反应的现象和特征鉴定物质的化学成分。

5、仪器分析——借助仪器,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依据的分析方法。

6、重量分析——通过化学反应及一系列操作,使试样中的待测组分转化为另一种纯粹的、固定化学组成的化合物,再称量该化合物的重量(或质量)从而计算出待测组分的含量。

7、滴定分析(titrimetric analysis )——也叫容量分析。

将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滴加到待测物质溶液中,使其与待测组分恰好完全反应,根据加入试剂的量(浓度与体积),计算出待测组分含量。

8、样品——所谓样品或试样是指分析工作中被采用来进行分析的体系,它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第二章滴定分析法概论1、滴定分析法——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所加的试剂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为止,然后根据所加试剂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出被测物质的量。

2、滴定——进行滴定分析时,将被测物质溶液置于锥形瓶中,然后将标准溶液(滴定剂)通过滴定管逐滴加到被测物质溶液中进行测定。

3、化学计量点——当加入的滴定剂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之间,正好符合化学反应式所表示的计量关系时,称到达了化学计量点。

4、指示剂——被加入的能指示计量点到达的试剂。

5、滴定终点(终点)——滴定时,滴定至指示剂改变颜色即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滴定终点。

6、滴定终点误差(滴定误差)——由于滴定终点和化学计量点不相符引起的相对误差,属于方法误差,用TE%表示。

7、滴定曲线——以溶液中组分(被滴定组分或滴定剂)的浓度对加入的滴定剂体积作图。

8、滴定突跃——滴定过程中,溶液浓度及其相关参数如Ph的突变。

分析化学章节总结

分析化学章节总结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 章节小结
1.基本概念及术语
准确度:分析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其大小可用误差表示。
精密度:平行测量的各测量值之间互相接近的程度,其大小可用偏差表示。 系统误差:是由某种确定的原因所引起的误差,一般有固定的方向(正负)和大小,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包括方法误差、仪器或试剂误差及操作误差三种。 偶然误差:是由某些偶然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其大小和正负均不固定。 有效数字:是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上能测量到的数字。通常包括全部准确值和最末一位欠准值(有±1个单位的误差)。
t分布:指少量测量数据平均值的概率误差分布。可采用t分布对有限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置信水平与显著性水平: 指在某一t值时,测定值x落在μ±tS范围内的概率,称为置信水平(也称置信度或置信概率),用P表示;测定值x落在μ±tS范围之外的概率(1-P),称为显著性水平,用α表示。
置信区间与置信限:系指在一定的置信水平时,以测定结果x为中心,包括总体平均值μ在内的可信范围,即 μ=x±uσ,式中uσ为置信限。分为双侧置信区间与单侧置信区间。
(2)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性质、来源、减免方法及相互关系 系统误差分为方法误差、仪器或试剂误差及操作误差。系统误差是由某些确定原因造成的,有固定的方向和大小,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可通过与经典方法进行比较、校准仪器、作对照试验、空白试验及回收试验等方法,检查及减免系统误差。偶然误差是由某些偶然因素引起的,其方向和大小都不固定,因此,不能用加校正值的方法减免。但偶然误差的出现服从统计规律,因此,适当地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取平均值表示测定结果,可以减小偶然误差。二者的关系是,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平行测定次数越多,偶然误差就越小,其平均值越接近于真值(或标准值)。

化学单元知识点总结

化学单元知识点总结

化学单元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转化关系和应用的自然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界和改造自然界的重要手段。

化学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环境化学等多个分支学科,涉及的知识点十分丰富。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对化学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为大家全面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提供参考。

1. 基本概念(1) 物质:是构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客观存在的物体的统称。

物质具有一般属性:空间占有、重量、惰性、可观察性等。

(2) 物态:物质固有的状态,如气体、液体、固体及等离子体。

2. 原子结构(1) 原子:是构成所有物质的微粒。

具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构成原子的粒子有电子、质子和中子。

(2) 元素:由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

(3) 周期表:是一种让元素依据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或者原子质量等标准顺序排列的表格。

3. 化学反应(1) 反应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2) 反应公式:表述化学反应的式子,能够表示物质的质量变化和能量交换。

(3)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表达式。

4. 气体(1) 理想气体:理想气体是符合压强、体积、温度关系的气体。

PV=nRT。

(2) 气体分子:任何由一个以上的原子构成的粒子。

(3) 气体性质:包括弹性、扩散、离子化、可压缩性和易液化性。

5. 溶液(1) 溶质:在溶液中溶解的物质。

(2)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3) 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不再能溶解更多溶质的溶液。

6. 化学键(1) 共价键:一种由原子之间的共享电子而形成的类型。

(2) 离子键:一种由正负电荷吸引力形成的类型。

(3) 金属键:一种由电子云交换形成的类型。

7. 化学平衡(1) 反应速率:反应物可反应成产物的速度。

(2) 平衡常数:用于定量描述平衡反应中产品和反应物之间的比例关系。

(3) 平衡规律:包括Le Chatelier定律、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等。

化学基本概念总结

化学基本概念总结

化学基本概念总结
化学基本概念总结
化学基本概念总结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分析化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分析化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P2- pKb1=14-pKa2=14-5.41=8.59 Kb1=10-8.59 S2- pKb1=14-pKa2=14-14.92=-0.92 Kb1=100.92
SO32- pKb1=14-pKa2=14-7.20=6.80 Kb1=10-6.80
21
三、MBE、CBE和PBE
写出c mol·L-1 KHP的MBE、CBE和PBE(零 水准法)
16
用因保存不当而部分风化的H2C2O4·2H2O)作基准 试剂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时,则标定得到的NaOH溶
液浓度( B )。
A 偏高; B 偏低; C 无影响;D 难于判断
17
第六章 酸碱滴定法
Acid-base Titration 一、酸碱质子理论中,酸、碱的定义 二、共轭酸碱对的概念及认识
分析化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系统误差及随机误差的区别
项目
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
产生原因
固定因素
不定因素
分类
方法误差、仪器误差 试剂误差、操作误差
性质 影பைடு நூலகம் 减免方法
重现性、单向性、可测性
不确定性、不可测性、 服从正态分布
准确度
精密度(主要影响)、 准确度
对照试验、校正仪器、 空白试验、严格操作
增加测定的次数
2
或C bTB/A103 Ba M
A
注意:A及B之间可以是直接反应关系,也可以是
无直接反应关系。无直接反应关系时,可通过所涉及
的反应,找出A与B之间的计量关系。
14
第五章 化学平衡及滴定分析法概论
二、标准溶液的配制
直接配制法 间接配制法 三、滴定分析计算
aA + bB = cC + dD

分析化学每章总结

分析化学每章总结

分析化学每章总结分析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成分组成、性质及其变化的学科。

它也可以被称为物质分析学、分析物理学或分析测定学。

它的根本目的是通过系统的实验和计算,识别物质组成,测量物质比例,分析和判断物质组成,从而掌握物质结构和物质变化规律。

分析化学已在尤为重要的实际应用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用于发现新物质、研究和改进新物质的结构和性质,而且还可以在生产、环境和其他领域进行分析测定和质量控制,从而保证生产安全。

分析化学的发展源于古希腊、埃及、中国等古代文明,随着现代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和实际应用,分析化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实用性强的科学研究学科。

第二章: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1.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分析化学是以物质的分析为研究对象,以精密仪器和化学实验为手段,将物质分解成最细微的部分,然后再以化学定律和数学方程来进行分析。

换句话说,分析化学的目的是使用化学的实验方法和理论分析来识别物质的成分、测量物质的比例,进而掌握物质结构和物质变化规律。

2.析化学的实验方法:分析化学主要采用精密仪器和化学实验两种方法,以进行精确的物质分析。

其中,化学实验技术主要有分离-提取技术、溶剂沉淀法、溶剂蒸馏法、结晶技术、精制离子成分技术等。

精密仪器技术主要有电感耦合等离子火花光谱(ICP-OES),原子吸收光谱(AAS)、原子荧光光谱(AF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等等。

第三章:分析化学的实际应用分析化学的实际应用十分广泛,它可以用于医药、食品、环境、石油化工等各个领域,以及各种质量分析鉴定和检测验证。

1.药领域:分析化学在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是用于原料药和制剂分析。

在原料药分析中,包括原料药的有效成分种类及其比例、光泽度、比重、杂质种类和总含量等检测。

在制剂分析中,则包括有效成分含量、辅料种类及其含量、药物性状、质量规格等检测。

2.品领域:分析化学在食品领域的应用主要是用于鉴定毒素,也可以用于检测食品的性质、组成、含量等,以及对食品中添加剂进行检测。

化学所有章节知识点总结

化学所有章节知识点总结

化学所有章节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1.1 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1.2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大类。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

1.3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类。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如密度、颜色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氧化等。

1.4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情况下所发生的变化,如冰的融化、水的汽化等;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变化,如铁的生锈、木头的燃烧等。

1.5 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和设备包括试管、锥形瓶、烧杯、天平、磁力搅拌器等。

第二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2.1 原子的发现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

原子的发现是由多位科学家共同完成的,如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模型等。

2.2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在核外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电子绕着核运动。

2.3 元素的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将元素排列起来的一张表格。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原子序数的大小将元素排列在周期表的横行中,使得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排在同一列。

2.4 元素的分类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可以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类,金属元素主要位于周期表的左侧和下侧,非金属元素则主要位于周期表的右上侧。

第三章:化学键和离子3.1 化学键的类型化学键是由原子之间的作用力所形成的一种结合力,主要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三种类型。

3.2 离子与离子键离子是具有正负电荷的粒子,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电静力所形成的一种化学结合力。

3.3 共价键和分子共价键是由原子之间共享电子所形成的一种化学键,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通过共价键相互结合而成的。

分析化学课件(各章知识点总结)

分析化学课件(各章知识点总结)
任务
分析化学的主要任务是鉴定物质 的化学组成、结构和性质,测定 有关组分的含量,以及表征物质 的化学状态和变化过程。
4
分析化学的分类和发展
分类
根据分析方法和原理的不同,分析化 学可分为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和生物 分析三大类。
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分析化学 经历了由经典分析化学向现代分析化 学的发展过程,现代分析化学具有更 高的灵敏度、选择性和自动化程度。
2024/1/25
30
THANKS
2024/1/25
31
过程。
食品检测
应用酸碱滴定法对食品中的酸 度、碱度进行检测,以评估食
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药物分析
利用酸碱滴定法分析药物中的 酸碱成分,以控制药物的质量
和疗效。
环境监测
通过酸碱滴定法对环境水样中 的酸碱度进行监测,以评估环
境的污染状况。
2024/1/25
182024/1/250 Nhomakorabea 配位滴定法
19
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原理
2024/1/25
04 酸碱滴定法
15
酸碱平衡与酸碱浓度计算
酸碱平衡
探讨酸碱在水溶液中的离解平衡,包括酸的离解常数Ka和碱的离解常数Kb的概 念及计算。
酸碱浓度计算
利用酸碱反应的定量关系,进行酸碱溶液浓度的计算,如pH值的计算、酸碱滴 定过程中溶液pH值的变化等。
2024/1/25
16
酸碱指示剂与滴定终点判断
结果表达
将处理后的数据以图表、表格或文字等形式表达出来,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 测量结果。在结果表达中,需要注意数据的可读性、可比性和可解释性。
2024/1/25
10
2024/1/25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其实并不难,而且还很有趣呢!只要你掌握了化学的主要知识点,那化学就很简单了哦!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家好好复习吧!滴定分析概论1.基本概念滴定分析法: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所加的试剂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为止,然后根据所加试剂的浓度和体积,计算出被测物质的量滴定:进行滴定分析时,将被测物质溶液置于锥形瓶中,然后将标准溶液(滴定剂)通过滴定管加到被测物质溶液中进行测定,这一过程称为滴定化学计量点:当加入的滴定剂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之间,正好符合化学反应式所表示的计量关系时,称反应到达了化学计量点指示剂:能指示计量点到达的试剂滴定终点:在滴定时,滴定到指示剂改变颜*即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滴定终点滴定误差: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往往不一致,由这种不一致造成的误差称为滴定误差2.滴定曲线及其特点以溶液中组分(被滴定组分或滴定剂)的浓度对加入的滴定剂体积作图,即得滴定曲线实践中,滴定曲线的纵坐标一般是与组分浓度有关的某种参数1)曲线的起点决定于被滴定物质的*质或浓度,一般被滴定物质的浓度越高,滴定曲线的起点越低2)滴定开始时,加入滴定剂引起浓度及其相关参数的变化比较平缓。

其变化的速度与被滴定物质的*质或滴定反应平衡常数的大小有关。

至计量点附近,溶液的浓度及其参数将发生突变,曲线变得陡直3)化学计量点后,曲线由陡直逐渐趋于平缓,其变化趋势决定于滴定剂的浓度4)滴定突跃和滴定突跃范围在化学计量点附近,通常计量点前后+0.1%(滴定分析允许误差)范围内,溶液浓度及其相关参数所发生的急剧变化称为滴定突跃,突跃所在的范围称为突跃范围3.直接滴定反应需要具备的条件1)反应必须按一定的化学反应式进行,即反应具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2)反应必须定量进行,通常要求反应完全程度达到99.9%以上3)反应速度快,最好在滴定剂加入后即可完成4)必须有适当的方法确定终点4.基准物质及其要求基准物质是用以直接配置标准溶液或标定标准溶液浓度的物质1).组成与化学式完全相符2).纯度足够高,且所含杂质不影响滴定反应的准确度3).*质稳定4).最好有较大的摩尔质量,以减小称量时的相对误差5).应按滴定反应式定量进行反应,且没有副反应5.滴定分析法的特点:准确度高;*作简单,快捷;仪器简单、价廉6.非水滴定的优点:不仅能增大有机化合物的溶解度,而且能使在水中进行不完全的反应进行完全,从而扩大了滴定分析的应用范围7.非水*碱滴定溶剂的选择1)溶剂的*碱*。

分析化学课本本章小结中的基本概念汇总

分析化学课本本章小结中的基本概念汇总

课本本章小结中的基本概念第2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1、绝对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2、相对误差:以真实值的大小为基础表示的误差值3、系统误差也叫可定误差,是由某种确定的原因所引起的误差,一般有固定的方向(正和负)和大小,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主要有方法误差、仪器或试剂误差和操作误差。

4、偶然误差也叫随机误差或不可定误差,是由一些偶然的原因所引起的误差,其大小和正负都不固定5、准确度分析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其大小可用误差表示6、精密度平行测量的各测量数值之间互相接近的程度,其大小可用偏差表示。

7、置信区间在一定置信水平时,以测量结果为中心,包括总体均值在内的可信范围。

8、有效数字实际上能测量的数字。

第3章滴定分析概论(1)化学计量点当化学反应按计算关系完全作用,即滴入的溶液中物质的量与待测定的组分的物质的量恰好符合化学反应式所表示的化学计量关系,称为反应达到了化学计量点.(2)返滴定法:又称剩余滴定法或回滴定法,当反应速率较慢或反应物是固体的情形,滴定剂加入样品后反应无法再瞬间定量完成,此时可先加入一定量的过量标准溶液,待反应定量完成后用另一种标准溶液作为滴定剂滴定剩余的标准溶液,称为返滴定法。

(3)置换滴定法:对于不按确定化学计量关系反应(如伴有副反应)的物质,有时可通过其他化学反应进行滴定,即加入适当试剂与待测物质反应,使其被定量地置换成另一种可直接滴定的物质,再用标准溶液滴定此生成物,称为置换滴定法。

(4)分布系数一定型体的平衡浓度占分析浓度的比值,称为该形体的分布系数。

(5)副反应系数(α)物质每种存在型体浓度与物质各种存在型体总和比值的倒数,称为副反应系数。

第四章1、酸碱的定义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是酸,能接受质子的物质是碱。

2、酸碱强度用离解常数Ka或Kb表示,Ka(Kb)越大,其酸碱性越强。

3、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和质子自递系数:在溶剂分子间发生的质子转移反应,称为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反应的平衡常数称为溶剂的质子自递常数。

分析化学内容小结

分析化学内容小结

分析化学内容小结分析化学是化学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分析方法和技术。

通过对各种化学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实现对物质的有效监测、检测和控制。

以下是对分析化学内容的详细分析。

一、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1.分析化学的定义: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以及将这些信息应用到化学研究和生产中的科学和技术领域。

2.分析化学的基本任务: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判断未知样品中一些或几个组分的种类和性质。

-定量分析:测定未知样品中各个组分的含量。

二、分析化学方法1.定性分析方法:-化学试剂:利用物质的化学反应进行鉴定和测定,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仪器分析:利用一些仪器和设备进行分析,如光谱分析、质谱分析等。

2.定量分析方法:-重量法:根据质量的变化进行分析,如蒸发法、溶解法等。

-体积法:根据体积的变化进行分析,如滴定法、电解法等。

-光度法:根据物质对光的吸收或发射进行分析,如分光光度法、荧光法等。

-电化学方法:利用电流、电势等进行分析,如电解重量法、电化学滴定法等。

三、分析化学的常用技术和仪器1.电化学技术:包括电解和电化学分析,如电解质量法、电化学滴定法等。

2.光谱技术: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质谱等,用于分析物质组成和结构。

3.色谱技术: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用于分离和测定物质。

4.热分析技术:包括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等,用于研究物质的热性质和热分解过程。

5.电子显微镜:用于观察和分析样品的微观形貌和成分。

6.原子吸收光谱:用于测定样品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7.蒸馏、萃取、结晶等分离技术:用于分离和纯化样品中的各个组分。

四、分析化学的应用领域1.环境监测:分析水体、大气、土壤等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

2.医药和生物技术:分析药物的成分和含量,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3.食品安全:分析食品中的添加剂、农药残留物、毒素等。

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

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

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化学是一门极具深度的科学,其内容涉及物质的本质、性质、组成、反应以及结构等。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化学,如今,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联、互动,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物质和能源。

就此,深入了解化学知识点以及其背后的科学规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为题,全面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的概念组成、元素、原子和原子核、元素周期表、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反应、化学反应的催化作用、水的结构与特性、无机化合物的分类、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以及气体的性质和作用等,通过将化学知识概念点归纳整理,深入理解化学,并运用之于实践。

一、化学的基本概念及其概念的组成1.1 什么是化学化学(Chemistry)是从物质性质、结构、反应以及分子和微粒的运动和变化等方面观察、研究物质的科学。

它是研究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的科学。

化学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的规律及其本质,以便研究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变化,进而应用于医药、农业、材料科学、能源等行业中,从而实现化学研究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1.2学的基本概念a.素:元素是化学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包括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电导性、热导性和延展性等特性;非金属元素具有酸性、碱性等特性。

b.子:原子是元素的最小结构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是一种极小的基本粒子。

c.子核:原子核是原子的核心,它包括质子和中子,是原子内最重要的物质特征。

d.子:分子是原子或原子核组成的物质,它们构成许多化学物质。

e.子:离子是原子或原子核上带有正负电荷的结构体,它们在物质的组成和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f.子团:原子团是由多个原子组成的一种结构,它们在物质组成和反应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1.3学的定义和理论化学的定义是:运用化学原理研究物质结构、组成、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的科学。

分析化学课程知识点总结

分析化学课程知识点总结

分析化学课程知识点总结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以及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在分析化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分析化学的定义: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和性质的科学,通过实验手段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2. 分析化学的分类: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确定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定量分析确定物质中某种或者某几种成份的含量。

3. 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化学平衡原理、电化学原理、光谱学原理、色谱学原理等。

二、常用的分析方法和仪器1. 光谱分析: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等。

这些方法通过测量样品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来确定物质的结构和组成。

2. 色谱分析: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

这些方法通过样品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来分离和测定物质的成份。

3. 电化学分析:包括电解分析、电位滴定、电导率测定等。

这些方法利用电化学原理来测定样品中的物质含量。

4. 其他常用的分析方法:如重力法、萃取法、沉淀法、滴定法等。

三、化学分析的基本步骤1. 样品的准备:包括样品的采集、制备和预处理等。

样品的准备对后续的分析结果具有重要影响,需要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2. 分析方法的选择:根据分析目的和样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不同的样品和分析目的需要使用不同的分析方法。

3. 标准曲线的绘制:对于定量分析,需要先制备一系列标准溶液,并测定它们的响应值,然后绘制标准曲线,用于样品的定量测定。

4. 样品的测定:根据所选的分析方法进行样品的测定,注意操作的准确性和仪器的正确使用。

5.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对测定结果进行计算、统计和分析,得出最终的分析结果。

四、常见的分析误差和精密度评价1. 分析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于实验条件、仪器仪表、操作方法等因素引起的,可以通过校正和修正来减小;随机误差是由于实验操作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可以通过多次重复测定来评价。

(完整word版)分析化学课程知识点总结-(1)要点(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完整word版)分析化学课程知识点总结-(1)要点(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 章节小结1.基本概念及术语准确度:分析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其大小可用误差表示。

精密度:平行测量的各测量值之间互相接近的程度,其大小可用偏差表示。

系统误差:是由某种确定的原因所引起的误差,一般有固定的方向(正负)和大小,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

包括方法误差、仪器或试剂误差及操作误差三种。

偶然误差:是由某些偶然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其大小和正负均不固定。

有效数字:是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上能测量到的数字。

通常包括全部准确值和最末一位欠准值(有±1个单位的误差)。

t分布:指少量测量数据平均值的概率误差分布。

可采用t分布对有限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置信水平与显著性水平:指在某一t值时,测定值x 落在μ±tS范围内的概率,称为置信水平(也称置信度或置信概率),用P表示;测定值x落在μ±tS范围之外的概率(1-P),称为显著性水平,用α表示。

置信区间与置信限:系指在一定的置信水平时,以测定结果x为中心,包括总体平均值μ在内的可信范围,即μ=x±uσ,式中uσ为置信限。

分为双侧置信区间与单侧置信区间。

显著性检验:用于判断某一分析方法或操作过程中是否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检验。

包括t检验和F检验。

2.重点和难点(1)准确度与精密度的概念及相互关系准确度与精密度具有不同的概念,当有真值(或标准值)作比较时,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准确度表示测量结果的正确性,精密度表示测量结果的重复性或重现性。

虽然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但高的精密度不一定能保证高的准确度,因为可能存在系统误差。

只有在消除或校正了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高的分析结果才是可取的,因为它最接近于真值(或标准值),在这种情况下,用于衡量精密度的偏差也反映了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

(2)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性质、来源、减免方法及相互关系系统误差分为方法误差、仪器或试剂误差及操作误差。

化学每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每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每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主要包括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

化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物质、元素、化合物、分子、离子、原子结构等。

第二章:化学元素元素是由同一类原子组成的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

元素由原子构成,原子又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地球上已知的元素有118种,其中92种是自然存在的元素,其他的都是人工合成的。

第三章: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物质。

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可以通过化学方法进行分离和检验。

常见的化合物包括水、二氧化碳、氧化铁等。

第四章:化学键化学键是化合物中连接原子的力,其形成和断裂均需要吸收或释放能量。

化学键的种类包括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

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在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五章: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化合物之间发生的原子组合变化的过程。

常见的化学反应包括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等。

化学反应会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来描述。

第六章: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物质的数量单位,常用的量单位是摩尔。

摩尔是物质中包含的基本粒子(如原子、分子、离子)的数量。

摩尔的概念对于化学计算和实验研究非常重要。

第七章:气体状态下的物质气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具有一定的性质和行为规律。

气体的性质可通过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来描述,包括压强、体积、温度等。

气体在化学反应和工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八章:液体和溶液液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具有固定的体积和可流动性。

溶液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混合物。

液体和溶液的性质对于化学反应、分离和纯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九章:固体固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固体具有不同的晶体结构和物理性质,对于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有着重要的应用。

第十章:热化学热化学是研究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吸热或放热过程的科学。

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大一

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大一

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大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在大学一年级的分析化学课程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核心知识点:1. 化学分析的基本概念:化学分析是利用化学反应来测定物质的组成和含量的方法。

它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前者确定物质的成分,后者测定物质中各成分的含量。

2. 酸碱滴定:酸碱滴定是利用酸碱中和反应来测定溶液中酸或碱的浓度。

滴定过程中,通过滴定剂的体积变化来计算被测物质的浓度。

3. 氧化还原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基于氧化还原反应,通过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消耗量来确定被测物质的含量。

常见的氧化还原滴定方法有高锰酸钾滴定、碘量法等。

4. 沉淀滴定:沉淀滴定是通过形成不溶性沉淀来测定溶液中离子的浓度。

例如,银离子与卤素离子反应生成不溶性银盐沉淀。

5. 配位滴定:配位滴定是利用金属离子与配位剂形成配合物的特性来测定金属离子的浓度。

EDTA滴定是配位滴定中的一种常用方法。

6. 重量分析和容量分析:重量分析是通过测量沉淀的重量来确定被测物质的含量,而容量分析则是通过测量溶液的体积来确定被测物质的含量。

7. 仪器分析:仪器分析利用各种仪器设备来测定物质的组成和含量,如光谱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等。

8. 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在化学分析中,由于操作、仪器等因素,测量结果往往存在误差。

误差分析是评估测量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手段,数据处理则涉及数据的整理、计算和表达。

9. 化学计量点和滴定曲线:化学计量点是指滴定反应达到完全反应的点,而滴定曲线则描述了滴定过程中溶液pH值或其他性质的变化。

10.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保存:在化学分析中,准确配制标准溶液是获得可靠分析结果的前提。

了解不同溶液的配制方法和保存条件对于实验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化学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还培养了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这些知识为后续的化学研究和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分析化学各章总结

分析化学各章总结

0.059 γ oxαRed lg n γ Redαox () 效 1 酸 应 O' αox或αRed ( )配位效应⇒ϕox/Red ⇒ϕox/Red 2 3 沉 反 () 淀 应
O' O ϕox/Red = ϕox/Red +
2、氧化还原反应速度影响因素 、
1 c () 反应物 ↑, ↑ v () 理 杂 1 机 复 (2) T ↑, v ↑ 内 因 外 因 () 应 步 行 催 剂 在 v 2 反 分 进 (3)有 化 存 , ↑ () 导 应 v ↑ 4 诱 反 ,
wA =
b a cAVA = cBVB b mA a = cBVB MA b
A B
mA a / bcBVBMA = ×100% 基本计算: 三、基本计算: ms ms mA a / bcBVBMA a TA/ B = = = cBMA /1000 VB 1000VB b T V wA = A/ B B ×100% ms
O O O O (ϕ1 ' −ϕ2 ' )n1n2 (ϕ1 ' −ϕ2 ' )n lg K′ = = 0.059 0.059
0.059 γ oxαRed + lg n γ Redαox
0.059 aFe3+ + lg n aFe2+
四、氧化还原结果计算
第七章 重量分析小结 基本概念:陈化、共沉淀、后沉淀、换算因子、 一、基本概念:陈化、共沉淀、后沉淀、换算因子、同离子 效应、均相沉淀法。 效应、均相沉淀法。 二、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三、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四、重量分析对沉淀型、称量型的要求; 重量分析对沉淀型、称量型的要求; 五、沉淀滴定对沉淀反应的要求; 沉淀滴定对沉淀反应的要求; 六、摩尔法、佛尔哈德法在应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摩尔法、佛尔哈德法在应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七、计算: 计算: 1.溶解度的计算 1.溶解度的计算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1.1 分析化学的定义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以及分析方法的理论和实践的化学学科。

在分析化学领域里,主要研究复杂物质的成分、结构和性质的分析方法、仪器设备和分析技术。

1.2 分析化学的发展历史分析化学产生于18世纪,在过去的200多年里,分析化学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早期的分析化学主要是以定性分析为主,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确定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分析化学逐渐发展为一门以定量分析为主的实验科学,各种精密的分析仪器和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

1.3 分析化学的研究对象分析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的成分、结构和性质,其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成分分析、结构分析和性质分析。

分析化学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化学、生物、环境等各个领域。

1.4 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化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大方面。

定性分析是指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确定物质的成分、结构和性质,而定量分析则是通过精密的实验和计算来确定物质的数量及其分布等。

定量分析是分析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精确度和准确度对于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分析化学的研究内容2.1 化学成分分析化学成分分析是分析化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主要研究物质的成分和组成。

化学成分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元素分析、无机化合物分析、有机化合物分析等。

在化学成分分析的过程中,分析化学家通常使用各种化学方法和仪器设备来确定物质的成分和组成。

2.2 结构分析结构分析是分析化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构成。

在结构分析的过程中,分析化学家通常使用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等方法来确定物质的结构和构成。

结构分析在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3 性质分析性质分析是分析化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主要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特性。

在性质分析的过程中,分析化学家通常使用物理化学方法和化学方法来确定物质的性质和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本本章小结中的基本概念第2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1、绝对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2、相对误差:以真实值的大小为基础表示的误差值3、系统误差也叫可定误差,是由某种确定的原因所引起的误差,一般有固定的方向(正和负)和大小,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主要有方法误差、仪器或试剂误差和操作误差。

4、偶然误差也叫随机误差或不可定误差,是由一些偶然的原因所引起的误差,其大小和正负都不固定5、准确度分析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其大小可用误差表示6、精密度平行测量的各测量数值之间互相接近的程度,其大小可用偏差表示。

7、置信区间在一定置信水平时,以测量结果为中心,包括总体均值在内的可信范围。

8、有效数字实际上能测量的数字。

第3章滴定分析概论(1)化学计量点当化学反应按计算关系完全作用,即滴入的溶液中物质的量与待测定的组分的物质的量恰好符合化学反应式所表示的化学计量关系,称为反应达到了化学计量点.(2)返滴定法:又称剩余滴定法或回滴定法,当反应速率较慢或反应物是固体的情形,滴定剂加入样品后反应无法再瞬间定量完成,此时可先加入一定量的过量标准溶液,待反应定量完成后用另一种标准溶液作为滴定剂滴定剩余的标准溶液,称为返滴定法。

(3)置换滴定法:对于不按确定化学计量关系反应(如伴有副反应)的物质,有时可通过其他化学反应进行滴定,即加入适当试剂与待测物质反应,使其被定量地置换成另一种可直接滴定的物质,再用标准溶液滴定此生成物,称为置换滴定法。

(4)分布系数一定型体的平衡浓度占分析浓度的比值,称为该形体的分布系数。

(5)副反应系数(α)物质每种存在型体浓度与物质各种存在型体总和比值的倒数,称为副反应系数。

第四章1、酸碱的定义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是酸,能接受质子的物质是碱。

2、酸碱强度用离解常数Ka或Kb表示,Ka(Kb)越大,其酸碱性越强。

3、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和质子自递系数:在溶剂分子间发生的质子转移反应,称为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反应的平衡常数称为溶剂的质子自递常数。

4、酸(碱)的浓度在一定体积溶液中含有某种酸(碱)溶质的量,即酸(碱)分子的分析浓度。

5、酸(碱)度溶液中H+(OH-)的浓度,严格地说是H+(OH+)的活度,常用p(OH)表示6、酸碱的分布系数溶液中某种酸碱型体的平衡浓度占其总浓度的分数。

7、质子条件式酸碱反应达到平衡时,酸失去的质子数应该等于碱得到的质子数,这种质子平衡关系的数学表达式称为质子条件式。

8、酸碱指示剂和变色范围酸碱指示剂是一些有机酸或弱碱,这些弱酸或弱碱与其共轭碱或酸具有不同的颜色。

酸碱指示剂发生颜色突变的范围称为变色范围。

9、酸碱滴定曲线滴定过程中溶液pH随标准溶液体积或反应完全程度变化的图形,突变所在的pH值称为滴定突跃迁。

10、酸碱滴定突跃和滴定突跃范围化学计量点附近溶液pH值点突变称为滴定突跃,突跃所在的pH值范围称为滴定突跃范围。

11、滴定误差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间不一致引入的相对误差。

12、非水滴定法在非水溶剂中进行化学的滴定分析方法称为非水滴定法。

13、均化效应和区分效应将不同强度的酸或碱性均化到同一强度水平的效应称为均化效应。

能区分酸(碱)强弱的成为区分效应。

14、在酸碱滴定中,重要的是估计被测定物质能否被准确滴定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指示剂来确定滴定终点。

酸碱指示剂的理论变色范围为pH=PkIn+-1,变色范围全部或部分落在滴定突跃范围的指示剂可用来指示终点。

15、溶剂的性质(酸碱性、离解性和极性)对滴定产生影响,溶剂的碱性越强,酸性物质在该溶剂中中显示的酸性就越强;反之,溶剂的酸性越强,碱性物质在溶剂中显示的碱性越强。

质子溶剂存在质子自递反应,溶剂的Pka越大,滴定的突跃范围就越大,滴定终点越敏锐。

溶质在溶剂中的理解与溶剂的记性有关。

极性强的溶剂介电常数答,溶质在这种溶剂中容易解离,酸碱的强度增大。

常利用均化效应来测定混合酸碱的总量,利用区分效应来测定混合酸(碱)中各组分的含量。

16、非水溶液中滴定弱碱,通常选择对碱有均化效应的冰醋酸作为溶剂,高氯酸的冰醋酸溶液作标准溶液,滴定终点的确定常采用电位滴定法,或者以结晶紫为指示剂。

测定不太若的羧酸类,常以醇作溶剂;弱酸和极酸性的滴定,则以乙二胺、二甲基甲酰等碱性溶剂为宜;甲基异丁酮不发生自身解离,是良好的区分性溶剂,适用于混合酸的区分测定;常用的碱标准溶液为甲醇钠的苯-甲醇溶液,常用的指示剂是百里酚蓝。

第五章络合滴定法1、稳定常数:金属离子M与络合剂Y(通常指EDTA)发生络合反应生成络合化合物MY的平衡常数。

2、累积稳定常数(β):金属离子M与络合剂L逐级形成MLm型配合物,将逐级稳定常数一次相乘,则得到各级积累稳定常数。

3、副反应系数(α):将被测金属离子M与滴定剂Y之间的反应作为主反应,其他副反应对主反应的影响程度,包括酸效应系数αy(H),络合效应系数αM(L)4、条件稳定常数K’MY 在一定条件下,校正了各种各副反应后,生成络合物的实际稳定常数称条件稳定常数。

5、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多基络合体的络合物,其络合比一般是1:1,。

反应速率快,生理的络合物水溶性大,稳定性高,大多数金属与EDTA络合物无色,便于用指示剂确定终点。

6、络合滴定通常采用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化学计量点与指示剂的变色不可能完全一致。

假设△pM’=+-0.2,用等浓度的EDTA滴定初始浓度为c的金属离子M。

通过计算lgc*K MY’为8,6,4时的终点误差非别为0..01%,0.1%,1%。

要使误差在滴定分析的允许范围内(0.1%),需满足lgc*K’MY>=6,或cK’MY>=10。

7、金属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络合物颜色应与指示剂本身的颜色有明显区别,终点颜色变化才明显;金属指示剂与金属络合物(Mln)的稳定性应比金属-EDTA络合物(MY)的稳定性低。

这样EDTA才能夺取Min中的M,使In游离而变色。

一般要求K’MY/K’MIn>100.8、某些金属离子可与指示剂生成稳定络合物,使终点时产生封闭现象,变色不敏锐,因此测定这些离子时需要采取消除指示剂的封闭现象。

9、为了消除干扰离子的影响,在络合滴定中常用的掩蔽方法有络合掩蔽法,沉淀掩蔽法和氧化还原掩蔽法。

第六章氧化还原滴定法1、氧化还原滴定法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的滴定方法。

2、氧化形和还原形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的物质为氧化剂,本身被还原,从氧化形变为还原形,本身被氧化,从还原形生成氧化形。

3、标准电极电位Φ给定电极与同温度下标准氢电极所组成的原电池的电动势。

成电对的半电池反应中氧化形和还原形的活度为1mol/L4、条件电位Φ在考虑离子强度以及副反应存在的条件下,氧化形和还原形的分析浓度均为1mol/L时的电位称为条件电位,仅在一定条件下为常数。

5、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即影响电对物质的活度系数和副反应系数的因素,主要有盐效应,酸效应,生成沉淀和生成络合物。

6、指示氧化还原滴定重点的常用指示剂有自身指示剂,特殊指示剂和氧化还原指示剂。

7、氧化还原滴定法中直接滴定、置换滴定、回滴定和空白滴定等方法都有应用。

根据滴定剂名称,氧化还原滴定法可分为碘量法、高锰酸钾法、溴量法、铈量法、高碘酸钾法、亚硝酸钠法、重络酸钾等。

第七章沉淀滴定法和重量滴定法(1)络酸钾指示剂法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氯化物或溴化物时,采用K2CrO4为指示剂的滴定方法。

(2)铁铵矾指示剂法分为直接法和返滴定法。

直接滴定法是采用NH4SCN(或KSCN)为标准溶液,在HNO3酸性溶液中测定Ag+。

返滴定法是在含有卤素的HNO3溶液酸性溶液中测定Ag+,返滴定法是在含有卤素离子的HNO3溶液中,加入定量过量的AgNO3 ,用NH4SCN标准溶液返滴定过量的AgNO3,采用铁氨矾指示剂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

(3)吸附指示剂法用AgNO3为标准溶液,以吸附指示剂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

(4)重量分析法通过称量物质的量确定被测组分质量分数的一种定量滴定方法。

(5)共沉淀进行沉淀时溶液中某些可溶性杂质夹杂在沉淀中沉下来,混在于沉淀中的现象(6) 后沉淀在沉淀析出后,溶液中原来不能沉淀的组分,也在沉淀表面逐渐沉寂出来的现象。

(7)盐效应在难溶解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由于加入其它易溶电解质,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增大的现象。

(8)酸效应溶液的酸度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

(9)同离子效应溶液的酸度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10)络合效应溶液中存在能与构品离子生成可溶性络合物的络合剂,使沉淀的溶解度增大,甚至不产生沉淀的现象。

第8章电位分析法及永停滴定法(1)化学电池由两个电池和电解池组成。

根据电极反应是否自发产生,化学电池分为原电池和电解池两类。

若电池两电极上自发产生电极反应,即构成原电极。

若需在电池的两个电极上施加一个外电压,方可产生电极反应,称为电解池。

(2) 可逆电极电极反应为可逆反应、且反应速率较快的电极为可逆电极。

组成电极的两个电极都是可逆电极的电池称为可逆电池。

(3)相界电位在不同相界接触的相界面上,由于电荷在相界面上的转移,正负电荷分别集中在相界面的两侧形成所谓的化学双电层,达到平衡后在相界两边产生的稳定电位差称相界电位。

(4)参比电极电位固定不变,不受溶液组成变化影响的电极称为参比电极。

(5)指示电极电极的电位随溶液中待测离子的活度(或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电极称为液接电位。

(6)液接电位两种组成不同或组成相同、浓度不同的电解质溶液接触界面两边存在的电位,称为液接电位。

(7)不对称电位当玻璃电极两侧H+浓度相同时膜两侧相界电位的差值,称为不对称电位。

(8)离子选择电极对溶液中特定离子有选择性响应能力的电极,其电极电位和响应离子的活度满足Nernst关系式。

(9)电位法根据测量电极电位值,以确定待测物含量的分析方法。

若根据电极电位测量值直接求待测物的含量称为直接电位法。

若根据滴定过程中电极电位的变化,确定滴定终点求算待测物含量的方法称为电位分析法。

(10)永停滴定法把两个相同的指示电极插入测定的溶液中,在两个电极间外加一电压,通过滴定过程中两个电极的电流变化确定终点的方法。

第9章光学分析法概论(1)光学分析法根据物质发射的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一类仪器分类方法。

(2)光谱法物质与辐射能作用时内部发生量子能级之间的跃迁,测量由此而产生的发射、吸收或散射辐射的波长的方法。

例如,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分子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红外吸收光谱法、核磁共振光谱法、顺磁共振波谱法。

(3)电磁辐射又称电磁波,是一种以巨大速率通过空间而不需要任何媒介的光子流。

(4)光谱当物质与辐射相互作用时,物质内部发生能级跃迁,记录由能级跃迁所产生的辐射能随波长变化所得的图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