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与防治详解

合集下载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治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治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治措施职业病是由于工作环境中存在的一种或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病,严重影响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工作能力。

职业病的危害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等。

为了预防职业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物理因素是造成职业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噪音、振动、电磁辐射等都可以损害劳动者的听觉、神经和心血管系统。

为了预防这些物理因素的危害,可以采取隔离、降低和吸收等措施。

例如,使用隔音设备、减振装置和电磁辐射屏蔽等,以减少物理因素对劳动者的影响。

其次,化学因素也是职业病的重要危害因素之一、化学因素包括有毒物质、有害气体和粉尘等。

这些化学物质长期接触会对劳动者的肺部、肝脏、肾脏和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

为了预防化学因素的危害,可以采取隔离、防护和通风等措施。

例如,在有毒气体环境中应使用防毒面具和防护服,减少化学物质对劳动者的暴露。

生物因素也是职业病的危害因素之一、生物因素主要指能引起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病原体。

例如,细菌、病毒、霉菌等会引起呼吸道、肝脏、肠道等多种传染病。

为了预防生物因素的危害,需要加强个人和环境的清洁。

同时,应配备适合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等,以减少病原体对劳动者的传播和感染。

此外,心理因素也是造成职业病的危害因素之一、长期的工作压力、工作不满意度和工作强度过大等心理因素会导致劳动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为了预防心理因素的危害,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劳动者的心理适应能力。

同时,也应该建立健全的工作环境和合理的工作安排,减轻劳动者的工作压力。

总之,预防职业病需要多方面的措施。

除了采取控制物理、化学、生物和心理因素的措施外,还需要进行职业卫生监测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的问题。

同时,也需要提高劳动者的安全意识和职业卫生知识,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只有全面实施上述措施,才能有效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

职业病危害因素影响及相关防护措施培训资料

职业病危害因素影响及相关防护措施培训资料

职业病危害因素影响及相关防护措施培训资料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长期暴露于一定的危害因素下,可能导致职工患上的各种疾病。

职业病的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人因因素等。

在进行相关工作时,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以下是关于职业病危害因素及相关防护措施的培训资料。

一、化学因素的职业病危害及相关防护措施化学因素主要包括有毒物质、有害气体、粉尘等。

在接触这些化学物质时,可引起中毒、过敏、损害内脏器官等健康问题。

1.有毒物质的职业病危害及相应防护措施有毒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溶剂等,接触过多会导致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等。

相关防护措施包括:(1)采取常规的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等。

(2)控制作业环境,进行有效的通风换气。

(3)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中毒症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2.有害气体的职业病危害及相应防护措施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对人体健康有害。

相关防护措施包括:(1)建立有效的通风系统,排除室内有害气体。

(2)采用气体检测仪等设备,随时检测室内气体浓度。

(3)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等。

二、物理因素的职业病危害及相关防护措施物理因素主要包括噪音、振动、辐射等。

长期暴露于这些因素下,容易导致耳聋、震颤病、放射性损害等。

1.噪音的职业病危害及相应防护措施长时间暴露于高噪音环境下会引发聋哑症等问题。

相关防护措施包括:(1)对于高噪音环境,应建立隔音措施,减少噪音的传播。

(2)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如耳塞、耳罩等。

2.振动的职业病危害及相应防护措施持续接触振动会导致手臂震颤病、腰椎损伤等。

相关防护措施包括:(1)对于振动设备,应采用减振措施。

(2)限制长时间使用手持振动工具,采取轮班制度。

3.辐射的职业病危害及相应防护措施长时间暴露于辐射下会导致放射性损害、癌症等健康问题。

相关防护措施包括:(1)通过屏蔽或隔离措施,减少辐射的暴露。

(2)按照标准操作程序,采用防护装备。

三、生物因素的职业病危害及相关防护措施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病原体、致病微生物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性及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性及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性及防护措施职业病是指因长期从事其中一种职业或特定工作环境导致的疾病。

职业病的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危害因素的具体内容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物理因素主要包括噪声、震动、辐射和温度等。

噪声是一种常见的物理因素,高强度的噪声会导致听力损害,并可能引起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疾病。

预防噪声危害可以采取隔音措施、佩戴耳塞或耳罩等个体防护措施。

震动是指机器设备造成的振动,长期接触震动会引起手臂、脊柱和内脏等方面的损伤。

防护措施包括加装减震装置、改进工作技术、合理安排工作等措施。

辐射是指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的危害,如X射线、紫外线、粒子辐射等。

防护措施包括加强辐射源的封闭和屏蔽、规范操作规程、佩戴防护设备等。

高温、低温和高压等极端温度和压力也会造成人体伤害,预防措施包括合理的工作时间和休息间隔、改善工作环境等。

化学因素是指在工作中接触到的各种化学物质,如有机溶剂、重金属、农药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进入人体,引起急、慢性中毒和致畸。

防护措施主要包括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和标识、加强通风换气、使用个体防护装备等。

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微生物、病原体和动植物等。

职业性感染是生物因素的主要危害。

接触病人、动物、垃圾处理等工作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预防措施包括严格遵守个人防护要求、加强卫生和消毒措施等。

心理因素是指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

长期的心理压力和紧张工作环境可能导致工作压力大、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改良工作环境、推行工作休息制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

职业病危害与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与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与防护措施引言职业病是在特定工作岗位上长期暴露于某种有害因素下导致的健康问题。

职业病危害不仅对工作者自身健康带来重大风险,也对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员工稳定性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保障工作者的健康和安全,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职业病危害类型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帮助工作者了解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1. 职业病危害类型1.1.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等,这些因素可能对工作者的听力、骨骼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以下是具体的物理因素和相应的防护措施:•噪声:在高噪声环境中工作可能导致听力损失。

为了预防噪声伤害,工作者应佩戴合适的耳塞或耳罩,并控制噪声源的音量。

•振动:长期接触振动可能导致手臂、手指和背部问题。

工作者应使用带有减振装置的工具,并定期休息以缓解振动造成的负面效应。

•辐射:长期暴露于电离辐射、紫外线辐射等可能导致癌症和其他健康问题。

工作者应穿戴合适的防护服和防护眼镜,避免直接接触辐射源。

1.2. 化学因素许多工作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能对工作者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化学因素和相应的防护措施:•毒性气体和蒸汽:工作者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工作,并戴上合适的呼吸防护设备。

•有害液体和固体:工作者应穿戴防护手套、工作服和防护眼镜,以避免皮肤接触和吸入有害物质。

•腐蚀性物质:接触腐蚀性物质可能导致皮肤损伤。

工作者应穿戴防护服和防护手套,并避免接触这些物质。

1.3.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细菌、病毒、霉菌等微生物。

以下是常见的生物因素和相应的防护措施:•病原体:在与病原体接触时,工作者应遵循正确的洗手和消毒程序,并正确佩戴口罩和手套。

•有害生物:在农业、食品加工等行业,与有害生物接触是常见的。

工作者应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手套、工作服和面具。

2. 防护措施为了防范职业病危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护措施:•工作环境改善: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如增加通风设备、减少噪音等,来最大程度减少危害因素的影响。

职业病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职业病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职业病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职业病是指在特定职业环境中,长期接触危害因素导致的疾病。

职业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非常大,严重的甚至会致命。

为了保护职工的健康,需要了解职业病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一、职业病的危险因素:
1.化学危险因素:如有机溶剂、氨气等。

2.物理危险因素:如噪声、辐射、震动等。

3.生物危险因素:如细菌、病毒等。

4.粉尘危险因素:如煤尘、石棉等。

5.心理危险因素:如工作压力、紧张等。

二、职业病的防范措施:
1.控制危险因素:对于职业病的危险因素,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加强通风换气、戴口罩、保持清洁等。

2.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职工应该了解自己所在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3.做好职业病防护:对于一些高危职业,如矿工、焊工、化工等,需要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具,如防毒面具、防护服等。

4.定期体检:职业病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通过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疾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总之,职业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很大的,防范措施也是非常必要的。

希望相关单位和职工能够重视职业病预防,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

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及预防

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及预防

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及预防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工作场所的职业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

在职业上,许多工种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

这些危害有时会直接影响到工作者的身体健康,威胁生命安全。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预防方法。

1.物理因素:物理因素主要包括噪声、震动、辐射、高温、低温、高空和电离辐射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人体感觉不适、致病或职业病。

预防方法:1)在符合安全标准的环境下工作,并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2)进行相关的职业培训,掌握正确的工作方式;3)加强劳动保护,控制职业危害因素的来源和传播;4)加强环境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环境异常并采取措施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

2.化学因素:化学因素主要包括有害气体、毒性物质、化学品等。

有些化学物质会进入人体内部,对人体的器官、内分泌系统进行损害,导致职业病和其他严重健康问题。

预防方法:1)强制涉及化学危害职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2)对可燃、爆炸危险的化学品进行专门的存储、管理和运输;3)建立完善的职业健康监测和预警系统,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3.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它们是可以引发传染病疫情的危险因素。

在一些行业领域,如医疗、畜牧业、养殖业等,这种危害更加常见。

预防方法:1)建立和完善疫情防控系统,加强对工人个人防护和环境卫生的监测和管理;2)开展职业健康教育,提高员工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降低感染风险。

4.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指的是压力、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有着不良的影响。

预防方法:1)建立健康管理机制,对从事在工作中出现不良心理状况的员工进行心理评估;2)进行职业心理援助,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活动,提高员工的心理抗压能力。

职业健康问题是一个兼顾人和企业双方的问题。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和健康,企业要在职业危害预防方面投入足够的资源,建立和完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从源头上减少职业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及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及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概括为三类:1.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如炎热季节高温辐射,寒冷季度因窗门紧闭而带通风不良等;(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与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厂房矮小、狭窄;设计时没考虑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如通风、换气或照明等。

(3)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污染。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联合作用。

(4) 工作环境产生的危害人类所处的外界环境因素十分复杂。

自然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因素,除了可以引起有关疾病外,还可以产生工效学的影响。

通过对微小气候、噪声、振动、照明、色影等的研究,提出人的最适宜工作环境,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废品率、保护人的身心健康。

(5)劳动组织和劳动休息制度安排不合理如工人的上岗选用和培训、工间休息、轮班作业制度等的安排不合理,使工人不适应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或疲劳作业。

2.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生产性毒物、生产性粉尘,如铅、苯系物、氯、汞等;(2)物理因素:主要为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等;噪声及振动;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激光、射频辐射等;电离辐射如X射线等。

(3)生物因素:如动物皮毛上的炭疽杆菌、布氏杆菌;其他如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原体。

(4)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3.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如劳动时间过长,特别多见于检修期间,有的一天工作10-12小时,连续十天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如果组织不当则不利于员工的健康。

(2)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多见于新工人或新装置投产试运行生产不正常时,如重油加氢装置,压力高,硫化氢浓度大,易发生燃烧、爆炸或中毒。

不仅新工人紧张,老工人在试运行期间也十分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不能合理地安排与劳动者身体状况相适应的作业;超负荷的加班加点;检修时工作量往往过大。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1. 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电磁辐射、高温、低温、高湿度等。

可导致听力损害、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控制措施包括通过加装隔音设备、进行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耳塞、护目镜等。

2. 化学因素:如有害气体、毒性物质、粉尘、有害物质等。

可导致中毒、损害肝脏、肺部等。

控制措施包括加强通风换气、隔离有害物质、佩戴防护装备等。

3. 生物因素:如细菌、病毒、霉菌等。

可导致传染病。

控制措施包括加强卫生管理、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做好职业暴露监测等。

4. 人体姿势和劳动强度:如长时间站立、坐姿不当、高度重复工作等。

可导致骨骼肌肉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控制措施包括改善工作姿势、配备辅助设备、定期休息等。

5. 精神压力和工作环境因素:如工作压力大、工作不稳定、人际关系紧张等。

可导致心理疾病、身心疲惫等。

控制措施包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组织心理辅导、提供健康的员工关系等。

在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方面,生产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通过向员工提供必要的安全教育,使他们了解职业病的危害、防护知识和方法,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强化个人防护措施: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面具、手套、护目镜等,确保员工在工作中佩戴并正确使用。

3. 加强作业环境监测:定期对工作场所的空气质量、噪音等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 定期体检和职业危害监测:根据相关法规要求,对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并进行职业危害监测,及时发现和防治职业病。

5. 优化工作流程和设备: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和引进先进设备,减少职工长时间高强度的重复劳动,降低职业病发生的风险。

6. 加强职业病预防控制:建立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加强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包括职业病的诊断、治疗与监测等。

7. 定期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估:对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关的控制措施,确保职工的健康和安全。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防治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防治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防治什么是职业危害因素?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职业生产过程中,能够影响工人身体健康,引起职业病或不适的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等,具体如下:1.化学因素:有害化学物质包括有毒、致癌、致畸形、致变异等物质。

例如:化学品、重金属、毒气等。

2.物理因素:主要有噪声、震动、辐射、高温、低温、高压、电离等。

3.生物因素:各种微生物、昆虫、病菌、致病因子、病毒等。

4.粉尘和纤维:包括矽尘、石棉、化纤等,可以引起尘肺病、职业性皮肤病等。

职业病的危害健康是人类生命最重要的财富,而职业病对工人身体健康的威胁不可小觑。

根据《中国职业病防治法》的统计数据,我国每年新发职业病都在7万例以上,工人残疾率和死亡率也较高。

职业病不仅伤害了工人的身体健康,还会产生影响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后遗症,给工人及其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也给企业带来了工业生产的不稳定和不可预估的风险。

职业病的防治措施职业病防治是确保工人身体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

国家及企业应该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职业病的防治。

1.掌握职业危害因素:根据现有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和本行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研究,及时更新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并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实验室及现场检测,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和风险。

2.职业卫生管理: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完善的职业健康档案。

严格操作规范,实施工程防护、人身防护等措施。

督促工人每天佩戴防护设备,减少工业危害。

3.健康体检:企业应该按照国家标准对工人进行职业卫生体检,依据检查结果,对可能出现的职业病危害就行预警、或者提出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建议,及早发现和治疗职业病。

4.职业健康教育:要加强职业健康教育,提高工人对职业卫生的认识和逐步了解职业病的相关知识,让工人自觉地保护自己的健康,培养工人自觉抵御职业危害因素的意识和能力。

总结职业病防治已经成为了人类生产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现有的职业病种类和本行业实际情况,通过对职业危害因素的实验室及现场检测、规范操作以及督促工人佩戴防护措施等方法来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对减少工业危害和维持工人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引言概述: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由于工作条件和工作方式等因素导致的疾病。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职业病对劳动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和提高工作环境,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职业病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一、危害一:职业病对劳动者的健康造成直接威胁。

1.1 肺部疾病:长期吸入有害气体和粉尘会导致职业性肺病,如尘肺、矽肺等。

1.2 中毒性疾病:接触有毒化学物质会引发职业性中毒,如铅中毒、汞中毒等。

1.3 职业性皮肤病:接触有害物质或特定工作环境会导致职业性皮肤病,如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等。

二、危害二:职业病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1 生产力下降:职业病会导致劳动者健康状况下降,工作效率减低,从而影响生产力。

2.2 医疗费用增加:治疗职业病需要耗费大量医疗资源,增加个人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2.3 劳动力流失:职业病给劳动者带来严重后果,甚至导致劳动力流失,进一步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三、预防措施一: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护体系。

3.1 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职业病防护的责任和义务。

3.2 职业病监测:建立职业病监测系统,及时掌握职业病发生情况,为预防提供数据支持。

3.3 职业病防护设施:加强工作场所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建设,如通风设备、个人防护用品等。

四、预防措施二:加强职业病宣传教育。

4.1 职业病知识普及:开展职业病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劳动者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4.2 健康检查和培训:加强劳动者的健康检查工作,及时发现职业病危害,同时开展相关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能力。

4.3 职业病防治技术指导: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职业病防治技术指导,推广先进的防护技术和工艺。

五、预防措施三:加强监督和管理。

5.1 监督检查:加强对工作场所职业病防护措施的监督检查,确保其有效执行。

5.2 处罚机制:建立健全的处罚机制,对违反职业病防护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惩罚。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以及心理因素。

针对这些危害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一、化学因素:1. 防毒用品的正确使用和管理,如防毒面具、防护手套等。

在操作过程中要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减少对化学物质的接触。

2. 建立完善的化学品管理制度,选择对人体无害或对人体危害较小的替代物质,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

3. 加强室内通风,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合理布置车间,减少有害物质的积累。

二、物理因素:1. 噪声控制方面,可以采取声源治理、隔声措施、个人防护等措施,减少噪声对工人的危害。

2. 粉尘和颗粒物控制方面,可以采取源头治理、通风设备改造、防护设备使用等措施,减少粉尘的产生和对工人的影响。

3. 粉尘爆炸和毒性气体控制方面,可以采取爆炸安全设施的使用、通风设备的改造、有害气体的排放管道等措施,降低爆炸和中毒的风险。

三、生物因素:1. 建立卫生防护设施,如空气净化器、紫外线灭菌器等,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2. 定期进行工作场所的清洁和消毒,保持环境的卫生。

3. 健康教育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四、心理因素:1. 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加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归属感。

2. 引导员工正确处理工作压力,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3. 加强管理者的沟通和领导技能,及时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多,但通过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职业病的发生风险,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

也要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和监测,提高员工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共同营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治ppt课件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治ppt课件
(三)导致电光性皮炎的危害因素:紫外线可能导致的职业病: 电光性皮炎
(四)导致黑变病的危害因素:焦油、沥青、蒽油、汽油、润 滑油、油彩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黑变病
-
12
(五)导致痤疮的危害因素:沥青、润滑油、柴油、煤油、 多氯苯、多氯联苯、氯化萘、多氯萘、多氯酚、聚氯乙烯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痤疮
(六)导致溃疡的危害因素:铬及其化合物、铬酸盐、铍及 其化合物、砷化合物、氯化钠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溃疡
病: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
-
7
(三十五)二氯乙烷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二氯乙烷中毒
(三十六)四氯化碳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四氯化碳中毒
(三十七)氯乙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乙烯中毒
(三十八)三氯乙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三氯乙烯中毒
(三十九)氯丙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丙烯中毒
(四十)氯丁二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丁二烯中毒
(四十一)苯胺、甲苯胺、二甲苯胺、 N,N-二甲基苯胺、 二苯胺、硝基苯、硝基甲苯、对硝基苯胺、二硝基苯、二
硝基甲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 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
(四十二)三硝基甲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三硝基甲苯中毒
(四十三)甲醇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甲醇中毒
(四十四)酚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酚中毒
-
18
概述
❖ 煤矽肺是因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粉尘而致 的一种以肺部纤维化为主的全身疾病。煤矿矽肺 也称煤工尘肺,煤工尘肺又分矽肺、煤矽肺、煤 肺三种 长期接触职业性粉尘在肺部所产的间质 纤维化、结节、肿块等病理改变,会逐渐地在胸 片上反映出来。胸片上的影像学表现往往要比病 理变化晚数年。目前尚没有一种成熟的生前就能 正确量定被检者肺内粉尘贮留的技术方法,还只 能依靠胸部X线表现来估计肺对粉尘的反应。文 献记载在1899年,即伦琴氏1895年发现X线4年 后,就有法国医生用X线为煤矿工人进行检查, 此后逐渐认识到长期接触职业性粉尘在肺部可产 生结节、肿块等病变。

职业病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职业病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职业病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职业病是指因从事某种工作而引起的疾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职业健康问题。

职业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环境因素:包括化学物质、生物物质、物理因素、粉尘、噪声等因素。

2.工作强度因素:包括长时间、高强度、高频率的劳动、高度重复性的工作等因素。

3.工作态度因素:包括工作压力、工作不满意、心理压力等因素。

为了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应采取以下几个防范措施:
1.加强职业病预防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技术培训、管理制度等措施,提高职工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改善工作环境: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装修,加强通风设施,配备防护设备,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等措施,改善工作环境。

3.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制度,落实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防治等措施,确保职工的健康和安全。

4.控制工作强度:通过调整工作时间和强度,减轻劳动强度,防止过度劳累。

5.加强心理疏导:通过心理咨询、支持和帮助,解决职工心理问题,减少心理压力,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总之,要预防职业病的发生,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采取综合措施,保障职工的健康和安全。

- 1 -。

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及预防

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及预防

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及预防职业病是指由于长期从事特定职业所产生的疾病。

职业病的发生和职业危害因素密切相关。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身体可能长时间处于一些危险因素中,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预防方法。

噪声噪声是指由声环境中各种声音的难听度、响度、持续时间及声谱组成等因素所造成的损害。

如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会导致听力下降、精神压力、睡眠障碍等症状。

预防噪声污染应控制噪声源、采取隔音措施、佩戴个人防护设备等。

尘埃尘埃是由于灰尘、微粒、灰渣等过程中散发的物质,长时间呼吸进入肺部可能会诱发肺部疾病如尘肺等。

避免吸入职业性尘埃的方法包括采用人工降尘、通风换气、戴上呼吸器等。

辐射辐射是指各种电磁波(如微波、电磁辐射等)对人体的影响。

在职业生涯中,如常年工作在电磁辐射环境下,可导致头痛、记忆力减退、高血压等问题。

控制辐射污染可以采用隔离措施、加装防辐射屏蔽等。

化学因素化学物质中含有有害成分,长期处于接触化学品的环境中,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化学污染的防范包括强制使用有害化学品的证明、工作场所的开通、贮存及安全使用有害化学品的控制等。

疲劳职业疲劳是指长期连续工作或劳动后,人体疲劳程度高、健康状态下降的现象。

职业疲劳的表象有头痛、头晕、乏力等多种不适症状。

避免职业疲劳应注重劳逸结合,适当休息和运动。

职业危害因素是我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为了预防工作环境中产生的危险因素,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方法。

通过控制噪声、防止吸入尘埃、防辐射、控制化学危险品的使用、适当调节劳动强度等方式,促进健康工作,以更加安全和健康的方式生活和工作。

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

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

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1.物理因素:常见的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电磁辐射和高温等。

-噪声: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下会导致听力损害。

防护措施包括佩戴耳塞或耳罩,减少噪声源的强度。

-振动:长期暴露在振动环境下会导致手指麻木、肌肉疼痛等问题。

防护措施包括减少振动源的强度,使用振动吸收装置。

-电磁辐射:长期暴露在电磁辐射环境下会导致电离辐射损害。

防护措施包括远离辐射源,使用屏蔽设备。

-高温:长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下会导致中暑、脱水等健康问题。

防护措施包括定期休息、提供防护服和饮水设施。

2.化学因素:常见的化学因素包括有害化学物质、粉尘、气体和蒸汽等。

-有害化学物质: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如中毒和癌症。

防护措施包括使用防护设备,提供通风装置,并遵循正确的操作规程。

-粉尘:长期吸入粉尘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

防护措施包括佩戴口罩、提供通风装置,并经常进行清洁和封闭粉尘源。

-气体和蒸汽:吸入有毒气体和蒸汽会对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防护措施包括佩戴呼吸器、提供通风装置,并遵循正确的操作规程。

3.生物因素:常见的生物因素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细菌和病毒:接触细菌和病毒会导致感染和传染病。

防护措施包括佩戴口罩、勤洗手、提供个人防护设备,并定期消毒和清洁工作场所。

-寄生虫:接触寄生虫会导致寄生虫感染。

防护措施包括佩戴防护服、使用避虫剂,并保持环境清洁。

4.心理因素:常见的心理因素包括工作压力、长时间工作和疲劳等。

-长时间工作:长期超时工作会导致身体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

防护措施包括提供适当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并安排必要的轮班制度。

5.人机工效因素:常见的人机工效因素包括不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工作设备和工作环境。

-工作设备:使用不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工作设备会导致肌肉骨骼疾病。

防护措施包括提供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工作设备,如调节座椅高度和角度,提供合适的键盘和鼠标等。

-工作环境:不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工作环境会导致眼睛疲劳和颈部疼痛。

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

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

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一、职业病防治措施根据公司职业病防治及职业健康管理制度要求,特制定本措施。

1.粉尘的危害及防治措施1.1 粉尘的危害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大约19立方米的空气,以便从中取得所需的氧气。

如果工人在含尘浓度高的场所作业,吸入肺部的粉尘量就多。

当粉尘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引起肺组织发生纤维化病变,导致肺组织之间硬化,失去正常的呼吸功能,称为尘肺病。

按发病原因,尘肺可分为五类。

1.2 矽肺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原称“矽”)粉尘而引起的尘肺称为矽肺。

建筑行业中与矽接触的作业包括隧道施工、凿岩、放炮、出碴、水泥制品厂的碎石、施工现场的砂石、石料加工、玻璃打磨等。

1.3 硅酸盐肺吸入含有硅酸盐粉尘而引起的尘肺称为硅酸盐肺。

如石棉肺、滑石肺、水泥肺、云母肺等均属硅酸盐肺。

建筑行业中接触较多的是水泥尘和石棉尘。

接触石棉尘,不仅容易发生硅酸盐肺,而且可能导致石棉癌。

1.4 混合性尘肺吸收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和其他粉尘而引起的尘肺称为混合性肺。

如建筑业、机械制造、修理的翻砂、铸造等作业。

1.5 焊工成肺电焊烟尘的成分比较复杂,但其主要成分是铁、硅、锰。

其中主要毒物是锰、铁、硅等。

毒性虽然不大,但其粉尘极细(5微米以下)在空中停留时间较长,容易吸入肺内。

特别是在密封及通风除尘差的地方作业,对焊工的健康将造成危害。

尘肺就是其中之一。

1.6 其他尘肺吸入其他粉尘而引起的尘肺称为其他尘肺。

如金属尘肺、木屑尘肺均属其他尘肺。

吸入铬、砷等金属粉尘,还可患呼吸系统肿瘤。

患尘肺的发病率取决于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高低和粉尘粒子大小;凡浓度越高、尘粒越小,危害越大,发病率越高。

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直径5微米以下的细微尘粒,因其可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所以最容易被作业人员吸入肺部而患职业性尘肺病。

2.除尘措施2.1 水泥除尘措施流动搅拌机除尘。

在建筑施工现场搅拌机流动性比较大,因此,除尘设备必须考虑适合流动的特点,既要达到除尘目的,又要做到装、拆方便。

职业病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职业病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职业病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职业病是指由于长期从事某种职业而引起的疾病,是工作环境和职业特性所导致的健康问题。

职业病有许多危险因素,常见的危险因素有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等。

下面,我们将介绍职业病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1. 化学因素化学因素是职业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职业性化学物质包括有毒气体、粉尘、金属污染及有害物质等。

这些化学物质长期地作用于人体,会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炎症、癌症及精神障碍等。

解决化学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优化工作场所环境、采取隔离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定期体检和早期预防。

2. 物理因素职业性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电磁辐射和高低温等。

这些因素会产生不同的危险效应,比如听力下降、颈椎、腰椎病、白内障等。

防范物理因素主要包括改善工作环境、减轻工人的工作强度、提供适宜的工作与生活设施等。

3. 生物因素职业性传染病是一种特殊的职业病。

生物因素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职业病主要由某些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引起,它们能够通过吸入、皮肤接触等方式感染人体。

防范生物因素包括多处工作场所卫生和消毒、使用防护措施和做好个人卫生等。

4. 心理因素职业性心理因素指的是由于工作环境或职业特性等原因,人们的情绪、心理承受能力等产生了变化,形成了一系列的职业病。

心理因素比较复杂,可以通过合理的工作安排、心理辅导、提供合适的健康管理等来减轻不良的心理症状。

综上所述,职业病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的制定要根据不同的危险因素来制订,提供一定的卫生教育,让工作者有意识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减少职业病带来的伤害。

同时,相关机构也要加强对职业病的认识和研究,提高职业病的预防和治疗水平,通过全面的防范措施使工人们的工作环境更加安全、健康。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危害因素及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物理因素物理因素主要包括噪声、振动、高温、低温、辐射和电磁场等。

这些因素可能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噪声是其中一个常见的物理危害因素,长期在噪声环境中工作会导致听力损伤和听力下降等问题。

为了控制噪声的危害,企业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隔音、降噪处理、低噪声设备的使用等。

企业应该还要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受到噪声影响的劳动者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健康问题。

振动是另一个常见的物理危害因素,长期受到振动的影响会引发劳动者的骨关节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为了控制振动的危害,企业需要合理设计和改进相关设备,例如采用减振装置、降低振动源的振幅等。

企业还应加强对劳动者的防护培训,提高其对振动危害的认识。

二、化学因素化学因素包括有毒气体、粉尘、气味、有害物质等。

在生产过程中,这些因素可能对劳动者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和中毒等方面产生危害。

为了控制化学因素的危害,企业可以采取防护设备如通风设施、排风系统等,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清新。

企业还可以进行职业卫生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有害物质的浓度。

对于有害物质,企业应优先考虑替代,尽量使用无毒或低毒的替代品。

三、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会导致传染病和职业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为了控制生物因素的危害,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健全的防护措施。

加强室内环境的清洁和消毒,保持工作场所的卫生;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减少劳动者与有害生物的直接接触。

四、心理因素生产企业的工作环境通常较为紧张,可能引发劳动者的心理疾病,如抑郁、焦虑等。

为了控制心理因素的危害,企业需要关注劳动者的心理健康,加强心理辅导和心理疏导,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还要改善工作环境,减少工作压力和紧张感。

职业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职业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职业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职业危害因素指的是工作环境中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物理危害、化学危害、生物危害、职业病危害和心理危害。

为了保护员工的身心健康,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下面将介绍职业危害因素及其控制措施。

1.物理危害因素:物理危害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温度、湿度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听觉损伤、眼睛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为了控制这些危害因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声音控制:使用降噪耳塞或耳罩,避免长时间处于高噪音环境中。

-振动控制:采用减振装置和缓冲材料,减少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辐射控制:采用辐射屏蔽设备,减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温湿度控制: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避免过热或过冷。

2.化学危害因素:化学危害因素主要包括有毒气体、有害物质、粉尘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引发中毒、过敏、皮肤病等。

为了控制这些危害因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使用个人防护设备:佩戴适当的呼吸器、防护手套、防护面具等个人防护设备。

-隔离措施:将有害物质储存在密封容器中,减少与员工接触的可能性。

-通风控制:采用良好的通风系统,将有毒气体和粉尘排出室外,降低室内浓度。

-健康监护:对接触有害物质的员工进行定期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和治疗疾病。

3.生物危害因素:生物危害因素包括病菌、病毒、真菌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传染病的发生。

为了控制这些危害因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个人防护措施:佩戴适当的口罩、手套、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设备,避免接触到生物危害因素。

-消毒措施:采用适当的消毒剂对工作场所进行消毒,杀灭潜在的生物危害因素。

-健康宣教:加强员工的健康教育,培养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降低感染风险。

4.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粉尘、有毒物质、放射线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职业病的发生。

为了控制这些危害因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粉尘控制:采用局部排风设备,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有毒物质控制:替代有毒物质,使用无毒或低毒的替代品。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

定期对生产设备、工艺流程进 行评估和维护,确保其符合安
全生产要求。
加强工作场所管理
优化工艺流程
尽量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排放,选择环 保型的工艺和设备。
安全培训
针对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预防措施,定期为 员工提供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 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完善通风设施
确保工作场所空气流通,防止有害物质积 聚。
用人单位应当对员工普及防护知识, 提高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要点三
提供防护用品
用人单位应当为员工提供必要的防护 用品,如防尘口罩、防毒面具、手套 等,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
05
结论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其他因素。 长期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可导致劳动者健康受损,甚至引发职业病。
主要包括工作环境、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职业病防护设施 等方面。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
01
02
03
环境因素
如尘、毒、噪声、辐射等 。
生产因素
如劳动过程中的不安全因 素,包括工艺流程、生产 设备、操作规程等存在问 题。
职业健康管理
如缺乏职业健康监护、职 业卫生宣传不够充分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用机制
对人体健康的损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具有隐蔽性、累积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加强职业健康监护是预防职业健康影响的有效措施
职业健康监护包括: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宣传和 职业健康管理。
职业健康宣传是提高劳动者职业健康意识的有效途径 。
职业健康检查是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影 响的重要手段。
职业健康管理是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重要手 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预防
1
我国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职业病的防治工作。 《宪法》第42、43、44条对公民劳动权利和义务,对 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 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等作了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共十三章一百零七条 ,于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八次 会议审议通过。《劳动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调整劳 动关系的基本法和劳动法律体系的母法,是制定和执 行其他劳动法律法规的依据。与生产安全健康有关的 内容包括:关于工作时间和休息放假的规定;关于用 人单位在安全健康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关于劳 动者安全健康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关于伤亡事故管理 的规定等。
护农民工健康高层论坛会上指出: Nhomakorabea我国职业病危害形势严峻,尘肺和职业中
毒居高不下。截止2008年底,各类职业病累计
70多万例,其中尘肺病累计发病近64万例,已
死亡14万多例。
近几年,平均每年新发现尘肺病1万多例,
同时尘肺病发病工龄明显缩短,急、慢性职业
中毒呈上升趋势。
据专家估计,在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职业
病总数还将继续呈上升趋势。农民工职业病危
害问题突出。
4
目前,全国有50多万个厂矿存在不同程度 的职业危害,实际接触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 业危害的职工高达2500万人以上,农民工已成 为职业危害的主要受害群体。
5
第一节 职业性危害因素
一、来源 1、与生产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 主要来源于原料、中间产物、产品、机 器设备的工业毒物、粉尘、噪声、振动、高 温、电离辐射及非电离辐射、污染性因素等 职业性危害因素,均与生产过程有关。
① 粉尘:漂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 大于0.1mm,主要是机械粉碎、碾磨、开挖等 作业时产生的固体物形成。
② 烟尘:又称烟雾或烟气,悬浮在空气中 的细小微粒,直径小于0.1mm,多为某些金属 熔化时产生的蒸汽在空气中氧化凝聚形成。
11
③ 雾:悬浮在空气中的液体微滴,多为 蒸汽冷凝或液体喷散而形成。烟尘和雾又称 为气溶胶。
(3)非电离辐射 如紫外线、红外线、高频电磁场、微波、 激光等。 (4)噪声。 (5)振动。
9
3、生物危害因素 皮毛的炭疽杆菌、蔗渣上的霉菌、布鲁 杆菌、森林脑炎、病毒、有机粉尘中的真菌 、真菌孢子、细菌等。如屠宰、皮毛加工、 森林作业等。
10
三、职业危害因素存在的状态
一般情况下,职业危害因素常以五种状态 存在:
④ 蒸汽:液体蒸发或固体物质升华而形 成。如苯蒸气、磷蒸气等。
⑤ 气体:在生产场所的温度、气压条件 下散发在空气中的气态物质。如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氨气、氯气等。
12
新修订的《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 值 的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规定了工作场所的339种有毒化学物质, 其中粉尘有47种、生物因素有2种接触的限值 。
矽尘:1、0.7; 水泥粉尘: 4、1.5; 石棉粉尘:0.8; 煤尘:4、2.5。
14
四、 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1、呼吸道
凡是以气体、蒸汽、雾、烟、粉尘形式存 在的毒物,均可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内。毒物 一旦进入肺脏,很快就会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 循环而被运送到全身。
较大的粉尘大部分可以被鼻毛滤掉,气管 上的纤毛可以将沉积在气管壁上的粉尘通过粘 液运送到咽部排除,只有较小的粉尘才能到达 肺部。粉尘微粒越小,对人体危害越大。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 分:物理有害因素》(GBZ2.2-2007)规定了十 二种物理因素的接触限值或要求。
13
常见部分毒物在工作场所中的浓度限值要 求(mg/m3)如下:
CO:20、30 氨:20、30; 苯 :6、10 ; 甲醛:0.5; 氯气:1 ; 甲醇:25、50 汽油:300; 硫化氢:10; 铅:0.05尘;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共七章七十九
条,于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基本方
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基本管理原则是“分
类管理、综合治理”。对职业病的前期预防,劳动过
程中的防护与管理,职业病的诊断管理,对职业病病
3、皮肤
脂溶性毒物经皮肤吸收后,还需要有水溶
性,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所以具有水、脂 溶性的物质(如苯胺)易被皮肤吸收。裸露的 皮肤出汗时更容易被毒物侵害。
五、毒物在体内的过程
1、毒物的分布
毒物被吸收后,随血液循环(部分随淋巴
液)分布全身。当体内毒物达到一定浓度时,
6
2、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 作业时间过长、作业强度过大、劳动制度 与劳动组织不合理、长时间强迫体位劳动、个 别器官和系统的过度紧张,均可造成对劳动者 健康的损害。
3、与作业环境有关职业性危害因素 ① 厂房布局不合理,厂房狭小、车间内设 备位置不合理、照明不良等; ② 生产过程中缺少必要的防护设施等; ③ 露天作业的不良气象条件。
7
二、职业危害因素分类
1、化学危害因素 (1)工业毒物
如铅、苯、汞、锰、一氧化碳、氨、氯气 等。
(2)生产性粉尘 如矽尘、煤尘、石棉尘、水泥粉尘、有机
性粉尘、金属粉尘等。
8
2、物理危害因素 (1)异常气象条件
如高温(中暑)、高湿、低温、高气压 (减压病)、低气压(高原病)等。
(2)电离辐射 有x、a、β、r射线和中子流 等。
15
2、消化道
毒物经消化道进入人体的原因:
一是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手沾染毒物后没有 及时用流动的水清洗或清洗不彻底,就进食、 饮水或吸烟等进入消化道;
二是由于饮食、水等被毒物污染。
教育员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在接触毒物的 过程中应严禁饮水、进食、吸烟;工作完毕后 必须用流动的水将手冲洗干净;接触毒物的衣 物、鞋、帽应放在安全地方,及时清洗干净。 16
人的治疗与保障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当然我国目前职业病防治的形势还非常严峻,
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只要我们按照十一五发
展规划,坚持安全发展、清洁发展、节约发展的科学
发展观,到2020年就会实现生产安全健康(健康安
全)状况的根本好转,达到和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3
我国职业病情况:
卫生部部长陈竺2009年4月24日在我国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