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素及证素辨证的研究近况(一)

合集下载

证素及证素辨证研究的思考

证素及证素辨证研究的思考

证素及证素辨证研究的思考随着中医药的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证素及证素辨证研究的重要性。

证素是中医学术中的基本概念之一,是指疾病归纳后的共同特征和规律,是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依据和基础。

而证素辨证研究,则是一种对证素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的方法,可以帮助中医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一、证素的概念和意义证素是中医学术语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是指疾病的共同特征和规律,是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依据和基础。

每种疾病都有其独特的证素,其特定的证素也是区分某种疾病与其他疾病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包括疾病的病因、病机、病变以及症状等方面。

中医临床实践中,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症状、询问病史、检查脉象、舌诊等方法,确定疾病的证素,再根据证素选择治疗方法和药物,因此,证素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证素的研究对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证素的归纳整理、分门别类,有助于揭示疾病的本质特点,建立起更加系统完整的中医学理论体系,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理论指导。

二、证素辨证研究的方法和技巧证素辨证研究,是一个对证素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的方法。

证素辨证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对病证里的特异性证素进行认识、比较,了解、分析每个证素本身与其他证素之间的特异性关系,以便对证素的分型、病机、病变、症状等进行综合判别,从而找到治疗方案。

下面是证素辨证研究的方法和技巧:1、观察病人的病情:通过细致的观察病人的病情,了解病人症状的具体表现,可为病人找到适合的证素,这样就可以根据证素给予正确的治疗方案。

2、询问病史:询问病史是帮助病人找到适合证素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中医医生识别病人的病因和病机,进而根据证素提供治疗方法。

3、脉诊:脉诊是中医诊断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中医医生可以通过脉诊的方式确定病人的证素,进而提供精确的治疗方法。

4、舌诊:舌诊也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观察舌头颜色、形态、湿度等变化,可以判断病人的证素及其病情变化,此外,舌诊还可以帮助中医医生找到病因与病机相生的关系,从而提供正确的治疗方案。

中医“证素”研究(一)

中医“证素”研究(一)
“证素”是“证候要素”的简称,是证候辨识的病变本质,主要指辨证所确定的病性与病位,在文献中还有一个概念是辨证要素,是指确定某一证型或者“证素”的主要证候,两者存在差别,前者更具备元素的性质,在不同的研究对象中可能具有相对重要的“证素”,但“证素”的原始研究不应该具有轻重之分,因此称其为“证候元素”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其中病性与病位一起构成病机,也可以直接代表病机,与病位相比,病性更加复杂,在临床组合中,病位与病位,病位与病性之间有“1+1=2”可能,但病性之间的复杂关系采用线性理论往往不易解决。
2文献研究
李志更等〔8,9〕通过慢性肾功能衰竭文献3272篇总结中医证型495个,进行归类后为148个,“证素”37个,病位类证候要素频数排前3位的是肾、脾、肝,所占频率分别为16.74%,12.43%,5.35%,病机、病性类证候要素频数排前3位的是湿、阴虚、阳虚,占频率分别为13.13%,12.64%,10.83%,在所有证候要素中频数排前3位的是肾、湿、阴虚。主要症状172个,舌象11个,脉象18个,与一般症状相比,舌脉相对统一,淡白舌占舌色总频数的50.4%,胖大舌占舌形舌态总频数的40.8%,腻苔占舌苔总频数的26.2%,细脉占脉象的33.22%。病性类证候要素与文献中出现的症状进行回归分析,频数居前4位的证候要素(湿、阴虚、阳虚、气虚)的主要症状与主观判断相似。“证素”的研究使证候简单化,但对于一种疾病较少的“证素”不能涵盖全部病机。赵燕等〔10〕通过研究抑郁症文献65篇获得疾病的主要证型75个,肝气郁结、心脾两虚、肝郁脾虚、肝肾阴虚占前四位,共计72次,提取“证素”33个,病位类10个,肝、脾、心、肾,占总频次的92.1%,病性类22个,气滞、气虚、阴虚、血虚,占总频次64.1%。与慢性肾衰的研究相比,这一结果稳定性好,与疾病本身特点和病机变化的复杂程度有关。衷敬柏等〔11〕对冠心病心绞痛2689例文献研究结果7个实性证候要素和3个虚性证候要素涵盖全部病例,实以血瘀、痰浊、气滞为主,虚以气虚、阴虚及阳虚为主,与传统理论吻合,采用不同“证素”组合可以得到疾病的具体证型,但不能概括临床全部证型,体现出“证素”组合的复杂性,组合过程中遇到的非相加关系可能导致理论研究和临床不一致。郭蕾等〔12〕从相关文献中总结证4232个,Logistic逐步回归方法筛选变量(证候因素),获得变量出现的频率和百分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的29个证候要素归属于6大类,可以涵盖大部分的病例。外感六淫出现频率为30%,内生五气为36.3%,毒痰水合计20.6%,三类合计为86.9%,其中与气、血、阴阳相关的证候占总数的78.6%,此三者可以作为与证候高度相关的因素。这就表明了病性要素在日常辨证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是由于病性辨证决定了疾病的基本病机和临床用药的根本原则。尹英杰等〔13〕通过整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文献274篇,得到116个证候,前9位分别是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中焦湿热、瘀血阻络、肝胆湿热、湿热蕴结、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这9个证候的累积频率为61.57%。拆分证候得出14个证候要素,其中5个病位肝、脾、肾、胃、胆,9个病性气虚、阴虚、阳虚、气郁(气滞)、血瘀、血虚、血热、湿、热。张启明等〔3〕研究宋、元、明、清及近代的156名中医临床名家专着,得到病因共计12个,采用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以某一外感病因为对象,817个常见临床症状为候选症状,统计筛选出诊断该病因的主要症状和特异性症状,分别建立12个外感病因的判别方程,结合临床意义和预测准确率认为风邪、寒邪、热邪、湿邪、燥邪、疠气、外毒、疟邪和内伏风邪是外感病因的证候要素。

证素辨证方法

证素辨证方法

证素辨证方法证素辨证方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独特的临床思维方法,也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患者的病情、症状、脉象等方面的全面观察和分析,以及对病因、病机、病情的综合判断和诊断,来确定病证的特点和治疗方案。

证素是指病情的本质特点,即疾病的基本特征和病程特征等。

在中医理论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有其规律性和特殊性,这就是证素。

辨证是指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舌苔、脉象等方面的表现,从而确定病证的具体特点和诊断。

在中医理论中,疾病的症状表现是多种多样的,需要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来确定确切的病证。

证素辨证方法在临床实践中非常重要。

它不仅可以帮助医生正确诊断疾病,还可以指导医生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在中医学中,治疗疾病不只是针对症状进行治疗,更重要的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通过证素辨证方法,医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病人的病情,确定治疗方案和药方,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证素辨证方法中,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观察和分析。

首先要对患者的病情、症状、舌苔、脉象等进行仔细观察。

患者的病情和症状是反映疾病发展的重要指标,需要认真地记录和分析。

舌苔和脉象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诊断标志,可以反映病人的气血状况、脏器功能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观察和分析,医生可以确定病证的特点和治疗方案。

在进行证素辨证方法时,医生还需要根据中医理论的基本原则进行分析。

中医理论强调“辨证论治”,即在确定病证的基础上,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进行治疗。

在中医理论中,治疗疾病需要考虑病因、病机、病情等多方面的因素。

因此,在进行证素辨证方法时,医生需要全面考虑这些因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证素辨证方法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临床思维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病情、症状、舌苔、脉象等方面的全面观察和分析,以及对病因、病机、病情的综合判断和诊断,医生可以确定病证的特点和治疗方案,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临床实践中,证素辨证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中医诊断学中的辨证与证素关系梳理

中医诊断学中的辨证与证素关系梳理

03
辨证与证素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一方面,辨证是对证素 的辨识和确定过程,通过辨证可以明确疾病的证素组合 和特征;另一方面,证素是辨证的基础和依据,不同的 证素组合形成不同的证候,进而指导临床治疗。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和建议
深化对辨证与证素关系的研究,探索更加科学、客观、准确的辨证方法和证素辨识标准,提 高中医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疾病治疗和预防提供新思路
通过对辨证与证素关系的深入研究,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于提 高人类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06
结论与展望
对辨证与证素关系的总结
01
辨证是中医诊断的核心方法,通过四诊合参,辨别疾病 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等要素,为治疗提供依据。
02
证素是构成证候的基本要素,包括病位证素和病性证素 两大类。病位证素主要反映病变部位,如心、肝、脾、 肺、肾等;病性证素主要反映疾病的性质,如寒、热、 虚、实等。
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嗅气味等,进一步判 断病情及证素。
B
C
问诊中的证素识别
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等,了解病情的 发展及证素的变化。
切诊中的证素识别
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等,感知患者的体质及 病情,进一步确认证素。
D
证素在辨证中的意义
1 2
证素是辨证的基础
证素是构成证候的基本要素,是辨证的前提和基 础。
证素的分类方法
按照病性分类
如寒、热、虚、实等。
按照病位分类
如表、里、脏、腑等。
综合分类法
将病性和病位相结合进行分类,如心气虚、肾阴 虚等。
常见证素及其特点
寒证素
以畏寒肢冷、面色苍白 等寒象为主要表现,多 因感受寒邪或机体阳气 不足所致。

读《证素辨证学》有感

读《证素辨证学》有感

读《证素辨证学》有感
路志正
【期刊名称】《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9(029)001
【摘要】@@ 余与文锋先生相知多年,每每论及岐黄之学日渐式微,莫不慨然而叹.rn中医的经亢、验方、杂方、偏方、自拟方等,都是医家和民间在长期临床经验基础上逐渐提炼升华而来,均有其一定的适应范围,熟练掌握其功能、主治,要靠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之精华,是提高疗效的不二法门.
【总页数】1页(P封3)
【作者】路志正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谈证素辨证学尚待完善之处 [J], 梁昊;周小青
2.研读《证素辨证学》探析朱文锋老师的学术成就 [J], 吴承玉
3.基于证素辨证理论与眼科专科辨证体系探讨混合型青光眼的中医辨证分型 [J], 蒋鹏飞;彭俊;彭清华
4.运用自然语言处理对证素辨证学进行文本挖掘研究 [J], 邓文祥; 朱建平; 李静; 袁志鹰; 吴华英; 姚中华; 张弋戈; 张文安; 黄惠勇
5.运用自然语言处理对证素辨证学进行文本挖掘研究 [J], 邓文祥; 朱建平; 李静; 袁志鹰; 吴华英; 姚中华; 张弋戈; 张文安; 黄惠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运用Python优化证素辨证心系疾病诊疗系统的思考

运用Python优化证素辨证心系疾病诊疗系统的思考

运用Python优化证素辨证心系疾病诊疗系统的思考邓文祥;何德智;陈桂萍;敬勇;张文安;黄惠勇【摘要】证素辨证学是现代中医诊断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工智能时代下,如何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如Python语言,对其进行优化与升级,是值得关注的科学问题,本文就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研究趋势,以及证素辨证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以期为证素辨证在心血管领域的智能化发展提供新的角度与思路.【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9(017)011【总页数】4页(P130-133)【关键词】证素辨证;心血管疾病;人工智能;Python;中医诊断学;综述【作者】邓文祥;何德智;陈桂萍;敬勇;张文安;黄惠勇【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湖南长沙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208;广州市佳医帮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30;珠海市香洲区华发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珠海519000;广州市佳医帮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30;珠海市香洲区华发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珠海519000;广州市佳医帮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30;珠海市香洲区华发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珠海519000;广州市佳医帮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30;珠海市香洲区华发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珠海519000;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湖南长沙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208【正文语种】中文Python是目前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开发的主流语言,由Guido van Rossum于1989年公开发布,其优势为免费开源,简单易学。

Python现已广泛应用在机器学习、概率分析、统计分析等人工智能场景[1-2]。

例如谷歌的AlphaGo项目研发与Python有关[3-4]。

中医证候研究现状及证候中药研究关键

中医证候研究现状及证候中药研究关键

中医证候研究现状及证候中药研究关键中医证候研究现状及证候中药研究关键寇冠军1,唐健元2通讯作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北京100038)'证候'是反映疾病本质的特殊证候群,由特定的症状和舌、脉象构成。识证对辨病有重要作用。七版《中医诊断学》对证的定义为:'证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当前)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以及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性概括。证是对治病因素与机体反应两方面情况的综合,是对疾病当前本质所作的结论。'中医较规范的证候数目,尚无定论。证候研究专著《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参照GB/T16751.2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等内容,共记载证候483条。1证候研究的现状有针对某种疾病证候的特定生物标志物,但并非主流,且不具有普遍性和重复性。辨证中的主观症状或体征,需要采用量表的形式加以固定。较常见的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汉密顿焦虑量表;或针对某一症状的量表,如VAS疼痛评分等。然而目前尚缺乏针对某一中医证候的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成熟量表。证候诊断的客观化研究集中在舌诊仪和脉象仪。舌象仪表现在采集设备和光照环境两方面,后期进入计算机分析和输出结果。而对于舌象图片的采集质量的比较,由于国内缺乏评价和设计的统一标准,也没有相关文献支持。脉诊的主观性和定性化影响了其可行性。国外关于脉搏研究,主要为超声显像方面,侧重于描绘脉搏图。国内现阶段采用压力位移双向传感系统,整个传感器阵列可提供大量的信息。证候调查后数据分析,常用量表分析,数据分析常用回归分析、相关分析、人工神经网络、结构方程模型、聚类分析、因子分析、隐结构模型分析等方法。基于这些统计方法,可以得出疾病的病位、病性,进而结合起来证候群。即证候要素或证素的概念。简化中医多种辨证方法,采取以病位、病性为证素,建立辨证新体系,自提出到现在此概念被中医界广泛接受。然而证候要素的辨证方法亦有自身缺陷,在简化辨证的同时得出病位和病性,有时忽略对复杂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尤其是逻辑推理过程。2证候类中药研究需要考虑的问题目前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论治的方式,是中医临床的主流,即'病证结合'的新药申报模式。虽然2002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第十八章中列出十三个证候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实际证候类新药申报量极少。需要明确:证候是一种客观实在,一组具有内部联系的症状或体征。中医称其发病的原因或机理为病机,证候则是病机的外现。患者由外感或内伤而阴阳失调发病,根据黑箱理论,采集外在'证候',进而明确病机。正如《灵枢˙外揣》载:'远者四外揣内,近者司内揣外'。均提示我们中医证候是存在的、可以被认知的。证候具有动态性和复杂性。病证表现出来的证候是疾病发病的某一阶段病理属性高度概括,在不同时间会有差别,或转化为其它证候。且一个患者的病证临床上多表现为复合证型,至少两个以上。证候有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比如虽然大多数阴虚证常见到咽干、五心烦热、脉细数等,而胃阴虚证则表现为胃脘嘈杂、饥不欲食。临床中从中医大夫看病的思路联系来看,多为按照传统的脏腑辨证或八纲辨证为主,旁参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这些均为证候类新药需要考虑。3解决难点的建议与病证结合模式中药的最大区别在于,证候类中药的关键在辨证是否正确、准确、客观。有学者提出证候类中药新药试验可以是证病结合模式;也可以是中医证病模式;也可以是中医证症模式。凡此种种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初期证候类新药指导原则的编写,笔者认为宜选择病位+病性的证型,或者证候名称中已经隐含有病位和病性。一个原则是:纳入的患者证候表现典型且纯粹,具有代表性。这是保证结果客观评价的前提。单纯的证候量表制定也需要不断完善,经过前期调查,筛选条目后对信度效度和反应度做出评价。制定统一的标准尺度系数。如果有前期循证医学证据则更好。因舌象和脉象具有客观性,推荐有条件的单位使用舌象仪和脉象仪,将评估得分纳入到评分量表中为佳。可以参考《伤寒论》汤证,方证对应思路。如言麻黄汤证可立即想到太阳伤寒证。白虎汤证可立即想到阳明经证。小柴胡汤证即可联想到少阳胆热、经腑同病。使大部分中医师可以一看即能想到症状或证候群,进而分辨能否使用此药物,起到这样的作用。证候评分中的主症和次症需要分别打分,且赋不同的权重或系数,将主症和次症得分拉开差距有利于数据的客观。纳排标准方面必须排除兼夹证和相似证,合并肝肾系统严重原发疾病患者也要排除,具体可参考相关方案。合并用药中,不能使用其他中药制剂或中成药。用药疗程问题需要进一步讨论和探索。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可以证候疗效总积分为主,单项症状或体征的疗效为辅助。强调主症必须具备1~2个。可按照2002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采用与基线期积分差值计算百分比的尼莫地平法,但制定评判以临床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为宜。说明书中需要明确针对临床中复合证型,有时一个中成药难以奏效,需要考虑药物联合应用。将临床试验中的主症、次症分别列出。综上,证候类中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现在仍处于探索阶段。如果单纯从证候角度考虑,采用''证-症'模式可能更加体现中医特色。中医证候的精确判定和试验中严格质量控制,才能得出相对可靠的结果。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33( 4)。

2型糖尿病中医证素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中医证素研究进展

中 图 分 类号 :R 2 5 9 . 8 7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5 ・ - 5 3 0 4 ( 2 01 3 ) 0 7 - - 0 1 0 6 ・ - 0 2 湿 热 8个 基 本 证 素 , 其 中虚 性 证 素 有 气虚 、血 虚 、阴 虚 、阳虚 ,
证素研究的重要方面 。李 氏等 对 3 4 5例新诊断 T 2 D M患者的
证 候 分 布 进 行 流 行 病 学 调 查 和 统 计 分 析, 证 候 组 合 形 式 按 照 其 出现 频 率 多 少 依 次 为 : 两证 组 合 占 2 5 . 8 0 % , 单证 占 2 3 . 4 8 % , 三 证组合 2 0 . 5 8 % , 四证 组 合 占 1 4 . 2 0 % , 五证组合 占5 . 5 1 % , 六 证 组 占l _ 1 6 % 。两证 组 合 共 1 5 种 形式 , 其 中 出现 概 率 比较 高 的 是 燥 热 + 胃热 、 燥 热 + 阴虚 。 三证组合共 1 8种 形 式 , 其 中 出现 概 率 比较 高 的 是气 虚 +脾 气 虚 +燥 热 、阴虚 +燥 热 + 胃热 。 其 中实 证和 虚证 出现 频 数 基 本 相 等 , 在 组 合证 候 中无 纯 虚 证 组 合 。姜
实性证素包括血热、血瘀 、火 旺及湿热 。黎 氏等 对 1 9 8 0年 以来 国 内公开报道 的有关糖尿病 中医辨 证分型 的相 关文献进 行分析, 从文献中的专家观点提取证候要素, 得出糖尿病常见 的 证候要素有阴虚 、气虚、阳虚、内热 、血瘀、内燥、气滞 、内
湿 、痰 浊 , 其 中阴虚 、气 虚 、阳虚 、内热 在专 家 观 点 中 出现频 率

词,《 三 因 极 一 病 证 方 论 》有 消渴 属 心 、消 中属 脾 、消 肾属 肾之 说 , 开 始 明确 地 分 上 、 中 、 下三 焦 论 治 。朱 丹 溪 正 式 提 出 了 上消 、 中消 、下 消 之 名 。但 由于 T 2 D M患 者 三 多 症状 并不 典 型, 所以 用三消辨证方法实有不妥。 现代学者根据临床实践, 对T 2 D M的病 位 证 素 也 作 了研 究 。

中医辨证方法体系的历史沿革与现代发展

中医辨证方法体系的历史沿革与现代发展

中医辨证方法体系的历史沿革与现代发展重要小贴士为了方便广大用户,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现已推出网络培训班,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学习,还能享受特惠专享价。

点击文章最下方阅读原文了解详细信息。

⊙作者:于美丽,车方远,高翔,陈卓,徐浩⊙编辑:小余辨证论治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对疾病当前阶段的病位与病性做出判断的思维过程。

辨证论治体现了中医学的特点和精华,是中医立法处方、诊疗疾病的关键环节。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中医临床实践的深入开展,历代医家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丰富多样的辨证方法体系。

本文对中医辨证方法的历史沿革及发展现状进行概述。

1中医辨证方法体系的历史沿革中医辨证方法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源远流长,历代医家不断推动着该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记载了丰富的辨证学内容,为后世各种辨证方法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张仲景《伤寒论》创立了“六经辨证”,并在《金匮要略》中奠定了“脏腑辨证”的基础,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

此后,历代医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卫气营血、三焦、病因、气血津液等辨证方法,构建了传统辨证方法体系,使中医学在辨证方面的认识不断得到丰富和深化,迄今为止,中医传统辨证方法在指导临床实践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1.1 八纲辨证八纲辨证通过综合分析四诊取得的资料,探求病性、病位、病势等情况,归纳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从总体上概括证候实质,是中医辨证的基本方法。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存在相关的论述,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指出诊病之要应首辨阴阳,为八纲辨证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开始运用八纲对疾病进行辨证论治,如方隅《医林绳墨》曰:“仲景治伤寒,着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然究其大要,无出乎表、里、虚、实、阴、阳、寒、热,八者而已”。

至明代,八纲辨证最终形成。

陶节庵《伤寒六书·伤寒家秘》曰:“审得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真切,……治之庶无误差。

从“证素”学说探讨缺血性中风的研究

从“证素”学说探讨缺血性中风的研究

Ke y wor ds: S y n d r o me e l e me n t s ; I s c h e mi c s t r o k e ; S y n d r o me e l e me n t s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缺血性 中风是老年人常见病 , 发病急 , 病情 重 , 死亡率和致残 风的证 候要 素以及对证候要 素有诊 断意义 的 5个证候要 素及所 率都很高 。近年缺血性 中风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 其防治工作已成 包含的症状 , 为证候 诊 断标准 的制 定提供 依据 。黄粤 等 运用 为当今世 界医学 的重 要课题 。各 医家 由于立 论角度 、 理论水 平 、 广义规则归纳对 发病第 3天至第 1 4天共 1 2个时间点共计 1 0 1 5 2 临床经验 与思维方式 的差别 , 对 中风病 的辨证认识各有不 同。随 例次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 , 广义规则 归纳得 出语句包含证候要素 着证候规 范化研究 的不 断深入 , 诸 多专 家 、 学者 在提 出多种辨证 和 O C S P分型的关联规则共 9条 , 并有 2条规则 体现 出证候 、 O C — 方法 的同时 , 均不约而 同的归 结到朱 文锋教 授提 出的“ 证素 ” 的 s P分 型与发病天数 的相关性 。提示缺血性 中风 急性期 中医证候 研究 上来 。“ 证素” 是 中医辨 证 的基本 要 素 , 通过 对 “ 证候 ” ( 症 与 O C S P分型 、 发病天数之间存在相关性。谢颖桢等 用基 于熵 状、 体征等病理信息 ) 的辨识 , 而确定 的病 位和病 性 , 是构成 “ 证 的关联度方法动态分析中风病 中经络及 中脏 腑证候 要素的相关 名” 的基本 要素… 。证 素 的提 出使 中 医辨证 趋 于简 便 化 、 规范 程度 , 发 现中风病急性期不 同时点证候要素相关性最高 的分别 为 化, 将证候按照病位和病性两 大基本 内容加 以认识 , 使 证名 的确 风 一火 、 痰 一热 ( 火)、 气 虚 一阴虚 、 气 虚 一血 瘀 和 痰 一瘀 。在 多 定有 了规律。 目前证素在基础与 临床研究 中均取得长足进步 , 缺 个时点 中经络与 中脏腑证候 要素相关 度最高 的组合不 同。说 明 血性中风证素的研 究更 是起到 了发端与 表率作用 。以下就证 素 通证候要素组合规律与病程 、 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在缺血性中风中的研究 现状作一概述 。 诸多现代方法学的应用 , 使得缺血性 中风证素的研究更具科 1 基 础 研 究 学性 , 为其在临床中的推广起 到了重要 的促进作用 。 1 . 1 文献研 究 隋晓峰 对 5 4篇 3 7 3 7例缺血性 中风恢 复期 的 2 临 床 研 究 文献进行统计分析 , 综合 文献 研究 , 确定 了缺血性 中风恢复期 的 2 . 1 危 险因素 刘爱华等 。 采用前 瞻性结合横 断面调查 方式探 8种主要证候 要素 : 血瘀 、 气虚、 痰浊、 肾虚 、 内火 、 肝 虚、 阴虚 、 腑 索基线 资料 (年龄 、 性别 、 发病 节气 ) 在不 同证候 要 素的分 布规 实 。说 明, 缺血性 中风恢 复期 的证候要 素是有 限的 , 其 中血瘀 和 律 , 发现缺血性 中风发病年龄在 证候要 素分布特点 、 证候 要素 与 气虚最多 。并对 国内 3 0名专家问卷调查确定了缺血性 中风恢 复 性别 的相关关 系以及证候 要素发病 节气 的圆形分布规 律。张艳 期 的 8种主要证候要素 : 血瘀 、 痰 浊、 气滞 、 肝 阴虚 、 气虚 、 阳虚 、 脾 霞等 前 瞻性观察 1 6 6例缺 血性 中风患者证候 要素 与血糖 的相 虚、 肾虚 。综合 文献研究和专家 问卷 , 发 现缺血性 中风恢 复期 的 关性 , 发现缺血性 中风急性期 不同证素 均可促进 机体血糖 升高 , 证候要素间存在关联 。 对血糖水 平程 度影 响程 度无 明显 差异 。张丽 等 通过对 1 6 6例 通过对病证证素 的文献研究 , 可以掌握 以往证素研究 的概况 缺血性中风患者证候要 素与血脂代谢 紊乱 的相关性 的观察发现 以及不 同医家研究 的着眼点 , 有助 于总结证 素辨治规 律 , 规 范 以 女性 T C、 L D L— C水平 明显高于男性 ; 年龄 I >6 0岁 T G、 L D L—C、 证 素为核心的辨证体 系。 O x —L D L与年龄 < 6 0岁患者相 比有 明显差异 ( P< 0 . 0 5 ) 。不 同 1 . 2 方法学研究 郑志新 等 采 用探索性 因子分析 对 2 3 9例发 证候要素间各项血脂水平无 明显差异 ; 风与 O x—L D L成 正相关 ; 病7 2 h内缺血性 中风者 的证 候要 素进行 提取 , 提取 出缺 血性 中 火与 T G成负相关 ; 阴虚 阳亢 与 T C成正 相关 。章正 祥等 对 同 地点 的 6 0例 中风病 急性期患者进行 前瞻性临床调查 , 结果 显 收稿 日期 : 2 0 1 2 — 1 1 - 0 9 ; 修订 日期 : 2 0 1 3 06 - — 1 3 示高血压病史与痰证积分有 一定的相 关性 ( P< 0 . 0 5 ) , 糖 尿病史

中医“证素”研究

中医“证素”研究

‎‎‎‎中医“证素‎”研究【‎摘要】“‎证素”是“‎证候要素”‎的简称,由‎病性和病位‎两大部分构‎成,从“证‎素”研究成‎果和中医基‎础理论来看‎,“证素”‎即是“证候‎元素”,是‎构成病机和‎病名的组成‎部分,由于‎研究对象不‎同,所占的‎地位可能不‎相同。

“证‎素”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存在差‎别,侧重点‎不同,前者‎重在辨证体‎系的完善,‎后者重“证‎素”在临床‎各方面研究‎中的运用和‎结合。

文章‎总结了近年‎来证素研究‎的主要内容‎,并进行评‎述,提出个‎人见解。

‎‎‎【关键词】‎证候病‎机证素‎中医学所说‎的“证”是‎一个非线性‎的开放复杂‎系统,中医‎的“辨证”‎属于认知科‎学、思维科‎学,在揭示‎辨证原理与‎规律的基础‎上,构建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新体系,是‎完善辨证方‎法、提高辨‎证水平的需‎要和有效途‎径。

‎朱文‎锋[1]在‎建立辨证新‎体系时引入‎“证素”的‎概念,初步‎制订了病位‎类约30项‎,病性类约‎60项,阐‎述了他们的‎特点和意义‎。

王永炎等‎[2]也提‎出证素和证‎素靶位的提‎取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启明等[3‎]认为证候‎要素具有以‎下3方面的‎特性:‎组成证‎候的最小单‎元;每一证‎候要素都有‎不同于其他‎要素的特异‎性症状;临‎床所见的所‎有证候都可‎由证候要素‎组合而成。

‎‎“证素”‎是“证候要‎素”的简称‎,是证候辨‎识的病变本‎质,主要指‎辨证所确定‎的病性与病‎位,在文献‎中还有一个‎概念是辨证‎要素,是指‎确定某一证‎型或者“证‎素”的主要‎证候,两者‎存在差别,‎前者更具备‎元素的性质‎,在不同的‎研究对象中‎可能具有相‎对重要的“‎证素”,但‎“证素”的‎原始研究不‎应该具有轻‎重之分,因‎此称其为“‎证候元素”‎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其‎中病性与病‎位一起构成‎病机,也可‎以直接代表‎病机,与病‎位相比,病‎性更加复杂‎,在临床组‎合中,病位‎与病位,病‎位与病性之‎间有“1+‎1=2”可‎能,但病性‎之间的复杂‎关系采用线‎性理论往往‎不易解决。

证素及证素辨证的研究近况

证素及证素辨证的研究近况
唐 亚平 ,姜 瑞 雪 ,樊新 荣 (. 1广西中医学院, 南宁 500 ; 2 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学院, 南阳 436 ; 广西 301 . 河南 701
3湖南 中医药大学 , 湖南 长沙 400 ) 10 7

摘 要 :证素辨证是一种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新体 系。文章对证素的概念、 证素的特征、 证素的确定原则、 证素及证素辨
LS IH NM DCN N A E I E IAR S A C 08V L 1 O 1 I Z E E IIEA DM T RAM DC E E R H20 O .9N .0 H
时珍 国医 国药 2 0 0 8年第 1 9卷第 1 0期
证 素 及 证 素 辨 的研 近 况 证 究
证 的具体 内容、 贝叶斯 网络在证 素辨 证体 系中的应 用、 证素辨证体 系的特点和优势等研 究近况进行 了综述 。
关 键词 : 证素; 证素辨证; 实验指标
中图分 类号 : 20 ; 2 1 3 R .3 R 4 .
文献标 识 码 : B
文章 编号 :0 80 0 ( 0 8 1 —5 30 1 0 —8 5 2 0 ) 02 4 -1
证 素 辨 证 是 中华 中 医药 学会 中 医 诊 断 学 分 会 主任 委 员 、 南 4 贝 叶斯 网 络 在 证 素 辨 证 体 系 中 的 应 用 的 研 究 湖 中医药大学博士牛导 师朱文锋教 授近年 来创 立的一 种 以证 素 为 贝叶斯 网络 ( aeinn to ) 用于不 确定性推理 , B ys e r 是 a w k 带有 概 核心 的辨证新 体 系 0 , 罔家重 点基 础研 究 发展 计 划 ( 7 。为 9 3计 率注释 的有 向无 环图模型 。它可根 据先 验知识 和现有 的统计 数 用 划 ) 助项 目。 以证 素 辨 别 为 核 心 的 辨 证 体 系 , 示 出 了 辨 证 思 据 , 概率的方法对 未知事 件进行 预测 。朱文锋 等… 采用 经 资 揭 验 建 模 与 计 算 建 模 相 结 合 , 贝 叶 斯 网 络 用 于 中 医辨 证 诊 断数 据 将 维 的原 理 和 内在 规 律 , 合 临 床 辨 证 时 的 实 际 , 分 体 现 了 中 医 符 充 学的科学性 , 是对中医发展具有最大意义 的辨证 新体系 。现将证 中症状与证 素问隶属关系 、 素之 间组合关 系 的研 究 , 证 运算结 果 素 及 证 素 辨 证 的研 究 近 况概 述 如 下 。 表明其与 中医专 家经验有很高 的吻合性 , 中医辨证 贝叶斯 网络 能 1 证 素 概 念 的 研 究 计算 出症状 一 素 一证名之间 的量化关 系 , 中医证 素辨证体 系 证 为 朱文锋等 ’提 出, 证素” 辨证 的基本 要素 , 辨证 的关 的量化研究提供 了重要 的统计数 据 。认 为若能将 证 素辨证 贝叶 “ 即 是 键, 是建立 以证 素为核心的辨证统 ・ 系的基础 。证 素是通过对 斯网络的人工建模 与计 算机建模相结合 , 体 综合先验信息 和后验 信 证候 ( 症状 、 体征等病理信息 ) 的辨识 而确定 的病位和病 性 , 是构 息 , 并反复 交叉 而使之不断完善 , 则可提 高其应用 的准确性 。 成证名的基本要素 。黄碧 群等 l 认 为“ 素 ” 对病 变本 质所 5 证 素 辨 证 体 系 的 特 点 和 优 势 的 研 究 4 证 是 作的判断 , 而不是 现象 。凶此 , 素 不是 指症 状 、 证 体征 等 病理 表 辨证论治是 中医学的特 色和精 华 , 中医辨证 的普遍 规律 、 但 现— — 证 候 。证 素 是 具 体 、 本 的 诊 断 单 元 , 摹 还 等 于 完 整 的 证 思 维 认 识 特 点 还 未 被 深 刻 揭 示 , 科 学 内 涵 尚未 得 以 凸 现 和 规 其 名诊 断 。 范。 吕翠_ 4认 为证 素与证 素辨 证 的提 出 , 田1 ] 是对 中医辨证 思想 2 证 素 特 征 、 素 确 定 原 则 的研 究 证 的升 华 , 辨证体 系 的提 炼 、 对 总结 , 是奠定 中医学研 究规范化 、 客 朱 文 锋 等 提 f , 医辨 证 体 系 中所 称 的 “ 素 ” 具 有 如 下 基 观 化 、 准 化 、 学 化 的 基 础 。 朱 文 锋 、 翠 田 等 研 究 后 发 现 , {中 j 证 , 标 科 吕 证 本 特 征 : 素 是 根 据 证候 而 辨 识 的 病 变 本 质 ; 素 主 要 指 辨 证 所 素辨证体 系具有诸 多特 点和优 势 。证 素辨证 体 系所 确立 的辨证 证 让 确定 的病 位和病性 ; 素的 内容 足根据 中医学理论 而确定 的 ; 证 证 思维模式 , 揭示 了辨 证的基本原理 和普遍 规律 , 习时便 于理解 , 学 素是构成证名 的要素 ; 病性 证素 是对正 邪相 争的本 质概 括 ; 素 临床 时容易掌握 , 证 既有规律可循 , 又能体现 中医辨证 的圆机 活法 , 为具体诊 断单元 而非分类纲 领 ; 素有 一定 的组合 规则 ; 证 某些 证 并能克服 辨病分型 、 以证套 症 的弊端 , 而使辨证 准确 。以证 素 从 素 问 町有重叠 涵盖 关系 。朱 文 锋 等认为 , 要根 据证 素 的特 征 辨别为核 心的辨证体 系 , 住 了辨证 的关键 。只要把握 5 抓 0项 左 而确定证素 , 证素设定要满 足临床 辨证 的实 际需要 , 素应 当体 右证素 的基本 特 征和 组合 规 律 ,便 抓 住 了辨 证 的核 心 和本质 。 证 现“ ” 要 ”不宜过 细 , 素 的确定应 遵循 约定 俗成 的原则 , 精 “ , 证 明 认为 以证 素辨别 为核心 的辨证 体系 , 具有继 承性 、 整体性 , 整合 、 确规定各证素 的特征及 相互 间的重叠涵盖关 系 , 所有 汪素都必 须 包 容 、 盖 了 以 往 诸 种 辨 证 方 法 的 实 质 内 容 , 灵 活 地 辨 别 处 理 涵 能 符合脏象 、 因 、 病 病机等 中医学 的基本理论 , 莆中医辨证 的内在 各种临床证候 , 尊 克服 了以往古 今诸法混用 、 概念欠确切 、 内容不 完 规律与特点 , 符合建立辨证统一 体系 的要 求 J 一 。 整 , 至相互矛盾 、 杂的弊端 ’’ 。 甚 错 J 3 证 素 及 证 素 辨 证 具 体 内容 的 研 究 6 证 素 与 实 验 指 标 的相 关 性 的研 究 朱 文 锋 等 对 古 今 医 家 所 提 出 的 约 10项 具 体 证 素 概 念 2 证 素 辨 证 提 出 以后 , 少 学 者 进 行 了证 素 与 实 验 指 标 的相 关 不 进行分析辨别 , 选 出 5 筛 0项 共 性 证 素 , : 位 证 素 1 即 病 9项 : 、 心 神 性 的研究 。杨丽蓉 等 探讨 了中医证 素 与血液 、 肾功能 之 间的

证素辨证学和中医药标准化研究

证素辨证学和中医药标准化研究

证素辨证学和中医药标准化研究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证候”是中医学的专用术语,慨括为一系列有相互关联的症状总称;即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所获知的疾病过程中表现在整体层次上的机体反应状态及其运动、变化,简称证或者候。

证候的诊断标准化、客观化是辨证论治规范化的前提和基础。

“证素辨证”体系的建立是在继承以往辨证经验的基础上,约定病、证、证候、辨证等概念,凸显“从症辨证”的原创思维,以病位与病性证素的获取与辨识为基础,遵循以象测脏、从症辨证的原则,以病位结合病性的内涵贯穿辨证始终,以规范化原则体现出证的基本特性,确定证的诊断标准[3].笔者主要分析了证素辨证学对中医药标准化的有利影响,并提出抓住中医药标准化的契机发展证素辨证学的建议,以期能为促进证素辨证学及中医药标准化建设的发展发挥作用。

1证素及证素辨证原理朱文锋等[4]提出证素具有如下基本特征,证素是根据证候而辨识的病变本质;证素主要指辨证所确定的病位和病性,证素是构成证名的要素,是辨证的基本单元。

病性证素是对正邪相争的本质概括;证素为具体诊断单元而非分类纲领;证素有一定的组合规则;某些证素间可有重叠涵盖关系。

朱文峰等[5]根据证素的基本特征和临床实际,将证素分为53项左右。

其中病位证素有20项,包括:心神(脑)、心、肺、脾、肝、肾、胃、胆、小肠、大肠、膀胱、胞宫、精室、胸膈(上焦)、少腹(下焦)、表、半表半里、经络、肌肤、皮肤、肌肉、筋骨[关节];病性证素约33项,主要有:(外)风、寒、湿、(外)燥、火、暑、痰饮、水停、虫积、食积、脓、气滞、气闭、血瘀、血热、血寒、气虚、气陷、气不固、气脱、血虚、阴虚、亡阴、阳虚、亡阳、精髓、亏津、液伤、阳浮、阳亢、动风、动血、毒[6].病性证素反映疾病的病变本质,而病位证素反映了病变部位[7].由辨证基本内容组成的证难统计,临床各辨证要素也并非可以任意组合,因而需要有一些常用的规范证名,以适应临床辨证。

中医毕业论文 证素及证素辨证研究的思考

中医毕业论文 证素及证素辨证研究的思考

中医毕业论文证素及证素辨证研究的思考证素及证素辨证研究的思考近年来,中医学领域的研究日趋深入,其中证素及证素辨证的研究备受关注。

这种研究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对于推动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概念、研究方法、应用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对证素及证素辨证研究进行思考。

一、概念说明1.证素的定义证素是中医学上对某个疾病的病因、病机、病理、临床表现等要素的综合归纳。

它既是疾病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医治疗的依据。

2.证素辨证的意义证素辨证是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检查资料,对疾病的证素进行准确定位和深入分析,从而为中医治疗提供依据。

证素辨证可以帮助医生明确疾病的阴阳属性、病机病位,并合理选择药物治疗。

二、研究方法1.临床经验积累通过临床实践,中医医生可以积累大量的证素辨证经验。

这种经验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患者访谈等方式进行总结和归纳,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2.文献研究中医学古籍中记载了丰富的医案和辨证经验,通过对这些文献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到古代医家对于证素及其辨证的见解,为现代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3.调查研究通过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病例分析等方式,收集大量数据,从而更全面地了解证素及其辨证的特点和规律,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三、应用前景1.临床实践指导基于证素及其辨证的研究成果,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地诊断疾病,并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这对提高中医临床治疗的准确性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2.个体化治疗证素及其辨证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医生了解不同个体患者的不同证素特点,从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3.研究方法创新证素及证素辨证研究的思考不断推动中医学的发展进步,同时也促进了研究方法的创新。

通过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可以更加全面地研究证素及其辨证的规律和特点。

总结起来,证素及其辨证的研究在中医学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通过对中医学古籍的研究、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以及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证素及其辨证的知识,为临床医学提供更准确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药治疗H型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H型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H型高血压的研究进展作者:吴巧邹盛鸿张祺杰张乃月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24年第04期【摘要】文章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H型高血压相关文献的整理研究,从本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中药内服和中医外治等方面总结目前中医对H型高血压的认识,以期为中医药治疗H型高血压疾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 H型高血压;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4)08-0069-05DOI:10.3969/j.issn.1007-8517.2024.08.zgmzmjyyzz202408015Research Progress of TCM The Rapy for H-typehypertensionWU Qiao 1 ZOU Shenghong 2 ZHANG Qijie 1 ZHANG Naiyue 11.Chongqing Three Gorges Medical College,Wanzhou 404120,China;2.Department of Geriatrics,Chongqing Kaizhou Hospital of TCM,Kaizhou 405400,ChinaAbstract: Through the collation and research of the literature review related to the treatment of H-type hypertension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in recent years,summariz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CM on H-type hypertension from the aspects of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herbaloral administration,and external treatment of TCM.To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H-typehypertension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ey words: H-typehypertension;TCM Treatment;Research Progress高血压疾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持续升高为主要临床症状的心血管综合征,在我国属常见病、多发病[1-2]。

中医“证素”研究

中医“证素”研究

关键词 : 证候; 病机; 证素
中 图分 类号 : 2 1 R 4
文 献标识 码 : B
文章 编号 :0 80 0 ( 0 8 0 —4 0 2 10 -8 5 2 0 ) 619 - 0
中医 学所 说 的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 个 非 线 性 的 开 放 复 杂 系 统 , 医 的 进 一步进行 主成分 分析 ,0个 主成 分与脾 胃湿 热和脾 虚湿阻两 证 是 中 2 “ 证 ” 于认 知 科 学 、 维科 学 , 揭 示 辨 证 原 理 与 规 律 的基 础 型进 行 l ii 辨 属 思 在 o sc回归 分 析 , 立 回 归 方程 , 测 正 确 率 分 别 为 gt 建 预 上 , 建 以 “ 素 ” 核 心 的 辨 证 新 体 系 , 完 善 辨 证 方 法 、 高 9 . % 和 7 . % 。 构 证 为 是 提 15 54 辨 证 水 平 的 需 要 和 有效 途 径 。 2 文 献 研 究
维普资讯
时珍 国医国药 2 0 0 8年第 l 9卷第 6期
L HZ E E IIEA DM T RAM DC E E R H20 O .9N 6 I IH NM DCN N A E I E IAR SA C 08V L1 O S

常伴有恶 寒 、 咳嗽、 咯痰 等症 状 , 气逆多从少腹 冲胸膈 . 甚则上 冲 所在 , 分清病变脏腑 , 及时选方用药 , 活变通 , 灵 才能药 证相符 , 直 咽喉 , 病位在肺 , 证机为寒饮郁肺 , 肺失宣 降, 下焦之气 上冲 , 以 达 病 所 。 治 温肺 化饮 , 下气祛痰为主。因而 , 诊治本 病时 , 关键在于抓住病机
中 医 “ 素 研 究 证 "
薄敏 敏

中医证候要素研究概况

中医证候要素研究概况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 14卷第 4期 WorldJournalofIntegratedTraditionalandWesternMedicine 2019,Vol14,No4 · 58 7 ·
上万,这就导致不同疾病在证候要素的分布上存在 差异。虽然疾病证候是由病位与病性构成,但由于 不同疾病在 发 生、发 展 及 转 归 上 不 尽 相 同,致 使 同 一证候要素在不同疾病中亦存在着差异,这一点从 各类疾病的证候要素诊断量表即可窥出端倪。正 是因为疾病的这些不同,导致目前中医证候要素研 究多聚焦于具体疾病,通过挖掘疾病证候要素特点 以明晰疾 病 病 机,并 进 一 步 指 导 临 床 辨 证、处 方。 目前对疾病证候要素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 法、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法、专家经验研究等。 2.1 文献研究
1 证候要素的提出与发展
证候要素最早源于《黄帝内经》[3]。《素问·至 真要大论篇》将各种证候分别归属于心、肝、脾、肺、 肾、上、下,风、寒、湿、火、热,为“病机十九条”,在这 时,证候要素已经显现出基本的雏形。方药中在其 《辨证论治研究七讲》论述辨证思维时,明确指出了 辨证的关键在于辨病位与病性,称辨证第一步为定 位,包括脏腑经络病位;第二步为定性,包括阴、阳、 气、血、表、里、虚、实、风、火、湿、燥、寒、毒 14项[4]。 田代华[5]在 20世纪 90年代经过搜集临床各科证候 文献,在此基础上提出体质、病因、病位是构成证候 的三大要素,指出在临床上通过剖析患者的体质要
【关键词】 中医;证候要素;研究概况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证候 是 疾 病 发 生、发 展 过 程 中 的 病 理 概 括,是 疾病病机的 外 在 反 映,它 是 中 医 辨 证 的 结 果,也 是 论治的前提,在中医诊断、治疗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中医“证”研究的发展方向——证中求病,病中求证

中医“证”研究的发展方向——证中求病,病中求证

中医“证”研究的发展方向——证中求病,病中求证
王翘楚
【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学报》
【年(卷),期】2006(4)3
【摘要】从中医临床科研思路与方法的角度,回顾历史,总结中医临床辨证与辨病结合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认为“证”的研究是中医临床研究中一项关键性的课题。

近十几年来,西医学有关新发现疾病及其诊断方法的发展较快,而中医“证”的研究却进展滞后,究其原因主要有:(1)辨证分型固定化,不求发展;(2)辨病为主,辨证为辅;(3)只对病下药,不对症下药。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提出开展“证中求病,病中求证”的临床研究思维方法,从辨证与辨病结合的研究实践中,不断探索未知,不断发现新的疾病和证,以提高中医临床辨病诊断和辨证诊断的水平,为中医基础理论和药学研究提供丰富的临床资源和条件,加快中医药走向世界。

【总页数】4页(P221-224)
【关键词】辨证;辨病;中西医结合
【作者】王翘楚
【作者单位】上海市中医医院中医临床科研方法研究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1
【相关文献】
1.病中求证,证中求病,不断创新 [J], 王翘楚
2.2型糖尿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证素分析/308例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证型凋查分析/组药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 [J],
3.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医证型及证素分布规律研究 [J], 杨程;刘旺华
4.糖尿病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中医本虚证候对中医证候评分的影响 [J], 车启富;何丽杰
5.基于比较流行病学的冠心病中医证型及证素地域性分布特征研究 [J], 田松;袁肇凯;黄献平;祁若可;武小雪;刘景委;张超伟;何茜;程月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素及证素辨证的研究近况(一)
作者:唐亚平,姜瑞雪,樊新荣
【摘要】证素辨证是一种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新体系。

文章对证素的概念、证素的特征、证素的确定原则、证素及证素辨证的具体内容、贝叶斯网络在证素辨证体系中的应用、证素辨证体系的特点和优势等研究近况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证素;证素辨证;实验指标
证素辨证是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主任委员、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文锋教授近年来创立的一种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新体系〔1,2〕,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

以证素辨别为核心的辨证体系,揭示出了辨证思维的原理和内在规律,符合临床辨证时的实际,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的科学性,是对中医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辨证新体系。

现将证素及证素辨证的研究近况概述如下。

1证素概念的研究
朱文锋等〔1,2〕提出,“证素”即辨证的基本要素,是辨证的关键,是建立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统一体系的基础。

证素是通过对证候(症状、体征等病理信息)的辨识而确定的病位和病性,是构成证名的基本要素。

黄碧群等〔3,4〕认为“证素”是对病变本质所作的判断,而不是现象。

因此,证素不是指症状、体征等病理表现——证候。

证素是具体、基本的诊断单元,还不等于完整的证名诊断。

2证素特征、证素确定原则的研究
朱文锋等提出,中医辨证体系中所称的“证素”,具有如下基本特征:证素是根据证候而辨识的病变本质;证素主要指辨证所确定的病位和病性;证素的内容是根据中医学理论而确定的;证素是构成证名的要素;病性证素是对正邪相争的本质概括;证素为具体诊断单元而非分类纲领;证素有一定的组合规则;某些证素间可有重叠涵盖关系〔5〕。

朱文锋等认为,要根据证素的特征而确定证素,证素设定要满足临床辨证的实际需要,证素应当体现“精”“要”,不宜过细,证素的确定应遵循约定俗成的原则,明确规定各证素的特征及相互间的重叠涵盖关系,所有证素都必须符合脏象、病因、病机等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尊重中医辨证的内在规律与特点,符合建立辨证统一体系的要求〔6〕。

3证素及证素辨证具体内容的研究
朱文锋等〔7~9〕对古今医家所提出的约120项具体证素概念进行分析辨别,筛选出50项共性证素,即:病位证素19项:心、神〔脑〕、肺、脾、肝、肾、胃、胆、小肠、大肠、膀胱、胞宫、胸膈〔上焦〕、下焦〔少腹〕、表、半表半里、经络、肌肤〔皮肤、肌肉〕、筋骨〔关节〕。

病性证素31项:(外)风、寒、暑、湿、(外)燥、火〔热〕、痰、饮、水停、虫积、食积、脓、气滞、气闭、血瘀、血热、血寒、气虚、气陷、气不固、气脱、血虚、阴虚、亡阴、阳虚、亡阳、精〔髓〕亏、津(液)伤、阳浮、阳亢、动〔内〕风。

朱文锋提出,根据证候,辨别证素,由证素组合为证名,这就是新的“证素辨证”体系。

证素辨证体系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约800个临床信息的规范、量化;50项证素的规范、基本特征、判别和组合规律;由证素组合成的约150个常见证的诊断标准及判别方法;疾病中证素的分布规律、演变规律。

其中最关键的是对症状与证素之间的计量关系进行全面系统研究,即明确每一症状在不同证素中的贡献度〔10〕。

4贝叶斯网络在证素辨证体系中的应用的研究
贝叶斯网络(Bayesiannetwork)是用于不确定性推理,带有概率注释的有向无环图模型。

它可根据先验知识和现有的统计数据,用概率的方法对未知事件进行预测。

朱文锋等〔11~13〕采用经验建模与计算建模相结合,将贝叶斯网络用于中医辨证诊断数据中症状与证素间隶属关系、证素之间组合关系的研究,运算结果表明其与中医专家经验有很高的吻合性,中医辨证贝叶斯网络能计算出症状-证素-证名之间的量化关系,为中医证素辨证体系的量化研究提
供了重要的统计数据。

认为若能将证素辨证贝叶斯网络的人工建模与计算机建模相结合,综合先验信息和后验信息,并反复交叉而使之不断完善,则可提高其应用的准确性。

5证素辨证体系的特点和优势的研究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和精华,但中医辨证的普遍规律、思维认识特点还未被深刻揭示,其科学内涵尚未得以凸现和规范。

吕翠田〔14〕认为证素与证素辨证的提出,是对中医辨证思想的升华,对辨证体系的提炼、总结,是奠定中医学研究规范化、客观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基础。

朱文锋、吕翠田等研究后发现,证素辨证体系具有诸多特点和优势。

证素辨证体系所确立的辨证思维模式,揭示了辨证的基本原理和普遍规律,学习时便于理解,临床时容易掌握,既有规律可循,又能体现中医辨证的圆机活法,并能克服辨病分型、以证套症的弊端,从而使辨证准确。

以证素辨别为核心的辨证体系,抓住了辨证的关键。

只要把握50项左右证素的基本特征和组合规律,便抓住了辨证的核心和本质。

认为以证素辨别为核心的辨证体系,具有继承性、整体性,整合、包容、涵盖了以往诸种辨证方法的实质内容,能灵活地辨别处理各种临床证候,克服了以往古今诸法混用、概念欠确切、内容不完整,甚至相互矛盾、错杂的弊端〔1,10,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