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岩爆判别准则及防治措施
岩爆的预防及处理
![岩爆的预防及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10163fa783d049649b66582f.png)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岩爆的预防及处理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第1 页共7 页岩爆的预防及处理(1)岩爆产生条件①近代构造活动山体内地应力较高,岩体内储存着很大的应变能;②围岩新鲜完整,裂隙极少或仅有隐裂隙,属坚硬脆性介质,能够储存能量,而其变形特性属于脆性破坏类型,应力解除后,回弹变形很小;③具有足够的上覆岩体厚度,一般均远离沟谷切割的卸荷裂隙带,埋藏深度多大于200m;④无地下水,岩体干燥;⑤开挖断面形状不规则,造成局部应力集中。
⑥在溶孔较多的岩层里,则一般不会发生岩爆。
(2)岩爆的特点隧洞内的岩爆一般具有以下特点:①在未发生前,并无明显的征兆,虽经过仔细寻找,并无空响声,一般认为不会掉落石块的地方,也会突然发生岩石爆裂声响,石块有时应声而下,有时暂不坠下。
②岩爆发生的地点多在新开挖的工作面附近,个别的也有距新开挖工作面较远,常见的岩爆部位以拱部或拱腰部位为多;岩爆在开挖后陆续出现,多在爆破后的2~3小时,24小时内最为明显,延续时间一般1~2个月,有的延长1年以上,事前一般无明显预兆。
③岩爆时围岩破坏的规模,小者几厘米厚,大者可多达几十吨重。
石块由母岩弹出,小者形状常呈中间厚、周边薄、不规则的片状脱落,脱落面多与岩壁平行。
④岩爆围岩的破坏过程,一般新鲜坚硬岩体均先产生声响,伴随片第 2 页共 7 页状剥落的裂隙出现,裂隙一旦贯通就产生剥落或弹出,属于表部岩爆;在强度较低的岩体,则在离隧洞掌子面以里一定距离产生,造成向洞内临空面冲击力量最大,这种岩爆属于深部冲击型。
(3)岩爆的现场预测预报①地形地貌分析法及地质分析法认真查看其地形地貌,对该区的地形情况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在高山峡谷地区,谷地为应力高度集中区,另外根据地质报告资料初步确定辅助洞施工期间可能遇到的地应力集中和地应力偏大的地段。
依据地质理论,在地壳运动的活动区有较高的地应力,在地区上升剧烈,河谷深切,剥蚀作用很强的地区,自重应力也较大。
煤矿开采的岩爆灾害控制与防治
![煤矿开采的岩爆灾害控制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06e3203f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6a.png)
制定应急预案和演练
根据矿区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 的岩爆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应 急组织、救援流程和资源调配 方案。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模拟岩爆 灾害发生后的救援过程,检验 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对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 总结和改进,不断完善应急预 案。
建立灾害防治技术体系
引进先进的岩爆灾害监测技术, 实时监测矿区岩石应力变化和岩 体稳定性,及时发现潜在的灾害
实施应力解除和卸压爆破
应力解除
通过在采掘工作面前方的围岩中钻孔 、切割等方式,释放应力,降低岩爆 发生的可能性。
卸压爆破
在采掘工作面附近进行爆破,使围岩 产生裂隙,降低岩体内部的应力水平 ,预防岩爆的发生。
采用注浆和加固技术
注浆技术
通过将浆液注入围岩中,使岩体得到加固和填充,提高围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防止岩爆的发生。
02 岩爆灾害的监测与预警
CHAPTER
岩爆灾害的监测技术
声学监测
通过安装声学传感器监测岩爆产 生的声音,判断岩爆发生的可能
性。
应力监测
利用应力传感器监测煤岩体的应力 变化,预测岩爆发生的可能性。
微震监测
利用微震监测技术监测煤岩体的微 震活动,分析岩爆发生的规律。
岩爆灾害的预警系统
数据分析
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识 别岩爆发生的特征和规律 ,建立预警模型。
特征
岩爆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 的特点,常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 亡和财产损失。
岩爆灾害的危害性
01
02
03
人员安全威胁
岩爆灾害发生时,岩石崩 塌会对现场作业人员造成 严重伤害,甚至威胁生命 。
生产中断
岩爆灾害发生后,煤矿生 产往往需要中断,以进行 灾后救援和清理工作,导 致生产效率降低。
隧道岩爆防治处理措施
![隧道岩爆防治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ffab850e009581b6ad9eb7d.png)
隧道岩爆防治处理措施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隧道岩爆防治、处理措施隧道发生了中等岩爆,为确顺利施工,结合隧道开挖对岩爆的防治经验,现对岩爆的防治、处理措施交底如下,请现场领工员和施工人员参考。
一、岩爆基本特点:1、岩爆在发生前,并无明显的预兆,虽然经过仔细找顶,并无空响声,一般认为不会掉落石块的地方,也会突然发生岩石爆裂声响,石块有时应声而下,有时暂不坠下。
在没有支护的情况下,对施工安全威胁极大。
2、岩爆时,石块由母岩弹出,呈现中间厚、周边薄、不规则的片状。
3、岩爆发生的地点,多在新开挖工作面及其附近,个别距开挖工作面较远;岩爆发生的时间,多在爆破后2~3小时内,有的部位还可产生二次岩爆,一般在爆破后10~12小时内。
二、处理岩爆的基本原则:先防后治一般情况下,对隧道岩爆应采用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岩爆的发生机率,减小岩爆强度。
对于岩爆较严重的部位,要先处理后施工,确保施工安全。
三、岩爆的防治措施1、岩爆的预防措施1)切实提高光面爆破效果,保证洞室轮廓规则圆顺,避免应力集中;并严格控制装药量,以尽可能减少爆破对围岩的影响。
2)爆破后立即对围岩喷洒高压水,软化岩石,减弱岩爆强度。
3)加强机械找顶和人工来回找顶。
4)选用预先释放部分能量的办法,如松动爆破法、超前钻孔预爆法、超前小导坑掘进法、打应力释放孔等方法,将岩石原始应力释放。
2、岩爆的处理措施1)对岩爆部位加强找顶工作,只有当找顶彻底后,方能进行下一步的测量画弧和钻眼作业。
2)加强对岩爆部位的支护,必须先打安全锚杆(必要时再挂网),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喷浆封闭,再进行开挖作业,这样才能使锚杆在爆破前有充分的凝固时间和防止石块掉落。
在锚杆安装好后再在锚杆之间钻适量的空眼,以减小岩爆二次发生的机率和强度。
3)岩爆严重时,台车上的人员要及时撤离到安全地点,然后由有经验的人在有人陪同下对岩爆部位进行找顶处理。
岩爆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岩爆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d8faef1c8d376eeaeaa31c3.png)
岩爆发生的规律:岩爆发生在质地坚硬、强度高、干燥无水、高应力区的脆性岩体中。
在隧道开挖形成的新临空面附近。
初始应力由原来的三向状态转变为两向应力状态,并在开挖壁上局部应力集中,若壁面集中的最大切向应力达到某一临界应力时,岩爆灾害才会发生。
因此,可以说工程施工是岩爆发生的诱发条件。
不同的开挖方法,造成的壁面局部应力集中的程度和部位不同,所以不同的岩爆特征及危害程度也是不同的。
岩爆发生有以下几个规律:1、岩爆最强部位是距掌子面1-3B(B为硐径)。
发生岩爆要比开挖落后,岩爆发生时,就发出“啪-啪-”的或撕裂的声音,随后是片状岩块爆落下来,并有不同程度的弹射,弹射距离与岩爆等级有关,从1-2M甚至超过20M,岩爆岩块多呈片状、透镜状、棱块状,少数为板状,块体大小一般为0.15-0.3M,宽0.1-0.2M,厚0.05-0.1M,大的岩块可长达 1.0-1.5M,宽0.5-0.7M,厚0.1-0.2M。
2、岩爆发生一般分期发生,其特点分别为:岩爆严重期。
暴裂后2-4小时,开始在掌子面岩爆发生频繁,经常有薄片状、透镜状、的岩块清脆的剥落声,若岩性致密时,会出现闷雷声,这种现象4小时至开挖后一周内出现。
延缓期:一个星期至八个星期为延缓期。
岩爆不定期发生,没有规律可循,这个时期对隧道的影响很大,防不胜防,经常发生掉块坍方向现象,所以把这段时间称为破坏期。
稳定期:八个月至一年之后为稳定期,但是在稳定期期间,一旦有扰动,仍有可能发生岩爆。
3、通过对岩爆坑的察看可知,岩爆爆裂面整体呈阶梯状V形断面,爆裂面以新鲜破裂面为主,少数迁就原生节理面,破裂面主要沿两个方向发生,一组破裂面与开挖洞壁面平行,破裂角0~5度,另一组破裂角与洞壁斜交,夹角为20~25度,在新鲜的破裂面上可见定向排列的破裂纹,他与隧道切向应力方向大致平行。
4、通过对有些隧道岩爆的岩体破坏特征与室内试件受压时的破坏特征对比分析表明,岩爆破坏特征与室内有端面约束的轴向变形或荷载控制下岩石试件受压破坏特征十分相似。
岩爆特点及施工注意事项
![岩爆特点及施工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1f55c76f48d7c1c708a1453f.png)
隧道开挖岩爆防治措施
一、岩爆一般情况
岩爆发生主要由高地应力产生,多发生在洞身埋置过深、整体、干燥和质地坚硬的岩层中。
岩爆发生主要由地应力和岩性两个因素决定。
岩性条件要求岩石具有良好的储能性能的弹脆性岩体,隧道的初始应力条件达到高应力水平;根据本次隧道的地勘资料,混合片麻岩属极硬岩,岩石的弹脆性和储能性能良好,岩体受构造影响轻微、岩体完整,满足发生岩爆的岩性条件;并根据原铁路隧道施工情况,本次试验段可能产生轻微至中等程度的岩爆。
产生岩爆的时间,一般在开挖后几小时内,也有在较长时间后发生。
隧道中常遇见的岩爆以顶部和拱腰部位为多。
二、隧道岩爆特点
⑴、岩爆在发生前,并无明显的预兆,虽然经过仔细找顶,并
无空响声,一般认为不会掉落石块的地方,也会突然发生
岩石爆裂声响,石块有时应声而下,有时暂不坠下。
在没
有支撑的情况下,对施工安全威胁极大。
⑵、岩爆时,石块由母岩弹出,呈现中间厚、周边薄、不规则
的片状。
⑶、岩爆发生的地点,多在新开挖工作面及其附近,个别距开
挖工作面较远;岩爆发生的时间,多在爆破后2~3小时内。
三、岩爆地段施工注意事项
⑴、使用光面爆破,保证洞室轮廓规则圆顺,避免应力集中;
并严格控制装药量,以尽可能减少爆破对围岩的影响。
⑵、开挖后,及时对围岩喷洒高压水,软化岩石,减弱岩爆强
度;
⑶、选用预先释放部分能量的办法,如松动爆破法、超前钻孔
预爆法、超前小导坑掘进法、打应力释放孔等方法,将岩石原始应力释放。
⑷、加强支护工作,支护的方法是在爆破后立即向拱部及侧壁
进行喷射砼,在加设锚杆及钢丝网。
交底:复核:
接收:。
地下工程施工中岩爆发生的判据及防治方法
![地下工程施工中岩爆发生的判据及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9648286e53a580216fcfe84.png)
地下洞室施工中岩爆的预测及防治方法(锦屏建设管理局工程一部周洪波)【题记】锦屏工程中有大量的地下工程,包括公路隧道、辅助洞、一二级地下厂房、二级引水隧洞等,岩爆是地下洞室开挖施工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本文总结了岩爆的特征、类型及分级,对引发岩爆的因素进行分析和归纳,并总结了岩爆可能发生的判据,由此可对岩爆的发生进行预测;通过对岩爆发生因素的分析及判据的总结,本文还总结了一些岩爆的防治措施,可在地下洞室施工中借鉴和应用。
岩爆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动力失稳现象,迄今为止,人们对其形成机理还无统一认识。
一般认为,岩爆是高地应力条件下地下洞室开挖过程中,因开挖卸荷引起洞室周边围岩产生应力分异作用,储存于硬脆性围岩中的弹性应变能突然释放且产生爆裂脱落、剥离、弹射甚至抛掷性等破坏现象的一种常见动力失稳施工地质灾害。
它直接威胁施工人员、设备的安全,影响工程进度,已成为世界性的地下工程难题之一。
为此,对在地下洞室开挖过程中是否发生岩爆和可能在哪些部位发生岩爆作出预测和判断,并制定必要的防治措施,以维持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十分重要。
一、岩爆的特征、类型及分级岩爆是岩体中聚积的高弹性应变能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释放现象。
岩爆是突发性的,主要表现为岩体急剧破坏,岩块由岩体表面上突然飞出,而且大部分发生在掌子面及附近的边墙上,与塌方、坍顶有明显不同。
简单地说,岩爆就是地下洞室周边围岩的应力集中,不能承受这种应力集中的岩石发生突然地脆性破坏,而从自由面剥落、弹出或抛射的一种现象。
岩爆的类型可以从多个角度描述,根据岩爆特征,考虑岩爆危害方式、危害程度及其防治对策等因素,可分为:片状剥落型、爆裂弹射型,爆炸抛射型、洞壁垮塌型。
还可将岩爆分为:(1)应变型:指地下洞室周边坚硬岩体产生应力集中,在脆性岩石中发生激烈的破坏,是最一般的岩爆现象;(2)屈服型:指在有相互平行裂隙的地下洞室中,洞室壁的岩石屈服,发生突然破坏,常常是由爆破振动所诱发的;(3)岩块突出型:是因为被裂隙和节理等分离的岩块突然突出的现象,也是因爆破或地震等而诱发的。
隧道岩爆防治、处理措施
![隧道岩爆防治、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c89abf6b9d528ea80c77931.png)
隧道岩爆防治、处理措施隧道发生了中等岩爆,为确顺利施工,结合隧道开挖对岩爆的防治经验,现对岩爆的防治、处理措施交底如下,请现场领工员和施工人员参考。
一、岩爆基本特点:1、岩爆在发生前,并无明显的预兆,虽然经过仔细找顶,并无空响声,一般认为不会掉落石块的地方,也会突然发生岩石爆裂声响,石块有时应声而下,有时暂不坠下。
在没有支护的情况下,对施工安全威胁极大。
2、岩爆时,石块由母岩弹出,呈现中间厚、周边薄、不规则的片状。
3、岩爆发生的地点,多在新开挖工作面及其附近,个别距开挖工作面较远;岩爆发生的时间,多在爆破后2~3小时内,有的部位还可产生二次岩爆,一般在爆破后10~12小时内。
二、处理岩爆的基本原则:先防后治一般情况下,对隧道岩爆应采用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岩爆的发生机率,减小岩爆强度。
对于岩爆较严重的部位,要先处理后施工,确保施工安全。
三、岩爆的防治措施1、岩爆的预防措施1)切实提高光面爆破效果,保证洞室轮廓规则圆顺,避免应力集中;并严格控制装药量,以尽可能减少爆破对围岩的影响。
2)爆破后立即对围岩喷洒高压水,软化岩石,减弱岩爆强度。
3)加强机械找顶和人工来回找顶。
4)选用预先释放部分能量的办法,如松动爆破法、超前钻孔预爆法、超前小导坑掘进法、打应力释放孔等方法,将岩石原始应力释放。
2、岩爆的处理措施1)对岩爆部位加强找顶工作,只有当找顶彻底后,方能进行下一步的测量画弧和钻眼作业。
2)加强对岩爆部位的支护,必须先打安全锚杆(必要时再挂网),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喷浆封闭,再进行开挖作业,这样才能使锚杆在爆破前有充分的凝固时间和防止石块掉落。
在锚杆安装好后再在锚杆之间钻适量的空眼,以减小岩爆二次发生的机率和强度。
3)岩爆严重时,台车上的人员要及时撤离到安全地点,然后由有经验的人在有人陪同下对岩爆部位进行找顶处理。
找顶从上而下,上层找好铺完架子后再进行下层找顶。
一定要等找顶工作彻底后,所有人员才能进入掌子面进行作业。
浅析隧道岩爆特征与防治措施
![浅析隧道岩爆特征与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15ea703650e52ea5518983e.png)
1岩爆的定义针对埋深相对偏大的隧道工程,在脆性岩体以及高应力下,考虑到施工爆破对于原岩的扰动,岩体受到了破坏,就会让掌子面附近岩体释放出潜能,这个时候,围岩的表面就会有爆裂声出现,随之,就会有大小不等的片状岩块被剥落,这就是岩爆。
有时候,岩爆出现相对频繁,但是有时候在持续一定时间之后,又会小时。
岩爆不但会影响施工进度,同时还会威胁施工设备以及作业人员安全,直接增加工程造价。
2岩爆的特征隧道埋深较大,区域应力场较高,隧道可能发生岩爆。
岩爆发生的时间多在爆破后2小时至3小时之内,位置多为拱腰和拱顶部位,岩爆时,石块由母岩弹出,常呈中间厚、周边薄、不规则的片状。
将岩爆分为四个级别,分别为:轻微岩爆(Ⅰ)、中等岩爆(Ⅱ)、强烈岩爆(Ⅲ)、剧烈岩爆(Ⅳ)各级岩爆特征见表1。
3奔中山一号隧道岩爆的总体施工方案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对岩爆出现的可能性与等级进行预测,以便施工时提前采取相关措施防范。
加强光面爆破(控制开挖周边眼间距,提高残眼保存率,降低石质应力集中几率),提高光面爆破效果,降低瞬发性的岩爆。
加强初期支护,延缓岩爆应变释放的强度和频率。
采用喷雾和高压水进行冲洗岩壁,进一步释放岩爆应变能量(对轻、中、重度岩爆均适用)。
岩爆段工程措施主要为:弱岩爆采用喷砼、钢筋网及砂浆锚杆加强支护;中等岩爆采用喷钢纤维砼、钢筋网及涨壳式中空注浆锚杆加强支护;强烈岩爆采用喷钢纤维砼、钢筋网、涨壳式中空注浆锚杆、超前锚杆及拱墙格栅钢架加强支护,并施作超前应力孔;岩爆段同时辅以加深炮眼、掌子面洒水、高压注水等措施进行综合整治。
4岩爆的预测关于对岩爆强度进行预判,目前国内尚无统一标准,暂按下表进行岩爆强度预判。
(表2)①地形地貌分析法及地质分析法。
针对这一段地形地貌进行认真检查,这样就可以对地形有总体的认识。
在高山峡谷区域,谷地属于应力高度集中的区域,另外,通过地质报告,就可以将应力集中以及盈利偏大的区域确定。
按照地质相关的理论,在地壳运动的活动区域,其本身的地应力偏高,在地区上升剧烈,并且河谷深切,存在较强剥蚀的区域,其本身的自重应力较大。
矿山岩爆预防与控制培训
![矿山岩爆预防与控制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63e13f4a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2b.png)
施工方法选择
根据岩体的地质条件和岩爆发生 的可能性,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
。
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分步开挖、 分阶段支护等措施,以降低岩爆
发生的可能性。
优化爆破参数,控制爆破对岩体 的扰动,降低岩爆发生的可能性
。
监测预警系统
在矿山安装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岩体 的应力和变形情况。
根据预警信息,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防止岩爆的发生或减轻其影响。
案例分析:原因、过程与后果
原因分析
岩爆通常是由于地下开采过程中 ,岩体应力平衡被破坏,导致岩
体发生突然破裂和能量释放。
过程描述
岩爆发生时,岩石以爆炸形式瞬 间释放能量,产生强烈震动、冲
击波和飞石。
后果概述
岩爆会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 、矿洞塌陷等严重后果,对矿山
生产和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从案例中吸取的经验教训
加强监测预警
通过技术手段实时监测岩体应 力变化,及时预警可能发生的
岩爆。
合理规划采掘顺序
优化采矿设计,合理安排采掘 顺序,避免因局部集中开采导 致岩体应力失衡。
加强应急处置能力
制定针对性的应急预案,提高 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发生岩 爆事故时能够迅速响应。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加强员工安全培训,提高对岩 爆的认识和防范意识,确保在 生产过程中采取必要的安全措
岩爆的分类
根据岩爆发生的机理和特点,可以 分为冲击型、爆炸型和崩落型三种 类型。
岩爆发生的条件
岩爆发生需要具备高地应力、岩体 完整性和足够的储存能量等条件。
岩爆的危害
01
02
03
人员伤亡
岩爆发生时会产生强烈的 冲击波和飞石,对现场人 员造成严重威胁。
17隧道岩爆特征与治理措施
![17隧道岩爆特征与治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3bbf002de80d4d8d15a4fee.png)
二郎山隧道岩爆特征与治理措施1、岩爆特征高地应力区的一个显著地质特征是岩芯饼裂现象,饼越薄地应力值越大。
(1)岩爆发生在石英砂岩、粉砂岩、砂岩、部分砂质泥岩及泥岩与灰岩、粉砂岩、砂岩夹层中的硬质岩层中,围岩类别属IV、V 类。
(2)岩爆多发生在掌子面及1~3倍洞径范围,距齐头20m左右最为强烈,也有滞后200m的;发生时间与距离是对应的,一般是在2~8小时内,也有滞后1~2天的,有些段落滞后1~2个月或几个月后发生。
刚遇到岩爆时的表现是岩体内有声响,但无石块爆落,随着掘进深度的增加地应力值的加大则出现了明显的岩石撕裂声与岩片爆落,有的还有弹射,形成深1~2m深的三角形爆坑。
(3)岩爆声响既发生在掌子面也发生在岩体内部,轻微岩爆的声响较为清脆,可听啪、啪""嘎、嘎"的声响,强烈岩爆段所发出的声响较为沉闷,像"澎、澎"的声音并夹有"啪、啪"的声响.(4)岩爆破坏形式为劈裂破坏与剪切破坏两种,破坏程度上总体属爆裂脱落型,即一级岩爆,仅为数不长的地段出现了弹射现象,属二级岩爆,并有随时间延续向深部发展的特征。
隧道周边均有岩爆活动,但拱部和两侧边墙部位相对居多,其次为拱肩部位,这与岩体应力状况有关。
(5)岩爆爆坑大多数呈"锅底"形,坑边沿多为阶梯形。
强烈岩爆段爆坑多为"V"形。
破裂面以新鲜破裂为主,少数沿原有裂隙面。
爆落岩块多呈不规则的棱块状,也有呈中厚边薄的椭圆状。
(6)断裂带两侧或软弱结构面附近往往形成局部应力集中区,故两侧硬岩中岩爆现象较为明显,而断层带部位一般不发生岩爆。
在不同岩性软硬相间的岩层中,硬质岩易发生岩爆。
(7)岩爆区段一般较为干燥,有地下水出露的地方无岩爆产生。
(8)开挖洞室(正洞、平导)大小及相邻洞室(正洞与平导相距42.5m、平导滞后主洞)施工对岩爆的产生似无明显影响。
(9)岩爆的剧烈程度与洞室埋深基本对应,但也有非对应的,相对严重地段距洞口距离为1700m、1960m(东口)、1290m(西口),相对应埋深为710m、775m(最大埋深)、425m。
岩爆常识与分级标准
![岩爆常识与分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ed0deded15abe23482f4d53.png)
一般岩爆的预防及处理(1)岩爆产生条件①近代构造活动山体内地应力较高,岩体内储存着很大的应变能;②围岩新鲜完整,裂隙极少或仅有隐裂隙,属坚硬脆性介质,能够储存能量,而其变形特性属于脆性破坏类型,应力解除后,回弹变形很小;③具有足够的上覆岩体厚度,一般均远离沟谷切割的卸荷裂隙带,埋藏深度多大于200m;④无地下水,岩体干燥;⑤开挖断面形状不规则,造成局部应力集中。
⑥在溶孔较多的岩层里,则一般不会发生岩爆。
(2)岩爆的特点隧洞内的岩爆一般具有以下特点:①在未发生前,并无明显的征兆,虽经过仔细寻找,并无空响声,一般认为不会掉落石块的地方,也会突然发生岩石爆裂声响,石块有时应声而下,有时暂不坠下。
②岩爆发生的地点多在新开挖的工作面附近,个别的也有距新开挖工作面较远,常见的岩爆部位以拱部或拱腰部位为多;岩爆在开挖后陆续出现,多在爆破后的2~3小时,24小时内最为明显,延续时间一般1~2个月,有的延长1年以上,事前一般无明显预兆。
③岩爆时围岩破坏的规模,小者几厘米厚,大者可多达几十吨重。
石块由母岩弹出,小者形状常呈中间厚、周边薄、不规则的片状脱落,脱落面多与岩壁平行。
④岩爆围岩的破坏过程,一般新鲜坚硬岩体均先产生声响,伴随片状剥落的裂隙出现,裂隙一旦贯通就产生剥落或弹出,属于表部岩爆;在强度较低的岩体,则在离隧洞掌子面以里一定距离产生,造成向洞内临空面冲击力量最大,这种岩爆属于深部冲击型。
(3)岩爆的现场预测预报①地形地貌分析法及地质分析法认真查看其地形地貌,对该区的地形情况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在高山峡谷地区,谷地为应力高度集中区,另外根据地质报告资料初步确定辅助洞施工期间可能遇到的地应力集中和地应力偏大的地段。
依据地质理论,在地壳运动的活动区有较高的地应力,在地区上升剧烈,河谷深切,剥蚀作用很强的地区,自重应力也较大。
②AE法(声发射法)AE法主要利用岩石临近破坏前有声发射现象这一结果,通过声波探测器对岩石内部的情况进行检测,该方法的基本参量是能率E和大事件数频度N,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岩体内部的破裂程度和应力增长速度。
隧道岩爆防治措施及施工工艺控制指导意见2 (修复的)
![隧道岩爆防治措施及施工工艺控制指导意见2 (修复的)](https://img.taocdn.com/s3/m/960a67e1524de518964b7dd6.png)
隧道岩爆防治措施及施工工艺控制指导意见岩爆是高地应力区的地下工程在开挖过程中或开挖完毕后,围岩因开挖卸荷发生脆性破坏而导致储存于岩体中的弹性应变能突然释放且产生爆裂松脱、剥落、弹射甚至抛掷现象的一种动力失稳地质灾害。
它直接威胁人员、设备安全,影响工程进度,是世界性的地下工程难题之一。
集团公司在建隧道311座,全长314km,分布全国21个省区,范围广,规模大。
目前,***标***隧道施工已进入易发中等强度岩爆的区段,且有小规模的岩爆现象和坍塌,集团公司在整理现有技术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在建隧道岩爆防治的实际情况,下发《隧道岩爆防治措施及施工工艺控制指导意见》,供现场技术人员参考学习。
请现场技术人员稳妥有序开展隧道岩爆防治措施及工艺控制,总结完善隧道岩爆防治措施与施工工艺工法。
在实施过程中,有新的岩爆防治工艺与措施请及时与集团公司技术部联系。
附:隧道岩爆防治措施及施工工艺控制指导意见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八日隧道岩爆防治措施及施工工艺控制指导意见一、岩爆产生条件与岩爆强度分级1、岩爆产生条件隧道产生岩爆的条件是多方面的,大量的隧道工程实践表明,岩爆的发生主要有5个方面的条件:(1) 岩石的强度Rb≥80Mpa;(2) 围岩初始应力σ0≥(0.15~0.2)Rb;(3) 围岩的级别:Ⅰ、Ⅱ或Ⅲ级;(4) 隧道的埋深H≥50m;(5) 岩石干燥无水,呈脆性,节理基本不发育。
一般来说,发生岩爆的隧道基本上能同时满足这5个条件,但是,也有极少数隧道在并未完全满足这5个条件的情况下,也出现了岩爆。
因此,为了更具普遍性,只要满足其中任意三项指标时,即可判定岩爆的存在。
2、岩爆强度分级关于对岩爆强度进行分级,目前国内尚无统一标准,为有效指导施工,按《客运专线隧道施工技术指南》(TZ214-2005)有关规定,将岩爆分级如下:岩爆强度大小分级表3、施工期岩爆预测预报(1)初步判定法:利用现场的地质调研综合超前地质预报,结合发生岩爆的条件,作出该地段发生岩爆情况的初步判定。
防岩爆作业指导书
![防岩爆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107812c0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b9.png)
防岩爆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防岩爆作业指导书是针对岩爆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和防范措施进行详细规范的指导文件。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防岩爆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包括岩爆作业的背景和风险、防范措施的制定、作业前的准备工作以及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一、岩爆作业的背景和风险1.1 岩爆作业的定义和特点岩爆作业是指在岩石工程中,由于岩石受到外力作用或者自身力学特性导致的岩石破裂和爆炸的现象。
岩爆作业的特点是破坏性大、危(wei)险性高、难以预测和控制。
1.2 岩爆作业的危害岩爆作业会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坏、工程延期等严重后果。
岩爆作业产生的冲击波、飞石、粉尘等对人员和设备造成直接伤害,同时还可能引起火灾、瓦斯爆炸等次生灾害。
1.3 岩爆作业的风险评估为了有效防范岩爆作业的风险,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包括对岩石力学特性、工程环境、作业设备等方面的评估,以确定岩爆作业的潜在风险和可能的危害程度。
二、防范措施的制定2.1 防范措施的目标防范措施的目标是在岩爆作业过程中,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减少岩爆作业的风险,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2 预防性措施预防性措施包括对作业区域进行详细的勘探和评估,确定合理的作业方案,采用合适的爆破参数和装药方式,以减少岩爆的可能性。
2.3 应急响应措施应急响应措施包括事前的培训和演练,确保作业人员熟悉应急程序和逃生路线;同时还包括在作业过程中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三、作业前的准备工作3.1 作业区域的准备作业区域的准备包括清理杂物、确保通风畅通、设置安全警示标识等,以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
3.2 作业人员的准备作业人员需要接受相关的培训,了解岩爆作业的风险和防范措施,掌握应急处理的技能,并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3.3 设备和工具的准备作业前需要对爆破设备和工具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同时还需要准备好应急救援设备和器材,以备不时之需。
四、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措施4.1 安全监测和预警作业过程中需要进行实时的安全监测,包括对岩石应力、变形、振动等参数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
岩爆的预防及处理范本(2篇)
![岩爆的预防及处理范本(2篇)](https://img.taocdn.com/s3/m/222b71b3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17.png)
岩爆的预防及处理范本岩爆是地质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指的是岩石在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突然破裂、崩落和喷射的现象。
岩爆的发生不仅会导致工程进度延误,还会给工作人员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在地质工程中,预防和处理岩爆是至关重要的任务。
一、预防岩爆1. 确定地质探测方案在工程实施前,需要对工程区域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了解地层构造、岩性特征、裂隙发育情况等。
根据勘探结果确定合理的地质探测方案,确保探测数据准确可靠。
2. 选择适当的施工方法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需求,选择适当的施工方法。
对于易发生岩爆的地质区域,应避免采用露天开挖等高风险的施工方法,而采用横向开拓、钻孔爆破等安全可靠的方法进行施工。
3. 建立合理的支护体系在进行地下工程施工时,建立合理的支护体系是防止岩爆的重要手段。
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支护材料,如钢支撑、锚杆、锚网等,确保支护体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加强地下水控制地下水是引发岩爆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合理的排水系统,控制地下水位,减少地下水对岩石稳定性的影响,可以有效预防岩爆的发生。
二、处理岩爆1. 及时疏散人员一旦发生岩爆,首先需要立即采取措施,疏散现场工作人员,确保人员安全。
同时,要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并调动救援力量。
2. 进行现场评估发生岩爆后,需要进行现场评估,了解岩爆损坏范围和影响程度。
评估包括对岩层稳定性的检查、裂隙发育情况的分析等。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3. 加固岩体对于岩爆后出现的裂隙和破坏,需要及时采取加固措施,以防止进一步的岩爆发生。
常用的加固措施包括注浆、喷射混凝土、锚杆加固等。
4. 重新设计施工方案岩爆发生后,可能会对原有的施工方案产生影响。
根据岩爆的情况重新评估工程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调整施工方案,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5. 加强监测和预警为了及时掌握地下工程的安全状况,需要加强监测和预警工作。
采用合适的地质监测技术,如测振仪、岩体声发射监测等,实时监测岩石的变化,并建立预警系统,及时发出警报。
岩爆的预防及处(三篇)
![岩爆的预防及处(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e95f755d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aa.png)
岩爆的预防及处(1)岩爆产生条件①近代构造活动山体内地应力较高,岩体内储存着很大的应变能;②围岩新鲜完整,裂隙极少或仅有隐裂隙,属坚硬脆性介质,能够储存能量,而其变形特性属于脆性破坏类型,应力解除后,回弹变形很小;③具有足够的上覆岩体厚度,一般均远离沟谷切割的卸荷裂隙带,埋藏深度多大于200m;④无地下水,岩体干燥;⑤开挖断面形状不规则,造成局部应力集中。
⑥在溶孔较多的岩层里,则一般不会发生岩爆。
(2)岩爆的特点隧洞内的岩爆一般具有以下特点:①在未发生前,并无明显的征兆,虽经过仔细寻找,并无空响声,一般认为不会掉落石块的地方,也会突然发生岩石爆裂声响,石块有时应声而下,有时暂不坠下。
②岩爆发生的地点多在新开挖的工作面附近,个别的也有距新开挖工作面较远,常见的岩爆部位以拱部或拱腰部位为多;岩爆在开挖后陆续出现,多在爆破后的2~3小时,24小时内最为明显,延续时间一般1~2个月,有的延长1年以上,事前一般无明显预兆。
③岩爆时围岩破坏的规模,小者几厘米厚,大者可多达几十吨重。
石块由母岩弹出,小者形状常呈中间厚、周边薄、不规则的片状脱落,脱落面多与岩壁平行。
④岩爆围岩的破坏过程,一般新鲜坚硬岩体均先产生声响,伴随片状剥落的裂隙出现,裂隙一旦贯通就产生剥落或弹出,属于表部岩爆;在强度较低的岩体,则在离隧洞掌子面以里一定距离产生,造成向洞内临空面冲击力量最大,这种岩爆属于深部冲击型。
(3)岩爆的现场预测预报①地形地貌分析法及地质分析法认真查看其地形地貌,对该区的地形情况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在高山峡谷地区,谷地为应力高度集中区,另外根据地质报告资料初步确定辅助洞施工期间可能遇到的地应力集中和地应力偏大的地段。
依据地质理论,在地壳运动的活动区有较高的地应力,在地区上升剧烈,河谷深切,剥蚀作用很强的地区,自重应力也较大。
②AE法(声发射法)AE法主要利用岩石临近破坏前有声发射现象这一结果,通过声波探测器对岩石内部的情况进行检测,该方法的基本参量是能率E和大事件数频度N,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岩体内部的破裂程度和应力增长速度。
岩爆的预防及处理
![岩爆的预防及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878bd1c95ef7ba0d4a733b3b.png)
岩爆的预防及处理姓名:XXX部门:XXX日期:XXX岩爆的预防及处理(1)岩爆产生条件①近代构造活动山体内地应力较高,岩体内储存着很大的应变能;②围岩新鲜完整,裂隙极少或仅有隐裂隙,属坚硬脆性介质,能够储存能量,而其变形特性属于脆性破坏类型,应力解除后,回弹变形很小;③具有足够的上覆岩体厚度,一般均远离沟谷切割的卸荷裂隙带,埋藏深度多大于200m;④无地下水,岩体干燥;⑤开挖断面形状不规则,造成局部应力集中。
⑥在溶孔较多的岩层里,则一般不会发生岩爆。
(2)岩爆的特点隧洞内的岩爆一般具有以下特点:①在未发生前,并无明显的征兆,虽经过仔细寻找,并无空响声,一般认为不会掉落石块的地方,也会突然发生岩石爆裂声响,石块有时应声而下,有时暂不坠下。
②岩爆发生的地点多在新开挖的工作面附近,个别的也有距新开挖工作面较远,常见的岩爆部位以拱部或拱腰部位为多;岩爆在开挖后陆续出现,多在爆破后的2~3小时,24小时内最为明显,延续时间一般1~2个月,有的延长1年以上,事前一般无明显预兆。
③岩爆时围岩破坏的规模,小者几厘米厚,大者可多达几十吨重。
石块由母岩弹出,小者形状常呈中间厚、周边薄、不规则的片状脱落,脱落面多与岩壁平行。
第 2 页共 7 页④岩爆围岩的破坏过程,一般新鲜坚硬岩体均先产生声响,伴随片状剥落的裂隙出现,裂隙一旦贯通就产生剥落或弹出,属于表部岩爆;在强度较低的岩体,则在离隧洞掌子面以里一定距离产生,造成向洞内临空面冲击力量最大,这种岩爆属于深部冲击型。
(3)岩爆的现场预测预报①地形地貌分析法及地质分析法认真查看其地形地貌,对该区的地形情况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在高山峡谷地区,谷地为应力高度集中区,另外根据地质报告资料初步确定辅助洞施工期间可能遇到的地应力集中和地应力偏大的地段。
依据地质理论,在地壳运动的活动区有较高的地应力,在地区上升剧烈,河谷深切,剥蚀作用很强的地区,自重应力也较大。
②AE法(声发射法)AE法主要利用岩石临近破坏前有声发射现象这一结果,通过声波探测器对岩石内部的情况进行检测,该方法的基本参量是能率E和大事件数频度N,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岩体内部的破裂程度和应力增长速度。
防治岩爆措施
![防治岩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9408445be1e650e52ea994d.png)
11.4.岩爆防治措施11.4.1.岩爆的预测、预报当隧洞施工中可能发生岩爆时,应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对开挖面前方的围岩特性、地质状况,是否存在断层或断层破碎带以及水文地质情况等进行预测、预报,根据表一的内容,发现有较强烈的岩爆发生的可能性时,应及时研究施工对策,作好施工前的必要准备。
以地质为先导,其主要的方法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以超前探孔为主,辅以声发射法、电磁波、钻速测试等手段。
(2)开挖面及其附近的观察预报,通过地质的观察、素描,分析岩石的"动态"特性,主要包括岩体内部发出的各种声响和局部岩体表面的剥落等。
(3)以辅助路为先导,采用工程类比法进行宏观预报。
11.4.2.岩爆的施工对策根据岩爆强度大小对其进行严格的分级。
对不同的岩爆级别采用相应的技术对策措施,以尽量降低岩爆发生的强烈程度和减少岩爆造成的损失。
(1)增设临时防护设施,给主要的施工设备安装防护网和防护棚架,给人员配发钢盔、防弹背心等,掌子面加挂钢筋网。
(2)对于微弱岩爆地段,直接在开挖面喷洒高压水,以软化表面,促进应力释放和调整,对于中等和强烈岩爆地段,在隧洞设计断面轮廓线以外,包括边墙和拱部,以间距40-60cm,施打孔径∮=90-120mm,深L=3.5-5.0m的大孔,并向孔内喷灌高压水。
(3)选用合理的开挖方式,在岩爆较严重的地段采用短进尺,弱爆破的开挖方法,每循环进尺控制在1.0-1.5m,最大也不宜超过2.0m,这样有利于及时对开挖面进行支护,缩短开挖面的暴露时间,以减轻岩爆发生所带来的危害。
(4)开挖应尽可能的采用光面爆破,使岩石尽量平整,减少应力集中。
爆破后应及时清楚浮石,在岩爆多发区爆破后应进行待避。
(5)采用钢纤维喷射砼,根据支护类型喷10~12cm厚的C20纤维砼,同时配合布置钢筋网,可以大大限制岩爆的发生。
(6)施作超前锚杆,对于岩爆强烈的开挖掌子面,可采用安设超前锚杆的方法,对开挖面前方的围岩进行"锁定",锚杆宜采用磨擦型锚杆(或早强锚杆),锚杆的环向间距0.5-1.0m锚杆的长度必须大于开挖循环长度的2.0-2.5倍。
最新岩爆常识与分级标准
![最新岩爆常识与分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80e3c58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a1.png)
一般岩爆的预防及处理(1)岩爆产生条件①近代构造活动山体内地应力较高,岩体内储存着很大的应变能;②围岩新鲜完整,裂隙极少或仅有隐裂隙,属坚硬脆性介质,能够储存能量,而其变形特性属于脆性破坏类型,应力解除后,回弹变形很小;③具有足够的上覆岩体厚度,一般均远离沟谷切割的卸荷裂隙带,埋藏深度多大于200m;④无地下水,岩体干燥;⑤开挖断面形状不规则,造成局部应力集中。
⑥在溶孔较多的岩层里,则一般不会发生岩爆。
(2)岩爆的特点隧洞内的岩爆一般具有以下特点:①在未发生前,并无明显的征兆,虽经过仔细寻找,并无空响声,一般认为不会掉落石块的地方,也会突然发生岩石爆裂声响,石块有时应声而下,有时暂不坠下。
②岩爆发生的地点多在新开挖的工作面附近,个别的也有距新开挖工作面较远,常见的岩爆部位以拱部或拱腰部位为多;岩爆在开挖后陆续出现,多在爆破后的2~3小时,24小时内最为明显,延续时间一般1~2个月,有的延长1年以上,事前一般无明显预兆。
③岩爆时围岩破坏的规模,小者几厘米厚,大者可多达几十吨重。
石块由母岩弹出,小者形状常呈中间厚、周边薄、不规则的片状脱落,脱落面多与岩壁平行。
④岩爆围岩的破坏过程,一般新鲜坚硬岩体均先产生声响,伴随片状剥落的裂隙出现,裂隙一旦贯通就产生剥落或弹出,属于表部岩爆;在强度较低的岩体,则在离隧洞掌子面以里一定距离产生,造成向洞内临空面冲击力量最大,这种岩爆属于深部冲击型。
(3)岩爆的现场预测预报①地形地貌分析法及地质分析法认真查看其地形地貌,对该区的地形情况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在高山峡谷地区,谷地为应力高度集中区,另外根据地质报告资料初步确定辅助洞施工期间可能遇到的地应力集中和地应力偏大的地段。
依据地质理论,在地壳运动的活动区有较高的地应力,在地区上升剧烈,河谷深切,剥蚀作用很强的地区,自重应力也较大。
②AE法(声发射法)AE法主要利用岩石临近破坏前有声发射现象这一结果,通过声波探测器对岩石内部的情况进行检测,该方法的基本参量是能率E和大事件数频度N,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岩体内部的破裂程度和应力增长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革连~琶布铁路隧道
岩爆判别准则及处理措施
安革连~琶布铁路隧道主隧道全长19200m,主隧道最大埋深约1260m,施工斜井总长6880m,斜井最大埋深约946m。
隧道穿越主要岩层为石英斑岩、花岗斑岩、花岗正长岩等,岩石质地坚硬,隧道开挖存在岩爆可能。
实际施工中2号斜井已发生岩爆现象,对现场施工造成一定的影响,为减小岩爆对施工及安全的影响,初步制定岩爆地段的指导性判别准则及处理措施,供项目部参考。
一、可能发生岩爆的区段及工程地质特征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主隧道及斜井可能发生岩爆的区段及工程地质性质见表1.
表1 可能发生岩爆区段及工程地质特征
表中可能发生岩爆的里程范围仅为勘察阶段理论推测,实际发生岩爆的里程范围会有所不同。
二、岩爆发生的判据
岩爆是岩石工程中围岩体的突然破坏,并伴随着岩体中应变能的突然释放,是一种岩石破裂过程失稳现象。
岩爆的发生与岩石强度、地应力、岩体的完整性、开挖方法有关,归纳起来,岩爆发生的基本条件如下:(1)岩石单轴抗压强度:σc>80MPa(至少>60MPa)
(2)岩质和岩性:坚硬、脆性
(3)岩体结构:完整或基本完整
(4)地应力值
最大地应力可取围岩自重应力场中的垂直分量σmax=γ·H
式中:γ——围岩容重
H——埋深
σmax>0.25σc;严重岩爆
σmax=0.15~0.25σc;中等岩爆
σmax<0.15σc;轻微或不发生
(5)开挖轮廓。
钻爆法施工应采用光面爆破,提高光爆效果,钻爆法在开挖轮廓上造成的超欠挖会造成应力局部集中,进而引发岩爆。
三、岩爆烈度划分标准
为便于岩爆地段的处理,根据岩爆发生的强度及烈度,将岩爆划分为无岩爆、轻微岩爆、中等岩爆、强烈岩爆。
根据国内秦岭隧道的岩爆预报、防治技术研究成果,岩爆划分标准见表2,本划分标准仅供参考,在本隧道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发生的岩爆特征进行修正。
表2 岩爆烈度划分标准
四、岩爆地段防治、支护措施
(1)防治措施
①超前钻孔、灌注高压水。
在掌子面打设3~5个超前钻孔,孔径45mm~60mm,长度不小于3倍循环进尺,超前钻孔内灌注高压水,软化围岩、提前释放应力;中等岩爆及强烈岩爆地段,超前钻孔内进行松动爆破,在围岩内部形成一个破碎带,即形成一个低弹性区,使高地应力转移到围岩深部,或者掏槽眼采用松动爆破,掏槽眼松动爆破一段时间后再进行辅助眼及周边眼装药、爆破。
②采用光面爆破,提高光爆效果,减少超欠挖。
建议加大周边眼数量,采用隔孔装药,更好的提高光爆效果。
③爆破开挖完后,向掌子面及周围岩壁洒水,软化围岩。
④开挖完后及时初喷混凝土,减少岩块脱落。
⑤对施工人员及设备采取保护措施,如施工台车架设防护网;每次爆破循环之后,施工人员躲避到安全处,待激烈的岩爆平息后再行施工等措施。
(2)支护措施
①轻微岩爆地段采用锚网喷支护,若条件具备,采用钢纤维喷射混凝土,设立局部锚杆+钢筋网或局部地段拱墙系统锚杆+钢筋网。
②中等岩爆地段,应采用拱部或拱墙系统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支护,必要时设立格栅钢架。
③强烈岩爆地段,应采用格栅钢架(或型钢钢架)+喷射混凝土支护,钢架之间打设系统锚杆及钢筋网。
④掌子面若发生岩爆,应打设掌子面超前锚杆,锚杆长度不小于3倍循
环进尺。
五、岩爆特征记录
为便于总结岩爆规律及防治措施,每次岩爆发生时,现场施工人员应记录岩爆特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岩爆发生的时间,即爆破完后多长时间发生;
岩爆发生的范围及距离,即岩爆发生在掌子面、拱部或边墙,及岩爆地段距离掌子面长度;
岩爆声音、崩裂岩块大小及形状,并留有相关影像资料;
爆坑大小及分布,并留有相应照片资料。
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安革连~琶布铁路隧道设计分部
2014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