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中班音乐)我们的身体会“表演”(附活动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的身体会“表演”
——环境材料支撑幼儿的艺术表现背景:
在《3-6岁儿童发展指南》艺术领域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指南》指出幼儿在艺术领域的学习更注重幼儿内在的情感体验,在获得审美感受的过程中达到精神满足,而不再把技能技巧的训练摆在首要位置。于是,在“我们的身体”主题背景下创设个别化学习的情境和材料,来探讨教师提供何种教学策略支撑幼儿的艺术表现。
实录一:
区角活动开始了,孩子们像往常一样来到表演区准备选择材料。刚开始时,我并没有介入孩子的游戏。小美熟练的将麦克风放在了舞台的最前端。天天和斯斯开始穿戴他们钟情的小短裙。乐乐环顾四周,似乎是选一样她需要的乐器,但我并不确定。我正思考着如何开始介绍新材料,在旁的乐乐一边用手指着表情歌的节奏卡,一边用她惯有的慢悠悠的语调问我:“老师,这是什么啊?”我心中一阵欢乐,刚想一股脑全告诉他们。想起《指南》里贯彻的让孩子自主发现的思想,我定了定,饶有架势的反问:“你觉得这个是什么丫?”乐乐上下打量了一番,这小家伙真像个小大人我想。“是各种各样的表情”乐乐说,“嗯,还发现了什么?”我追问。“还有一个大架子,表情有大的,有小的。还有几个篮子,里面也都是表情。”我刚想,乐乐一下子也说的差不多了,要不要介绍节奏的方法呢?一旁的天天和斯斯被乐乐的一番言语吸引了,探头探脑的移动到了展板前。“咦,这个不就是表情歌吗?,呵呵”斯斯说。我惊叹于这孩子的机敏,但我仍装作不解的样子“是吗?这个要怎么玩啊?”“嗯,要这个样子,就是做这样子的表情”在一旁的天天挤出了一个笑脸对着我,小家伙和她的名字一般可爱,像个天使。“嗯,我们需要音乐”斯斯说,呵呵,这才是斯斯惯有的思考方式吧。“好咧,music放起来咯。”我边暗自高兴,边感叹拥有审美情趣的材料的确能够激发孩子表现的意愿呢。
附着着音乐的提示,孩子们准备就绪。当传出他们熟悉的《表情歌》时,孩子们的情绪很愉悦,因为熟悉歌曲很快都哼唱了起来,唯独打节奏的部分的表现凸显不出,只有在最后“哈哈哈”的部分我听明白了,他们唱准了节奏。
分析解读:
从幼儿第一次与表演区的材料互动情况来看,他们熟悉表演区的活动环境,能迅速发现活动区域新增的材料并好奇探究。从乐乐发现节奏架子后开始提问并自己回答可以看出中班年龄段的孩子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正逐步增强。他们很对外界充满着好奇,并能够通过简单的观察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后进行推测。从斯斯与天天的一番对话中可以看出,4-5岁的幼儿的独立表述能力有明显的提高,他们能够彼此倾听对方的意见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在集体中达成共识,在需要帮忙的时候也知道寻求老师帮助。就从孩子在表演区这个特定功能的区域的游戏中,孩子与材料的互动是比较单一的。首先,孩子并没有发现摆放在柜子里的表情头饰。缺少了材料的刺激,孩子就不容进入到《表情歌》的情境中去。其次,对于表情歌的歌曲理解,孩子是理解了歌曲内容还是但熟悉了歌词本身?孩子的表演很单一,所以他们可能只是熟悉歌词吧。最后,当我提议孩子们,我用手里的视频仪器记录下来给爸爸妈妈看的提议后,他们虽然都同意了,但是表现的远没有刚开始的时候轻松自在,很变扭。
反思调整:
在《指南》中指出:儿童艺术教育既要关注其作为手段的“辅德与益智”等价值,更要关注其本体性的审美感受与艺术创造价值。从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走出来,我们更应该关注艺术学习内容与幼儿原有经验的契合,让幼儿对教师需要其关注的对象产生审美感受后通过各种教育策略激发孩子的想象与创造。其中的教育策略可以第一、是强调尊重幼儿自发性的,个性化的表现与创造。给孩子的要求与束缚少一些,尊重鼓励的语言多一些,静静的观察等待多一些,限制表现的规则少一些。第二、创设和主题有关的情境,通过材料将孩子引入到喜欢的情境中。材料可以是孩子自己加工制作的,可以是自己发起收集的,然后教师加工好后放在孩子易发现的地方。第三、在艺术表演的过程中注重情感体验,弱化各种要求,弱化技能要求。用语言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感受。
实录二:
这次乐乐和斯斯仍然选择了表演区,他们一眼就发现了表情头饰,进过短暂辨认后,他们讨论开了。哎,我以为没会讨论自己要带什么表情呢。结果他们关注的话题是,“笑脸的这个是小美做的,哭的表情是斯斯做的,嘿嘿。”一旁的乐乐不乐意了,“那老师,我做的表情呢?”我哑然,说什么好呢?看来孩子喜欢用自己熟悉的、制作过的、带有自己印记的东西。“我总不能说你的表情做的不好看所以没有放在这里吧?”我心理飞速的想着理由,“在美工区呢,张老师需要用到你的作品”。“哦,好吧”得到答案后的乐乐,开始选择别人的表情头饰了。我马上反思到,在制作材料的过程中就已经犯下了审判孩子作品美丑的错误了呢。《指南》不是要我们尊重孩子的表现,理解孩子的表现。不要用成人的观点强加在孩子的作品之上来轻易的审判是好是坏。“老师,这个是什么?”我的思绪被斯斯的提问打算了。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过去,是修改过了的表情节奏卡片。在第二次的研讨中,将有大小表情的节奏卡片的创编环节修改成了创编动作。“就是创编动作啊?”我看着她仍睁着大大眼睛看着我,我把语句扩充到“就是,你可以选择创编表情,和上一会一样,也可以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歌曲中的情感。比如果,唱到高兴的时候就拍拍手、拍拍肩膀都可以。”“哦”斯斯点点头。就一声“哦”吗?不觉得这个游戏好玩吗?我思考着,仍旧不理解吧。我又说“想想什么事情让你开心啊?开心的时候你是用什么方法告诉别人的?”我企图通过扩充情境的方法来带领孩子进入情境中。这样一问,斯斯、乐乐、小美果然开始思考了。小美抢着说,“我开心的时候喜欢和朋友拥抱一下。”我点点头,“我开心的时候喜欢和晓滋拉手,玩玩具”。“嗯,带上了好朋友,玩玩具是什么动作?”阳阳比划了下,我没怎么看明白的动作。“这里还有许多动作图片呢?”我指了指篮子里面实现准备好了的动作图片。“把你想要创编的动作图片贴在底板上,然后开始表演吧。”他们开心的去选了,然后贴在地板上了。然后,音乐响起来了,然后只有小美跟上了音乐并跳了她选的动作。我看着他们,觉得又有哪里不对了。刚才的讨论是那么开心,为什么表演的时候又拘谨了呢?
分析解读:
我又回到了《指南》中,寻找答案。从孩子们看到表情头饰第一个关注的话题是,为什么不是我制作的表情上可以看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我意识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