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市场竞争_公司治理与代理成本_姜付秀[1]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与代理成本关系研究——基于公司治理机制的视角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与代理成本关系研究——基于公司治理机
制的视角分析
袁雅茹;李伟
【期刊名称】《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年(卷),期】2017(000)008
【摘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经营模式,往往会导致严重的代理成本问题.在我国尚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下,企业治理机制也有很多漏洞,在董事会的设置、监事会职权的发挥、管理层的道德风险以及管理层以及部分董事、监事控股等方面的不足都导致了严重的代理成本问题.在万科事件中,由于万科治理存在一系列严重的代理问题,导致其在面对宝能的野蛮进入时无法有效应对,自身的缺陷也暴露无遗.
【总页数】2页(P60-61)
【作者】袁雅茹;李伟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财经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代理成本视角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完善 [J], 彭平锋;刘慧君
2.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代理成本关系研究综述 [J], 岳伟;张建英
3.我国上市公司治理r与代理成本关系研究r——基于公司治理机制的视角分析[J], 袁雅茹;李汪芸
4.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兼论完善国有上市公司治理机制 [J],
周安宁
5.公司治理特征与代理成本的相关关系研究——以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J], 王华;沈亚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代理成本研究综述
代理成本研究综述代理成本研究综述摘要:所谓代理成本主要是指股东与经理人之间订立、管理、实施那些或明或暗的合同的全部费用。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股东无法知道经理人是在为实现股东收益最大化而努力工作,还是已经满足平稳的投资收益率以及缓慢增长的财务指标的支付金额。
资产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会产生委托代理关系,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会产生代理成本,本文阐述的就是这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代理成本;问题;应对;趋势;对策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Jensen和Meckling开始将代理理论引入公司财务领域,并给出了代理成本的经典定义。
从此,代理成本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
学者们将传统的代理问题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代理问题,即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第二类代理问题,即大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
针对第一类代理问题,众多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公司治理因素对代理成本的影响成为研究的热点。
姜付秀、黄磊和张敏在2009年的时候以2003-2005年沪深两市上司公司数据为题,考察了产品市场竞争、公司治理与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产品市场竞争和合理的公司治理机制能够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提升代理效率,在中国特定情况下,降低进入壁垒同样是加强产品市场竞争的一条可行途径。
罗炜和朱春艳在2010年采用经营费用占销售额比例、资产周转率、管理层持股比例及自由现金流量四个指标来衡量代理成本,讨论了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代理成本对管理者自愿信息披露决策的影响。
实证结果发现,代理成本越高,管理者自愿披露经营活动相关现金支出及具体项目等信息的可能性就越小。
同时,他们在2011年运用1990-2004年的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了股东权利在降低权益成本及对未来现金流代理成本方面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风险因素、价格因素及预测偏差等因素后,在自由现金流引发的代理问题大的公司中,股东权利可以显著降低权益成本。
Leventis、Weetman和Caramanis (2011)使用审计费用来代表代理成本,检验了希腊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同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产品市场的竞争力量减少了股东在公司中的监督成本,从而降低了代理成本。
代理成本研究综述
研究 , 其 中公 司治理 因素对 代理成 本 的影响成为研究 的 股权分置的背景下 , 探讨 大股东的隧道挖 掘是相互 制衡 热点 。姜付 秀、黄磊和张敏 在 2 0 0 9年的时候 以 2 0 0 3 — 还是竞争性合谋 , 随其他大股东对第一大 股东制衡 能 力 2 0 0 5 年沪深两市上司公司数据为题 , 考察了产品市 场竞 的减弱 , 大股东之间倾 向于合谋 , 必然增加 代理成本 、 损 争、 公司治理与代理 成本 之间的关 系。 结果表明 , 产品市 害企业价值 。 赵晶 、 关鑫和高 闯( 2 0 1 0 ) J  ̄ l 过 案例分析的方 场竞争 和合理 的公 司治理 机制能够 降低企业 的代理成 式分析 了 “ 终 极股东 双重隐形控制链 的构 建与动用 ” 框 本、 提升代理 效率 , 在 中国特定情况下 , 降低进入壁 垒同 架 , 深入 揭示 了社会 资本 、 股 权控 制链 与终极股 东剥 削 样是加强产 品市场竞争 的一条可行途径 。 罗炜和朱春艳 行为的关系。 关鑫和高闯( 2 0 1 1 ) 承续前期研究 , 关注于第 在2 0 1 0年采用经 营费用 占销售额 比例 、 资产周转率 、 管 二类代 理问题 中终极 股东 的剥削行 为 , 沿用“ 股权 控制 理 层持股 比例及 自由现 金流量 四个指标 来衡量代理 成 链 ” 分析范式对“ 隧道挖掘” 行为 以及 “ 二次剥夺 ” 等 问题
本, 讨论 了股东和管理者之问 的代理成本对 管理者 自愿 进行 了规范 的分析和深刻解读 , 并提 出 了显性剥夺 和 隐
信息披露决策 的影响 。 实证结果发现 , 代理成本越高 , 管 性剥夺两种形式 。
理 者 自愿 披露经 营活动 相关现金 支 出及 具体项 目等信 除 了两类传统 的代理 问题外 ,在引 入债权 人 囚素
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强度
刘志彪等: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强度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强度3刘志彪 姜付秀 卢二坡(南京大学商学院 210093) (安徽财贸学院 233041) 内容提要: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之间的关系,涉及公司金融学和产业经济学两个过去不相关的学术领域。
本文对此提出了一个理论假设并建立了相关的经济模型,目的是检验企业的资本结构决策与其在产品市场上的竞争战略之间的关系。
理论分析表明,企业的资本结构选择作为企业向市场发出的一项承诺,它向行业内的其他企业表示企业的竞争行为将更加强硬或更加温和,即它具有显著的信号发送功能,同时能够产生战略效应。
企业的资本结构与其所在的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强度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我们以深、沪两地的上市公司为例进行的实证研究有效地支持了我们上述的假设。
这对企业经营战略的制订与实施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资本结构 产品市场竞争 深沪上市公司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之前,企业的资本结构决策和其产品市场竞争程度之间的关系,一直不为相关领域中的学者所重视。
一方面,在公司金融理论中,人们假定企业在产品市场上的收益由与供给、需求有关的诸多外生变量随机决定,不受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负债水平影响,因此资本结构的决定根本不需要考虑企业的产品市场竞争情况;另一方面,产业经济学很少涉及公司金融领域(多纳德・海等,2001),一般只强调产品市场竞争,所建立的厂商之间相互影响的模型一般也只强调价格和产量的决策,或者强调价格竞争和各种非价格竞争。
目前,公司金融的研究还游离于价格和产出行为甚至投资行为之外。
两个学科相互脱节所造成的后果是,无论是公司金融理论还是产业组织理论,都难以对现实中的企业行为进行合理的解释,甚至有时会得出相反的结论。
在工商企业界,如果仅仅重视企业的资本结构决策或者企业的产品市场竞争战略,往往难以收到好的效果,甚至有可能使企业陷入破产困境。
近年来,西方产业经济理论的发展表明,企业的资本结构决策是企业基于产品市场竞争环境、公司战略以及资本市场环境等因素所进行的综合选择。
产品市场竞争与公司治理:替代还是互补
产品市场竞争与公司治理:替代还是互补李辉;韩少真;赵嘉仁【摘要】选取2012-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产品市场竞争与公司治理的交互效应.研究发现,产品市场竞争与公司治理之间既非“绝对替代”,也非“完全互补”,而是“动态依存”,具体表现为产品市场竞争与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董事会人数、董事会会议次数、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等之间存在替代效应,与独立董事比例、经理层持股比例、经理层年度报酬、经理层股票期权计划之间存在互补效应.上述结论启示我们,要提升公司治理效率,一方面要继续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和经理层激励制度,另一方面应从降低行业准入壁垒方面大力推动产品市场竞争.【期刊名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8(037)005【总页数】8页(P49-56)【关键词】产品市场竞争;公司治理;交互效应【作者】李辉;韩少真;赵嘉仁【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127;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127;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1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6.6一、引言自Berle和Means(1932)[1]提出现代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这一经典命题以来,学术界围绕该命题的研究就一直持续。
早期的研究集中于探讨公司中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即“第一类代理问题”,而后期的研究则集中于解决以大股东为主导的股权结构中大小股东的利益冲突问题,即由La Port 等(1999)[2]提出的“第二类代理问题”。
经理人信托责任的缺失以及市场机制和相关法规的不完善,使得“第一类代理问题”在我国较为严重,代理人变相侵吞股东财富,无效率使用股东投资,利用内幕信息在股票市场上谋取私利以及花费巨额资金用于在职消费等现象屡屡发生。
中国证监会在2014—2017年间共发布行政处罚决定136个、市场禁入决定56个,在这192个决定中,涉及“第一类代理问题”的多达115个,所占比例约60%。
产品市场竞争、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
产品市场竞争、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杨璐【摘要】构建公司内部有效的治理结构成为改进企业绩效的主要方法,但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绩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尤其是企业面临不同的产品市场竞争情况下。
以2008~2012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考察了产品市场竞争、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产品市场竞争以及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都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绩效;并且在不同的产品市场竞争环境下,公司治理机制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效果有所差异,竞争性越强的企业其绩效的改善对公司治理的敏感性程度越差。
%Building effective internal governance structure becomes the main method of improving business performance, but to what extent the improvemen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can improve business performance remains to be further researched, espe-cially the enterprises facing different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 situation. Based on the Shanghai and Shenzhen two cities from 2008 to 2012 data of listed companies as samples, examines the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 and reasonable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business performance; And in different products market competition environments, the stronger the competitive of the enter-prise performance is will be, the worse improvemen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the sensitivity .【期刊名称】《铜陵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5页(P44-48)【关键词】竞争强度;代理成本;独董比例;企业绩效【作者】杨璐【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蚌埠 233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2随着现代公司制度的建立,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出现相分离的状态,由此导致代理问题的产生,在此条件下为了解决公司内部高管和股东之间代理问题的公司治理理论应运而生。
产品市场竞争与公司治理有效性_理论与实证研究_
第一章 绪 论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1.1.1 世界范围内现有公司治理机制的冲突和不足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作为解决现代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问题的制度安排,最近二十几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
20多年来,大部分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源于古典“两权分离”所引起的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的冲突上。
主要研究内容涉及公司控制权市场、董事会、管理者报酬、所有权结构以及公司债务治理等方面。
然而,事实证明,这些治理机制并没有实现人们所想象的目标(Allen,2000)。
在美国和英国,其主要的内部治理机制是董事会,主要的外部治理机制是公司控制权市场。
公司控制权市场运行的三种方式是代理权之争、善意并购和敌意接管。
像董事会一样,代理权之争被普遍认为是约束管理者的一种无效手段。
善意并购可以产生效率和收益,但是不能解决代理问题,这就使得敌意接管成为约束管理者的一种主要方式。
然而,如哈斯曼(Hausman,1996)所说,敌意接管是一种相对较晚的发明,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得到应用,公司的效率在此时也并没有明显得到改善。
收购机制的运行也存在理论上的问题,如格罗斯曼和哈特(Grossman和Hart,1980)的“搭便车”问题,并且,其经验证据也模棱两可。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公司欺诈和公司倒闭事件引起了人们对于文献普遍关注的公司治理机制的反省,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检查那些人们曾经视公司治理为理所当然的东西。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基础技术、政治规则和经济力量正在迅猛地改变着世界范围内的竞争环境。
那些曾激发了当时大量的控制活动,现在反应在暗淡的业绩、财务困境和重组的压力上。
如GM、Kodark、IBM、Xerox、Westhouse、ITT以及许多其它企业都已经或者正在面临着来自产品市1场的诸多挑战。
GM公司因为拒绝在下一个十年的战略中进行重大变革,导致它在1990—1991年65亿美元的损失而最终撤换了CEO,IBM因为赶上工作站和个人计算机市场的革命浪潮,未能及时的调整到远离主机业务的替代品业务上,如同GM 公司一样,成为一个高成本的制造商,最终造成巨额亏损。
产品市场竞争_公司治理与代理成本_姜付秀
产品市场竞争、公司治理与代理成本姜付秀黄 磊张 敏* 内容提要 解决“两权分离”所导致的代理问题是投资者利益保护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新兴市场国家企业健康成长、保障资本市场稳健发展的必经程序。
本文以2003~2005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产品市场竞争、公司治理与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产品市场竞争和合理的公司治理机制能够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提升代理效率。
而在不同产品市场竞争环境下,不同公司治理机制表现出不同作用。
这一研究结论意味着,在中国资本市场公司治理整体上存在诸多问题,在相应改革进展缓慢这一既定的前提下,要想有效解决代理问题,通过降低进入壁垒等方式加强产品市场竞争是一可行途径。
关键词 产品市场竞争公司治理代理成本委托代理问题一 引言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控制这些财富并有责任确保经营效率和生产利润的人,不再是那些身为所有者并有权获得利润的人”(B e r l e a n d M e a n s,1932)。
当他们双方都是效用最大化的经济人时,可以合理预期代理人并不会永远按照委托人的利益行事。
来自世界多个国家的研究都表明,这种利益冲突所导致的交易成本是巨大的(S h l e i f e r a n d V i s h n y,1997)。
代理人可能剽窃、滥用委托人的财富,可能投资于无效率项目构建“企业帝国”,可能消极的渎职或是偷懒,还可能通过操纵信息蒙蔽投资者。
在市场机制和相关法规均不发达的中国,这些问题表现得更加明显。
根据深交所发布的《2007年证券市场主体违法违规情况报告》,2007年发生的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重大违规事件多达59起。
严重的代理问题成为侵害广大投资者、阻碍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痼疾之一。
但是,自L a P o r t a等(1999)开创法金融学研究领域以来,学者们对发展中国家的第二类代理问题(即大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高度关注,对第一类代理问题(即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及其危害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人大考研-商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张敏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商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张敏姓名:张敏系别:会计系职称:副教授电话:8610-82500403,传真:8610-82509169邮箱:zhangminzip@个人简介研究方向及讲授课程研究成果社会兼职及荣誉主要教育经历2008.7-2010.6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会计学)2005.9-2008.7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会计学)2003.9-2005.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硕士(会计学)1995.9-1999.7北京物资学院会计系本科(会计学)主要工作经历2010.6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系任教1999.8—2003.8湖北省化工总公司任会计主要研究方向公司治理、公司财务、审计主要讲授课程审计学(本科)、审计理论与方法、审计文献研讨、论文写作与投稿(普硕、博士生)、高级审计理论与实务(MPAcc)论文28.Zhang,M.,Ma,L.,Su,J.,andZhang,W.,2013,“DoSuppliersApplaudCorporateSocialPerformance”?JournalofBusinessEthics(SSCI),forthcomi ng.27.Wang,L.,Liu,N.,Zhang,M.,2013,“CorporateOwnership,PoliticalConnectionsandM&A”,AsianEconomicPanel(SSCI),forthcoming.26.Huang,W.,Jiang,F.,Liu,Z.,Zhang,M.,2011,“AgencyCost,TopExecutives’Overconfidence,andInvestment-CashFlowSensitivity—EvidencefromListedCompaniesinChina”,Pacific-BasinFinanceJournal(SSCI),19:261-277.25.Jiang,F.,Stone,G.R.,SunJ.,Zhang,M.,“ManagerialHubris,FirmExpansionandFirmPerformance:EvidencefromChina”,SocialScienceJo urnal(SSCI),48(3):489-499.24.张雯、谢露、张敏,2013:“关联贷款与商业银行的审计师选择”,《审计研究》第1期;23.张敏、王成方、刘慧龙,2013:“冗员负担与国有企业的高管激励”,《金融研究》第5期;22.张敏、马黎珺、张胜,2012:“供应商-客户关系与审计师选择”,《会计研究》第12期;21.盛明泉、张敏、马黎珺、李昊,2012:“国有产权、预算软约束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管理世界》第3期;20.张敏、刘颛、张雯,2012:“关联贷款与商业银行的薪酬契约”,《金融研究》第5期;19.张敏、张卓然,张雯,2012:“企业产权、财务重述与审计师变更”,《财经研究》第5期;18.张敏、冯虹茜、张雯,2011:“机构持股、审计师选择与审计意见”,《审计研究》第6期;17.张敏、简建辉、张雯、汪晓庆,2011:“公允价值应用:现状•问题•前景——一项基于问卷调查的研究”,《会计研究》第4期;16.张敏、吴联生、王亚平,2010:“国有股权、公司业绩与投资行为”,《金融研究》第12期;15.张敏、张胜、申慧慧、王成方,2010:“政治关联与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管理世界》第11期;14.张敏、姜付秀,2010:“企业产权、机构投资者与薪酬契约”,《世界经济》第8期;13.张敏、李伟、张胜,2010:“审计师聘任的实际决策者:股东还是高管?”,《审计研究》第6期;12.刘慧龙、张敏、王亚平、吴联生,2010:“政治关联、薪酬激励与员工配置效率”,《经济研究》第9期;被《新华文摘》2010年第23期转载:134-138页。
公司治理(姜付秀)
公司治理(姜付秀)引言公司治理是指管理一个公司的结构和运作的体系,以确保公司对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和义务得到充分履行,并为公司的长期成功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框架和指导。
本文将以姜付秀公司为例,探讨公司治理在公司运作中的重要性和对公司发展的影响。
公司治理的定义和原则公司治理是指通过建立一套规范、透明和有效的机制,确保管理层与所有股东、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益平衡和合理运作。
公司治理的核心原则包括公正、透明、问责和合规。
公正性是指公司治理应确保公平的决策和资源分配。
透明性要求公司公开并按照法律、规章和规范要求披露必要的信息,使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能够了解公司的情况和运作。
问责性是公司治理的基本要求,要求管理层对公司的经营和业绩负责,并接受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监督和问责。
合规性要求公司行为符合法律、道德、伦理和社会责任的要求。
公司治理的重要性有效的公司治理可以为公司带来许多好处。
首先,公司治理可以促进公司内部的秩序和稳定。
通过建立规范和透明的决策机制,可以提高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管理风险,提高公司的经营稳定性。
其次,公司治理可以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投资者倾向于投资那些具有良好治理结构的公司,因为他们更有信心公司能够按照承诺履行股东权益,提供稳定的回报。
良好的公司治理可以提升公司的声誉和形象,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合作伙伴和员工。
此外,公司治理还可以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制定和遵守适当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公司能够更好地管理和分配资源,优化经营决策,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和长期发展潜力。
公司治理可以帮助公司建立起长期发展的战略和目标,并确保公司的经营和行为符合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姜付秀公司的公司治理实践姜付秀公司一直坚持以公正、透明、问责和合规为准则,实施良好的公司治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姜付秀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设立了董事会和监事会,并由相关的内部控制、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委员会辅助决策。
董事会由独立的董事和高管组成,以确保决策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产品市场竞争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
产品市场竞争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产品的成功与否已经不再只是取决于产品本身的质量,而更加依赖于公司的管理能力和市场策略。
在这样的情况下,市场竞争显然对公司治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深迫着公司管理层变得更加敏锐、细致和智慧。
本文主要研究市场竞争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探索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公司的优势地位。
一、市场竞争对公司治理的挑战市场竞争是每个公司都面临的重大问题,尤其是那些我们所熟知的大型企业。
竞争可以促进市场的开放性、完善性和带给我们更符合需求的产品,但是同时也会对公司治理产生很多挑战。
首先,市场竞争加剧了企业的利润压力,要求企业必须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生产力,以及加快创新和营销。
对于管理层来说,要想应对这些问题,必须改变公司的方式,管理流程以及经营模式。
其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多数公司发现,借助技术和人员管理来提高企业效率是一个很有效的手段。
这包括收购或并购或适度加强投资,以及规模化运营等。
这些方法能够提高产品生产和运营效率,还可以提高企业市场定位的准确性。
不过,这种方式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要求管理团队在更大范围和复杂度的经营任务内工作,懂得更加灵活和敏锐地处理诸多问题,能够端正经营方向和制定战略目标,有效控制成本、分配各项资源。
市场竞争带来的变动需要管理层对公司治理进行重新定位,更加注重市场定位和品牌营销,以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
这种转变要求管理层能够不断地对公司运行状况进行监控,能够细心倾听市场信息并能够及时使公司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性决策调整,更加关注客户需求方向,并强化品牌形象建设。
二、如何应对市场竞争发展对公司治理的影响?鉴于市场竞争不断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有效地应对这一影响就显得更加重要。
管理层应该在日常工作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以确保公司制定的战略能够与市场变化形势相适应。
1、挖掘潜在的市场机会公司管理层要注意销售和客户服务部门反馈的信息,了解市场的需求趋势,针对市场变化做出相应的战略调整。
姜付秀
龙湖学者 之 姜付秀 教授简介:姜付秀男经济学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财务与金融系教授兼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安徽财经大学签约龙湖学者姜付秀教授1987.9-1990.6 毕业于哈尔滨金融专科学校管理系,银行管理专业,1999.9-2002.1 安徽财贸学院会计学系,获管理学(会计学)硕士学位,2002-9-2005.6 南京大学商学院经济系,获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博士学位 ,2005.7-2007.4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财务管理)博士后流动站。
他的博士论文《资本结构和产品市场竞争研究》获得2006年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和2006年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论文以产业组织理论、公司战略经济学、公司金融理论为基础,在资本结构理论的最新发展基础上,对资本结构和产品市场竞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姜付秀教授的个人学术成就也是和其自身工作经历密不可分,1990.7——1999.9 中国工商银行青岛分行平度支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支行, 2007.5--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财务与金融系 副教授 ,2009.8——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财务与金融系 教授、博士生导师。
正是由于他总是献身于经济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第一线,因此他在这一领域的成就也是相当突出的。
主持及参与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二等);教育部2001年度重大项目:上市资本结构与业绩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产权保护导向会计研究;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财务发展规划;铁路改革进程中的投融资问题及开发性金融的适应性研究;上市公司的发展战略、投融资方案;国有企业改制方案。
2009年姜付秀教授参加了中国经济论坛和中国金融国际年会,他在中国金融国际年会上发表了演讲,阐述了“关于如何协调委托—代理冲突,可以从内部治理的方式来协调,比如大股东治理、董事会治理、管理层激励,在薪酬设定以及股权激励方面来协调代理人和委托人的利益。
《产品市场竞争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综述2500字》
产品市场竞争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综述目录产品市场竞争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综述 (1)一、产品市场竞争与代理成本 (1)二、产品市场竞争与信息披露质量 (2)三、产品市场竞争与审计收费 (2)四、产品市场竞争与商业信用融资 (3)产品市场竞争治理作用的发挥目前大体有三种假说,分别是信息假说、清算威胁假说以及信誉激励假说。
信息假说是指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公司的信息会更加透明,因为有其他企业的业绩作为衡量标杆,所以企业自身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可以更好地衡量企业的经营水平和经理人的绩效。
在这种情况下,管理人员付出的辛劳程度和薪酬关联性更高,从而能激发经理人辛勤工作的积极性。
清算威胁假说是指,竞争越激烈,企业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就越高,经理人为了防止丢掉工作和维护声誉会更加努力地提高企业绩效。
信誉激励假说是指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经理人市场机制能更加有效地发挥治理功效,经理人为了得到更高的待遇,会选择辛勤工作来树立自身的声誉。
关于产品市场竞争经济后果的研究十分丰富,本部分主要从代理成本、信息披露质量、现金持有、审计收费以及商业信用融资等方面展开。
一、产品市场竞争与代理成本产品市场竞争对代理成本发挥的作用,目前学术界持有正反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是产品市场竞争能够缓解代理问题;另一种观点则与之相反。
Hart(1983)认为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公司面临着更大的倒闭风险,这会逼迫着管理层时刻保持努力和警惕。
Schmidt(1997)发现行业竞争对经理人的激励是一种倒u型的关系,在特定范围内,随着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管理层的努力程度也会增加,但是当竞争过于激烈时,其带来的激励效应就会减弱。
Guadalupe和Pérez-González(2010)认为行业竞争有助于抑制控制者谋取不当的个人利益。
我国学者姜付秀等(2009)从经理人在职消费和偷懒行为两个方面来衡量代理成本,结果发现,行业竞争强度的提高会降低这两方面的成本。
产品市场竞争对于代理问题的治理作用
产品市场竞争对于代理问题的治理作用作者:吴健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6年第1期摘要:随着南车北车合并为“中国中车”,中电投与国家核电也结合为“国家电投”,中远和中海旗下的5 家上市公司也已相继停牌多个月酝酿整合方案,电信业的改革也似乎呼之欲出。
然而,中国电信拆分仍历历在目:1999 年2月,原中国电信拆分成新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星通信等3 个公司,2001 年10 月,中国电信南北拆分的方案出台。
拆分重组后形成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通以及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的5+1格局。
不论是政府干预还是市场选择,每一个的行业几乎总会上演“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大剧。
行业垄断巨头的横空出世或是拆分没落,总是引起一批经管学者对于行业竞争的思考。
产品行业的竞争程度究竟能给行业、行业中的相关企业、甚至整个社会的福利带来何种影响呢?本文从微观主体企业为切入点,总结前人研究,试图从不同类别的代理问题的治理角度,解读市场竞争对于企业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制。
关键词:产业竞争;委托代理前言委托代理问题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利益不一致而产生的。
在订立契约或执行契约时,总是存在部分信息为契约一方所知而另一方却并不知晓。
在信息经济学或激励理论研究中,通常按照参与双方拥有的私人信息将之划分成委托人或代理人。
其中,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往往被称为代理人,而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通常被称为委托人。
若双方的利益不一致,根据经济人假说,代理人往往有着利用对方信息劣势而谋求个人私利、违背契约而牺牲对方利益的动机。
为了对代理人实施必要的监督和激励、有效协同委托代理双方的利益,一条重要途径是借助公司内部治理机制。
但是委托代理这方面的研究却鲜有学者从代理问题的不同分类入手,总结产品市场竞争对于不同代理问题的作用机制与效果。
对于不同的代理问题效果,产品市场竞争是否都能缓解代理问题,降低代理成本呢?对于不同类型的代理问题,外部机制与内部机制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呢?本文将根据不同契约关系的代理问题,对前人的相关领域研究做出归纳与探讨。
产品市场竞争、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披露
产品市场竞争、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披露作者:宁家耀,李军来源:《当代经济管理》 2012年第1期宁家耀1,李军2(.中央财经大学,北京100081; 2.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眼摘要]从产品市场竞争对公司治理形成约束的角度入手,实证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行为。
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机制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影响较小。
仅发现两职分离的领导权结构以及分散的股权结构能够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没有发现董事会、债权人以及管理层激励合约等治理机制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
产品市场竞争能够对公司内部控制机制形成约束,在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情况下,产品市场竞争则会进一步降低信息披露质量。
产品市场竞争等外部控制机制作用的积极发挥依赖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良好建立。
[关键词]公司治理;内部控制机制;产品市场竞争;信息披露质量[中图分类号]F2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2)01-0026-05一、引言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一是验证会计信息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如Bushaman 等[1],其理论基础在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披露是健康的公司治理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会计信息作为公司产出的替代变量,维系着公司作为一个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所有者缔结的契约的均衡,是衡量监督和激励是否相容、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是否匹配的关键,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公司治理效率。
另一类研究则关注公司治理对会计信息的影响,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往往可以改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本文的研究可以归为上述第二类。
已有的研究主要是从股权结构和董事会特征两个方面进行。
在股权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方面, Warfield3等[2]提出,当管理人员持股或机构投资者所占股权增加时会降低代理人成本,因此也减少了经理人员操纵盈利数字的可能性。
La3Porta3等[3]发现股权集中度与财务报告质量负相关。
Beasley[4]研究表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比例越高,则公司发生财务舞弊的可能性越小。
公司治理机制、替代效应与代理成本——基于动态内生性的经验研究
公司治理机制、替代效应与代理成本——基于动态内生性的经验研究王振山;石大林;刘鑫莹【期刊名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6【摘要】以2002-2011年71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在动态内生性的框架下,运用动态面板的SystemGMM估计方法,通过“内部工具变量”解决了寻找有效的工具变量的困难,不仅研究了公司治理机制与代理成本间相互作用,还研究了公司治理机制间的交互效应对代理成本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董事会独立性和管理层持股比例都与代理成本负相关,公司治理机制间存在替代效应.此外,公司治理机制与代理成本间存在动态内生性,即不仅前期公司治理机制对当期代理成本有影响,而且当期代理成本又对下一期公司治理机制产生了反馈效应.【总页数】8页(P79-86)【作者】王振山;石大林;刘鑫莹【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辽宁大连116025;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辽宁大连116025;东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辽宁大连116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6.6【相关文献】1.董事会特征与公司代理成本间的动态关系——基于动态内生性的经验研究 [J], 石大林;韩冬妍;杨琼2.最优董事会结构、公司特征与公司治理机制——基于动态面板System GMM模型的经验研究 [J], 孙晨童;李涛;石大林3.高管薪酬、交互效应与公司绩效间的动态关系--基于动态内生性的经验研究 [J], 石大林;栗婧岩;徐新4.公司治理机制、替代效应与公司非效率投资——基于动态内生性的经验研究 [J], 石大林;侯兵;孙晨童5.机构投资者、市场化进程与公司代理成本--基于动态内生性的经验研究∗ [J], 石大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决定因素研究
作者: 姜付秀[1]
作者机构: [1]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出版物刊名: 管理世界
页码: 128-135页
主题词: 多元化;决定因素;经济理性;组织理性;个人理性
摘要:本文从主观动机和客观条件两个方面,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多元化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是否多元化以及多元化的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
就主观动机而言,传统认为的多元化经营的经济理性动机、组织理性动机以及个人理性动机,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我国上市公司进行多元化经营模式的选择。
但相比较而言,我国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经营模式的选择,更多的是基于组织理性动机(降低公司风险)和个人理性动机(公司高管出于利己动机的考虑)。
同时,在客观条件方面,公司规模、股权结构、公司上市的时间长短以及公司所处的行业等因素也对上市公司多元化及其程度产生显著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市场竞争、公司治理与代理成本姜付秀黄磊张敏*内容提要解决/两权分离0所导致的代理问题是投资者利益保护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新兴市场国家企业健康成长、保障资本市场稳健发展的必经程序。
本文以2003~2005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产品市场竞争、公司治理与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产品市场竞争和合理的公司治理机制能够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提升代理效率。
而在不同产品市场竞争环境下,不同公司治理机制表现出不同作用。
这一研究结论意味着,在中国资本市场公司治理整体上存在诸多问题,在相应改革进展缓慢这一既定的前提下,要想有效解决代理问题,通过降低进入壁垒等方式加强产品市场竞争是一可行途径。
关键词产品市场竞争公司治理代理成本委托代理问题一引言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控制这些财富并有责任确保经营效率和生产利润的人,不再是那些身为所有者并有权获得利润的人0(Berle and M eans,1932)。
当他们双方都是效用最大化的经济人时,可以合理预期代理人并不会永远按照委托人的利益行事。
来自世界多个国家的研究都表明,这种利益冲突所导致的交易成本是巨大的(Sh leifer and V ishny,1997)。
代理人可能剽窃、滥用委托人的财富,可能投资于无效率项目构建/企业帝国0,可能消极的渎职或是偷懒,还可能通过操纵信息蒙蔽投资者。
在市场机制和相关法规均不发达的中国,这些问题表现得更加明显。
根据深交所发布的52007年证券市场主体违法违规情况报告6,2007年发生的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重大违规事件多达59起。
严重的代理问题成为侵害广大投资者、阻碍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痼疾之一。
但是,自La Porta等(1999)开创法金融学研究领域以来,学者们对发展中国家的第二类代理问题(即大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高度关注,对第一类代理问题(即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及其危害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然而,与成熟资本市场国家一样,第一类代理问题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也是广泛存在的。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相关法规的不断完善,大小股东的利益关系得到不断改善,而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姜付秀: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财务与金融系100872电子信箱:jf x@ru .c n;黄磊: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财务与金融系电子信箱:hall83@si n ;张敏: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计系电子信箱:z hang m inzip@163.co m。
本文为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7XNA005)和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08044024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感谢匿名审稿专家的宝贵建议,当然,文责自负。
根据52007年证券市场主体违法违规情况报告6第一章第三节/2007年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违规情况0表格统计而来。
姜付秀黄磊张敏冲突却越来越突出,也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
根据现代公司财务理论,信息不对称和激励不足是代理冲突的根源。
为了对代理人实施必要的监督和激励、有效协同委托代理双方的利益,一条重要途径是借助公司内部治理机制。
例如,通过大股东治理(Jensen and M eck li n g,1976;Sh leifer and V i s hny,1986)、董事会治理(Jensen,1993;Rosenstein and W yat,t 1993;Cadbury,1992)或者管理层激励(M urphy,1986;Jensen and M ur phy,1990)等手段。
而在这些内部治理机制之外,还存在一些重要的外部治理机制,例如产品市场竞争。
在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下,一方面,管理层面临着经营失败和失去职位的风险,从而被迫减少败德行为、提升管理效率;另一方面,竞争还以标杆的方式传递有关管理层经营绩效的信息,降低委托-代理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因此,产品市场竞争能够迫使管理层将股东价值最大化作为行事原则,从而降低代理成本。
那么,作为一项重要的外部控制机制,产品市场竞争能否有效降低代理成本,它与公司内部治理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关于这些问题,理论界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
早期研究认为,竞争能够挤出企业的一切无效率行为,因此也能够完全解决委托代理问题(A lch ian,1950;S ti g ler,1958)。
Jensen与M eck li n g (1976)则认为,消费、偷懒是由管理层自己所享受的,与所有者毫不相干,因此竞争在解决代理问题方面不具有任何作用。
同时,Agh i o n等(1995)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模型的分析认为,竞争能够对企业和管理层产生财务压力,从而对公司治理形成替代作用;而H o l m strÊm与M ilgro m(1994)基于多任务委托代理框架的分析结果则表明,在现有的各种管理层激励机制之间存在明显的互补关系。
直到今天,这一问题仍然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
本文认为,公司治理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
根据其主要机理,可以将现有内部治理机制划分为两大类:监督机制与激励机制。
例如,大股东治理和董事会治理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对管理层进行监督,减少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败德行为,属于监督机制;而激励合约的设计则通过货币或非货币的方式为管理层提供努力工作的动力,属于激励机制。
在产品市场竞争的约束作用和信息效应下,监督、激励机制在与产品市场竞争联合约束管理层的代理成本方面所起的作用可能存在差异,而且在不同的国家以及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可能存在极大的差异。
因此,本文以处于转轨经济加新兴市场化的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产品市场竞争与不同公司治理机制的相互关系入手,对这一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这不仅能够丰富现有理论,对于经济转型过程中中国企业治理机制的选择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无疑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文首先研究了产品市场竞争与代理成本的关系。
并在此基础之上,从成本和效率两个角度,对产品市场竞争与大股东治理、董事会治理和管理层激励三种公司治理机制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还从成本与效率两个方面研究了二者对代理成本的共同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公司治理等因素的情况下,产品市场竞争有助于降低代理成本;产品市场竞争与不同公司治理机制之间的交互关系并不相同。
具体而言,在约束管理层的在职消费、不当开支等方面,产品市场竞争的压力弱化了大股东的合谋动机、强化了他们的监督作用,同时也替代了董事会的部分监督功能;在约束管理层无效率行为、激励管理层提高经营效率等方面,产品市场竞争能够先强化后弱化监事会与董事会的监督作用,还能够对激励机制的不足形成弥补。
这一研究结论意味着,在中国当前的资本市场上,公司治理存在诸多问题,在对其改革进展缓慢这一既定的前提下,要有效解决代理问题,在采取得力措施改善公司治理的同时,通过降低进入壁垒等方式加强产品市场竞争,配合使用一定的外部治理机制,是个有效可行的途径。
本文的贡献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本文深入讨论了产品市场竞争与公司治理在降低管理层代理成本方面的关系,在经验研究基础上所得出的关于产品市场竞争与公司治理机制的关系,既不是A lch ian产品市场竞争、公司治理与代理成本(1950)或A gh i o n等(1995)所认为的绝对替代,也不是H ol m strÊm与M il g r o m(1994)所认为的完全互补,这一关系随不同治理机制而有所差异,Schm idt(1997)所提出的/-状态依存.特性0的研究结论对于深化委托-代理理论、公司治理理论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另一方面,本文紧密结合了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实践,研究了产品市场竞争与公司治理机制的各方面之间的关系,并形成了有意义的结论,这将为上市公司选用恰当的治理机制、监管机构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余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简要回顾;第三部分对变量、模型和样本进行了界定;第四部分以中国上市公司为例,对产品市场竞争、公司治理与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最后是本文的结论。
二文献回顾Jensen与M eckling(1976)认为,代理问题产生的一个关键原因在于委托代理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对管理层进行事后监督能够有效降低由此诱发的道德风险。
根据Sh leifer与V ishny(1986)的观点,分散股东往往缺乏监督管理层的激励,大股东则有动机并且有能力行使这一权利,因此股权的适度集中能够解决分散股东的/搭便车0问题,从而降低管理层偷懒或者滥用资源的可能性。
为了切实/保护企业和管理层之间契约关系0,股东还通过董事会这种重要机制对管理层的经营决策进行监督和控制(W illia m son,1988)。
董事会的有效性对解决代理问题具有决定性作用,而董事会规模和独立性是影响其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董事会规模过大可能导致沟通和决策效率的降低,从而削弱整个董事会的治理作用(Jensen,1993),而董事会独立性不强则可能产生/内部人控制0问题。
为了保持董事会的独立性,可以考虑引入非执行董事,并将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职责加以明确区分。
Rosenstein与W yatt (1993)认为,非执行董事能够更好的代表外部股东的利益,因此董事会中非执行董事比例的增加有助于对管理层提供更好的监督。
另外,Cadbury(1992)认为,由不同人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能够形成一种权力制衡,从而强化董事会的审批和监督职能。
同样,Jensen与M eckling(1976)指出,导致代理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管理层不能参与剩余收益的分配,因此缺乏努力工作的必要激励。
此时,让管理层持有部分股权能够对其产生激励作用,从而形成/利益协同效应0。
除股权激励之外,货币化的薪酬同样能够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
例如,M urphy(1986)认为,管理层薪酬合约的设计是降低代理成本的重要手段,薪酬水平增加能够显著激励管理层提升代理效率。
但是与此同时,Jensen与M urphy(1990)则发现,相比薪酬合约而言,股权激励具有更强的激励作用,通过实施管理层持股计划,让管理层参与剩余索取权的分配,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管理层与所有者的利益协同。
管理层的行为不但受到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约束,同时也深受控制权市场、产品市场的影响。
A-l ch i a n(1950)认为,在公司治理机制以外,来自产品市场的竞争压力同样可能在约束和激励管理层方面产生积极的作用。
根据A lchian(1950)和Stig ler(1958)的经济变迁进化论,产品市场竞争是获取经济效率的最强大的力量,企业迫于外部环境的压力将自觉完善生产经营,从而解决可能存在的信息与激励问题,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借助市场竞争就可以完全解决公司治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