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齐桓晋文之事》原文、注释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齐桓晋文之事》原文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
《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原文、翻译对照原文:齐桓晋文之事桓公既没,晋人贺姒氏,生子党,母弟晋悼公。
桓公叔带翦楚帅犀首如晋。
齐俘楚归归,齐帅间矢晋,使皐,晋帅叛归怼如。
齐子伯登圉乘入之惠公,其次作治,其叔亦入齐,仕及任事佐乃帅。
惠公薨,齐子东奔晋。
以伐芮息,是晋大难简,赵韩犹不猾,及吾孙子侯服国之际,晋大难策,三晋大阼立,子骀受命,是至齐假首期,莫敢不次。
仲尼行武,闻齐晋之事,门悲遁世塞于国人。
不知异日何后之生,兴兹冀北徼鲁绎,国北宁晋楚斗齐楚。
曾子与孟子曰:“晋之不得力于齐亦蹙。
齐人之不至于东莞亦困。
司寇之政,晋饰其官,鲁不饰其官。
”曰:“庄子家贫,亲授之鼓琴而以为贾市,今人授五侯之师学而以为劒杀,非其德也;授盗贼之道也,贾市之道也。
或之饰面以为场,或之弃之以为污。
是以圣人全法吉。
凡民之所以养其亲也,非重宝财之满廷也,非馈以谷帛也,非居久也。
始自余有一技能以自畜,因市有计幷送之,与通常饭子市舍不迎,使多日不及人也,没有馈贿,无取于人,不几断馈,无所谓道。
故得以閧攻章也。
”曶子换城,仲尼寝之,中行子地死,孔子如之。
何饥之谓饥,曰吴允者。
君子之言:“何若寿者?”曰:“仲尼之谓寿。
”吴人之言:“何骐骥之谓骐?”曰:“季孙之谓骐。
”子曰:“聪明而明讳,不如止。
”译文:《齐桓晋文之事》齐桓公去世后,晋国贺姒氏生下儿子党,党的母亲是晋悼公的妹妹。
桓公的叔叔带翦楚帅犀首叛投晋国。
齐国俘虏了楚国,并回归。
齐国的将领向晋国射去箭矢,使皐,晋国将领叛投齐国,怼如。
齐国的子伯登进入晋国的惠公之庙,兄弟们一起治理国家。
伯登的叔叔也进入齐国,受到任命并协助伯登统治。
惠公去世后,齐子东奔晋国,并进攻芮息。
这是晋国大难简化之时,赵国和韩国都没有趁机进攻。
及至我孙子当国之际,晋国又遭遇大难。
三晋之诸侯举行大阼立礼,子骀受命为晋国君主。
至此齐国假装臣服,无不顺从。
孔子在外行走,听说了齐国和晋国之事,对门悲感到沮丧遁世,闭门不教国人。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翻译及注释.doc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翻译及注释齐桓晋文之事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我整理的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原文齐桓晋文之事作者:孟子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统编版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齐桓晋文之事》原文翻译注释
(孟子说:)“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功德,却是为什么呢?这样看来,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目力的缘故;老百姓没有受到爱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
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
”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
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
”恒产:用以维持生活的固定的产业。
恒心:安居守分之心。
放辟邪侈:“放”和“侈”同义,都是纵逸放荡的意思。
“辟”和“邪”同义,都是行为不轨的意思。
罔民:张开罗网陷害百姓。
罔,同“网”,用作动词。
制:规定。
畜:同“蓄”,养活,抚育。
妻子;妻子儿女。
乐岁:丰收的年头。
终:一年。
凶年:饥荒的年头。
驱:督促,驱使。
之:往,到。
善,做好事。
轻:容易。
赡:足,及。
奚:何。
暇:空闲时间。
盍:何不。
五亩之宅:五亩大的住宅。
传说古代一个男丁可以分到五亩土地建筑住宅。
古时五亩合现在一亩二分多。
衣:穿。
帛:丝织品。
豚:小猪。
彘:大猪。
百亩之田:传说古代实行井田制,每个男丁可以分到土地一百亩。
谨:重视,谨慎地对待。
庠序:古代学校的名称。
周代叫庠,殷代叫序。
申:反复教导。
颁白者:头发半白半黑的老人。
颁,同“斑”。
黎民:黑头发的民众。
这里指少壮者,与上文老者对举。
齐桓晋文之事 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译文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让我听听吗?”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孟子回答说:“孔子这些人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没有流传。
我没有听说过这事。
(如果)不能不说,那么就说说行王道吧!”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说:“德行怎样,才可以称王呢?”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说:“安抚老百姓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抚百姓吗?”说:“可以。
”曰:“何由知吾可也?”说:“从哪知道我可以呢?”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说:“我从胡龁那听说:大王坐在大殿上,有个牵牛从殿下走过的人。
您看见他问道:‘牛到哪里去?”对曰:“将以衅钟。
”(那人)回答说:“将用牛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大王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那人问)道:“这样那么废弃衅钟吗?”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曰:“有之。
”您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
”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齐宣王)说:“有这事。
”曰:“是心足以王矣。
(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
我本来知道您于心不忍。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宣王)说:“是的。
的确有这样的百姓。
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啬一头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就是不忍看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因此用羊去换它。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孟子)说:“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齐桓公晋文公之事源自《史记·齐太公世家》。
以下是部分
原文及翻译:
原文:
齐桓公问晋文公曰:“楚人役于鄢、郢三年者数十万人矣。
彼其久矣,不可以亡,不可以存。
请与之为寰宇。
”晋文
公许之。
翻译:
齐桓公问晋文公说:“楚国几十万人在鄢、郢做工长达三
年了。
这样久的时间,既不能亡灭,也不能保住。
请我们
把这一整片土地让给他们吧。
”晋文公同意了。
原文:
齐桓公侈出捕五禽,入,见桓子,曰:“天下莫敌桓子之
猷也。
”曰:“臣能教五禽。
”桓子以告戎昭子。
戎昭子
使为弟子之应声。
足以召之,手足皆正。
于是大会五禽,
桓子设人教之,抟与之环者十数人,曰:“谁能令我拜,
宾服之!”群臣莫敢对。
晏于是对曰:“君所赐土田者,
莫有不拜,不敢不拜也。
”桓子骺然然而敬曰:“很好!”
翻译:
齐桓公挥霍浪费地去捕五种禽兽,回来后,见到桓子,说:“天下没有人能敌得过桓子的才智。
”桓子说:“臣能使
五禽做出应对。
”桓子告诉了戎昭子。
戎昭子叫来学生为
五禽做出堪应的声音。
接着他用手召唤,脚步也跟着对齐。
于是召集了许多人,桓子设人教他们,轮流与他们环绕,说:“谁能让我鞠躬致敬,我就奏请效服于他!”群臣都
不敢回答。
晏敢于回答:“君赐予土地的百姓没有一个不
鞠躬致敬的,不敢不鞠躬致敬的。
”桓子感到非常高兴和
敬佩说:“很好!”。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修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修原文: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及弟子〔先秦〕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曰:“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小学资料、初中资料、高中资料、大学资料、文言文、中考资料、高考资料、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imary school materials, ju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se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university materials, classical Chinese, senior high school examination material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materials, synonyms, antonym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孟子 - 第一卷 - 梁惠王上 - 第七节》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孟子 - 第一卷 - 梁惠王上 - 第七节》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孟子 - 第一卷 - 梁惠王上 - 第七节周·孟子原文: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2《齐桓晋文之事》原文、注释
齐桓晋文之事(1)1齐宜王问曰(2):“齐桓、晋文之事(3),可得闻乎?”2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4),屋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壬乎(5)? ”3曰:“健何如则可以王矣?”4曰:“保民而王,莫之能毎也(6)。
”【注释】(1)选H《孟子•梁惠王上》.(2)齐宣王:田氐名辟跚・齐国国君.(3)齐栢、晋文:指齐桓公小白和晋文公重耳,春秋时先厉称霸,为当时诸侯盟主。
宣王有志效法齐桓、晋文,称霸F诸侯,故以此问孟子.(4)仲尼:孔子的字。
道:述说,谈论。
儒家学派称道尧舜禹汤文武等“先王之道”,不主张“新道”,所以孟子这样说.(5)无以:不得已.以,同“已”,作止讲.王(呎>ng):用作动词,指壬天下,即用王道统一天下.(6)保民:安民,养民.莫之能御:没有人能抵御他.御:抵御,阴挡.【译文】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箱)的事,可以讲给我听听吗?”孟子回答说:“孔子这些人中没有讲述齐桓公、丹文公的爭情的人.因此后世没有流传。
我没有听说过这泵・(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足说说行王逍的事吧!”(齐宣王)说:“德行怎么样,才可以称王呢?”(孟子)说:“使人氏安定才能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
”5 0:“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6曰:“可・”7曰:“何由知吾可也?”8曰:“臣闻之胡乾曰(7):'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8)? ” 对曰:“将以∣⅛钟(9)・”王曰:“舍之1吾不忍其曲(10),若无罪而就死地(11).对曰:“然则废衅钟与(12)? ”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13).^不识有這(14)? ” 9曰:“有之・”【注释】(7)胡號(血):齐王的近臣。
(8) Z:往,到•••去。
(9)衅(Xin)钟:古代新钟铸成,用牲畜的血涂在钟的缝隙中祭神求福,叫衅仰.衅,血祭。
(10)會:释放。
IR(hd) M (siι):恐惧颤抖的样子.<11)若:如此.就:接近,走向.(12)然则:既然如此,那么就.(13)易:交换。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翻译及注释齐桓晋文之事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小编整理的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原文齐桓晋文之事作者:孟子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高三语文必修五《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译文
高三语文必修五《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译文原文《左传·僖公二十一年》:“晋侯入于齐,齐侯问曰:‘臣有五事欲请于先君名臣,先君不能纳我,今臣请于君。
’晋侯曰:‘请言之,吾必尽言之。
’齐侯曰:‘昔者,先君有罪于楚,晋国救之。
先君不能报晋国之劳,以旦暮之累散。
晋国由是亡,此先君之罪也。
故臣以为先君之事不可以居于《公羊传》。
臣闻国有常法,两君有累散之务,则有洪范之说。
先君不报晋国之难,亦不能自解。
请问曰:晋国既无补于先君,惜哉!则使君将何以莅之?’” “第二曰:鲁夫人无子,先君举宋公而立之。
宋公十有二年,先君没。
今鲁夫人死之十年,鲁不得为萧。
夫人有宗庙,男女同之。
若鲁服于宋之君,则所属之地,归于鲁矣。
今鲁服于其庶子,不服于其君。
以夫人之故,而为庶人之用,是不替也。
请问曰:君将何以莅之?” “第三曰:先君为楚伐郑,破其北门,而后赐其田宅之地于楚人,以为永固之计。
故臣以为,先君之事不可以居于《左传》矣。
不然,楚人虽得田宅之地,其也贵之乎?请问曰:君将何以莅之?” “第四曰:西鄙有陆地百里,先君使田於楚,业千户,其租入之所,晋年子多受之。
其後,晋有难,晋年子胜之,而使先君之墓墓于西鄙,以示不识敬死者之名。
故臣以为,先君之事不可以居于《春秋》矣,请问曰:君将何以莅之?” “第五曰:先君贵国之人,使固吏,城鄢陵,雒邑,恐其叛。
固何以堪其民哉?是故有《管辂之诰》。
由此观之,苟君不能自明伐罪,而曰我以先君之故,不可轻矣,请问曰:君将汰之乎?”译文《左传·僖公二十一年》:“晋侯纳见齐侯时,齐侯提出了五个问题,他曾希望在先前的君王名臣面前提出但没有被接受,但是齐侯今天向晋侯提出这些问题。
晋侯表示:“请提,我必全部回答。
”齐侯说:“从前,先王犯有罪行被楚国惩罚,晋国曾援助先王。
然而,当先王无法回报晋国的恩情并加重债务之时,晋国为此灭亡。
这是先王的罪行。
我认为这件事不能载入《公羊传》中,我听说国家有常规、两国有债务,对于累散之事,就有所谓的洪范之说。
大学语文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大学语文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在孟子看来,王天下的关键在于行仁政,所以孟子首先提出“保民而王”的政治主张。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大学语文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曰:“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齐桓晋文之事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曰:“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文言文《齐桓晋文之事》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前言】《齐桓晋文之事》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曰:“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齐桓晋文之事翻译注音
齐桓晋文之事翻译注音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拼音如下:原文: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翻译: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讲给我听听吗?”孟子回答说:“孔子这些人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没有流传。
我没有听说过这事。
如果王如果定要我说,那便来讲讲用道德的力量来统一天下的王道吧?”说:“德行怎么样,才可以称王呢?”说:“使人民安定才能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
”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保全百姓吗?”说:“可以。
”说:“从哪里知道我可以呢?”拼音:qíxuān wáng wèn yuē:“qíhuán 、jìn wén zhīshì kě dé wén hū?”mèng zǐ duìyuē:“zhòng nízhītú wú dào huán wén zhīsh ìzhě,shìyǐhòu shì wú chuán yān ,chén wèi zhīwén yě。
wú yǐ,zé wáng hū?”注释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齐宣王:田氏,名辟疆,齐国国君,前年至前年在位。
齐桓、晋文:指齐桓公小白和晋文公重耳,春秋时先后称霸,为当时诸侯盟主。
宣王有志效法齐桓、晋文,称霸于诸侯,故以此问孟子。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_《孟子》_全文译文_对照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_《孟子》_全文译文_对照翻译齐桓晋文之事全文阅读:出处或:《孟子》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技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原文】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技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桓晋文之事(1)1齐宣王问曰(2):“齐桓、晋文之事(3),可得闻乎?”2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4),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5)?”3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4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6)。
”【注释】(1)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2)齐宣王:田氏,名辟疆,齐国国君。
(3)齐桓、晋文:指齐桓公小白和晋文公重耳,春秋时先后称霸,为当时诸侯盟主。
宣王有志效法齐桓、晋文,称霸于诸侯,故以此问孟子。
(4)仲尼:孔子的字。
道:述说,谈论。
儒家学派称道尧舜禹汤文武等“先王之道”,不主张“霸道”,所以孟子这样说。
(5)无以:不得已。
以,同“已”,作止讲。
王(wàng):用作动词,指王天下,即用王道统一天下。
(6)保民:安民,养民。
莫之能御:没有人能抵御他。
御:抵御,阻挡。
【译文】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讲给我听听吗?”孟子回答说:“孔子这些人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没有流传。
我没有听说过这事。
(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齐宣王)说:“德行怎么样,才可以称王呢?”(孟子)说:“使人民安定才能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
”5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6曰:“可。
”7曰:“何由知吾可也?”8曰:“臣闻之胡龁曰(7):‘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8)?”对曰:“将以衅钟(9)。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10),若无罪而就死地(11)。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12)?”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13)。
”’不识有诸(14)?”9曰:“有之。
”【注释】(7)胡齕(hé):齐王的近臣。
(8)之:往,到…去。
(9)衅(xìn)钟:古代新钟铸成,用牲畜的血涂在钟的缝隙中祭神求福,叫衅钟。
衅,血祭。
(10)舍:释放。
觳(hú)觫(sù):恐惧颤抖的样子。
(11)若:如此。
就:接近,走向。
(12)然则:既然如此,那么就。
(13)易:交换。
(14)识:知道。
诸:兼词,“之乎”的合音。
【译文】(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保全百姓吗?”(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说:“从哪里知道我可以呢?”(孟子)说:“我从胡龁那听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
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的血)来涂在钟上行祭。
’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
’(那人问)道:‘那么既然这样,(需要)废弃祭钟的仪式吗?’你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
’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齐宣王)说:“有这事。
”10曰:“是心足以王矣(15)。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16),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11王曰:“然,诚有百姓者(17)。
齐国虽褊小(18),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12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19)。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20)?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21),则牛羊何择焉(22)?”13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23)。
”【注释】(15)是:代词,这种。
足以王(wàng):足够用来王天下。
(16)爱:吝惜,舍不得。
(17)诚有百姓者:的确有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
诚:的确,确实。
(18)褊(biǎn)小:土地狭小。
(19)无异:莫怪,不要感到奇怪。
于:对。
(20)彼恶知之:他们怎么知道呢?恶(wū):怎么,哪里。
(21)隐:哀怜。
(22)何择:有什么分别。
择:区别,分别。
(23)宜:应当。
乎:在这里表示感叹。
此句是主谓倒装句,“百姓之谓我爱也”是“宜乎”的主语。
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意为“百姓认为我吝啬是理所当然的啊”。
【译文】(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
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
(但是)诚然我知道您是出于于心不忍(的缘故)。
”(齐宣王)说:“是的。
的确有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
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啬一头牛?就是因为不忍看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就这样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因此用羊去换它。
”(孟子)说:“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
以小(的动物)换下大(的动物),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您如果痛惜它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齐宣王笑着说:“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想法呢?(我也说不清楚),我(的确)不是(因为)吝啬钱财才以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
”14曰:“无伤也(24),是乃仁术也(25)!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26)也。
”15王说(27), 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28)。
’夫子之谓也(29)。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30)。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16曰:“有复于王者曰(31):‘吾力足以举百钧(32),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33),而不见舆薪(34)。
’则王许之乎(35)?”17曰:“否!”【注释】(24)无伤:没有什么妨碍,此处译为没有什么关系。
(25)是:这,指以羊换牛。
仁术:指仁爱之道,实施仁政的途径。
(26)远庖厨:远离厨房。
庖:厨房(27)说:同“悦”,高兴。
(28)见于《诗经•小雅•巧言》,意思是他人有心思,我能推测它。
忖(cǔn)度(duó):揣测。
(29)夫子之谓也:(这话)说的就是你这样的人。
夫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孟子。
……之谓也:……说的就是……(30)划线句: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想不出为什么。
戚戚:心动的样子,指内心有所触动。
(31)复:报告。
(32)钧:古代以30斤为一钧。
(33)明:眼力。
秋毫之末:鸟兽秋天生出的绒毛的尖端,喻极细小的东西。
(34)舆薪:一车薪柴。
(35)许:认可。
【译文】(孟子)说:“没有关系,这是体现了仁爱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
有道德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
因此君子不接近厨房。
”齐宣王高兴了,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
’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
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想不出是为什么。
先生您说的这些,对于我的心真是有所触动啊!这种心之所以符合王道的原因,是什么呢?”(孟子)说:“(假如)有人报告大王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梢,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
’那么,大王您认可吗?”(齐宣王)说:“不认可。
”18“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36)?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37),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38),不为也,非不能也。
”19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39)”20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40):‘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41),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注释】(36)独何与:却是为什么呢?独:偏偏,却。
(37)见保:受到保护。
见:被。
(38)王之不王:大王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
第二个王是动词。
(39)形:表现。
何以异:怎么区分?异:区分。
(40)挟(xié):夹在腋下。
太山:泰山。
超:跳过。
北海:齐国北边的渤海。
语:告诉。
(41)枝:枝同“肢”。
这句意谓,为年长者按摩肢体。
(一说指向老者折腰行鞠躬礼,一说替长者攀摘树枝。
皆指轻而易举之事。
)【译文】(孟子说:)“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功德,却是为什么呢?这样看来,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目力的缘故;老百姓没有受到爱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
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
”(齐宣王)说:“不肯干与不能干在表现上怎样区别?”(孟子)说:“(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渤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
’这确实是做不到。
为长辈按摩,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
’这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
大王所以不能统一天下,不属于(用胳膊)挟泰山去跳过渤海这一类的事;大王不能统一天下,属于对长辈按摩一类的事。
2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42);天下可运于掌(43)。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44)。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45)。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46),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47),然后知轻重;度(48),然后知长短。
物皆然,心为甚。
王请度之(49)。
【注释】(42)敬爱自己的老人,然后推广到(敬爱)别人的老人;爱抚自己的孩子,然后推广到(爱抚)别人的孩子。
第一个“老”作动词,意为“敬爱”,后两个“老”作名词,意为“老人”。
第一个“幼”作动词,意为“爱护、爱抚”,后两个“幼”作名词,意为“小孩”。
(43)运于掌:在手掌上运转,比喻天下很容易治理。
(44)“《诗》云”句:见于《诗经•大雅•思齐》,意思是给妻子作好榜样,推及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
刑:同“型”,典范、榜样。
这里作动词用,做榜样。
寡妻:国君的正妻。
御:治理。
(45)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拿这样的心思施加到别人身上罢了。
(46)所以:……的原因。
大过:大大超过。
(47)权:秤锤,这里作动词用,指称量。
(48)度(duó):用尺量。
(49)度(duó):思量,揣度。
【注释】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
(照此理去做)要统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
《诗经》说:‘(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作好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
’──说的就是把这样的心推广到他人身上罢了。
所以,推广恩德足以安抚四海百姓,不推广恩德连妻子儿女都安抚不了。
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
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却是什么原因呢?用秤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才能知道长短,任何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
大王,您请思量一下吧!21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50)与?”22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A)23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24王笑而不言。
25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51)?轻煖不足于体与(52)?抑为采色(B)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53)?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26曰:“否,吾不为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