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家训经典大全

合集下载

我国著名家训及主要内容

我国著名家训及主要内容

我国著名家训及主要内容
中国家训,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各个时代广泛应用的家庭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家训在历史上是以文献的形式写给家人看的道德教育读物,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家训及其主要内容:
1. 《颜氏家训》:由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所著,主要讲述了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内容涉及教育、道德、礼仪、处世之道等,被誉为中国家训的开篇之作。

2.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思想家朱柏庐所著。

主要讲述如何治家、修身、处世等,强调了家庭和睦、勤俭持家、尊敬师长等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3. 《曾国藩家书》:是晚清名臣曾国藩的家训著作,收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二十年到同治十年前后写给父母、兄弟、子侄的家信。

内容涉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是中华文化珍品之一。

这些家训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和价值,可以帮助现代人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出自中国历代名门的家训经典句子

出自中国历代名门的家训经典句子

出自中國歷代名門的家訓經典句子■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惟德惟賢,能服於人。

劉備《敕後主辭》評:要把品德放在自修和育人的第一位。

■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後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

(北宋)邵雍《戒子孫文》評:教育的精力應主要放在中等生身上,其效率才最高。

■吾人生於天地之間,只思量做得一個人,是第一義,餘事都沒要緊。

做好人,眼前覺得不便宜,總算來是大便宜。

做不好人,眼前覺得便宜,總算來是大不便宜。

千古以來,成敗昭然,如何迷人尚不覺悟?真是可哀!吾為子孫發此真切誠懇之語,不可草草看過。

以孝悌為本,以忠信為主,以廉潔為先,以誠實為要,臨事讓人一步,自有餘地;臨財放寬一分,自有餘味。

善須是積,今日積,明日積,積小便大。

一念之差,一言之差,一事之差,有因而喪身亡家者,豈不可畏也!(明)高攀龍《高氏家訓》■你發憤立志做個君子,則不拘做官不做官,人家都敬重你,故吾要你第一立起志氣來。

(明)楊繼盛《楊忠湣公遺筆》■人常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

驕養太過的,好看不中用。

(明)姚舜牧《藥言》■位之得不得在天,德之修不修在我。

毋棄其在我者,毋強其在天者。

(明)袁衷等錄:《庭幃雜錄》■志之所趨,無遠不屆;志之所向,無堅不入。

愛覺新羅.玄燁:《聖祖庭訓格言》■人或毀己,當退而求之於身。

若己有可毀之行,則彼言當矣;若己無可毀之行,則彼言妄矣。

當則無怨於彼,妄則無害於身。

……止謗莫如自修。

(魏)王昶:《戒子侄》■恭為德首,慎為行基,願汝等言則忠信,行則篤敬。

無口許人以財,無傳不經之談,無聽毀謄之語。

聞人之過,耳可得受,口不得宣。

思而後動。

……(西晉)羊祜:《戒子》■勤學行,守基業,修閨庭,尚閑素。

如此,足無憂患。

(南朝.齊)蕭嶷《戒子》■奉先思孝,處下思恭;傾己勤勞,以行德義。

李世民《帝範》評:一個“孝”字,一個“恭”字,概括多好啊!我常覺有愧于父母養育之恩,得之太多,報之太少;不恭於上級太多而不覺,故常使小頭頭們不喜歡,此多源於自我感覺良好,有自負病。

中国古代有名的家训

中国古代有名的家训

中国古代有名的家训1.《颜氏家训》: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北齐文学家颜之推2.《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明末清初理学家、教育家朱柏庐3.《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4.《放翁家训》: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5.《包拯家训》: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

——北宋名臣包拯6.《王阳明家训》: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

——明代著名文学家、军事家王阳明7.《诫伯禽书》: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

——周公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诫伯禽书》是中国第一部家训书8.《诲学说》:玉不琢,不成器。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9.《袁氏世范》:小人当敬远,敬而远之,免致生患。

——南宋官员、学者袁采10.《聪训斋语》:世之聪明多暗毁,愚者多福泽,盖聪明者自恃其聪明,而事事欲胜人,愚者安分守己,故人与之媲美。

——清代名臣张英11.《治家格言》: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清代学者朱柏庐12.《曾国藩家书》: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

——晚清名臣曾国藩13.《郑氏规范》:为家长者,当以至公无私为本,以道义处事,无论卑幼,皆当严而有恩。

——元代浦江郑氏家族14.《温公家范》: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15.《庞氏家训》: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清代庞尚鹏16.《钱氏家训》: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

——五代十国吴越国王钱镠17.《司马温公家范》:凡为家长,必谨守礼法,以御群子弟及家众。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18.《陆氏家训》:子弟之贤不肖,系诸父兄之教。

——南宋陆九韶19.《庭训格言》:凡人尽孝道,欲得父母之欢心者,不在衣食之奉养也。

惟持善心,行合道理,以慰父母而得其欢心,斯可谓真孝者也。

——清代康熙帝20.《姚氏家训》:凡为人子者,当以尽孝为务;为人妻者,当以从夫为务。

古代家规家训大全

古代家规家训大全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许多经典的家规家训,以下列举其中一部分:
1.黄氏家规:孝亲敬长,人有祖宗,犹水木之有本源,不可忘也。

父母罔极之恩,同于天地。

2.朱子家训:落落三百余文,千古治家之经。

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

3.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袁黄《了凡四训》: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

5.乔家大院楹联: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

6.张英《聪训斋语》:读书可以增长道心,为颐养第一事也。

7.曾国藩《曾文正公家书·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致诸弟》: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8.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9.司马光《训俭示康》: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这些家规家训包含了为人处世、读书治学、修身养性、勤俭持家等方面的智慧,对个人的成长和家庭的和谐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名门家训经典大全

名门家训经典大全

名门家训经典大全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德惟贤,能服于人。

刘备《敕后主辞》评:要把品德放在自修和育人的第一位。

2、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后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

(北宋)邵雍《戒子孙文》评:教育的精力应主要放在中等生身上,其效率才最高。

3、吾人生于天地之间,只思量做得一个人,是第一义,余事都没要紧。

做好人,眼前觉得不便宜,总算来是大便宜。

做不好人,眼前觉得便宜,总算来是大不便宜。

千古以来,成败昭然,如何迷人尚不觉悟?真是可哀!吾为子孙发此真切诚恳之语,不可草草看过。

以孝悌为本,以忠信为主,以廉洁为先,以诚实为要,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

善须是积,今日积,明日积,积小便大。

一念之差,一言之差,一事之差,有因而丧身亡家者,岂不可畏也!(明)高攀龙《高氏家训》4、你发愤立志做个君子,则不拘做官不做官,人家都敬重你,故吾要你第一立起志气来。

(明)杨继盛《杨忠愍公遗笔》5、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

骄养太过的,好看不中用。

(明)姚舜牧《药言》6、位之得不得在天,德之修不修在我。

毋弃其在我者,毋强其在天者。

(明)袁衷等录:《庭帏杂录》7、志之所趋,无远不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

爱觉新罗.玄烨:《圣祖庭训格言》8、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于身。

若己有可毁之行,则彼言当矣;若己无可毁之行,则彼言妄矣。

当则无怨于彼,妄则无害于身。

……止谤莫如自修。

(魏)王昶:《戒子侄》9、恭为德首,慎为行基,愿汝等言则忠信,行则笃敬。

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誊之语。

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宣。

思而后动。

……(西晋)羊祜:《戒子》10、勤学行,守基业,修闺庭,尚闲素。

如此,足无忧患。

(南朝.齐)萧嶷《戒子》11、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李世民《帝范》评:一个“孝”字,一个“恭”字,概括多好啊!我常觉有愧于父母养育之恩,得之太多,报之太少;不恭于上级太多而不觉,故常使小头头们不喜欢,此多源于自我感觉良好,有自负病。

我国名门家训家风建设一定要读的我国优秀家训(圣轩老彭整理发布)

我国名门家训家风建设一定要读的我国优秀家训(圣轩老彭整理发布)

中国名门家训1、诸亮家训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其子从中获益颇多,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亮被后人誉为“智慧的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

它可以看作是诸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是成为历代有识之士修身立志的座右铭。

《诫子书》表达了一种志存高远的人生观,淡泊宁静的价值观以及和谐共处的世界观,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勤俭朴实的为人准则、持之以恒的学习准则和高效务实的干事准则。

诸亮的《诫子书》对其后裔潜移默化的作用力,影响并丰富了诸后裔的家风涵。

它虽然只有86个字,但言简意赅,发人深省。

文中修身养德、静学广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励精治性等警句精辟深刻、情真意切,是诸亮思想和人格的高度概括。

对诸后裔来说,这是先祖留下的一笔宝贵遗产。

据《诸氏宗谱》记载,历代后裔一直以《诫子书》为祖训,自觉遵守、恪守不移,文中所昭示的思想观念也成了后裔族人的精神支柱和奋斗目标;族中祭祖、家教、读书、农耕、社交等活动,也均以此为准绳。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文成伯温:事必力戒奢华人宜淡泊谦卑伯温(1311-1375年),名基,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省市文成县)人。

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被誉为“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朱元璋多次称其“吾子房也”。

明朝建立之初,曾任太史令、御史中丞。

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诚意。

正德九年(1514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文成、文成公(今文成县即以其谥号为名)。

伯温博学多识,学究天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其诗古朴雄放,被称为“一代之冠”,文集《郁离子》、散文《卖柑者言》等都是名作。

历代育儿名门家训

历代育儿名门家训

历代育儿名门家训:一、养子须教子1、须知孺子可教,勿谓童子何知。

2、养不教,父之过。

3、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4、富若不教子,钱谷必消亡;贵若不教子,衣冠受不长。

5、居家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6、能师孟母三迁教,定卜燕山五桂芳。

7、训子须从胎教始,端蒙必自小学初。

8、人品须从小作起,权宜苟且诡随之意多,则一生人品坏矣。

9、立身作家读书,俱要有绳墨规矩,循之则终生无悔无尤。

10、儿小任情骄惯,大来负了亲心。

11、凡好何须父业,儿若不肖空积。

12、要求子顺,先孝爷娘。

13、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

14、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

15、事亲须当养志,爱子勿令偷安。

16、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牛马。

17、凡人皆有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18、京师子弟之坏,无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

19、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

二、仁爱1、百善孝为先。

2、孝当竭力,非徒养生。

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

3、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4、毋令长者疑,毋使父母怒。

5、当少壮时,须体念衰老的酸辛。

6、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

7、早把甘旨当奉养,夕阳光景不多时。

8、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9、尊师而重道,爱众而亲仁。

10、孤寡极可念者,须勉力周恤。

11、处富贵地,要矜怜贫贱的痛痒。

12、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

13、肝肠煦若春风,虽囊乏一文,还怜茕独。

14、责己之心责人,爱己之心爱人。

15、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16、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17、割不断的亲,离不开的邻。

18、远山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19、泯躯而济国。

(颜氏家训)20、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三、俭朴1、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为维艰。

2、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匆流连。

中国名门家风

中国名门家风

中国名门家风
中国名门家风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声望和影响力的家族所秉持的优良家风传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名门家风:
1. 忠诚孝顺:尊重长辈,对家族、国家有忠诚之心,并且对父母孝敬,尊重家庭价值观。

2. 诚信正直:坚守道德原则,言行一致,不作虚假承诺,以诚实、公正、正直的态度对待人与事。

3. 学问修养:注重学问修养,崇尚知识,追求卓越,将教育视为家族的传承基石。

4. 礼仪谦和:注重礼貌和谦和的待人方式,尊重他人,懂得礼节,讲究自己的仪表举止。

5. 勤俭节约:注重勤劳工作和节约使用资源,遵循经济原则,珍惜财富,反对奢侈浪费。

6. 责任担当:在家族和社会中承担责任,尽力为家族和
社会做出贡献,乐于帮助他人。

7. 家族荣誉:维护家族的声誉和荣誉,传承家族优秀的传统与价值观。

这些家风的核心是尊重、忠诚、诚信、敬畏和奉献。

通过代代相传和家族成员的共同努力,中国名门家族将这些家风融入家族文化中,作为家族成员的行为准则,传承家族的精神血脉。

12大明清名门家训,道德传家,十代以上

12大明清名门家训,道德传家,十代以上

12大明清名门家训,道德传家,十代以上在横纵交叉的社会与历史中,为什么有的家族绵延数十代,兴旺千百年,而有的家族却在短暂的辉煌中悄然谢幕?古人说:“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这也是“富不过三代”的原始出处。

道德传家久。

《周易》中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一句,能成为古今家训中的高频句子,似乎也说明了这点。

在每个具体的家族和家庭生活场景中,家训是治家的智慧;在家族和家庭保持延续的长河里,家训又是传承的智慧。

一、明·王阳明家训01.夫学,莫先于立志。

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

学习,没有比先立下志向更重要的。

不确立志向,好比栽树不栽培它的根而徒劳地对树木培土浇灌,劳苦却不会成功。

02.今人病痛,大段只是傲。

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

傲则自高自是,不肯屈下人。

现在人的毛病,大多只因一个傲字。

千罪百恶,都从傲上来。

人一旦傲了,就会变得自以为是,不肯在别人面前认错。

二、明·姚舜牧家训03.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

骄养太过的,好看不中用。

教育子弟,关键是培养其朴素、踏实的德性。

04.无哲不愚。

愚是外在的表现,愚是形似简单,实质大彻大悟,掌握了事物基本规律的的表现。

三、明·吴麟徵家训05.知有己不知有人,闻人过不闻己过,此祸本也。

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肯定是要吃大亏的。

06.少年人只宜修身笃行,信命读书,勿深以得失为念。

所谓得固欣然,败亦可喜。

年轻时,机会多的是,来日方长,不必计较一时得失,多读书,加强自身修为才是首要的。

07.不合时宜,遇事触忿,此亦一病,多读书则能消之。

读书可以改变气质。

四、明·吕坤家训08.传家两字,曰读与耕。

兴家两字,曰俭与勤。

安家两字,曰让与与忍。

防家两字,曰盗与奸。

亡家两字,曰淫与暴。

积德、勤俭可以兴家旺家。

败德、妄为必定败家亡家。

五、清·王夫之家训09.和睦之道,勿以言语之失、礼节之失,心生芥蒂。

名人家训家规15条

名人家训家规15条

名人家训家规15条1、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骄养太过的,好看不中用。

——姚舜牧《药言》2、远山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增广贤文》3、传家两字,曰读与耕。

兴家两字,曰俭与勤。

安家两字,曰让与忍。

——吕坤《孝睦房训辞》4、若一家自相纷争,那家就站立不住。

——《新约·马可福音》5、治家以和平两字为主。

——清·钱泳《履园丛话·治家》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增广贤文》7、毋令长者疑,毋使父母怒。

——家诫要言8、你发愤立志做个君子,则不拘做官不做官,人家都敬重你,故吾要你第一立起志气来。

——高攀龙《高氏家训》9、夫家所以齐者,父曰慈,子曰孝,兄曰友,弟曰恭,夫曰健,妇曰顺。

——孙奇逢《孝友堂家规》10、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

——鲁迅《我们现在应该怎样做父亲》11、只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

——鲁迅12、不爱自己妻子和孩子的人,就是在家里养了一头母狮、孵了一窝不幸。

——泰勒《布道书》13、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

——清·金缨《格言联璧》14、读少则身暇,身暇则邪间,邪间则过恶作焉,忧患及之。

——家诫要言15、父之爱子,教以义方。

——宋·司马光《论公主宅内臣状》那么,家风家训到底有着怎样的作用?首先,家风家训影响人的一生。

家庭乃至家族的家风家训会影响人的一生,父母长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的一生都会打上家风家训的烙印。

其次,家风家训培养健全人格。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良好的家风家训有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

家风家训是最基本、最经常的教育,它通过日常生活塑造人格,影响人的心灵,通过言传身教,让每个家庭成员刻骨铭心。

最后,家风家训造就个人素质修养。

优良的家风家训是一个人高尚人格的精神滋养。

个人的素质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家风家训的影响,与家学渊源、家风承继、家训熏陶密切相关。

名人的家规家训大全

名人的家规家训大全

名人的家规家训大全名人的家规家训大全导读:大家好,欢迎来到,这里有很多精彩的内容,接下来,请欣赏本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名人的家规家训大全!1. 学习工作做到学而不废、知而不厌、业而不怠、责而不贷;家庭教育做到老而不唾、童而不惯、强而不屈、弱而不欺;行为道德做到礼而不止、信而不背、伦而不悖、法而不逆。

2. 家庭和气福运开,家中吵闹灾祸生。

3. 老人在世能令其安心,快乐,为尽孝。

老人临终能令其安详含笑而去,算是尽孝尽到头了。

4.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5. 不义之财勿取,合理之事则从。

6. 不要夫妻千担粮,只要夫妻好商量。

7. 愿心中记惦的人一切安好,愿团聚的日子早日来到!8.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9. 家有一老,胜过万宝。

家庭中已身为祖辈的人都可以称之为长者了,作为长者一定要发挥一家之宝的作用。

10. 夫妻道,也就是阴阳道,夫义妇顺,阴阳气顺,互相不克,不但不生病,不夭亡。

还能家齐,子孙昌旺。

所以,男子要明女人的道,女人要明男人的道,家庭才能合乐。

11. 立志、守信、尽孝、重义。

12. 当媳妇的,要明理:公婆是一家真正的福报。

不要老人,怨恨老人,不肯对老人尽孝等于自己不要福报,也不会有福报。

13. 长者如大地,默默地承载一切,包容一切,化育一切,老人胸怀宽大,家庭福报就大。

14. 勤俭治家,虚心治学,仁爱治德。

15. 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

16. 我希望新的一年自己更成熟,对自己更严格,做想做的自己,跟着心的脚步,生活五彩。

17. 汝自冬春来,颇解学文义。

吾心岂不喜,顾此枝叶事。

如树不植根,暂荣终必悴。

植根可如何?愿汝且立志。

18. 男人无志,家道不兴。

女人不柔,把财赶走。

19.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20. 帮忙他人,才能让自己更快乐。

21. 马路上,一辆辆汽车疾驰而去,像是想快点回家与家人团聚。

22. 孝还要顺,即接受父母的言教,让父母安乐。

名门家训经典大全

名门家训经典大全

名门家训经典大全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德惟贤,能服于人。

刘备《敕后主辞》评:要把品德放在自修和育人的第一位。

2、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后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

(北宋)邵雍《戒子孙文》评:教育的精力应主要放在中等生身上,其效率才最高。

3、吾人生于天地之间,只思量做得一个人,是第一义,余事都没要紧。

做好人,眼前觉得不便宜,总算来是大便宜。

做不好人,眼前觉得便宜,总算来是大不便宜。

千古以来,成败昭然,如何迷人尚不觉悟?真是可哀!吾为子孙发此真切诚恳之语,不可草草看过。

以孝悌为本,以忠信为主,以廉洁为先,以诚实为要,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

善须是积,今日积,明日积,积小便大。

一念之差,一言之差,一事之差,有因而丧身亡家者,岂不可畏也!(明)高攀龙《高氏家训》4、你发愤立志做个君子,则不拘做官不做官,人家都敬重你,故吾要你第一立起志气来。

(明)杨继盛《杨忠愍公遗笔》5、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

骄养太过的,好看不中用。

(明)姚舜牧《药言》6、位之得不得在天,德之修不修在我。

毋弃其在我者,毋强其在天者。

(明)袁衷等录:《庭帏杂录》7、志之所趋,无远不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

爱觉新罗.玄烨:《圣祖庭训格言》8、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于身。

若己有可毁之行,则彼言当矣;若己无可毁之行,则彼言妄矣。

当则无怨于彼,妄则无害于身。

……止谤莫如自修。

(魏)王昶:《戒子侄》9、恭为德首,慎为行基,愿汝等言则忠信,行则笃敬。

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誊之语。

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宣。

思而后动。

……(西晋)羊祜:《戒子》10、勤学行,守基业,修闺庭,尚闲素。

如此,足无忧患。

(南朝.齐)萧嶷《戒子》11、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李世民《帝范》评:一个“孝”字,一个“恭”字,概括多好啊!我常觉有愧于父母养育之恩,得之太多,报之太少;不恭于上级太多而不觉,故常使小头头们不喜欢,此多源于自我感觉良好,有自负病。

我国家训中的经典名篇名句

我国家训中的经典名篇名句

我国家训中的经典名篇名句1.立志者,不立言之誓。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志士事竟成,破釜沉舟。

5.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6.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7.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知其不可而为之,有朝一日必可也。

1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3.事无大小,欲速则不达。

14.德如水,深则静,动则浊。

15.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16.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7.宁可枝头抱香死,不低头羞且活。

18.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19.志当存高远,心若明镜台。

20.知足而不贪,发愤而不躁。

21.知行合一,方为良知。

22.求仁而得仁,又何怨?23.茫茫沧海,神州岂无民?24.志不强者智不达。

2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26.道不远人,人无远心。

27.德以载道,心以为器。

2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责则有求,有求则有责。

29.曰:“性难改,吾无以教之。

”30.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31.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32.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3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34.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35.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36.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37.不能愤怒,不知勇也;不能自控,不知德也。

38.治大国如烹小鲜。

39.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40.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4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2.志当存高远,若纵横无忌。

4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4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5.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4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47.青少年可育,成才可期,老年可安。

48.敬天法祖,和于民俗。

4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0.势在必行,惟勇者胜。

51.酒色之事,人皆有之。

52.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53.奈何把壳需筹论,堂堂世界过秤砣。

名门家训家风的经典句子

名门家训家风的经典句子

名门家训家风的经典句子
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 和气生财。

3. 知足常乐。

4. 勤俭持家,光明正大。

5. 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6. 以和为贵,以德为本。

7. 团结互助,共同进步。

8. 孝敬父母,尊重长辈。

9. 爱护家人,关心他人。

10. 建立家族声誉,传承家族传统。

11. 诚心奉献,助人为乐。

12. 谦虚谨慎,遵守规则。

13. 品德高尚,言行一致。

14.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家立业立德立人。

15. 兴家立业,传承家风。

16.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17. 敬老爱幼,团结和睦。

18.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19. 诚信为本,友善待人。

20. 有志者事竟成,有恒者事可久。

21. 文质彬彬,温文尔雅。

古代十大名门家训

古代十大名门家训

古代十大名门家训哎,说到古代那些名门大家,他们不光是在朝堂上风光无限,私下里教育子孙那也是有一套的。

家训,就像是家里代代相传的宝贝,不光讲规矩,还藏着不少人生的大智慧呢。

今儿个,咱们就聊聊古代十大名门家训,用咱老百姓的话,让它们活灵活现起来。

首先得提提孔老夫子家,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不只是课本上的话,孔家的家训就是告诉后人,学习得经常温习,就跟吃饭睡觉一样自然,乐在其中。

你想啊,每天进步一点点,日子久了,那学问不就跟山一样高了嘛!再瞧瞧诸葛亮家,人家那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话说得多好啊,就跟咱村里老张头常说的:“心静了,路自然就宽了。

”诸葛亮告诉孩子,别整天想着荣华富贵,心要定,眼光要放远,这样才能干大事。

说到颜之推,他家的家训那叫一个实在:“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这不就是说嘛,钱再多也有花完的时候,但有一技之长,走到哪儿都能吃得上饭。

咱们现在也得这么想,多学点本事,比啥都强。

范仲淹家呢,讲究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话说得大气,范老先生教育孩子,要有担当,心里得装着国家、装着百姓。

咱们虽然不一定能做到他那份上,但多关心关心身边的人,也是好的。

还有曾国藩家,他那条“家勤则兴,人勤则俭;能勤能俭,永不贫贱”的家训,简直就是咱们家的座右铭。

勤快点,日子就能过得红火;节俭点,家底就能厚实。

这道理,放哪儿都不过时。

司马光家也有句名言:“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这话说得直白,也是提醒咱们,花钱容易挣钱难,别等到山穷水尽了才后悔。

朱熹家讲究的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话说得多好啊,小事小节上也不能放松,积少成多,善行多了,福气也就来了。

还有纪晓岚家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这话听着就让人心里暖洋洋的,提醒咱们要珍惜粮食,要感恩。

梁启超家呢,教育孩子要“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这话听着有点狠,但仔细一想,还真是那么回事。

中国名门家训,家风建设一定要读的中国优秀家训(圣轩老彭整理发布)[大全5篇]

中国名门家训,家风建设一定要读的中国优秀家训(圣轩老彭整理发布)[大全5篇]

中国名门家训,家风建设一定要读的中国优秀家训(圣轩老彭整理发布)[大全5篇]第一篇:中国名门家训,家风建设一定要读的中国优秀家训(圣轩老彭整理发布)中国名门家训1、诸葛亮家训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其子孙从中获益颇多,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的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

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是成为历代有识之士修身立志的座右铭。

《诫子书》表达了一种志存高远的人生观,淡泊宁静的价值观以及和谐共处的世界观,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勤俭朴实的为人准则、持之以恒的学习准则和高效务实的干事准则。

诸葛亮的《诫子书》对其后裔潜移默化的作用力,影响并丰富了诸葛后裔的家风内涵。

它虽然只有86个字,但言简意赅,发人深省。

文中修身养德、静学广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励精治性等警句精辟深刻、情真意切,是诸葛亮思想和人格的高度概括。

对诸葛后裔来说,这是先祖留下的一笔宝贵遗产。

据《诸葛氏宗谱》记载,历代后裔一直以《诫子书》为祖训,自觉遵守、恪守不移,文中所昭示的思想观念也成了后裔族人的精神支柱和奋斗目标;族中祭祖、家教、读书、农耕、社交等活动,也均以此为准绳。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浙江文成刘伯温:事必力戒奢华人宜淡泊谦卑刘伯温(1311-1375年),名刘基,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

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被誉为“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朱元璋多次称其“吾子房也”。

明朝建立之初,曾任太史令、御史中丞。

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

正德九年(1514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今文成县即以其谥号为名)。

值得学习推崇的“十二则名门家训”

值得学习推崇的“十二则名门家训”

值得学习推崇的“十二则名门家训”立身篇:三国·诸葛亮《诸葛亮集》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宋·欧阳修《欧阳永叔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

人之性,因物而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付弈。

治家篇:宋·刘清之《戒子通录》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饥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等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宋·司马光《家范》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

古人有言曰:“慈母败子”。

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也,母败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数。

宋·刘清之《戒子通录》教子有五:导其性,广其志,养其才,鼓其气,攻其病,废一不可。

养子弟如养芝兰:既积学以培植之,又积善以滋润之。

明末清初·朱柏庐《朱子家训》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清·曾国藩《曾文正公家训》昔吾祖星冈公最讲求治家之法,第一起早,第二打扫洁净,第三诚修祭扫,第四善待亲族邻里。

凡亲族邻里来家,无不恭敬款接,有急必周济之,有讼必排解之,有喜必庆贺之,有疾必问,有丧必用。

此四事之外,于读书种菜等事,尤为刻刻留心。

敬业篇:宋·包拯《包拯集》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仰工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清·曾国藩《曾文正公家训》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全世界十大名门望族教育子女的家训

全世界十大名门望族教育子女的家训

全世界十大名门望族教育子女的家训一、天下第一世家:孔子世家教育子女的十训——以此献给那些希望在贫困生活中得到安慰,希望在富有生活中寄托未来,以及希望在子女教育中获得勇气的父母们!1、虽然生活贫困,但绝不抱怨自己所生存的环境;2、即使生活在困境中,母亲依然倾注所有的热情教育子女;3、越是伟人,越要自我学习与自我感悟;4、失败也绝不气馁,用顽强的挑战精神武装自己;5、通过长途旅行考验和锻炼自己;6、凡是精明的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老师;7、结交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8、不亲自教授子女,只监督和考察其学习情况;9、人性的弱点有时反而会成就一代伟人;10、培养勤学好问的学习习惯。

二、政治世家:肯尼迪家族教育子女的十训——以此献给那些希望克服贫穷,梦想世代成为政治世家的父母们!1、亲手制作孩子的育儿日记与读书记录,然后对此进行彻底检查;2、帮助孩子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3、父母要经常向孩子讲述他在事业上所发生的故事;4、吃饭时要形成一种自然和谐的讨论氛围;5、教授孩子“取得第一名成绩的人不会被人无视”的世界法则;6、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帮助他们解决问题;7、让孩子进入名牌大学进行学习,使之获得最好的人脉关系;8、让孩子明白,起初的笨拙与不适应,将会通过反复努力而变得熟能生巧的道理;9、告诉孩子要树立远大的目标,但切勿急躁,必须循序渐进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10、父母与兄弟姐妹之间,要形成一种和睦相处、互相帮助的良好家庭氛围。

三、瑞典首富:瓦伦堡家族教育子女的十训——以此献给那些想把子女培养成为受人敬仰的富翁或CEO的父母们!1、在海军服兵役,培养坚忍不拔的精神;2、通过在世界知名大学学习与在跨国企业里就职开阔眼界;3、构筑国际性人脉关系;4、遵守并重视世代相传的原则;5、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6、每周日早晨与孩子们一起散步;7、弟弟接着穿哥哥穿过的衣服,从而养成俭朴的生活作风;8、做事不能鲁莽,避免锋芒毕露的行为;9、爷爷作为孙子的人生导师,传授智慧和经验(隔代教育);10、如果想要成为继承人,必须首先具备一颗爱国心。

名人的家风家训经典格言警句

名人的家风家训经典格言警句

名人的家风家训经典格言警句名人的家风家训经典格言警句(精选80句)家训是家中长者垂训后代子孙如何为人处世的训诫,是家庭或家族中用来教诫、训示、治家、约众的语言性工具。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名人的家风家训经典格言警句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名人的家风家训经典格言警句11.和顺日子容易过,忤逆日子一时难。

2.百善孝为先,兄弟和为贵,子弟戒骄怠,夫妻莫猜忌。

3.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

4.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5.汉之袁氏累世忠节,吾心所尚,尔等宜以之为师,时时训诫自己。

6.没有诚实何来尊严?7.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8.学生要三勤:手勤、脑勤、读书勤。

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0.颓隳自甘,家道难成。

11.不要空言无事事,不要近视无远谋。

12.甘让君子其志卑,不让小人其量浅。

13.忠孝仁爱显人品,勤俭耕读展家风。

14.独立人格、勤俭节约、凡事忍耐、不断学习、为人正直、用心做事。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6.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

17.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做起代代相传。

18.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19.我今仅守读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

20.家,心灵的守护地;家,温暖的港湾处;唯天下间最美丽的地方! 名人的家风家训经典格言警句21.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2.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3.阴阳和,万物生长,父母安,家庭兴旺。

4.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5.要多行善事,广积阴德,保一家兴旺。

6.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7.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8.一年只望一春,一日只望早晨。

有事莫推明早,今日就想就行。

9.信交朋友,惠普乡邻。

中国传统文化中流传的家规家训

中国传统文化中流传的家规家训

中国传统文化中流传的家规家训
1.朱柏庐《朱子家训》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诸葛亮《诫子书》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颜氏家训》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君子必慎交游焉。

4.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5.《治家格言》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

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思。

6.《家诫要言》
知有己不知有人,闻人过不闻己过,此锅本也。

故自私之念,萌则铲之,谗谀之徒至则却之。

7.《家庭谈训》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8. 曾国藩《家书》
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门家训经典大全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德惟贤,能服于人。

刘备《敕后主辞》评:要把品德放在自修和育人的第一位。

2、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后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

(北宋)邵雍《戒子孙文》评:教育的精力应主要放在中等生身上,其效率才最高。

3、吾人生于天地之间,只思量做得一个人,是第一义,余事都没要紧。

做好人,眼前觉得不便宜,总算来是大便宜。

做不好人,眼前觉得便宜,总算来是大不便宜。

千古以来,成败昭然,如何迷人尚不觉悟?真是可哀!吾为子孙发此真切诚恳之语,不可草草看过。

以孝悌为本,以忠信为主,以廉洁为先,以诚实为要,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

善须是积,今日积,明日积,积小便大。

一念之差,一言之差,一事之差,有因而丧身亡家者,岂不可畏也!(明)高攀龙《高氏家训》4、你发愤立志做个君子,则不拘做官不做官,人家都敬重你,故吾要你第一立起志气来。

(明)杨继盛《杨忠愍公遗笔》5、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

骄养太过的,好看不中用。

(明)姚舜牧《药言》6、位之得不得在天,德之修不修在我。

毋弃其在我者,毋强其在天者。

(明)袁衷等录:《庭帏杂录》7、志之所趋,无远不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

爱觉新罗.玄烨:《圣祖庭训格言》8、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于身。

若己有可毁之行,则彼言当矣;若己无可毁之行,则彼言妄矣。

当则无怨于彼,妄则无害于身。

……止谤莫如自修。

(魏)王昶:《戒子侄》9、恭为德首,慎为行基,愿汝等言则忠信,行则笃敬。

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誊之语。

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宣。

思而后动。

……(西晋)羊祜:《戒子》10、勤学行,守基业,修闺庭,尚闲素。

如此,足无忧患。

(南朝.齐)萧嶷《戒子》11、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李世民《帝范》评:一个“孝”字,一个“恭”字,概括多好啊!我常觉有愧于父母养育之恩,得之太多,报之太少;不恭于上级太多而不觉,故常使小头头们不喜欢,此多源于自我感觉良好,有自负病。

12、藏精于晦者则明,养神于静则安。

晦所以蓄用,静所以应动,善蓄者不竭,善应者无穷。

欧阳修《示子》评:外表憨厚,要木讷,内心清楚,精明,这样就叫大智若愚。

我则有点相反的味道,要少说话,同时,要内心专一纯正的做事,读书,这样才真正地自然而然地内藏大智,外表若愚,孔子说: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看来,若敏于言而讷于行,则小人一个了。

13、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

尔但常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也。

(北宋)范纯仁《戒子弟言》14、人生世间,自有知识以来,即有忧患不如意事。

小儿叫号,皆有不平。

自幼至少至老,如意之事常少,不如意之事常多。

虽大富贵之人,天下之所仰羡以为神仙,而其不如意处,各自有之,与贫贱人无,无特所忧患之事异尔。

故谓之缺陷世界,以人生世间,无足心满意者。

能达此理而顺受之,则可少安……言忠信,行笃敬,乃圣人教人取重于乡曲之术。

盖财物交加,不损人而益己;患难之际,不妨人而利己,所谓忠也。

有所许诺,丝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所谓信也。

处事近厚,处事近厚,处心诚实,所谓笃也。

礼貌卑下,言辞谦恭,所谓敬也……凡人行己,公平正直。

可用此以事神,而不可恃此以慢神;可用此以事人,而不可恃此以傲人……至于君子而偶罹于灾祸者,多由自负以召致耳……行高人自重,不必其貌之高;才高人自服,不必其言之高。

(南宋)袁采《袁氏世范》15、贫贱而不可无者,节也贞也;富贵而不可有者,意气之盈也。

方孝孺《家人箴》16、一孝立,万善从,是为肖子,是为完人。

凡人为子孙计,皆思创立基业。

然不有至大至久者在乎?舍心地而田地,舍德产而房产,已失其本矣……(明)姚舜牧《药言》评:《触龙说赵太后》中触龙说: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何为计深远?就是分清哪些是他生存发展的“至大至久”的东西,触龙说的培养长安君的能力、威信,此处说的“心地”、“德产”都是“至大至久”的东西,它是和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所说的“素质”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我所强调的习惯养成教育、乘着小时候记性好把名篇中的大部背上来的设想,算不算“至大至久”的东西?总的说,要为孩子的生存发展“授之以渔”,不能只“授之以鱼”!17、知有己不知有人,闻人过不闻己过,此祸本也。

打扫光明一片地,囊贮古今,研究经史。

“岂可动我一念”,此七字真经也。

少年人只宜修身笃行,信命读书,勿深以得失为念。

所谓得固欣然,败亦可喜。

人品须从小做起,权宜、苟且、诡随之意多,则一生人品坏矣。

器量须大,心境须宽。

一念不慎,败坏身家有余。

(明)吴麟徵〈家诫要言〉评:少年人做任何事都不如读书合算,在当今社会更是如此,求之于人不如求之于自己的大脑,二十五岁前应将基础的东西全部学到手,将来发展就不可限量。

我的少年时光,浪费时间太多,一是自己不懂珍惜,二是没有高人指点,我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蝇头小利上,应“勿深以得失为念”,否则,假如我现在是博士,我难道需要整日算账过日子吗?我为经济浪费了太多时光,反过来是始终解决不了经济问题,没有把握解决问题的根本。

这个问题今天对我仍有注意的意义,只有一个前提,保证身体健康,其余都可不顾,我的教书职业已基本走到了尽头,前面剩下的只是重复,而且还有可能倒退,要把精力重新聚集起来对准学习,再过三二年那真的是无回天之力了。

要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从点滴做起。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流,积为江河;星星之灼,燎于原野,其始至微,其终至巨。

沉默缓畏,遇物和而有容,语言举止务淹雅凝重,喜怒不形于色,然后可以为佳士。

(北宋)梁焘《家庭谈训》评:对稳重的人人们容易产生信任感,我以前有点嬉笑无度,今后要注意这一点,要想着说话,不要抢着说话,要举止安详大方,要内心纯正专一淡泊。

要怕人说聪明、脑子好,不要怕人说蠢、笨、呆、痴、傻。

食已无事,经史文典谩读一二篇,皆有益于人,胜别用心也。

(南宋)江端友《戒子》评:此为上乘养身之道!才不宜露,势不宜恃,享不宜过。

能含蓄退逊,留有余不尽,自有无限受用。

淡泊二字最好。

淡,恬淡也,泊,安泊也。

恬淡安泊,无他妄念,此心多少快活!看圣贤千言万语,无非教人做个好人,人谓做好人难,余谓极易。

不做不好人,便是好人。

童子涉世未深,良心未丧。

常存此心,便是作圣之本。

夜卧不眠,常须息心定志,勿妄筹画无益之事及起邪思。

当审观此身暂聚不久,既死之后,急急殓藏,盖其败坏不可堪见,方此之时,谁为我者?如此思之,用意劳神、凿空妄作、名利之心可皆灰灭。

以此涉世,遇患鲜矣。

(南宋)江端友《戒子》评:也算是看破红尘。

余平生不肯说谎,却免却许多照顾前后。

评:一句话道出了不说谎的好处,这也是使自己身心少受累、活的轻松的重要一条。

做人要存心好,读书要见理明。

无哲不愚。

评:愚是外在的表现,愚是形似简单实质大彻大悟掌握了事物基本规律的的表现。

阿谀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

(明)姚舜牧《药言》做人最忌是阴恶。

处心尚阴刻,做事多阴谋,未有不殃及子孙者。

语云:有阴德者必有阴报……先人有言:“存心常畏天知。

”吾于斯语,夙夜念之。

以忠信为心,出言行事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久而家庭信之,乡国渐信之,甚至蛮貊且敬服之。

由其平生之所积然也,故曰诚能动鬼神。

若怀欺挟诈,言不由中,行无专一,欺一二人将至人人疑之,一二事不实,事事以为不实,凡所接对,莫不猜防怨恶,将何以自立于天地间!每见年少之日,自谓智能,虽在父子兄弟间,说不从实,举动诡秘,见恶亲长,取贱乡邻,虽至老死,后人犹引以为戒,哀哉!人子事亲多方,只生事尽力死事,尽思二语蔽之。

人家不论大小,总看此身起。

此身正,贫贱也成个人家,富贵也成个人家,即不能大好,也站立得住……所以修身为急,教子孙为最重,然未有不能修身能教子孙者也。

人心至灵至动,不可过劳,亦不可过劳,亦不可过逸,惟读书可以养之……书卷乃养心第一妙物。

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

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即为主人。

待下我一等之人,言语辞气,最为要紧。

(清)张英《聪训斋语》人能清心寡欲,不惟少忘,且病亦鲜也。

(清)爱觉新罗·玄烨《圣祖庭训格言》大抵人情慕其所无,厌其所有,但念此物若我有之,竟亦何用?陆游《放翁家训》养身莫善于寡欲。

孟子夫生生之资,固人所不能无,然勿求多余,多余希不为累矣。

司马光《训子孙文》夫谋利而不遂者,不百一;谋名而不遂者,不千一;今处世不能百年,而乃侥幸于不百一不千一之事,岂不痴甚矣哉!一家之事,贵于安宁和睦悠久也,其道在于孝悌谦逊。

(南宋)陆九韶《居家正本制用篇》传家两字,曰读与耕。

兴家两字,曰俭与勤。

安家两字,曰让与与忍。

防家两字,曰盗与奸。

亡家两字,曰淫与暴。

……子孙不患少,而患不才;产业不患贫,而患喜张;门户不患衰,而患无志;交游不患寡,而患从邪。

不肖子孙眼底无几句诗书,胸中无一段道理,神昏如醉,体懈如瘫,意纵如狂,行卑如丐,败祖宗成业,辱父母家声。

是人也,乡党为之羞,妻子为之泣,岂可入吾祠,葬吾茔乎?戒石俱在,朝夕诵念。

(明)吕坤《孝睦房训辞》凡家不可太贫,太贫则难立;亦不可太富,太富则易淫……可以养生送死守家法长子孙而已。

人家不论贫富,贵贱,只内外勤谨,守礼畏法,尚谦和,重廉耻,是好人家……(清)张履复《训子人生豪侠周密之名,最不易副。

事事应之,一事不应,遂生嫌怨;人人周之,一人不周,便存形迹。

若平素俭素,见谅于人,省无穷物力,少无穷嫌恶,不亦便乎?(清)张英《聪训斋语》凡为人弟者,不敢以富贵加于父兄宗族。

司马光《居家杂仪》女训云:家之和不和,皆系妇人贤否。

何谓贤?事舅姑以孝顺,奉丈夫以恭敬,待娣姒以温和,接子孙以慈爱,如此之类是已。

何谓不贤,淫狎妒忌,恃强凌弱,摇鼓是非,纵意徇私,如此之类是已。

天道甚近,福善祸淫,为妇人者,不可不畏。

为家长者,当以至诚待下,一言不可妄发,一行不可妄为,庶合古人以身教之之意。

立家之道,不可过刚,不可过柔,须适厥中。

(元)郑太和《郑氏规范》夫家所以齐者,父曰慈,子曰孝,兄曰友,弟曰恭,夫曰健,妇曰顺……(清)孙奇逢《孝友堂家规》天地鬼神之道,皆恶满盈。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司马光《训俭示康》公(张文节,宋真宗时宰相)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吾今日之俸,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以顿俭,必致失所。

岂若事居位、去位,身在、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司马光《训剑示康》厚葬于存殁无益,古今达人,言之已详……至于棺柩亦当随力……勿为人言所摇,木入土中,好恶何别耶?广召乡邻,又无益于死者,徒为重费,皆不须为也。

石人石虎之类,皆当罢之。

欲识墓处,立一二石柱可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